阿里架構升級,“雲智”融合之後的三個思考

11月26日,阿里巴巴啟動了新一輪的架構調整,刷爆了社交媒體,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在本次調整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

阿里架構升級,“雲智”融合之後的三個思考

我個人認為對阿里雲的這次調整,完全在意料之中。

因為從2016年阿里雲正式推出人工智能ET之後,實際上阿里雲在最近兩年重要的行業拓展都是圍繞ET展開的,比如2016年推出的ET城市大腦,2017年推出的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2018年推出的ET農業大腦。

很顯然,阿里雲早就發現雲作為基礎設施,總歸會化為無形的生產力,而AI技術則是建立在雲的基礎之上,更面向行業的應用落地,所以將雲和智進行整合,這絕對是順理成章的事。而在阿里雲,走出雲+智的路線之後,這背後又會有哪些新的改變?

雲與智的疊加,代表著中國雲決賽時刻的開啟

阿里雲作為國內公有云產業的半壁江山,它的動向往往代表了整個行業的風向標。

阿里架構升級,“雲智”融合之後的三個思考

我們知道,中國的公有云市場競爭難度要遠高於全球市場。阿里雲在前有全球公有云巨頭AWS和微軟的堵截,後有大批國內互聯網公司和科技公司的追趕之下,依然維持了令人乍舌的市場增速,並建立起巨大的領先優勢。這完全得益於阿里雲總是能夠率先把握住市場和技術發展的趨勢。

比如在今天市場上“大腦”橫行之前,恰是阿里雲的ET大腦開啟瞭如今這個“比腦”的時代。再比如正因為阿里雲創造了完全自研的飛天,才有了所謂自研雲與開源雲的技術路線之爭。總之,阿里雲的動向基本能夠代表整個行業的走向。

過去兩年,國內有很多公有云玩家喊出過雲計算2.0或是雲計算下半場這樣的口號,但大豆並不被市場所認可,隨著中國公有云競爭的逐漸白熱化,以及龐大的企業級雲服務市場的啟動,中國雲計算的競爭也將轉入決賽時刻。

而阿里的這次架構升級,強調了阿里雲未來雲+智的方向,不僅讓雲服務從基礎設施到應用層直接有了更緊密的銜接,也等於宣告了中國雲計算的競爭將開始進入衝刺階段,隨後的市場洗牌,將會增加更多對技術能力的考驗,一個新的中國雲時代,也意味著中國企業全面智能化的開始。

更多技術的整合,讓更多的用戶從中受益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全新的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將中臺的智能化能力(包括機器智能的計算平臺、算法能力、數據庫、基礎技術架構平臺、調度平臺等核心能力)和阿里雲全面結合,構建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全社會基於雲計算的智能化技術基礎設施,向全社會開放,為全社會服務。

實際上,阿里雲過去就一直強調將技術作為生產力,比如ET工業大腦,在流程製造的數據化控制、生產線升級換代、工業改良、設備故障預測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不久前的廣東雲棲大會上,阿里雲發佈的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幫助廣東打造新能源、電氣裝備等八大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

對雲與行業應用結合的角度看,這就是實打實的生產力。

所以,讓雲和智的技術疊加,從而對外釋放更多的技術能力,最大的受益者,毫無疑問是用戶。

比如協鑫光伏、中策橡膠等製造業在當時就已基於ET大腦實現至少1%的效率提升,其中協鑫光伏通過阿里雲ET大腦,從數千個影響切片良品率的生產參數中定位到60個關鍵參數,並據此調整生產參數曲線,提高了1%良品率,每年節省上億成本。這些可以量化的好處,絕不僅是“企業上雲”這個趨勢帶來的,而是上雲之後,通過智能化的應用實現的,這才是阿里雲智能事業部成立所要推動的結果。

事實上,在阿里雲不斷的將技術進行疊加的過程中,圍繞著阿里雲建立的雲生態,越來越多的行業得以參與其中,越來越多的用戶在雲上找到了業務提升的價值。

阿里架構升級,“雲智”融合之後的三個思考

如今已迭代到第9年的飛天,從最初的雲走向了雲+AI,又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升級為:雲+AI+邊緣。飛天也從當初的雲操作系統,變成了面向萬物智能,滿足百億級設備的計算需求,覆蓋從物聯網場景隨時啟動的輕計算到超級計算的能力的超級系統。可以預見,更多的技術疊加,帶來更廣闊的市場機會,也會讓更多的行業用戶得到業務提升。

有利於提高內部創新的效率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阿里雲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面對企業客戶上雲,阿里雲創造了很多新的服務形態,比如專有云,這種以私有化部署滿足客戶公有云體驗的模式,自從被阿里雲創造以來就成為了大型私有云部署的重要選擇。再比如混合雲方面,阿里雲的大數據雙活容災服務,結合了強大的公共雲基礎設施,可以滿足極高要求的大數據災備場景,為企業Hadoop集群數據保護提供了全新的選擇。

除了這些基於雲端的底層技術創新之外,在物聯網和5G等技術領域,阿里雲都有涉獵和提前佈局。

這些技術創新的持續性,一方面源於阿里雲內部的創新機制,另一方面則源於對客戶需求的理解。而要實現更高的創新效率,技術團隊的整合與共通,顯然是最佳的路徑。

比如阿里雲的智能設計平臺鹿班,它主要能力包括智能生成、創作助手、智能排版、設計拓展等功能模塊,可幫助企業快速、批量、自動化的進行圖片設計。這個產品就來自於阿里巴巴技術團隊的內部孵化,與此類似的還有ET城市大腦當中的視覺技術。

這些例子都足以證明雲和智能的技術團隊整合,會帶來更高的創新效率,也更有利於內部孵化更多的新產品和服務。

所以,客觀的說阿里雲的這次架構升級,並沒有超乎我們的預期,這不僅符合當下雲計算市場競爭的需要,也有利於更多的技術創新和更好的客戶服務能力。三種可能,指向同一個可見的未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