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減持圓通迷霧

(編者注:圖文無關)

文/鋅刻度記者 陳鄧新

1.雲鋒新創特殊的股權結構意味著公司的初衷為風險投資,而非長期戰略投資,妄談阿里巴巴看衰圓通速遞未來發展,實為謬論。

2.當前,通達系公司都在進行由單一快遞公司向綜合物流服務商的戰略轉型,整個過程頗為艱難,更為需要阿里巴巴鼎力支持。

3.圓通速遞跳出快遞業務量低增長的陷阱,卻又陷入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增長不匹配的尷尬局面,這是資本市場所忌諱的。

近日,圓通速遞股份發佈公告稱,第三大股東雲鋒新創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等方式進行第二輪減持,減持規模為不超過5600萬股。

2018年7月10日~ 2019年1月6日,雲鋒新創就減持了1267.38萬股,這期間圓通速遞的價格波動區間為9.59~13.97元/股,而云鋒新的減持價格區間為9.9~12.75元/股,套現約1.26~1.62億元。

第二輪減持減持規模為第一輪的4倍多,一時間諸多投資者恐慌不已,甚至阿里系會不會看衰圓通的猜疑與擔憂也流傳開來。

殊不知,雲鋒新創雖有馬雲的背景,但其不等於阿里系的雲峰基金,減持股份的行為也無法代表阿里巴巴的態度。

其實,阿里巴巴與圓通速遞的關係非但未疏遠,反而融合地更為密切。

1/此雲鋒非彼雲鋒

雲鋒新創與雲峰基金為何關係?

據企查查的信息,馬雲持有云峰基金40%的股份,而云鋒新創的法人代表與雲峰基金一致,但後者持有前者股份僅0.98%。而經過多層股權穿透馬雲持有前者股份約0.39%,可謂微乎其微。

其實,雲鋒新創第一大股東為新希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為10.26%,第二大股東為巨人投資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為9.77%,此外還有華誼兄弟王中軍、明星趙薇等名人。

換而言之,這是馬雲帶著劉永好、史玉柱、王中軍、趙薇等一干朋友跟著“吃肉”。

2015年4月29日,阿里巴巴通過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耗資15億元入股圓通速遞,一躍成為成為第二大股東,而云鋒新創耗資10億元跟隨入股。


阿里系減持圓通迷霧


雲鋒新創總共獲得18134.715萬股,每股成本約為5.51元,近日圓通速遞股價為12.08元/股,獲利一倍多,其有減持套現獲利了結願景實屬正常。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楊達卿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點評過雲鋒新創第一輪減持:“這是正常的投資行為,投資基金的本質都是逐利,投入目的就是為了獲利退出,而云鋒新創的投資定位主要是中後期項目,有鮮明的短期獲利訴求。”

私募投資圈多方人士向記者表示,雲鋒新創特殊的股權結構意味著公司的初衷為風險投資,而非長期戰略投資,妄談阿里巴巴看衰圓通速遞未來發展,實為謬論。

事實上,外界將目光過多投在雲鋒新創上,忘卻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才是阿里巴巴與圓通速遞股權合作的基石,而後者並會減持的需求與願景。

2/從幕後走到臺前

遙想2005年6月,當時快遞價格昂貴,順豐的費用為20元,圓通速遞的費用為18元,阿里巴巴試圖降低快遞價格,圓通速遞第一個站出來響應。

圓通速遞創始人喻渭蛟曾回憶:“當時因為我們看到了電商的未來,所以就把區域內的價格降到了8元。”

阿里系減持圓通迷霧

圓通董事長喻渭蛟

從此,圓通速遞搭上阿里巴巴的便車步入快車道,成為行業的重要玩家,經歷多次行業洗牌而不倒。

馬雲公開表示過:“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阿里巴巴想了10年,也做了10年,決定傻傻地再做10年。”

阿里巴巴欲重構快遞、物流生態體系,通過菜鳥網絡整合、調度行業資源,起到行業神經中樞的作用,而要穩固神經中樞、夯實網絡的根基,最佳方法為與快遞公司形成命運共同體,股權投資為不二選擇。

於是,菜鳥網絡以股權為紐帶,先後與百世物流、圓通速遞、天天快遞、中通快遞、申通快遞結下善緣,試圖將一個鬆散聯盟凝聚為堅實的物流巨頭。

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又怎會因為些許浮盈而減持股份呢?

當前,通達系公司都在進行由單一快遞公司向綜合物流服務商的戰略轉型,整個過程頗為艱難,更為需要阿里巴巴鼎力支持。

譬如順豐發力航空快遞後,圓通也砸下百億元重金入局,在嘉興機場建設全球航空物流樞紐、籌建西北國際貨運、與海航達成戰略合作提升國內外航線貨物運輸比例……

為此,圓通速遞更換了總裁,雲鋒基金董事潘水苗接任。

潘水苗的履任,意味著圓通速遞更容易獲得阿里巴巴在業務、資金等方面的資源協助,對其平穩渡過戰略轉型幫助莫大,而阿里巴巴與圓通速遞的關係將更為密切,對夯實菜鳥網絡的根基大有裨益。

3/淨利潤增長乏力

處於戰略轉型的圓通速遞,的確表現不盡如人意。

2016年10月,圓通速遞搶先順豐控股,成為A股首家快遞上市公司,市值一度高達上千億元,而如今市值不足350億元。

究其原因為淨利潤增長乏力。

2017年圓通速遞快遞業務量為50.64億件同比增長13.5%,陷入低谷期,為此不得不進一步採取薄利多銷的應對之策。

策略奏效了,2018年圓通速遞快遞業務量為66.64億件同比增長31.61%,恢復正常增長水準。

不過代價為單票收入由3.68元降至3.44元,導致毛利率、淨利率、淨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增速不及預期。

相關財報顯示2018年,圓通速遞營業收入為274.65億元、淨利潤為19.04億元,中通快遞營業收入為176.04億元、淨利潤為43.88億元,申通快遞營業收入為170.13億元、淨利潤為20.49億元,韻達股份營業收入為138.60億元、淨利潤為26.98億元。


阿里系減持圓通迷霧


圓通速遞淨利潤走勢圖

三通一達,論營業收入圓通速遞位列第一,然而淨利潤卻位列末尾,特別是與韻達股份對比,前者營業收入比後者多出約1倍,淨利潤反而少了約29.43%。

圓通速遞跳出快遞業務量低增長的陷阱,卻又陷入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增長不匹配的尷尬局面,這是資本市場所忌諱的,由此也加深了外界對雲峰新創減持行為的誤解。

此外,圓通速遞自上市以來進行了大手筆融資砸重金開闢戰場,融資金額為58.9億元僅次於順豐,資本市場也有疑慮,一是融資投入的高風險、長週期項目短時間無法貢獻多少利潤,二是擔心後續融資不斷。

不過,也有樂觀的。

安信證券分析師沙沫、明興認為:“公司戰略調整成效顯著,經營拐點已現,伴隨公司在核心資產的不斷投入以及服務質量上的持續提升,公司市場佔有率及盈利能力將得到持續改善。”

對圓通速遞而言,轉型為綜合物流服務商勢在必行,咬牙也要挺過這一關,而阿里巴巴則是其最大的底牌。

畢竟,背靠大樹好乘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