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鰱鱅沒有什麼好教程,知道這些就夠釣一年的魚了!

釣魚 鰱魚 鱅魚 時羊飛翔 2019-04-06

不管是在野外湖庫裡還是在黑坑裡鰱鱅都是不可缺少的魚種,它們普通體型比較大,而且中魚時力道十足,遛魚的時候非常刺激,深受我們廣大垂釣者的喜愛。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些釣鰱鱅魚所需要的技巧,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釣鰱鱅沒有什麼好教程,知道這些就夠釣一年的魚了!

鰱鱅魚是以食浮游生物為主的魚類,比力喜好群居活動。鰱鱅魚均屬喜高氧魚類,食性很雜,最喜好吃酸臭味的食品,比如浮游生物、微生物、被分化成含高卵白質的腐敗物和霧狀食品均是它們攝取的方針。鰱鱅的衝擊力很大,釣鉤要夠大、魚線夠粗才行。一般挑選在收支水口四周、風浪與安靜水面交接處、岸邊挺拔背風處、鴨欄四周,出太陽時釣淺水區,陰天時釣深水區,離岸10米以上較輕易釣到大魚。

鰱鱅的尋食範圍比力普遍,非論是香味,甜味,酸的,臭的甚至腥的都喜好。平常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各類微生物為食品。尋食的方式是過濾式的,所以致使鰱鱅的嘴很大,在釣組上和釣其他魚種紛歧樣。假如魚鉤太小很難將魚嘴刺穿,輕易形成脫鉤跑魚。別的,由於釣鰱鱅一般都是在釣半水,中魚的瞬間壓力比力大,倡議選用超硬魚竿,長度倡議5.4米。

還有一個最為通用的誤區就是99%的釣友都聽過老一輩的釣魚人說的,鰱魚喜好酸臭味的工具,感覺誘餌的酸臭度和鰱魚的中計率成反比。感覺酸臭味越重,鰱魚的中計率越高,實在否則。鰱魚喜好的酸味是由於這些餌料經過了一個發酵的進程,只是有微微的酸味和臭味,而不是越酸越臭的工具越好,很多酸臭味的工具是有病菌的,比如最早期很多人用生的純酒糟去釣鰱魚,雖然會有魚中計,可是結果並欠好,那種味道是人都嗤之以鼻的,濃度到達一定水平必定會破壞水質,對誘魚帶來晦氣的影響,別的,在用酸臭餌釣魚的時辰,釣友還應當留意,其酸臭度應當和施釣之時的氣溫逆水質有一定的關聯。

釣鰱鱅沒有什麼好教程,知道這些就夠釣一年的魚了!

由於鰱鱅在春季體肥體壯,所以釣具要用的堅固一些。特別是在線組上,細線小鉤釣大魚那是高手追求的,對於我們來說心裡絕對沒底。魚竿就不多說了,看小我體力和視力。線組的話只說下子線,子線質量一定要好,一定要柔嫩,由於鰱鱅中鉤並非跟其他魚類一樣,其他魚類是把餌吞掉,魚鉤也吞進去,鰱鱅的話是喝餌的時辰不謹慎喝進去的,所以子線假如太硬,就不輕易喝進去了。魚鉤也要大一些,可以利用稍大的粗條魚鉤,這樣更堅固,可是一定要尖銳。

釣鰱鱅很多“教程”都說關鍵是尋覓魚層,我以為:新手尋覓魚層,高手控制魚層。學會控制魚層才是釣鰱鱅的制勝寶貝。大師們仔細想想,假如你釣1.5米深,你的餌料從入水起頭就霧化,那全部霧化區就會是從水底到水面,你感覺鰱鱅會傻乎乎的去吸你那在1.5米位置的鉤子嗎?必定是各個水層都有魚的狀態,隨後很多釣友就會拉動浮漂釣淺一點,大概釣深一點,一旦碰到魚“不謹慎”吸入魚鉤了,大師就感覺是找對魚層了,隨後釣了一兩條魚以後,又起頭找魚層了,美其名曰“魚層變了”。實在大師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假如可以精準的把魚控制在1.5米左右的這個水層,連桿大鰱鱅還不是悄悄鬆鬆的工作!

鰱鱅的魚層並不是固定的,有時候釣半水,有時候釣離底。氣溫不一樣,覓食的水層也不一樣,比如說天氣比較熱的中午,鰱鱅都在中上層覓食,早晚就在水的中下層活動。所以當你設定的水層沒口時,要注意調整水層來搜索魚層。千萬別死守到天黑,否則真的會空軍的。

釣鰱鱅沒有什麼好教程,知道這些就夠釣一年的魚了!

浮漂祕籍——大吃鉛,長漂尾

吃鉛大利於拋投,不至於東一杆西一杆,而且稍微有點水流,不至於走漂嚴重。漂尾長為了能掛上更大的餌料,釣更長的路程,鰱魚很多吃口是在浮漂緩慢上浮時給的!垂釣鰱鱅多是釣浮,緣由在於鰱鱅是中上層魚種,經常在水面喝餌。釣浮的時辰調漂凡是有兩種方式,要末空鉤調個高目,然後掛餌看看浮漂能否暴露水面,是的話便可以釣了。第二種方式是帶餌調漂,浮漂的調劑進程始終帶餌,經過不竭修剪鉛皮,一向到浮漂暴露水面為止,調漂進程就是在打窩。不管利用何種調漂方式,都要留意,釣浮也是需要先找底的,一定要肯定水深,然後肯定垂釣的水深,在起頭調漂。

鰱鱅在進入釣友們釣魚的區域進行咬餌料時,水面上會泛起水花,這是由於鰱鱅的體型較大,所以在這種時候,那些沒有鰱鱅大的魚也會一股腦的全部遊走,遇到這種情況那有很大情況是鰱鱅在咬食。但需注意一點,鰱鱅有一點不同它不是直接在釣鉤上咬下食物而是濾食,一旦錯付就只能等下一次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