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後現象,作為家長你重視起來了麼?

幼兒園 心理 凶凶de小紅 凶凶de小紅 2017-09-30

自從有了個孩子,操心的事從來都沒個完。不光要關心她的吃穿用度關心她的學習,還要關心她的言行關心她的成長環境。最近有個事情,更讓我覺得,這玩也是要操心的大事情

放學後現象,作為家長你重視起來了麼?

孩子上了學後,白天可以在幼兒園裡學習、娛樂,可是下午4點放學後一直到晚上9點上床睡覺,這期間怎麼安排也是大事。首先跟誰玩、怎麼玩、在哪玩,每天放學前,我都得考慮好。現在的小孩子,放學被家長接走後,多半放在家裡或者放在年邁的爺爺奶奶那裡照看,不是看電視就是玩平板玩手機,長時間玩電子產品,先不說對眼睛會造成多大傷害,時間長了老是呆在家裡還會讓人變得性格封閉,不愛與人交流。

放學後現象,作為家長你重視起來了麼?

以前還沒上學,讓她在家玩玩布娃娃、積木,出門玩玩遊樂城堡,都可以打發。再大一點,報了興趣班,放了學往興趣班裡一送也省不少事。但是最近我發現,她已經不再滿足那種單純打發時間的玩耍了。她在追求更刺激更有挑戰的事情上,在發展與別人更親密交流的高質量陪伴上,興趣濃厚。

放學後現象,作為家長你重視起來了麼?

有一次她這樣說:“我不想自己一個人玩!我上了一天,你還不讓我玩!”更是讓我意識到玩的重要。雖然我們有時候在路上也能遇到孩子上學的同學,但是很多人家的家長並不願意讓孩子在外邊玩很久,如果邀請到家裡玩的話,大人之間又會覺得彼此不熟識,也不方便在別人家多打擾。所以對於今天的孩子們來說,每天花幾個小時看電視或玩電子產品,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但是,他們知道爬樹、建沙堡或是在草地上打滾的樂趣嗎?

放學後現象,作為家長你重視起來了麼?

想起我小時候,在大院裡,周圍不乏熟識的叔叔阿姨,一到晚上就有很多小孩子出來玩,大家一窩蜂的聚在一起,捉迷藏、打石子,變著法子的鬧。雖然每天晚上回家都是髒兮兮黏糊糊的,但是每天很快樂也很開心。而現在的社會,高樓大廈,一幢百多戶,很多人連鄰居是誰都不知道,更何況能放心的讓孩子和別人一起玩。

放學後現象,作為家長你重視起來了麼?

“玩”本該是孩子的天性,但有的家長偏偏在這個時候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玩中學,學中玩”這也一直是幼兒教育理念裡提倡的一種觀點,孩子只有“玩”才能加強與外界的聯繫、增強自我認知,而這個“玩”的方法多半都是通過做遊戲,謀得與他人的交流互動。做遊戲的方法,能讓孩子的天性在遊戲中更好的發揮。

伯拉圖認為遊戲是幼兒自我表現的最高形式,也強調應通過遊戲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荷蘭文化人類學家胡伊青加也曾說過:“遊戲的樂趣究竟是什麼?何以幼兒要愉快的叫嚷?這是一種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顛倒的心理狀態。”遊戲活動尤為突出地表現出了體驗的特徵,在遊戲的世界裡,他們盡情體驗、忘我不知疲倦的玩,他們在遊戲中學會認知、掌握規則,自由、輕鬆、愉快的活動,讓孩子們高興,並在遊戲中主動自覺地接受教育,進一步開發大腦潛能。

放學後現象,作為家長你重視起來了麼?

科學研究表明,人腦大約在3歲以前就已完成60%的發育,6歲以前完成90%,0~6歲正是開發孩子大腦的黃金時期。所以我們在這一時期,應及時地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及靈活多樣的遊戲活動來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為孩子以後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打下基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