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敬之

1

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明薊遼督師袁崇煥被凌遲於京師。

凌遲之刑,即有千刀萬剮之殘酷。

據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五《逮袁崇煥》記載:“江陰中書夏復甦嘗與予雲:‘昔在都中,見磔崇煥時,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

一代名將,死得悲烈,死後肉還被賣錢。

對於他為何會遭到如何酷刑,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說,崇禎下令逮捕袁崇煥的罪名有三:一、不經請示擅殺悍將毛文龍;二、與金祕密謀和導致金軍圍京;三、在京師保衛戰中射殺滿桂。

而在敵對的金國(大清),卻有另一種說法。滿人則認為是皇太極的反間計,清廷第八代禮親王昭槤在《嘯亭雜錄》開篇就寫太宗伐明前,利用暗遣被俘的楊太監,逃回向崇禎帝報告,袁崇煥投效了後金,以一次反間計成功誅殺了袁崇煥。

"

向敬之

1

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明薊遼督師袁崇煥被凌遲於京師。

凌遲之刑,即有千刀萬剮之殘酷。

據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五《逮袁崇煥》記載:“江陰中書夏復甦嘗與予雲:‘昔在都中,見磔崇煥時,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

一代名將,死得悲烈,死後肉還被賣錢。

對於他為何會遭到如何酷刑,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說,崇禎下令逮捕袁崇煥的罪名有三:一、不經請示擅殺悍將毛文龍;二、與金祕密謀和導致金軍圍京;三、在京師保衛戰中射殺滿桂。

而在敵對的金國(大清),卻有另一種說法。滿人則認為是皇太極的反間計,清廷第八代禮親王昭槤在《嘯亭雜錄》開篇就寫太宗伐明前,利用暗遣被俘的楊太監,逃回向崇禎帝報告,袁崇煥投效了後金,以一次反間計成功誅殺了袁崇煥。

如果崇禎不殺袁崇煥,明朝還能延續多久?

袁崇煥

這份反間計,不由讓人想到了三國時的蔣幹盜書,使曹操無故殺了訓練水軍的能人蔡瑁與張允。曹孟德幡然醒悟,但,崇禎帝卻不以為然,磔殺袁崇煥不解恨,還將袁崇煥的家人流放三千里。

蕭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說:“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皆以蓋世之才,治遼事而有餘,然或內毀於閹黨,外罹於反間,不終其位。”

熊廷弼三起三落,最後得了個傳首九邊。

孫承宗再度見棄,最後自縊於高陽城破時。

袁崇煥之死,世人皆以為冤死,死於崇禎的剛愎自用,容不了救時大才。

2

崇禎殺袁崇煥,是聽信了魏閹餘黨讒言,是自毀長城。

然而,相較於熊廷弼、孫承宗相比,他又是死得不冤。

袁崇煥的成功,源於在寧遠大戰中擊潰了努爾哈赤的大軍,在寧錦大戰中又敗了復仇的皇太極,故而使新上臺的崇禎帝倚重,視為柱國重臣。

袁崇煥書生報國、無懼強敵,也書生意氣,心胸狹窄,將兩次大捷歸功於自己,而忘記毛文龍牽制了後金部分主力而使其以紅衣大炮大敗努爾哈赤,忘記了這兩次大戰中總兵官滿桂等人的浴血奮戰。悍將毛文龍、滿桂成就了袁崇煥。而文龍自負,滿桂被欺,先後死於袁崇煥之手。

《明史·袁崇煥傳》說,大捷之後,袁崇煥“志益驕”。他患了恃功驕縱的思想病,而且很嚴重。

袁崇煥私下與皇太極謀和,想為內外交困的大明謀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

天啟二年正月,他以邵武知縣進京朝覲,被御史侯恂舉薦為人才,破格用之,出任兵部職方司主事。他正好碰上了廣寧兵敗,於是千里走單騎,去山海關做了一次實地考察,回來後請旨“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明史·袁崇煥傳》)。

朝廷正因無人可用,遇到這個不怕死的,趕緊將他提升為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監軍,帶著二十萬錢前去扼守山海關。

離京赴任前,袁崇煥專門去詔獄,向前遼東經略熊廷弼請教。熊氏問他如何經略山海關,袁崇煥坦言:“主守而後戰!”

“主守而後戰”,成為了袁崇煥經營其遼東事業的戰略思想,得到了天啟帝師、管兵部事的大學士孫承宗的鼎力支持。

"

向敬之

1

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明薊遼督師袁崇煥被凌遲於京師。

凌遲之刑,即有千刀萬剮之殘酷。

據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五《逮袁崇煥》記載:“江陰中書夏復甦嘗與予雲:‘昔在都中,見磔崇煥時,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

一代名將,死得悲烈,死後肉還被賣錢。

對於他為何會遭到如何酷刑,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說,崇禎下令逮捕袁崇煥的罪名有三:一、不經請示擅殺悍將毛文龍;二、與金祕密謀和導致金軍圍京;三、在京師保衛戰中射殺滿桂。

而在敵對的金國(大清),卻有另一種說法。滿人則認為是皇太極的反間計,清廷第八代禮親王昭槤在《嘯亭雜錄》開篇就寫太宗伐明前,利用暗遣被俘的楊太監,逃回向崇禎帝報告,袁崇煥投效了後金,以一次反間計成功誅殺了袁崇煥。

如果崇禎不殺袁崇煥,明朝還能延續多久?

袁崇煥

這份反間計,不由讓人想到了三國時的蔣幹盜書,使曹操無故殺了訓練水軍的能人蔡瑁與張允。曹孟德幡然醒悟,但,崇禎帝卻不以為然,磔殺袁崇煥不解恨,還將袁崇煥的家人流放三千里。

蕭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說:“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皆以蓋世之才,治遼事而有餘,然或內毀於閹黨,外罹於反間,不終其位。”

熊廷弼三起三落,最後得了個傳首九邊。

孫承宗再度見棄,最後自縊於高陽城破時。

袁崇煥之死,世人皆以為冤死,死於崇禎的剛愎自用,容不了救時大才。

2

崇禎殺袁崇煥,是聽信了魏閹餘黨讒言,是自毀長城。

然而,相較於熊廷弼、孫承宗相比,他又是死得不冤。

袁崇煥的成功,源於在寧遠大戰中擊潰了努爾哈赤的大軍,在寧錦大戰中又敗了復仇的皇太極,故而使新上臺的崇禎帝倚重,視為柱國重臣。

袁崇煥書生報國、無懼強敵,也書生意氣,心胸狹窄,將兩次大捷歸功於自己,而忘記毛文龍牽制了後金部分主力而使其以紅衣大炮大敗努爾哈赤,忘記了這兩次大戰中總兵官滿桂等人的浴血奮戰。悍將毛文龍、滿桂成就了袁崇煥。而文龍自負,滿桂被欺,先後死於袁崇煥之手。

《明史·袁崇煥傳》說,大捷之後,袁崇煥“志益驕”。他患了恃功驕縱的思想病,而且很嚴重。

袁崇煥私下與皇太極謀和,想為內外交困的大明謀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

天啟二年正月,他以邵武知縣進京朝覲,被御史侯恂舉薦為人才,破格用之,出任兵部職方司主事。他正好碰上了廣寧兵敗,於是千里走單騎,去山海關做了一次實地考察,回來後請旨“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明史·袁崇煥傳》)。

朝廷正因無人可用,遇到這個不怕死的,趕緊將他提升為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監軍,帶著二十萬錢前去扼守山海關。

離京赴任前,袁崇煥專門去詔獄,向前遼東經略熊廷弼請教。熊氏問他如何經略山海關,袁崇煥坦言:“主守而後戰!”

“主守而後戰”,成為了袁崇煥經營其遼東事業的戰略思想,得到了天啟帝師、管兵部事的大學士孫承宗的鼎力支持。

如果崇禎不殺袁崇煥,明朝還能延續多久?

孫承宗

袁崇煥倡言守寧遠,要在河西咽喉地帶設置這一新據點,遭到了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經略遼東的王在晉的強烈反對。王在晉庸碌無為,認為關外形勢“四壞”,須“捐棄全遼,則無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縮之於山海,此後再無一步可退”(《明史·王在晉傳》),得到了兵部尚書張鶴鳴、薊遼總督王象乾的支持。

此時只奉命管理前屯衛所事務的袁崇煥,不能影響遼東經略王在晉的主張,只好越級向首輔葉向高求助。葉向高不知關外實情,於是請孫承宗出手。孫承宗專此赴山海關外視察,回奏“遙見寧遠形勢,天設重關,以護神京,必不可不守”,“此城為必據必爭之地”(《國榷》卷八十五)。

孫承宗回京後,疏陳王在晉不堪用,請求裁撤王在晉,自請督師,全力支持袁崇煥創建鬆錦防線。

穩固的鬆錦防線,成就了袁崇煥的寧遠、寧錦大捷,聲名鵲起。但是,他身處千里之外,卻不能不受朝廷黨爭影響。他不得不向天啟帝奏請在寧遠為太監魏忠賢建懋德祠,但魏閹不領情,故意打壓,使其悲憤辭官。

崇禎帝即位,袁崇煥復出,深得聖寵,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3

成為新皇紅人的袁崇煥,有些膨脹了。

崇禎元年七月,袁崇煥進京彙報軍務,崇禎帝在平臺接見,大肆慰勞,向他問治遼方略。

袁崇煥說:“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明史·袁崇煥傳》)

著名的“五載復遼”,就在袁崇煥的豪言壯語中出爐了。

吏科給事中許譽卿,向袁崇煥詢問具體方略。袁崇煥說:我看到聖心焦慮,想給他一點安慰而已。

好一個安慰聖心!

原是畫了一張餅。

想做中興大帝的崇禎帝,卻被打了雞血,承諾將不吝封侯賞,要讓袁崇煥的子孫永享富貴。

"

向敬之

1

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明薊遼督師袁崇煥被凌遲於京師。

凌遲之刑,即有千刀萬剮之殘酷。

據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五《逮袁崇煥》記載:“江陰中書夏復甦嘗與予雲:‘昔在都中,見磔崇煥時,百姓將銀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

一代名將,死得悲烈,死後肉還被賣錢。

對於他為何會遭到如何酷刑,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說,崇禎下令逮捕袁崇煥的罪名有三:一、不經請示擅殺悍將毛文龍;二、與金祕密謀和導致金軍圍京;三、在京師保衛戰中射殺滿桂。

而在敵對的金國(大清),卻有另一種說法。滿人則認為是皇太極的反間計,清廷第八代禮親王昭槤在《嘯亭雜錄》開篇就寫太宗伐明前,利用暗遣被俘的楊太監,逃回向崇禎帝報告,袁崇煥投效了後金,以一次反間計成功誅殺了袁崇煥。

如果崇禎不殺袁崇煥,明朝還能延續多久?

袁崇煥

這份反間計,不由讓人想到了三國時的蔣幹盜書,使曹操無故殺了訓練水軍的能人蔡瑁與張允。曹孟德幡然醒悟,但,崇禎帝卻不以為然,磔殺袁崇煥不解恨,還將袁崇煥的家人流放三千里。

蕭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說:“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皆以蓋世之才,治遼事而有餘,然或內毀於閹黨,外罹於反間,不終其位。”

熊廷弼三起三落,最後得了個傳首九邊。

孫承宗再度見棄,最後自縊於高陽城破時。

袁崇煥之死,世人皆以為冤死,死於崇禎的剛愎自用,容不了救時大才。

2

崇禎殺袁崇煥,是聽信了魏閹餘黨讒言,是自毀長城。

然而,相較於熊廷弼、孫承宗相比,他又是死得不冤。

袁崇煥的成功,源於在寧遠大戰中擊潰了努爾哈赤的大軍,在寧錦大戰中又敗了復仇的皇太極,故而使新上臺的崇禎帝倚重,視為柱國重臣。

袁崇煥書生報國、無懼強敵,也書生意氣,心胸狹窄,將兩次大捷歸功於自己,而忘記毛文龍牽制了後金部分主力而使其以紅衣大炮大敗努爾哈赤,忘記了這兩次大戰中總兵官滿桂等人的浴血奮戰。悍將毛文龍、滿桂成就了袁崇煥。而文龍自負,滿桂被欺,先後死於袁崇煥之手。

《明史·袁崇煥傳》說,大捷之後,袁崇煥“志益驕”。他患了恃功驕縱的思想病,而且很嚴重。

袁崇煥私下與皇太極謀和,想為內外交困的大明謀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

天啟二年正月,他以邵武知縣進京朝覲,被御史侯恂舉薦為人才,破格用之,出任兵部職方司主事。他正好碰上了廣寧兵敗,於是千里走單騎,去山海關做了一次實地考察,回來後請旨“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明史·袁崇煥傳》)。

朝廷正因無人可用,遇到這個不怕死的,趕緊將他提升為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監軍,帶著二十萬錢前去扼守山海關。

離京赴任前,袁崇煥專門去詔獄,向前遼東經略熊廷弼請教。熊氏問他如何經略山海關,袁崇煥坦言:“主守而後戰!”

“主守而後戰”,成為了袁崇煥經營其遼東事業的戰略思想,得到了天啟帝師、管兵部事的大學士孫承宗的鼎力支持。

如果崇禎不殺袁崇煥,明朝還能延續多久?

孫承宗

袁崇煥倡言守寧遠,要在河西咽喉地帶設置這一新據點,遭到了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經略遼東的王在晉的強烈反對。王在晉庸碌無為,認為關外形勢“四壞”,須“捐棄全遼,則無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縮之於山海,此後再無一步可退”(《明史·王在晉傳》),得到了兵部尚書張鶴鳴、薊遼總督王象乾的支持。

此時只奉命管理前屯衛所事務的袁崇煥,不能影響遼東經略王在晉的主張,只好越級向首輔葉向高求助。葉向高不知關外實情,於是請孫承宗出手。孫承宗專此赴山海關外視察,回奏“遙見寧遠形勢,天設重關,以護神京,必不可不守”,“此城為必據必爭之地”(《國榷》卷八十五)。

孫承宗回京後,疏陳王在晉不堪用,請求裁撤王在晉,自請督師,全力支持袁崇煥創建鬆錦防線。

穩固的鬆錦防線,成就了袁崇煥的寧遠、寧錦大捷,聲名鵲起。但是,他身處千里之外,卻不能不受朝廷黨爭影響。他不得不向天啟帝奏請在寧遠為太監魏忠賢建懋德祠,但魏閹不領情,故意打壓,使其悲憤辭官。

崇禎帝即位,袁崇煥復出,深得聖寵,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3

成為新皇紅人的袁崇煥,有些膨脹了。

崇禎元年七月,袁崇煥進京彙報軍務,崇禎帝在平臺接見,大肆慰勞,向他問治遼方略。

袁崇煥說:“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明史·袁崇煥傳》)

著名的“五載復遼”,就在袁崇煥的豪言壯語中出爐了。

吏科給事中許譽卿,向袁崇煥詢問具體方略。袁崇煥說:我看到聖心焦慮,想給他一點安慰而已。

好一個安慰聖心!

原是畫了一張餅。

想做中興大帝的崇禎帝,卻被打了雞血,承諾將不吝封侯賞,要讓袁崇煥的子孫永享富貴。

如果崇禎不殺袁崇煥,明朝還能延續多久?

崇禎帝

袁崇煥自知失言,卻受寵若驚,趕緊說“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他一邊誇自己的能力,一邊向皇帝要權力。

袁崇煥之所以有這一份底氣,一是在遼東大建形象工程贏得崇禎帝的贊同或默認,二是默默地派人和皇太極談休戰謀和的事情。結果以後還是被皇太極騙了,也被不諳實情的崇禎帝磔殺於市。

袁崇煥即便死得不無冤枉,但他以文臣治軍,容不下有能力的武將,無疑是一個排除異己、貽害國家的致命弱點。

崇禎不殺袁崇煥,也未必能為大明王朝續命太久。

袁崇煥雖然此前倚重滿桂的拼殺,以及探索實踐用遼人守遼土、憑堅城用大炮等戰略戰術,打贏了對抗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親率大軍來攻的寧遠一役,他也曾向朝廷奏報滿桂“謀潛九地,勇冠萬夫”(《明熹宗實錄》卷七十,天啟六年四月己亥),但很快將帥不和,袁崇煥上疏彈劾滿桂種種不是,迫使朝廷將滿桂調離遼東。

袁氏提出五年恢復遼東計劃,還重點舉薦祖大壽、何可綱與趙率教堪當大任,並說:“臣自期五年,專藉此三人,當與臣相終始。屆期不效,臣手戮三人,而身歸死於司。”(《明史·袁崇煥傳》)世事難料,他在趙率教以身殉國不久,自己身首異處。

他的血色宿命是難逃的。

他除了恃功恃寵外,還有犯了兩個嚴重的錯誤:

一、擅殺毛文龍,自損“以遼人守遼土”方針。毛文龍雖然生於浙江錢塘,為南人,但投軍北上,久居遼東。而且,毛文龍手下的悍將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都為遼東人,他們與毛文龍在抗金行動中生死與共,結下了深厚情義。毛文龍被殺,導致遼人戰將體系分崩離析,孔有德們帶著龐大精銳的野戰軍鋌而走險,叛明投金。

二、袁崇煥經營的鬆錦防線,著實牢靠,一直延續至明亡後,吳三桂扼守山海關,足使清軍不能從此處破關。但是,守住了山海關,卻疏忽了喜峰口等處的防守。袁崇煥曾建議朝廷應當重視防守其他關隘,卻被明廷忽略。皇太極在位期間,五次借道蒙古,入關劫掠,都是如入無人之境。

明亡是必然的。袁崇煥亦無能為力。

當然,如果袁崇煥繼續經略遼東,崇禎帝不把洪承疇調離西北戰場,歷史必然是另一副模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