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工業雲應用白皮書》連載:工業雲SWOT分析

雲計算 經濟 市場營銷 軟件 控制工程網 2017-04-03

SWOT分析法,也被稱為TOWS分析法、道斯矩陣和態勢分析法等,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思克提出的一種分析法。通過對工業雲開展SWOT分析,如圖所示,可以直觀把握工業雲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外界環境對工業雲的影響,為工業雲未來的發展提供思路,為企業的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2016工業雲應用白皮書》連載:工業雲SWOT分析

工業雲SWOT分析

01優勢

1 資源與能力的高度集成與共享

通過工業雲,研發設計、採購服務、生產製造、檢測、物流、營銷和售後等涵蓋產品全生命週期的資源和能力得以整合,並實現集成與共享,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工業服務。

2 專業化的工業服務和解決方案

調用工業雲中的工業軟件,依託駐留在工業雲專家庫、標準庫、數據庫和知識庫等的專業資源,為客戶提供面向工業的專業服務和解決方案。

3 信息化應用門檻的降低

工業雲通過整合各種工業資源和能力,為客戶提供內容豐富的資源能力池。一方面,客戶可以利用工業雲中“以租代買”的模式租用資源和能力,這為客戶節省了大量的購置費用。另一方面,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不必用於企業日常的信息化運維,這為企業財務和人力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降低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創新成本和門檻。

4 推動創新與新型製造模式的形成

工業雲整合各種創新資源,匯聚各種創新成果,為客戶提供資源和能力支持,協助企業開展創新活動,併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土壤。同時,工業雲生態的形成,能夠促進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信息交互與集成協作,盤活存量資源和閒置能力,解決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推動生產方式和產業組織的創新,支撐新模式、新業態的形成。

《2016工業雲應用白皮書》連載:工業雲SWOT分析

02 不足

1 服務需不斷完善和提升

當前,工業雲發展正處於起步探索階段,工業雲提供的資源和能力服務主要集中在計算、存儲、網絡資源與工業軟件以及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的一些企業管理信息化應用服務,提供服務的類別、種類和能力還需進一步完善。

2 安全信任體系待完善

數據安全性和運行穩定性是客戶在選擇工業雲服務時考慮的主要因素。在工業雲環境下,針對數據主體安全、穩定運行核心權利保障可依據的規範還需進一步補充,各種風控手段針對數據流轉全生命週期中的安全風險力度還需進一步完善,我國工業雲服務安全信任體系還需進一步建立、健全。

3 標準規範有待統一

目前,各個省市都紛紛建設自己的工業雲服務平臺,希望通過資源共享和按需使用的雲服務理念,提高工業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雖然業界對工業雲市場發展前景的看好是一致的,但是對工業雲自身的理解卻很不統一,對工業雲的定義、特徵、服務模式、部署模式等方面還沒有統一認識。同時工業雲的豐富內涵和不斷髮展也為統一對工業雲認識帶來了巨大挑戰。在工業雲服務平臺的構建和實施過程中,對工業雲服務的資源還缺乏有效界定,對能力還缺乏統一規範,對計量和評價指標還缺乏一致性描述,對數據、系統、網絡的安全性還缺乏有效指導,需要儘快制定工業雲相關標準以促進工業雲的推廣與使用。

03 機遇

1 新一輪工業革命契合

當前,在全球經濟新形勢下,世界各主要國家將經濟持續發展的焦點再次聚集在工業之上。發達國家期望再次利用產業創新,制定標準,輸出標準,壟斷產業革命的階段紅利。我國也緊抓此次東風,積極開展推進“互聯網+”行動戰略、“中國製造2025”、工業轉型升級的落實,以促進工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工業雲在這一背景下,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視。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工業雲必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2 國家戰略政策的具體抓手

我國出臺了眾多的政策以推進工業雲的快速發展,工業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針對不同的方針與政策,積極開展實現上下游產業鏈交互的工業雲平臺建設與運營。在工業雲的支撐下,各類面向工業產業的信息化支撐、智能製造技術嵌入、公共服務建設、產業能力培訓甚至產業創新孵化等工作同當今國家戰略形成緊密契合,配合相關方針、政策的落地。

04 挑戰

1 企業互聯網思維轉換能力不足

雖然我國網絡用戶個體數量、消費品網絡交易額已居全球第一,但企業互聯網應用總體水平不高,企業數字化、網絡化進程緩慢。同時,傳統企業的組織架構、運營和管理模式、客戶服務理念、對數據分析應用的重視程度都與信息化時代的需求不匹配,成為工業雲推廣過程中面臨的首要挑戰。

2 市場觀念亟需轉換

工業雲面向的工業主體囿於原有的傳統發展模式和生產模式,還沒有意識到工業雲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生事物,對盤活閒置的資源和能力,提升資源利用率,化解產能過程,降低社會資源成本,增強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能力起到的巨大作用。而作為智能製造支撐的信息技術企業亦因為同樣原因,參與度也稍顯不足。主體工業企業同信息化企業應用工業雲的投入程度不足,工業雲希冀打造的產業生態需要較大的理念宣教投入以提高參與方積極性。

3 商業模式有待突破

不可否認的是,工業雲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但是工業雲服務業務增長近年來不顯著,工業雲提供商收益不明顯,這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於商業模式的不完善。如何豐富服務形式、增加客戶粘性、提高服務質量、促進供需對接等還需要不斷摸索與完善。

4 人才團隊儲備缺乏

世界銀行的相關統計表明,到2022年,每年需要220000名新工程師才能滿足“聯所未連”的需求。此外,根據人社部的相關統計,我國技能人員缺口顯著。高端人才的缺口影響了設計、部署、使用、運維工業雲的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工業雲的應用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