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崇禎親自指揮大軍退敵。袁崇煥勤王不及時'

"

平原小鎮。袁崇煥領著大隊追擊至此,駐馬觀看四周。只見若干只遺棄的軍鍋,爐灶也只挖一半就放棄了。袁崇煥揚鞭指著,聲音都發顫了:“你看,你看……”吳三桂明白了,清軍為了趕時間,竟然沒有埋鍋造飯。袁崇煥說:“皇太極如果兵臨京城了,本部堂的罪過就大了!吳三桂,此時片刻值萬金。令你率兩營精兵,不計一切後果追殺清軍。一刻都不能停!”“是。”吳三桂馬上一拱手,一副可裝待發的樣子。

"

平原小鎮。袁崇煥領著大隊追擊至此,駐馬觀看四周。只見若干只遺棄的軍鍋,爐灶也只挖一半就放棄了。袁崇煥揚鞭指著,聲音都發顫了:“你看,你看……”吳三桂明白了,清軍為了趕時間,竟然沒有埋鍋造飯。袁崇煥說:“皇太極如果兵臨京城了,本部堂的罪過就大了!吳三桂,此時片刻值萬金。令你率兩營精兵,不計一切後果追殺清軍。一刻都不能停!”“是。”吳三桂馬上一拱手,一副可裝待發的樣子。

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崇禎親自指揮大軍退敵。袁崇煥勤王不及時

袁崇煥補充說:“最好能夠先於清軍趕到京城。如果不能,與清軍同時趕到也行。再不能的話,也要追上清軍後尾,拖住它,拼死血戰。即使兩營精兵都拼完了,你也要完成軍令!”

吳三桂發誓般吼了一聲:“遵命!”率先策馬急奔,身後,一隊騎兵絕塵而去。

周後的琵琶奏得有張有馳,崇禎聽得如疾如醉。洪承疇神情緊張,急步入內,靠近崇禎,正欲開言。崇禎伸手製止:唔――洪承疇只得嘆息著,退開半步,垂首等待。終於,周後的琵琶曲終。崇禎鼓掌喜道:“好,好!愛妃呀,你何時學會琵琶的?朕怎麼一點也不知道。”周後笑道:“臣妾見皇上喜聽琵琶,也就修習了幾天。怎麼樣,遠不如陳圓圓吧!”崇禎誇張地:“不。叫朕聽來,愛妃彈得一點不比陳圓圓差。”周後歡喜道:“謝皇上。”

這時,崇禎才再次看見等候著的洪承疇,問:“說吧,什麼事?”洪承疇已經不焦急了,他低聲道:“請皇上駕臨乾清宮。”崇禎詫異地問:“為什麼?”洪承疇側眼看一下週後,遲疑地說:“所有內閣大臣,都已在乾清宮等候皇上。”崇禎明白了不祥,匆匆起身走了同內宮。

崇禎坐在乾清宮的龍座中,吃驚地傾聽揚嗣昌的秉報:“皇太極率領精兵十萬,日行數百里,前鋒已經越過遒化,進入順義縣境。距京城已不到百里……”崇禎驚怒:“昨天你們還說皇太極在喜峰口,正準備班師退兵。一夜之間,怎麼從天而降了?!”揚嗣昌道:“秉皇上,昨天的軍情是探馬誤報……”

“那你怎知今天的軍情就不是誤報了呢?清軍就是長了翅膀,也來不了這麼快啊!”揚嗣昌戰慄不敢言。

洪承疇上前奏道:“啟秉皇上,清軍這次奔襲京城,每人都有三匹戰馬,交替騎行。因此,勢如閃電。”

“朕早就令袁崇煥馳援西北城關,剿殺皇太極。”洪承疇秉道:“袁崇煥率兵六千,已經奉旨馳援……”崇禎氣不打一處來,怒道:“寧遠有二十萬官軍,他為何只帶六千?分明是矯旨怯戰,擺個樣子給朕看。”洪承疇又秉:“寧遠雖然兵多,卻都是守城步軍,無法長途馳援。騎兵大約只有六千。”崇禎強硬地道:“那、那他也該拼死抵擋皇太極嘛!”揚嗣昌又秉:“袁崇煥率領六千騎兵,正在追趕皇太極……”

"

平原小鎮。袁崇煥領著大隊追擊至此,駐馬觀看四周。只見若干只遺棄的軍鍋,爐灶也只挖一半就放棄了。袁崇煥揚鞭指著,聲音都發顫了:“你看,你看……”吳三桂明白了,清軍為了趕時間,竟然沒有埋鍋造飯。袁崇煥說:“皇太極如果兵臨京城了,本部堂的罪過就大了!吳三桂,此時片刻值萬金。令你率兩營精兵,不計一切後果追殺清軍。一刻都不能停!”“是。”吳三桂馬上一拱手,一副可裝待發的樣子。

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崇禎親自指揮大軍退敵。袁崇煥勤王不及時

袁崇煥補充說:“最好能夠先於清軍趕到京城。如果不能,與清軍同時趕到也行。再不能的話,也要追上清軍後尾,拖住它,拼死血戰。即使兩營精兵都拼完了,你也要完成軍令!”

吳三桂發誓般吼了一聲:“遵命!”率先策馬急奔,身後,一隊騎兵絕塵而去。

周後的琵琶奏得有張有馳,崇禎聽得如疾如醉。洪承疇神情緊張,急步入內,靠近崇禎,正欲開言。崇禎伸手製止:唔――洪承疇只得嘆息著,退開半步,垂首等待。終於,周後的琵琶曲終。崇禎鼓掌喜道:“好,好!愛妃呀,你何時學會琵琶的?朕怎麼一點也不知道。”周後笑道:“臣妾見皇上喜聽琵琶,也就修習了幾天。怎麼樣,遠不如陳圓圓吧!”崇禎誇張地:“不。叫朕聽來,愛妃彈得一點不比陳圓圓差。”周後歡喜道:“謝皇上。”

這時,崇禎才再次看見等候著的洪承疇,問:“說吧,什麼事?”洪承疇已經不焦急了,他低聲道:“請皇上駕臨乾清宮。”崇禎詫異地問:“為什麼?”洪承疇側眼看一下週後,遲疑地說:“所有內閣大臣,都已在乾清宮等候皇上。”崇禎明白了不祥,匆匆起身走了同內宮。

崇禎坐在乾清宮的龍座中,吃驚地傾聽揚嗣昌的秉報:“皇太極率領精兵十萬,日行數百里,前鋒已經越過遒化,進入順義縣境。距京城已不到百里……”崇禎驚怒:“昨天你們還說皇太極在喜峰口,正準備班師退兵。一夜之間,怎麼從天而降了?!”揚嗣昌道:“秉皇上,昨天的軍情是探馬誤報……”

“那你怎知今天的軍情就不是誤報了呢?清軍就是長了翅膀,也來不了這麼快啊!”揚嗣昌戰慄不敢言。

洪承疇上前奏道:“啟秉皇上,清軍這次奔襲京城,每人都有三匹戰馬,交替騎行。因此,勢如閃電。”

“朕早就令袁崇煥馳援西北城關,剿殺皇太極。”洪承疇秉道:“袁崇煥率兵六千,已經奉旨馳援……”崇禎氣不打一處來,怒道:“寧遠有二十萬官軍,他為何只帶六千?分明是矯旨怯戰,擺個樣子給朕看。”洪承疇又秉:“寧遠雖然兵多,卻都是守城步軍,無法長途馳援。騎兵大約只有六千。”崇禎強硬地道:“那、那他也該拼死抵擋皇太極嘛!”揚嗣昌又秉:“袁崇煥率領六千騎兵,正在追趕皇太極……”

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崇禎親自指揮大軍退敵。袁崇煥勤王不及時

“簡直是千古奇聞!”崇禎從龍座上跳起身,狂怒地:“皇太極快要到乾清宮來上朝了,而袁崇煥卻掉在清軍後方!他在幹什麼,是給皇太極送行麼?”眾臣嚇得一片寂靜,都不敢吱聲。洪承疇已退臣工隊伍,他低聲令一個小太監:“快,去請王承恩來。”小太監應聲急忙奔出宮。崇禎在龍座前有些張惶地走來走去,且吼且斥:“你們說,朝廷該怎麼辦?你們有何退敵之策?”周皇親上前奏道:“啟秉皇上,老臣有一應變之策,不知當不當講?”

崇禎煩惱地一拂手:“都什麼時候了,講!”周皇親道:“蠻夷勢大,京城眼看著要有一場惡戰。皇上萬金之軀,不可身處險地。臣建議皇上效前朝故事,避亂南巡,到蘇杭一帶視察民情,那兒正是春末夏初,百花盛開……”崇禎冷冷地說:“你還不如建議朕化妝逃跑呢!朕寧可戰死,也絕不離開京城一步!退下,眾臣再議!”

揚嗣昌急道:“當此萬急時刻,臣建議火速調集六百里內所有兵馬進京勤王,以解燃

眉之急。”崇禎嘲道:“六百里內,朝廷有哪些兵馬?”揚嗣昌道:“調撥給陝西巡撫陳奇瑜的八萬官軍,前天剛剛起程南下,估計不出一百五十里。”崇禎眼睛一亮,站定下來,道:“飛馬傳旨,令他們立刻掉頭北上,投入京城保衛戰。”洪承疇大急,又上前奏道:“皇上,陝西陳巡撫如果得不到朝廷援軍,就難以全殲車廂峽裡的流寇。”崇禎說:“現在京城比陝西更要緊!至於車廂峽裡的流寇,先讓陳奇瑜圍而不殲,待退了清兵後再說。”洪承疇又秉:“即使如此,在南下官軍抵京勤王之前,皇太極仍有可能先於官軍兵臨城下。”

崇禎又急得沒有了章法,道:“這、……你們趕緊設法退敵!”揚嗣昌看一眼洪承疇,兩人開始搜腸刮肚地算計起來。揚嗣昌扳起手指頭,道:“西山馬標,有騎兵一千……”洪承疇打斷他:“不。刨去老弱與空額,最多隻有三百餘人。但通州大營有近衛軍兩千。”揚嗣昌道:“近衛軍需用在京郊阻擊,不能進城護駕。”洪承疇扳手指:“京城御林軍共有兩千五,另有錦衣衛八百……”揚嗣昌也扳起手指:“西直門有守城兵勇一千二,朝陽門有兵勇一千……”洪承疇說:“宣武門有兵勇八百,崇文門有兵勇六百五十……”崇禎焦急地看著兩個大臣指東畫西的、扳著手指頭點兵,卻無可奈何。

王承恩在小太監陪同下匆匆趕來。小太監邊走邊說:“八旗軍快要兵臨下了,皇上龍顏大怒。大臣們急得火上房似的,洪大人叫小的趕緊請公公來……”王承恩立定,冷靜地說:“聽著,馬上傳命給九大管事太監,叫他們把手下人全部召集起來,待命。”“是。”小太監剛要去傳命,又被王承恩叫住:“完事後,立刻到東廠去,面見吳、劉兩個當班太保。傳我的話,叫他倆火速抽回京城各地的所有眼線、臥底,回東廠待命,準備應變。都清楚了嗎?”小太監秉道:“小的清楚。”

王承恩道:“你重複一遍。”小太監以一副嫩嗓子俐索地重複:“傳命九大管事太監,叫他們召集所有手下人――待命!完事後,去東廠面見吳、劉兩個當班太保,叫他們火速抽回京城各地所有眼線、臥底,回東廠準備應變!”王承恩滿意地說:“不錯,你叫什麼名字?”“小的叫王小巧。”王承恩誇道:“好名兒!王小巧,用心辦差,公公日後會重用你。”王小巧高興地說了一聲:謝公公!飛奔而去。王承恩踏上乾清宮玉階。

王承恩進宮時,看見揚嗣昌洪承疇兩大臣仍然掐指頭點兵。他不由地站下了。揚嗣昌說:“對了。前門那兒還一股子保安部隊,七百多號人!”洪承疇說:“各王公大臣府上,都有一些家丁、護勇,攏到一塊兒,最少上千人。”揚嗣昌掐算著:“這麼算來,御林軍、錦衣衛、九門兵勇、保安部隊,還有家丁護勇們,一共是……”洪承疇插進來說:“一共是八千八百餘人。”揚嗣昌嘆道:“太少了,只怕頂不住清軍攻城。”

這時候王承恩昂聲道:“兩位大人忘了,紫禁城裡還有五千五百個太監呢,老奴可以領著他們登城殺敵呀!”洪承疇、揚嗣昌驚訝地看著王承恩。王承恩又上前道:“大人們可能還忘了,京城裡還有一百零八萬百姓啊,其中最少有二十萬青壯。為何不把他們動員起來保衛京城呢?咱國庫裡雖然沒多少銀子,可有的是封存的刀槍啊……”洪承疇與揚嗣昌互視,兩人不約而同地叫:“對啊!”

崇禎騰地跳起來,激動地高喝:傳旨,關閉京城九門,著所有御林軍、錦衣衛、九門兵勇、各宮太監、民間青壯、保安部隊,全部上城佈防。朕――要身披甲胃,執天子劍,親臨午門,與皇太極的八旗軍決一死戰!全體臣工齊聲喝道:遵旨!

這可能是崇禎皇帝一生中最勇敢而輝煌的時刻,也是他既美好又浪漫的時刻……大明大清兩個皇帝,即將殊死一博。而千里之外的車廂峽,還有一個危在旦夕的未來皇帝。

城牆上一片激戰前的恐怖氣氛,只見錦衣衛與御林軍紛紛來往穿梭,大呼小叫。到處是刀光劍影,一尊尊紅衣大炮朝向遠方。揚嗣昌愁眉不展地注視著面前的臨戰狀態……片刻之後,他匆匆離去。

"

平原小鎮。袁崇煥領著大隊追擊至此,駐馬觀看四周。只見若干只遺棄的軍鍋,爐灶也只挖一半就放棄了。袁崇煥揚鞭指著,聲音都發顫了:“你看,你看……”吳三桂明白了,清軍為了趕時間,竟然沒有埋鍋造飯。袁崇煥說:“皇太極如果兵臨京城了,本部堂的罪過就大了!吳三桂,此時片刻值萬金。令你率兩營精兵,不計一切後果追殺清軍。一刻都不能停!”“是。”吳三桂馬上一拱手,一副可裝待發的樣子。

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崇禎親自指揮大軍退敵。袁崇煥勤王不及時

袁崇煥補充說:“最好能夠先於清軍趕到京城。如果不能,與清軍同時趕到也行。再不能的話,也要追上清軍後尾,拖住它,拼死血戰。即使兩營精兵都拼完了,你也要完成軍令!”

吳三桂發誓般吼了一聲:“遵命!”率先策馬急奔,身後,一隊騎兵絕塵而去。

周後的琵琶奏得有張有馳,崇禎聽得如疾如醉。洪承疇神情緊張,急步入內,靠近崇禎,正欲開言。崇禎伸手製止:唔――洪承疇只得嘆息著,退開半步,垂首等待。終於,周後的琵琶曲終。崇禎鼓掌喜道:“好,好!愛妃呀,你何時學會琵琶的?朕怎麼一點也不知道。”周後笑道:“臣妾見皇上喜聽琵琶,也就修習了幾天。怎麼樣,遠不如陳圓圓吧!”崇禎誇張地:“不。叫朕聽來,愛妃彈得一點不比陳圓圓差。”周後歡喜道:“謝皇上。”

這時,崇禎才再次看見等候著的洪承疇,問:“說吧,什麼事?”洪承疇已經不焦急了,他低聲道:“請皇上駕臨乾清宮。”崇禎詫異地問:“為什麼?”洪承疇側眼看一下週後,遲疑地說:“所有內閣大臣,都已在乾清宮等候皇上。”崇禎明白了不祥,匆匆起身走了同內宮。

崇禎坐在乾清宮的龍座中,吃驚地傾聽揚嗣昌的秉報:“皇太極率領精兵十萬,日行數百里,前鋒已經越過遒化,進入順義縣境。距京城已不到百里……”崇禎驚怒:“昨天你們還說皇太極在喜峰口,正準備班師退兵。一夜之間,怎麼從天而降了?!”揚嗣昌道:“秉皇上,昨天的軍情是探馬誤報……”

“那你怎知今天的軍情就不是誤報了呢?清軍就是長了翅膀,也來不了這麼快啊!”揚嗣昌戰慄不敢言。

洪承疇上前奏道:“啟秉皇上,清軍這次奔襲京城,每人都有三匹戰馬,交替騎行。因此,勢如閃電。”

“朕早就令袁崇煥馳援西北城關,剿殺皇太極。”洪承疇秉道:“袁崇煥率兵六千,已經奉旨馳援……”崇禎氣不打一處來,怒道:“寧遠有二十萬官軍,他為何只帶六千?分明是矯旨怯戰,擺個樣子給朕看。”洪承疇又秉:“寧遠雖然兵多,卻都是守城步軍,無法長途馳援。騎兵大約只有六千。”崇禎強硬地道:“那、那他也該拼死抵擋皇太極嘛!”揚嗣昌又秉:“袁崇煥率領六千騎兵,正在追趕皇太極……”

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崇禎親自指揮大軍退敵。袁崇煥勤王不及時

“簡直是千古奇聞!”崇禎從龍座上跳起身,狂怒地:“皇太極快要到乾清宮來上朝了,而袁崇煥卻掉在清軍後方!他在幹什麼,是給皇太極送行麼?”眾臣嚇得一片寂靜,都不敢吱聲。洪承疇已退臣工隊伍,他低聲令一個小太監:“快,去請王承恩來。”小太監應聲急忙奔出宮。崇禎在龍座前有些張惶地走來走去,且吼且斥:“你們說,朝廷該怎麼辦?你們有何退敵之策?”周皇親上前奏道:“啟秉皇上,老臣有一應變之策,不知當不當講?”

崇禎煩惱地一拂手:“都什麼時候了,講!”周皇親道:“蠻夷勢大,京城眼看著要有一場惡戰。皇上萬金之軀,不可身處險地。臣建議皇上效前朝故事,避亂南巡,到蘇杭一帶視察民情,那兒正是春末夏初,百花盛開……”崇禎冷冷地說:“你還不如建議朕化妝逃跑呢!朕寧可戰死,也絕不離開京城一步!退下,眾臣再議!”

揚嗣昌急道:“當此萬急時刻,臣建議火速調集六百里內所有兵馬進京勤王,以解燃

眉之急。”崇禎嘲道:“六百里內,朝廷有哪些兵馬?”揚嗣昌道:“調撥給陝西巡撫陳奇瑜的八萬官軍,前天剛剛起程南下,估計不出一百五十里。”崇禎眼睛一亮,站定下來,道:“飛馬傳旨,令他們立刻掉頭北上,投入京城保衛戰。”洪承疇大急,又上前奏道:“皇上,陝西陳巡撫如果得不到朝廷援軍,就難以全殲車廂峽裡的流寇。”崇禎說:“現在京城比陝西更要緊!至於車廂峽裡的流寇,先讓陳奇瑜圍而不殲,待退了清兵後再說。”洪承疇又秉:“即使如此,在南下官軍抵京勤王之前,皇太極仍有可能先於官軍兵臨城下。”

崇禎又急得沒有了章法,道:“這、……你們趕緊設法退敵!”揚嗣昌看一眼洪承疇,兩人開始搜腸刮肚地算計起來。揚嗣昌扳起手指頭,道:“西山馬標,有騎兵一千……”洪承疇打斷他:“不。刨去老弱與空額,最多隻有三百餘人。但通州大營有近衛軍兩千。”揚嗣昌道:“近衛軍需用在京郊阻擊,不能進城護駕。”洪承疇扳手指:“京城御林軍共有兩千五,另有錦衣衛八百……”揚嗣昌也扳起手指:“西直門有守城兵勇一千二,朝陽門有兵勇一千……”洪承疇說:“宣武門有兵勇八百,崇文門有兵勇六百五十……”崇禎焦急地看著兩個大臣指東畫西的、扳著手指頭點兵,卻無可奈何。

王承恩在小太監陪同下匆匆趕來。小太監邊走邊說:“八旗軍快要兵臨下了,皇上龍顏大怒。大臣們急得火上房似的,洪大人叫小的趕緊請公公來……”王承恩立定,冷靜地說:“聽著,馬上傳命給九大管事太監,叫他們把手下人全部召集起來,待命。”“是。”小太監剛要去傳命,又被王承恩叫住:“完事後,立刻到東廠去,面見吳、劉兩個當班太保。傳我的話,叫他倆火速抽回京城各地的所有眼線、臥底,回東廠待命,準備應變。都清楚了嗎?”小太監秉道:“小的清楚。”

王承恩道:“你重複一遍。”小太監以一副嫩嗓子俐索地重複:“傳命九大管事太監,叫他們召集所有手下人――待命!完事後,去東廠面見吳、劉兩個當班太保,叫他們火速抽回京城各地所有眼線、臥底,回東廠準備應變!”王承恩滿意地說:“不錯,你叫什麼名字?”“小的叫王小巧。”王承恩誇道:“好名兒!王小巧,用心辦差,公公日後會重用你。”王小巧高興地說了一聲:謝公公!飛奔而去。王承恩踏上乾清宮玉階。

王承恩進宮時,看見揚嗣昌洪承疇兩大臣仍然掐指頭點兵。他不由地站下了。揚嗣昌說:“對了。前門那兒還一股子保安部隊,七百多號人!”洪承疇說:“各王公大臣府上,都有一些家丁、護勇,攏到一塊兒,最少上千人。”揚嗣昌掐算著:“這麼算來,御林軍、錦衣衛、九門兵勇、保安部隊,還有家丁護勇們,一共是……”洪承疇插進來說:“一共是八千八百餘人。”揚嗣昌嘆道:“太少了,只怕頂不住清軍攻城。”

這時候王承恩昂聲道:“兩位大人忘了,紫禁城裡還有五千五百個太監呢,老奴可以領著他們登城殺敵呀!”洪承疇、揚嗣昌驚訝地看著王承恩。王承恩又上前道:“大人們可能還忘了,京城裡還有一百零八萬百姓啊,其中最少有二十萬青壯。為何不把他們動員起來保衛京城呢?咱國庫裡雖然沒多少銀子,可有的是封存的刀槍啊……”洪承疇與揚嗣昌互視,兩人不約而同地叫:“對啊!”

崇禎騰地跳起來,激動地高喝:傳旨,關閉京城九門,著所有御林軍、錦衣衛、九門兵勇、各宮太監、民間青壯、保安部隊,全部上城佈防。朕――要身披甲胃,執天子劍,親臨午門,與皇太極的八旗軍決一死戰!全體臣工齊聲喝道:遵旨!

這可能是崇禎皇帝一生中最勇敢而輝煌的時刻,也是他既美好又浪漫的時刻……大明大清兩個皇帝,即將殊死一博。而千里之外的車廂峽,還有一個危在旦夕的未來皇帝。

城牆上一片激戰前的恐怖氣氛,只見錦衣衛與御林軍紛紛來往穿梭,大呼小叫。到處是刀光劍影,一尊尊紅衣大炮朝向遠方。揚嗣昌愁眉不展地注視著面前的臨戰狀態……片刻之後,他匆匆離去。

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崇禎親自指揮大軍退敵。袁崇煥勤王不及時

宮道上。王承恩手提彎刀,厲聲麼喝著:“快,快!五十歲以下的,統統上城協防。五十歲以上的,跟王小巧去運糧彈!”大小太監立刻分流,一部分老太監被王小巧領走了。揚嗣昌步來笑道:“王公公,你怎麼也拿起這東西了?”王承恩揚揚手中刀,笑:“有人就唬人唄,沒人還可以當柺杖用。……說著,他真用刀尖柱地,支撐身體。”

“王公公,在下又有難處了。”揚嗣昌為難地說,“好多青壯不願意上城助防――他

們要銀子!”“該要!人家是拿命換。”王承恩沉呤說:“明白了,您是想讓皇上拿出皇銀來。”揚嗣昌說:“國庫空虛,根本沒銀子……為此,想請王公公與在下共同見駕,求皇上恩典。”王承恩為難地說:“揚大人,您不是不知道,皇上特恨老奴干政,差點把老奴打死。瞧,腿傷還沒好俐索哪。”揚嗣昌笑了笑,說:“你老人家還是指個道吧,誰不知皇上喜歡您干政。您要是老不幹政,皇上反而著急!”

“這麼著吧,老奴給您出個餿主意……”王承恩作無奈狀,“您到承乾宮去,見一見周皇后,跟她說說您的苦惱。有皇后挑頭兒跟皇上說話,你們什麼事都好辦!”揚嗣昌大喜,揖道:“謝過王公公!”

承乾宮。周後撫弄著一把揚琴,有意無意地撥彈幾下。旁邊,揚嗣昌恭敬地說著:“……京城人都知道,皇后娘娘最體貼民情了。每家只要出一個青壯,每個青壯只要給十兩銀子,他們就會拼了命保衛京城。”周後停止撫琴,正色問:“總共能有多少青壯?”“二十萬青壯。”周後皺皺眉,說:“那得需要二百萬兩銀子。”忽聽一聲笑聲:“二百萬兩算什麼,父皇有的是銀子……”原來是樂安公主過來了。周後斥道:“國家大事,樂安,別胡說!”樂安公主笑道:“我沒有胡說。父皇銀子最多,也最小氣。”周後喝住她:“住口。二百萬可是個大事!”揚嗣昌俯到周後耳邊:“請皇后娘娘想想,京城的太平值多少?皇上的安危值多少?”周後遲疑著……揚嗣昌再壓低聲音說:“銀子花出去了還可以掙回來,大明王朝要有個三長兩短,那就什麼都完了。”

周後笑道:“你甭嚇唬我。我得看看有多少青壯上了城,再決定跟不跟皇上說這事!”揚嗣昌奉承地說:“當然,只要皇后娘娘上城望一眼,就知道民情了。”“我也真的好久沒上城樓了。”周後說,“揚嗣昌,前面領路吧。”樂安公主說:“我也要跟母后上城。”周後說:“那就一道去吧。”揚嗣昌轉身朝外叫著:“皇后娘娘口諭,擺駕午門。”

午門城樓上忽然響起驚天動地的戰鼓與銅號。鼓號聲中,錦衣衛雷霆般大吼:皇上駕到!頓時,萬眾寂靜,人人舉首眺望午門。崇禎身披黃金甲冑,執一柄長劍登上高高的午門城樓。他一直走到憑欄處,氣宇不凡地舉目看看天,再看看地,最後看看下面的人山人海……突然,崇禎用盡最大氣力、氣貫長虹般地高喝:“軍民人等聽旨。朕,不遷都,不撤退!朕,誓與子民們同生死,誓與紫禁城共存亡!”

萬眾頓時歡呼不絕。“萬歲”之聲,此起彼伏,如同陣陣巨浪。

樂安挽著周後進入午門,母女倆敬佩不已地望著英姿颯爽的崇禎。

崇禎仍然興致勃勃地高喝:“大明王朝乃受命於天。天不滅,大明也不滅。(歡呼聲……)皇太極之類,不過是化外蠻夷,與朕相抗,無異於以卵擊石,蚍蜉撼樹!(歡呼聲……)朕將親持天子劍,護國衛道,保境安民,與天下軍民一起,剿滅滿清蠻夷!”城下歡呼聲大作。崇禎不由的“嘿嘿嘿”地笑。

樂安高興地鼓起掌來:“父皇,您說得太棒了!”周皇后上前扶崇禎:“皇上,快進來歇歇吧。”城樓內,周後扶崇禎坐下,王承恩與揚嗣昌齊上,替崇禎解甲。那副沉重的黃金甲早已使崇禎不堪重負了。待解下甲來一看,只見崇禎的肩膀已被壓得紅腫。周後心疼地說:“皇上,您太辛苦了!瞧,肩膀都腫了。”樂安早已替崇禎端來熱茶,笑道:“父皇請用。”在親人與臣工侍候下,崇禎顯得越發得意,他啜口茶道:“樂安,你看見了吧?朕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只要朝城頭上一站,朕就有八面威風,朕就是天子,朕就是太陽!”“女兒看見了!女兒佩服死了!”崇禎依舊興奮不已:“你們都看見城下軍民了麼?朕可從來沒見過這麼多人哪!嗨……他們在朕的光照之下,意氣風發,鬥志昂揚,萬眾一心,氣衝霄漢哪!”

樂安笑道:“女兒看見了!我們都看見了,我們高興死了!”揚嗣昌直朝周皇后示意。周後勸崇禎道:“皇上,這麼青壯上城助防,皇上可得拿出點皇銀來犒賞他們才是啊……”崇禎一愣神,揚嗣昌立刻接口道:“上有皇上,下有銀兩,軍心民心齊奮起,臣保證戰無不勝!”

崇禎怔了一下,問道:“得多少銀子?”周後說:“二十萬青壯,每人十兩就夠了。”“二百萬?”崇禎有點吃驚。周皇后趕緊道:“京城太平值多少?皇上的安危值多少?大明江山值多少?”崇禎終於吐出一個字:準。眾人頓時喜笑顏開。揚嗣昌折腰:“臣等謝恩。”樂安搖著崇禎肩膀撒嬌地說:“父皇啊,照女兒看,退敵後還應該大赦天下,免京城百姓三年稅賦。”崇禎心痛道:“三年可是三百萬兩呀!――”這時一陣涼風從外襲來,崇禎猛然打個噴嚏――“咔嚏!”

樂安趕緊掉頭對揚嗣昌道:“聽見了嗎,父皇說‘可以’,你還不快去傳旨!”揚嗣昌立刻道:“是。”王承恩趕緊將衣裳披到崇禎身上,而揚嗣昌已經快步出了城樓。揚嗣昌站在午門正中,大聲朝百姓們喝道:“皇上恩旨。凡上城助防的青壯,每人賞皇銀十兩!退敵之後,皇上還要大赦天下,免京城百姓三年稅賦……”

軍民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久久不絕。周後笑著對崇禎說:“皇上您聽啊,這麼久了,外頭歡呼聲還停不下來。”崇禎有些尷尬地:“是呵……是呵。”王承恩上前道:“皇上,請入宮休息吧。”崇禎略一沉呤,正聲道:“不!朕,退敵前不下城,就在這午門城樓裡食宿。”王承恩驚訝地叫了一聲:“皇上?!”崇禎笑道:“朕瞧出來了,只要朕在這,軍民人等有靠山。朕一個人就頂十萬雄兵!”王承恩激動得深深折腰:“皇上說得太對了,老奴佩服得五體投地。”崇禎又對周後說:“愛妃,宮裡事交給你了,可要好好照管皇子們。”周皇后說:“皇上請放心,臣妾早安排好了。王承恩,你可得把皇上侍候好。”

王承恩道:“遵旨。”

陣陣炮聲。天搖地動。城樓內,王承恩匆匆為皇上披掛黃金甲冑。楊嗣昌、洪承疇神情緊張侍立於旁。楊嗣昌秉道:“皇上,清軍已經兵臨城下。京城北、東、西,三面均以接敵。”附近一聲巨響。崇禎循聲望去,問:“皇太極開始攻城了嗎?”楊嗣昌回答:“看來是快了。”崇禎不悅,斥道:“什麼看來?——”洪承疇道:“臣認為,清軍頻頻發炮,是在施展先聲奪人之術,以使京城人心惶惶。至於攻打京城,最少要在幾天之後,清軍需要佈陣與準備。”崇禎滿意地點點頭,此時他也披掛已定,在臣子陪伴下,小心異異步出城樓,憑高

望遠。王承恩在旁邊不斷叮囑:“皇上,當心啊!……”只見,遠處旌旗如雲,殺氣連天,濃煙與火光升騰閃爍……

洪承疇沉聲道:“皇上請看,清軍正在佈陣。”崇禎厲聲問道:“袁崇煥現在何處?”楊嗣昌秉道:“據報,袁崇煥正從蒙古邊境趕來?”崇禎驚訝地問:“他跑到蒙古邊境幹什麼?”楊嗣昌難言地說:“袁崇煥原想在那裡設下伏兵,截擊退軍的皇太極……”崇禎詫異地指著前方:“可皇太極就在眼皮底下呀!”楊嗣昌不敢再言,看著王承恩。王承恩只得上前道:“按照常規,清軍早該班師了。袁總督是想先敵一步,搶佔清軍退路,關門打狗。”崇禎斥道:“想得美!還關門吶――狗都要上炕了!真令朕哭笑不得。”洪承疇道:“袁崇煥是失算了。但皇太極此次進軍,如此大膽,也確實前所未有……”崇禎煩躁地說:“袁崇煥之罪,朕以後再查問。現在,各路勤王之師到了哪裡?”楊嗣昌道:“南下陝西的官軍,都在掉頭赴援。估計抵達京城需要兩天……”崇禎打斷他:“又是估計!”洪承疇道:“洛陽、開封、濟南三處的兵馬,都在星夜馳援京城。抵京需要三天。”

“太慢!傳旨。”崇禎想也沒有想,就下令道:“令各路勤王之師,務必在明天夜裡趕到京郊,合圍皇太極!”洪承疇等痛苦不堪,勉強應聲:“遵旨。”

西山高坡上,清軍大營。皇太極與眾皇弟、皇子及旗主也在駐馬眺望。從這裡望去,紫禁城在夕陽落照中閃耀著黃澄澄的光芒,顯得氣象萬千,令人神往。皇太極揚鞭長嘆:“看哪,那是一座偉大的皇城!可惜,住在裡面的卻不是偉大君王,他配不上這座皇城。”範仁寬注視著紫禁城,隱隱激動:“皇上,可那裡面也曾有過偉大君王,今後還會再有。”皇太極微笑了,說:“今後麼……但願是朕!朕可不想在這看一看就算了,朕要進去,朕要君臨天下!”眾臣及軍隊們一片歡呼:萬歲!萬萬歲!

"

平原小鎮。袁崇煥領著大隊追擊至此,駐馬觀看四周。只見若干只遺棄的軍鍋,爐灶也只挖一半就放棄了。袁崇煥揚鞭指著,聲音都發顫了:“你看,你看……”吳三桂明白了,清軍為了趕時間,竟然沒有埋鍋造飯。袁崇煥說:“皇太極如果兵臨京城了,本部堂的罪過就大了!吳三桂,此時片刻值萬金。令你率兩營精兵,不計一切後果追殺清軍。一刻都不能停!”“是。”吳三桂馬上一拱手,一副可裝待發的樣子。

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崇禎親自指揮大軍退敵。袁崇煥勤王不及時

袁崇煥補充說:“最好能夠先於清軍趕到京城。如果不能,與清軍同時趕到也行。再不能的話,也要追上清軍後尾,拖住它,拼死血戰。即使兩營精兵都拼完了,你也要完成軍令!”

吳三桂發誓般吼了一聲:“遵命!”率先策馬急奔,身後,一隊騎兵絕塵而去。

周後的琵琶奏得有張有馳,崇禎聽得如疾如醉。洪承疇神情緊張,急步入內,靠近崇禎,正欲開言。崇禎伸手製止:唔――洪承疇只得嘆息著,退開半步,垂首等待。終於,周後的琵琶曲終。崇禎鼓掌喜道:“好,好!愛妃呀,你何時學會琵琶的?朕怎麼一點也不知道。”周後笑道:“臣妾見皇上喜聽琵琶,也就修習了幾天。怎麼樣,遠不如陳圓圓吧!”崇禎誇張地:“不。叫朕聽來,愛妃彈得一點不比陳圓圓差。”周後歡喜道:“謝皇上。”

這時,崇禎才再次看見等候著的洪承疇,問:“說吧,什麼事?”洪承疇已經不焦急了,他低聲道:“請皇上駕臨乾清宮。”崇禎詫異地問:“為什麼?”洪承疇側眼看一下週後,遲疑地說:“所有內閣大臣,都已在乾清宮等候皇上。”崇禎明白了不祥,匆匆起身走了同內宮。

崇禎坐在乾清宮的龍座中,吃驚地傾聽揚嗣昌的秉報:“皇太極率領精兵十萬,日行數百里,前鋒已經越過遒化,進入順義縣境。距京城已不到百里……”崇禎驚怒:“昨天你們還說皇太極在喜峰口,正準備班師退兵。一夜之間,怎麼從天而降了?!”揚嗣昌道:“秉皇上,昨天的軍情是探馬誤報……”

“那你怎知今天的軍情就不是誤報了呢?清軍就是長了翅膀,也來不了這麼快啊!”揚嗣昌戰慄不敢言。

洪承疇上前奏道:“啟秉皇上,清軍這次奔襲京城,每人都有三匹戰馬,交替騎行。因此,勢如閃電。”

“朕早就令袁崇煥馳援西北城關,剿殺皇太極。”洪承疇秉道:“袁崇煥率兵六千,已經奉旨馳援……”崇禎氣不打一處來,怒道:“寧遠有二十萬官軍,他為何只帶六千?分明是矯旨怯戰,擺個樣子給朕看。”洪承疇又秉:“寧遠雖然兵多,卻都是守城步軍,無法長途馳援。騎兵大約只有六千。”崇禎強硬地道:“那、那他也該拼死抵擋皇太極嘛!”揚嗣昌又秉:“袁崇煥率領六千騎兵,正在追趕皇太極……”

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崇禎親自指揮大軍退敵。袁崇煥勤王不及時

“簡直是千古奇聞!”崇禎從龍座上跳起身,狂怒地:“皇太極快要到乾清宮來上朝了,而袁崇煥卻掉在清軍後方!他在幹什麼,是給皇太極送行麼?”眾臣嚇得一片寂靜,都不敢吱聲。洪承疇已退臣工隊伍,他低聲令一個小太監:“快,去請王承恩來。”小太監應聲急忙奔出宮。崇禎在龍座前有些張惶地走來走去,且吼且斥:“你們說,朝廷該怎麼辦?你們有何退敵之策?”周皇親上前奏道:“啟秉皇上,老臣有一應變之策,不知當不當講?”

崇禎煩惱地一拂手:“都什麼時候了,講!”周皇親道:“蠻夷勢大,京城眼看著要有一場惡戰。皇上萬金之軀,不可身處險地。臣建議皇上效前朝故事,避亂南巡,到蘇杭一帶視察民情,那兒正是春末夏初,百花盛開……”崇禎冷冷地說:“你還不如建議朕化妝逃跑呢!朕寧可戰死,也絕不離開京城一步!退下,眾臣再議!”

揚嗣昌急道:“當此萬急時刻,臣建議火速調集六百里內所有兵馬進京勤王,以解燃

眉之急。”崇禎嘲道:“六百里內,朝廷有哪些兵馬?”揚嗣昌道:“調撥給陝西巡撫陳奇瑜的八萬官軍,前天剛剛起程南下,估計不出一百五十里。”崇禎眼睛一亮,站定下來,道:“飛馬傳旨,令他們立刻掉頭北上,投入京城保衛戰。”洪承疇大急,又上前奏道:“皇上,陝西陳巡撫如果得不到朝廷援軍,就難以全殲車廂峽裡的流寇。”崇禎說:“現在京城比陝西更要緊!至於車廂峽裡的流寇,先讓陳奇瑜圍而不殲,待退了清兵後再說。”洪承疇又秉:“即使如此,在南下官軍抵京勤王之前,皇太極仍有可能先於官軍兵臨城下。”

崇禎又急得沒有了章法,道:“這、……你們趕緊設法退敵!”揚嗣昌看一眼洪承疇,兩人開始搜腸刮肚地算計起來。揚嗣昌扳起手指頭,道:“西山馬標,有騎兵一千……”洪承疇打斷他:“不。刨去老弱與空額,最多隻有三百餘人。但通州大營有近衛軍兩千。”揚嗣昌道:“近衛軍需用在京郊阻擊,不能進城護駕。”洪承疇扳手指:“京城御林軍共有兩千五,另有錦衣衛八百……”揚嗣昌也扳起手指:“西直門有守城兵勇一千二,朝陽門有兵勇一千……”洪承疇說:“宣武門有兵勇八百,崇文門有兵勇六百五十……”崇禎焦急地看著兩個大臣指東畫西的、扳著手指頭點兵,卻無可奈何。

王承恩在小太監陪同下匆匆趕來。小太監邊走邊說:“八旗軍快要兵臨下了,皇上龍顏大怒。大臣們急得火上房似的,洪大人叫小的趕緊請公公來……”王承恩立定,冷靜地說:“聽著,馬上傳命給九大管事太監,叫他們把手下人全部召集起來,待命。”“是。”小太監剛要去傳命,又被王承恩叫住:“完事後,立刻到東廠去,面見吳、劉兩個當班太保。傳我的話,叫他倆火速抽回京城各地的所有眼線、臥底,回東廠待命,準備應變。都清楚了嗎?”小太監秉道:“小的清楚。”

王承恩道:“你重複一遍。”小太監以一副嫩嗓子俐索地重複:“傳命九大管事太監,叫他們召集所有手下人――待命!完事後,去東廠面見吳、劉兩個當班太保,叫他們火速抽回京城各地所有眼線、臥底,回東廠準備應變!”王承恩滿意地說:“不錯,你叫什麼名字?”“小的叫王小巧。”王承恩誇道:“好名兒!王小巧,用心辦差,公公日後會重用你。”王小巧高興地說了一聲:謝公公!飛奔而去。王承恩踏上乾清宮玉階。

王承恩進宮時,看見揚嗣昌洪承疇兩大臣仍然掐指頭點兵。他不由地站下了。揚嗣昌說:“對了。前門那兒還一股子保安部隊,七百多號人!”洪承疇說:“各王公大臣府上,都有一些家丁、護勇,攏到一塊兒,最少上千人。”揚嗣昌掐算著:“這麼算來,御林軍、錦衣衛、九門兵勇、保安部隊,還有家丁護勇們,一共是……”洪承疇插進來說:“一共是八千八百餘人。”揚嗣昌嘆道:“太少了,只怕頂不住清軍攻城。”

這時候王承恩昂聲道:“兩位大人忘了,紫禁城裡還有五千五百個太監呢,老奴可以領著他們登城殺敵呀!”洪承疇、揚嗣昌驚訝地看著王承恩。王承恩又上前道:“大人們可能還忘了,京城裡還有一百零八萬百姓啊,其中最少有二十萬青壯。為何不把他們動員起來保衛京城呢?咱國庫裡雖然沒多少銀子,可有的是封存的刀槍啊……”洪承疇與揚嗣昌互視,兩人不約而同地叫:“對啊!”

崇禎騰地跳起來,激動地高喝:傳旨,關閉京城九門,著所有御林軍、錦衣衛、九門兵勇、各宮太監、民間青壯、保安部隊,全部上城佈防。朕――要身披甲胃,執天子劍,親臨午門,與皇太極的八旗軍決一死戰!全體臣工齊聲喝道:遵旨!

這可能是崇禎皇帝一生中最勇敢而輝煌的時刻,也是他既美好又浪漫的時刻……大明大清兩個皇帝,即將殊死一博。而千里之外的車廂峽,還有一個危在旦夕的未來皇帝。

城牆上一片激戰前的恐怖氣氛,只見錦衣衛與御林軍紛紛來往穿梭,大呼小叫。到處是刀光劍影,一尊尊紅衣大炮朝向遠方。揚嗣昌愁眉不展地注視著面前的臨戰狀態……片刻之後,他匆匆離去。

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崇禎親自指揮大軍退敵。袁崇煥勤王不及時

宮道上。王承恩手提彎刀,厲聲麼喝著:“快,快!五十歲以下的,統統上城協防。五十歲以上的,跟王小巧去運糧彈!”大小太監立刻分流,一部分老太監被王小巧領走了。揚嗣昌步來笑道:“王公公,你怎麼也拿起這東西了?”王承恩揚揚手中刀,笑:“有人就唬人唄,沒人還可以當柺杖用。……說著,他真用刀尖柱地,支撐身體。”

“王公公,在下又有難處了。”揚嗣昌為難地說,“好多青壯不願意上城助防――他

們要銀子!”“該要!人家是拿命換。”王承恩沉呤說:“明白了,您是想讓皇上拿出皇銀來。”揚嗣昌說:“國庫空虛,根本沒銀子……為此,想請王公公與在下共同見駕,求皇上恩典。”王承恩為難地說:“揚大人,您不是不知道,皇上特恨老奴干政,差點把老奴打死。瞧,腿傷還沒好俐索哪。”揚嗣昌笑了笑,說:“你老人家還是指個道吧,誰不知皇上喜歡您干政。您要是老不幹政,皇上反而著急!”

“這麼著吧,老奴給您出個餿主意……”王承恩作無奈狀,“您到承乾宮去,見一見周皇后,跟她說說您的苦惱。有皇后挑頭兒跟皇上說話,你們什麼事都好辦!”揚嗣昌大喜,揖道:“謝過王公公!”

承乾宮。周後撫弄著一把揚琴,有意無意地撥彈幾下。旁邊,揚嗣昌恭敬地說著:“……京城人都知道,皇后娘娘最體貼民情了。每家只要出一個青壯,每個青壯只要給十兩銀子,他們就會拼了命保衛京城。”周後停止撫琴,正色問:“總共能有多少青壯?”“二十萬青壯。”周後皺皺眉,說:“那得需要二百萬兩銀子。”忽聽一聲笑聲:“二百萬兩算什麼,父皇有的是銀子……”原來是樂安公主過來了。周後斥道:“國家大事,樂安,別胡說!”樂安公主笑道:“我沒有胡說。父皇銀子最多,也最小氣。”周後喝住她:“住口。二百萬可是個大事!”揚嗣昌俯到周後耳邊:“請皇后娘娘想想,京城的太平值多少?皇上的安危值多少?”周後遲疑著……揚嗣昌再壓低聲音說:“銀子花出去了還可以掙回來,大明王朝要有個三長兩短,那就什麼都完了。”

周後笑道:“你甭嚇唬我。我得看看有多少青壯上了城,再決定跟不跟皇上說這事!”揚嗣昌奉承地說:“當然,只要皇后娘娘上城望一眼,就知道民情了。”“我也真的好久沒上城樓了。”周後說,“揚嗣昌,前面領路吧。”樂安公主說:“我也要跟母后上城。”周後說:“那就一道去吧。”揚嗣昌轉身朝外叫著:“皇后娘娘口諭,擺駕午門。”

午門城樓上忽然響起驚天動地的戰鼓與銅號。鼓號聲中,錦衣衛雷霆般大吼:皇上駕到!頓時,萬眾寂靜,人人舉首眺望午門。崇禎身披黃金甲冑,執一柄長劍登上高高的午門城樓。他一直走到憑欄處,氣宇不凡地舉目看看天,再看看地,最後看看下面的人山人海……突然,崇禎用盡最大氣力、氣貫長虹般地高喝:“軍民人等聽旨。朕,不遷都,不撤退!朕,誓與子民們同生死,誓與紫禁城共存亡!”

萬眾頓時歡呼不絕。“萬歲”之聲,此起彼伏,如同陣陣巨浪。

樂安挽著周後進入午門,母女倆敬佩不已地望著英姿颯爽的崇禎。

崇禎仍然興致勃勃地高喝:“大明王朝乃受命於天。天不滅,大明也不滅。(歡呼聲……)皇太極之類,不過是化外蠻夷,與朕相抗,無異於以卵擊石,蚍蜉撼樹!(歡呼聲……)朕將親持天子劍,護國衛道,保境安民,與天下軍民一起,剿滅滿清蠻夷!”城下歡呼聲大作。崇禎不由的“嘿嘿嘿”地笑。

樂安高興地鼓起掌來:“父皇,您說得太棒了!”周皇后上前扶崇禎:“皇上,快進來歇歇吧。”城樓內,周後扶崇禎坐下,王承恩與揚嗣昌齊上,替崇禎解甲。那副沉重的黃金甲早已使崇禎不堪重負了。待解下甲來一看,只見崇禎的肩膀已被壓得紅腫。周後心疼地說:“皇上,您太辛苦了!瞧,肩膀都腫了。”樂安早已替崇禎端來熱茶,笑道:“父皇請用。”在親人與臣工侍候下,崇禎顯得越發得意,他啜口茶道:“樂安,你看見了吧?朕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只要朝城頭上一站,朕就有八面威風,朕就是天子,朕就是太陽!”“女兒看見了!女兒佩服死了!”崇禎依舊興奮不已:“你們都看見城下軍民了麼?朕可從來沒見過這麼多人哪!嗨……他們在朕的光照之下,意氣風發,鬥志昂揚,萬眾一心,氣衝霄漢哪!”

樂安笑道:“女兒看見了!我們都看見了,我們高興死了!”揚嗣昌直朝周皇后示意。周後勸崇禎道:“皇上,這麼青壯上城助防,皇上可得拿出點皇銀來犒賞他們才是啊……”崇禎一愣神,揚嗣昌立刻接口道:“上有皇上,下有銀兩,軍心民心齊奮起,臣保證戰無不勝!”

崇禎怔了一下,問道:“得多少銀子?”周後說:“二十萬青壯,每人十兩就夠了。”“二百萬?”崇禎有點吃驚。周皇后趕緊道:“京城太平值多少?皇上的安危值多少?大明江山值多少?”崇禎終於吐出一個字:準。眾人頓時喜笑顏開。揚嗣昌折腰:“臣等謝恩。”樂安搖著崇禎肩膀撒嬌地說:“父皇啊,照女兒看,退敵後還應該大赦天下,免京城百姓三年稅賦。”崇禎心痛道:“三年可是三百萬兩呀!――”這時一陣涼風從外襲來,崇禎猛然打個噴嚏――“咔嚏!”

樂安趕緊掉頭對揚嗣昌道:“聽見了嗎,父皇說‘可以’,你還不快去傳旨!”揚嗣昌立刻道:“是。”王承恩趕緊將衣裳披到崇禎身上,而揚嗣昌已經快步出了城樓。揚嗣昌站在午門正中,大聲朝百姓們喝道:“皇上恩旨。凡上城助防的青壯,每人賞皇銀十兩!退敵之後,皇上還要大赦天下,免京城百姓三年稅賦……”

軍民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久久不絕。周後笑著對崇禎說:“皇上您聽啊,這麼久了,外頭歡呼聲還停不下來。”崇禎有些尷尬地:“是呵……是呵。”王承恩上前道:“皇上,請入宮休息吧。”崇禎略一沉呤,正聲道:“不!朕,退敵前不下城,就在這午門城樓裡食宿。”王承恩驚訝地叫了一聲:“皇上?!”崇禎笑道:“朕瞧出來了,只要朕在這,軍民人等有靠山。朕一個人就頂十萬雄兵!”王承恩激動得深深折腰:“皇上說得太對了,老奴佩服得五體投地。”崇禎又對周後說:“愛妃,宮裡事交給你了,可要好好照管皇子們。”周皇后說:“皇上請放心,臣妾早安排好了。王承恩,你可得把皇上侍候好。”

王承恩道:“遵旨。”

陣陣炮聲。天搖地動。城樓內,王承恩匆匆為皇上披掛黃金甲冑。楊嗣昌、洪承疇神情緊張侍立於旁。楊嗣昌秉道:“皇上,清軍已經兵臨城下。京城北、東、西,三面均以接敵。”附近一聲巨響。崇禎循聲望去,問:“皇太極開始攻城了嗎?”楊嗣昌回答:“看來是快了。”崇禎不悅,斥道:“什麼看來?——”洪承疇道:“臣認為,清軍頻頻發炮,是在施展先聲奪人之術,以使京城人心惶惶。至於攻打京城,最少要在幾天之後,清軍需要佈陣與準備。”崇禎滿意地點點頭,此時他也披掛已定,在臣子陪伴下,小心異異步出城樓,憑高

望遠。王承恩在旁邊不斷叮囑:“皇上,當心啊!……”只見,遠處旌旗如雲,殺氣連天,濃煙與火光升騰閃爍……

洪承疇沉聲道:“皇上請看,清軍正在佈陣。”崇禎厲聲問道:“袁崇煥現在何處?”楊嗣昌秉道:“據報,袁崇煥正從蒙古邊境趕來?”崇禎驚訝地問:“他跑到蒙古邊境幹什麼?”楊嗣昌難言地說:“袁崇煥原想在那裡設下伏兵,截擊退軍的皇太極……”崇禎詫異地指著前方:“可皇太極就在眼皮底下呀!”楊嗣昌不敢再言,看著王承恩。王承恩只得上前道:“按照常規,清軍早該班師了。袁總督是想先敵一步,搶佔清軍退路,關門打狗。”崇禎斥道:“想得美!還關門吶――狗都要上炕了!真令朕哭笑不得。”洪承疇道:“袁崇煥是失算了。但皇太極此次進軍,如此大膽,也確實前所未有……”崇禎煩躁地說:“袁崇煥之罪,朕以後再查問。現在,各路勤王之師到了哪裡?”楊嗣昌道:“南下陝西的官軍,都在掉頭赴援。估計抵達京城需要兩天……”崇禎打斷他:“又是估計!”洪承疇道:“洛陽、開封、濟南三處的兵馬,都在星夜馳援京城。抵京需要三天。”

“太慢!傳旨。”崇禎想也沒有想,就下令道:“令各路勤王之師,務必在明天夜裡趕到京郊,合圍皇太極!”洪承疇等痛苦不堪,勉強應聲:“遵旨。”

西山高坡上,清軍大營。皇太極與眾皇弟、皇子及旗主也在駐馬眺望。從這裡望去,紫禁城在夕陽落照中閃耀著黃澄澄的光芒,顯得氣象萬千,令人神往。皇太極揚鞭長嘆:“看哪,那是一座偉大的皇城!可惜,住在裡面的卻不是偉大君王,他配不上這座皇城。”範仁寬注視著紫禁城,隱隱激動:“皇上,可那裡面也曾有過偉大君王,今後還會再有。”皇太極微笑了,說:“今後麼……但願是朕!朕可不想在這看一看就算了,朕要進去,朕要君臨天下!”眾臣及軍隊們一片歡呼:萬歲!萬萬歲!

皇太極率兵攻打北京,崇禎親自指揮大軍退敵。袁崇煥勤王不及時

多爾袞策馬上前秉道:“皇上,這四天來,我軍如同一道閃電,衝擊七百里,沿途守軍都是不堪一擊。現在,我們已經兵臨城下了,為何不一鼓做氣拿下它?”多鐸也上前道:“皇阿瑪,兒臣願率所部,為攻城先鋒!”範仁寬緊張地看著皇太極。皇太極搖搖頭:“朕估計,袁崇煥和內地援軍三天內必到,而我們三天內是打不下京城的。”範仁寬鬆口氣,說:“皇上聖斷。我軍一旦攻城失利,肯定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那時就可能勝敗逆轉。”皇太極點點頭:“聽旨,各旗各部選擇有利地形安營,休整兩天。等到第三天時,袁崇煥趕到,趁他人困馬乏、立足未穩,朕要與他決戰!”眾臣將齊聲:喳!

範仁寬見皇太極怒極,反而冷靜下來了。正聲道:“皇上,清軍此次南下的戰略任務並非攻克北京,而是援救中原流寇,迫使崇禎回兵自保。現在,這個戰略任務已經完成了,大明內地所有的軍隊都朝京城趕來。京城雖然兵少,但足能支撐十天半月;崇禎雖然沒有做好守城決戰的準備,但皇上您也沒有做好一舉推翻大明的準備!臣認為,那座近在咫尺的古老京城,不光是個誘人的果實,也是一個美麗陷井。如果清軍得寸進尺,一味貪勝,反而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災難……”在他說話過程中,多爾袞與豪格氣得咬牙切齒,恨不能一口吞了

範仁寬。沒等他說完,豪格就斥罵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多爾袞則更厲害,他含淚沙啞道:“皇上!難道……您弟弟和兒子的話加到一塊,還不如這個漢人的話嗎?”皇太極搖晃了一下,怒斥:“放肆!”多爾袞與豪格垂首不語。

皇太極不平靜地喘息著,漸漸趨於平靜,說:“你二人都是朕的骨肉,朕的膀臂。但是國之興亡、千秋大業,不是誰親就聽誰的,而是誰說得對、誰看得遠,朕才聽誰的!……範仁寬,你接著說吧。”範仁寬深深叩了個頭:“臣認為,皇上今兒上午的決策是聖明的,那就是圍而不攻,休整數日,尋機殲敵。之後,班師退軍。”皇太極嘆息道:“唉,朕知道那決策對,但……朕多少有些不甘心!”範仁寬說:“臣記得,皇上的滅明三策之中,第一條就是‘和’。逼崇禎求和。”範仁寬看了看皇太極,又說:“臣認為,清軍現在兵臨城下,崇禎每時每刻都處在驚恐之中,正是逼他求和的大好時機。”皇太極似有所悟:“嗯,不錯。”範仁寬說:“皇上不妨修一國書給崇禎,逼他正式承認大清國,迫使大明永遠放棄宗主國地位,每年向大清交納歲供。這樣一來,不但徹底打掉了大明王朝近二百年的‘上國心態’,還使它在精神氣數上也比大清矮了一頭。從此,主僕易位,改朝換代也就不遠了。”皇太極哈哈大笑,上前扶範仁寬:“好好!快起來……”皇太極同時催多爾袞與多鐸,“你們也起來。”範仁寬欣慰地起身,而多爾袞與豪格是非常沮喪起身。

皇太極對範仁寬道:“朕完全贊同你的見解,著你立即修書!”範仁寬慨然應道:“遵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