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

曾經的大蒙古帝國橫掃亞歐大陸,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令人生畏。作為這個帝國的“旗艦店”,元朝的統治時間卻短的可伶,甚至與其他四個汗國“連鎖店”相比都相形見絀。

"

曾經的大蒙古帝國橫掃亞歐大陸,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令人生畏。作為這個帝國的“旗艦店”,元朝的統治時間卻短的可伶,甚至與其他四個汗國“連鎖店”相比都相形見絀。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精髓”沒學到

究其原因,似乎主要是由蒙古人在中原“不會玩”導致的。然而,自忽必烈時期,蒙古人就有意識地推行“漢法”,首都搬到北京,不僅學習漢語漢文化還學習漢人王朝的官員設置、管理制度,同時借鑑並多沿襲金朝制度,並創造了諸多前代所不具備的特點,如行省的設立。

應該說,蒙古人還是在漢化和學習漢人方面做了一定努力,只是學得還不夠徹底,精髓沒掌握。

從忽必烈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惠宗從大都“北遁”,期間有98年。而元朝建立8年後才於崖山之戰滅掉南宋,這麼算來,元朝統治中原的時間僅僅90年。

就在這不長的時間裡,卻傳了五世十一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多年,而最後一位皇帝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又在位三十多年,可想而知,中間那九個皇帝是如何傳皇位的。

其實,從成吉思汗時期形成的蒙古“忽裡勒臺”一直影響了大蒙古帝國一百多年。從最初窩闊臺繼承大汗的一波三折開始,此後的汗位之爭愈演愈烈,幾乎每一次都伴隨著血雨腥風。

"

曾經的大蒙古帝國橫掃亞歐大陸,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令人生畏。作為這個帝國的“旗艦店”,元朝的統治時間卻短的可伶,甚至與其他四個汗國“連鎖店”相比都相形見絀。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精髓”沒學到

究其原因,似乎主要是由蒙古人在中原“不會玩”導致的。然而,自忽必烈時期,蒙古人就有意識地推行“漢法”,首都搬到北京,不僅學習漢語漢文化還學習漢人王朝的官員設置、管理制度,同時借鑑並多沿襲金朝制度,並創造了諸多前代所不具備的特點,如行省的設立。

應該說,蒙古人還是在漢化和學習漢人方面做了一定努力,只是學得還不夠徹底,精髓沒掌握。

從忽必烈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惠宗從大都“北遁”,期間有98年。而元朝建立8年後才於崖山之戰滅掉南宋,這麼算來,元朝統治中原的時間僅僅90年。

就在這不長的時間裡,卻傳了五世十一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多年,而最後一位皇帝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又在位三十多年,可想而知,中間那九個皇帝是如何傳皇位的。

其實,從成吉思汗時期形成的蒙古“忽裡勒臺”一直影響了大蒙古帝國一百多年。從最初窩闊臺繼承大汗的一波三折開始,此後的汗位之爭愈演愈烈,幾乎每一次都伴隨著血雨腥風。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反觀漢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雖說也有奪位的現象發生,但總體來說平穩的多。從這一點來說,蒙古人沒有學好“傳位”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一波三折的繼位之路

說到元朝皇帝,那個在位時間超過三分之一的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不得不提。1320年,妥懽帖睦爾出生,那年正值元朝第8位皇帝元仁宗駕崩,就這樣,妥懽帖睦爾的出生和成長也是伴隨著皇位之爭的腥風血雨。

此後近幾年裡,元朝皇位更迭頻繁、內亂不斷,相繼殺出元英宗、泰定帝、天順帝三位皇帝,妥懽帖睦爾的叔叔在“兩都之戰”取勝後,皇位又落入武宗一系。元文宗即位後驅逐侄子妥懽帖睦爾,隨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不知是因果報應還是天意使然,太子在一個月後暴病身亡。

元文宗因此深受打擊,儘管他還有兒子,還是在至順三年(1332年)駕崩前留下遺囑“當年弒殺明宗皇帝是我鑄成的大錯,後悔莫及。如今我雖有一子燕帖古思,但現在理應把皇位傳給明宗的長子妥懽帖睦爾,也算我對明宗有個交代了。”

"

曾經的大蒙古帝國橫掃亞歐大陸,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令人生畏。作為這個帝國的“旗艦店”,元朝的統治時間卻短的可伶,甚至與其他四個汗國“連鎖店”相比都相形見絀。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精髓”沒學到

究其原因,似乎主要是由蒙古人在中原“不會玩”導致的。然而,自忽必烈時期,蒙古人就有意識地推行“漢法”,首都搬到北京,不僅學習漢語漢文化還學習漢人王朝的官員設置、管理制度,同時借鑑並多沿襲金朝制度,並創造了諸多前代所不具備的特點,如行省的設立。

應該說,蒙古人還是在漢化和學習漢人方面做了一定努力,只是學得還不夠徹底,精髓沒掌握。

從忽必烈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惠宗從大都“北遁”,期間有98年。而元朝建立8年後才於崖山之戰滅掉南宋,這麼算來,元朝統治中原的時間僅僅90年。

就在這不長的時間裡,卻傳了五世十一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多年,而最後一位皇帝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又在位三十多年,可想而知,中間那九個皇帝是如何傳皇位的。

其實,從成吉思汗時期形成的蒙古“忽裡勒臺”一直影響了大蒙古帝國一百多年。從最初窩闊臺繼承大汗的一波三折開始,此後的汗位之爭愈演愈烈,幾乎每一次都伴隨著血雨腥風。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反觀漢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雖說也有奪位的現象發生,但總體來說平穩的多。從這一點來說,蒙古人沒有學好“傳位”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一波三折的繼位之路

說到元朝皇帝,那個在位時間超過三分之一的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不得不提。1320年,妥懽帖睦爾出生,那年正值元朝第8位皇帝元仁宗駕崩,就這樣,妥懽帖睦爾的出生和成長也是伴隨著皇位之爭的腥風血雨。

此後近幾年裡,元朝皇位更迭頻繁、內亂不斷,相繼殺出元英宗、泰定帝、天順帝三位皇帝,妥懽帖睦爾的叔叔在“兩都之戰”取勝後,皇位又落入武宗一系。元文宗即位後驅逐侄子妥懽帖睦爾,隨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不知是因果報應還是天意使然,太子在一個月後暴病身亡。

元文宗因此深受打擊,儘管他還有兒子,還是在至順三年(1332年)駕崩前留下遺囑“當年弒殺明宗皇帝是我鑄成的大錯,後悔莫及。如今我雖有一子燕帖古思,但現在理應把皇位傳給明宗的長子妥懽帖睦爾,也算我對明宗有個交代了。”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後來,把持朝政的權臣又從中作梗,讓當時身在大都的妥懽帖睦爾異母弟繼位,是為元寧宗。不料當年十一月,元寧宗駕崩,年僅13歲的妥懽帖睦爾成為朝中各方鬥爭的工具,元朝皇位居然空缺了半年之久。

最終,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妥懽帖睦爾即位於上都,改年號為“元統”,是為元惠宗。

罷黜伯顏

妥懽帖睦爾登基後,是一個“深居宮中,每事無所專焉”的傀儡皇帝。繼燕帖木兒而興的權臣伯顏以右丞相身份專擅朝政,“一手遮天,勢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顏而已”。

伯顏大肆排斥異己,聚斂財富,窮奢極欲,甚至出入太皇太后卜答失裡宮中與其私通。在他主導下,排漢的民族壓迫政策大行其道,蒙古、色目毆打漢人、南人不得還手,禁止漢人、南人持有“兵器”,變本加厲提高漢人、南人的稅賦。至元元年(1335年),伯顏又取消了持續七百多年的科舉考試。

"

曾經的大蒙古帝國橫掃亞歐大陸,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令人生畏。作為這個帝國的“旗艦店”,元朝的統治時間卻短的可伶,甚至與其他四個汗國“連鎖店”相比都相形見絀。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精髓”沒學到

究其原因,似乎主要是由蒙古人在中原“不會玩”導致的。然而,自忽必烈時期,蒙古人就有意識地推行“漢法”,首都搬到北京,不僅學習漢語漢文化還學習漢人王朝的官員設置、管理制度,同時借鑑並多沿襲金朝制度,並創造了諸多前代所不具備的特點,如行省的設立。

應該說,蒙古人還是在漢化和學習漢人方面做了一定努力,只是學得還不夠徹底,精髓沒掌握。

從忽必烈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惠宗從大都“北遁”,期間有98年。而元朝建立8年後才於崖山之戰滅掉南宋,這麼算來,元朝統治中原的時間僅僅90年。

就在這不長的時間裡,卻傳了五世十一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多年,而最後一位皇帝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又在位三十多年,可想而知,中間那九個皇帝是如何傳皇位的。

其實,從成吉思汗時期形成的蒙古“忽裡勒臺”一直影響了大蒙古帝國一百多年。從最初窩闊臺繼承大汗的一波三折開始,此後的汗位之爭愈演愈烈,幾乎每一次都伴隨著血雨腥風。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反觀漢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雖說也有奪位的現象發生,但總體來說平穩的多。從這一點來說,蒙古人沒有學好“傳位”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一波三折的繼位之路

說到元朝皇帝,那個在位時間超過三分之一的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不得不提。1320年,妥懽帖睦爾出生,那年正值元朝第8位皇帝元仁宗駕崩,就這樣,妥懽帖睦爾的出生和成長也是伴隨著皇位之爭的腥風血雨。

此後近幾年裡,元朝皇位更迭頻繁、內亂不斷,相繼殺出元英宗、泰定帝、天順帝三位皇帝,妥懽帖睦爾的叔叔在“兩都之戰”取勝後,皇位又落入武宗一系。元文宗即位後驅逐侄子妥懽帖睦爾,隨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不知是因果報應還是天意使然,太子在一個月後暴病身亡。

元文宗因此深受打擊,儘管他還有兒子,還是在至順三年(1332年)駕崩前留下遺囑“當年弒殺明宗皇帝是我鑄成的大錯,後悔莫及。如今我雖有一子燕帖古思,但現在理應把皇位傳給明宗的長子妥懽帖睦爾,也算我對明宗有個交代了。”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後來,把持朝政的權臣又從中作梗,讓當時身在大都的妥懽帖睦爾異母弟繼位,是為元寧宗。不料當年十一月,元寧宗駕崩,年僅13歲的妥懽帖睦爾成為朝中各方鬥爭的工具,元朝皇位居然空缺了半年之久。

最終,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妥懽帖睦爾即位於上都,改年號為“元統”,是為元惠宗。

罷黜伯顏

妥懽帖睦爾登基後,是一個“深居宮中,每事無所專焉”的傀儡皇帝。繼燕帖木兒而興的權臣伯顏以右丞相身份專擅朝政,“一手遮天,勢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顏而已”。

伯顏大肆排斥異己,聚斂財富,窮奢極欲,甚至出入太皇太后卜答失裡宮中與其私通。在他主導下,排漢的民族壓迫政策大行其道,蒙古、色目毆打漢人、南人不得還手,禁止漢人、南人持有“兵器”,變本加厲提高漢人、南人的稅賦。至元元年(1335年),伯顏又取消了持續七百多年的科舉考試。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伯顏的倒行逆施使社會矛盾原本就十分尖銳的元朝更加動盪不安,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白蓮教藉此廣泛傳播,為十多年後的全國性動亂埋下火種。

對伯顏專權所導致的亂象,年輕的元惠宗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時機。

至元六年(1340年),在伯顏侄子脫脫配合下,惠宗坐鎮玉德殿發號施令,一舉罷黜伯顏,隨即開始親政,剛滿20歲的皇帝如此果敢機智,殺伐決斷,群臣無不心服口服。

至正中興

報了殺父之仇後,元惠宗改元“至正”,準備大展宏圖,中興元朝,“圖治之意甚切”。

至正時代,右丞相脫脫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頒行《農桑輯要》,恢復了科舉制度,“脫脫更化”頗有成效。在元惠宗的勵精圖治和脫脫的勤勉能幹下,至正初年的元朝一度呈現迴光返照的局面。

自至正四年(1344年)後,中原大地出現了少見的多發災害,黃河決口、饑荒頻仍、瘟疫爆發,人民流離失所,元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元惠宗命官府加以賑濟,並頒詔罪己,至正九年(1349年)又重新起用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希冀挽回頹勢。

二次拜相後,脫脫試圖力挽狂瀾,但他的“變鈔”和起用賈魯“治河”頗受後世詬病。

"

曾經的大蒙古帝國橫掃亞歐大陸,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令人生畏。作為這個帝國的“旗艦店”,元朝的統治時間卻短的可伶,甚至與其他四個汗國“連鎖店”相比都相形見絀。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精髓”沒學到

究其原因,似乎主要是由蒙古人在中原“不會玩”導致的。然而,自忽必烈時期,蒙古人就有意識地推行“漢法”,首都搬到北京,不僅學習漢語漢文化還學習漢人王朝的官員設置、管理制度,同時借鑑並多沿襲金朝制度,並創造了諸多前代所不具備的特點,如行省的設立。

應該說,蒙古人還是在漢化和學習漢人方面做了一定努力,只是學得還不夠徹底,精髓沒掌握。

從忽必烈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惠宗從大都“北遁”,期間有98年。而元朝建立8年後才於崖山之戰滅掉南宋,這麼算來,元朝統治中原的時間僅僅90年。

就在這不長的時間裡,卻傳了五世十一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多年,而最後一位皇帝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又在位三十多年,可想而知,中間那九個皇帝是如何傳皇位的。

其實,從成吉思汗時期形成的蒙古“忽裡勒臺”一直影響了大蒙古帝國一百多年。從最初窩闊臺繼承大汗的一波三折開始,此後的汗位之爭愈演愈烈,幾乎每一次都伴隨著血雨腥風。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反觀漢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雖說也有奪位的現象發生,但總體來說平穩的多。從這一點來說,蒙古人沒有學好“傳位”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一波三折的繼位之路

說到元朝皇帝,那個在位時間超過三分之一的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不得不提。1320年,妥懽帖睦爾出生,那年正值元朝第8位皇帝元仁宗駕崩,就這樣,妥懽帖睦爾的出生和成長也是伴隨著皇位之爭的腥風血雨。

此後近幾年裡,元朝皇位更迭頻繁、內亂不斷,相繼殺出元英宗、泰定帝、天順帝三位皇帝,妥懽帖睦爾的叔叔在“兩都之戰”取勝後,皇位又落入武宗一系。元文宗即位後驅逐侄子妥懽帖睦爾,隨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不知是因果報應還是天意使然,太子在一個月後暴病身亡。

元文宗因此深受打擊,儘管他還有兒子,還是在至順三年(1332年)駕崩前留下遺囑“當年弒殺明宗皇帝是我鑄成的大錯,後悔莫及。如今我雖有一子燕帖古思,但現在理應把皇位傳給明宗的長子妥懽帖睦爾,也算我對明宗有個交代了。”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後來,把持朝政的權臣又從中作梗,讓當時身在大都的妥懽帖睦爾異母弟繼位,是為元寧宗。不料當年十一月,元寧宗駕崩,年僅13歲的妥懽帖睦爾成為朝中各方鬥爭的工具,元朝皇位居然空缺了半年之久。

最終,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妥懽帖睦爾即位於上都,改年號為“元統”,是為元惠宗。

罷黜伯顏

妥懽帖睦爾登基後,是一個“深居宮中,每事無所專焉”的傀儡皇帝。繼燕帖木兒而興的權臣伯顏以右丞相身份專擅朝政,“一手遮天,勢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顏而已”。

伯顏大肆排斥異己,聚斂財富,窮奢極欲,甚至出入太皇太后卜答失裡宮中與其私通。在他主導下,排漢的民族壓迫政策大行其道,蒙古、色目毆打漢人、南人不得還手,禁止漢人、南人持有“兵器”,變本加厲提高漢人、南人的稅賦。至元元年(1335年),伯顏又取消了持續七百多年的科舉考試。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伯顏的倒行逆施使社會矛盾原本就十分尖銳的元朝更加動盪不安,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白蓮教藉此廣泛傳播,為十多年後的全國性動亂埋下火種。

對伯顏專權所導致的亂象,年輕的元惠宗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時機。

至元六年(1340年),在伯顏侄子脫脫配合下,惠宗坐鎮玉德殿發號施令,一舉罷黜伯顏,隨即開始親政,剛滿20歲的皇帝如此果敢機智,殺伐決斷,群臣無不心服口服。

至正中興

報了殺父之仇後,元惠宗改元“至正”,準備大展宏圖,中興元朝,“圖治之意甚切”。

至正時代,右丞相脫脫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頒行《農桑輯要》,恢復了科舉制度,“脫脫更化”頗有成效。在元惠宗的勵精圖治和脫脫的勤勉能幹下,至正初年的元朝一度呈現迴光返照的局面。

自至正四年(1344年)後,中原大地出現了少見的多發災害,黃河決口、饑荒頻仍、瘟疫爆發,人民流離失所,元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元惠宗命官府加以賑濟,並頒詔罪己,至正九年(1349年)又重新起用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希冀挽回頹勢。

二次拜相後,脫脫試圖力挽狂瀾,但他的“變鈔”和起用賈魯“治河”頗受後世詬病。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期間,劉福通等紅巾軍趁機引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一時間,元朝在許多地方的統治陷入癱瘓,局面越發不可收拾。

危機四伏

張士誠崛起後,在高郵建立大周政權。元惠宗再命脫脫率“百萬之眾”出師平定,就在張士誠無力招架瀕臨絕境之時,脫脫又被朝中奸臣誣陷,隨即被削兵權。其統率的“大軍百萬,一時四散”, 紅巾軍頓時勢力大振,元朝官軍再也無力鎮壓起義了。

脫脫被逐殺以後,元惠宗徹底墮落,開始沉溺聲色犬馬,修煉所謂“男女雙修之術”。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陪都上都被紅巾軍攻破,宮闕被焚,元惠宗夏天再也不能到上都避暑了。

至此,元朝已喪失半壁江山,就連大都也岌岌可危。而就在國難當頭之際,蒙古人綿延不絕的宮廷內鬥又隆重上演,等各方鬥得精疲力盡時,時間已到了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倉皇北遁

元朝內亂期間,朱元璋在南方坐大,相繼把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群雄削平後,於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發起“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北伐。次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

"

曾經的大蒙古帝國橫掃亞歐大陸,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令人生畏。作為這個帝國的“旗艦店”,元朝的統治時間卻短的可伶,甚至與其他四個汗國“連鎖店”相比都相形見絀。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精髓”沒學到

究其原因,似乎主要是由蒙古人在中原“不會玩”導致的。然而,自忽必烈時期,蒙古人就有意識地推行“漢法”,首都搬到北京,不僅學習漢語漢文化還學習漢人王朝的官員設置、管理制度,同時借鑑並多沿襲金朝制度,並創造了諸多前代所不具備的特點,如行省的設立。

應該說,蒙古人還是在漢化和學習漢人方面做了一定努力,只是學得還不夠徹底,精髓沒掌握。

從忽必烈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惠宗從大都“北遁”,期間有98年。而元朝建立8年後才於崖山之戰滅掉南宋,這麼算來,元朝統治中原的時間僅僅90年。

就在這不長的時間裡,卻傳了五世十一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多年,而最後一位皇帝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又在位三十多年,可想而知,中間那九個皇帝是如何傳皇位的。

其實,從成吉思汗時期形成的蒙古“忽裡勒臺”一直影響了大蒙古帝國一百多年。從最初窩闊臺繼承大汗的一波三折開始,此後的汗位之爭愈演愈烈,幾乎每一次都伴隨著血雨腥風。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反觀漢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雖說也有奪位的現象發生,但總體來說平穩的多。從這一點來說,蒙古人沒有學好“傳位”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一波三折的繼位之路

說到元朝皇帝,那個在位時間超過三分之一的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不得不提。1320年,妥懽帖睦爾出生,那年正值元朝第8位皇帝元仁宗駕崩,就這樣,妥懽帖睦爾的出生和成長也是伴隨著皇位之爭的腥風血雨。

此後近幾年裡,元朝皇位更迭頻繁、內亂不斷,相繼殺出元英宗、泰定帝、天順帝三位皇帝,妥懽帖睦爾的叔叔在“兩都之戰”取勝後,皇位又落入武宗一系。元文宗即位後驅逐侄子妥懽帖睦爾,隨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不知是因果報應還是天意使然,太子在一個月後暴病身亡。

元文宗因此深受打擊,儘管他還有兒子,還是在至順三年(1332年)駕崩前留下遺囑“當年弒殺明宗皇帝是我鑄成的大錯,後悔莫及。如今我雖有一子燕帖古思,但現在理應把皇位傳給明宗的長子妥懽帖睦爾,也算我對明宗有個交代了。”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後來,把持朝政的權臣又從中作梗,讓當時身在大都的妥懽帖睦爾異母弟繼位,是為元寧宗。不料當年十一月,元寧宗駕崩,年僅13歲的妥懽帖睦爾成為朝中各方鬥爭的工具,元朝皇位居然空缺了半年之久。

最終,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妥懽帖睦爾即位於上都,改年號為“元統”,是為元惠宗。

罷黜伯顏

妥懽帖睦爾登基後,是一個“深居宮中,每事無所專焉”的傀儡皇帝。繼燕帖木兒而興的權臣伯顏以右丞相身份專擅朝政,“一手遮天,勢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顏而已”。

伯顏大肆排斥異己,聚斂財富,窮奢極欲,甚至出入太皇太后卜答失裡宮中與其私通。在他主導下,排漢的民族壓迫政策大行其道,蒙古、色目毆打漢人、南人不得還手,禁止漢人、南人持有“兵器”,變本加厲提高漢人、南人的稅賦。至元元年(1335年),伯顏又取消了持續七百多年的科舉考試。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伯顏的倒行逆施使社會矛盾原本就十分尖銳的元朝更加動盪不安,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白蓮教藉此廣泛傳播,為十多年後的全國性動亂埋下火種。

對伯顏專權所導致的亂象,年輕的元惠宗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時機。

至元六年(1340年),在伯顏侄子脫脫配合下,惠宗坐鎮玉德殿發號施令,一舉罷黜伯顏,隨即開始親政,剛滿20歲的皇帝如此果敢機智,殺伐決斷,群臣無不心服口服。

至正中興

報了殺父之仇後,元惠宗改元“至正”,準備大展宏圖,中興元朝,“圖治之意甚切”。

至正時代,右丞相脫脫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頒行《農桑輯要》,恢復了科舉制度,“脫脫更化”頗有成效。在元惠宗的勵精圖治和脫脫的勤勉能幹下,至正初年的元朝一度呈現迴光返照的局面。

自至正四年(1344年)後,中原大地出現了少見的多發災害,黃河決口、饑荒頻仍、瘟疫爆發,人民流離失所,元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元惠宗命官府加以賑濟,並頒詔罪己,至正九年(1349年)又重新起用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希冀挽回頹勢。

二次拜相後,脫脫試圖力挽狂瀾,但他的“變鈔”和起用賈魯“治河”頗受後世詬病。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期間,劉福通等紅巾軍趁機引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一時間,元朝在許多地方的統治陷入癱瘓,局面越發不可收拾。

危機四伏

張士誠崛起後,在高郵建立大周政權。元惠宗再命脫脫率“百萬之眾”出師平定,就在張士誠無力招架瀕臨絕境之時,脫脫又被朝中奸臣誣陷,隨即被削兵權。其統率的“大軍百萬,一時四散”, 紅巾軍頓時勢力大振,元朝官軍再也無力鎮壓起義了。

脫脫被逐殺以後,元惠宗徹底墮落,開始沉溺聲色犬馬,修煉所謂“男女雙修之術”。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陪都上都被紅巾軍攻破,宮闕被焚,元惠宗夏天再也不能到上都避暑了。

至此,元朝已喪失半壁江山,就連大都也岌岌可危。而就在國難當頭之際,蒙古人綿延不絕的宮廷內鬥又隆重上演,等各方鬥得精疲力盡時,時間已到了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倉皇北遁

元朝內亂期間,朱元璋在南方坐大,相繼把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群雄削平後,於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發起“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北伐。次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在“徵虜大將軍”徐達率領下,明軍一路向北,高歌猛進,勢不可擋,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軍已抵達直沽。危急關頭,元惠宗依然沉著冷靜,一面命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一面做“北遁”準備。

元惠宗駕臨大都清寧殿,召見眾臣、皇太子及三宮后妃,正式宣佈自己將“移駕”上都。眾臣和太子力諫不可,跪地痛哭道:“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當以死守,奈何棄之!臣等願率軍民出城拒戰,願陛下固守京城!”

言之鑿鑿,但惠宗可不傻,遂嘆息道:“朕今日豈可復作徽欽!” 當夜,惠宗一行上百人從健德門魚貫而出,一路上如驚弓之鳥倉皇北遁。就這樣,元朝在中原的統治草草結束。

在明軍猛烈征伐下,元軍連戰連敗,惠宗再度消沉,身體也每況愈下,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六月,惠宗又棄上都奔應昌,次年駕崩,年五十一歲。

"

曾經的大蒙古帝國橫掃亞歐大陸,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令人生畏。作為這個帝國的“旗艦店”,元朝的統治時間卻短的可伶,甚至與其他四個汗國“連鎖店”相比都相形見絀。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精髓”沒學到

究其原因,似乎主要是由蒙古人在中原“不會玩”導致的。然而,自忽必烈時期,蒙古人就有意識地推行“漢法”,首都搬到北京,不僅學習漢語漢文化還學習漢人王朝的官員設置、管理制度,同時借鑑並多沿襲金朝制度,並創造了諸多前代所不具備的特點,如行省的設立。

應該說,蒙古人還是在漢化和學習漢人方面做了一定努力,只是學得還不夠徹底,精髓沒掌握。

從忽必烈建立元朝到1368年元惠宗從大都“北遁”,期間有98年。而元朝建立8年後才於崖山之戰滅掉南宋,這麼算來,元朝統治中原的時間僅僅90年。

就在這不長的時間裡,卻傳了五世十一帝,第一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多年,而最後一位皇帝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又在位三十多年,可想而知,中間那九個皇帝是如何傳皇位的。

其實,從成吉思汗時期形成的蒙古“忽裡勒臺”一直影響了大蒙古帝國一百多年。從最初窩闊臺繼承大汗的一波三折開始,此後的汗位之爭愈演愈烈,幾乎每一次都伴隨著血雨腥風。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反觀漢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雖說也有奪位的現象發生,但總體來說平穩的多。從這一點來說,蒙古人沒有學好“傳位”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一波三折的繼位之路

說到元朝皇帝,那個在位時間超過三分之一的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不得不提。1320年,妥懽帖睦爾出生,那年正值元朝第8位皇帝元仁宗駕崩,就這樣,妥懽帖睦爾的出生和成長也是伴隨著皇位之爭的腥風血雨。

此後近幾年裡,元朝皇位更迭頻繁、內亂不斷,相繼殺出元英宗、泰定帝、天順帝三位皇帝,妥懽帖睦爾的叔叔在“兩都之戰”取勝後,皇位又落入武宗一系。元文宗即位後驅逐侄子妥懽帖睦爾,隨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不知是因果報應還是天意使然,太子在一個月後暴病身亡。

元文宗因此深受打擊,儘管他還有兒子,還是在至順三年(1332年)駕崩前留下遺囑“當年弒殺明宗皇帝是我鑄成的大錯,後悔莫及。如今我雖有一子燕帖古思,但現在理應把皇位傳給明宗的長子妥懽帖睦爾,也算我對明宗有個交代了。”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後來,把持朝政的權臣又從中作梗,讓當時身在大都的妥懽帖睦爾異母弟繼位,是為元寧宗。不料當年十一月,元寧宗駕崩,年僅13歲的妥懽帖睦爾成為朝中各方鬥爭的工具,元朝皇位居然空缺了半年之久。

最終,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妥懽帖睦爾即位於上都,改年號為“元統”,是為元惠宗。

罷黜伯顏

妥懽帖睦爾登基後,是一個“深居宮中,每事無所專焉”的傀儡皇帝。繼燕帖木兒而興的權臣伯顏以右丞相身份專擅朝政,“一手遮天,勢焰薰灼,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顏而已”。

伯顏大肆排斥異己,聚斂財富,窮奢極欲,甚至出入太皇太后卜答失裡宮中與其私通。在他主導下,排漢的民族壓迫政策大行其道,蒙古、色目毆打漢人、南人不得還手,禁止漢人、南人持有“兵器”,變本加厲提高漢人、南人的稅賦。至元元年(1335年),伯顏又取消了持續七百多年的科舉考試。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伯顏的倒行逆施使社會矛盾原本就十分尖銳的元朝更加動盪不安,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白蓮教藉此廣泛傳播,為十多年後的全國性動亂埋下火種。

對伯顏專權所導致的亂象,年輕的元惠宗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時機。

至元六年(1340年),在伯顏侄子脫脫配合下,惠宗坐鎮玉德殿發號施令,一舉罷黜伯顏,隨即開始親政,剛滿20歲的皇帝如此果敢機智,殺伐決斷,群臣無不心服口服。

至正中興

報了殺父之仇後,元惠宗改元“至正”,準備大展宏圖,中興元朝,“圖治之意甚切”。

至正時代,右丞相脫脫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頒行《農桑輯要》,恢復了科舉制度,“脫脫更化”頗有成效。在元惠宗的勵精圖治和脫脫的勤勉能幹下,至正初年的元朝一度呈現迴光返照的局面。

自至正四年(1344年)後,中原大地出現了少見的多發災害,黃河決口、饑荒頻仍、瘟疫爆發,人民流離失所,元朝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元惠宗命官府加以賑濟,並頒詔罪己,至正九年(1349年)又重新起用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希冀挽回頹勢。

二次拜相後,脫脫試圖力挽狂瀾,但他的“變鈔”和起用賈魯“治河”頗受後世詬病。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期間,劉福通等紅巾軍趁機引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一時間,元朝在許多地方的統治陷入癱瘓,局面越發不可收拾。

危機四伏

張士誠崛起後,在高郵建立大周政權。元惠宗再命脫脫率“百萬之眾”出師平定,就在張士誠無力招架瀕臨絕境之時,脫脫又被朝中奸臣誣陷,隨即被削兵權。其統率的“大軍百萬,一時四散”, 紅巾軍頓時勢力大振,元朝官軍再也無力鎮壓起義了。

脫脫被逐殺以後,元惠宗徹底墮落,開始沉溺聲色犬馬,修煉所謂“男女雙修之術”。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陪都上都被紅巾軍攻破,宮闕被焚,元惠宗夏天再也不能到上都避暑了。

至此,元朝已喪失半壁江山,就連大都也岌岌可危。而就在國難當頭之際,蒙古人綿延不絕的宮廷內鬥又隆重上演,等各方鬥得精疲力盡時,時間已到了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倉皇北遁

元朝內亂期間,朱元璋在南方坐大,相繼把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群雄削平後,於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發起“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北伐。次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在“徵虜大將軍”徐達率領下,明軍一路向北,高歌猛進,勢不可擋,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明軍已抵達直沽。危急關頭,元惠宗依然沉著冷靜,一面命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一面做“北遁”準備。

元惠宗駕臨大都清寧殿,召見眾臣、皇太子及三宮后妃,正式宣佈自己將“移駕”上都。眾臣和太子力諫不可,跪地痛哭道:“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當以死守,奈何棄之!臣等願率軍民出城拒戰,願陛下固守京城!”

言之鑿鑿,但惠宗可不傻,遂嘆息道:“朕今日豈可復作徽欽!” 當夜,惠宗一行上百人從健德門魚貫而出,一路上如驚弓之鳥倉皇北遁。就這樣,元朝在中原的統治草草結束。

在明軍猛烈征伐下,元軍連戰連敗,惠宗再度消沉,身體也每況愈下,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六月,惠宗又棄上都奔應昌,次年駕崩,年五十一歲。

徐達攻破大都,元惠宗北遁,看到這位天子的作品,朱元璋不禁感嘆

朱元璋為表彰其“知順天命,退避而去”,親自授其“順帝”之尊號。

“魯班天子”

除了當皇帝,元順帝在建築工藝上的造詣也頗深,被譽為“魯班天子”。坐著自己親手建造的“龍船”,順帝自後宮至前宮山下海子內往來遊戲,好不快活,船行駛時,“龍首眼口爪尾皆動,其精巧絕出,人謂前代所鮮有”。

徐達大軍攻入大都後,繳獲元順帝自制的宮漏,遂作為戰利品呈交皇上,朱元璋看了大發感慨:“廢萬幾之務,而用心於此,所謂作無益,害有益也。使移此心以治天下,豈至亡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