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陳瑜

訪堯村,一個充滿著悠久歷史傳說的村落。

訪堯村,中國最古老的的傳奇村落,湘南醉美水濱漁村。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陳瑜

訪堯村,一個充滿著悠久歷史傳說的村落。

訪堯村,中國最古老的的傳奇村落,湘南醉美水濱漁村。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一)古村勝境

陽春三月,在江村鎮黨委委員、宣統委員、政協聯工委主任陳純、文教體廣電中心主任胡新徠等陪同下走進雙牌江村鎮訪堯村。瀟水河畔,遠望如黛,青山綠水,帆船點點,靜謐而又淡定,沿河而上,便是永州最長的吊橋,一橋飛渡,東西貫連,飛奔於橋上,猶如飛動的音符,彈奏出古老淳樸的歌謠。

遠眺訪堯村,古村掩映在綠樹蕃籬間,背倚白雲山,巍峨俊秀,天然屏障,面臨瀟水,煙波浩渺,波光粼粼。五條山脈斜插而下匯於古村,呈“五龍搶珠”之勢,有“五馬歸槽”之說。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陳瑜

訪堯村,一個充滿著悠久歷史傳說的村落。

訪堯村,中國最古老的的傳奇村落,湘南醉美水濱漁村。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一)古村勝境

陽春三月,在江村鎮黨委委員、宣統委員、政協聯工委主任陳純、文教體廣電中心主任胡新徠等陪同下走進雙牌江村鎮訪堯村。瀟水河畔,遠望如黛,青山綠水,帆船點點,靜謐而又淡定,沿河而上,便是永州最長的吊橋,一橋飛渡,東西貫連,飛奔於橋上,猶如飛動的音符,彈奏出古老淳樸的歌謠。

遠眺訪堯村,古村掩映在綠樹蕃籬間,背倚白雲山,巍峨俊秀,天然屏障,面臨瀟水,煙波浩渺,波光粼粼。五條山脈斜插而下匯於古村,呈“五龍搶珠”之勢,有“五馬歸槽”之說。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近觀訪堯村,稻田荷塘星羅棋佈,老屋古巷橫七豎八,古木修竹環村侍立,綠樹紅花點綴其間,農夫漁翁怡然自得,月亮塘群鴨戲水,纖柳依依,瀟水船舫穿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風景如畫,秀色無邊,山水怡情。

走進訪堯村,撲入眼簾的是長長的拾級巷道,古遠與綿長,在村祕書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周家祠堂,偌大的建築,記錄繁華與興旺的的牌匾,感受那恬靜如歌的太平盛世,觸摸那一根根圓柱,就像觸摸著歷史的風韻。

一條條青石板古道.一排排一座座飛簷翹角古民居,一面面爬滿苔蘚的古磚牆,一塊塊古石屏,一個個古石墩,一扇扇古石條大門,無不都在承載著久遠輝煌和厚德印跡。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陳瑜

訪堯村,一個充滿著悠久歷史傳說的村落。

訪堯村,中國最古老的的傳奇村落,湘南醉美水濱漁村。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一)古村勝境

陽春三月,在江村鎮黨委委員、宣統委員、政協聯工委主任陳純、文教體廣電中心主任胡新徠等陪同下走進雙牌江村鎮訪堯村。瀟水河畔,遠望如黛,青山綠水,帆船點點,靜謐而又淡定,沿河而上,便是永州最長的吊橋,一橋飛渡,東西貫連,飛奔於橋上,猶如飛動的音符,彈奏出古老淳樸的歌謠。

遠眺訪堯村,古村掩映在綠樹蕃籬間,背倚白雲山,巍峨俊秀,天然屏障,面臨瀟水,煙波浩渺,波光粼粼。五條山脈斜插而下匯於古村,呈“五龍搶珠”之勢,有“五馬歸槽”之說。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近觀訪堯村,稻田荷塘星羅棋佈,老屋古巷橫七豎八,古木修竹環村侍立,綠樹紅花點綴其間,農夫漁翁怡然自得,月亮塘群鴨戲水,纖柳依依,瀟水船舫穿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風景如畫,秀色無邊,山水怡情。

走進訪堯村,撲入眼簾的是長長的拾級巷道,古遠與綿長,在村祕書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周家祠堂,偌大的建築,記錄繁華與興旺的的牌匾,感受那恬靜如歌的太平盛世,觸摸那一根根圓柱,就像觸摸著歷史的風韻。

一條條青石板古道.一排排一座座飛簷翹角古民居,一面面爬滿苔蘚的古磚牆,一塊塊古石屏,一個個古石墩,一扇扇古石條大門,無不都在承載著久遠輝煌和厚德印跡。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二)古村德韻

該村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歷經兩百餘年依規依次而建,到清嘉慶年間(1796-1819)新屋門周氏宗祠的竣工,當具規模。“聚族又數百戶,村煙羅列,丁甲蕃昌,文明之盛,縉笏之榮,固為州里所爭羨,而山川之靈秀,田土之饒肥,棟宇之華,風俗之美,尤為遐邇所共推。”可見當年古村之風範。

該村三百餘戶周姓人家,多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後裔。據《周氏家譜》記載,元朝末年,其先祖成材公慕名從粵東遷此定居;明清時,又有鏜公來鐵溪居,廷實公鼎建新屋門,形成包括新屋門、鐵溪門、銀花地三個院落。從鐵溪南拱門的“吾道南來”到新屋北拱門的“大道為公”,南北約600米,東西約400米,原有200餘座民居,三座祠堂,三個臨河碼頭。

村中石板鋪成的巷道幽深,四周古樟參天,雜樹繁茂。村中建有“太白”、“近月”、“課花”三樓;有“見龍”、“鳳噦”二軒作書院;其橫匾楣題,多為“樂善不倦”、“晚節含暉”、“寧靜致遠”、“碩德耆年”、“光風霽月”之類的箴言警語,無一處不透出濃郁的悠悠古韻和熠熠生輝的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附近還有 “白雲早雪”、“瘦石擎天”、“犀牛回瀾”、“金灘晒網”、“煙竹水清”等令人神往的景觀。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陳瑜

訪堯村,一個充滿著悠久歷史傳說的村落。

訪堯村,中國最古老的的傳奇村落,湘南醉美水濱漁村。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一)古村勝境

陽春三月,在江村鎮黨委委員、宣統委員、政協聯工委主任陳純、文教體廣電中心主任胡新徠等陪同下走進雙牌江村鎮訪堯村。瀟水河畔,遠望如黛,青山綠水,帆船點點,靜謐而又淡定,沿河而上,便是永州最長的吊橋,一橋飛渡,東西貫連,飛奔於橋上,猶如飛動的音符,彈奏出古老淳樸的歌謠。

遠眺訪堯村,古村掩映在綠樹蕃籬間,背倚白雲山,巍峨俊秀,天然屏障,面臨瀟水,煙波浩渺,波光粼粼。五條山脈斜插而下匯於古村,呈“五龍搶珠”之勢,有“五馬歸槽”之說。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近觀訪堯村,稻田荷塘星羅棋佈,老屋古巷橫七豎八,古木修竹環村侍立,綠樹紅花點綴其間,農夫漁翁怡然自得,月亮塘群鴨戲水,纖柳依依,瀟水船舫穿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風景如畫,秀色無邊,山水怡情。

走進訪堯村,撲入眼簾的是長長的拾級巷道,古遠與綿長,在村祕書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周家祠堂,偌大的建築,記錄繁華與興旺的的牌匾,感受那恬靜如歌的太平盛世,觸摸那一根根圓柱,就像觸摸著歷史的風韻。

一條條青石板古道.一排排一座座飛簷翹角古民居,一面面爬滿苔蘚的古磚牆,一塊塊古石屏,一個個古石墩,一扇扇古石條大門,無不都在承載著久遠輝煌和厚德印跡。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二)古村德韻

該村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歷經兩百餘年依規依次而建,到清嘉慶年間(1796-1819)新屋門周氏宗祠的竣工,當具規模。“聚族又數百戶,村煙羅列,丁甲蕃昌,文明之盛,縉笏之榮,固為州里所爭羨,而山川之靈秀,田土之饒肥,棟宇之華,風俗之美,尤為遐邇所共推。”可見當年古村之風範。

該村三百餘戶周姓人家,多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後裔。據《周氏家譜》記載,元朝末年,其先祖成材公慕名從粵東遷此定居;明清時,又有鏜公來鐵溪居,廷實公鼎建新屋門,形成包括新屋門、鐵溪門、銀花地三個院落。從鐵溪南拱門的“吾道南來”到新屋北拱門的“大道為公”,南北約600米,東西約400米,原有200餘座民居,三座祠堂,三個臨河碼頭。

村中石板鋪成的巷道幽深,四周古樟參天,雜樹繁茂。村中建有“太白”、“近月”、“課花”三樓;有“見龍”、“鳳噦”二軒作書院;其橫匾楣題,多為“樂善不倦”、“晚節含暉”、“寧靜致遠”、“碩德耆年”、“光風霽月”之類的箴言警語,無一處不透出濃郁的悠悠古韻和熠熠生輝的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附近還有 “白雲早雪”、“瘦石擎天”、“犀牛回瀾”、“金灘晒網”、“煙竹水清”等令人神往的景觀。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三)古村傳說:“堯訪”與“訪堯”

先是“堯訪”

據《永州地名志》載:“訪堯,因堯插旗立寨而名。”相傳當年堯帝沿湘江入瀟水逆流南巡,行至瀧河此段,但見林密淵深、水深流急,直有“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昇天”險狀,一路行來竟無泊舟之地。堯帝不敢大意,命令船工小心行船。船從瀧泊鋪雷石潭出發,行一日一夜,終於見到了一個可以泊船的長潭,是為漫潭。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陳瑜

訪堯村,一個充滿著悠久歷史傳說的村落。

訪堯村,中國最古老的的傳奇村落,湘南醉美水濱漁村。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一)古村勝境

陽春三月,在江村鎮黨委委員、宣統委員、政協聯工委主任陳純、文教體廣電中心主任胡新徠等陪同下走進雙牌江村鎮訪堯村。瀟水河畔,遠望如黛,青山綠水,帆船點點,靜謐而又淡定,沿河而上,便是永州最長的吊橋,一橋飛渡,東西貫連,飛奔於橋上,猶如飛動的音符,彈奏出古老淳樸的歌謠。

遠眺訪堯村,古村掩映在綠樹蕃籬間,背倚白雲山,巍峨俊秀,天然屏障,面臨瀟水,煙波浩渺,波光粼粼。五條山脈斜插而下匯於古村,呈“五龍搶珠”之勢,有“五馬歸槽”之說。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近觀訪堯村,稻田荷塘星羅棋佈,老屋古巷橫七豎八,古木修竹環村侍立,綠樹紅花點綴其間,農夫漁翁怡然自得,月亮塘群鴨戲水,纖柳依依,瀟水船舫穿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風景如畫,秀色無邊,山水怡情。

走進訪堯村,撲入眼簾的是長長的拾級巷道,古遠與綿長,在村祕書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周家祠堂,偌大的建築,記錄繁華與興旺的的牌匾,感受那恬靜如歌的太平盛世,觸摸那一根根圓柱,就像觸摸著歷史的風韻。

一條條青石板古道.一排排一座座飛簷翹角古民居,一面面爬滿苔蘚的古磚牆,一塊塊古石屏,一個個古石墩,一扇扇古石條大門,無不都在承載著久遠輝煌和厚德印跡。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二)古村德韻

該村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歷經兩百餘年依規依次而建,到清嘉慶年間(1796-1819)新屋門周氏宗祠的竣工,當具規模。“聚族又數百戶,村煙羅列,丁甲蕃昌,文明之盛,縉笏之榮,固為州里所爭羨,而山川之靈秀,田土之饒肥,棟宇之華,風俗之美,尤為遐邇所共推。”可見當年古村之風範。

該村三百餘戶周姓人家,多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後裔。據《周氏家譜》記載,元朝末年,其先祖成材公慕名從粵東遷此定居;明清時,又有鏜公來鐵溪居,廷實公鼎建新屋門,形成包括新屋門、鐵溪門、銀花地三個院落。從鐵溪南拱門的“吾道南來”到新屋北拱門的“大道為公”,南北約600米,東西約400米,原有200餘座民居,三座祠堂,三個臨河碼頭。

村中石板鋪成的巷道幽深,四周古樟參天,雜樹繁茂。村中建有“太白”、“近月”、“課花”三樓;有“見龍”、“鳳噦”二軒作書院;其橫匾楣題,多為“樂善不倦”、“晚節含暉”、“寧靜致遠”、“碩德耆年”、“光風霽月”之類的箴言警語,無一處不透出濃郁的悠悠古韻和熠熠生輝的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附近還有 “白雲早雪”、“瘦石擎天”、“犀牛回瀾”、“金灘晒網”、“煙竹水清”等令人神往的景觀。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三)古村傳說:“堯訪”與“訪堯”

先是“堯訪”

據《永州地名志》載:“訪堯,因堯插旗立寨而名。”相傳當年堯帝沿湘江入瀟水逆流南巡,行至瀧河此段,但見林密淵深、水深流急,直有“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昇天”險狀,一路行來竟無泊舟之地。堯帝不敢大意,命令船工小心行船。船從瀧泊鋪雷石潭出發,行一日一夜,終於見到了一個可以泊船的長潭,是為漫潭。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龍顏大悅,命令隨從泊船休整幾天在此紮寨。一時間,昔日荒無人煙的荒灘旌旗獵獵,炊煙裊裊,舟車穿梭,熱鬧非凡。堯帝在此漁獵數日,拔營南去。後人知道了那插旗紮寨的是堯帝,於是就將這個河灘叫作堯灘

堯帝南巡不久即禪位於舜。舜帝即位後,以德報怨,為了讓他那頑劣的同父異母之弟象得到堯帝仁厚之德的教化,遂封象於堯灘所在地有庳。象封候後,被堯風舜德感化,勤政愛民,大興農牧,深受有庳候國百姓愛戴。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陳瑜

訪堯村,一個充滿著悠久歷史傳說的村落。

訪堯村,中國最古老的的傳奇村落,湘南醉美水濱漁村。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一)古村勝境

陽春三月,在江村鎮黨委委員、宣統委員、政協聯工委主任陳純、文教體廣電中心主任胡新徠等陪同下走進雙牌江村鎮訪堯村。瀟水河畔,遠望如黛,青山綠水,帆船點點,靜謐而又淡定,沿河而上,便是永州最長的吊橋,一橋飛渡,東西貫連,飛奔於橋上,猶如飛動的音符,彈奏出古老淳樸的歌謠。

遠眺訪堯村,古村掩映在綠樹蕃籬間,背倚白雲山,巍峨俊秀,天然屏障,面臨瀟水,煙波浩渺,波光粼粼。五條山脈斜插而下匯於古村,呈“五龍搶珠”之勢,有“五馬歸槽”之說。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近觀訪堯村,稻田荷塘星羅棋佈,老屋古巷橫七豎八,古木修竹環村侍立,綠樹紅花點綴其間,農夫漁翁怡然自得,月亮塘群鴨戲水,纖柳依依,瀟水船舫穿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風景如畫,秀色無邊,山水怡情。

走進訪堯村,撲入眼簾的是長長的拾級巷道,古遠與綿長,在村祕書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周家祠堂,偌大的建築,記錄繁華與興旺的的牌匾,感受那恬靜如歌的太平盛世,觸摸那一根根圓柱,就像觸摸著歷史的風韻。

一條條青石板古道.一排排一座座飛簷翹角古民居,一面面爬滿苔蘚的古磚牆,一塊塊古石屏,一個個古石墩,一扇扇古石條大門,無不都在承載著久遠輝煌和厚德印跡。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二)古村德韻

該村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歷經兩百餘年依規依次而建,到清嘉慶年間(1796-1819)新屋門周氏宗祠的竣工,當具規模。“聚族又數百戶,村煙羅列,丁甲蕃昌,文明之盛,縉笏之榮,固為州里所爭羨,而山川之靈秀,田土之饒肥,棟宇之華,風俗之美,尤為遐邇所共推。”可見當年古村之風範。

該村三百餘戶周姓人家,多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後裔。據《周氏家譜》記載,元朝末年,其先祖成材公慕名從粵東遷此定居;明清時,又有鏜公來鐵溪居,廷實公鼎建新屋門,形成包括新屋門、鐵溪門、銀花地三個院落。從鐵溪南拱門的“吾道南來”到新屋北拱門的“大道為公”,南北約600米,東西約400米,原有200餘座民居,三座祠堂,三個臨河碼頭。

村中石板鋪成的巷道幽深,四周古樟參天,雜樹繁茂。村中建有“太白”、“近月”、“課花”三樓;有“見龍”、“鳳噦”二軒作書院;其橫匾楣題,多為“樂善不倦”、“晚節含暉”、“寧靜致遠”、“碩德耆年”、“光風霽月”之類的箴言警語,無一處不透出濃郁的悠悠古韻和熠熠生輝的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附近還有 “白雲早雪”、“瘦石擎天”、“犀牛回瀾”、“金灘晒網”、“煙竹水清”等令人神往的景觀。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三)古村傳說:“堯訪”與“訪堯”

先是“堯訪”

據《永州地名志》載:“訪堯,因堯插旗立寨而名。”相傳當年堯帝沿湘江入瀟水逆流南巡,行至瀧河此段,但見林密淵深、水深流急,直有“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昇天”險狀,一路行來竟無泊舟之地。堯帝不敢大意,命令船工小心行船。船從瀧泊鋪雷石潭出發,行一日一夜,終於見到了一個可以泊船的長潭,是為漫潭。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龍顏大悅,命令隨從泊船休整幾天在此紮寨。一時間,昔日荒無人煙的荒灘旌旗獵獵,炊煙裊裊,舟車穿梭,熱鬧非凡。堯帝在此漁獵數日,拔營南去。後人知道了那插旗紮寨的是堯帝,於是就將這個河灘叫作堯灘

堯帝南巡不久即禪位於舜。舜帝即位後,以德報怨,為了讓他那頑劣的同父異母之弟象得到堯帝仁厚之德的教化,遂封象於堯灘所在地有庳。象封候後,被堯風舜德感化,勤政愛民,大興農牧,深受有庳候國百姓愛戴。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有庳人為紀念象被教化後的德行,尊稱其為象王,並在堯灘正對面的金灘建象王廟,春秋祭祀,簫鼓追隨。象王廟建成以後香火鼎盛,幾經損毀又幾經修復。唐時道州刺史薛伯高以“象之道,以為子則傲,以為弟則賊……”之惡名而毀象祠,“撤其屋,墟其地,沉其主於江。”時永州司馬柳宗元作《道州毀鼻亭神記》記錄了這一歷史事件。

然仁厚的有庳百姓不記象之惡名,感其有庳仁政,不久又重建象祠頂禮膜拜。這座象祠直到1960年雙牌水庫建成時仍保存完好,可惜已被雙牌水庫淹於水底。象祠香火之盛,明朝王會有詩為證:

有庳數千載,人猶說象王。

江村存廟貌,野老共蒸嘗。

傲德應非古,神明今有常。

綰符淹舊國,蟾拜幾徜徉。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陳瑜

訪堯村,一個充滿著悠久歷史傳說的村落。

訪堯村,中國最古老的的傳奇村落,湘南醉美水濱漁村。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一)古村勝境

陽春三月,在江村鎮黨委委員、宣統委員、政協聯工委主任陳純、文教體廣電中心主任胡新徠等陪同下走進雙牌江村鎮訪堯村。瀟水河畔,遠望如黛,青山綠水,帆船點點,靜謐而又淡定,沿河而上,便是永州最長的吊橋,一橋飛渡,東西貫連,飛奔於橋上,猶如飛動的音符,彈奏出古老淳樸的歌謠。

遠眺訪堯村,古村掩映在綠樹蕃籬間,背倚白雲山,巍峨俊秀,天然屏障,面臨瀟水,煙波浩渺,波光粼粼。五條山脈斜插而下匯於古村,呈“五龍搶珠”之勢,有“五馬歸槽”之說。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近觀訪堯村,稻田荷塘星羅棋佈,老屋古巷橫七豎八,古木修竹環村侍立,綠樹紅花點綴其間,農夫漁翁怡然自得,月亮塘群鴨戲水,纖柳依依,瀟水船舫穿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風景如畫,秀色無邊,山水怡情。

走進訪堯村,撲入眼簾的是長長的拾級巷道,古遠與綿長,在村祕書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周家祠堂,偌大的建築,記錄繁華與興旺的的牌匾,感受那恬靜如歌的太平盛世,觸摸那一根根圓柱,就像觸摸著歷史的風韻。

一條條青石板古道.一排排一座座飛簷翹角古民居,一面面爬滿苔蘚的古磚牆,一塊塊古石屏,一個個古石墩,一扇扇古石條大門,無不都在承載著久遠輝煌和厚德印跡。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二)古村德韻

該村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歷經兩百餘年依規依次而建,到清嘉慶年間(1796-1819)新屋門周氏宗祠的竣工,當具規模。“聚族又數百戶,村煙羅列,丁甲蕃昌,文明之盛,縉笏之榮,固為州里所爭羨,而山川之靈秀,田土之饒肥,棟宇之華,風俗之美,尤為遐邇所共推。”可見當年古村之風範。

該村三百餘戶周姓人家,多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後裔。據《周氏家譜》記載,元朝末年,其先祖成材公慕名從粵東遷此定居;明清時,又有鏜公來鐵溪居,廷實公鼎建新屋門,形成包括新屋門、鐵溪門、銀花地三個院落。從鐵溪南拱門的“吾道南來”到新屋北拱門的“大道為公”,南北約600米,東西約400米,原有200餘座民居,三座祠堂,三個臨河碼頭。

村中石板鋪成的巷道幽深,四周古樟參天,雜樹繁茂。村中建有“太白”、“近月”、“課花”三樓;有“見龍”、“鳳噦”二軒作書院;其橫匾楣題,多為“樂善不倦”、“晚節含暉”、“寧靜致遠”、“碩德耆年”、“光風霽月”之類的箴言警語,無一處不透出濃郁的悠悠古韻和熠熠生輝的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附近還有 “白雲早雪”、“瘦石擎天”、“犀牛回瀾”、“金灘晒網”、“煙竹水清”等令人神往的景觀。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三)古村傳說:“堯訪”與“訪堯”

先是“堯訪”

據《永州地名志》載:“訪堯,因堯插旗立寨而名。”相傳當年堯帝沿湘江入瀟水逆流南巡,行至瀧河此段,但見林密淵深、水深流急,直有“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昇天”險狀,一路行來竟無泊舟之地。堯帝不敢大意,命令船工小心行船。船從瀧泊鋪雷石潭出發,行一日一夜,終於見到了一個可以泊船的長潭,是為漫潭。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龍顏大悅,命令隨從泊船休整幾天在此紮寨。一時間,昔日荒無人煙的荒灘旌旗獵獵,炊煙裊裊,舟車穿梭,熱鬧非凡。堯帝在此漁獵數日,拔營南去。後人知道了那插旗紮寨的是堯帝,於是就將這個河灘叫作堯灘

堯帝南巡不久即禪位於舜。舜帝即位後,以德報怨,為了讓他那頑劣的同父異母之弟象得到堯帝仁厚之德的教化,遂封象於堯灘所在地有庳。象封候後,被堯風舜德感化,勤政愛民,大興農牧,深受有庳候國百姓愛戴。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有庳人為紀念象被教化後的德行,尊稱其為象王,並在堯灘正對面的金灘建象王廟,春秋祭祀,簫鼓追隨。象王廟建成以後香火鼎盛,幾經損毀又幾經修復。唐時道州刺史薛伯高以“象之道,以為子則傲,以為弟則賊……”之惡名而毀象祠,“撤其屋,墟其地,沉其主於江。”時永州司馬柳宗元作《道州毀鼻亭神記》記錄了這一歷史事件。

然仁厚的有庳百姓不記象之惡名,感其有庳仁政,不久又重建象祠頂禮膜拜。這座象祠直到1960年雙牌水庫建成時仍保存完好,可惜已被雙牌水庫淹於水底。象祠香火之盛,明朝王會有詩為證:

有庳數千載,人猶說象王。

江村存廟貌,野老共蒸嘗。

傲德應非古,神明今有常。

綰符淹舊國,蟾拜幾徜徉。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再是“訪堯”

舜帝禪位於禹後,一來感念堯帝禪位嫁女之恩,二來仰慕堯帝南巡之偉績,三來牽掛“封之有俾”的象弟,於是決定效仿堯帝南巡尋訪堯帝蹤跡。

為了不讓娥皇女英飽嘗瀟水急流行舟之苦,便把兩個愛妃留在洞庭湖心的君山上,在那裡為她們修建了簡易行宮,而自己則輕舟簡從繼續南巡。他的船隊經過湍急的瀧河後,同樣選擇了在長且深闊的漫潭泊舟,同樣選擇了在堯灘安營紮寨。為了解堯帝在這一帶的行蹤,舜帝還專門巡視了河對岸的有庳圩並向當地百姓打探情況。

有庳百姓也知道了舜帝曾經在堯灘安營紮寨,而且知道舜帝是為了尋訪堯帝蹤跡而來。人們感念舜帝的仁厚之德,為紀念舜帝尋訪堯蹤之仁厚之舉,便將舜帝安營的堯灘改作訪堯灘。清代詩人董廷恩有詩《舂陵道中》記載了舜帝南巡紮寨訪堯灘並巡視有庳古城這一史實:

左右山聯脈,群峰若列營。

南巡虞帝跡,有庳古封城。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陳瑜

訪堯村,一個充滿著悠久歷史傳說的村落。

訪堯村,中國最古老的的傳奇村落,湘南醉美水濱漁村。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一)古村勝境

陽春三月,在江村鎮黨委委員、宣統委員、政協聯工委主任陳純、文教體廣電中心主任胡新徠等陪同下走進雙牌江村鎮訪堯村。瀟水河畔,遠望如黛,青山綠水,帆船點點,靜謐而又淡定,沿河而上,便是永州最長的吊橋,一橋飛渡,東西貫連,飛奔於橋上,猶如飛動的音符,彈奏出古老淳樸的歌謠。

遠眺訪堯村,古村掩映在綠樹蕃籬間,背倚白雲山,巍峨俊秀,天然屏障,面臨瀟水,煙波浩渺,波光粼粼。五條山脈斜插而下匯於古村,呈“五龍搶珠”之勢,有“五馬歸槽”之說。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近觀訪堯村,稻田荷塘星羅棋佈,老屋古巷橫七豎八,古木修竹環村侍立,綠樹紅花點綴其間,農夫漁翁怡然自得,月亮塘群鴨戲水,纖柳依依,瀟水船舫穿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風景如畫,秀色無邊,山水怡情。

走進訪堯村,撲入眼簾的是長長的拾級巷道,古遠與綿長,在村祕書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周家祠堂,偌大的建築,記錄繁華與興旺的的牌匾,感受那恬靜如歌的太平盛世,觸摸那一根根圓柱,就像觸摸著歷史的風韻。

一條條青石板古道.一排排一座座飛簷翹角古民居,一面面爬滿苔蘚的古磚牆,一塊塊古石屏,一個個古石墩,一扇扇古石條大門,無不都在承載著久遠輝煌和厚德印跡。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二)古村德韻

該村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歷經兩百餘年依規依次而建,到清嘉慶年間(1796-1819)新屋門周氏宗祠的竣工,當具規模。“聚族又數百戶,村煙羅列,丁甲蕃昌,文明之盛,縉笏之榮,固為州里所爭羨,而山川之靈秀,田土之饒肥,棟宇之華,風俗之美,尤為遐邇所共推。”可見當年古村之風範。

該村三百餘戶周姓人家,多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後裔。據《周氏家譜》記載,元朝末年,其先祖成材公慕名從粵東遷此定居;明清時,又有鏜公來鐵溪居,廷實公鼎建新屋門,形成包括新屋門、鐵溪門、銀花地三個院落。從鐵溪南拱門的“吾道南來”到新屋北拱門的“大道為公”,南北約600米,東西約400米,原有200餘座民居,三座祠堂,三個臨河碼頭。

村中石板鋪成的巷道幽深,四周古樟參天,雜樹繁茂。村中建有“太白”、“近月”、“課花”三樓;有“見龍”、“鳳噦”二軒作書院;其橫匾楣題,多為“樂善不倦”、“晚節含暉”、“寧靜致遠”、“碩德耆年”、“光風霽月”之類的箴言警語,無一處不透出濃郁的悠悠古韻和熠熠生輝的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附近還有 “白雲早雪”、“瘦石擎天”、“犀牛回瀾”、“金灘晒網”、“煙竹水清”等令人神往的景觀。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三)古村傳說:“堯訪”與“訪堯”

先是“堯訪”

據《永州地名志》載:“訪堯,因堯插旗立寨而名。”相傳當年堯帝沿湘江入瀟水逆流南巡,行至瀧河此段,但見林密淵深、水深流急,直有“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昇天”險狀,一路行來竟無泊舟之地。堯帝不敢大意,命令船工小心行船。船從瀧泊鋪雷石潭出發,行一日一夜,終於見到了一個可以泊船的長潭,是為漫潭。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龍顏大悅,命令隨從泊船休整幾天在此紮寨。一時間,昔日荒無人煙的荒灘旌旗獵獵,炊煙裊裊,舟車穿梭,熱鬧非凡。堯帝在此漁獵數日,拔營南去。後人知道了那插旗紮寨的是堯帝,於是就將這個河灘叫作堯灘

堯帝南巡不久即禪位於舜。舜帝即位後,以德報怨,為了讓他那頑劣的同父異母之弟象得到堯帝仁厚之德的教化,遂封象於堯灘所在地有庳。象封候後,被堯風舜德感化,勤政愛民,大興農牧,深受有庳候國百姓愛戴。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有庳人為紀念象被教化後的德行,尊稱其為象王,並在堯灘正對面的金灘建象王廟,春秋祭祀,簫鼓追隨。象王廟建成以後香火鼎盛,幾經損毀又幾經修復。唐時道州刺史薛伯高以“象之道,以為子則傲,以為弟則賊……”之惡名而毀象祠,“撤其屋,墟其地,沉其主於江。”時永州司馬柳宗元作《道州毀鼻亭神記》記錄了這一歷史事件。

然仁厚的有庳百姓不記象之惡名,感其有庳仁政,不久又重建象祠頂禮膜拜。這座象祠直到1960年雙牌水庫建成時仍保存完好,可惜已被雙牌水庫淹於水底。象祠香火之盛,明朝王會有詩為證:

有庳數千載,人猶說象王。

江村存廟貌,野老共蒸嘗。

傲德應非古,神明今有常。

綰符淹舊國,蟾拜幾徜徉。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再是“訪堯”

舜帝禪位於禹後,一來感念堯帝禪位嫁女之恩,二來仰慕堯帝南巡之偉績,三來牽掛“封之有俾”的象弟,於是決定效仿堯帝南巡尋訪堯帝蹤跡。

為了不讓娥皇女英飽嘗瀟水急流行舟之苦,便把兩個愛妃留在洞庭湖心的君山上,在那裡為她們修建了簡易行宮,而自己則輕舟簡從繼續南巡。他的船隊經過湍急的瀧河後,同樣選擇了在長且深闊的漫潭泊舟,同樣選擇了在堯灘安營紮寨。為了解堯帝在這一帶的行蹤,舜帝還專門巡視了河對岸的有庳圩並向當地百姓打探情況。

有庳百姓也知道了舜帝曾經在堯灘安營紮寨,而且知道舜帝是為了尋訪堯帝蹤跡而來。人們感念舜帝的仁厚之德,為紀念舜帝尋訪堯蹤之仁厚之舉,便將舜帝安營的堯灘改作訪堯灘。清代詩人董廷恩有詩《舂陵道中》記載了舜帝南巡紮寨訪堯灘並巡視有庳古城這一史實:

左右山聯脈,群峰若列營。

南巡虞帝跡,有庳古封城。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四)古村感悟

風景如畫的神奇古村,美麗厚德的動人傳說,成就了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成就了這裡道德教化的根基,雖然歷經滄桑,一塊一塊青石板上,圖案早已被磨平發光,一代一代的演變,青苔漫起在老牆上,蛛網織滿牆角,古樹附行糶厥,但都見證瞭如歌如泣的歲月;日子成群結隊過去,所有的故事如落花般旋舞著誘惑,顯示了生命和歷史的恬力,所有的事物在時空中演繹,或無聲無息,或榮或枯,或沉默或歌唱……

值得留戀的是靜立村邊的三口古井,踏著青石板小路,繞過一畦畦菜田,在一處山凹間,數株參天古樹下,其中一珠是世界少見的菩提樹,古老而蒼勁的挺立著。三口古井清流甘冽,不同於我們常見的深洞型水井,而是方形的,三口依次排列的水池,井中之水來自於山上溪泉,經過沙石地質滲透流到水池中,三口水井按用途分為:飲用、洗菜、沖刷。洗衣單從另一處引水,兩個石質洗衣盆大家共用,特別奇特的是石盆裡還有許多古螺化石,經過多年洗滌,古螺化石都呈現出白色,耀眼生輝。井水依然清洌,圓方不一的洗衣盆,青石砌就的井口,歡快的瀟水滿載著人們難捨的情份,唱著一首質樸的古老歌謠,敘說著深沉而美麗的訪堯滄桑,把世俗的情懷洗得風清月白。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陳瑜

訪堯村,一個充滿著悠久歷史傳說的村落。

訪堯村,中國最古老的的傳奇村落,湘南醉美水濱漁村。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一)古村勝境

陽春三月,在江村鎮黨委委員、宣統委員、政協聯工委主任陳純、文教體廣電中心主任胡新徠等陪同下走進雙牌江村鎮訪堯村。瀟水河畔,遠望如黛,青山綠水,帆船點點,靜謐而又淡定,沿河而上,便是永州最長的吊橋,一橋飛渡,東西貫連,飛奔於橋上,猶如飛動的音符,彈奏出古老淳樸的歌謠。

遠眺訪堯村,古村掩映在綠樹蕃籬間,背倚白雲山,巍峨俊秀,天然屏障,面臨瀟水,煙波浩渺,波光粼粼。五條山脈斜插而下匯於古村,呈“五龍搶珠”之勢,有“五馬歸槽”之說。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近觀訪堯村,稻田荷塘星羅棋佈,老屋古巷橫七豎八,古木修竹環村侍立,綠樹紅花點綴其間,農夫漁翁怡然自得,月亮塘群鴨戲水,纖柳依依,瀟水船舫穿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風景如畫,秀色無邊,山水怡情。

走進訪堯村,撲入眼簾的是長長的拾級巷道,古遠與綿長,在村祕書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周家祠堂,偌大的建築,記錄繁華與興旺的的牌匾,感受那恬靜如歌的太平盛世,觸摸那一根根圓柱,就像觸摸著歷史的風韻。

一條條青石板古道.一排排一座座飛簷翹角古民居,一面面爬滿苔蘚的古磚牆,一塊塊古石屏,一個個古石墩,一扇扇古石條大門,無不都在承載著久遠輝煌和厚德印跡。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二)古村德韻

該村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歷經兩百餘年依規依次而建,到清嘉慶年間(1796-1819)新屋門周氏宗祠的竣工,當具規模。“聚族又數百戶,村煙羅列,丁甲蕃昌,文明之盛,縉笏之榮,固為州里所爭羨,而山川之靈秀,田土之饒肥,棟宇之華,風俗之美,尤為遐邇所共推。”可見當年古村之風範。

該村三百餘戶周姓人家,多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後裔。據《周氏家譜》記載,元朝末年,其先祖成材公慕名從粵東遷此定居;明清時,又有鏜公來鐵溪居,廷實公鼎建新屋門,形成包括新屋門、鐵溪門、銀花地三個院落。從鐵溪南拱門的“吾道南來”到新屋北拱門的“大道為公”,南北約600米,東西約400米,原有200餘座民居,三座祠堂,三個臨河碼頭。

村中石板鋪成的巷道幽深,四周古樟參天,雜樹繁茂。村中建有“太白”、“近月”、“課花”三樓;有“見龍”、“鳳噦”二軒作書院;其橫匾楣題,多為“樂善不倦”、“晚節含暉”、“寧靜致遠”、“碩德耆年”、“光風霽月”之類的箴言警語,無一處不透出濃郁的悠悠古韻和熠熠生輝的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附近還有 “白雲早雪”、“瘦石擎天”、“犀牛回瀾”、“金灘晒網”、“煙竹水清”等令人神往的景觀。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三)古村傳說:“堯訪”與“訪堯”

先是“堯訪”

據《永州地名志》載:“訪堯,因堯插旗立寨而名。”相傳當年堯帝沿湘江入瀟水逆流南巡,行至瀧河此段,但見林密淵深、水深流急,直有“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昇天”險狀,一路行來竟無泊舟之地。堯帝不敢大意,命令船工小心行船。船從瀧泊鋪雷石潭出發,行一日一夜,終於見到了一個可以泊船的長潭,是為漫潭。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龍顏大悅,命令隨從泊船休整幾天在此紮寨。一時間,昔日荒無人煙的荒灘旌旗獵獵,炊煙裊裊,舟車穿梭,熱鬧非凡。堯帝在此漁獵數日,拔營南去。後人知道了那插旗紮寨的是堯帝,於是就將這個河灘叫作堯灘

堯帝南巡不久即禪位於舜。舜帝即位後,以德報怨,為了讓他那頑劣的同父異母之弟象得到堯帝仁厚之德的教化,遂封象於堯灘所在地有庳。象封候後,被堯風舜德感化,勤政愛民,大興農牧,深受有庳候國百姓愛戴。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有庳人為紀念象被教化後的德行,尊稱其為象王,並在堯灘正對面的金灘建象王廟,春秋祭祀,簫鼓追隨。象王廟建成以後香火鼎盛,幾經損毀又幾經修復。唐時道州刺史薛伯高以“象之道,以為子則傲,以為弟則賊……”之惡名而毀象祠,“撤其屋,墟其地,沉其主於江。”時永州司馬柳宗元作《道州毀鼻亭神記》記錄了這一歷史事件。

然仁厚的有庳百姓不記象之惡名,感其有庳仁政,不久又重建象祠頂禮膜拜。這座象祠直到1960年雙牌水庫建成時仍保存完好,可惜已被雙牌水庫淹於水底。象祠香火之盛,明朝王會有詩為證:

有庳數千載,人猶說象王。

江村存廟貌,野老共蒸嘗。

傲德應非古,神明今有常。

綰符淹舊國,蟾拜幾徜徉。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再是“訪堯”

舜帝禪位於禹後,一來感念堯帝禪位嫁女之恩,二來仰慕堯帝南巡之偉績,三來牽掛“封之有俾”的象弟,於是決定效仿堯帝南巡尋訪堯帝蹤跡。

為了不讓娥皇女英飽嘗瀟水急流行舟之苦,便把兩個愛妃留在洞庭湖心的君山上,在那裡為她們修建了簡易行宮,而自己則輕舟簡從繼續南巡。他的船隊經過湍急的瀧河後,同樣選擇了在長且深闊的漫潭泊舟,同樣選擇了在堯灘安營紮寨。為了解堯帝在這一帶的行蹤,舜帝還專門巡視了河對岸的有庳圩並向當地百姓打探情況。

有庳百姓也知道了舜帝曾經在堯灘安營紮寨,而且知道舜帝是為了尋訪堯帝蹤跡而來。人們感念舜帝的仁厚之德,為紀念舜帝尋訪堯蹤之仁厚之舉,便將舜帝安營的堯灘改作訪堯灘。清代詩人董廷恩有詩《舂陵道中》記載了舜帝南巡紮寨訪堯灘並巡視有庳古城這一史實:

左右山聯脈,群峰若列營。

南巡虞帝跡,有庳古封城。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四)古村感悟

風景如畫的神奇古村,美麗厚德的動人傳說,成就了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成就了這裡道德教化的根基,雖然歷經滄桑,一塊一塊青石板上,圖案早已被磨平發光,一代一代的演變,青苔漫起在老牆上,蛛網織滿牆角,古樹附行糶厥,但都見證瞭如歌如泣的歲月;日子成群結隊過去,所有的故事如落花般旋舞著誘惑,顯示了生命和歷史的恬力,所有的事物在時空中演繹,或無聲無息,或榮或枯,或沉默或歌唱……

值得留戀的是靜立村邊的三口古井,踏著青石板小路,繞過一畦畦菜田,在一處山凹間,數株參天古樹下,其中一珠是世界少見的菩提樹,古老而蒼勁的挺立著。三口古井清流甘冽,不同於我們常見的深洞型水井,而是方形的,三口依次排列的水池,井中之水來自於山上溪泉,經過沙石地質滲透流到水池中,三口水井按用途分為:飲用、洗菜、沖刷。洗衣單從另一處引水,兩個石質洗衣盆大家共用,特別奇特的是石盆裡還有許多古螺化石,經過多年洗滌,古螺化石都呈現出白色,耀眼生輝。井水依然清洌,圓方不一的洗衣盆,青石砌就的井口,歡快的瀟水滿載著人們難捨的情份,唱著一首質樸的古老歌謠,敘說著深沉而美麗的訪堯滄桑,把世俗的情懷洗得風清月白。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隨同陳主任的指引,走進一個後院,曾經守護的老人已經離世,一顆三米多高的鐵樹,也即將步入衰老的年輪,孤獨的站在泥土中,依稀的陽光穿透屋頂,穿透時空,照射在鐵樹上,有些蒼涼,似乎也有些悲慼。

走出古村,我們邁步在仙人吊橋上,聊起江村鎮的未來,我覺得江村鎮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極深文化資源的古鎮,如果將歷史古蹟與傳說從書本上、從文字中走向真實,走進古村,進行包裝、打造,發展旅遊,尤為重要。

我去過桂陽,因為蔡倫的活字印刷術,整個桂陽縣城處處是活字印刷的影子,活字印刷也就成了桂陽的一張名片,桂陽也會因蔡倫而充滿文化底蘊;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陳瑜

訪堯村,一個充滿著悠久歷史傳說的村落。

訪堯村,中國最古老的的傳奇村落,湘南醉美水濱漁村。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一)古村勝境

陽春三月,在江村鎮黨委委員、宣統委員、政協聯工委主任陳純、文教體廣電中心主任胡新徠等陪同下走進雙牌江村鎮訪堯村。瀟水河畔,遠望如黛,青山綠水,帆船點點,靜謐而又淡定,沿河而上,便是永州最長的吊橋,一橋飛渡,東西貫連,飛奔於橋上,猶如飛動的音符,彈奏出古老淳樸的歌謠。

遠眺訪堯村,古村掩映在綠樹蕃籬間,背倚白雲山,巍峨俊秀,天然屏障,面臨瀟水,煙波浩渺,波光粼粼。五條山脈斜插而下匯於古村,呈“五龍搶珠”之勢,有“五馬歸槽”之說。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近觀訪堯村,稻田荷塘星羅棋佈,老屋古巷橫七豎八,古木修竹環村侍立,綠樹紅花點綴其間,農夫漁翁怡然自得,月亮塘群鴨戲水,纖柳依依,瀟水船舫穿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風景如畫,秀色無邊,山水怡情。

走進訪堯村,撲入眼簾的是長長的拾級巷道,古遠與綿長,在村祕書的帶領下,我們進入周家祠堂,偌大的建築,記錄繁華與興旺的的牌匾,感受那恬靜如歌的太平盛世,觸摸那一根根圓柱,就像觸摸著歷史的風韻。

一條條青石板古道.一排排一座座飛簷翹角古民居,一面面爬滿苔蘚的古磚牆,一塊塊古石屏,一個個古石墩,一扇扇古石條大門,無不都在承載著久遠輝煌和厚德印跡。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二)古村德韻

該村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歷經兩百餘年依規依次而建,到清嘉慶年間(1796-1819)新屋門周氏宗祠的竣工,當具規模。“聚族又數百戶,村煙羅列,丁甲蕃昌,文明之盛,縉笏之榮,固為州里所爭羨,而山川之靈秀,田土之饒肥,棟宇之華,風俗之美,尤為遐邇所共推。”可見當年古村之風範。

該村三百餘戶周姓人家,多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後裔。據《周氏家譜》記載,元朝末年,其先祖成材公慕名從粵東遷此定居;明清時,又有鏜公來鐵溪居,廷實公鼎建新屋門,形成包括新屋門、鐵溪門、銀花地三個院落。從鐵溪南拱門的“吾道南來”到新屋北拱門的“大道為公”,南北約600米,東西約400米,原有200餘座民居,三座祠堂,三個臨河碼頭。

村中石板鋪成的巷道幽深,四周古樟參天,雜樹繁茂。村中建有“太白”、“近月”、“課花”三樓;有“見龍”、“鳳噦”二軒作書院;其橫匾楣題,多為“樂善不倦”、“晚節含暉”、“寧靜致遠”、“碩德耆年”、“光風霽月”之類的箴言警語,無一處不透出濃郁的悠悠古韻和熠熠生輝的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附近還有 “白雲早雪”、“瘦石擎天”、“犀牛回瀾”、“金灘晒網”、“煙竹水清”等令人神往的景觀。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三)古村傳說:“堯訪”與“訪堯”

先是“堯訪”

據《永州地名志》載:“訪堯,因堯插旗立寨而名。”相傳當年堯帝沿湘江入瀟水逆流南巡,行至瀧河此段,但見林密淵深、水深流急,直有“下瀧船似入深淵,上瀧船似欲昇天”險狀,一路行來竟無泊舟之地。堯帝不敢大意,命令船工小心行船。船從瀧泊鋪雷石潭出發,行一日一夜,終於見到了一個可以泊船的長潭,是為漫潭。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龍顏大悅,命令隨從泊船休整幾天在此紮寨。一時間,昔日荒無人煙的荒灘旌旗獵獵,炊煙裊裊,舟車穿梭,熱鬧非凡。堯帝在此漁獵數日,拔營南去。後人知道了那插旗紮寨的是堯帝,於是就將這個河灘叫作堯灘

堯帝南巡不久即禪位於舜。舜帝即位後,以德報怨,為了讓他那頑劣的同父異母之弟象得到堯帝仁厚之德的教化,遂封象於堯灘所在地有庳。象封候後,被堯風舜德感化,勤政愛民,大興農牧,深受有庳候國百姓愛戴。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有庳人為紀念象被教化後的德行,尊稱其為象王,並在堯灘正對面的金灘建象王廟,春秋祭祀,簫鼓追隨。象王廟建成以後香火鼎盛,幾經損毀又幾經修復。唐時道州刺史薛伯高以“象之道,以為子則傲,以為弟則賊……”之惡名而毀象祠,“撤其屋,墟其地,沉其主於江。”時永州司馬柳宗元作《道州毀鼻亭神記》記錄了這一歷史事件。

然仁厚的有庳百姓不記象之惡名,感其有庳仁政,不久又重建象祠頂禮膜拜。這座象祠直到1960年雙牌水庫建成時仍保存完好,可惜已被雙牌水庫淹於水底。象祠香火之盛,明朝王會有詩為證:

有庳數千載,人猶說象王。

江村存廟貌,野老共蒸嘗。

傲德應非古,神明今有常。

綰符淹舊國,蟾拜幾徜徉。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再是“訪堯”

舜帝禪位於禹後,一來感念堯帝禪位嫁女之恩,二來仰慕堯帝南巡之偉績,三來牽掛“封之有俾”的象弟,於是決定效仿堯帝南巡尋訪堯帝蹤跡。

為了不讓娥皇女英飽嘗瀟水急流行舟之苦,便把兩個愛妃留在洞庭湖心的君山上,在那裡為她們修建了簡易行宮,而自己則輕舟簡從繼續南巡。他的船隊經過湍急的瀧河後,同樣選擇了在長且深闊的漫潭泊舟,同樣選擇了在堯灘安營紮寨。為了解堯帝在這一帶的行蹤,舜帝還專門巡視了河對岸的有庳圩並向當地百姓打探情況。

有庳百姓也知道了舜帝曾經在堯灘安營紮寨,而且知道舜帝是為了尋訪堯帝蹤跡而來。人們感念舜帝的仁厚之德,為紀念舜帝尋訪堯蹤之仁厚之舉,便將舜帝安營的堯灘改作訪堯灘。清代詩人董廷恩有詩《舂陵道中》記載了舜帝南巡紮寨訪堯灘並巡視有庳古城這一史實:

左右山聯脈,群峰若列營。

南巡虞帝跡,有庳古封城。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四)古村感悟

風景如畫的神奇古村,美麗厚德的動人傳說,成就了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成就了這裡道德教化的根基,雖然歷經滄桑,一塊一塊青石板上,圖案早已被磨平發光,一代一代的演變,青苔漫起在老牆上,蛛網織滿牆角,古樹附行糶厥,但都見證瞭如歌如泣的歲月;日子成群結隊過去,所有的故事如落花般旋舞著誘惑,顯示了生命和歷史的恬力,所有的事物在時空中演繹,或無聲無息,或榮或枯,或沉默或歌唱……

值得留戀的是靜立村邊的三口古井,踏著青石板小路,繞過一畦畦菜田,在一處山凹間,數株參天古樹下,其中一珠是世界少見的菩提樹,古老而蒼勁的挺立著。三口古井清流甘冽,不同於我們常見的深洞型水井,而是方形的,三口依次排列的水池,井中之水來自於山上溪泉,經過沙石地質滲透流到水池中,三口水井按用途分為:飲用、洗菜、沖刷。洗衣單從另一處引水,兩個石質洗衣盆大家共用,特別奇特的是石盆裡還有許多古螺化石,經過多年洗滌,古螺化石都呈現出白色,耀眼生輝。井水依然清洌,圓方不一的洗衣盆,青石砌就的井口,歡快的瀟水滿載著人們難捨的情份,唱著一首質樸的古老歌謠,敘說著深沉而美麗的訪堯滄桑,把世俗的情懷洗得風清月白。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隨同陳主任的指引,走進一個後院,曾經守護的老人已經離世,一顆三米多高的鐵樹,也即將步入衰老的年輪,孤獨的站在泥土中,依稀的陽光穿透屋頂,穿透時空,照射在鐵樹上,有些蒼涼,似乎也有些悲慼。

走出古村,我們邁步在仙人吊橋上,聊起江村鎮的未來,我覺得江村鎮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極深文化資源的古鎮,如果將歷史古蹟與傳說從書本上、從文字中走向真實,走進古村,進行包裝、打造,發展旅遊,尤為重要。

我去過桂陽,因為蔡倫的活字印刷術,整個桂陽縣城處處是活字印刷的影子,活字印刷也就成了桂陽的一張名片,桂陽也會因蔡倫而充滿文化底蘊;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雙牌縣江村鎮訪堯村

我還去過黔陽古鎮,因為王昌齡的一句詩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古城的大街小巷都是“一片冰心在玉壺”的“logo”圖案,地上鋪的,燈柱上掛的,古街牆上,到處都是這個圖案,遊客也會因為這個圖案記住了黔陽古鎮。

還有我們永州寧遠的下灌村,旨在打造麻將故里,村裡視野所及都是“八萬”、“發”、“東”等麻將牌。

如果在江村鎮,如果在訪堯村,街道兩旁,入村口都擺放著“帥”“象”、“車”等象棋子,那江村的旅遊風景將會是另一番獨特的風景。如果在江村鎮打造“象棋文化節”,通過視頻、文化活動在各種媒體傳播,江村鎮就會走向世界,象棋文化會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江村也會因為象棋而走向旅遊升溫、走向輝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