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 顧子明 政事堂2019 2019-09-07

今天,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農曆90歲高壽,對這位長沙過生日的“90後”,各大主流媒體紛紛獻上了誠摯祝福。

不過,祝福之中偶爾也摻雜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不少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從各個領域論證袁隆平老先生並沒有那麼“偉大”,甚至宣稱其不配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看到這些,政事堂不禁憤然,於是今天就撰文一篇,解釋一下袁隆平老先生為什麼堪稱偉大,以及我們為什麼要著重宣傳他。

面對科學家,自然就要從科學的角度先說起。

由於學科的不同,文科和理科是可以單兵作戰的,就像達芬奇、莎士比亞或者牛頓、愛因斯坦,這些搞理論的大佬,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流傳百世。

但是工程領域不一樣,這裡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人一起為之奮鬥。

就像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故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理在烏克蘭總理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建造完畢交付俄羅斯。

而此時廠長馬卡洛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不可能再完工了……”

“建造瓦良格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

同樣,滿足中國14億人口的糧食事業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系統工程,就像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就像一個經典的水桶理論,以上各項缺一不可。

其中,鋼筋水泥的大規模水利設施建設,引進西方的化肥生產線,農藥的大規模的普及,以及農用機械化的大規模使用,從效率來看,都比育種要重要,準確來說,完成工業化才是新中國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的關鍵。


"

原創: 顧子明 政事堂2019 2019-09-07

今天,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農曆90歲高壽,對這位長沙過生日的“90後”,各大主流媒體紛紛獻上了誠摯祝福。

不過,祝福之中偶爾也摻雜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不少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從各個領域論證袁隆平老先生並沒有那麼“偉大”,甚至宣稱其不配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看到這些,政事堂不禁憤然,於是今天就撰文一篇,解釋一下袁隆平老先生為什麼堪稱偉大,以及我們為什麼要著重宣傳他。

面對科學家,自然就要從科學的角度先說起。

由於學科的不同,文科和理科是可以單兵作戰的,就像達芬奇、莎士比亞或者牛頓、愛因斯坦,這些搞理論的大佬,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流傳百世。

但是工程領域不一樣,這裡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人一起為之奮鬥。

就像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故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理在烏克蘭總理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建造完畢交付俄羅斯。

而此時廠長馬卡洛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不可能再完工了……”

“建造瓦良格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

同樣,滿足中國14億人口的糧食事業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系統工程,就像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就像一個經典的水桶理論,以上各項缺一不可。

其中,鋼筋水泥的大規模水利設施建設,引進西方的化肥生產線,農藥的大規模的普及,以及農用機械化的大規模使用,從效率來看,都比育種要重要,準確來說,完成工業化才是新中國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的關鍵。


為什麼是袁隆平?



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也不僅僅是袁隆平先生一個人在奮戰。

當年從中央到各省市上百個農科院團隊都在進行研究,甚至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種植的光水溫肥的程度都各不相同,目前全國各地使用的雜交水稻當中,袁隆平先生團隊的育種也不是主流。

因此,目前國內的主流輿論把中國糧食增產的功勞都歸結於袁隆平老先生一個人的頭上,不僅讓不少農業科技團隊感到委屈,甚至化肥、農藥、水利等農業相關從業者,也會覺得不滿。

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大書特書袁隆平老先生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中國政府和人民身上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實現民族復興,而發展現代化農業,是中國實現富強的必經之路。

縱觀歷史,無論是建國之初農業效率提升,為工業化提供了原始資本積累,還是改革開放期間,農業提升釋放的勞動力和土地帶動的生產要素流動,甚至是今年中央確定的推動大城市與城市群化,都需要現代化的農業來釋放人口紅利與土地紅利。

因此,為了加速推動農業的現代化,按照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傳統,政府就必須要在農業上樹立一個典型。

而很遺憾的是,作為一個後發展國家,看著以色列的滴灌和美國的飛機,無論是農藥、化肥還是裝備、機械.......中國的農業在工業化領域,距離西方還有很大的差距。

就像中國不會用國足來給自己代言那樣,在這些尚且落後的工業化領域,我們並不適合樹立典型,否則必然會遭遇到大量的抨擊。

因此,我們自然就要打“不對稱戰爭”,利用中國育種領域的優勢來大書特書。

同樣,就像在當年冷戰時代,雖然國防事業是一項更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但是我們並沒有大力宣傳西方佔據優勢的坦克或者飛機工程師,而是宣傳了原子彈的鄧稼先和導彈的錢學森。

而這也不僅僅是因為相對優勢,在農業產業鏈中,中國雖然只有育種擁有相對優勢,但是卻可以像當年的兩彈一星一樣,作為共和國的戰略防衛武器。

由於以袁老為代表的中國育種打破了西方的壟斷,甚至逼得西方不得不來購買和交換專利,使得西方的糧食禁運不再能成為國際博弈的重要籌碼,甚至還可以大幅壓低各類糧食與化肥農藥的進口價格。

更重要的是,國家樹立袁老這個典型更是可以帶動各類資源向農業科技傾斜。

譬如當年錢學森和鄧稼先被樹立為典型之後,整個國防科工的資源便開始向他們傾斜,而正是這些傾斜,締造了令宵小聞風喪膽的“東風快遞”,讓那些不服的人願意坐下來聽我們講真理。


"

原創: 顧子明 政事堂2019 2019-09-07

今天,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農曆90歲高壽,對這位長沙過生日的“90後”,各大主流媒體紛紛獻上了誠摯祝福。

不過,祝福之中偶爾也摻雜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不少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從各個領域論證袁隆平老先生並沒有那麼“偉大”,甚至宣稱其不配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看到這些,政事堂不禁憤然,於是今天就撰文一篇,解釋一下袁隆平老先生為什麼堪稱偉大,以及我們為什麼要著重宣傳他。

面對科學家,自然就要從科學的角度先說起。

由於學科的不同,文科和理科是可以單兵作戰的,就像達芬奇、莎士比亞或者牛頓、愛因斯坦,這些搞理論的大佬,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流傳百世。

但是工程領域不一樣,這裡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人一起為之奮鬥。

就像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故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理在烏克蘭總理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建造完畢交付俄羅斯。

而此時廠長馬卡洛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不可能再完工了……”

“建造瓦良格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

同樣,滿足中國14億人口的糧食事業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系統工程,就像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就像一個經典的水桶理論,以上各項缺一不可。

其中,鋼筋水泥的大規模水利設施建設,引進西方的化肥生產線,農藥的大規模的普及,以及農用機械化的大規模使用,從效率來看,都比育種要重要,準確來說,完成工業化才是新中國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的關鍵。


為什麼是袁隆平?



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也不僅僅是袁隆平先生一個人在奮戰。

當年從中央到各省市上百個農科院團隊都在進行研究,甚至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種植的光水溫肥的程度都各不相同,目前全國各地使用的雜交水稻當中,袁隆平先生團隊的育種也不是主流。

因此,目前國內的主流輿論把中國糧食增產的功勞都歸結於袁隆平老先生一個人的頭上,不僅讓不少農業科技團隊感到委屈,甚至化肥、農藥、水利等農業相關從業者,也會覺得不滿。

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大書特書袁隆平老先生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中國政府和人民身上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實現民族復興,而發展現代化農業,是中國實現富強的必經之路。

縱觀歷史,無論是建國之初農業效率提升,為工業化提供了原始資本積累,還是改革開放期間,農業提升釋放的勞動力和土地帶動的生產要素流動,甚至是今年中央確定的推動大城市與城市群化,都需要現代化的農業來釋放人口紅利與土地紅利。

因此,為了加速推動農業的現代化,按照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傳統,政府就必須要在農業上樹立一個典型。

而很遺憾的是,作為一個後發展國家,看著以色列的滴灌和美國的飛機,無論是農藥、化肥還是裝備、機械.......中國的農業在工業化領域,距離西方還有很大的差距。

就像中國不會用國足來給自己代言那樣,在這些尚且落後的工業化領域,我們並不適合樹立典型,否則必然會遭遇到大量的抨擊。

因此,我們自然就要打“不對稱戰爭”,利用中國育種領域的優勢來大書特書。

同樣,就像在當年冷戰時代,雖然國防事業是一項更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但是我們並沒有大力宣傳西方佔據優勢的坦克或者飛機工程師,而是宣傳了原子彈的鄧稼先和導彈的錢學森。

而這也不僅僅是因為相對優勢,在農業產業鏈中,中國雖然只有育種擁有相對優勢,但是卻可以像當年的兩彈一星一樣,作為共和國的戰略防衛武器。

由於以袁老為代表的中國育種打破了西方的壟斷,甚至逼得西方不得不來購買和交換專利,使得西方的糧食禁運不再能成為國際博弈的重要籌碼,甚至還可以大幅壓低各類糧食與化肥農藥的進口價格。

更重要的是,國家樹立袁老這個典型更是可以帶動各類資源向農業科技傾斜。

譬如當年錢學森和鄧稼先被樹立為典型之後,整個國防科工的資源便開始向他們傾斜,而正是這些傾斜,締造了令宵小聞風喪膽的“東風快遞”,讓那些不服的人願意坐下來聽我們講真理。


為什麼是袁隆平?



同樣,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和華羅庚的多複變函數論,雖然在國際上地位沒有那麼顯著,但正是他們的榜樣帶動作用,讓無數苦研數學物理比拼奧賽的70、80後們,成為了啟動中國互聯網時代最堅定的基石。


"

原創: 顧子明 政事堂2019 2019-09-07

今天,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農曆90歲高壽,對這位長沙過生日的“90後”,各大主流媒體紛紛獻上了誠摯祝福。

不過,祝福之中偶爾也摻雜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不少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從各個領域論證袁隆平老先生並沒有那麼“偉大”,甚至宣稱其不配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看到這些,政事堂不禁憤然,於是今天就撰文一篇,解釋一下袁隆平老先生為什麼堪稱偉大,以及我們為什麼要著重宣傳他。

面對科學家,自然就要從科學的角度先說起。

由於學科的不同,文科和理科是可以單兵作戰的,就像達芬奇、莎士比亞或者牛頓、愛因斯坦,這些搞理論的大佬,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流傳百世。

但是工程領域不一樣,這裡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人一起為之奮鬥。

就像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故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理在烏克蘭總理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建造完畢交付俄羅斯。

而此時廠長馬卡洛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不可能再完工了……”

“建造瓦良格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

同樣,滿足中國14億人口的糧食事業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系統工程,就像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就像一個經典的水桶理論,以上各項缺一不可。

其中,鋼筋水泥的大規模水利設施建設,引進西方的化肥生產線,農藥的大規模的普及,以及農用機械化的大規模使用,從效率來看,都比育種要重要,準確來說,完成工業化才是新中國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的關鍵。


為什麼是袁隆平?



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也不僅僅是袁隆平先生一個人在奮戰。

當年從中央到各省市上百個農科院團隊都在進行研究,甚至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種植的光水溫肥的程度都各不相同,目前全國各地使用的雜交水稻當中,袁隆平先生團隊的育種也不是主流。

因此,目前國內的主流輿論把中國糧食增產的功勞都歸結於袁隆平老先生一個人的頭上,不僅讓不少農業科技團隊感到委屈,甚至化肥、農藥、水利等農業相關從業者,也會覺得不滿。

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大書特書袁隆平老先生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中國政府和人民身上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實現民族復興,而發展現代化農業,是中國實現富強的必經之路。

縱觀歷史,無論是建國之初農業效率提升,為工業化提供了原始資本積累,還是改革開放期間,農業提升釋放的勞動力和土地帶動的生產要素流動,甚至是今年中央確定的推動大城市與城市群化,都需要現代化的農業來釋放人口紅利與土地紅利。

因此,為了加速推動農業的現代化,按照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傳統,政府就必須要在農業上樹立一個典型。

而很遺憾的是,作為一個後發展國家,看著以色列的滴灌和美國的飛機,無論是農藥、化肥還是裝備、機械.......中國的農業在工業化領域,距離西方還有很大的差距。

就像中國不會用國足來給自己代言那樣,在這些尚且落後的工業化領域,我們並不適合樹立典型,否則必然會遭遇到大量的抨擊。

因此,我們自然就要打“不對稱戰爭”,利用中國育種領域的優勢來大書特書。

同樣,就像在當年冷戰時代,雖然國防事業是一項更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但是我們並沒有大力宣傳西方佔據優勢的坦克或者飛機工程師,而是宣傳了原子彈的鄧稼先和導彈的錢學森。

而這也不僅僅是因為相對優勢,在農業產業鏈中,中國雖然只有育種擁有相對優勢,但是卻可以像當年的兩彈一星一樣,作為共和國的戰略防衛武器。

由於以袁老為代表的中國育種打破了西方的壟斷,甚至逼得西方不得不來購買和交換專利,使得西方的糧食禁運不再能成為國際博弈的重要籌碼,甚至還可以大幅壓低各類糧食與化肥農藥的進口價格。

更重要的是,國家樹立袁老這個典型更是可以帶動各類資源向農業科技傾斜。

譬如當年錢學森和鄧稼先被樹立為典型之後,整個國防科工的資源便開始向他們傾斜,而正是這些傾斜,締造了令宵小聞風喪膽的“東風快遞”,讓那些不服的人願意坐下來聽我們講真理。


為什麼是袁隆平?



同樣,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和華羅庚的多複變函數論,雖然在國際上地位沒有那麼顯著,但正是他們的榜樣帶動作用,讓無數苦研數學物理比拼奧賽的70、80後們,成為了啟動中國互聯網時代最堅定的基石。


為什麼是袁隆平?



所以呢,國家大力宣傳袁隆平老的背後,也是要推動更多的資本和人才向農業科技領域湧入,讓老先生成為國家政策和意志的代言人。

那麼,中國育種領域有很多牛人,為什麼要單獨宣傳一個袁隆平,而不宣傳團隊呢?

就像網上挺火的一個段子,世界十大高峰中,絕大部分人都只能記住珠穆朗瑪,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對於任何一個組織,絕大部分的民眾都會不自覺的將其擬人化的看做一個人。

而且,在民眾的思維裡面,這個人身上的缺點,也會強化到整個組織身上,而這個人身上的優點,更會使得整個組織都備受榮光。

如今,隨著中國的雜交水稻種子在東南亞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甚至迪拜作為阿拉伯國家的先行者也採用了“海水稻”,可以說,雜交水稻已經成為了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急先鋒。

就像開創了中美關係的基辛格博士說的,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

如今人民幣石油已經開始啟動,中國的糧食戰略也是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要與大量的國家進行合作甚至一體化。

因此,我們的農業在全球領域需要一個形象,來為中國代言。

而這個形象,又必須要人格化的固定在一個人的身上。

就像青蒿素是屠呦呦團隊完成的,但是我們只會重點宣傳解救了數百萬非洲人生命的屠呦呦那樣,為東南亞數億人口提供瞭解決糧食和生命問題的中國雜交水稻,也需要人格化的落在袁老的身上。

只有這樣,才會像當年加拿大那樣,依靠為人民服務的白求恩成為中國人民最信賴的國家,未來通過雜交水稻的普及與宣傳,我們會讓一帶一路上的十幾億的民眾認可中國,由衷的喜歡中國,爭取民心。

而這個時候,袁老個人的品質就尤為重要了,因為在一帶一路的宣傳過程中,他的點點滴滴都會被無限的放大。

就像美國的意識形態大片《復仇者聯盟》中,英雄雖然很多,但是佔據C位的卻是美國隊長和鋼鐵俠,美國人需要用他倆向全世界宣揚美國的精神與科技是守衛全世界最堅強的後盾。


"

原創: 顧子明 政事堂2019 2019-09-07

今天,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農曆90歲高壽,對這位長沙過生日的“90後”,各大主流媒體紛紛獻上了誠摯祝福。

不過,祝福之中偶爾也摻雜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不少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從各個領域論證袁隆平老先生並沒有那麼“偉大”,甚至宣稱其不配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看到這些,政事堂不禁憤然,於是今天就撰文一篇,解釋一下袁隆平老先生為什麼堪稱偉大,以及我們為什麼要著重宣傳他。

面對科學家,自然就要從科學的角度先說起。

由於學科的不同,文科和理科是可以單兵作戰的,就像達芬奇、莎士比亞或者牛頓、愛因斯坦,這些搞理論的大佬,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流傳百世。

但是工程領域不一樣,這裡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人一起為之奮鬥。

就像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故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理在烏克蘭總理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建造完畢交付俄羅斯。

而此時廠長馬卡洛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不可能再完工了……”

“建造瓦良格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

同樣,滿足中國14億人口的糧食事業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系統工程,就像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就像一個經典的水桶理論,以上各項缺一不可。

其中,鋼筋水泥的大規模水利設施建設,引進西方的化肥生產線,農藥的大規模的普及,以及農用機械化的大規模使用,從效率來看,都比育種要重要,準確來說,完成工業化才是新中國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的關鍵。


為什麼是袁隆平?



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也不僅僅是袁隆平先生一個人在奮戰。

當年從中央到各省市上百個農科院團隊都在進行研究,甚至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種植的光水溫肥的程度都各不相同,目前全國各地使用的雜交水稻當中,袁隆平先生團隊的育種也不是主流。

因此,目前國內的主流輿論把中國糧食增產的功勞都歸結於袁隆平老先生一個人的頭上,不僅讓不少農業科技團隊感到委屈,甚至化肥、農藥、水利等農業相關從業者,也會覺得不滿。

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大書特書袁隆平老先生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中國政府和人民身上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實現民族復興,而發展現代化農業,是中國實現富強的必經之路。

縱觀歷史,無論是建國之初農業效率提升,為工業化提供了原始資本積累,還是改革開放期間,農業提升釋放的勞動力和土地帶動的生產要素流動,甚至是今年中央確定的推動大城市與城市群化,都需要現代化的農業來釋放人口紅利與土地紅利。

因此,為了加速推動農業的現代化,按照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傳統,政府就必須要在農業上樹立一個典型。

而很遺憾的是,作為一個後發展國家,看著以色列的滴灌和美國的飛機,無論是農藥、化肥還是裝備、機械.......中國的農業在工業化領域,距離西方還有很大的差距。

就像中國不會用國足來給自己代言那樣,在這些尚且落後的工業化領域,我們並不適合樹立典型,否則必然會遭遇到大量的抨擊。

因此,我們自然就要打“不對稱戰爭”,利用中國育種領域的優勢來大書特書。

同樣,就像在當年冷戰時代,雖然國防事業是一項更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但是我們並沒有大力宣傳西方佔據優勢的坦克或者飛機工程師,而是宣傳了原子彈的鄧稼先和導彈的錢學森。

而這也不僅僅是因為相對優勢,在農業產業鏈中,中國雖然只有育種擁有相對優勢,但是卻可以像當年的兩彈一星一樣,作為共和國的戰略防衛武器。

由於以袁老為代表的中國育種打破了西方的壟斷,甚至逼得西方不得不來購買和交換專利,使得西方的糧食禁運不再能成為國際博弈的重要籌碼,甚至還可以大幅壓低各類糧食與化肥農藥的進口價格。

更重要的是,國家樹立袁老這個典型更是可以帶動各類資源向農業科技傾斜。

譬如當年錢學森和鄧稼先被樹立為典型之後,整個國防科工的資源便開始向他們傾斜,而正是這些傾斜,締造了令宵小聞風喪膽的“東風快遞”,讓那些不服的人願意坐下來聽我們講真理。


為什麼是袁隆平?



同樣,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和華羅庚的多複變函數論,雖然在國際上地位沒有那麼顯著,但正是他們的榜樣帶動作用,讓無數苦研數學物理比拼奧賽的70、80後們,成為了啟動中國互聯網時代最堅定的基石。


為什麼是袁隆平?



所以呢,國家大力宣傳袁隆平老的背後,也是要推動更多的資本和人才向農業科技領域湧入,讓老先生成為國家政策和意志的代言人。

那麼,中國育種領域有很多牛人,為什麼要單獨宣傳一個袁隆平,而不宣傳團隊呢?

就像網上挺火的一個段子,世界十大高峰中,絕大部分人都只能記住珠穆朗瑪,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對於任何一個組織,絕大部分的民眾都會不自覺的將其擬人化的看做一個人。

而且,在民眾的思維裡面,這個人身上的缺點,也會強化到整個組織身上,而這個人身上的優點,更會使得整個組織都備受榮光。

如今,隨著中國的雜交水稻種子在東南亞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甚至迪拜作為阿拉伯國家的先行者也採用了“海水稻”,可以說,雜交水稻已經成為了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急先鋒。

就像開創了中美關係的基辛格博士說的,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

如今人民幣石油已經開始啟動,中國的糧食戰略也是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要與大量的國家進行合作甚至一體化。

因此,我們的農業在全球領域需要一個形象,來為中國代言。

而這個形象,又必須要人格化的固定在一個人的身上。

就像青蒿素是屠呦呦團隊完成的,但是我們只會重點宣傳解救了數百萬非洲人生命的屠呦呦那樣,為東南亞數億人口提供瞭解決糧食和生命問題的中國雜交水稻,也需要人格化的落在袁老的身上。

只有這樣,才會像當年加拿大那樣,依靠為人民服務的白求恩成為中國人民最信賴的國家,未來通過雜交水稻的普及與宣傳,我們會讓一帶一路上的十幾億的民眾認可中國,由衷的喜歡中國,爭取民心。

而這個時候,袁老個人的品質就尤為重要了,因為在一帶一路的宣傳過程中,他的點點滴滴都會被無限的放大。

就像美國的意識形態大片《復仇者聯盟》中,英雄雖然很多,但是佔據C位的卻是美國隊長和鋼鐵俠,美國人需要用他倆向全世界宣揚美國的精神與科技是守衛全世界最堅強的後盾。


為什麼是袁隆平?



同樣,在未來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中國也需要像袁隆平、屠呦呦這些能夠展現中國人樸質、勤奮以及愛好和平的“中國隊長”。

所以,歷史選擇了袁隆平。

因為人民的心目中,都是有英雄情節的,而這些超級英雄們身上任何的缺點,在鎂光燈之下都會被無限放大的。

就像很多網民一方面在抱怨國家給科研人員的待遇過低,另一方面看到專家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都開始了無盡的謾罵,譬如隨著袁隆平很多生活照片的公開,不少網友就曾在抨擊袁隆平開車住別墅。

但實際上,袁老從開始研究雜交水稻開始,一生80%的時間,就都是在田間度過的。吃喝拉撒睡,不超過方圓五里,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由於整天都呆在田間接受暴晒,不僅皮膚晒得黝黑,還經常因為中暑而昏倒在了稻田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袁隆平身邊,常備仁丹丸或者消涼片。

中暑了就吃幾顆,走累了就席地而坐歇一歇,他的腿上全是在稻田穿梭後,被蚊蟲叮咬的痕跡。


"

原創: 顧子明 政事堂2019 2019-09-07

今天,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農曆90歲高壽,對這位長沙過生日的“90後”,各大主流媒體紛紛獻上了誠摯祝福。

不過,祝福之中偶爾也摻雜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不少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從各個領域論證袁隆平老先生並沒有那麼“偉大”,甚至宣稱其不配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看到這些,政事堂不禁憤然,於是今天就撰文一篇,解釋一下袁隆平老先生為什麼堪稱偉大,以及我們為什麼要著重宣傳他。

面對科學家,自然就要從科學的角度先說起。

由於學科的不同,文科和理科是可以單兵作戰的,就像達芬奇、莎士比亞或者牛頓、愛因斯坦,這些搞理論的大佬,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流傳百世。

但是工程領域不一樣,這裡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人一起為之奮鬥。

就像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故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理在烏克蘭總理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建造完畢交付俄羅斯。

而此時廠長馬卡洛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不可能再完工了……”

“建造瓦良格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

同樣,滿足中國14億人口的糧食事業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系統工程,就像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就像一個經典的水桶理論,以上各項缺一不可。

其中,鋼筋水泥的大規模水利設施建設,引進西方的化肥生產線,農藥的大規模的普及,以及農用機械化的大規模使用,從效率來看,都比育種要重要,準確來說,完成工業化才是新中國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的關鍵。


為什麼是袁隆平?



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也不僅僅是袁隆平先生一個人在奮戰。

當年從中央到各省市上百個農科院團隊都在進行研究,甚至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種植的光水溫肥的程度都各不相同,目前全國各地使用的雜交水稻當中,袁隆平先生團隊的育種也不是主流。

因此,目前國內的主流輿論把中國糧食增產的功勞都歸結於袁隆平老先生一個人的頭上,不僅讓不少農業科技團隊感到委屈,甚至化肥、農藥、水利等農業相關從業者,也會覺得不滿。

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大書特書袁隆平老先生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中國政府和人民身上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實現民族復興,而發展現代化農業,是中國實現富強的必經之路。

縱觀歷史,無論是建國之初農業效率提升,為工業化提供了原始資本積累,還是改革開放期間,農業提升釋放的勞動力和土地帶動的生產要素流動,甚至是今年中央確定的推動大城市與城市群化,都需要現代化的農業來釋放人口紅利與土地紅利。

因此,為了加速推動農業的現代化,按照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傳統,政府就必須要在農業上樹立一個典型。

而很遺憾的是,作為一個後發展國家,看著以色列的滴灌和美國的飛機,無論是農藥、化肥還是裝備、機械.......中國的農業在工業化領域,距離西方還有很大的差距。

就像中國不會用國足來給自己代言那樣,在這些尚且落後的工業化領域,我們並不適合樹立典型,否則必然會遭遇到大量的抨擊。

因此,我們自然就要打“不對稱戰爭”,利用中國育種領域的優勢來大書特書。

同樣,就像在當年冷戰時代,雖然國防事業是一項更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但是我們並沒有大力宣傳西方佔據優勢的坦克或者飛機工程師,而是宣傳了原子彈的鄧稼先和導彈的錢學森。

而這也不僅僅是因為相對優勢,在農業產業鏈中,中國雖然只有育種擁有相對優勢,但是卻可以像當年的兩彈一星一樣,作為共和國的戰略防衛武器。

由於以袁老為代表的中國育種打破了西方的壟斷,甚至逼得西方不得不來購買和交換專利,使得西方的糧食禁運不再能成為國際博弈的重要籌碼,甚至還可以大幅壓低各類糧食與化肥農藥的進口價格。

更重要的是,國家樹立袁老這個典型更是可以帶動各類資源向農業科技傾斜。

譬如當年錢學森和鄧稼先被樹立為典型之後,整個國防科工的資源便開始向他們傾斜,而正是這些傾斜,締造了令宵小聞風喪膽的“東風快遞”,讓那些不服的人願意坐下來聽我們講真理。


為什麼是袁隆平?



同樣,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和華羅庚的多複變函數論,雖然在國際上地位沒有那麼顯著,但正是他們的榜樣帶動作用,讓無數苦研數學物理比拼奧賽的70、80後們,成為了啟動中國互聯網時代最堅定的基石。


為什麼是袁隆平?



所以呢,國家大力宣傳袁隆平老的背後,也是要推動更多的資本和人才向農業科技領域湧入,讓老先生成為國家政策和意志的代言人。

那麼,中國育種領域有很多牛人,為什麼要單獨宣傳一個袁隆平,而不宣傳團隊呢?

就像網上挺火的一個段子,世界十大高峰中,絕大部分人都只能記住珠穆朗瑪,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對於任何一個組織,絕大部分的民眾都會不自覺的將其擬人化的看做一個人。

而且,在民眾的思維裡面,這個人身上的缺點,也會強化到整個組織身上,而這個人身上的優點,更會使得整個組織都備受榮光。

如今,隨著中國的雜交水稻種子在東南亞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甚至迪拜作為阿拉伯國家的先行者也採用了“海水稻”,可以說,雜交水稻已經成為了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急先鋒。

就像開創了中美關係的基辛格博士說的,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

如今人民幣石油已經開始啟動,中國的糧食戰略也是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要與大量的國家進行合作甚至一體化。

因此,我們的農業在全球領域需要一個形象,來為中國代言。

而這個形象,又必須要人格化的固定在一個人的身上。

就像青蒿素是屠呦呦團隊完成的,但是我們只會重點宣傳解救了數百萬非洲人生命的屠呦呦那樣,為東南亞數億人口提供瞭解決糧食和生命問題的中國雜交水稻,也需要人格化的落在袁老的身上。

只有這樣,才會像當年加拿大那樣,依靠為人民服務的白求恩成為中國人民最信賴的國家,未來通過雜交水稻的普及與宣傳,我們會讓一帶一路上的十幾億的民眾認可中國,由衷的喜歡中國,爭取民心。

而這個時候,袁老個人的品質就尤為重要了,因為在一帶一路的宣傳過程中,他的點點滴滴都會被無限的放大。

就像美國的意識形態大片《復仇者聯盟》中,英雄雖然很多,但是佔據C位的卻是美國隊長和鋼鐵俠,美國人需要用他倆向全世界宣揚美國的精神與科技是守衛全世界最堅強的後盾。


為什麼是袁隆平?



同樣,在未來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中國也需要像袁隆平、屠呦呦這些能夠展現中國人樸質、勤奮以及愛好和平的“中國隊長”。

所以,歷史選擇了袁隆平。

因為人民的心目中,都是有英雄情節的,而這些超級英雄們身上任何的缺點,在鎂光燈之下都會被無限放大的。

就像很多網民一方面在抱怨國家給科研人員的待遇過低,另一方面看到專家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都開始了無盡的謾罵,譬如隨著袁隆平很多生活照片的公開,不少網友就曾在抨擊袁隆平開車住別墅。

但實際上,袁老從開始研究雜交水稻開始,一生80%的時間,就都是在田間度過的。吃喝拉撒睡,不超過方圓五里,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由於整天都呆在田間接受暴晒,不僅皮膚晒得黝黑,還經常因為中暑而昏倒在了稻田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袁隆平身邊,常備仁丹丸或者消涼片。

中暑了就吃幾顆,走累了就席地而坐歇一歇,他的腿上全是在稻田穿梭後,被蚊蟲叮咬的痕跡。


為什麼是袁隆平?



對此,身邊的人都在勸他,你已經是雜交水稻之父,國內頂級科學家,這種小事讓助手去做就可以了!

但是這位八十多歲的依然沒有選擇國家給予他的福利,早過了退休年齡的他依然奮戰在一線田間。穿著十幾塊錢的襯衫,戴著幾百塊錢的手錶,開著十萬元左右的國產車穿越在田間。

甚至,連國家送給他個人的別墅,都被他改造成為了科研團隊的辦公室,在這裡他帶領團隊,繼續攻堅。


"

原創: 顧子明 政事堂2019 2019-09-07

今天,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農曆90歲高壽,對這位長沙過生日的“90後”,各大主流媒體紛紛獻上了誠摯祝福。

不過,祝福之中偶爾也摻雜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不少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從各個領域論證袁隆平老先生並沒有那麼“偉大”,甚至宣稱其不配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看到這些,政事堂不禁憤然,於是今天就撰文一篇,解釋一下袁隆平老先生為什麼堪稱偉大,以及我們為什麼要著重宣傳他。

面對科學家,自然就要從科學的角度先說起。

由於學科的不同,文科和理科是可以單兵作戰的,就像達芬奇、莎士比亞或者牛頓、愛因斯坦,這些搞理論的大佬,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流傳百世。

但是工程領域不一樣,這裡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人一起為之奮鬥。

就像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故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理在烏克蘭總理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建造完畢交付俄羅斯。

而此時廠長馬卡洛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不可能再完工了……”

“建造瓦良格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

同樣,滿足中國14億人口的糧食事業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系統工程,就像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就像一個經典的水桶理論,以上各項缺一不可。

其中,鋼筋水泥的大規模水利設施建設,引進西方的化肥生產線,農藥的大規模的普及,以及農用機械化的大規模使用,從效率來看,都比育種要重要,準確來說,完成工業化才是新中國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的關鍵。


為什麼是袁隆平?



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也不僅僅是袁隆平先生一個人在奮戰。

當年從中央到各省市上百個農科院團隊都在進行研究,甚至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種植的光水溫肥的程度都各不相同,目前全國各地使用的雜交水稻當中,袁隆平先生團隊的育種也不是主流。

因此,目前國內的主流輿論把中國糧食增產的功勞都歸結於袁隆平老先生一個人的頭上,不僅讓不少農業科技團隊感到委屈,甚至化肥、農藥、水利等農業相關從業者,也會覺得不滿。

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大書特書袁隆平老先生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中國政府和人民身上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實現民族復興,而發展現代化農業,是中國實現富強的必經之路。

縱觀歷史,無論是建國之初農業效率提升,為工業化提供了原始資本積累,還是改革開放期間,農業提升釋放的勞動力和土地帶動的生產要素流動,甚至是今年中央確定的推動大城市與城市群化,都需要現代化的農業來釋放人口紅利與土地紅利。

因此,為了加速推動農業的現代化,按照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傳統,政府就必須要在農業上樹立一個典型。

而很遺憾的是,作為一個後發展國家,看著以色列的滴灌和美國的飛機,無論是農藥、化肥還是裝備、機械.......中國的農業在工業化領域,距離西方還有很大的差距。

就像中國不會用國足來給自己代言那樣,在這些尚且落後的工業化領域,我們並不適合樹立典型,否則必然會遭遇到大量的抨擊。

因此,我們自然就要打“不對稱戰爭”,利用中國育種領域的優勢來大書特書。

同樣,就像在當年冷戰時代,雖然國防事業是一項更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但是我們並沒有大力宣傳西方佔據優勢的坦克或者飛機工程師,而是宣傳了原子彈的鄧稼先和導彈的錢學森。

而這也不僅僅是因為相對優勢,在農業產業鏈中,中國雖然只有育種擁有相對優勢,但是卻可以像當年的兩彈一星一樣,作為共和國的戰略防衛武器。

由於以袁老為代表的中國育種打破了西方的壟斷,甚至逼得西方不得不來購買和交換專利,使得西方的糧食禁運不再能成為國際博弈的重要籌碼,甚至還可以大幅壓低各類糧食與化肥農藥的進口價格。

更重要的是,國家樹立袁老這個典型更是可以帶動各類資源向農業科技傾斜。

譬如當年錢學森和鄧稼先被樹立為典型之後,整個國防科工的資源便開始向他們傾斜,而正是這些傾斜,締造了令宵小聞風喪膽的“東風快遞”,讓那些不服的人願意坐下來聽我們講真理。


為什麼是袁隆平?



同樣,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和華羅庚的多複變函數論,雖然在國際上地位沒有那麼顯著,但正是他們的榜樣帶動作用,讓無數苦研數學物理比拼奧賽的70、80後們,成為了啟動中國互聯網時代最堅定的基石。


為什麼是袁隆平?



所以呢,國家大力宣傳袁隆平老的背後,也是要推動更多的資本和人才向農業科技領域湧入,讓老先生成為國家政策和意志的代言人。

那麼,中國育種領域有很多牛人,為什麼要單獨宣傳一個袁隆平,而不宣傳團隊呢?

就像網上挺火的一個段子,世界十大高峰中,絕大部分人都只能記住珠穆朗瑪,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對於任何一個組織,絕大部分的民眾都會不自覺的將其擬人化的看做一個人。

而且,在民眾的思維裡面,這個人身上的缺點,也會強化到整個組織身上,而這個人身上的優點,更會使得整個組織都備受榮光。

如今,隨著中國的雜交水稻種子在東南亞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甚至迪拜作為阿拉伯國家的先行者也採用了“海水稻”,可以說,雜交水稻已經成為了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急先鋒。

就像開創了中美關係的基辛格博士說的,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

如今人民幣石油已經開始啟動,中國的糧食戰略也是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要與大量的國家進行合作甚至一體化。

因此,我們的農業在全球領域需要一個形象,來為中國代言。

而這個形象,又必須要人格化的固定在一個人的身上。

就像青蒿素是屠呦呦團隊完成的,但是我們只會重點宣傳解救了數百萬非洲人生命的屠呦呦那樣,為東南亞數億人口提供瞭解決糧食和生命問題的中國雜交水稻,也需要人格化的落在袁老的身上。

只有這樣,才會像當年加拿大那樣,依靠為人民服務的白求恩成為中國人民最信賴的國家,未來通過雜交水稻的普及與宣傳,我們會讓一帶一路上的十幾億的民眾認可中國,由衷的喜歡中國,爭取民心。

而這個時候,袁老個人的品質就尤為重要了,因為在一帶一路的宣傳過程中,他的點點滴滴都會被無限的放大。

就像美國的意識形態大片《復仇者聯盟》中,英雄雖然很多,但是佔據C位的卻是美國隊長和鋼鐵俠,美國人需要用他倆向全世界宣揚美國的精神與科技是守衛全世界最堅強的後盾。


為什麼是袁隆平?



同樣,在未來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中國也需要像袁隆平、屠呦呦這些能夠展現中國人樸質、勤奮以及愛好和平的“中國隊長”。

所以,歷史選擇了袁隆平。

因為人民的心目中,都是有英雄情節的,而這些超級英雄們身上任何的缺點,在鎂光燈之下都會被無限放大的。

就像很多網民一方面在抱怨國家給科研人員的待遇過低,另一方面看到專家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都開始了無盡的謾罵,譬如隨著袁隆平很多生活照片的公開,不少網友就曾在抨擊袁隆平開車住別墅。

但實際上,袁老從開始研究雜交水稻開始,一生80%的時間,就都是在田間度過的。吃喝拉撒睡,不超過方圓五里,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由於整天都呆在田間接受暴晒,不僅皮膚晒得黝黑,還經常因為中暑而昏倒在了稻田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袁隆平身邊,常備仁丹丸或者消涼片。

中暑了就吃幾顆,走累了就席地而坐歇一歇,他的腿上全是在稻田穿梭後,被蚊蟲叮咬的痕跡。


為什麼是袁隆平?



對此,身邊的人都在勸他,你已經是雜交水稻之父,國內頂級科學家,這種小事讓助手去做就可以了!

但是這位八十多歲的依然沒有選擇國家給予他的福利,早過了退休年齡的他依然奮戰在一線田間。穿著十幾塊錢的襯衫,戴著幾百塊錢的手錶,開著十萬元左右的國產車穿越在田間。

甚至,連國家送給他個人的別墅,都被他改造成為了科研團隊的辦公室,在這裡他帶領團隊,繼續攻堅。


為什麼是袁隆平?



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年已九十的袁老的帶領下,去年,團隊迪拜的沙漠海水稻取得成功並,將在中東北非推廣,成為中阿合作的基石。對此,興奮的迪拜酋長將稻穀作為未來的阿聯酋“國禮”以贈友人。

而今年,即使在袁老的生日這一天,在湖南的他依然堅持不過生日不做壽,全力備戰,為了就是兌現他曾經許下的諾言,實現一片大範圍畝產1200公斤的稻田。


"

原創: 顧子明 政事堂2019 2019-09-07

今天,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農曆90歲高壽,對這位長沙過生日的“90後”,各大主流媒體紛紛獻上了誠摯祝福。

不過,祝福之中偶爾也摻雜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不少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從各個領域論證袁隆平老先生並沒有那麼“偉大”,甚至宣稱其不配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看到這些,政事堂不禁憤然,於是今天就撰文一篇,解釋一下袁隆平老先生為什麼堪稱偉大,以及我們為什麼要著重宣傳他。

面對科學家,自然就要從科學的角度先說起。

由於學科的不同,文科和理科是可以單兵作戰的,就像達芬奇、莎士比亞或者牛頓、愛因斯坦,這些搞理論的大佬,靠一己之力就可以流傳百世。

但是工程領域不一樣,這裡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人一起為之奮鬥。

就像中國第一艘航母的故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理在烏克蘭總理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建造完畢交付俄羅斯。

而此時廠長馬卡洛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不可能再完工了……”

“建造瓦良格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

同樣,滿足中國14億人口的糧食事業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系統工程,就像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就像一個經典的水桶理論,以上各項缺一不可。

其中,鋼筋水泥的大規模水利設施建設,引進西方的化肥生產線,農藥的大規模的普及,以及農用機械化的大規模使用,從效率來看,都比育種要重要,準確來說,完成工業化才是新中國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的關鍵。


為什麼是袁隆平?



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也不僅僅是袁隆平先生一個人在奮戰。

當年從中央到各省市上百個農科院團隊都在進行研究,甚至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種植的光水溫肥的程度都各不相同,目前全國各地使用的雜交水稻當中,袁隆平先生團隊的育種也不是主流。

因此,目前國內的主流輿論把中國糧食增產的功勞都歸結於袁隆平老先生一個人的頭上,不僅讓不少農業科技團隊感到委屈,甚至化肥、農藥、水利等農業相關從業者,也會覺得不滿。

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大書特書袁隆平老先生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中國政府和人民身上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實現民族復興,而發展現代化農業,是中國實現富強的必經之路。

縱觀歷史,無論是建國之初農業效率提升,為工業化提供了原始資本積累,還是改革開放期間,農業提升釋放的勞動力和土地帶動的生產要素流動,甚至是今年中央確定的推動大城市與城市群化,都需要現代化的農業來釋放人口紅利與土地紅利。

因此,為了加速推動農業的現代化,按照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傳統,政府就必須要在農業上樹立一個典型。

而很遺憾的是,作為一個後發展國家,看著以色列的滴灌和美國的飛機,無論是農藥、化肥還是裝備、機械.......中國的農業在工業化領域,距離西方還有很大的差距。

就像中國不會用國足來給自己代言那樣,在這些尚且落後的工業化領域,我們並不適合樹立典型,否則必然會遭遇到大量的抨擊。

因此,我們自然就要打“不對稱戰爭”,利用中國育種領域的優勢來大書特書。

同樣,就像在當年冷戰時代,雖然國防事業是一項更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但是我們並沒有大力宣傳西方佔據優勢的坦克或者飛機工程師,而是宣傳了原子彈的鄧稼先和導彈的錢學森。

而這也不僅僅是因為相對優勢,在農業產業鏈中,中國雖然只有育種擁有相對優勢,但是卻可以像當年的兩彈一星一樣,作為共和國的戰略防衛武器。

由於以袁老為代表的中國育種打破了西方的壟斷,甚至逼得西方不得不來購買和交換專利,使得西方的糧食禁運不再能成為國際博弈的重要籌碼,甚至還可以大幅壓低各類糧食與化肥農藥的進口價格。

更重要的是,國家樹立袁老這個典型更是可以帶動各類資源向農業科技傾斜。

譬如當年錢學森和鄧稼先被樹立為典型之後,整個國防科工的資源便開始向他們傾斜,而正是這些傾斜,締造了令宵小聞風喪膽的“東風快遞”,讓那些不服的人願意坐下來聽我們講真理。


為什麼是袁隆平?



同樣,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和華羅庚的多複變函數論,雖然在國際上地位沒有那麼顯著,但正是他們的榜樣帶動作用,讓無數苦研數學物理比拼奧賽的70、80後們,成為了啟動中國互聯網時代最堅定的基石。


為什麼是袁隆平?



所以呢,國家大力宣傳袁隆平老的背後,也是要推動更多的資本和人才向農業科技領域湧入,讓老先生成為國家政策和意志的代言人。

那麼,中國育種領域有很多牛人,為什麼要單獨宣傳一個袁隆平,而不宣傳團隊呢?

就像網上挺火的一個段子,世界十大高峰中,絕大部分人都只能記住珠穆朗瑪,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對於任何一個組織,絕大部分的民眾都會不自覺的將其擬人化的看做一個人。

而且,在民眾的思維裡面,這個人身上的缺點,也會強化到整個組織身上,而這個人身上的優點,更會使得整個組織都備受榮光。

如今,隨著中國的雜交水稻種子在東南亞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甚至迪拜作為阿拉伯國家的先行者也採用了“海水稻”,可以說,雜交水稻已經成為了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急先鋒。

就像開創了中美關係的基辛格博士說的,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

如今人民幣石油已經開始啟動,中國的糧食戰略也是大國崛起的必經之路,要與大量的國家進行合作甚至一體化。

因此,我們的農業在全球領域需要一個形象,來為中國代言。

而這個形象,又必須要人格化的固定在一個人的身上。

就像青蒿素是屠呦呦團隊完成的,但是我們只會重點宣傳解救了數百萬非洲人生命的屠呦呦那樣,為東南亞數億人口提供瞭解決糧食和生命問題的中國雜交水稻,也需要人格化的落在袁老的身上。

只有這樣,才會像當年加拿大那樣,依靠為人民服務的白求恩成為中國人民最信賴的國家,未來通過雜交水稻的普及與宣傳,我們會讓一帶一路上的十幾億的民眾認可中國,由衷的喜歡中國,爭取民心。

而這個時候,袁老個人的品質就尤為重要了,因為在一帶一路的宣傳過程中,他的點點滴滴都會被無限的放大。

就像美國的意識形態大片《復仇者聯盟》中,英雄雖然很多,但是佔據C位的卻是美國隊長和鋼鐵俠,美國人需要用他倆向全世界宣揚美國的精神與科技是守衛全世界最堅強的後盾。


為什麼是袁隆平?



同樣,在未來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中國也需要像袁隆平、屠呦呦這些能夠展現中國人樸質、勤奮以及愛好和平的“中國隊長”。

所以,歷史選擇了袁隆平。

因為人民的心目中,都是有英雄情節的,而這些超級英雄們身上任何的缺點,在鎂光燈之下都會被無限放大的。

就像很多網民一方面在抱怨國家給科研人員的待遇過低,另一方面看到專家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都開始了無盡的謾罵,譬如隨著袁隆平很多生活照片的公開,不少網友就曾在抨擊袁隆平開車住別墅。

但實際上,袁老從開始研究雜交水稻開始,一生80%的時間,就都是在田間度過的。吃喝拉撒睡,不超過方圓五里,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由於整天都呆在田間接受暴晒,不僅皮膚晒得黝黑,還經常因為中暑而昏倒在了稻田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袁隆平身邊,常備仁丹丸或者消涼片。

中暑了就吃幾顆,走累了就席地而坐歇一歇,他的腿上全是在稻田穿梭後,被蚊蟲叮咬的痕跡。


為什麼是袁隆平?



對此,身邊的人都在勸他,你已經是雜交水稻之父,國內頂級科學家,這種小事讓助手去做就可以了!

但是這位八十多歲的依然沒有選擇國家給予他的福利,早過了退休年齡的他依然奮戰在一線田間。穿著十幾塊錢的襯衫,戴著幾百塊錢的手錶,開著十萬元左右的國產車穿越在田間。

甚至,連國家送給他個人的別墅,都被他改造成為了科研團隊的辦公室,在這裡他帶領團隊,繼續攻堅。


為什麼是袁隆平?



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年已九十的袁老的帶領下,去年,團隊迪拜的沙漠海水稻取得成功並,將在中東北非推廣,成為中阿合作的基石。對此,興奮的迪拜酋長將稻穀作為未來的阿聯酋“國禮”以贈友人。

而今年,即使在袁老的生日這一天,在湖南的他依然堅持不過生日不做壽,全力備戰,為了就是兌現他曾經許下的諾言,實現一片大範圍畝產1200公斤的稻田。


為什麼是袁隆平?



寫到這裡,我想說,袁老的偉大,不在於多產了多少糧食,也不在於多養活了多少人,而是他那可以傳承和發揚的精神,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精神。

自古以來這些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的人,就是咱們中國人的脊樑!

袁老,祝您生日快樂!夢想成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