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育碧軟件 漫畫 封神演義 魔獸世界 遊戲時光VGtime 2017-08-02

刺客祕史欄目將從那些不為玩家所熟知的角度入手,為你揭開《刺客信條》宇宙和刺客背後的故事。

什麼是“故事宇宙”?

託漫威電影宇宙的福,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開始知道“XX宇宙”的概念了。

實際上“XX宇宙”的模式在歐美文藝作品中早已運作多年,同一創作者將原本互不關聯的幾個獨立作品,通過同化世界觀而將其互相打通,形成一個更加龐大的世界觀。

多個世界觀的融合,用“宇宙”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了。要形成一個故事宇宙,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各獨立作品之間必須有共通而且不會互相沖突的設定。比如《封神演義》《西遊記》和《寶蓮燈》,雖然都屬於中國神話和民間傳說體系,都有二郎神楊戩或者孫悟空和哪吒,但它們就不屬於同一故事宇宙。

歐美文化產業相當成熟,很多作者/廠商都會以非常商業化的方式經營自己的作品群,這就是為其打造故事宇宙。比如《星球大戰》,在迪士尼收購盧卡斯影業前,除了電影本篇外,小說、漫畫、動畫等多媒體作品就已經形成了一個相當成熟的衍生宇宙。喬治·盧卡斯會對衍生宇宙裡的作品進行嚴格的審核,為其進行分級,並取其精華融入電影本篇。迪士尼獲得《星球大戰》版權後,也保持了這樣的做法,成立了專門的星球大戰故事組,統一管理新正史宇宙的各種設定。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在亞洲地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相對較為欠缺類似的運營手法。亞洲地區最著名的故事宇宙應該就是高達的 U.C.(宇宙世紀)宇宙了,除了富野由悠季本人主創的幾部核心作品外,在版權方 Sunrise 的主導下推出了大量基於 U.C.世界觀的衍生作品,共同完善了這個故事宇宙。不過由於缺乏統一管理人,U.C.的宇宙裡還是出現過很多互相矛盾的設定。

刺客信條也有故事宇宙嗎?

關於故事宇宙說了這麼多,主要是因為本文今天會為大家介紹《刺客信條》的故事宇宙——就讓我們暫且稱其為“刺客宇宙”吧!

十年前,作為一個完全原創的新 IP,想必育碧在開發階段並沒有為其打造一個故事宇宙的完整規劃。雖然初代《刺客信條》中留下了很多伏筆,但是“刺客”和“聖殿騎士”的概念本身就非常侷限於十字軍東征的設定。隨著遊戲獲得了大量正面評價,從《刺客信條2》開始,育碧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一個龐大的刺客宇宙才逐漸成型。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刺客信條2》中,玩家除了遊戲的主線劇情外,還可以通過解開隱藏在各個符文中的信息瞭解到關於刺客宇宙的眾多重要信息。在遊戲推出的同時,育碧還推出了相當於前傳的真人短片,根據遊戲劇情改編的小說、以及引入了全新刺客角色的漫畫系列(漫畫第一卷現代篇的故事與遊戲設定有嚴重衝突,因為這一部分被認為非正史,而古代篇則屬於刺客宇宙)。

在之後的幾年裡,刺客宇宙不斷拓展,更多的遊戲正統續作、衍生作、小說和漫畫被創造出來。直到2016年,刺客宇宙終於推出了首部電影作品——這也是本文會主要介紹的內容。

電影版在刺客宇宙裡的位置

作為同樣遭遇了口碑和票房慘敗的“遊戲改編電影”,《刺客信條》難免會被拿來跟《魔獸》比較。不過這裡我們首先需要糾正一個錯誤:電影版《刺客信條》並不是一部“遊戲改編電影”。它使用了完全原創的劇本,並且和其他《刺客信條》的遊戲、小說以及漫畫同屬於刺客宇宙。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魔獸》可以算是一部真正的“遊戲改編電影”,但到目前為止的《古墓麗影》《生化危機》和《波斯王子》以及其他一些遊戲題材作品,大部分連“改編”都說不上,這些作品基本上僅僅採用了遊戲原作裡的一些特色設定而已。雖然這些作品大部分都使用了原創劇本,但是由於跟遊戲原作差異過大,往往在上映後遭到遊戲粉絲的抗議,只有《古墓麗影》的口碑尚可。

比起這些基於原作的改編作品,電影版《刺客信條》的處境倒是和《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頗為相似:作為一個故事宇宙的新作,為了照顧老粉絲而包含了太多致敬要素或者深層設計,導致不少新用戶覺得內容過於老套/重複。

電影版《刺客信條》顯然是想把邁克·法斯賓德飾演的凱勒姆·林奇打造成如同遊戲原作中的戴斯蒙德·邁爾斯一樣的核心角色——自從《黑旗》開始,刺客宇宙中就缺少了這樣一個人物,導致整體故事走向變得十分迷茫。但是電影版主線的橋段和遊戲初代過於相似,而且影片本身不能算得上十分精彩,所以無論是新老粉絲都沒能吃下育碧的這份“安利”。

當然,無論電影版的票房表現如何,凱勒姆·林奇還是會在刺客宇宙中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什麼會這樣?下文會進行仔細的分析。

電影版與刺客宇宙的關聯點

1、艾倫·瑞金在2012年成為了阿布斯泰格工業及基金會的 CEO 及聖殿騎士團大團長,這也是《刺客信條》初代遊戲發生的時間點。在初代《刺客信條》遊戲裡登場時,他的形象是一個光頭大胖子。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2、大異端審判官托爾克馬達曾在2009年發售的 NDS 和 iOS 遊戲《刺客信條2:發現》中登場。(iOS 版已經從App Store 下架)這是一部《刺客信條2》的外傳性質的作品,時間發生在與電影版古代篇(1492年)前一年的1491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本人也是劇情關鍵人物。

在電影版公佈之後,本作劇情一度被系列劇情管理人 Aymar Azaizia 認定為非正史,後來他改變了這個說法。《刺客信條2》本篇的反派角色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也就是羅德里格·波吉亞出身自西班牙,因此深受託爾克馬達的崇拜。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3、阿布斯泰格馬德里研究中心扣押的刺客中,最主要的3名角色的祖先都曾在遊戲中出場:穆薩的祖先巴蒂斯特出現在《刺客信條3 解放》,兄弟會叛徒,被女主角艾芙琳殺死;內森的祖先鄧肯·沃波爾出現在《刺客信條4》,兄弟會叛徒,被愛德華殺死並冒名頂替;埃米爾的祖先優素福·塔齊姆登場於《刺客信條:啟示錄》,是君士坦丁堡兄弟會的首領、埃齊奧的戰友;林的祖先邵雲登場於動畫短片《刺客信條:餘燼》和遊戲《刺客信條編年史:中國篇》,在《刺客信條3》中也曾被提及,她拜訪過埃齊奧,將先進的刺客知識帶回了中國,同時把繩鏢等中國獨有的刺殺武器傳到了西方。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4、當卡勒姆在完成了阿吉拉爾的冒險,並進一步利用 Animus 探索自己的遺傳記憶時,《刺客信條:團結》的主角亞諾·多利安出現了。在電影改編小說裡也明確這是一位“法國革命的參與者”,雖然電影和小說都沒有提及角色的名字,但從其獨特的服飾來判斷,他的確是亞諾無誤——考慮到《團結》和電影版的籌備時期很接近,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只不過目前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的表現,都沒有明確“亞諾是卡勒姆的祖先之一”的設定,只是小說版暗示得相對明顯一點。考慮到亞諾的基因記憶之前就已經被阿布斯泰格提取並存入 Animus 雲端服務器,這裡也可以解釋為卡勒姆反向黑入了服務器的結果。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電影版與遊戲衝突的幾點

作為同一宇宙的作品,還有育碧親自監製,照理來說電影版和遊戲以及其他媒體的《刺客信條》是不應該存在衝突點的。但是很可惜的是,電影劇情在一些細節上還是和遊戲設定存在著矛盾。

1、索菲亞在帶領凱勒姆參觀實驗室時曾經展示了數個金蘋果的模型,同時說:“我相信它們是真實存在的”。

作為一名阿布斯泰格高層員工、CEO 同時也是現任大團長的艾倫的女兒,她肯定應該知道在20世紀中葉,聖殿騎士團同時持有多個金蘋果;也應該知道2012年發生的丹佛國際機場衛星事件,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騎士團通過“阿布斯泰格之眼”衛星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計劃延期;這一年,戴斯蒙德闖入阿布斯泰格羅馬分部,使用金蘋果之力殺死了兩名內殿團成員——丹尼爾·克洛斯和沃倫·韋迪克。

誠然,由於隸屬於不同事業部門,索菲亞在此之前可能並未親自接觸過金蘋果,但是“我相信它們是真實存在的”這句話依然顯得不太合邏輯。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2、索菲亞在向凱勒姆介紹阿吉拉爾時提到:“他(阿吉拉爾)是已知最後一個曾經擁有它(伊甸蘋果)的人”。如果從整個刺客宇宙的時間線上來說,這句話顯然是錯誤的。

阿吉拉爾在1492年從托爾克馬達那裡奪走了金蘋果;同時代的意大利刺客埃齊奧則先後與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以及其兒子切薩雷·波吉亞爭奪過另外一枚金蘋果;歷史上在阿吉拉爾之後還有很多明確持有金蘋果的人,最接近索菲亞的則是戴斯蒙德和他的刺客兄弟。但是如果從“其他線索都已經斷掉”的角度來看,那麼這句話還是可以接受的。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3、艾倫·瑞金在接受長老議會領導者艾琳·凱爾接見時,艾琳曾經說過:“托爾克馬達神父或許是我們騎士團任何一位成員距離伊甸蘋果最近的一次機會”。

但事實上亞歷山大六世父子都先後擁有過金蘋果相當長一段時間,更不用說上世紀中葉聖殿騎士團所持有的多枚蘋果(目前狀態多為毀壞或不明)。由於關於埃齊奧和教皇父子爭奪蘋果的歷史是由刺客發現的,可以暫且不算在內,但不管怎麼說這句話都有否定遊戲版先有設定的嫌疑。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句話也許意味著“從歷史上來看”的“最早的一次”,因為即使是亞歷山大六世父子獲得金蘋果,也是在數年之後的1500年。

4、通過研究金蘋果的知識,阿泰爾在十三世紀就已經改進了袖劍,令刺客們即使不切除無名指也可以正常使用。可是到了十五世紀的西班牙,這裡的兄弟會依然保留了切除無名指的入會儀式。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現有幾乎所有媒體的作品中,刺客們的主袖劍都是裝備在左臂上的,切除的無名指也都是左手的——包括最新公佈的《起源》,甚至電影中卡勒姆的父親殺妻時袖劍也是佩戴在左手的。而電影版裡西班牙刺客切除的都是右手無名指,這應該也意味著他們的主袖劍是放在右手的。

另外有一點值得一提,電影中瑪麗亞初期裝備在左手的雙頭袖劍在決戰時換到了右手上,左手則換上了帶有暗箭機關的另一把袖劍。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電影版與改編小說之間的差異

與電影版同時推出的還有本片的改編小說,本文正文部分由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克里斯蒂·高登撰寫。高登以描寫角色心理活動見長,曾多次為《魔獸世界》撰寫小說,現已入職暴雪娛樂。

除了增加了很多心理和細節描寫之外,小說的主體結構基本上和電影內容沒有差別,但是在不少細微處卻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因為兩者同步推出,所以高登拿到的可能是早期版本的劇本,這樣才導致了這種微妙的差異。類似的問題經常出現在電影改編小說中,比如《星球大戰》等。

1、電影版裡索菲亞從一開始就稱呼凱勒姆為“卡爾”,這也是凱勒姆死去的母親叫他的方式,但是在小說中索菲亞始終都以“卡勒姆”相稱,這也與索菲亞刻意與自己的研究對象保持距離的設定有關。

2、電影和小說對卡勒姆召喚刺客祖先群像的描寫頗為不同。小說中的祖先們是以時間順序逐漸追溯歷史出現的,先是二戰、一戰的人,然後才繼續延伸到法國革命的亞諾和美國獨立戰爭的祖先,再往上來到英格蘭內戰期間。而電影版的表現更像是亂序,並著重突出了包括亞諾在內的其中四位祖先。

3、劇情裡,阿吉拉爾最後利用瑪麗亞的機關袖劍擊傷了黑騎士歐哈達,從而反敗為勝。小說中這個袖劍的機關是將劍刃射出,而電影版道具則可以明顯看出劍刃和暗箭是兩個獨立的機關。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4、在 Animus 房間的戰鬥中,唯一犧牲的刺客就是內森,刺客叛徒鄧肯·沃波爾的後人。電影中的表現似乎是內森實力不足,而小說中他的死則是因為受到了祖先鄧肯這個紈絝子弟的精神影響,在戰鬥中停下來欣賞戰利品、慶祝自己的勝利而被人從背後捅了一劍。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電影版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由於育碧對電影版野心太大,所以在劇情和背景道具中都埋入了大量額外信息。其中有一部分可以通過改編小說得知,另外一些就需要靠觀眾用“寫輪眼”去自己發現了。

1、索菲亞的名字來源於希臘詞語“智慧”,小說中特意提及了這一點。艾倫十分看重女兒的頭腦和對科研的執著,但卻認為她在是一名聖殿騎士之前首先是一名科學家,所以一直沒有完全放權給她。

2、劇情中穆薩一直稱呼卡勒姆為“先驅”,即使在他根本不瞭解卡勒姆祖先的身份和經歷時也是如此。這個稱號實際來源於卡勒姆站在研究中心陽臺邊時索菲亞對他說的一句話:“With your help, we can pioneer new ways to eradicate violence.(在你的幫助下,我們能夠試驗全新的根除暴力的方法。)”在中文語境下,這句話里名詞作動詞用的“pioneer”無法直接翻譯成“先驅”——無論是電影字幕還是小說中譯版都是如此。所以當穆薩突然冒出“先驅”的稱呼時,很容易給觀眾帶來誤解。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3、電影中使用的 Animus 與遊戲中出現的完全不同,是虛擬現實體感版。小說中提到這個設計是索菲亞自己的點子。

1980年索菲亞出生,同年沃倫·韋迪克正式啟動Animus項目。由於失去了母親,索菲亞的童年十分孤獨,所以她一直夢想可以通過 Animus 將歷史中的角色更真實的再現出來。所以在由她自己主導的馬德里中心,她特別定製了 Animus 4.3 版本。由於比起之前的版本, Animus 4.3 需要使用者本人的更深入的參與,所以才會使用脊椎穿刺設備直連神經。

雖然虛擬場景的表現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副作用也比以往版本更加嚴重。如果使用者不主動配合系統同步,除了 Animus 固有的出血現象外,還會伴隨有抽搐、痙攣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神經系統破壞和死亡。在小說《異端》和《後裔》裡,2016年後半年阿布斯泰格其他分部已經開始使用改良版的 Animus 4.35,去除了脊椎穿刺裝置,限制了頭疼等副作用,可以通過頭盔和外骨骼來再現祖先的行動。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4、在卡勒姆召喚出古代刺客們的全息群像時,索菲亞在刺客中看到一個和她長得一模一樣的女人。小說中更描寫了卡勒姆後來在倫敦聖殿騎士團大會上與她重逢時稱她為“索菲”,這令索菲亞十分困惑:因為這是她母親叫她的小名,而卡勒姆是不應該知道的。按照艾倫的說法,索菲亞的母親是在她小時候被刺客暗殺的。這個說法顯然存在疑點,很有可能索菲亞的母親就是因為有刺客血統而被艾倫祕密用於 Animus 項目的研究了。

如果從“卡勒姆召喚出來全息影像的都是他血統中的刺客祖先”角度來看,那麼也就是說索菲亞和卡勒姆“五百年前是一家”(笑)但這無法解釋卡勒姆會了解索菲亞母親的記憶:從出生時間上來看,即使兩人擁有同一個生母,先出生的卡勒姆也不可能擁有母親未來的記憶——何況他另有其母。

如果用筆者自己的推論,也就是說這些出現在全息影像中的刺客實際上是 Animus 雲端服務器中潛在的重要人物,解釋起來就會合理多了。

行於黑暗,侍奉光明——《刺客信條》真人電影版揭祕

電影版需要注意的伏筆

1、卡勒姆血統中還有更多祕密可以挖掘。就像遊戲版的戴斯蒙德是一個集眾多知名刺客血統於一身的特殊人物一樣,卡勒姆同樣也是一個特殊的刺客後裔。電影后期重點突出的那幾位祖先中,除了亞諾·多利安以外其他人的故事都可以深挖下去。而“先驅”雖然開始只是一個玩笑性質的外號,但現在基本上已經成為了卡勒姆在穆薩和林等人口中的代名詞。

2、上文提到過索菲亞的刺客血統,這也是很重要的一條線。索菲亞的母親究竟有沒有真的被刺客殺死?她和卡勒姆究竟有沒有血緣關係?這都是值得深究的內容。

3、艾倫·瑞金既是阿布斯泰格工業的 CEO,同時也是聖殿騎士團大團長以及內殿團的領袖。他的死必將對後續的刺客宇宙帶來深遠的影響。由於劇情中長老議會領袖艾琳·凱爾已經暗示過索菲亞:“她的時代終會到來”,所以艾倫在阿布斯泰格和內殿團的空缺位置很可能會由索菲亞來女承父業。

4、卡勒姆殺死了聖殿騎士團大團長,並奪得了金蘋果。接下來他和穆薩、林的行動就很值得關注了。雖然自從2000年導師被刺殺、聖殿騎士對刺客兄弟會進行大清洗後,整個刺客就進入了更隱蔽的狀態,但他們實際上一直都在暗中活躍(要不然你以為遊戲說的是什麼事啊),並取得了眾多顯著成就。卡勒姆如何同兄弟會聯手,將是下一階段刺客宇宙的看點之一。

在接下來的幾期裡,筆者將為各位介紹一下在刺客信條宇宙中最重要的幾個道具:Animus 和伊甸碎片/金蘋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