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
"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來源 | 育兒團

在我們身邊見過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鄉,或為了照顧自己兒女的飲食起居,或是為了看護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成了跟隨兒女的“老漂族”

"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來源 | 育兒團

在我們身邊見過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鄉,或為了照顧自己兒女的飲食起居,或是為了看護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成了跟隨兒女的“老漂族”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一大早,收到閨蜜發來的一條信息。

她說,昨晚吃完晚飯,她和婆婆帶著3歲的兒子樂樂去公園散步。

最近持續降雨,憋在家裡的兒子像一隻久困籠中重見天日的小鳥,到了公園就撒歡跑。

小孩子沒有意識,不知道身後跟著一條沒拴繩的泰迪狗,這狗看到瘋跑的樂樂,上去就追。

孩子嚇得一邊跑,一邊“哇哇”大哭,當時閨蜜正在給兒子挑玩具,緊要關頭,婆婆挺身趕走了狗,護住了小孫子,但由於跑得急滑了一跤。

送婆婆去了醫院後,她聯繫管理人員調了公園的監控,找到了狗的主人,經過協商,才把這事處理好。

婆婆這一跤肌肉損傷,需要躺床上靜養幾天。沒有了哄孩子的靠山,閨蜜無奈向單位請了假親自帶娃。

說到這,閨蜜發來一個哭的表情。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十分能理解閨蜜的心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感到自責;一方面是因為60多歲的婆婆不顧自身安危挺身救孫子,她又感激又後怕。

以前的閨蜜,因為嬌生慣養,沒少對婆婆指手畫腳,還跟我們抱怨婆婆這不好那不好,經歷了這件事,她說今後一定要對人家加倍好。

閨蜜以前的行為,是很多當兒女的通病:一邊索取,一邊抱怨,明明佔著天大的便宜,內心卻不知道滿足。

"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來源 | 育兒團

在我們身邊見過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鄉,或為了照顧自己兒女的飲食起居,或是為了看護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成了跟隨兒女的“老漂族”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一大早,收到閨蜜發來的一條信息。

她說,昨晚吃完晚飯,她和婆婆帶著3歲的兒子樂樂去公園散步。

最近持續降雨,憋在家裡的兒子像一隻久困籠中重見天日的小鳥,到了公園就撒歡跑。

小孩子沒有意識,不知道身後跟著一條沒拴繩的泰迪狗,這狗看到瘋跑的樂樂,上去就追。

孩子嚇得一邊跑,一邊“哇哇”大哭,當時閨蜜正在給兒子挑玩具,緊要關頭,婆婆挺身趕走了狗,護住了小孫子,但由於跑得急滑了一跤。

送婆婆去了醫院後,她聯繫管理人員調了公園的監控,找到了狗的主人,經過協商,才把這事處理好。

婆婆這一跤肌肉損傷,需要躺床上靜養幾天。沒有了哄孩子的靠山,閨蜜無奈向單位請了假親自帶娃。

說到這,閨蜜發來一個哭的表情。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十分能理解閨蜜的心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感到自責;一方面是因為60多歲的婆婆不顧自身安危挺身救孫子,她又感激又後怕。

以前的閨蜜,因為嬌生慣養,沒少對婆婆指手畫腳,還跟我們抱怨婆婆這不好那不好,經歷了這件事,她說今後一定要對人家加倍好。

閨蜜以前的行為,是很多當兒女的通病:一邊索取,一邊抱怨,明明佔著天大的便宜,內心卻不知道滿足。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其實是我們本身忽略了,這世界上有一種近在咫尺的幸福,叫有老人在家:

生病時,唾手可得的熱茶熱湯,香氣四溢;

上班時,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心無雜念;

下班回家,滿桌子的熱菜熱飯,有葷有素;

出差歸來,滿冰箱你最愛吃的東西,琳琅滿目。

......

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家裡的老人是塊寶!有老人在身邊,永遠讓我們感覺背後有靠山,在他們面前,我們無論多大年紀,永遠都是個孩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來源 | 育兒團

在我們身邊見過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鄉,或為了照顧自己兒女的飲食起居,或是為了看護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成了跟隨兒女的“老漂族”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一大早,收到閨蜜發來的一條信息。

她說,昨晚吃完晚飯,她和婆婆帶著3歲的兒子樂樂去公園散步。

最近持續降雨,憋在家裡的兒子像一隻久困籠中重見天日的小鳥,到了公園就撒歡跑。

小孩子沒有意識,不知道身後跟著一條沒拴繩的泰迪狗,這狗看到瘋跑的樂樂,上去就追。

孩子嚇得一邊跑,一邊“哇哇”大哭,當時閨蜜正在給兒子挑玩具,緊要關頭,婆婆挺身趕走了狗,護住了小孫子,但由於跑得急滑了一跤。

送婆婆去了醫院後,她聯繫管理人員調了公園的監控,找到了狗的主人,經過協商,才把這事處理好。

婆婆這一跤肌肉損傷,需要躺床上靜養幾天。沒有了哄孩子的靠山,閨蜜無奈向單位請了假親自帶娃。

說到這,閨蜜發來一個哭的表情。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十分能理解閨蜜的心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感到自責;一方面是因為60多歲的婆婆不顧自身安危挺身救孫子,她又感激又後怕。

以前的閨蜜,因為嬌生慣養,沒少對婆婆指手畫腳,還跟我們抱怨婆婆這不好那不好,經歷了這件事,她說今後一定要對人家加倍好。

閨蜜以前的行為,是很多當兒女的通病:一邊索取,一邊抱怨,明明佔著天大的便宜,內心卻不知道滿足。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其實是我們本身忽略了,這世界上有一種近在咫尺的幸福,叫有老人在家:

生病時,唾手可得的熱茶熱湯,香氣四溢;

上班時,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心無雜念;

下班回家,滿桌子的熱菜熱飯,有葷有素;

出差歸來,滿冰箱你最愛吃的東西,琳琅滿目。

......

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家裡的老人是塊寶!有老人在身邊,永遠讓我們感覺背後有靠山,在他們面前,我們無論多大年紀,永遠都是個孩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報道。

65歲的王奶奶最近一個多月夜不能寐,8月份的時候,去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區,被診斷為抑鬱症。

"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來源 | 育兒團

在我們身邊見過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鄉,或為了照顧自己兒女的飲食起居,或是為了看護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成了跟隨兒女的“老漂族”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一大早,收到閨蜜發來的一條信息。

她說,昨晚吃完晚飯,她和婆婆帶著3歲的兒子樂樂去公園散步。

最近持續降雨,憋在家裡的兒子像一隻久困籠中重見天日的小鳥,到了公園就撒歡跑。

小孩子沒有意識,不知道身後跟著一條沒拴繩的泰迪狗,這狗看到瘋跑的樂樂,上去就追。

孩子嚇得一邊跑,一邊“哇哇”大哭,當時閨蜜正在給兒子挑玩具,緊要關頭,婆婆挺身趕走了狗,護住了小孫子,但由於跑得急滑了一跤。

送婆婆去了醫院後,她聯繫管理人員調了公園的監控,找到了狗的主人,經過協商,才把這事處理好。

婆婆這一跤肌肉損傷,需要躺床上靜養幾天。沒有了哄孩子的靠山,閨蜜無奈向單位請了假親自帶娃。

說到這,閨蜜發來一個哭的表情。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十分能理解閨蜜的心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感到自責;一方面是因為60多歲的婆婆不顧自身安危挺身救孫子,她又感激又後怕。

以前的閨蜜,因為嬌生慣養,沒少對婆婆指手畫腳,還跟我們抱怨婆婆這不好那不好,經歷了這件事,她說今後一定要對人家加倍好。

閨蜜以前的行為,是很多當兒女的通病:一邊索取,一邊抱怨,明明佔著天大的便宜,內心卻不知道滿足。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其實是我們本身忽略了,這世界上有一種近在咫尺的幸福,叫有老人在家:

生病時,唾手可得的熱茶熱湯,香氣四溢;

上班時,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心無雜念;

下班回家,滿桌子的熱菜熱飯,有葷有素;

出差歸來,滿冰箱你最愛吃的東西,琳琅滿目。

......

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家裡的老人是塊寶!有老人在身邊,永遠讓我們感覺背後有靠山,在他們面前,我們無論多大年紀,永遠都是個孩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報道。

65歲的王奶奶最近一個多月夜不能寐,8月份的時候,去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區,被診斷為抑鬱症。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究其原因,竟然是王奶奶和老伴長期分居兩地分別幫女兒和兒子帶孩子。王奶奶在武漢帶孫子,老伴在山東帶外孫,一年到頭來只有暑假和過年才能相聚兩次。

經過診斷,王奶奶心臟也不是很好,老伴在今年還查出得了胃潰瘍,對於這樣的結果,王奶奶無奈又自責。

據國家衛生委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在的老漂人口將近1800萬,特別是在二胎全面開放後,老漂族群體人數不斷擴大,漂泊的時間也不斷增長。

為了兒女,這些老人不得不退休之後再次“上崗”,遠赴他鄉,幫著兒女帶孩子,成了“老漂族”。

雖然有機會和兒女生活在一起,但陌生的環境,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帶孩子的各種辛苦,他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樂。

朋友小敏,休完產假後,孩子就交給了老媽幫著照顧,老媽把老爸一個人留在老家,這幾年是咬著牙幫她把孩子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

一次不經意中,小敏看到了老媽寫的帶娃日記。

"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來源 | 育兒團

在我們身邊見過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鄉,或為了照顧自己兒女的飲食起居,或是為了看護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成了跟隨兒女的“老漂族”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一大早,收到閨蜜發來的一條信息。

她說,昨晚吃完晚飯,她和婆婆帶著3歲的兒子樂樂去公園散步。

最近持續降雨,憋在家裡的兒子像一隻久困籠中重見天日的小鳥,到了公園就撒歡跑。

小孩子沒有意識,不知道身後跟著一條沒拴繩的泰迪狗,這狗看到瘋跑的樂樂,上去就追。

孩子嚇得一邊跑,一邊“哇哇”大哭,當時閨蜜正在給兒子挑玩具,緊要關頭,婆婆挺身趕走了狗,護住了小孫子,但由於跑得急滑了一跤。

送婆婆去了醫院後,她聯繫管理人員調了公園的監控,找到了狗的主人,經過協商,才把這事處理好。

婆婆這一跤肌肉損傷,需要躺床上靜養幾天。沒有了哄孩子的靠山,閨蜜無奈向單位請了假親自帶娃。

說到這,閨蜜發來一個哭的表情。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十分能理解閨蜜的心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感到自責;一方面是因為60多歲的婆婆不顧自身安危挺身救孫子,她又感激又後怕。

以前的閨蜜,因為嬌生慣養,沒少對婆婆指手畫腳,還跟我們抱怨婆婆這不好那不好,經歷了這件事,她說今後一定要對人家加倍好。

閨蜜以前的行為,是很多當兒女的通病:一邊索取,一邊抱怨,明明佔著天大的便宜,內心卻不知道滿足。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其實是我們本身忽略了,這世界上有一種近在咫尺的幸福,叫有老人在家:

生病時,唾手可得的熱茶熱湯,香氣四溢;

上班時,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心無雜念;

下班回家,滿桌子的熱菜熱飯,有葷有素;

出差歸來,滿冰箱你最愛吃的東西,琳琅滿目。

......

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家裡的老人是塊寶!有老人在身邊,永遠讓我們感覺背後有靠山,在他們面前,我們無論多大年紀,永遠都是個孩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報道。

65歲的王奶奶最近一個多月夜不能寐,8月份的時候,去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區,被診斷為抑鬱症。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究其原因,竟然是王奶奶和老伴長期分居兩地分別幫女兒和兒子帶孩子。王奶奶在武漢帶孫子,老伴在山東帶外孫,一年到頭來只有暑假和過年才能相聚兩次。

經過診斷,王奶奶心臟也不是很好,老伴在今年還查出得了胃潰瘍,對於這樣的結果,王奶奶無奈又自責。

據國家衛生委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在的老漂人口將近1800萬,特別是在二胎全面開放後,老漂族群體人數不斷擴大,漂泊的時間也不斷增長。

為了兒女,這些老人不得不退休之後再次“上崗”,遠赴他鄉,幫著兒女帶孩子,成了“老漂族”。

雖然有機會和兒女生活在一起,但陌生的環境,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帶孩子的各種辛苦,他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樂。

朋友小敏,休完產假後,孩子就交給了老媽幫著照顧,老媽把老爸一個人留在老家,這幾年是咬著牙幫她把孩子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

一次不經意中,小敏看到了老媽寫的帶娃日記。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直到看到這篇日記,小敏才懂得老媽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和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是怎樣熬過漫長的一天又一天。

我們的父母,辛苦了半輩子,終於可以有機會頤養天年,本可以跳跳廣場舞、外出旅遊兜風,卻為了最愛的我們,心甘情願帶娃,無怨無悔付出。

可是,卻常常聽到自以為是的我們吐糟自己老人帶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邊吃飯邊玩,就抱怨老人“都是他奶奶/姥姥慣得,不知道鍛鍊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要東西不給就哭鬧,也抱怨老人“看看都寵成什麼樣了,還什麼都順著他呢?”

我們仗著自己年輕,掌握了一些育兒理論,在老人面前諸多挑剔,抱怨,否定他們的習慣,莫名有種“優越感”。

卻忘了,孩子是我們生的,就應該由我們教育;孩子是衝著我們來的,而不是我們的老人。

也差點忘了,曾經為我們撐起天地,現在讓我們擁有靜好和樂的歲月,一直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都是這群老人。

所以,工作再累在忙,也要時刻提醒自己,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第一人。老人,只是心疼我們,幫我們的忙而已。

"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來源 | 育兒團

在我們身邊見過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鄉,或為了照顧自己兒女的飲食起居,或是為了看護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成了跟隨兒女的“老漂族”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一大早,收到閨蜜發來的一條信息。

她說,昨晚吃完晚飯,她和婆婆帶著3歲的兒子樂樂去公園散步。

最近持續降雨,憋在家裡的兒子像一隻久困籠中重見天日的小鳥,到了公園就撒歡跑。

小孩子沒有意識,不知道身後跟著一條沒拴繩的泰迪狗,這狗看到瘋跑的樂樂,上去就追。

孩子嚇得一邊跑,一邊“哇哇”大哭,當時閨蜜正在給兒子挑玩具,緊要關頭,婆婆挺身趕走了狗,護住了小孫子,但由於跑得急滑了一跤。

送婆婆去了醫院後,她聯繫管理人員調了公園的監控,找到了狗的主人,經過協商,才把這事處理好。

婆婆這一跤肌肉損傷,需要躺床上靜養幾天。沒有了哄孩子的靠山,閨蜜無奈向單位請了假親自帶娃。

說到這,閨蜜發來一個哭的表情。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十分能理解閨蜜的心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感到自責;一方面是因為60多歲的婆婆不顧自身安危挺身救孫子,她又感激又後怕。

以前的閨蜜,因為嬌生慣養,沒少對婆婆指手畫腳,還跟我們抱怨婆婆這不好那不好,經歷了這件事,她說今後一定要對人家加倍好。

閨蜜以前的行為,是很多當兒女的通病:一邊索取,一邊抱怨,明明佔著天大的便宜,內心卻不知道滿足。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其實是我們本身忽略了,這世界上有一種近在咫尺的幸福,叫有老人在家:

生病時,唾手可得的熱茶熱湯,香氣四溢;

上班時,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心無雜念;

下班回家,滿桌子的熱菜熱飯,有葷有素;

出差歸來,滿冰箱你最愛吃的東西,琳琅滿目。

......

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家裡的老人是塊寶!有老人在身邊,永遠讓我們感覺背後有靠山,在他們面前,我們無論多大年紀,永遠都是個孩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報道。

65歲的王奶奶最近一個多月夜不能寐,8月份的時候,去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區,被診斷為抑鬱症。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究其原因,竟然是王奶奶和老伴長期分居兩地分別幫女兒和兒子帶孩子。王奶奶在武漢帶孫子,老伴在山東帶外孫,一年到頭來只有暑假和過年才能相聚兩次。

經過診斷,王奶奶心臟也不是很好,老伴在今年還查出得了胃潰瘍,對於這樣的結果,王奶奶無奈又自責。

據國家衛生委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在的老漂人口將近1800萬,特別是在二胎全面開放後,老漂族群體人數不斷擴大,漂泊的時間也不斷增長。

為了兒女,這些老人不得不退休之後再次“上崗”,遠赴他鄉,幫著兒女帶孩子,成了“老漂族”。

雖然有機會和兒女生活在一起,但陌生的環境,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帶孩子的各種辛苦,他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樂。

朋友小敏,休完產假後,孩子就交給了老媽幫著照顧,老媽把老爸一個人留在老家,這幾年是咬著牙幫她把孩子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

一次不經意中,小敏看到了老媽寫的帶娃日記。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直到看到這篇日記,小敏才懂得老媽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和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是怎樣熬過漫長的一天又一天。

我們的父母,辛苦了半輩子,終於可以有機會頤養天年,本可以跳跳廣場舞、外出旅遊兜風,卻為了最愛的我們,心甘情願帶娃,無怨無悔付出。

可是,卻常常聽到自以為是的我們吐糟自己老人帶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邊吃飯邊玩,就抱怨老人“都是他奶奶/姥姥慣得,不知道鍛鍊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要東西不給就哭鬧,也抱怨老人“看看都寵成什麼樣了,還什麼都順著他呢?”

我們仗著自己年輕,掌握了一些育兒理論,在老人面前諸多挑剔,抱怨,否定他們的習慣,莫名有種“優越感”。

卻忘了,孩子是我們生的,就應該由我們教育;孩子是衝著我們來的,而不是我們的老人。

也差點忘了,曾經為我們撐起天地,現在讓我們擁有靜好和樂的歲月,一直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都是這群老人。

所以,工作再累在忙,也要時刻提醒自己,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第一人。老人,只是心疼我們,幫我們的忙而已。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微博上的一條新聞,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倍感憤怒又十分心疼。

6月23日,陝西西安一對祖孫在家身亡一週後,才被人發現。

"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來源 | 育兒團

在我們身邊見過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鄉,或為了照顧自己兒女的飲食起居,或是為了看護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成了跟隨兒女的“老漂族”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一大早,收到閨蜜發來的一條信息。

她說,昨晚吃完晚飯,她和婆婆帶著3歲的兒子樂樂去公園散步。

最近持續降雨,憋在家裡的兒子像一隻久困籠中重見天日的小鳥,到了公園就撒歡跑。

小孩子沒有意識,不知道身後跟著一條沒拴繩的泰迪狗,這狗看到瘋跑的樂樂,上去就追。

孩子嚇得一邊跑,一邊“哇哇”大哭,當時閨蜜正在給兒子挑玩具,緊要關頭,婆婆挺身趕走了狗,護住了小孫子,但由於跑得急滑了一跤。

送婆婆去了醫院後,她聯繫管理人員調了公園的監控,找到了狗的主人,經過協商,才把這事處理好。

婆婆這一跤肌肉損傷,需要躺床上靜養幾天。沒有了哄孩子的靠山,閨蜜無奈向單位請了假親自帶娃。

說到這,閨蜜發來一個哭的表情。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十分能理解閨蜜的心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感到自責;一方面是因為60多歲的婆婆不顧自身安危挺身救孫子,她又感激又後怕。

以前的閨蜜,因為嬌生慣養,沒少對婆婆指手畫腳,還跟我們抱怨婆婆這不好那不好,經歷了這件事,她說今後一定要對人家加倍好。

閨蜜以前的行為,是很多當兒女的通病:一邊索取,一邊抱怨,明明佔著天大的便宜,內心卻不知道滿足。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其實是我們本身忽略了,這世界上有一種近在咫尺的幸福,叫有老人在家:

生病時,唾手可得的熱茶熱湯,香氣四溢;

上班時,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心無雜念;

下班回家,滿桌子的熱菜熱飯,有葷有素;

出差歸來,滿冰箱你最愛吃的東西,琳琅滿目。

......

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家裡的老人是塊寶!有老人在身邊,永遠讓我們感覺背後有靠山,在他們面前,我們無論多大年紀,永遠都是個孩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報道。

65歲的王奶奶最近一個多月夜不能寐,8月份的時候,去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區,被診斷為抑鬱症。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究其原因,竟然是王奶奶和老伴長期分居兩地分別幫女兒和兒子帶孩子。王奶奶在武漢帶孫子,老伴在山東帶外孫,一年到頭來只有暑假和過年才能相聚兩次。

經過診斷,王奶奶心臟也不是很好,老伴在今年還查出得了胃潰瘍,對於這樣的結果,王奶奶無奈又自責。

據國家衛生委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在的老漂人口將近1800萬,特別是在二胎全面開放後,老漂族群體人數不斷擴大,漂泊的時間也不斷增長。

為了兒女,這些老人不得不退休之後再次“上崗”,遠赴他鄉,幫著兒女帶孩子,成了“老漂族”。

雖然有機會和兒女生活在一起,但陌生的環境,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帶孩子的各種辛苦,他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樂。

朋友小敏,休完產假後,孩子就交給了老媽幫著照顧,老媽把老爸一個人留在老家,這幾年是咬著牙幫她把孩子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

一次不經意中,小敏看到了老媽寫的帶娃日記。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直到看到這篇日記,小敏才懂得老媽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和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是怎樣熬過漫長的一天又一天。

我們的父母,辛苦了半輩子,終於可以有機會頤養天年,本可以跳跳廣場舞、外出旅遊兜風,卻為了最愛的我們,心甘情願帶娃,無怨無悔付出。

可是,卻常常聽到自以為是的我們吐糟自己老人帶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邊吃飯邊玩,就抱怨老人“都是他奶奶/姥姥慣得,不知道鍛鍊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要東西不給就哭鬧,也抱怨老人“看看都寵成什麼樣了,還什麼都順著他呢?”

我們仗著自己年輕,掌握了一些育兒理論,在老人面前諸多挑剔,抱怨,否定他們的習慣,莫名有種“優越感”。

卻忘了,孩子是我們生的,就應該由我們教育;孩子是衝著我們來的,而不是我們的老人。

也差點忘了,曾經為我們撐起天地,現在讓我們擁有靜好和樂的歲月,一直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都是這群老人。

所以,工作再累在忙,也要時刻提醒自己,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第一人。老人,只是心疼我們,幫我們的忙而已。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微博上的一條新聞,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倍感憤怒又十分心疼。

6月23日,陝西西安一對祖孫在家身亡一週後,才被人發現。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據小區內知情人透露,老人的兒子兒媳事發時在外地旅遊,整整8天,除了打過一個電話沒有聯繫上,之後就再也沒聯繫過家裡。

56歲的老人突發疾病身亡,而那2歲多的孫女,是被活活餓死的。

難以想象,老人突發疾病無人救治時是有多絕望,也不敢想象孩子是怎樣孤零零地 一步步走向死亡。

老人視你的兒女如掌中寶,你卻視老人為簷下草。

心,真的很痛!

不得不說,這對夫妻是對及其不稱職的父母,也沒有擔任好子女的角色。

雖然是個例,但作為子女、父母雙重身份的我們,也應該從中得到警醒。

1.學會換位思考

網上曾流傳一則28歲全職奶爸帶娃的視頻:一天的帶娃時間裡,這個身強體壯的大男人,因為體力不支癱倒在了床上。

這份全年無休、沒有工資又擔驚受怕的工作,幾乎沒有人願意做。

做父母的,任勞任怨為子女付出一切,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愛。

所以,當我們下班回家,陪孩子玩、吃飯、洗澡、做遊戲這些事,以及一些家務,我們自己包攬,讓老人可以多一點休息的時間。

2.給予老人多點關注和愛

同事小王的爸媽,因為幫著照顧孩子,老兩口分居兩地。

小王很孝順,知道老爸患有多年的高血壓,她會經常打電話詢問老爸的健康狀況,每個月逢週末會帶著孩子回家看看。

為了避免老媽“缺少朋友、孤獨、想家”的情況發生,她還特意給老媽老爸配備了智能手機,教會他們用微信視頻,想念了就互相聯繫一下。

我們小時候,父母給我們的愛有很多名字,比如默默付出,比如任勞任怨,比如犧牲自我。

而今,我們長大了,他們卻老了,我們成為別人的父母,更應該對他們心存感恩。給他們多一點關注和愛,是我們做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來源 | 育兒團

在我們身邊見過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鄉,或為了照顧自己兒女的飲食起居,或是為了看護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成了跟隨兒女的“老漂族”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一大早,收到閨蜜發來的一條信息。

她說,昨晚吃完晚飯,她和婆婆帶著3歲的兒子樂樂去公園散步。

最近持續降雨,憋在家裡的兒子像一隻久困籠中重見天日的小鳥,到了公園就撒歡跑。

小孩子沒有意識,不知道身後跟著一條沒拴繩的泰迪狗,這狗看到瘋跑的樂樂,上去就追。

孩子嚇得一邊跑,一邊“哇哇”大哭,當時閨蜜正在給兒子挑玩具,緊要關頭,婆婆挺身趕走了狗,護住了小孫子,但由於跑得急滑了一跤。

送婆婆去了醫院後,她聯繫管理人員調了公園的監控,找到了狗的主人,經過協商,才把這事處理好。

婆婆這一跤肌肉損傷,需要躺床上靜養幾天。沒有了哄孩子的靠山,閨蜜無奈向單位請了假親自帶娃。

說到這,閨蜜發來一個哭的表情。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十分能理解閨蜜的心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感到自責;一方面是因為60多歲的婆婆不顧自身安危挺身救孫子,她又感激又後怕。

以前的閨蜜,因為嬌生慣養,沒少對婆婆指手畫腳,還跟我們抱怨婆婆這不好那不好,經歷了這件事,她說今後一定要對人家加倍好。

閨蜜以前的行為,是很多當兒女的通病:一邊索取,一邊抱怨,明明佔著天大的便宜,內心卻不知道滿足。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其實是我們本身忽略了,這世界上有一種近在咫尺的幸福,叫有老人在家:

生病時,唾手可得的熱茶熱湯,香氣四溢;

上班時,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心無雜念;

下班回家,滿桌子的熱菜熱飯,有葷有素;

出差歸來,滿冰箱你最愛吃的東西,琳琅滿目。

......

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家裡的老人是塊寶!有老人在身邊,永遠讓我們感覺背後有靠山,在他們面前,我們無論多大年紀,永遠都是個孩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報道。

65歲的王奶奶最近一個多月夜不能寐,8月份的時候,去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區,被診斷為抑鬱症。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究其原因,竟然是王奶奶和老伴長期分居兩地分別幫女兒和兒子帶孩子。王奶奶在武漢帶孫子,老伴在山東帶外孫,一年到頭來只有暑假和過年才能相聚兩次。

經過診斷,王奶奶心臟也不是很好,老伴在今年還查出得了胃潰瘍,對於這樣的結果,王奶奶無奈又自責。

據國家衛生委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在的老漂人口將近1800萬,特別是在二胎全面開放後,老漂族群體人數不斷擴大,漂泊的時間也不斷增長。

為了兒女,這些老人不得不退休之後再次“上崗”,遠赴他鄉,幫著兒女帶孩子,成了“老漂族”。

雖然有機會和兒女生活在一起,但陌生的環境,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帶孩子的各種辛苦,他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樂。

朋友小敏,休完產假後,孩子就交給了老媽幫著照顧,老媽把老爸一個人留在老家,這幾年是咬著牙幫她把孩子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

一次不經意中,小敏看到了老媽寫的帶娃日記。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直到看到這篇日記,小敏才懂得老媽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和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是怎樣熬過漫長的一天又一天。

我們的父母,辛苦了半輩子,終於可以有機會頤養天年,本可以跳跳廣場舞、外出旅遊兜風,卻為了最愛的我們,心甘情願帶娃,無怨無悔付出。

可是,卻常常聽到自以為是的我們吐糟自己老人帶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邊吃飯邊玩,就抱怨老人“都是他奶奶/姥姥慣得,不知道鍛鍊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要東西不給就哭鬧,也抱怨老人“看看都寵成什麼樣了,還什麼都順著他呢?”

我們仗著自己年輕,掌握了一些育兒理論,在老人面前諸多挑剔,抱怨,否定他們的習慣,莫名有種“優越感”。

卻忘了,孩子是我們生的,就應該由我們教育;孩子是衝著我們來的,而不是我們的老人。

也差點忘了,曾經為我們撐起天地,現在讓我們擁有靜好和樂的歲月,一直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都是這群老人。

所以,工作再累在忙,也要時刻提醒自己,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第一人。老人,只是心疼我們,幫我們的忙而已。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微博上的一條新聞,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倍感憤怒又十分心疼。

6月23日,陝西西安一對祖孫在家身亡一週後,才被人發現。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據小區內知情人透露,老人的兒子兒媳事發時在外地旅遊,整整8天,除了打過一個電話沒有聯繫上,之後就再也沒聯繫過家裡。

56歲的老人突發疾病身亡,而那2歲多的孫女,是被活活餓死的。

難以想象,老人突發疾病無人救治時是有多絕望,也不敢想象孩子是怎樣孤零零地 一步步走向死亡。

老人視你的兒女如掌中寶,你卻視老人為簷下草。

心,真的很痛!

不得不說,這對夫妻是對及其不稱職的父母,也沒有擔任好子女的角色。

雖然是個例,但作為子女、父母雙重身份的我們,也應該從中得到警醒。

1.學會換位思考

網上曾流傳一則28歲全職奶爸帶娃的視頻:一天的帶娃時間裡,這個身強體壯的大男人,因為體力不支癱倒在了床上。

這份全年無休、沒有工資又擔驚受怕的工作,幾乎沒有人願意做。

做父母的,任勞任怨為子女付出一切,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愛。

所以,當我們下班回家,陪孩子玩、吃飯、洗澡、做遊戲這些事,以及一些家務,我們自己包攬,讓老人可以多一點休息的時間。

2.給予老人多點關注和愛

同事小王的爸媽,因為幫著照顧孩子,老兩口分居兩地。

小王很孝順,知道老爸患有多年的高血壓,她會經常打電話詢問老爸的健康狀況,每個月逢週末會帶著孩子回家看看。

為了避免老媽“缺少朋友、孤獨、想家”的情況發生,她還特意給老媽老爸配備了智能手機,教會他們用微信視頻,想念了就互相聯繫一下。

我們小時候,父母給我們的愛有很多名字,比如默默付出,比如任勞任怨,比如犧牲自我。

而今,我們長大了,他們卻老了,我們成為別人的父母,更應該對他們心存感恩。給他們多一點關注和愛,是我們做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3.學會有智慧的溝通

網上流傳著一則關於老人帶孩子的順口溜:

是主人吧,說了都不算;

是客人吧,啥都要幹;

是保姆吧,一分不賺;

是志願者吧,沒人點贊。

話語雖俏皮,卻也體現著老人帶孩子的不容易。

臺南大學輔導學系的蔡麗芳副教授曾說:“不少老人疼愛孫輩的程度遠遠超過疼愛自己的兒女,什麼都幫孩子做,這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但一味指責老人,贏了理便會輸了親情。”

我們要明白老人的出發點和我們做父母的一樣,都是為了孩子好。

所以,一旦出現育兒觀點分歧,不要急躁地爭辯,建議可以藉助一些權威的早教書籍或者有經驗的親戚朋友,在大家心情都好的時候,再坐在一起聊一聊。

"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來源 | 育兒團

在我們身邊見過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鄉,或為了照顧自己兒女的飲食起居,或是為了看護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成了跟隨兒女的“老漂族”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一大早,收到閨蜜發來的一條信息。

她說,昨晚吃完晚飯,她和婆婆帶著3歲的兒子樂樂去公園散步。

最近持續降雨,憋在家裡的兒子像一隻久困籠中重見天日的小鳥,到了公園就撒歡跑。

小孩子沒有意識,不知道身後跟著一條沒拴繩的泰迪狗,這狗看到瘋跑的樂樂,上去就追。

孩子嚇得一邊跑,一邊“哇哇”大哭,當時閨蜜正在給兒子挑玩具,緊要關頭,婆婆挺身趕走了狗,護住了小孫子,但由於跑得急滑了一跤。

送婆婆去了醫院後,她聯繫管理人員調了公園的監控,找到了狗的主人,經過協商,才把這事處理好。

婆婆這一跤肌肉損傷,需要躺床上靜養幾天。沒有了哄孩子的靠山,閨蜜無奈向單位請了假親自帶娃。

說到這,閨蜜發來一個哭的表情。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十分能理解閨蜜的心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感到自責;一方面是因為60多歲的婆婆不顧自身安危挺身救孫子,她又感激又後怕。

以前的閨蜜,因為嬌生慣養,沒少對婆婆指手畫腳,還跟我們抱怨婆婆這不好那不好,經歷了這件事,她說今後一定要對人家加倍好。

閨蜜以前的行為,是很多當兒女的通病:一邊索取,一邊抱怨,明明佔著天大的便宜,內心卻不知道滿足。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其實是我們本身忽略了,這世界上有一種近在咫尺的幸福,叫有老人在家:

生病時,唾手可得的熱茶熱湯,香氣四溢;

上班時,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心無雜念;

下班回家,滿桌子的熱菜熱飯,有葷有素;

出差歸來,滿冰箱你最愛吃的東西,琳琅滿目。

......

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家裡的老人是塊寶!有老人在身邊,永遠讓我們感覺背後有靠山,在他們面前,我們無論多大年紀,永遠都是個孩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報道。

65歲的王奶奶最近一個多月夜不能寐,8月份的時候,去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區,被診斷為抑鬱症。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究其原因,竟然是王奶奶和老伴長期分居兩地分別幫女兒和兒子帶孩子。王奶奶在武漢帶孫子,老伴在山東帶外孫,一年到頭來只有暑假和過年才能相聚兩次。

經過診斷,王奶奶心臟也不是很好,老伴在今年還查出得了胃潰瘍,對於這樣的結果,王奶奶無奈又自責。

據國家衛生委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在的老漂人口將近1800萬,特別是在二胎全面開放後,老漂族群體人數不斷擴大,漂泊的時間也不斷增長。

為了兒女,這些老人不得不退休之後再次“上崗”,遠赴他鄉,幫著兒女帶孩子,成了“老漂族”。

雖然有機會和兒女生活在一起,但陌生的環境,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帶孩子的各種辛苦,他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樂。

朋友小敏,休完產假後,孩子就交給了老媽幫著照顧,老媽把老爸一個人留在老家,這幾年是咬著牙幫她把孩子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

一次不經意中,小敏看到了老媽寫的帶娃日記。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直到看到這篇日記,小敏才懂得老媽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和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是怎樣熬過漫長的一天又一天。

我們的父母,辛苦了半輩子,終於可以有機會頤養天年,本可以跳跳廣場舞、外出旅遊兜風,卻為了最愛的我們,心甘情願帶娃,無怨無悔付出。

可是,卻常常聽到自以為是的我們吐糟自己老人帶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邊吃飯邊玩,就抱怨老人“都是他奶奶/姥姥慣得,不知道鍛鍊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要東西不給就哭鬧,也抱怨老人“看看都寵成什麼樣了,還什麼都順著他呢?”

我們仗著自己年輕,掌握了一些育兒理論,在老人面前諸多挑剔,抱怨,否定他們的習慣,莫名有種“優越感”。

卻忘了,孩子是我們生的,就應該由我們教育;孩子是衝著我們來的,而不是我們的老人。

也差點忘了,曾經為我們撐起天地,現在讓我們擁有靜好和樂的歲月,一直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都是這群老人。

所以,工作再累在忙,也要時刻提醒自己,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第一人。老人,只是心疼我們,幫我們的忙而已。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微博上的一條新聞,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倍感憤怒又十分心疼。

6月23日,陝西西安一對祖孫在家身亡一週後,才被人發現。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據小區內知情人透露,老人的兒子兒媳事發時在外地旅遊,整整8天,除了打過一個電話沒有聯繫上,之後就再也沒聯繫過家裡。

56歲的老人突發疾病身亡,而那2歲多的孫女,是被活活餓死的。

難以想象,老人突發疾病無人救治時是有多絕望,也不敢想象孩子是怎樣孤零零地 一步步走向死亡。

老人視你的兒女如掌中寶,你卻視老人為簷下草。

心,真的很痛!

不得不說,這對夫妻是對及其不稱職的父母,也沒有擔任好子女的角色。

雖然是個例,但作為子女、父母雙重身份的我們,也應該從中得到警醒。

1.學會換位思考

網上曾流傳一則28歲全職奶爸帶娃的視頻:一天的帶娃時間裡,這個身強體壯的大男人,因為體力不支癱倒在了床上。

這份全年無休、沒有工資又擔驚受怕的工作,幾乎沒有人願意做。

做父母的,任勞任怨為子女付出一切,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愛。

所以,當我們下班回家,陪孩子玩、吃飯、洗澡、做遊戲這些事,以及一些家務,我們自己包攬,讓老人可以多一點休息的時間。

2.給予老人多點關注和愛

同事小王的爸媽,因為幫著照顧孩子,老兩口分居兩地。

小王很孝順,知道老爸患有多年的高血壓,她會經常打電話詢問老爸的健康狀況,每個月逢週末會帶著孩子回家看看。

為了避免老媽“缺少朋友、孤獨、想家”的情況發生,她還特意給老媽老爸配備了智能手機,教會他們用微信視頻,想念了就互相聯繫一下。

我們小時候,父母給我們的愛有很多名字,比如默默付出,比如任勞任怨,比如犧牲自我。

而今,我們長大了,他們卻老了,我們成為別人的父母,更應該對他們心存感恩。給他們多一點關注和愛,是我們做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3.學會有智慧的溝通

網上流傳著一則關於老人帶孩子的順口溜:

是主人吧,說了都不算;

是客人吧,啥都要幹;

是保姆吧,一分不賺;

是志願者吧,沒人點贊。

話語雖俏皮,卻也體現著老人帶孩子的不容易。

臺南大學輔導學系的蔡麗芳副教授曾說:“不少老人疼愛孫輩的程度遠遠超過疼愛自己的兒女,什麼都幫孩子做,這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但一味指責老人,贏了理便會輸了親情。”

我們要明白老人的出發點和我們做父母的一樣,都是為了孩子好。

所以,一旦出現育兒觀點分歧,不要急躁地爭辯,建議可以藉助一些權威的早教書籍或者有經驗的親戚朋友,在大家心情都好的時候,再坐在一起聊一聊。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因為家裡有個幫你帶孩子、打理一切的老人,家才更有溫度。

想想生活中的瞬間,的確如此:

她總是讓你先吃飽飯,自己看孩子;

她總是包攬了很多家務,為你減輕負擔;

她總是提大包小包的東西,做出花樣給你們吃。

作家色諾芬曾言:“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能比子女從父母處得到的更多呢?”

這種恩惠,世上再無其他。

心懷感恩,家才會更溫馨。

"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來源 | 育兒團

在我們身邊見過很多這樣的老人:他們拋棄了自己生活幾十年的家鄉,或為了照顧自己兒女的飲食起居,或是為了看護牙牙學語的孫子孫女,成了跟隨兒女的“老漂族”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一大早,收到閨蜜發來的一條信息。

她說,昨晚吃完晚飯,她和婆婆帶著3歲的兒子樂樂去公園散步。

最近持續降雨,憋在家裡的兒子像一隻久困籠中重見天日的小鳥,到了公園就撒歡跑。

小孩子沒有意識,不知道身後跟著一條沒拴繩的泰迪狗,這狗看到瘋跑的樂樂,上去就追。

孩子嚇得一邊跑,一邊“哇哇”大哭,當時閨蜜正在給兒子挑玩具,緊要關頭,婆婆挺身趕走了狗,護住了小孫子,但由於跑得急滑了一跤。

送婆婆去了醫院後,她聯繫管理人員調了公園的監控,找到了狗的主人,經過協商,才把這事處理好。

婆婆這一跤肌肉損傷,需要躺床上靜養幾天。沒有了哄孩子的靠山,閨蜜無奈向單位請了假親自帶娃。

說到這,閨蜜發來一個哭的表情。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十分能理解閨蜜的心情: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感到自責;一方面是因為60多歲的婆婆不顧自身安危挺身救孫子,她又感激又後怕。

以前的閨蜜,因為嬌生慣養,沒少對婆婆指手畫腳,還跟我們抱怨婆婆這不好那不好,經歷了這件事,她說今後一定要對人家加倍好。

閨蜜以前的行為,是很多當兒女的通病:一邊索取,一邊抱怨,明明佔著天大的便宜,內心卻不知道滿足。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其實是我們本身忽略了,這世界上有一種近在咫尺的幸福,叫有老人在家:

生病時,唾手可得的熱茶熱湯,香氣四溢;

上班時,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心無雜念;

下班回家,滿桌子的熱菜熱飯,有葷有素;

出差歸來,滿冰箱你最愛吃的東西,琳琅滿目。

......

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家裡的老人是塊寶!有老人在身邊,永遠讓我們感覺背後有靠山,在他們面前,我們無論多大年紀,永遠都是個孩子。”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在網上看過一則新聞報道。

65歲的王奶奶最近一個多月夜不能寐,8月份的時候,去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睡眠障礙病區,被診斷為抑鬱症。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究其原因,竟然是王奶奶和老伴長期分居兩地分別幫女兒和兒子帶孩子。王奶奶在武漢帶孫子,老伴在山東帶外孫,一年到頭來只有暑假和過年才能相聚兩次。

經過診斷,王奶奶心臟也不是很好,老伴在今年還查出得了胃潰瘍,對於這樣的結果,王奶奶無奈又自責。

據國家衛生委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在的老漂人口將近1800萬,特別是在二胎全面開放後,老漂族群體人數不斷擴大,漂泊的時間也不斷增長。

為了兒女,這些老人不得不退休之後再次“上崗”,遠赴他鄉,幫著兒女帶孩子,成了“老漂族”。

雖然有機會和兒女生活在一起,但陌生的環境,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帶孩子的各種辛苦,他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樂。

朋友小敏,休完產假後,孩子就交給了老媽幫著照顧,老媽把老爸一個人留在老家,這幾年是咬著牙幫她把孩子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

一次不經意中,小敏看到了老媽寫的帶娃日記。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直到看到這篇日記,小敏才懂得老媽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和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是怎樣熬過漫長的一天又一天。

我們的父母,辛苦了半輩子,終於可以有機會頤養天年,本可以跳跳廣場舞、外出旅遊兜風,卻為了最愛的我們,心甘情願帶娃,無怨無悔付出。

可是,卻常常聽到自以為是的我們吐糟自己老人帶娃。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邊吃飯邊玩,就抱怨老人“都是他奶奶/姥姥慣得,不知道鍛鍊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要東西不給就哭鬧,也抱怨老人“看看都寵成什麼樣了,還什麼都順著他呢?”

我們仗著自己年輕,掌握了一些育兒理論,在老人面前諸多挑剔,抱怨,否定他們的習慣,莫名有種“優越感”。

卻忘了,孩子是我們生的,就應該由我們教育;孩子是衝著我們來的,而不是我們的老人。

也差點忘了,曾經為我們撐起天地,現在讓我們擁有靜好和樂的歲月,一直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都是這群老人。

所以,工作再累在忙,也要時刻提醒自己,父母才是養育孩子的第一人。老人,只是心疼我們,幫我們的忙而已。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不久前,微博上的一條新聞,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倍感憤怒又十分心疼。

6月23日,陝西西安一對祖孫在家身亡一週後,才被人發現。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據小區內知情人透露,老人的兒子兒媳事發時在外地旅遊,整整8天,除了打過一個電話沒有聯繫上,之後就再也沒聯繫過家裡。

56歲的老人突發疾病身亡,而那2歲多的孫女,是被活活餓死的。

難以想象,老人突發疾病無人救治時是有多絕望,也不敢想象孩子是怎樣孤零零地 一步步走向死亡。

老人視你的兒女如掌中寶,你卻視老人為簷下草。

心,真的很痛!

不得不說,這對夫妻是對及其不稱職的父母,也沒有擔任好子女的角色。

雖然是個例,但作為子女、父母雙重身份的我們,也應該從中得到警醒。

1.學會換位思考

網上曾流傳一則28歲全職奶爸帶娃的視頻:一天的帶娃時間裡,這個身強體壯的大男人,因為體力不支癱倒在了床上。

這份全年無休、沒有工資又擔驚受怕的工作,幾乎沒有人願意做。

做父母的,任勞任怨為子女付出一切,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愛。

所以,當我們下班回家,陪孩子玩、吃飯、洗澡、做遊戲這些事,以及一些家務,我們自己包攬,讓老人可以多一點休息的時間。

2.給予老人多點關注和愛

同事小王的爸媽,因為幫著照顧孩子,老兩口分居兩地。

小王很孝順,知道老爸患有多年的高血壓,她會經常打電話詢問老爸的健康狀況,每個月逢週末會帶著孩子回家看看。

為了避免老媽“缺少朋友、孤獨、想家”的情況發生,她還特意給老媽老爸配備了智能手機,教會他們用微信視頻,想念了就互相聯繫一下。

我們小時候,父母給我們的愛有很多名字,比如默默付出,比如任勞任怨,比如犧牲自我。

而今,我們長大了,他們卻老了,我們成為別人的父母,更應該對他們心存感恩。給他們多一點關注和愛,是我們做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3.學會有智慧的溝通

網上流傳著一則關於老人帶孩子的順口溜:

是主人吧,說了都不算;

是客人吧,啥都要幹;

是保姆吧,一分不賺;

是志願者吧,沒人點贊。

話語雖俏皮,卻也體現著老人帶孩子的不容易。

臺南大學輔導學系的蔡麗芳副教授曾說:“不少老人疼愛孫輩的程度遠遠超過疼愛自己的兒女,什麼都幫孩子做,這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但一味指責老人,贏了理便會輸了親情。”

我們要明白老人的出發點和我們做父母的一樣,都是為了孩子好。

所以,一旦出現育兒觀點分歧,不要急躁地爭辯,建議可以藉助一些權威的早教書籍或者有經驗的親戚朋友,在大家心情都好的時候,再坐在一起聊一聊。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因為家裡有個幫你帶孩子、打理一切的老人,家才更有溫度。

想想生活中的瞬間,的確如此:

她總是讓你先吃飽飯,自己看孩子;

她總是包攬了很多家務,為你減輕負擔;

她總是提大包小包的東西,做出花樣給你們吃。

作家色諾芬曾言:“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能比子女從父母處得到的更多呢?”

這種恩惠,世上再無其他。

心懷感恩,家才會更溫馨。

65歲的媽媽,幫我帶孩子,得了抑鬱症

所以,請各位年輕的父母,今後愛孩子的同時,也別忘了轉身多抱抱那個幫我們帶孩子的老人。

-end-

Tips:喜歡請轉發!如果想第一時間收到更多好內容,請把我們置頂/設為星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