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葉問,如何成為詠春拳一代宗師?

在電影《葉問》上映之前,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的名字,都很少為人所知。儘管他的“江湖地位”絲毫不遜色於津門大俠霍元甲,儘管他是詠春拳得以在全球推廣的關鍵人物,儘管他是大名鼎鼎的功夫巨星李小龍的師傅。

歷史上的葉問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又是如何成為詠春拳一代宗師的呢?

歷史上真實的葉問,如何成為詠春拳一代宗師?

家世顯赫,習武只為強身

佛山歷來武風尤盛,南派成名的武術大師如黃飛鴻、張鴻勝、梁贊、馮小清等,都出自佛山。

清末民初間,佛山有一葉姓大富之家,單是位於佛山福賢路的家宅“桑園”,就已經佔了半邊街位,其富由此可想而知。

1893年10月10日,葉家又添了一位小少爺,取名“繼問”,即後來的詠春拳宗師葉問。葉家家教嚴格,從小就讓葉問接受嚴謹的儒家教育。可是,這位小少爺卻偏好三件事——玩槍、玩雀、玩功夫!

當時葉家的祠堂租給詠春拳傳人、外號“找錢華”的陳華順作武館。6歲那年,葉問看到陳華順教授詠春拳,就非要學拳。葉問的母親考慮到葉問年紀小,身體也不強壯,學點功夫總會對身體有好處,於是就同意葉問拜師學藝。

葉問年紀雖小,卻哄得他那七十多歲高齡的師傅對他疼愛有加。當年陳華順的兒子偷了他的藥書和武術書,當了六十兩銀子。陳華順把書贖出來時,乾脆送給了葉問。陳華順一生教了36年拳技,先後收了16名弟子。想不到就是這名年紀輕輕的關門弟子,竟成了他日後的承繼者!

葉問投師習藝不過三年多,陳華順便與世長辭,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這位年幼的弟子,再三叮囑二弟子吳促素照顧他。

歷史上真實的葉問,如何成為詠春拳一代宗師?

香港奇遇,再得師叔真傳

1908年,葉問得其姻親龐偉庭資助,到香港求學,就讀於赤柱聖士提反書院。

當時正值清末,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在學校裡,英美學生經常欺負中國學生。葉問個子矮小,相貌清秀,更成了他們欺負的對象。誰知葉問奮起反擊,將外國學生打得抱頭鼠竄。後來,又有外校一些學過拳擊格鬥的外國學生過來挑戰,都被葉問打得一敗塗地。漸漸地,葉問的功夫便名聲在外了。

有一天,一位姓馮的佛山籍男生,也是“南北行”的少東家,說家裡有一位世伯,聽說葉問會打詠春拳,而且從佛山來,便邀請葉問到南北行見個面。

兩人見面,世伯要跟葉問黐(chī)手(詠春拳最常用的訓練方式)。身為“詠春三雄”的葉問,出道之後罕逢敵手,二話不說,脫了長衫往茶几上一放,便與對方黐起手來。一搭手,葉問心裡陡然一驚,他想起師父生前說過:如果遇上硬梆梆的對手,不用怕,那人功力有限;但如果遇上雙手像爛毛巾般搭著不放的對手,便要小心了。

葉問此時正遇到了第二種對手,他在那世伯手裡根本沒有辦法進攻,他使出的“絕招”剛一經接觸,便給人家輕輕帶過,他卻連對方手腳怎樣動作也看不清楚。對方卻也無意傷他。葉問煩躁至極猛然出擊,結果剎那間被世伯施以一招“漏手抱琶”打倒在地。

年輕氣盛的葉問,敗倒之後甚覺難堪,拎起長衫一語不發地走了。三天後,世伯再約葉問見面,說:其實你已相當不錯,是否想學得更好一點?葉問答:我來香港是讀書的,沒有錢⋯⋯世伯說,我教你詠春拳不收學費,你學成後回到佛山應是無人能敵,到時你只要告訴別人,教你的人是樑碧就行了。

原來,此人正是詠春拳集大成者梁贊的二公子樑碧。梁贊有兩個兒子,長子樑春,次子樑碧。兄弟二人分別學到梁贊的絕技,樑春學了中醫,樑碧學了功夫。梁贊死後,其經營的藥材鋪“贊生堂”順理成章交給了樑春,經濟大權也落到了樑春手裡。學功夫沒收入,樑碧只好向哥哥要錢。要得多了,兄弟間的關係開始惡化。

梁贊去世後,他的徒弟陳華順大概不知道樑碧也學了詠春拳,就對外人說,只有自己才是梁贊功夫的傳人。為此,樑碧更為鬱郁,遂離開佛山,出走香港,棲身於朋友馮某在香港文鹹東街開的南北行。南北行經營中國大陸和南洋之間的貿易,裡面有很多客房,可以免費吃住。

就這樣,初來香港的葉問機緣巧合地與師叔樑碧相識,從此開始一邊讀書,一邊跟他學習詠春拳,一直到葉問1913年離開香港。

歷史上真實的葉問,如何成為詠春拳一代宗師?

詠春拳是女人拳?

關於詠春拳的起源,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以少林五枚師太的徒弟嚴詠春的名字命名的。清朝康熙年間,一些反清人士聚在福建南少林寺。清廷派兵圍剿併火燒南少林,眾僧死傷慘重,“少林五老”中身懷絕技的五枚師太藏匿到四川、雲南交界處的大涼山下。南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嚴氏也逃亡在此。嚴氏有個女兒名叫嚴詠春,因生得靚麗,遭到當地惡霸逼婚。五枚師太為援救嚴詠春,將其帶到山裡,教授拳術。三年後,嚴詠春下山,將惡霸打得落花流水,登時名聲大噪。嚴詠春問五枚師太該拳叫什麼名字時,五枚說,這個拳沒有名字的,就用你的名來稱呼吧。詠春拳從此得名。正因為詠春拳的創始人都是女子,因此動作明顯帶有女性的扭捏,基本集中在中路。其基礎馬步更是與其他拳術都不一樣,是兩腿內夾的動作。

據傳講詠春的祖師是一個叫“攤手五”的湖北人。此人原名張五,戲曲和武技都十分了得,尤其精於少林技擊。雍正年間逃亡至佛山,設立瓊花會館,把一身武藝都傳給紅船弟子。詠春拳的打法堅持在短線內小範圍的短促突擊,這完全符合船上空間狹小,漂移不定的特點。對於潛伏在紅船上的反清義士而言,詠春拳是最適合用來防身的。

不管詠春拳起源何處,從在佛山開醫館藥鋪的梁贊開始,詠春拳的歷史傳承有了明確的記載。而梁贊一生甚少收徒,只傳了外號“找錢華”的陳華順和梁氏次子樑碧。詠春拳內,以授徒為職業,是從陳華順開始的。機緣巧合的是,一代宗師葉問,分別在佛山和香港從學於陳華順和樑碧,深得詠春拳真奧,遂成罕可匹敵的極頂高手。

歷史上真實的葉問,如何成為詠春拳一代宗師?

武技非凡,多次大顯身手

1913年,20歲的葉問告別樑碧,回佛山繼承祖業。此時,他的詠春拳已突飛猛進,有些人誤以為他學過別派武技,將他當作“叛徒”看待。

殊不知,詠春拳是一門看似簡單,實則包含了精奧哲理的武學。陳華順雖然武功卓越,但終究礙於學識,難以將自己所知的精妙之處傳授給下一代。故此樑碧的武功雖然未必敵得過陳華順,卻偏能調教出一位武技卓越的葉問來。日後葉問能成為一代宗師,也與他自身的學識修養不無關係。在香港讀書期間,他就不斷吸收現代科學知識,還經常用力學原理、幾何角度去解釋拳法。

因為是世家子弟出身,葉問從不喜歡像其他武師一樣“身穿精武裝,腰束紗帶,腳踏精武靴”。他注重儀容整潔,喜穿深色長衫,即使平時也身著深色中式短裝。

一次,葉問和表妹等去觀賞“秋色”遊行,他當時身著長衫和薄底禮絨鞋,看上去一副軟弱可欺的公子樣兒。途中,遇到一位當時的軍閥排長上前欲對其表妹動手動腳。這時,葉問突然挺身上前,使出慣用的詠春拳法,對方立馬應聲倒地。一向欺壓百姓的地方軍閥,卻敗在一個斯文書生手下,哪肯嚥下這口氣。對方起身拔槍,葉問一個轉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對方的左輪手槍,並用大拇指的力量,直壓左輪手槍的轉輪,竟然把輪芯壓彎,使其不能發射。

歷史上真實的葉問,如何成為詠春拳一代宗師?

為謀生計,開武館惹非議

抗日戰爭期間,整個佛山地區的工商業全部被日本人控制和侵佔。葉家的生活陷入困頓,常常三餐不繼。葉問的功夫被日本憲兵隊聞悉,找他去擔任憲兵隊的武術教練,但葉問斷然拒絕。他說:“一個人的民族氣節比什麼都重要,在這個問題上絕對不能含糊!”

抗日戰爭勝利後,葉問因身懷絕技,應邀進入縣政府刑事單位任職,擔負追捕盜賊劫匪等工作。他曾親手偵破佛山沙坊之劫案,並在昇平路昇平戲院內親擒劫匪,頗得上級賞識。以後,葉問又擔任過廣州市南區巡邏隊長等職務。一天,葉問帶領部下在鬧市跟蹤一名刑事案慣犯,同事突發奇想,問葉問是否可以徒手捉住慣犯。葉問將手槍和手銬交給同事,悄悄走過去,三下五除二就將慣犯牢牢捉拿住。這一事蹟頓時又在佛山傳遍了。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為了解決當時的生活問題,葉問接受了飯店工會理事長樑相的安排,在九龍的飯店公會公開傳授詠春拳。漸漸地,由於求學者眾多,葉問再三擴大場地,還分出晚間若干時段,到多家武館執教。正是從葉問到港廣收門徒開始,詠春拳得以開枝散葉。

詠春拳是一門實而不華,簡單直接和實用的功夫,因此葉問對初入門者的基本訓練十分重視。比如傳授詠春的基本功時,從正確手法,腰馬配合,到發力運用,都沒有設時間限制,只有學習者能達到要求,葉問才會教授新的課程,從不苟且。

葉問平時不大喜歡說話,連他自己也承認,“口才不大好”,若要他在大庭廣眾之下講幾句,他便會感到“口乾舌燥”。他為人含蓄,性格高傲,生前授拳多以意會,甚少言傳,一度被人諷刺“誤人子弟”,並說他有“四不教”:無錢的不教,因為學不起;錢少的不教,因為他希望多斂一點錢財;聰明的不教,因為怕他學得太快了;愚笨的不教,因為反正也好不到哪裡去。

事實上,說葉問故意歪曲了一些招式以愚他的弟子們似乎有點過分。但出身於書香世代大富之家的葉問,由於其極端高傲的性格使然,試問又何來耐心去對他眼中認為“平凡”的弟子們詳加教導?再加上他那種舊派儒者的極度含蓄作風,就形成了即使眼見弟子錯誤百出也懶得理會的心態。直到葉問去世前後,門下黃淳樑、李小龍、樑挺等十大弟子相繼聲名遠震,才一洗冤名。

歷史上真實的葉問,如何成為詠春拳一代宗師?

葉問宗師晚年,除了練武之外,最喜歡和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樓飲茶。偶爾會打幾圈麻將。仲夏之時,他最喜歡看鬥蟋蟀。有時還和他的同鄉、蛇形刁手樑家芳一起去看鬥狗。

1972年12月,葉問在香港病逝,享年79歲。詠春門人一致推崇他為詠春派一代宗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