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責怪我沒帶好孩子?

倩倩有一個10個月大的兒子,兒子睡眠一直不太好,所以長得瘦瘦的。為此,作為新手媽媽的倩倩經常為了孩子的事情與公婆發生矛盾。

一天下午,兒子有6個小時沒睡覺了,不停地打哈欠,但又不肯睡覺。婆婆看不過去了說:“趕緊哄孩子睡覺去呀!都困成那樣了。”倩倩看書上寫到,讓孩子從小獨自睡覺可以培養好的習慣,如果抱著睡、陪著睡,就會養成依賴的性格,養成了習慣就很難改了,以後搞不好不抱就不睡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各自觀點不同,和婆婆發生了爭執。類似的戰爭時常在家庭裡上演。

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看到一天未閤眼的兒子,抱怨到:“今天又沒午睡嗎?你這個媽怎麼當的?”倩倩心裡聽了很不是滋味,下午已經被婆婆指責了一番,晚上又輪到老公來抱怨了。當媽的,誰不希望孩子多睡一會兒呢,但是,兒子不睡也沒辦法呀?

"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責怪我沒帶好孩子?

倩倩有一個10個月大的兒子,兒子睡眠一直不太好,所以長得瘦瘦的。為此,作為新手媽媽的倩倩經常為了孩子的事情與公婆發生矛盾。

一天下午,兒子有6個小時沒睡覺了,不停地打哈欠,但又不肯睡覺。婆婆看不過去了說:“趕緊哄孩子睡覺去呀!都困成那樣了。”倩倩看書上寫到,讓孩子從小獨自睡覺可以培養好的習慣,如果抱著睡、陪著睡,就會養成依賴的性格,養成了習慣就很難改了,以後搞不好不抱就不睡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各自觀點不同,和婆婆發生了爭執。類似的戰爭時常在家庭裡上演。

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看到一天未閤眼的兒子,抱怨到:“今天又沒午睡嗎?你這個媽怎麼當的?”倩倩心裡聽了很不是滋味,下午已經被婆婆指責了一番,晚上又輪到老公來抱怨了。當媽的,誰不希望孩子多睡一會兒呢,但是,兒子不睡也沒辦法呀?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因為孩子的問題,家人把矛頭全部指向媽媽,讓媽媽感到很不公平。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點:

  • 育兒觀點不同

每個人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沒有對與錯,只是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自己能這麼想,很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了。但婆婆不這麼想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同存異了。

  • 老公不和自己站一邊

老公向著媽那邊也情有可原,主要還是因為希望孩子能帶好,這樣他也就沒話可說了。生活中老公喜歡抱怨的,一方面除了受母親影響,另一方面是工作壓力大,回到家看到不如意的事,自然脫口而出地抱怨幾句,所以不必放在心上。等他心情好了,和他好好溝通,希望他理解下你的辛苦,你也理解他工作的辛苦,好好地溝通是很有必要的。

  • 媽媽覺得吃力不討好

孩子沒帶好都成了媽的錯。媽媽雖然是主要養育孩子的人,也不希望孩子有什麼不舒服,或者其它身體的不適。但是,完全責備媽媽,難免讓人難過。畢竟,養育孩子是夫妻兩人共同的職責所在。為什麼最後承受批評的是媽媽一個人呢?

每個人都為家庭做出來貢獻,而媽媽的付出和犧牲最大,都希望被看到,不是被挑剔。因此,很多因為家庭矛盾不乏化解而產生抑鬱症。所以,發現還是關係和溝通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人站出來主動解決問題。這個人通常也是媽媽。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家裡的任何人,唯獨只有自己先改變,他們才會有所影響。

"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責怪我沒帶好孩子?

倩倩有一個10個月大的兒子,兒子睡眠一直不太好,所以長得瘦瘦的。為此,作為新手媽媽的倩倩經常為了孩子的事情與公婆發生矛盾。

一天下午,兒子有6個小時沒睡覺了,不停地打哈欠,但又不肯睡覺。婆婆看不過去了說:“趕緊哄孩子睡覺去呀!都困成那樣了。”倩倩看書上寫到,讓孩子從小獨自睡覺可以培養好的習慣,如果抱著睡、陪著睡,就會養成依賴的性格,養成了習慣就很難改了,以後搞不好不抱就不睡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各自觀點不同,和婆婆發生了爭執。類似的戰爭時常在家庭裡上演。

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看到一天未閤眼的兒子,抱怨到:“今天又沒午睡嗎?你這個媽怎麼當的?”倩倩心裡聽了很不是滋味,下午已經被婆婆指責了一番,晚上又輪到老公來抱怨了。當媽的,誰不希望孩子多睡一會兒呢,但是,兒子不睡也沒辦法呀?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因為孩子的問題,家人把矛頭全部指向媽媽,讓媽媽感到很不公平。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點:

  • 育兒觀點不同

每個人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沒有對與錯,只是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自己能這麼想,很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了。但婆婆不這麼想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同存異了。

  • 老公不和自己站一邊

老公向著媽那邊也情有可原,主要還是因為希望孩子能帶好,這樣他也就沒話可說了。生活中老公喜歡抱怨的,一方面除了受母親影響,另一方面是工作壓力大,回到家看到不如意的事,自然脫口而出地抱怨幾句,所以不必放在心上。等他心情好了,和他好好溝通,希望他理解下你的辛苦,你也理解他工作的辛苦,好好地溝通是很有必要的。

  • 媽媽覺得吃力不討好

孩子沒帶好都成了媽的錯。媽媽雖然是主要養育孩子的人,也不希望孩子有什麼不舒服,或者其它身體的不適。但是,完全責備媽媽,難免讓人難過。畢竟,養育孩子是夫妻兩人共同的職責所在。為什麼最後承受批評的是媽媽一個人呢?

每個人都為家庭做出來貢獻,而媽媽的付出和犧牲最大,都希望被看到,不是被挑剔。因此,很多因為家庭矛盾不乏化解而產生抑鬱症。所以,發現還是關係和溝通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人站出來主動解決問題。這個人通常也是媽媽。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家裡的任何人,唯獨只有自己先改變,他們才會有所影響。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1歲前,哪三個行為是別人不能替代的?

1、哺乳

孩子一出生就有一種和母親依戀的需求,巴不得每天24小時纏著你,形影不離。所以,母乳餵養就成為孩子和媽媽一起的最享受的時光。給孩子身體提供天然的營養時,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母乳餵養的孩子和人工餵養的孩子,心理和行為方面有什麼區別?

  • 全母乳餵養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性格更開朗、愛笑、睡得更安穩、長得更好。
  • 人工餵養的孩子:容易情緒化、睡不踏實、入睡困難、愛哭、缺乏安全感。

科學依據表明:媽媽哺乳的時間越久,母乳餵養對孩子和媽媽的健康作用就越大。有研究將母乳餵養時間與智力發展聯繫起來,發現寶寶吃母乳的時間越長,智力上的優勢就越大。中國一項最近的研究表明,哺乳兩年時間的媽媽患上乳腺癌的機率會低50%。

所以,很多媽媽寧可辛苦自己,也要讓孩子吃到母乳。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媽媽自身,都是有益無害的。母乳中含有促進大腦發育的養分,即 Ʊ-3 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這在配方奶中是沒有的,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會更加聰明。近期,科學研究人員比較了母乳餵養的寶寶與配方奶餵養的寶寶,發現母乳餵養的寶寶IQ更高,能高出10分之多。

等孩子到3歲,你會明顯發現,有的孩子有安全感,他們適應能力強,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時間較短。而沒有足夠母乳餵養的寶寶就不一樣了,最大的不同就是安全感不足。

2、哄孩子睡覺

哄孩子睡覺是門技術活,很多媽媽為此特別頭疼。最擔心的幾個問題:

【入睡困難】:很多媽媽抱著、揹著、抖著寶寶才能睡著,不抱就不睡覺,這讓媽媽們很是痛苦。自己在餵奶,睡不好,哪裡有好心情去安撫寶寶,還得面對來自家裡人的不理解。

【睡反覺】:意思是白天大睡,晚上不睡。寶寶把白天當晚上,晚上當白天了。媽媽拖著一天的疲憊身軀,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可以休息,但寶寶比誰都興奮。

其實,孩子在2歲前可以多聽聽兒科醫生與營養專家的意見,因為孩子內向的結構沒有成形,心理學幫不了太多忙。2歲前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感很強,如果他想要背可以背,想要抱也可以抱,如果覺得累了,可以買個小搖籃搖著寶寶睡。

2歲前的孩子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大多來自我們大人的應對。

有些要求父母實在很難滿足,那就在其它方面彌補,孩子獲得了一定的滿足感,自然吃得香,睡得好,長得好了。

"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責怪我沒帶好孩子?

倩倩有一個10個月大的兒子,兒子睡眠一直不太好,所以長得瘦瘦的。為此,作為新手媽媽的倩倩經常為了孩子的事情與公婆發生矛盾。

一天下午,兒子有6個小時沒睡覺了,不停地打哈欠,但又不肯睡覺。婆婆看不過去了說:“趕緊哄孩子睡覺去呀!都困成那樣了。”倩倩看書上寫到,讓孩子從小獨自睡覺可以培養好的習慣,如果抱著睡、陪著睡,就會養成依賴的性格,養成了習慣就很難改了,以後搞不好不抱就不睡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各自觀點不同,和婆婆發生了爭執。類似的戰爭時常在家庭裡上演。

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看到一天未閤眼的兒子,抱怨到:“今天又沒午睡嗎?你這個媽怎麼當的?”倩倩心裡聽了很不是滋味,下午已經被婆婆指責了一番,晚上又輪到老公來抱怨了。當媽的,誰不希望孩子多睡一會兒呢,但是,兒子不睡也沒辦法呀?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因為孩子的問題,家人把矛頭全部指向媽媽,讓媽媽感到很不公平。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點:

  • 育兒觀點不同

每個人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沒有對與錯,只是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自己能這麼想,很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了。但婆婆不這麼想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同存異了。

  • 老公不和自己站一邊

老公向著媽那邊也情有可原,主要還是因為希望孩子能帶好,這樣他也就沒話可說了。生活中老公喜歡抱怨的,一方面除了受母親影響,另一方面是工作壓力大,回到家看到不如意的事,自然脫口而出地抱怨幾句,所以不必放在心上。等他心情好了,和他好好溝通,希望他理解下你的辛苦,你也理解他工作的辛苦,好好地溝通是很有必要的。

  • 媽媽覺得吃力不討好

孩子沒帶好都成了媽的錯。媽媽雖然是主要養育孩子的人,也不希望孩子有什麼不舒服,或者其它身體的不適。但是,完全責備媽媽,難免讓人難過。畢竟,養育孩子是夫妻兩人共同的職責所在。為什麼最後承受批評的是媽媽一個人呢?

每個人都為家庭做出來貢獻,而媽媽的付出和犧牲最大,都希望被看到,不是被挑剔。因此,很多因為家庭矛盾不乏化解而產生抑鬱症。所以,發現還是關係和溝通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人站出來主動解決問題。這個人通常也是媽媽。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家裡的任何人,唯獨只有自己先改變,他們才會有所影響。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1歲前,哪三個行為是別人不能替代的?

1、哺乳

孩子一出生就有一種和母親依戀的需求,巴不得每天24小時纏著你,形影不離。所以,母乳餵養就成為孩子和媽媽一起的最享受的時光。給孩子身體提供天然的營養時,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母乳餵養的孩子和人工餵養的孩子,心理和行為方面有什麼區別?

  • 全母乳餵養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性格更開朗、愛笑、睡得更安穩、長得更好。
  • 人工餵養的孩子:容易情緒化、睡不踏實、入睡困難、愛哭、缺乏安全感。

科學依據表明:媽媽哺乳的時間越久,母乳餵養對孩子和媽媽的健康作用就越大。有研究將母乳餵養時間與智力發展聯繫起來,發現寶寶吃母乳的時間越長,智力上的優勢就越大。中國一項最近的研究表明,哺乳兩年時間的媽媽患上乳腺癌的機率會低50%。

所以,很多媽媽寧可辛苦自己,也要讓孩子吃到母乳。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媽媽自身,都是有益無害的。母乳中含有促進大腦發育的養分,即 Ʊ-3 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這在配方奶中是沒有的,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會更加聰明。近期,科學研究人員比較了母乳餵養的寶寶與配方奶餵養的寶寶,發現母乳餵養的寶寶IQ更高,能高出10分之多。

等孩子到3歲,你會明顯發現,有的孩子有安全感,他們適應能力強,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時間較短。而沒有足夠母乳餵養的寶寶就不一樣了,最大的不同就是安全感不足。

2、哄孩子睡覺

哄孩子睡覺是門技術活,很多媽媽為此特別頭疼。最擔心的幾個問題:

【入睡困難】:很多媽媽抱著、揹著、抖著寶寶才能睡著,不抱就不睡覺,這讓媽媽們很是痛苦。自己在餵奶,睡不好,哪裡有好心情去安撫寶寶,還得面對來自家裡人的不理解。

【睡反覺】:意思是白天大睡,晚上不睡。寶寶把白天當晚上,晚上當白天了。媽媽拖著一天的疲憊身軀,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可以休息,但寶寶比誰都興奮。

其實,孩子在2歲前可以多聽聽兒科醫生與營養專家的意見,因為孩子內向的結構沒有成形,心理學幫不了太多忙。2歲前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感很強,如果他想要背可以背,想要抱也可以抱,如果覺得累了,可以買個小搖籃搖著寶寶睡。

2歲前的孩子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大多來自我們大人的應對。

有些要求父母實在很難滿足,那就在其它方面彌補,孩子獲得了一定的滿足感,自然吃得香,睡得好,長得好了。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3、陪孩子呀呀細語

很多媽媽會忽略這一點,認為孩子太小了聽不懂,其實不是的。孩子不僅喜歡和媽媽近距離接觸,更喜歡聽媽媽說好的聲音,無論是你的呀呀細語,還是你哼著小曲,這些都是孩子心中最美的聲音。

嬰兒的各感官中,只有聽力是一出生就發育完好的,他能迅速地通過聽覺來捕捉各種不同的聲響。哪些是樂音,哪些是噪音;噪音會更容易讓他煩躁不安,而樂音更容易讓孩子安靜下來。

棠仔只有3個月的時候,我就經常給他念三個字的兒歌,每次念他就笑,看起來特別開心。

"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責怪我沒帶好孩子?

倩倩有一個10個月大的兒子,兒子睡眠一直不太好,所以長得瘦瘦的。為此,作為新手媽媽的倩倩經常為了孩子的事情與公婆發生矛盾。

一天下午,兒子有6個小時沒睡覺了,不停地打哈欠,但又不肯睡覺。婆婆看不過去了說:“趕緊哄孩子睡覺去呀!都困成那樣了。”倩倩看書上寫到,讓孩子從小獨自睡覺可以培養好的習慣,如果抱著睡、陪著睡,就會養成依賴的性格,養成了習慣就很難改了,以後搞不好不抱就不睡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各自觀點不同,和婆婆發生了爭執。類似的戰爭時常在家庭裡上演。

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看到一天未閤眼的兒子,抱怨到:“今天又沒午睡嗎?你這個媽怎麼當的?”倩倩心裡聽了很不是滋味,下午已經被婆婆指責了一番,晚上又輪到老公來抱怨了。當媽的,誰不希望孩子多睡一會兒呢,但是,兒子不睡也沒辦法呀?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因為孩子的問題,家人把矛頭全部指向媽媽,讓媽媽感到很不公平。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點:

  • 育兒觀點不同

每個人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沒有對與錯,只是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自己能這麼想,很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了。但婆婆不這麼想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同存異了。

  • 老公不和自己站一邊

老公向著媽那邊也情有可原,主要還是因為希望孩子能帶好,這樣他也就沒話可說了。生活中老公喜歡抱怨的,一方面除了受母親影響,另一方面是工作壓力大,回到家看到不如意的事,自然脫口而出地抱怨幾句,所以不必放在心上。等他心情好了,和他好好溝通,希望他理解下你的辛苦,你也理解他工作的辛苦,好好地溝通是很有必要的。

  • 媽媽覺得吃力不討好

孩子沒帶好都成了媽的錯。媽媽雖然是主要養育孩子的人,也不希望孩子有什麼不舒服,或者其它身體的不適。但是,完全責備媽媽,難免讓人難過。畢竟,養育孩子是夫妻兩人共同的職責所在。為什麼最後承受批評的是媽媽一個人呢?

每個人都為家庭做出來貢獻,而媽媽的付出和犧牲最大,都希望被看到,不是被挑剔。因此,很多因為家庭矛盾不乏化解而產生抑鬱症。所以,發現還是關係和溝通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人站出來主動解決問題。這個人通常也是媽媽。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家裡的任何人,唯獨只有自己先改變,他們才會有所影響。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1歲前,哪三個行為是別人不能替代的?

1、哺乳

孩子一出生就有一種和母親依戀的需求,巴不得每天24小時纏著你,形影不離。所以,母乳餵養就成為孩子和媽媽一起的最享受的時光。給孩子身體提供天然的營養時,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母乳餵養的孩子和人工餵養的孩子,心理和行為方面有什麼區別?

  • 全母乳餵養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性格更開朗、愛笑、睡得更安穩、長得更好。
  • 人工餵養的孩子:容易情緒化、睡不踏實、入睡困難、愛哭、缺乏安全感。

科學依據表明:媽媽哺乳的時間越久,母乳餵養對孩子和媽媽的健康作用就越大。有研究將母乳餵養時間與智力發展聯繫起來,發現寶寶吃母乳的時間越長,智力上的優勢就越大。中國一項最近的研究表明,哺乳兩年時間的媽媽患上乳腺癌的機率會低50%。

所以,很多媽媽寧可辛苦自己,也要讓孩子吃到母乳。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媽媽自身,都是有益無害的。母乳中含有促進大腦發育的養分,即 Ʊ-3 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這在配方奶中是沒有的,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會更加聰明。近期,科學研究人員比較了母乳餵養的寶寶與配方奶餵養的寶寶,發現母乳餵養的寶寶IQ更高,能高出10分之多。

等孩子到3歲,你會明顯發現,有的孩子有安全感,他們適應能力強,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時間較短。而沒有足夠母乳餵養的寶寶就不一樣了,最大的不同就是安全感不足。

2、哄孩子睡覺

哄孩子睡覺是門技術活,很多媽媽為此特別頭疼。最擔心的幾個問題:

【入睡困難】:很多媽媽抱著、揹著、抖著寶寶才能睡著,不抱就不睡覺,這讓媽媽們很是痛苦。自己在餵奶,睡不好,哪裡有好心情去安撫寶寶,還得面對來自家裡人的不理解。

【睡反覺】:意思是白天大睡,晚上不睡。寶寶把白天當晚上,晚上當白天了。媽媽拖著一天的疲憊身軀,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可以休息,但寶寶比誰都興奮。

其實,孩子在2歲前可以多聽聽兒科醫生與營養專家的意見,因為孩子內向的結構沒有成形,心理學幫不了太多忙。2歲前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感很強,如果他想要背可以背,想要抱也可以抱,如果覺得累了,可以買個小搖籃搖著寶寶睡。

2歲前的孩子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大多來自我們大人的應對。

有些要求父母實在很難滿足,那就在其它方面彌補,孩子獲得了一定的滿足感,自然吃得香,睡得好,長得好了。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3、陪孩子呀呀細語

很多媽媽會忽略這一點,認為孩子太小了聽不懂,其實不是的。孩子不僅喜歡和媽媽近距離接觸,更喜歡聽媽媽說好的聲音,無論是你的呀呀細語,還是你哼著小曲,這些都是孩子心中最美的聲音。

嬰兒的各感官中,只有聽力是一出生就發育完好的,他能迅速地通過聽覺來捕捉各種不同的聲響。哪些是樂音,哪些是噪音;噪音會更容易讓他煩躁不安,而樂音更容易讓孩子安靜下來。

棠仔只有3個月的時候,我就經常給他念三個字的兒歌,每次念他就笑,看起來特別開心。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小鏡子》

小鏡子,圓又圓;

看寶寶,露笑臉;

閉上眼,做個夢;

變月亮,掛上天。

除了給念兒歌,還可以竊竊細語,說你們之間的悄悄話。例如:“你是媽媽最愛的小寶貝,我愛你,爸爸也愛你,全家人都愛你”。

這些所以在孩子耳邊聽到過的詞彙,都會一一進入孩子的大腦儲存起來,待時機成熟,孩子語言爆發期來臨,他就會成為你的小小“復讀機”了。孩子3歲前,最依賴的是媽媽,最需要的人也是媽媽,親子語言,一方面促進了孩子語言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和媽媽的親子關係更加密切了。

"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責怪我沒帶好孩子?

倩倩有一個10個月大的兒子,兒子睡眠一直不太好,所以長得瘦瘦的。為此,作為新手媽媽的倩倩經常為了孩子的事情與公婆發生矛盾。

一天下午,兒子有6個小時沒睡覺了,不停地打哈欠,但又不肯睡覺。婆婆看不過去了說:“趕緊哄孩子睡覺去呀!都困成那樣了。”倩倩看書上寫到,讓孩子從小獨自睡覺可以培養好的習慣,如果抱著睡、陪著睡,就會養成依賴的性格,養成了習慣就很難改了,以後搞不好不抱就不睡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各自觀點不同,和婆婆發生了爭執。類似的戰爭時常在家庭裡上演。

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看到一天未閤眼的兒子,抱怨到:“今天又沒午睡嗎?你這個媽怎麼當的?”倩倩心裡聽了很不是滋味,下午已經被婆婆指責了一番,晚上又輪到老公來抱怨了。當媽的,誰不希望孩子多睡一會兒呢,但是,兒子不睡也沒辦法呀?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因為孩子的問題,家人把矛頭全部指向媽媽,讓媽媽感到很不公平。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點:

  • 育兒觀點不同

每個人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沒有對與錯,只是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自己能這麼想,很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了。但婆婆不這麼想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同存異了。

  • 老公不和自己站一邊

老公向著媽那邊也情有可原,主要還是因為希望孩子能帶好,這樣他也就沒話可說了。生活中老公喜歡抱怨的,一方面除了受母親影響,另一方面是工作壓力大,回到家看到不如意的事,自然脫口而出地抱怨幾句,所以不必放在心上。等他心情好了,和他好好溝通,希望他理解下你的辛苦,你也理解他工作的辛苦,好好地溝通是很有必要的。

  • 媽媽覺得吃力不討好

孩子沒帶好都成了媽的錯。媽媽雖然是主要養育孩子的人,也不希望孩子有什麼不舒服,或者其它身體的不適。但是,完全責備媽媽,難免讓人難過。畢竟,養育孩子是夫妻兩人共同的職責所在。為什麼最後承受批評的是媽媽一個人呢?

每個人都為家庭做出來貢獻,而媽媽的付出和犧牲最大,都希望被看到,不是被挑剔。因此,很多因為家庭矛盾不乏化解而產生抑鬱症。所以,發現還是關係和溝通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人站出來主動解決問題。這個人通常也是媽媽。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家裡的任何人,唯獨只有自己先改變,他們才會有所影響。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1歲前,哪三個行為是別人不能替代的?

1、哺乳

孩子一出生就有一種和母親依戀的需求,巴不得每天24小時纏著你,形影不離。所以,母乳餵養就成為孩子和媽媽一起的最享受的時光。給孩子身體提供天然的營養時,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母乳餵養的孩子和人工餵養的孩子,心理和行為方面有什麼區別?

  • 全母乳餵養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性格更開朗、愛笑、睡得更安穩、長得更好。
  • 人工餵養的孩子:容易情緒化、睡不踏實、入睡困難、愛哭、缺乏安全感。

科學依據表明:媽媽哺乳的時間越久,母乳餵養對孩子和媽媽的健康作用就越大。有研究將母乳餵養時間與智力發展聯繫起來,發現寶寶吃母乳的時間越長,智力上的優勢就越大。中國一項最近的研究表明,哺乳兩年時間的媽媽患上乳腺癌的機率會低50%。

所以,很多媽媽寧可辛苦自己,也要讓孩子吃到母乳。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媽媽自身,都是有益無害的。母乳中含有促進大腦發育的養分,即 Ʊ-3 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這在配方奶中是沒有的,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會更加聰明。近期,科學研究人員比較了母乳餵養的寶寶與配方奶餵養的寶寶,發現母乳餵養的寶寶IQ更高,能高出10分之多。

等孩子到3歲,你會明顯發現,有的孩子有安全感,他們適應能力強,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時間較短。而沒有足夠母乳餵養的寶寶就不一樣了,最大的不同就是安全感不足。

2、哄孩子睡覺

哄孩子睡覺是門技術活,很多媽媽為此特別頭疼。最擔心的幾個問題:

【入睡困難】:很多媽媽抱著、揹著、抖著寶寶才能睡著,不抱就不睡覺,這讓媽媽們很是痛苦。自己在餵奶,睡不好,哪裡有好心情去安撫寶寶,還得面對來自家裡人的不理解。

【睡反覺】:意思是白天大睡,晚上不睡。寶寶把白天當晚上,晚上當白天了。媽媽拖著一天的疲憊身軀,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可以休息,但寶寶比誰都興奮。

其實,孩子在2歲前可以多聽聽兒科醫生與營養專家的意見,因為孩子內向的結構沒有成形,心理學幫不了太多忙。2歲前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感很強,如果他想要背可以背,想要抱也可以抱,如果覺得累了,可以買個小搖籃搖著寶寶睡。

2歲前的孩子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大多來自我們大人的應對。

有些要求父母實在很難滿足,那就在其它方面彌補,孩子獲得了一定的滿足感,自然吃得香,睡得好,長得好了。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3、陪孩子呀呀細語

很多媽媽會忽略這一點,認為孩子太小了聽不懂,其實不是的。孩子不僅喜歡和媽媽近距離接觸,更喜歡聽媽媽說好的聲音,無論是你的呀呀細語,還是你哼著小曲,這些都是孩子心中最美的聲音。

嬰兒的各感官中,只有聽力是一出生就發育完好的,他能迅速地通過聽覺來捕捉各種不同的聲響。哪些是樂音,哪些是噪音;噪音會更容易讓他煩躁不安,而樂音更容易讓孩子安靜下來。

棠仔只有3個月的時候,我就經常給他念三個字的兒歌,每次念他就笑,看起來特別開心。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小鏡子》

小鏡子,圓又圓;

看寶寶,露笑臉;

閉上眼,做個夢;

變月亮,掛上天。

除了給念兒歌,還可以竊竊細語,說你們之間的悄悄話。例如:“你是媽媽最愛的小寶貝,我愛你,爸爸也愛你,全家人都愛你”。

這些所以在孩子耳邊聽到過的詞彙,都會一一進入孩子的大腦儲存起來,待時機成熟,孩子語言爆發期來臨,他就會成為你的小小“復讀機”了。孩子3歲前,最依賴的是媽媽,最需要的人也是媽媽,親子語言,一方面促進了孩子語言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和媽媽的親子關係更加密切了。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初為人母,面對家人的不滿和眾多挑戰,該如何做一個好媽媽?

1、多做一些能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

例如:插花、畫畫、瑜伽、舞蹈等等。這些藝術活動可以陶冶情操,最主要是可以起到情緒調節的作用。因為母乳中的媽媽,有個好心情比什麼都重要。

2、參加一個新手媽媽社團

可以和當地的新手媽媽們結成對,經常在一起互相學習育兒的知識技能,分享各自帶孩子的苦與樂。至少讓自己有個傾訴的地方,不斷成長自己,提升自己的育兒技能。

"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責怪我沒帶好孩子?

倩倩有一個10個月大的兒子,兒子睡眠一直不太好,所以長得瘦瘦的。為此,作為新手媽媽的倩倩經常為了孩子的事情與公婆發生矛盾。

一天下午,兒子有6個小時沒睡覺了,不停地打哈欠,但又不肯睡覺。婆婆看不過去了說:“趕緊哄孩子睡覺去呀!都困成那樣了。”倩倩看書上寫到,讓孩子從小獨自睡覺可以培養好的習慣,如果抱著睡、陪著睡,就會養成依賴的性格,養成了習慣就很難改了,以後搞不好不抱就不睡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各自觀點不同,和婆婆發生了爭執。類似的戰爭時常在家庭裡上演。

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看到一天未閤眼的兒子,抱怨到:“今天又沒午睡嗎?你這個媽怎麼當的?”倩倩心裡聽了很不是滋味,下午已經被婆婆指責了一番,晚上又輪到老公來抱怨了。當媽的,誰不希望孩子多睡一會兒呢,但是,兒子不睡也沒辦法呀?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因為孩子的問題,家人把矛頭全部指向媽媽,讓媽媽感到很不公平。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點:

  • 育兒觀點不同

每個人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沒有對與錯,只是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自己能這麼想,很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了。但婆婆不這麼想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同存異了。

  • 老公不和自己站一邊

老公向著媽那邊也情有可原,主要還是因為希望孩子能帶好,這樣他也就沒話可說了。生活中老公喜歡抱怨的,一方面除了受母親影響,另一方面是工作壓力大,回到家看到不如意的事,自然脫口而出地抱怨幾句,所以不必放在心上。等他心情好了,和他好好溝通,希望他理解下你的辛苦,你也理解他工作的辛苦,好好地溝通是很有必要的。

  • 媽媽覺得吃力不討好

孩子沒帶好都成了媽的錯。媽媽雖然是主要養育孩子的人,也不希望孩子有什麼不舒服,或者其它身體的不適。但是,完全責備媽媽,難免讓人難過。畢竟,養育孩子是夫妻兩人共同的職責所在。為什麼最後承受批評的是媽媽一個人呢?

每個人都為家庭做出來貢獻,而媽媽的付出和犧牲最大,都希望被看到,不是被挑剔。因此,很多因為家庭矛盾不乏化解而產生抑鬱症。所以,發現還是關係和溝通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人站出來主動解決問題。這個人通常也是媽媽。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家裡的任何人,唯獨只有自己先改變,他們才會有所影響。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1歲前,哪三個行為是別人不能替代的?

1、哺乳

孩子一出生就有一種和母親依戀的需求,巴不得每天24小時纏著你,形影不離。所以,母乳餵養就成為孩子和媽媽一起的最享受的時光。給孩子身體提供天然的營養時,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母乳餵養的孩子和人工餵養的孩子,心理和行為方面有什麼區別?

  • 全母乳餵養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性格更開朗、愛笑、睡得更安穩、長得更好。
  • 人工餵養的孩子:容易情緒化、睡不踏實、入睡困難、愛哭、缺乏安全感。

科學依據表明:媽媽哺乳的時間越久,母乳餵養對孩子和媽媽的健康作用就越大。有研究將母乳餵養時間與智力發展聯繫起來,發現寶寶吃母乳的時間越長,智力上的優勢就越大。中國一項最近的研究表明,哺乳兩年時間的媽媽患上乳腺癌的機率會低50%。

所以,很多媽媽寧可辛苦自己,也要讓孩子吃到母乳。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媽媽自身,都是有益無害的。母乳中含有促進大腦發育的養分,即 Ʊ-3 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這在配方奶中是沒有的,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會更加聰明。近期,科學研究人員比較了母乳餵養的寶寶與配方奶餵養的寶寶,發現母乳餵養的寶寶IQ更高,能高出10分之多。

等孩子到3歲,你會明顯發現,有的孩子有安全感,他們適應能力強,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時間較短。而沒有足夠母乳餵養的寶寶就不一樣了,最大的不同就是安全感不足。

2、哄孩子睡覺

哄孩子睡覺是門技術活,很多媽媽為此特別頭疼。最擔心的幾個問題:

【入睡困難】:很多媽媽抱著、揹著、抖著寶寶才能睡著,不抱就不睡覺,這讓媽媽們很是痛苦。自己在餵奶,睡不好,哪裡有好心情去安撫寶寶,還得面對來自家裡人的不理解。

【睡反覺】:意思是白天大睡,晚上不睡。寶寶把白天當晚上,晚上當白天了。媽媽拖著一天的疲憊身軀,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可以休息,但寶寶比誰都興奮。

其實,孩子在2歲前可以多聽聽兒科醫生與營養專家的意見,因為孩子內向的結構沒有成形,心理學幫不了太多忙。2歲前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感很強,如果他想要背可以背,想要抱也可以抱,如果覺得累了,可以買個小搖籃搖著寶寶睡。

2歲前的孩子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大多來自我們大人的應對。

有些要求父母實在很難滿足,那就在其它方面彌補,孩子獲得了一定的滿足感,自然吃得香,睡得好,長得好了。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3、陪孩子呀呀細語

很多媽媽會忽略這一點,認為孩子太小了聽不懂,其實不是的。孩子不僅喜歡和媽媽近距離接觸,更喜歡聽媽媽說好的聲音,無論是你的呀呀細語,還是你哼著小曲,這些都是孩子心中最美的聲音。

嬰兒的各感官中,只有聽力是一出生就發育完好的,他能迅速地通過聽覺來捕捉各種不同的聲響。哪些是樂音,哪些是噪音;噪音會更容易讓他煩躁不安,而樂音更容易讓孩子安靜下來。

棠仔只有3個月的時候,我就經常給他念三個字的兒歌,每次念他就笑,看起來特別開心。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小鏡子》

小鏡子,圓又圓;

看寶寶,露笑臉;

閉上眼,做個夢;

變月亮,掛上天。

除了給念兒歌,還可以竊竊細語,說你們之間的悄悄話。例如:“你是媽媽最愛的小寶貝,我愛你,爸爸也愛你,全家人都愛你”。

這些所以在孩子耳邊聽到過的詞彙,都會一一進入孩子的大腦儲存起來,待時機成熟,孩子語言爆發期來臨,他就會成為你的小小“復讀機”了。孩子3歲前,最依賴的是媽媽,最需要的人也是媽媽,親子語言,一方面促進了孩子語言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和媽媽的親子關係更加密切了。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初為人母,面對家人的不滿和眾多挑戰,該如何做一個好媽媽?

1、多做一些能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

例如:插花、畫畫、瑜伽、舞蹈等等。這些藝術活動可以陶冶情操,最主要是可以起到情緒調節的作用。因為母乳中的媽媽,有個好心情比什麼都重要。

2、參加一個新手媽媽社團

可以和當地的新手媽媽們結成對,經常在一起互相學習育兒的知識技能,分享各自帶孩子的苦與樂。至少讓自己有個傾訴的地方,不斷成長自己,提升自己的育兒技能。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3、成立一個學習小組

定期組織一批愛學習的媽媽們,一起讀書、一起練習育兒的小技巧。例如:在家如何早教,如何幫助寶寶練習爬行等等。還可以一起學習一些兒童心理學、成人心理學知識。最好組織的就是讀書沙龍,每月一本書,分為四周一起共讀。這些方法都是我自己親身實踐過的,效果好才分享出來。

總之,我們要學會自己幫助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家人不理解,老公不支持。我們也不要做玻璃心,或培養瓷娃娃;我們要內心強大的自己,養育出內心有力量的孩子。

"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責怪我沒帶好孩子?

倩倩有一個10個月大的兒子,兒子睡眠一直不太好,所以長得瘦瘦的。為此,作為新手媽媽的倩倩經常為了孩子的事情與公婆發生矛盾。

一天下午,兒子有6個小時沒睡覺了,不停地打哈欠,但又不肯睡覺。婆婆看不過去了說:“趕緊哄孩子睡覺去呀!都困成那樣了。”倩倩看書上寫到,讓孩子從小獨自睡覺可以培養好的習慣,如果抱著睡、陪著睡,就會養成依賴的性格,養成了習慣就很難改了,以後搞不好不抱就不睡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各自觀點不同,和婆婆發生了爭執。類似的戰爭時常在家庭裡上演。

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看到一天未閤眼的兒子,抱怨到:“今天又沒午睡嗎?你這個媽怎麼當的?”倩倩心裡聽了很不是滋味,下午已經被婆婆指責了一番,晚上又輪到老公來抱怨了。當媽的,誰不希望孩子多睡一會兒呢,但是,兒子不睡也沒辦法呀?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因為孩子的問題,家人把矛頭全部指向媽媽,讓媽媽感到很不公平。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點:

  • 育兒觀點不同

每個人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沒有對與錯,只是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自己能這麼想,很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了。但婆婆不這麼想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同存異了。

  • 老公不和自己站一邊

老公向著媽那邊也情有可原,主要還是因為希望孩子能帶好,這樣他也就沒話可說了。生活中老公喜歡抱怨的,一方面除了受母親影響,另一方面是工作壓力大,回到家看到不如意的事,自然脫口而出地抱怨幾句,所以不必放在心上。等他心情好了,和他好好溝通,希望他理解下你的辛苦,你也理解他工作的辛苦,好好地溝通是很有必要的。

  • 媽媽覺得吃力不討好

孩子沒帶好都成了媽的錯。媽媽雖然是主要養育孩子的人,也不希望孩子有什麼不舒服,或者其它身體的不適。但是,完全責備媽媽,難免讓人難過。畢竟,養育孩子是夫妻兩人共同的職責所在。為什麼最後承受批評的是媽媽一個人呢?

每個人都為家庭做出來貢獻,而媽媽的付出和犧牲最大,都希望被看到,不是被挑剔。因此,很多因為家庭矛盾不乏化解而產生抑鬱症。所以,發現還是關係和溝通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人站出來主動解決問題。這個人通常也是媽媽。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家裡的任何人,唯獨只有自己先改變,他們才會有所影響。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1歲前,哪三個行為是別人不能替代的?

1、哺乳

孩子一出生就有一種和母親依戀的需求,巴不得每天24小時纏著你,形影不離。所以,母乳餵養就成為孩子和媽媽一起的最享受的時光。給孩子身體提供天然的營養時,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母乳餵養的孩子和人工餵養的孩子,心理和行為方面有什麼區別?

  • 全母乳餵養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性格更開朗、愛笑、睡得更安穩、長得更好。
  • 人工餵養的孩子:容易情緒化、睡不踏實、入睡困難、愛哭、缺乏安全感。

科學依據表明:媽媽哺乳的時間越久,母乳餵養對孩子和媽媽的健康作用就越大。有研究將母乳餵養時間與智力發展聯繫起來,發現寶寶吃母乳的時間越長,智力上的優勢就越大。中國一項最近的研究表明,哺乳兩年時間的媽媽患上乳腺癌的機率會低50%。

所以,很多媽媽寧可辛苦自己,也要讓孩子吃到母乳。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媽媽自身,都是有益無害的。母乳中含有促進大腦發育的養分,即 Ʊ-3 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這在配方奶中是沒有的,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會更加聰明。近期,科學研究人員比較了母乳餵養的寶寶與配方奶餵養的寶寶,發現母乳餵養的寶寶IQ更高,能高出10分之多。

等孩子到3歲,你會明顯發現,有的孩子有安全感,他們適應能力強,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時間較短。而沒有足夠母乳餵養的寶寶就不一樣了,最大的不同就是安全感不足。

2、哄孩子睡覺

哄孩子睡覺是門技術活,很多媽媽為此特別頭疼。最擔心的幾個問題:

【入睡困難】:很多媽媽抱著、揹著、抖著寶寶才能睡著,不抱就不睡覺,這讓媽媽們很是痛苦。自己在餵奶,睡不好,哪裡有好心情去安撫寶寶,還得面對來自家裡人的不理解。

【睡反覺】:意思是白天大睡,晚上不睡。寶寶把白天當晚上,晚上當白天了。媽媽拖著一天的疲憊身軀,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可以休息,但寶寶比誰都興奮。

其實,孩子在2歲前可以多聽聽兒科醫生與營養專家的意見,因為孩子內向的結構沒有成形,心理學幫不了太多忙。2歲前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感很強,如果他想要背可以背,想要抱也可以抱,如果覺得累了,可以買個小搖籃搖著寶寶睡。

2歲前的孩子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大多來自我們大人的應對。

有些要求父母實在很難滿足,那就在其它方面彌補,孩子獲得了一定的滿足感,自然吃得香,睡得好,長得好了。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3、陪孩子呀呀細語

很多媽媽會忽略這一點,認為孩子太小了聽不懂,其實不是的。孩子不僅喜歡和媽媽近距離接觸,更喜歡聽媽媽說好的聲音,無論是你的呀呀細語,還是你哼著小曲,這些都是孩子心中最美的聲音。

嬰兒的各感官中,只有聽力是一出生就發育完好的,他能迅速地通過聽覺來捕捉各種不同的聲響。哪些是樂音,哪些是噪音;噪音會更容易讓他煩躁不安,而樂音更容易讓孩子安靜下來。

棠仔只有3個月的時候,我就經常給他念三個字的兒歌,每次念他就笑,看起來特別開心。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小鏡子》

小鏡子,圓又圓;

看寶寶,露笑臉;

閉上眼,做個夢;

變月亮,掛上天。

除了給念兒歌,還可以竊竊細語,說你們之間的悄悄話。例如:“你是媽媽最愛的小寶貝,我愛你,爸爸也愛你,全家人都愛你”。

這些所以在孩子耳邊聽到過的詞彙,都會一一進入孩子的大腦儲存起來,待時機成熟,孩子語言爆發期來臨,他就會成為你的小小“復讀機”了。孩子3歲前,最依賴的是媽媽,最需要的人也是媽媽,親子語言,一方面促進了孩子語言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和媽媽的親子關係更加密切了。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初為人母,面對家人的不滿和眾多挑戰,該如何做一個好媽媽?

1、多做一些能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

例如:插花、畫畫、瑜伽、舞蹈等等。這些藝術活動可以陶冶情操,最主要是可以起到情緒調節的作用。因為母乳中的媽媽,有個好心情比什麼都重要。

2、參加一個新手媽媽社團

可以和當地的新手媽媽們結成對,經常在一起互相學習育兒的知識技能,分享各自帶孩子的苦與樂。至少讓自己有個傾訴的地方,不斷成長自己,提升自己的育兒技能。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3、成立一個學習小組

定期組織一批愛學習的媽媽們,一起讀書、一起練習育兒的小技巧。例如:在家如何早教,如何幫助寶寶練習爬行等等。還可以一起學習一些兒童心理學、成人心理學知識。最好組織的就是讀書沙龍,每月一本書,分為四周一起共讀。這些方法都是我自己親身實踐過的,效果好才分享出來。

總之,我們要學會自己幫助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家人不理解,老公不支持。我們也不要做玻璃心,或培養瓷娃娃;我們要內心強大的自己,養育出內心有力量的孩子。

孩子2歲前,媽媽這3個行為沒人能替代,做好了孩子一生受益

踐行過後,你會變得更加堅強、樂觀和堅毅。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學習,放棄努力。育兒路漫漫,其修遠兮,未來,我們都會感謝那個曾經努力過的自己。

歡迎關注@靈動育兒 每天學習,持續成長,一起做溫暖有愛的好媽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