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保護與護郵用品

郵票 錢幣 空調 化學 集郵本子 2017-05-07

極為珍貴、供排隊欣賞的紅印花小字當一元四方連帶有大量黴斑,穿透了整枚郵票。郵票保存研究任重道遠。

郵票保護與護郵用品

郵票保護的主旨思想是營造好的小環境,維持穩定狀態。古墓的文物、集郵公司的庫存之所以保存良好,就是長時間未擾動形成了良性平衡。我們可能對直接粘貼郵票到郵冊、灑煤油觀看水印、洗去背膠保存郵票等做法嗤之以鼻,但是類似的就沒做過嗎?陰雨天翻看郵冊、橫放郵冊、客人非要取出郵票欣賞而無可奈何……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郵票品相分優佳次劣,價格也相差極大。而最高境界——極品的標準是:新郵票特有光澤沒有失去。檢查郵票品相自然也看光澤,但沒有經驗很難把握,且受當時觀測條件影響。有效的方法是觀察最容易損傷的部位。背膠容易因潮溼或發黴而變質損壞;齒孔邊緣大量的毛絮容易吸附髒粉,忠實記錄了交易、翻動的次數。

我國超過三十年的郵票品相一般都不是很好,偶爾見到極品反而覺得稀罕。國際郵展上可看到倒流回來的中國郵票品相極佳,像剛印刷好一樣,似乎還帶有油墨的香味,讓人不忍去觸摸它。國內也可以遇到一些極佳品相的老票,但那大多是剛從郵票公司裡出來,已在保險櫃裡靜靜躺了數十年的。年代久遠並非必然發黃發黴,僅是因為我國郵票保護環境不佳。隨著經濟實力日漸增強,很多人已經有財力從國外購回中國早期郵票。但若沒有相應提高保護水準,增進保存研究,製造出能完好保存郵票的護郵用品,那怎麼對得起子孫後代?流居海外的中國郵票躲過了文革十年浩劫,且受到了良好的保護,假如我們還沒有能力保存好,還不如仍讓它們呆在國外呢。

郵票完好保護需要的周邊環境,包括溫溼度等宏觀環境和郵票周圍的微觀環境。以下因素可能導致郵票的損壞:

溫溼度 較為合適的為15-25℃和50-65%溼度,且需恆定。南方潮溼,一定要將郵冊放在陰涼通風而乾燥的地方。梅雨持續時間太長,溼氣會慢慢被物品吸收,沒有層層的保護,是難以抵擋的。最好使用空調,或天氣良好的情況下通風乾燥。北方則要注意乾燥。過分乾燥會讓郵票脫水捲曲變形,同樣是不可逆轉的。

氧化 氧氣無處不在,比控制溫溼度難得多。鑑於書籍發黃是從暴露面積最大的頁邊緣開始的,郵票應讓其他替代品與氧氣接觸。替代品材質也要長時間保持穩定。不穩定的紙張如報紙、複印紙等要避免與郵票放在一起。

光線 長時間強光照射會加劇氧化,導致油墨和紙張變色。陽光下曝晒更是萬萬不可。

黴菌 黴菌有很多種,表徵不一樣,合適生存環境也各異,一般在25℃和65%以上發展繁殖迅速。紙張、背膠、油墨都可能成為黴菌的養料。黴菌通過相互接觸或媒介(如塵埃)傳播,因此要注意隔離已發黴的郵票,而不管它有多珍貴。不同版別的郵票染上黴菌後的性狀不一樣。影寫版一般不明顯體現出來,一旦非常嚴重,黴斑會迅速穿透整枚郵票。這樣的郵票千萬不可以購買。膠版郵票會在背膠或者油墨上出現一層浮塵狀的黴粉,這種狀況在1989年至今的膠版郵票普遍出現。出現黴斑的郵票一定要隔離處理,編年郵票相當便宜,最好是重新買一套。

密封 密封層次分好幾級,對郵票、郵冊、箱子等。一些集郵教科書主張將郵票密封保存,方法有將護郵袋用烙鐵密封甚至使用照片塑封的方式,相反有人則認為應透氣,將潮溼物品密封起來將是一場災難。應辨證地對待,維持平衡狀態是主旨。郵票不需要氧氣呼吸,也不釋放氣體,但密封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如水、氣的交換,營造出不良的小環境,要綜合考慮種種影響因素。希望使用密封方法保存郵票的集郵者提供實際應用效果的第一手資料。

空氣汙染 空氣中各種有害的氣、液、固體都對郵票造成侵蝕,如房間的異味、大氣汙染等。灰塵是最大的敵人,不僅玷汙郵票,而且會帶入黴菌。杜絕灰塵雜物進入郵冊。

動物破壞 紅螞蟻、蠹蟲、蟑螂、老鼠等動物的破壞方式不一樣,但都是致命的。

壓力 集郵冊橫放,數本層層疊疊壓在一起,這是初集郵者的通病。壓力會使郵票發生粘連,一定要豎放郵冊。

人為損壞 如觸摸郵票、撕壞齒孔、磨擦、指甲痕、鑷子損傷、跌落塵埃等等。

郵票保護與護郵用品

翻開郵冊其實是對郵票的一次擾動,且隨時可能帶入有害的外界因子。護郵用品就是為了將外界有害因子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德國人一向以嚴謹著稱,小小的護郵用品也是以德國的產品為先進。在1999中國世界集郵展覽上曾聽到兩個老郵迷談論“您的郵品要是配上燈塔郵冊就齊了。”可見燈塔郵冊在郵迷心中的地位。筆者在此一一介紹各類護郵用品,並比較國內的產品與德國燈塔(Leuchtturm)公司和林達(Lindner)公司等國外產品之間的性能指標差別,實事求是地尋找國產護郵用品的差距。插圖部分取自兩個公司的產品宣傳冊,在此一併感謝。

護郵袋(Wheel)

完美保存郵票是歷代集郵者苦苦追求的。但因技術所限,以前的保護形式效果均不令人滿意。從護郵技術的一點一滴進步可以看到前人所付出的努力及慘重的代價。早期將郵票直接貼在冊子上,後來發明了膠水紙——單面帶膠的薄紙條,一半貼在郵票背面,一半貼在郵冊上,由於需蘸水粘合,很多早期郵票的背部均因此損壞了。再後來是護郵袋,郵票放入袋中,而把膠水塗在護郵袋的背面。一個細微改進,就可能是個革命性進步。即使發明了護郵袋,改進並沒有停滯不前:開始使用的玻璃紙,郵票仍很容易與之發生粘連。

護郵用品質量好壞的核心在於與郵票接觸的透明塑料薄膜,它的穩定性決定了郵票能否長期完好保存,卻經常為人們所忽視:不是所有的薄膜都是安全的。薄膜一般都是專門開發的,要求不含酸性,不含軟化劑,不沾損郵票,穩定性高,同時要抗黴、防塵、透氣、防潮、抗靜電。薄膜內面應光滑以減少黴斑的出現,外面則應稍微粗糙,防止反光;透明度要適當,方便欣賞郵票。透氣性能可以防止潮氣不散發。靜電吸附性能,不吸附灰塵。恰當的摩擦力能保證郵冊倒置而郵票不掉落。這些特點國產護郵袋很少提到,而這正是國內護郵用品的軟肋。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沒有專門的護郵袋薄膜,中國的護郵用品沒法真正提高水平,樹立國際品牌形象。

我國的護郵袋一般與插冊一起使用,而國外更多的是編組郵展用,並不用來長期保存郵票。國外護郵袋是長條型的,寬度一定,高度不一,需要時則用專門裁刀裁切。背面塗有專用膠,是專門為郵展設計的。

另一種是裁成固定規格,國產護郵袋都是這種樣式,適應了我國郵票票幅的單一。由於對各品種比例缺乏統計,往往常用規格已經用完了,其他的還剩下很多,讓人無奈。後來一種規格一包,總算解決了問題。國內最流行的黑底/透明護郵袋三面密封,不透氣,潮溼的郵票或吸收的潮氣不能及時散發出去,放入一段時間就會在齒孔附近形成白色印記,可以判定是黴菌,而且還會緩慢發展,幾乎無可避免。它的產生並不是因為郵票,郵局領出的新郵放入袋中,甚至未使用過的袋子,只須有合適的間距,黴菌印痕就會在那裡生成。根據抽樣的情況和長時間觀察,當印痕出現數年後,郵票光澤就會失去。此種材質的護郵袋不適合用來保存郵票,是郵票的隱形殺手,原因在材質、透氣透溼性、吸附性上。但遺憾的是,大部分集郵者仍然使用這種袋子。大家可以取出裝在這種袋裡的郵票,檢查護郵袋有沒有白色齒孔印痕,郵票光澤有沒有失去。國內也有另一種材質的袋子,比較厚,表面比較光滑,放入的郵票不會出現黴斑。

郵票保護與護郵用品

劣質護郵袋根本保護不了郵票,反而損害郵票

插冊(Stockbook)

一般中國集郵者得到的第一本集郵冊的樣式。每頁按一定的間隔嵌上很多細長明條,郵票就插在透明條裡。我國早期集郵者克服困難,用玻璃紙+紙板的方式自制了插冊,還由此獲得了特別的樂趣,但這樣的郵冊保護能力實在太差,自行製作已不再值得提倡了。本質上說,插冊郵票密度過大,僅用來暫時儲存郵票,不適合長期儲存。中國集郵者還在上面套上了護郵袋,實在不是好的保存辦法,尤其是潮溼的南方。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把帶有黴菌的郵票與好的郵票放在一起。插冊是細菌傳播的溫床,把一枚發黴的郵票放入防護措施再好的郵冊,也是於事無補,還會感染其他好的郵票。郵票保護與護郵用品

透明條的材料、鬆緊程度非常關鍵,太鬆會滑落、拱起,太緊則形成張力。插冊的基板有白色、黑色的,各有好處。紙板基材最好是純粹的木漿,要保證幾十年不發黃,不應該帶有漂白劑、不穩定的添加劑。碳酸鈣可以使紙質更加持久,抵抗不良環境的影響。粘合劑也得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插冊類似於書籍,因此裝幀也是非常重要的,裝訂形式有精裝、平裝、活頁等。

郵市上有一種特殊形式的“雙保護郵冊”。A4大小的紙板,用各種規格的明條分割,然後兩片紙板背對背放入塑料薄膜制的袋子裡。其實它出身是辦公用品,減少文件翻閱汙損的,不知道是誰想到用來裝郵票。它的優點是郵冊外層有整幅的塑料薄膜覆蓋郵票,灰塵不容易進入,適合郵市交易。缺點紙板太薄,有一定的吸水性,直接將郵票放入,加上頻繁欣賞很容易使郵票變黃。如果不加護郵袋直接接觸,郵票背面容易發黃,並且A4紙上也有黃斑。紙張不穩定不抗黴是中國護郵用品的通病,紙張的穩定程度決定插冊的壽命。我將一些從郵局購來的全新郵票放進去,外面再用拉鍊的塑料袋封裝。在潮溼的南方放了三年,使用厚護郵袋,未專門通風乾燥,至今未發現黴斑,保持了郵票的光澤。

國外插冊封皮手感很好,不是硬梆梆的塑料皮。兩頁之間貼的是兩張玻璃紙,可以更好地隔絕兩頁郵票的互相干擾,翻動時就不會讓隔離紙進退兩難了,比國內的單插頁要高一籌。插冊隔頁使用了透明的紙張,看上去十分美觀,明顯提高了檔次,不用翻開就可以直接看到郵票。這樣細小的設計非常貼心,也很科學。大多國產插冊就沒有這樣的設計,隔離紙很薄,經常折曲脫落,很礙事,起不到保護作用。裝訂方面也是有一定的講究。大本插冊相當於一本精裝書,頁數多了,就不容易平放,而雙節裝訂設計,可以保證翻頁時頁面保持水平,是很有創意的設計,也是一個賣點。燈塔的一種加強版插冊,紙板特別厚,在底板覆蓋一層塑料片,再熱貼上較寬的透明條,相當於雙層護郵袋,保護及視覺整體效果都很不錯。這就是思路的問題,我們可以突破常規,基板不一定非得是紙做的,不一定要裝訂,可以是活頁,透明條也可以改成雙條等等。

定位冊(Illustrated album)郵票保護與護郵用品

定位冊是郵票的最佳歸宿。它包含一個國家若干年發行的郵票,上面印有各枚郵票圖案,以此確定郵票的位置和大小,收集者很容易知道離集全還有多少差距。定位冊經過細心編排,郵票錯落有致,整體設計美觀大方。裝訂形式和質量是最明顯的外觀形象,為人們所直觀瞭解,也是反映定位冊檔次的窗口。

中國普及使用定位冊始於八十年代初,中國特有的郵票編號標註系統與其思想一對接,定位冊便如魚得水,欣欣然發展起來了,並形成了中國集郵者按圖索驥的收集習慣。我國常用的定位冊形式是略大於郵票小薄片,三邊敞開,靠靜摩擦力夾住郵票,底面膠粘到郵冊上,已經成為傳統樣式和事實的標準。它透氣性能較好,卻不利於防潮防塵,若兩層閉合不緊密,容易從外面帶進各種雜物如灰塵,頭屑等。保護郵票的PVC薄片太小,加上國產郵冊整體質量不高,夾住郵票的靜摩擦力不足,郵票經常在翻動的時候移動、傾斜,與薄膜發生磨擦——嬌貴的影寫版郵票,只要輕微的磨擦就會使其表面磨損。

國產的定位冊檔次相差很大,有印著各種精美圖案的豪華高檔冊,也有十元一本的簡裝本。但薄膜樣式均是一樣的,為的是節約成本。早期或者廉價本只有一片保護薄膜,郵票直接與紙基板接觸,不利於郵票保護。粘膠塗抹不均勻;薄膜只有一個品種。國產的PVC薄膜都比較硬,韌性強,這是從手感上體會的,其實意味著材料的不同。定位冊剛買回來時經常帶著濃重的膠水味,似乎從未考慮到膠水散發的化學物質會不會與郵票發生反應的問題,也暴露出做工粗糙。紙板一般超過5年就發黃,影響了定位冊的壽命。現在國內郵冊朝印刷精美、裝幀豪華方向發展,但在郵票保護方面沒有多大進步。2002年北京郵票與錢幣博覽會的專供郵折已經出現了齒孔印痕,而且薄膜靜電吸附了大量的灰塵。

燈塔是相當好的定位冊了,有為中國製作的版本,設計編排也根據國人的習慣製作。薄膜是雙層的。PVC塑料片的柔軟性好,產生的摩擦力能保證郵票不移動,即使倒過來也不會脫落。翻動的時候郵票及薄膜仍保持平面。但它還是有些缺點,一是這種薄片保護形式,再則價格昂貴。林達公司有一種定位冊,以大面積的PVC薄片做底,裁出比郵票略大的長條,用熱塑封住長條三條邊。翻起可以很方便地觀察郵票的背面,而且郵票絕對不會滑落,周邊防護也很好,放入高檔郵票會有一種超雅脫俗的感覺。這種郵冊使用大面積材料,成本方面自然沒有優勢,而且對周邊環境的要求很高。很難想象一個灰塵滿地的房間,使用這種郵冊會有好的保護效果。高檔郵冊都有一個封套,可以防塵防潮,提供良好的保護,豎排的燙金文字提醒人們不要橫放郵冊。如果你有幾大本這樣的郵冊,好象擁有幾部典籍,成就感會油然而生。

作為集郵者,有沒有夢想過一種得心應手的郵冊,來妥善安置心愛的郵票?經常使用的郵冊能否讓我們滿意?是不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樣式是最好的?為什麼想不出有更好的形式?不應固步自封,其實慣用的樣式也只是舶來的。

活頁貼片(Ring blank page)

活頁貼片用來參加郵展,或組成活頁插冊,或作為活頁定位冊的補充。

貼片種類很多,全白的,帶黑邊的,帶或不帶裝訂孔的。由於貼片比較厚,一般參展都是打印在和貼片一樣大小的紙上,這樣貼片可以重複利用,節約成本。不過直接打印在貼片上另有一番效果。以前流行的打印在紙條上再粘貼的方法已經較少使用了。

帶有裝訂孔的活頁貼片冊,內頁仿照郵展貼片形式,可以根據個人的審美和內容來進行個性化編組,製作成類似郵展貼片,再用活頁封套裝訂起來,可以體會製作郵集的樂趣。

一種帶護郵袋活頁的貼片有很多規格可以選擇,它比插冊保護性好,可以長期保存郵票,方便觀看郵票的背面。可以作為新一年定位冊未發售時暫時存放新郵的地方,或者定位冊的擴展。由於各個公司的活頁貼片尺寸、裝訂孔齒數及位置不一,因此選擇了哪個公司的款式就意味著將一直使用該公司的產品,要慎重考慮之後再做決定。

封片/小型張冊(Envelop & Postcard/Sheet Album)

一般集郵者收集到很滿意的封片後卻簡單地放到一邊,一是不太重視封片保存,二是缺乏合適的保存手段。

封片的特點是夠大,夠多,佔用的地方很大,一般很難有那麼大那麼多本的封片冊來保存。因此很多人就是直接將很多信封放在一起,再用一個盒子裝起來。這樣帶來的問題很多。有些封片帶有可互相傳染的東西,比如不穩定的紙張填料、郵戳油墨、黴菌等,很容易染到相鄰的封片。而且那麼多的封片大小不一,互相摩擦撞擊邊角,很多的封片都因此損壞了。

保存信封,要按類別和尺寸大小分門別類,給每個信封裝上封套。封片如此之多,對於不同檔次的封片給予不同待遇是合理、必要的。名貴的應放入高檔的封片冊保存。TP、FP印刷很精美,表面都是上了光的,但也容易因摩擦而失去光澤。我是用一張油光紙將它夾住,再放進一個3號信封裡,然後在盒子裡豎放。原來使用的是2號信封,後發現太小。對信封也是可以這樣保存。JF、PF雖然很漂亮大方,規格一致,但過大的尺寸對保存是很大的挑戰。國外有蠟紙做的透明袋,可以裝郵票或者信封,而不需拿出來查看。

封片的大小不一。冊子也就有很多款式,與其規格相對應。明信片的規格相對固定。一般是兩個或四個明信片排列在一起。封的大小則多變,因此種類稍微多了一些,一般以標準規格逐級遞增,把相似尺寸放在一個冊裡。郵冊最好有阻隔用的薄膜或者紙板,要考慮翻動時是否方便,以及會不會發生摩擦。

小型張珍貴又脆弱。國內的小型張冊顯然太差。和沖洗照片送的低檔像冊沒多大區別。橫長方形的冊子,上方開口,裡面僅有一層薄紙,翻閱的時候容易引入灰塵、扭曲、摩擦及磨白小型張四角。

鑷子(Stamp tweezers)郵票保護與護郵用品

種類繁多,形狀各異,一般為不鏽鋼質地。按頭部形狀分有扁尖、扁圓、扁方型。鑷尖部分有彎與直之分,鑷身亦有長短之區別。選購時要挑選尖端扁平、光滑、鬆緊適度的。最重要的頭部是不能太銳利,用其他的如醫用鑷子夾取郵票是絕對不可取的。

越是小的東西越是檢驗一個國家工藝製造水平的窗口。好鑷子用起來得心應手,不好的則很彆扭,甚至對郵票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我以前所用的鑷子做工比較粗糙,防止手滑動的橫條紋很細,不均勻。它應該很容易開合,兩片夾頭互相保持水平和良好的彈性,夾住時不側面滑動。就是這樣的很小要求,我的鑷子卻沒有達到。每次都得掰動它才可以維持頭部為平面,而且兩個頭部互相夾合時不準確,還相互滑動。後來我使用了燈塔的鑷子,就沒有這些煩惱了,不過代價是原來鑷子的兩倍多。

有些人用鑷子夾取郵票,封片就免了,無論如何還是應該堅持使用鑷子。用手直接觸摸必然留下油脂,時間一長該處最容易出現發黃的情況。應使用頂部稍寬的鑷子,以防封片折損。還希望產商研究封片專用的鑷子。

使用鑷子需注意不與郵票發生摩擦,如來回襯擦,與郵冊摩擦等,還有就是壓力勿過大,以免將郵票壓出痕跡來。鑷子的頭部要保持清潔,勿用手觸摸;使用後應及時用幹潔的布或軟紙擦淨,再放入紙袋或專用護套中。

其他護郵用品

這些都是國內少見的,值得國內護郵用品生產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開發。

插票卡(Stamp box file)

適合需要隨身攜帶郵票,去郵票公司取票或者和郵友交換,都是很好的載體。我最經常用的是一本書。如果沒有寬敞的地方放置郵冊,那麼它也可以作為一本容量很小的臨時插冊。

乾燥本(Dry Book)

新買回來的郵票並未乾燥,需要進行乾燥。剛洗下來的郵票也是如此。這個本子也是黴菌傳播的媒介,最好區分使用。

不是護郵用品的用品

溫溼度計

監控外界環境變化情況。溫度計有水銀和紅色酒精式,都是刻度形式的。現在已經有電子式的儀表出現。最好不要使用水的刻度式溼度計,以免傾倒,電子式的實在難找了。

氣調箱

這是給相機提供的星級待遇。它可以提供比較恆定的溫溼度,是發燒攝影師的裝備之一。它使用電源可以對進出的空氣進行調節。還可以放置防止相機發黴的揮發性藥劑。顯然使用藥劑的方法絕對不適合郵票。這種氣調箱也許對南方的潮溼天氣有所幫助。

乾燥劑

梅雨時節有及時晾晒的傳統。但一般在戶內很難找到合適的通風場所,這樣就會受到戶外很多不良因素如強光、風、灰塵等的干擾。可在有空調的房間展開郵冊讓其溼氣散發出去,或者使用乾燥劑。比較適合的是粒狀的硅膠,最好不使用粉狀的乾燥劑。硅膠中氯化亞鈷吸水後會由無色變成藍色。若發現乾燥劑變成粉紅色時,就及時更換新的乾燥劑。

《傅抱石作品選》的“洗手圖”描述了:東晉宰相桓玄愛畫如命,覓得精品,常請文人雅士觀之,而觀畫者必先洗手方可,大畫家顧愷之概莫能外。“洗手”的意識,是集郵者應該具備的,也是藏品之福。整理欣賞郵票時,要注意清潔。手要洗淨,桌面要擦抹乾淨,使用鑷子夾取以免郵票受汙。這些細小的事情很容易忽視,卻是保護郵票的要訣。

郵票保護與護郵用品

長期對品相不重視,使我們對不好的郵票品相都有點習以為常了。我們一直抱怨金銀粉郵票不利於郵票保存。大面積的金粉確實不好,但它也正好折射出國內郵票保護環境不佳。T110《白鶴》大片金粉上的指紋有多少個,多少次摩擦、蹭髒,那麼其他郵票也一樣多。所見的《白鶴》幾乎沒有不帶指紋的,似乎也因此覺得帶指紋的《白鶴》郵票是正常的。這種想法實在要不得。其實只要細心操作,也可以不帶一個指紋地從整版郵票上分離,然後完好保存。但是會有人在意這些嗎?

郵票保護與護郵用品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集郵者和國內護郵用品製造商一點啟發。燈塔郵冊一直都比較貴,體現高貴身份,已經確立了高品質護郵用品的地位。但林達的報價換算成人民幣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它在國內有了代理,價格可能更低,性能價格比肯定要遠高於國產的護郵用品。很多護郵用品的設計思路,特別是人性化部分值得製造商學習。敢問我們會掏出多少比例的錢用來保護郵票?花幾百元買一個高檔郵冊來保護近年的編年郵票太過奢侈一些,但是珍貴的文革郵票呢?用在護郵用品的投資是一次性的,效果卻是長久的。將良好防護與較低價格結合,製造出物美價廉的郵冊可能更適合國情,而這重任應是國內護郵用品產家擔負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