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運城鹽湖 死海 孔廟 考古 芮城宣傳 2017-04-26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人文與自然的交相輝映

造就了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作者:黃勳會】

運城的文化是獨一無二的,運城的文物是獨一無二的,運城的山水是獨一無二的,運城的旅遊是獨一無二的。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中華第一碗

90處國保單位向世人宣示,“地上文物看運城”

有道是,“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看運城。”

有道是,“一百年變遷看上海,一千年滄桑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運城。”

其實,我要強調的是,說“五千年文明看運城”是遠遠不夠的,應當是“四千萬年文明看運城”。

為什麼這麼說?前面二十多個章節中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而當我們瞭解了運城異常豐富的文物資源後,更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

為什麼說運城的文物資源異常豐富呢?請看這樣一組數據:

據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運城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6700餘處,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400餘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新絳縣)。國保省保文物數量均居全省之首。2013年,媒體有這樣一個報道:

“近日,國務院核定公佈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稱第七批國保單位),共有1943處不可移動文物榜上有名,另有47處項目與現有國保單位合併。 其中,我省(山西)新增181處國保單位,位居全國首位,河南(168處)、湖南(123處)、河北(110處)、江蘇(105處)等省份排在了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國保單位4295處,我省452處,總量仍居全國第一。其中我們運城市新增4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至目前我市共有90處國保單位,超過晉城市(66處),雄踞全省首位,超過河北保定市(69處),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在這裡,我們不妨把運城90處國寶名單列出,以饗讀者——

(1)鹽湖區9處:解州關帝廟、泛舟禪師塔、寨裡關帝廟、郭村泰山廟、舜帝陵廟、常平關帝廟、運城太平興國寺塔、池神廟、鹽池禁牆、運城關王廟。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泛舟禪師塔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運城太平興國寺塔

(2)永濟1處:蒲津渡及蒲州古城遺址。

(3)芮城12處:永樂宮、西侯度遺址、廣仁王廟、芮城城隍廟、清涼寺、坡頭遺址、金勝莊遺址、古魏城遺址、巷口壽聖寺磚塔、西王村遺址、匼河遺址、東莊遺址。

(4)臨猗6處:廨署大堂(臨晉縣衙)、妙道寺雙塔、程村遺址、猗氏故城、閭原頭永興寺塔、張村聖庵寺塔。

(5)萬榮10處:萬榮東嶽廟、萬榮后土祠、萬榮稷王廟、萬泉文廟、南陽村壽聖寺塔、薛瑄家廟及墓地、中李莊八龍寺塔、、萬榮旱泉塔、稷王山塔、閆景李家大院。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萬榮東嶽廟

(6)新絳12處:絳州大堂、福勝寺、陽王稷益廟、白臺寺、喬溝頭玉皇廟、龍香關帝廟、龍興寺、三官廟、絳州文廟、泉掌關帝廟、馮古莊墓地、北池稷王廟。

(7)稷山7處:馬村磚雕墓、青龍寺、稷山稷王廟、稷山大佛、玉璧城遺址、北陽城磚塔、南陽法王廟。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稷山大佛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馬村磚雕墓

(8)河津4處:古垛后土廟、玄帝廟、河津臺頭廟、山王墓地。

(9)聞喜3處: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吳呂后稷廟、郭家莊仇氏石牌坊及碑亭。

(10)夏縣9處:禹王城遺址、司馬光墓、西陰遺址、東下馮遺址、崔家河墓群、大洋泰山廟、薛嵩墓、上馮聖母廟、夏縣文廟大成殿。

(11)絳縣10處:太陰寺、景雲觀玉皇殿、董封戲臺、周家莊遺址、喬寺碑樓、南樊石碑坊及碑亭、長春觀、絳縣文廟、橫北倗國墓地、南柳泰山廟。

(12)平陸4處:黃河棧道遺址、下陽城遺址、虞國古城遺址、虞阪古鹽道。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黃河棧道遺址

(13)垣曲3處:二郎廟北殿、埝堆玉皇廟、宋村永興寺。

縱觀以上90處“國保”,我們不得不慨嘆道:什麼叫資源豐富,什麼叫文化厚重,要論文化資源稟賦,運城就是一個重要座標,“捨我其誰也?”

筆者曾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說,天地這麼大,為什麼運城就會獨一無二地佔有這麼多“國保”,而且大都在地上而很少在地下?我想大體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歷史悠久,從四千萬年前的世紀曙猿算起,我們積澱的東西太多太多,這一點是別的地方無法比的。二是自然災害少。文物之所以被埋在地下,除了人為的因素外,更多的原因是自然災害,運城歷史上大地震少,自大禹治水後大洪水也少,也沒聽說過什麼颱風、龍捲風、山體滑坡、黃河氾濫,所以埋在地下的東西就少。天時、地利、人和,運城自古以來幾乎就佔全了,所以,運城的地上文物才會留存的那麼多、那麼好;所以,雖然諸多資料表明的黃帝建都“逐鹿之阿”,堯舜禹建都蒲阪、安邑,直到今天,它們歷經5000多年的風吹日晒雨淋,漸漸化為歷史的煙塵,比如曙猿化石、西侯度燒骨、西陰蠶繭……

運城旅遊“八景”——“山海陵院、詩畫情義”

運城是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的地方,運城也是歷史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地方,運城旅遊資源蘊含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潛力。運城旅遊景點眾多,特色鮮明,各有千秋。如果我們要用“運城八景”來概括運城旅遊主要景點的話,筆者以為不妨用這八個字來概括:“山海陵院、詩畫情義”。

所謂“山”,主要指垣曲歷山景區。歷山,是中條山脈的一段,位於山西南部地區翼城、垣曲、陽城、沁水4縣的交界處,總面積為100平方公里,最高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相傳舜王當年耕治此山時,曾編制了黃河流域的物候歷--《七十二候》,故後人稱此山為歷山。在歷山景區有“三個必看”:

一看高山茂林。歷山境內峰巒疊翠,高居雲表,是山西省南部最高的山,保存著華北地區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在這裡,自然風光、原始森林和古人類文化融為一體,旅遊、探險、狩獵、考古、寫生、度假集於一身,大氣、土壤、水源、環境質量品位一流。

二看百景千姿。山西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24800公頃,1983年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暖溫帶森林植被和珍稀動物。歷山風景區已開發有舜王坪、皇姑幔、獼猴源、迎客鬆、白雲洞、東峽、西峽、山迪巖、下川遺址七大景區一百多個主要景點,可謂千姿百態,氣象萬千。

三看草甸繁花。舜王坪,是歷山風景區的主景區,景區內植被茂盛、溝壑縱橫、山巒奇秀、飛瀑奔騰,自然、人文景觀眾多,有南天門、松林陣、斬龍臺、鈷累坡、舜王廟、舜王犁溝等30餘處。特別是坪上5000餘畝亞高山草甸,相傳為舜王躬耕之地,春夏秋冬,四季花開。尤是七八月間,5000餘畝的草甸上繁花似錦,一望無際。人在其中,雲在腳下,真是天上人間。登上舜王坪,朝看日出,雲蒸霞蔚;晚望夕陽,雲落繽紛;俯仰山水,奇峰疊峰,黃河如帶;縱橫林海,綠波翻浪,混溝在攬。歷山,你沒有經歷過的山;歷山,你應該經歷的山!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永濟五老峰

說到山,這裡還必須提到五老峰。五老峰位於永濟市東南的中條山上,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人文與自然競秀,山光與水色爭奇,故有“北有五臺觀廟宇,南在五老看風光”之說。遊人往西南遠眺,見有四座山峰仙態神姿,隱現於雲煙蒼茫之中,將高1809.3米的玉柱峰環抱其中,“有偃蹇(yan jian)傴僂之狀”,猶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恭迎貴賓之勢,故名五老峰。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中國死海·運城鹽湖”景區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溫泉療養

所謂“海”,是指“中國死海·運城鹽湖”景區。運城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之一。由於其鹽含量類似中東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譽為“中國死海”。

一感歷史滄桑。運城鹽湖面積為132平方公里,已有四千多年的開發歷史。可以說是:“中條與鹽湖比悠久;人文並自然共滄桑。”

二感異湖同功。湖內銀波萬頃,浩渺廣闊,蘆葦溼地環繞,水禽候鳥族聚。與著稱於世的以色列死海一樣,同屬內陸鹹水湖。以色列死海黑泥以氯化物為主,運城鹽湖黑泥以硫酸鹽為主,兩者都富含有益於人體的礦物質元素,且均在同一數量級上。對人體的健康作用“異湖同功”。

三感時尚養生。近年來,圍繞鹽池生態資源,當地與時俱進,相繼開發了黑泥洗浴、鹽水漂浮、溫泉療養等養生項目。一則,運城鹽湖含有豐富的鹽分,鉛、汞、鎘等重金屬含量均低於死海,鈉、鈣、鎂等元素高於死海,因湖水密度大於人體密度,所產生的浮力比淡水高出三成,所以人入水後可自然漂起,水不沒腹。二則,運城鹽湖的黑泥則以硫酸鹽為主,富含有益於人體的礦物質元素。將鹽湖黑泥均勻地敷抹在身體除眼睛、嘴脣等以外的部位,可使黑泥中豐富的礦物質滲入皮膚的皺紋和毛孔中,有清潔皮膚、消炎、去皺、殺菌、快速治癒小傷口、祛除皮膚多餘油脂和角質層、修復凹凸不平的表皮、收斂粗大毛孔及促進皮膚新陳代謝等功效。三則,源自鹽湖深層2121米的地熱礦泉水,泉口常年出水溫度68℃ ,由於水中含有較高的鐵分和鹽分,泉色似鐵鏽紅,故稱為中國的赤湯“金泉”。

附:鹽湖賦

癸巳中秋,與諸友相約運城鹽池,望蒼蒼鹺海,迎薰薰南風,不禁心旌盪漾,思接千載一池霜,胸騰八駿萬里塵。加之各位再四躥慫,遂以鹽湖為題,拙成一賦。贊曰——

中條之陰,鳴條之陽,河東盆地,人醉神迷。天地隨心,鍾靈於鹺海;日月著意,毓秀於鹽池。冬去春來,百里雪原馳蠟象;夏韻秋色,千頃紅波盪落日。綠岸蘆叢,雉雞野鴨呼朋伴;田間滷水,落燕遊魚擊漣漪。原生黑泥潤秀女,若荷塘出水之蓮藕;時令霧凇展風姿,比濱城冰雕之絕技。自然造化,天時地利。大美鹽湖,有鳳來儀。

人之於食鹽,猶魚水難離。噫籲兮!“食餚之將帥”; 喟乎哉!“生命之糧食”。解池之鹽,千古傳奇,生於焚風,成於天日。億萬年遠祖自由撈採,五千載先民集工撈拾。酈道元形之至妙:“水中食鹽,朝取夕復。”柳河東狀之唯肖:“回眸一瞬,積雪百里。”秦漢一統,鹽牧商貿步入黃金期;大唐盛世,墾畦澆晒再鑄新偉績。海外無先例,“科技活化石”。生產力大解放,經濟力大聚集。“唐之富庶,鹽稅之半,”河東鹽利,四分有一。殷墟甲骨鐫“滷”,道出鹽業演進歷史;說文解字釋“盬”,確屬河東鹽池專利。春秋稱鹽邑,戰國賜鹽氏,域名因鹽而立。漢謂司鹽城,元呼運司城,運城從此風靡。

鹽硝接譽,風水寶地。國尊“聚寶盆”,民頌“錢袋子”。炎黃蚩尤為之徵戰,促民族融合;堯舜夏禹偎此建都,奠華夏根基。漢成帝、唐太宗、清康熙,歷代帝王幸巡三十又九;包希仁、歐陽修、范仲淹,歷任重臣主政接踵疊跡。傅說版築,鹽路水患得治理;姚暹開渠,鹽運萬斛濟京師。管仲“正鹽笳”,官營立規制;範祥“鹽鈔法”,商銷更便利。代宗降詔,“一池三神”驚俗駭世;王臣主建,“一城三門”銅牆鐵壁。戎生編鐘演繹銅陵故事,伯樂相馬闡釋鑑才卓識。關公因鹽悟道,除惡揚善,橫天一義。包拯臨危受命,懲貪反腐,高山仰止。

虞阪古道,商賈腳踏三尺印;海光樓臺,騷客筆落一湖詩。商紂大亂,膠鬲隱遁,魚鹽為業,終成天下豪富;范蠡授術,猗頓洞開,誠信為本,道是晉商肇始。捧河東鹽池之圖,攬彼時黑河悠悠,官民攘攘,慨事業發展騰騰;考牛家摩崖石刻,想當年山路彎彎,車輪滾滾,嘆人馬往來熙熙。虞舜歌南風,薰風解慍,時風阜財,五絃琴韻啟後人;子厚)著《晉問》,“猗氏之鹽,晉之大寶,”一紙雄文天下知。田漢把酒,“千古中條一池雪,”何等畫意!沫若臨風,“鹽池古海用途宏,”直抒胸臆。

仰地氣,憶蒼蒼歲月,一汪滷水賜四方福祉。仗豪氣,看浩浩戰略,一池“黑白”向全球開市。辭鹽經硝,二次“白色革命”搶佔高地;休閒養生,三次“綠色浪潮”彰顯膽識。無機鹽、洗滌劑、化學肥料三足鼎立,南風化工“扶搖直上九萬里”。黑泥浴、鹽水漂、礦泉療養三環緊扣,健康旅遊“春風得意馬蹄疾”。共謀發展人心齊,轉型跨越正當時。“八區聯動”,“四城合璧”,鹺海有幸,乘勢而起。治湖、綠坡、樹神、興業,建設生態智慧城;觀光、休閒、養生、發展,打造旅遊目的地。正是——

海光樓前說舜帝,

一歌邀雪萬古池。

五絃琴聲今變奏,

敢教鹺海換新衣。

魅力鹽湖兮,文明煌煌;大美運城兮,輝彩熠熠。傳文明人人有責,應勇擔道義;開新宇使命如山,當群策群力。期待並非等待,苦幹方能落實;目標不是浮標,發展才是道理!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舜帝陵景區

所謂“陵”,是指舜帝陵景區。舜帝陵位於運城市西北的鳴條崗上,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旅遊文化示範基地。在舜帝陵景區有三大亮點:

一是“有學頭”。舜帝陵冢啟於禹時,舜帝陵廟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景區內建造早、規模大,最具影響力的文物古蹟。其本身蘊涵的歷史、文化、美學、風土人情、建築工藝等文化內涵,亦十分豐厚,彌足珍貴。特別是舜帝“德政千秋、孝行天下”的崇高美德,值得每一個人學習效法。

二是“有玩頭”。舜帝陵景區佔地1778畝,分為景區和陵區。景區由舜帝廣場、神道、百花園、植物園、歷山、條谷蒼野、雷澤湖、媯汭(rui)河以及遊樂場、猴山等組成。景區內松柏蒼翠、百花爭豔、波光瀲灩、道路阡陌。景觀水系貫穿南北,皋、夔、稷、契四座拱橋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無不彰顯北方園林建造者的智慧。在此遊玩,樂不思蜀。

三是“有看頭”。從古柏廣場向北為陵區。陵區坐北向南,分為外城、陵區、皇城三部分。山門以南為外城,自南向北依次為石牌坊、重華橋、娥皇橋、女英橋、護城河、古柏廣場、舜歌南風座像、生死相依的一組千年古柏、柏林。進入重華門,即為陵區,陵冢高9尺,呈現四方形,陵上有數千年五指神柏。元代獻殿、清代享廳排於前,關公祠、敤首祠列於左右,整個陵區威嚴、肅穆,王陵氣勢盡顯。陵後為皇城,又名"離樂城"。安邑縣誌記載“舜始封虞,暮思舊邑,禹乃營鳴條牧宮以安之”。當地人俗稱“離宮”,取離位享樂之意。皇城城牆高大雄偉,城內以戲樓、捲棚、獻殿、正殿、寢宮為中軸,東西廊房、鐘鼓二樓左右對稱,正殿為重簷歇山頂,殿內舜帝塑像正襟南面,身著袞服,頭戴冕旒,神態莊嚴,皋、夔、稷、契四位大臣在兩旁恭敬而立。以陵在前,廟在後的建造佈局在歷代皇家陵園中十分罕見。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李家大院

所謂“院”,是指李家大院景區。晉南獨一無二的鉅商豪宅李家大院,位於山西運城市以北38公里處的萬榮縣閻景村。李家大院景區佔地面積近1000畝,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由古建區、仿古區、新建區、服務區、農業生態園五大部分組成,是一個集吃、住、遊、娛樂、購物、健身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旅遊勝地。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李家大院哥特式建築

一覽三大建築風格。李家大院創建於清道光年間,距今近200年。原有院落20組,現存院落11組,另有祠堂、花園等。整個建築為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盡顯晉南民俗建築風格,我們不妨稱其為“晉式建築風格”。同時,在大院裡,我們又看到一些建築吸納了徽式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南北兩大建築特色。特別是因西院院主李道行(李子用)留學英國,娶英國女子麥克蒂倫為妻,部分院落為歐洲“哥特式”建築風格,從而又呈現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藝術特點。古院落群佈列有序,層次分明;體量宏闊,用材考究;結構嚴謹,堅固耐用;通風透光,守備森嚴;裝飾考究,古樸典雅。

二覽民俗文化風韻。傳統的四合院藏風聚氣,精緻的大宅門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築的磚雕、石雕、木雕及鐵藝等飾品,處處顯示著晉南民間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臨門、松鶴延年、耕讀傳家、富貴平安等吉祥含義,形象生動地體現了晉南的民俗、民風和文化特點。是全國眾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百善牆

三覽善行義舉風範。李家以土布起家,以義制利,利義相濟。世代富而不驕,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舉使頑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頓之人思變,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經商史及其數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規家風至今還有參照的意義,他們歷世樂善好施的義舉更讓人肅然起敬。走進李家大院,猶如投進吉祥的懷抱,那錯落有致、古香古色的傳統民居;青磚高牆、棹楔(zhao xie)鴟(chi)吻的巷陌老街;各式各樣、精妙絕倫的磚木石雕;千姿百態、品位高雅的字畫碑帖以及展室裡的創業、經商、善舉史等等,既讓人大飽眼福,又令人回味無窮。李家大院正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向中外遊客展示其永恆的魅力……

2011年,以善行義舉為主題的《李家大院》電影殺青,筆者為該片寫了這樣一首主題歌《善者無疆天地寬》:

你從家鄉揚帆,

帶著濟世夙願,

你從異域凱旋,

帶來開放理念。

你與誠信為伴,

帶來事業發展,

你與善行結緣,

帶來博愛人間。

善是你的信念,

善是你的諾言,

善者無敵心坦然,

善者無疆天地寬。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鸛雀樓

所謂“詩”,是指以詩而名的鸛雀樓景區。“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這首《登鸛雀樓》詩被稱為千古絕唱,而鸛雀樓也因王之渙的這首詩成為千古名樓,被譽為中華四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

登斯樓也,盡感“更上一層樓”的高遠意境。以鸛雀樓為中心形成的鸛雀樓景區規劃面積3300畝,現有面積1640畝,景區規劃為“四區十二點”的空間結構,鸛雀樓園內共有四個遊覽區,一是名樓遊覽區,包括影壁、鸛影湖、唐韻廣場和鸛雀樓;二是黃河風情遊覽區,在主樓區的西面,有蒲州風情園、黃河風情館、柳園等;三是山水遊覽區,在主樓南面,有蒼山自然風光園、吉祥如意湖、鸛雀苑等;四是康樂遊覽區,包括蒲津遊樂園、唐風馬球場等。整個景區以鸛雀樓獨特的人文底蘊和厚重的黃河文化為包裝,以地域歷史文化為特色,以弘揚愛國主義為主題,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磅礴氣勢為主旋律,形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遠意境,成為國家級旅遊景區。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中都蒲阪繁盛圖

登斯樓也,盡感華夏文明的輝煌。鸛雀樓內部陳設於2004年7月底完成,為提升鸛雀樓的文化內涵,增加遊人的參與性和觀賞性。鸛雀樓內部陳設以河東文化和黃河文化為主題,充分說明黃河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華夏民族的先祖在這裡寫下了輝煌歷史,其中以硬木彩塑製作的《中都蒲阪繁盛圖》再現了盛唐時期蒲州城的繁榮景象,生動有致,精美逼真。還有以浮雕、壁畫、雕塑等形式表現在中華歷史中具有代表的舜帝、禹帝、關公、柳宗元、司馬光等人物故事和傳說。同時,還有反映河東人民勤勞智慧和豐富的民間工藝的製鹽、冶鐵、養蠶、剪紙、年畫、社火等,這些都充分再現了悠久的華夏文明。

筆者每每登斯樓,都不禁感慨萬千。也曾受王之渙詩境的感染,寫過一首詞曲——

鸛雀樓

一座盛世名樓,看黃河萬里悠長;

一首千古絕唱,在歷史星空嘹亮。

一方人文高地,與太陽一樣光芒;

一句真情祝福,願人生激情飛揚。

啊!鸛雀樓,誰能把你的視野丈量?

胸懷你的豪邁,我們與夢想一起飛翔。

啊!鸛雀樓,誰能把你的高度丈量?

攀登你的天梯,我們讓世界一起仰望。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永樂宮壁畫

所謂“畫”,是指以壁畫著稱的永樂宮景區。永樂宮坐落於秦、晉、豫三省交界的山西省芮城縣,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出生在這裡。據史料記載,傳說中的八仙中,唯有一位真人就是呂洞賓,其他七仙皆為傳說人物。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永樂宮

在永樂宮,我們可以領略到“三個之最”。

一是最為完整的道教宮觀。呂祖生於唐德宗貞元年間,祖父父親皆為唐代名臣,呂祖一生弘揚道家思想,雲遊四海,懲惡揚善、行醫治病,儒、釋、道三教均奉為祖師。永樂宮就是為紀念呂洞賓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宮觀,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創建於公元1247年至1358年間,是我國現存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道教宮觀,同北京的白雲觀、陝西戶縣的重陽宮並稱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

二是世界文物史上最引人關注的人工大搬遷。永樂宮以精美絕倫的壁畫藝術、富麗堂皇的宮廷建築、舉世矚目的搬遷工程以及獨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享譽華夏、名揚四海。 永樂宮原建在芮城縣西南20公里的永樂鎮,呂祖的出生地,20世紀50年代末國家修建三門峽水庫,永樂宮被規劃在淹沒區內,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由水利部撥款220餘萬元,從1959年至1965年,將永樂宮原物原貌搬遷至縣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國都遺址保存,這項耗時6年的搬遷工程,同埃及的“阿布辛貝神廟’的移築,並稱為世界文物史上人工搬遷的兩大奇蹟。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永樂宮壁畫《朝元圖》

三是中國古代人物單幅壁畫保存最大的作品。三清殿又稱無極殿,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祖像,為永樂宮的主殿。它巍峨壯觀,冠於全宮之首,整座大殿外觀雄渾壯麗、飛簷翹角,殿頂飾以黃、綠、藍三彩琉璃製品,色彩豔麗,造型別致,尤其是正脊上兩隻高達3米的龍吻,以孔雀藍釉為底,形象地展示了兩隻騰空飛躍的巨龍,堪為琉璃製品登峰造極的代表。三清殿中的壁畫,作為整體,展現了道教290位神祇朝拜元始天尊的盛大場面,美術史稱為《朝元圖》,總面積400多平米,總長97米,高4.26米,畫中八位主像身高3米,最低的也有1.9米,均超過了真人的高度。壁畫創作完成於公元1325年,比歐洲文藝復興早了近200年,畫面構圖宏偉,氣勢磅礴,筆法生動傳神,設色富麗堂皇,是壁畫的精華,元代道教壁畫的最高成就,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古代人物畫、單幅壁畫中保存最大的一幅作品。在世界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所謂“情”,是指西廂愛情故事發生地普救寺景區。普救寺位於永濟市蒲州鎮土崗之上,是元雜劇《西廂記》的故事發生地。元代王實甫寫的《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即發生在普救寺。 歷經歲月滄桑,寺內殿閣僧舍均已毀坍湮沒,唯有高37米的13層舍利磚塔(俗稱“鶯鶯塔”)依然屹立於土崗之上。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地政府對普救寺進行了修復工作,對主殿、西廂書齋、塔院、崔相國夫人和崔鶯鶯所住的佛居別墅等建築均進行了重建。寺宇佈局以中軸線為主,依次為天王殿、鐘鼓樓和大雄殿。中軸線東側前為經院,後為僧舍等,西側為塔院、西廂書齋、別墅花園。

普救寺攬勝,有“三奇”。

一觀奇塔。鶯鶯塔位於寺宇西側,塔呈四方形,疊層出簷,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唐韻猶存。鶯鶯塔和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六大奇塔”。

二聽奇聲。鶯鶯塔是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之一,其最奇特之處在於傳出的蛙叫聲。在離塔15米處,以石塊互擊,隨即會從塔內傳來清晰地蛙叫聲。人們鼓掌或喊叫,塔內也會傳來蛙聲。鶯鶯塔迴廊西側外有一個擊蛙臺,這是擊石的最佳位置。臺下不遠處有一座小亭,名叫“蛙鳴亭”,這裡是聽類似青蛙嗚叫回音的最佳處。

三結奇緣。永濟普救寺以世界情侶月打造“愛情”品牌,使這座千年古剎成為著名的旅遊風景區,成為天下有情人嚮往的愛情聖地。普救寺情侶月活動已經舉辦了13屆,每屆保留活動有民俗風情婚禮表演、共鎖“連心鎖”、情歌對唱、領略黃河風情等,吸引了大批海內外情侶和遊客,極大地提高了永濟市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近幾年,筆者曾應市委書記陳杰先生和宣傳部部長陳旭光先生邀請,為該市寫過《鸛雀樓》、《情醉西廂》等幾首歌曲。在此,謹以一曲《情醉西廂》,表達遊普救寺的感受:

一陣又一陣鐘聲鼓韻從這裡傳響

一對又一對善男信女點燃心香

一次又一次相約打開心靈的窗

一番又一番祝福讓愛情自由的飛翔

情醉西廂,花影隔牆

梨花深院就是愛情的天堂

愛就愛他個地老天荒

愛就愛他個千古絕唱

一輩又一輩才子佳人攜手夕陽

一年又一年風霜雪雨歷久彌香

一條又一條紅絲帶牽著燃燒的心

一段又一段故事講述愛情聖地的靈光

情醉西廂,愛在交響

有情有愛就有無窮的力量

愛就愛他個海枯石爛

愛就愛他個地久天長

地久天長

聯想到下面將要介紹的解州關帝廟,筆者不禁發自內心的感嘆:西廂情,關公義,運城真是個有情有義的地方!

你重情,我重義,真情打開幸福泉;

我重義,你重情,義字當先天地寬。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解州關帝廟

所謂“義”,是指以忠義仁勇精神為承載的解州關帝廟景區。解州關帝廟是海內外最大的關帝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筆者以為還可以再加兩句:“皇家之氣”、“故宮之象”。

據有關碑刻記載,解州關帝廟於隋代之際開始修建,宋元到明清之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重建和擴建,清朝末葉曾數次失火,民國年間再次予以修復和重建。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咸豐御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築是“春秋樓”。該廟宇眾多建築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軸線,分結義園、主廟、牌坊、宮祠四大部分有序展開。

解州關帝廟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級景區。“關公信俗”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關聖文化建築群”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來運城,好運來。”好運從哪裡來?從關帝廟來。所以,古往今來,無論士農工商學,凡到運城,都要到關帝廟拜關公。在這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一朝又一朝的最高封建統治者,通過加封、賜匾、祭祀等活動,在這裡對他的臣民灌輸著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綱常思想;一批又一批的庶民百姓、芸芸眾生,也一次又一次地來到這裡參拜祭祀,虔誠地從關公身上學習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品格;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感的人們,在這裡通過對關公的祭拜,接受忠於國家和民族,勇於保家衛國的教育;當少數民族統治階級入主中原之後,也來到這裡進行褒封和祭祀,力圖通過對關公的讚揚、肯定和對關公文化的認同,去彌合民族之間的思想、文化的分歧與不同;在社會壓迫和社會剝削加重、民不聊生的年代,那些奮不顧身的反抗者們,來到這裡,從關公身上汲取仗義而起、勇於抗爭的精神和力量;在物質、金錢的慾望對正常的人性和人際關係造成挑戰,形成侵害之際,那些恪守傳統道德的人們,來到這裡,從關公身上尋找堅持信義和忠誠的道德原則和道德楷模;當遭際坎坷的時候,那些身處逆境的人們,也會來到這裡,找到值得仿效的榜樣,像關公那樣“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即使是那些目不識丁而又胸無大志的芸芸眾生,也能在這裡接受到待人處事的教育與感化。

結合以上種種,筆者在此以一首《拜關公》的歌獻給讀者——

也許你來自長江,也許你來自長城,

也許你來自亞太,也許你來自歐盟,

東西南北中,都來拜咱關公。

官方拜關公,仁愛至上惠民生;

百姓拜關公,家國安康享太平;

全球華人拜關公,同根同宗中華龍;

士農工商拜關公,忠義誠信萬事興。

也許你來自草根,也許你來自精英,

也許你來自職場,也許你來自家庭,

男女老少童,都來拜咱關公。

男人拜關公,勇於擔當圓大夢;

女人拜關公,護夫佑子家昌隆;

子女攜手拜關公,天天向上好前程;

男女老少拜關公,國事家事萬事成。

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風景線

春秋樓

來到關帝廟,千萬不要忘記到春秋樓上看一看。解州關帝廟的春秋樓又名麟經閣,是寢宮的主體建築,也是廟內最高建築,通高23.4米。據志書載,該樓初建於明萬曆初,現存結構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之物。該樓面闊七間,進深六間,中簷與下簷柱頭額枋鏤雕飛龍、孔雀、牡丹、壽星、羽神等圖案,華麗美觀,雕工精湛;三層簷下皆施華麗的層層斗拱,下簷斗拱五踩雙昂形制,龍首含珠耍頭,甚為精至華美。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第二層上,有木製隔扇108面,圖案古樸,工藝奇特。更有 “三絕”: 關帝夜讀春秋塑像、八卦藻井、木刻《春秋》全文,皆是關帝廟精華之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