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想拿第一,家長真的要當心了

最近年糕小朋友上體能課發生的故事,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課上有個項目,是計時障礙賽,比賽結束後教練會直接報出成績。

趁著比賽休息喝水的空當,年糕得意洋洋地跑過來跟我說:“媽媽你看到了嗎,我剛才跑了第一名。”

其實,他的每次比賽我都看的很仔細,所以迅速糾正他:“不對吧,你前面還有兩個小孩,一個1分50秒,一個1分40秒”。

孩子總想拿第一,家長真的要當心了


年糕小朋友一聽,馬上就崩潰了:“不對,我就是第一名,你不要說那樣的話了……”


孩子總想拿第一,家長真的要當心了


小孩對“我最厲害”這件事,真是有一種謎之自戀。

但是有個詞叫做“剛極易折”啊小朋友!

這不,打擊馬上就接著來了——

那天他幼兒園一個同班小女孩到家裡來玩,兩個孩子玩扔球遊戲——就是像扔飛鏢一樣,把球扔到一個有黏性的毛氈圓盤上,圓盤上的每一環都有分數。

小姑娘隨手一扔,扔了個100分,女孩媽媽就很高興地誇了她。

年糕小朋友就不開心了——他自己還從來沒有扔到過100分誒,就算是他最好的朋友也不行!

整個晚上情緒就不好了。


孩子總想拿第一,家長真的要當心了


可能這個時候,很多家長會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輸不起啊?”

好勝心並不是壞事,但是糕媽想強調的是,好勝並不等於爭第一。

這個階段孩子爆棚的好勝心,其實是表示他在“自我”這個概念上有了很大的進步!

自我概念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自尊

孩子的自尊心、對自己的評價,會影響他的情感經驗、未來行為和自信心等很多方面。

孩子總想拿第一,家長真的要當心了


一般小孩到4歲的時候,他們的自尊心就開始萌生,可是他們還暫時很難區分理想能力和實際能力,而且還會低估任務的難度。

什麼都想爭第一、動不動就輸不起,在家長眼裡,就成一份略顯奇怪的好勝心。

既然這個體現“自我”的好勝心這麼重要,那我們應該做點什麼呢?

至少,不是老人們那種掛在嘴上的,事事都要“爭第一”——

比如,為了讓小孩多吃飯,家裡老人總喜歡把吃飯和輸贏硬尬到一起:

“你今天要多吃一點飯,明天就能跑第一了”

“你今天好好吃飯,明天就能比xxx厲害了”

“年糕今天吃飯要當第一名喲~”

你看,吃飯本來是孩子一天中最應該放鬆、享受的時光,就這麼硬是被跟“爭第一”毫無關聯的捆綁在一起了。

我和糕爸當時就下定決心:以後我們絕不要對年糕說“你要當第一。”

我們都覺得:讓孩子有勇氣、有信心不斷超越自己,是父母共同的責任。

但這種期望同時也是一種壓力;如果父母總是把“第一”掛在嘴上,壓力就會給孩子帶來副作用——緊張、焦慮

孩子總想拿第一,家長真的要當心了


科恩博士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媽媽請求老師不要紅墨水批改她兒子的作業,因為那代表了他沒有得到100分,所以孩子一看到紅色就會崩潰。

那些被從小灌輸要當第一的孩子,每件事在他們眼裡都像“紅墨水”,總是時刻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達不到大人的標準,反而更加容易退縮和放棄。

孩子總想拿第一,家長真的要當心了


總用“第一”有意無意的評價孩子,就相當於讓孩子被迫進入大人的世界、聽從大人的安排,破壞了他對“自我、自尊”評價體系的建設。

那想讓孩子越來越好、能讓他敢於挑戰的是什麼呢?

是你能讓他相信,他的每個選擇都能獲得你的理解和支持,任何努力的結果都值得驕傲和肯定。

所以,儘量在孩子可以做選擇的時候,讓他們自己做選擇,並尊重他們的選擇。

最近,年糕的幼兒園要求小朋友練習拍皮球,同樣會公佈成績。

每節課下來,我都會如實告訴年糕,他現在的水平狀況和在班級裡的排名——雖然能保持在前十名,但也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第一。

我告訴他:“你已經很棒了,一開始你都不會拍球,你現在能練到連續拍160個,媽媽已經覺得非常驕傲了。”

年糕問我:“那我什麼時候能得第一名啊?”

我說:“你要得第一,是完全可能的。那我們從今天開始,就得每天吃完飯,少玩一會,多練一下拍球。而且你可能會拍到比較累。因為你要從160多個,進步到接近200個是不容易的。”

然後,年糕就奮起直追了嗎?

沒有。糾結了一會,他覺得還是玩重要、非常坦然地接受了現在的排名。

孩子總想拿第一,家長真的要當心了


當然,我也尊重他的這個選擇:他已經付出了努力,至於得不得第一,那是他自己決定的事情。

從小,我也是一枚“永遠爭第一”的孩子。

可是大學之後,爹媽不再要求我成績好,我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了。

後來才發現:最棒的動力並不是來自誰告訴你要去做什麼,它就生長在你心裡。你嚮往更好自己的自驅力,比誰告訴你要去爭第一強大無數倍。

成功和第一,從來就不是同一件事情。

面對輸贏,能夠持有平常心的孩子;能夠自己判斷取捨、做出決定的孩子,才不會只為結果患得患失,更懂得享受努力過程的喜悅。

對孩子來說,這才是他成長的內驅力,比現在任何一個能拿到的“第一”更重要。

孩子總想拿第一,家長真的要當心了


孩子那個小小的自我的萌芽,就是他建立自信、懂得自尊、願意為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的基石。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支持並尊重這個小小自我的漸漸長大,可以容忍不同的選擇,允許孩子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決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