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堅持這7個習慣,新學期傲立班級前3!看完徹底清醒了'

"

“你是天才嗎?你智商天生就很高嗎?”媒體曾將這個問題拋給28位高考狀元,結果僅有2人認為“智商確實佔很大因素”,另外26人中,12人認為“良好的習慣更加重要”,7人選擇了“我們學習一樣很刻苦”,剩餘7人則選了“綜合素養和品質同樣重要”。

這個答案,顯示一個簡單的事實:好習慣比智商更重要。儘管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狀元,但是,只要他們能夠擁有以下7個“狀元特質”,也就是7個好習慣,相信他們一樣可以取得好成績。

學習篇

大目標設長,小目標常設

目標包括兩類,一類是長期穩定的目標,短期內不會變化,這個不用多講;一類是短期小目標,包括一分鐘目標。這一類可變性很強,但對學習成績起著決定性作用,卻恰好是多數同學忽略的,值得一提。

有人曾經專門對大學生的三十多項品質進行統計,發現其中絕大多數對學習成績幾乎沒有影響,而真正能左右成績的只有一個品質——自控力。而“常設小目標”就是訓練自控力的開始。

比如,你要求自己每次課前一分鐘不講廢話,而是回顧一道昨天的錯題知識點;比如你習慣用右手,你可以有意識地用左手;你可以強迫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思維清晰,邏輯通暢……這種小目標不會讓你收到多少知識量,卻能不知不覺中讓你的自控意識越來越強。

能管住自己,也就擋住了各種學習上的負面干擾,如此,那個“大目標”也才會更接地氣,這就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學霸經驗

我初二的時候訂的目標是我要考市一高,那麼我需要在年級佔到前50名。這樣,我在初三的時候就要平均達到50名,我當時是100多名,我給自己定的小目標就是下次月考我衝擊80名。

結果,我考了84名,那是我初中三年最好的成績。定了目標不一定要去實現,我的目標也沒有實現,相反目標可以定的稍高一點,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勵你,達不到的話就可以分析一下為什麼沒有達到,哪方面做的更好就可以達到。

當然,目標不要定的太高,它可以根據你每次的成績做相應的調整。如果目標定的太高,你一次也沒有達到,換誰都會放棄。總之,目標可以是各種形式,但是一定要有。

預習,獲得先發優勢

預習有兩個目的:

一是,高效利用課堂時間。一節課,你不可能四十五分鐘全部做到聚精會神,但是因為提前學習過就知道自己的痛點在哪裡,當老師講到痛點時,自然就不會錯過,也更容易聽得透徹,課堂利用效率就會高出很多。相反,不預習,上課被動跟著老師走,下課則會付出成倍的時間代價,還費力不討好。

二是,獲得心理上的優勢。當你能夠如此高效學習時,就能獲得一種“一覽眾山小” 的心理優勢,從而獲得自信,節節拔高。

據瞭解許多的優秀同學上課之前都有這個習慣。有的甚至超前許多,有一位記者曾採訪一位中考尖子生,問到暑假生活都做了什麼時,她第一個回答記者的事情就是提前學習高一的課本知識。

所以,你要知道,雖然同在一間教室,同一時刻,老師從同一個點開始講,但是,每一位同學的起點是不一樣的。你如果具備了良好的預習習慣,你就有了先發優勢。

學霸經驗

1.每科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教材,對不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是你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當你的問題在腦中形成後,第二天聽課就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這個地方。所以,發現不明白之處你要寫在預習本上。

2.預習的時間安排在每天的複習時間之後,因為知識是環環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礎掌握好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3.預習時,請把本章節的內容詳細看一遍,插圖和下面的備註最好都不要疏漏。

4.預習的最高層次是練習,預習要體現在練習上,就是做課後能體現雙基要求的練習題1到2道。做題時若你會做了,說明你的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係,很正常,因為老師沒講。

5.預習時,力求做到獨立思考、解決困惑,對於無法理解的內容,請用記號筆標註,提醒自己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這一點。

6.各個科目預習的側重點不同,歷史、思品、語文等科目,默看一兩遍就行。英語最好按照單詞——課文——生詞——聽力的步驟走一遍。理科的話,可以自己推導一下每個知識點。預習要多思考,不然就是白費時間。

7.預習之後,對知識體系和知識本身有一個大體瞭解,對知識應用方法也有一個初步的感覺,才叫有效的預習。

8.課前預習的程度和花費的時間要因人而異:基礎薄弱的同學,預習應該更加仔細和深入,最好頭一天就進行,如果能做預習筆記更好。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抓住每節課的空檔時間預習,這樣效率更高。

對錯誤“嚴追猛打”不姑息

要想在考場上犯錯機率小,就得平時重視自我反省習慣的培養,對錯誤“嚴追猛打”。只有你視“平常”為“考場”,才能做到視“考場”為“平常”。

所以,優秀的中學生,每個科目都有自己的錯題本。養成良好的“糾錯三步驟”習慣。

1.就題論題,改正錯題本身

這是糾錯的基本功課,但這只是開始,不是結束。而大多數同學認為到此結束,因此,筆記、錯題本一大摞,但是同樣的錯誤還是反覆犯。那是因為糾錯還缺下面兩步。

2.就題論心,糾正自己的思考模式

對同一類型的錯誤第二次犯錯誤時,就要提高警惕了,此時不要光是糾正解答過程,更要反觀:自己是通過怎樣的思考路徑走上了這條錯誤之路的?比如有的同學為了求快,對題中條件常常也採取快讀,結果審題不清,經常出現“唉,這道題本來不該錯的啊”。

像這類問題,你就必須慢下來捕捉到自己“急於求成”的心理,加以反思,下次才可能夠有效攔截此心理,那麼這道錯題才算糾正得比較徹底。否則“審題不清”的錯誤就會陰魂不散。

3.就題論師,模擬出題者心理

前兩步都完成了,還不能代表你對此題研究得透徹。你還可以跳出題目本身,脫離“學生”,進入出題者角色,去揣摩他的出題意圖:考什麼知識點?難點在哪裡?常犯錯誤點在哪裡?他是如何將這些點體現在題目中的?如果是你出題,你會怎樣設置這些難點、陷阱?此時,一道題的來龍去脈都被你看得清清楚楚,下次要再犯錯,恐怕很難。

其實就是兩步之遙,只是大多數同學止於第一步,始終不願意再往後多走兩步,如果此時你幡然醒悟,你就開始邁向“學神”。

學霸經驗

學霸的錯題本格式總結如下:

"

“你是天才嗎?你智商天生就很高嗎?”媒體曾將這個問題拋給28位高考狀元,結果僅有2人認為“智商確實佔很大因素”,另外26人中,12人認為“良好的習慣更加重要”,7人選擇了“我們學習一樣很刻苦”,剩餘7人則選了“綜合素養和品質同樣重要”。

這個答案,顯示一個簡單的事實:好習慣比智商更重要。儘管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狀元,但是,只要他們能夠擁有以下7個“狀元特質”,也就是7個好習慣,相信他們一樣可以取得好成績。

學習篇

大目標設長,小目標常設

目標包括兩類,一類是長期穩定的目標,短期內不會變化,這個不用多講;一類是短期小目標,包括一分鐘目標。這一類可變性很強,但對學習成績起著決定性作用,卻恰好是多數同學忽略的,值得一提。

有人曾經專門對大學生的三十多項品質進行統計,發現其中絕大多數對學習成績幾乎沒有影響,而真正能左右成績的只有一個品質——自控力。而“常設小目標”就是訓練自控力的開始。

比如,你要求自己每次課前一分鐘不講廢話,而是回顧一道昨天的錯題知識點;比如你習慣用右手,你可以有意識地用左手;你可以強迫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思維清晰,邏輯通暢……這種小目標不會讓你收到多少知識量,卻能不知不覺中讓你的自控意識越來越強。

能管住自己,也就擋住了各種學習上的負面干擾,如此,那個“大目標”也才會更接地氣,這就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學霸經驗

我初二的時候訂的目標是我要考市一高,那麼我需要在年級佔到前50名。這樣,我在初三的時候就要平均達到50名,我當時是100多名,我給自己定的小目標就是下次月考我衝擊80名。

結果,我考了84名,那是我初中三年最好的成績。定了目標不一定要去實現,我的目標也沒有實現,相反目標可以定的稍高一點,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勵你,達不到的話就可以分析一下為什麼沒有達到,哪方面做的更好就可以達到。

當然,目標不要定的太高,它可以根據你每次的成績做相應的調整。如果目標定的太高,你一次也沒有達到,換誰都會放棄。總之,目標可以是各種形式,但是一定要有。

預習,獲得先發優勢

預習有兩個目的:

一是,高效利用課堂時間。一節課,你不可能四十五分鐘全部做到聚精會神,但是因為提前學習過就知道自己的痛點在哪裡,當老師講到痛點時,自然就不會錯過,也更容易聽得透徹,課堂利用效率就會高出很多。相反,不預習,上課被動跟著老師走,下課則會付出成倍的時間代價,還費力不討好。

二是,獲得心理上的優勢。當你能夠如此高效學習時,就能獲得一種“一覽眾山小” 的心理優勢,從而獲得自信,節節拔高。

據瞭解許多的優秀同學上課之前都有這個習慣。有的甚至超前許多,有一位記者曾採訪一位中考尖子生,問到暑假生活都做了什麼時,她第一個回答記者的事情就是提前學習高一的課本知識。

所以,你要知道,雖然同在一間教室,同一時刻,老師從同一個點開始講,但是,每一位同學的起點是不一樣的。你如果具備了良好的預習習慣,你就有了先發優勢。

學霸經驗

1.每科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教材,對不理解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是你明天上課要重點聽的內容。預習的目的是要形成問題,帶著問題聽課,當你的問題在腦中形成後,第二天聽課就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這個地方。所以,發現不明白之處你要寫在預習本上。

2.預習的時間安排在每天的複習時間之後,因為知識是環環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礎掌握好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3.預習時,請把本章節的內容詳細看一遍,插圖和下面的備註最好都不要疏漏。

4.預習的最高層次是練習,預習要體現在練習上,就是做課後能體現雙基要求的練習題1到2道。做題時若你會做了,說明你的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係,很正常,因為老師沒講。

5.預習時,力求做到獨立思考、解決困惑,對於無法理解的內容,請用記號筆標註,提醒自己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這一點。

6.各個科目預習的側重點不同,歷史、思品、語文等科目,默看一兩遍就行。英語最好按照單詞——課文——生詞——聽力的步驟走一遍。理科的話,可以自己推導一下每個知識點。預習要多思考,不然就是白費時間。

7.預習之後,對知識體系和知識本身有一個大體瞭解,對知識應用方法也有一個初步的感覺,才叫有效的預習。

8.課前預習的程度和花費的時間要因人而異:基礎薄弱的同學,預習應該更加仔細和深入,最好頭一天就進行,如果能做預習筆記更好。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抓住每節課的空檔時間預習,這樣效率更高。

對錯誤“嚴追猛打”不姑息

要想在考場上犯錯機率小,就得平時重視自我反省習慣的培養,對錯誤“嚴追猛打”。只有你視“平常”為“考場”,才能做到視“考場”為“平常”。

所以,優秀的中學生,每個科目都有自己的錯題本。養成良好的“糾錯三步驟”習慣。

1.就題論題,改正錯題本身

這是糾錯的基本功課,但這只是開始,不是結束。而大多數同學認為到此結束,因此,筆記、錯題本一大摞,但是同樣的錯誤還是反覆犯。那是因為糾錯還缺下面兩步。

2.就題論心,糾正自己的思考模式

對同一類型的錯誤第二次犯錯誤時,就要提高警惕了,此時不要光是糾正解答過程,更要反觀:自己是通過怎樣的思考路徑走上了這條錯誤之路的?比如有的同學為了求快,對題中條件常常也採取快讀,結果審題不清,經常出現“唉,這道題本來不該錯的啊”。

像這類問題,你就必須慢下來捕捉到自己“急於求成”的心理,加以反思,下次才可能夠有效攔截此心理,那麼這道錯題才算糾正得比較徹底。否則“審題不清”的錯誤就會陰魂不散。

3.就題論師,模擬出題者心理

前兩步都完成了,還不能代表你對此題研究得透徹。你還可以跳出題目本身,脫離“學生”,進入出題者角色,去揣摩他的出題意圖:考什麼知識點?難點在哪裡?常犯錯誤點在哪裡?他是如何將這些點體現在題目中的?如果是你出題,你會怎樣設置這些難點、陷阱?此時,一道題的來龍去脈都被你看得清清楚楚,下次要再犯錯,恐怕很難。

其實就是兩步之遙,只是大多數同學止於第一步,始終不願意再往後多走兩步,如果此時你幡然醒悟,你就開始邁向“學神”。

學霸經驗

學霸的錯題本格式總結如下:

只要堅持這7個習慣,新學期傲立班級前3!看完徹底清醒了

1.在一開始先寫下來這道題是哪種類型的,我為什麼錯了?(簡單分析方便自己後面的複習)

2.把自己的錯題抄下來,或者直接講練習題剪下來貼上自己的錯題本也是可以的。

3.分析這道題我為什麼做錯了!(很重要一定要認真對對)

4.正確的解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此時步驟一定要寫的詳細,並且儘可能多的用不同方法來解這道題)

5.總結自己通過這道題收穫了什麼?以後遇到同類型的題我應該怎麼做?(多多思考)

6.在認真分析的錯題後面留下空白,以後遇到同類型經典題目再彙總到一起。思考習慣

思考篇

對效率追求到極致,不湊合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習慣性地追根溯源,這樣學到的知識才似有源之水,常新;有本之木,常青。

像數學、物理等學科,我們熟知的練題模式是將題分為A、B、C類,總結出相應的解題套路,做題時就用這些套路去套。如果你的套路足夠多,的確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還不能舉一反三。

如果你學習各種公式、定理時,能夠養成追根溯源的思維習慣,更注重公式來源而非公式本身、解題套路,最開始可能不適應,久而久之就能舉一反三,學習效率反而倍增。

然而現實中,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時是看重勤奮、拒絕思考的,將時間和精力投在事情的低效率環節中,埋頭刷題,將時間投入進重複性的學習當中,而不去思考更加有效的提高效率的方法。

學霸經驗

如何擺脫重複,提高效率?

首先我認為要堅持做最有價值的事。開始做事前先確定目標,先問問做這件事是要達到什麼效果?如果想不清楚,就先花時間搞清楚。不要因為時間急就匆匆忙忙地開始。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裡,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看起來特別勤奮的事,包括學習。關於“深度思考”,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段話,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記住:勤奮很重要,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但它是優秀結果的必要非充分條件。拒絕思維懶惰,避免重複勞動,習慣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認知水平,才是取得好成績的必要條件!

學霸們的祕密武器:常識思維

進入中學,同學們一頭扎進題海無可厚非,但是不能麻木。什麼是麻木?就是在做題的時候,思維過程是:首先判斷“這道題學過”,然後開始檢索記憶庫類似的題目應該怎麼做,老師上課是怎麼講解這種題的,就是不跟實際生活掛鉤,只為解題而解題。

於是,不管符不符合實際,都拿著記憶中的思路去套,結果往往得出一些看起來明顯不靠譜的答案,但因為自己的解題過程、結算步驟經檢查都沒問題,因此對這個明顯不靠譜的答案渾然不覺。

所以,做題的同時還要養成一個習慣性的反問:“這科學嗎?符合實際嗎?”

當你這樣問的時候,你就會用一個“正常人”的思維去分析這個答案是否靠譜。其實做選擇題時,很多“不靠譜”的答案,只要你具備這種思考習慣就可以輕鬆排除掉,根本犯不著在草稿紙上絞盡腦汁地算計。更重要的是,這種習慣促進我們去不斷完善自己的思考力,讓我們能夠找到更多的學習樂趣。

生活篇

唯有“動得夠”,才“靜得下”

很多同學為了趕學習,常把運動時間也節省下來“專注”於功課,但是可能坐下來不久就開始煩躁不安,雖然身體安在,但心神早飛,效率極低。這是錯誤地認為安靜下來不動就是專注。

實際上,你只有將身體裡積蓄的能量釋放出來,才可能安靜得下來。相信每位同學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只要體育課玩得非常開心、痛快,接下來的文化課也特別容易進入狀態。早有科學研究說,多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能將身體四成的能量都釋放出來。所以,你要明白唯有“動得夠”,才“靜得下”。

在媒體報道的全國58位高考狀元中,其中42位明確對外公佈了個人興趣和愛好。這42名高考狀元的興趣愛好可謂五花八門,經詳細統計,其中有24人表示平時有運動鍛鍊習慣,佔比達到57%。運動項目包括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足球等等;另外18位高考狀元的興趣愛好也是非常廣泛,畫畫、聽音樂、閱讀、朗誦、彈琴、打電子遊戲等。

因此,從現在開始,一週3-5次,每次一小時的運動是同學們應該積極做到的。在壓力重的時候,沒有什麼比在運動場上大汗淋漓一場更令人愉悅、放鬆的了。

學霸經驗

高考狀元公佈的興趣愛好項目來看,喜歡打籃球有7人,是最受高考狀元喜愛的運動項目。不過這7人全部為男生狀元,其中陝西文科狀元向遠方球技比較出眾,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到大學院系的籃球比賽中一展風采。”

高考狀元喜愛的運動項目排名第二位的是羽毛球,對學生來說,羽毛球運動沒有那麼激烈,運動量也適中,所以也比較受女生歡迎。在學校體育課上或是業餘時間打羽毛球,場地和器材限制比較小,兩個人就能玩起來。

第三名是乒乓球。實際上,乒乓球與羽毛球的情況類似,而且乒乓球在國內更普及,受到父母或社會的影響,學生中喜愛打乒乓球的自然也不少。

跑步近些年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各地跑團不計其數,每年全國性質的全馬、半馬超過200場。學校體育中最基本的就是跑步,中考體育也都有跑步這一項耐力測驗。不過,要問學生最不喜歡的運動項目,跑步應該是排名第一位的。不少學生、尤其是女生都認為:跑步沒有樂趣。所以,高考狀元中能有5人表示喜愛跑步,無論是為了鍛鍊身體,還是為了緩解學習壓力,都要為這5人點贊。

管住嘴,守住身體的“青春”

良好的營養也是保證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的一個重要條件。更何況,中學階段既是一個人學習歷程中的重大轉折,也是一個重要的生理髮育階段—— 青春期。這個階段是長知識、長身體、增強體質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時期,因此,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容忽略。

你也許會說,學習那麼緊,哪有時間去講究膳食,講究飲食習慣啊?

是的,你不必像營養專家那樣去講究,但至少應該瞭解基本的營養常識:食物越接近原始狀態,營養價值越高;食物加工越多,營養流失越多,就越垃圾。

換句話說,你沒時間精心去講究怎樣科學搭配、合理膳食,也沒關係,只要遠離那些多重加工的垃圾食品,“規規矩矩”吃好三頓正餐,也都能讓你的身體度過一個舒服的青春期。

這看似很平常的道理,卻很重要。現在時常有新聞報道小小年紀便得各種“怪病”,為了你的目標,你得有個健康的身體作支撐,因此,你沒有理由不引起重視。

學霸經驗

杜絕10大類垃圾食品:油炸類食品、醃製類食品、加工類肉食品(肉乾、肉鬆、香腸、火腿等)、餅乾類食品(不包括低溫烘烤和全麥餅乾)、汽水可樂類飲料、方便類食品(主要指方便麵和膨化食品)、罐頭類食品(包括魚肉類和水果類)、話梅蜜餞果脯類食品、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燒烤類食品。

看看上面有沒有你經常吃的?管住自己的嘴,就守住了你身體的“青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