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

晚清有這樣一對兄弟。老四才華遜色於老六,然而老四最終登上了皇位。老六在老四去世後聯合嫂子發動了政變,主持了朝政。嫂子又把老六攆走而大權獨攬數十年。

這對兄弟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奕詝和恭親王奕訢。皇位繼承人的PK向來很激烈,老六恭親王奕訢雖然能力超群,但最後卻輸給了老四奕詝,那麼當時PK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道光的苦惱:到底立誰好?

道光晚年,皇位的PK就在老四和老六間展開。論才華,老四遠遜於老六。但老四畢竟是皇后所生,且有年齡優勢(“立長不立幼”是皇家的一貫傳統),所以道光一直猶豫不決。

"

晚清有這樣一對兄弟。老四才華遜色於老六,然而老四最終登上了皇位。老六在老四去世後聯合嫂子發動了政變,主持了朝政。嫂子又把老六攆走而大權獨攬數十年。

這對兄弟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奕詝和恭親王奕訢。皇位繼承人的PK向來很激烈,老六恭親王奕訢雖然能力超群,但最後卻輸給了老四奕詝,那麼當時PK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道光的苦惱:到底立誰好?

道光晚年,皇位的PK就在老四和老六間展開。論才華,老四遠遜於老六。但老四畢竟是皇后所生,且有年齡優勢(“立長不立幼”是皇家的一貫傳統),所以道光一直猶豫不決。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道光皇帝畫像

老爸最後立的新天子是老四,也就是後來的咸豐,這當然符合“立長不立幼”的祖訓。不過在這場爭霸賽結果公佈前,對於立老四還是老六的問題,老爸道光真是忒糾結。

道光最初想把帝位傳給老六。奕訢16歲這年,老爸給他訂了門親事,老丈人是都統、兵部尚書桂良。而老四的老丈人則是地位、權勢遠遜色於桂良的太常寺少卿。這件事被明眼人視作老皇帝將要傳位於老六的一個政治信號。

不過政治鬥爭詭譎得多,謎底揭曉之前,存在著無數可能性。老四和老六之間的PK就此展開。

咸豐的策略:韜光養晦

他倆比什麼呢?一看就知道老六明顯更優秀嘛。現在流行一個詞叫“拼爹”,老四和老六拼的卻是老師,老師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倆的老師是何許人也。

奕詝的老師叫杜受田。此人很了不起。他也知道道光的心思。因此讓奕詝刻意藏拙,表現“溫順”“孝子”“仁君”的一面。

奕訢有兩位老師,賈楨和卓秉恬。賈楨是道光六年(1826)的榜眼,後來到上書房工作,主要任務是給奕訢授課。後來賈楨官至禮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卓秉恬是四川人,嘉慶年間的進士。後來當過御史,很有風骨。他做過很多年的順天府尹。卓秉恬是個很高調的人,據正史記載,朝廷高級幹部會議(九卿會議)的時候,大多是一兩個親王和軍機大臣講話發言,其他人都隨聲附和而已,但是卓秉恬特別愛發言,和人辯論,所以受到權貴的排斥。這種相對高調的風格當然也影響到奕訢。奕訢的鋒芒畢露多少受到卓老師的影響。

"

晚清有這樣一對兄弟。老四才華遜色於老六,然而老四最終登上了皇位。老六在老四去世後聯合嫂子發動了政變,主持了朝政。嫂子又把老六攆走而大權獨攬數十年。

這對兄弟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奕詝和恭親王奕訢。皇位繼承人的PK向來很激烈,老六恭親王奕訢雖然能力超群,但最後卻輸給了老四奕詝,那麼當時PK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道光的苦惱:到底立誰好?

道光晚年,皇位的PK就在老四和老六間展開。論才華,老四遠遜於老六。但老四畢竟是皇后所生,且有年齡優勢(“立長不立幼”是皇家的一貫傳統),所以道光一直猶豫不決。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道光皇帝畫像

老爸最後立的新天子是老四,也就是後來的咸豐,這當然符合“立長不立幼”的祖訓。不過在這場爭霸賽結果公佈前,對於立老四還是老六的問題,老爸道光真是忒糾結。

道光最初想把帝位傳給老六。奕訢16歲這年,老爸給他訂了門親事,老丈人是都統、兵部尚書桂良。而老四的老丈人則是地位、權勢遠遜色於桂良的太常寺少卿。這件事被明眼人視作老皇帝將要傳位於老六的一個政治信號。

不過政治鬥爭詭譎得多,謎底揭曉之前,存在著無數可能性。老四和老六之間的PK就此展開。

咸豐的策略:韜光養晦

他倆比什麼呢?一看就知道老六明顯更優秀嘛。現在流行一個詞叫“拼爹”,老四和老六拼的卻是老師,老師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倆的老師是何許人也。

奕詝的老師叫杜受田。此人很了不起。他也知道道光的心思。因此讓奕詝刻意藏拙,表現“溫順”“孝子”“仁君”的一面。

奕訢有兩位老師,賈楨和卓秉恬。賈楨是道光六年(1826)的榜眼,後來到上書房工作,主要任務是給奕訢授課。後來賈楨官至禮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卓秉恬是四川人,嘉慶年間的進士。後來當過御史,很有風骨。他做過很多年的順天府尹。卓秉恬是個很高調的人,據正史記載,朝廷高級幹部會議(九卿會議)的時候,大多是一兩個親王和軍機大臣講話發言,其他人都隨聲附和而已,但是卓秉恬特別愛發言,和人辯論,所以受到權貴的排斥。這種相對高調的風格當然也影響到奕訢。奕訢的鋒芒畢露多少受到卓老師的影響。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奕訢

老師之間的PK,賈楨、卓秉恬不如杜受田。

有一次道光帶著皇子們去打獵,順便考察一下哪位更適合做接班人。按慣例皇子臨行前要向老師請假,杜老師知道這次狩獵對奕詝來說是個寶貴的機會,所以跟奕詝同學講,說打獵的時候你要比射箭肯定比不過老六,所以索性不要在箭法上爭高低,而是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

第二天,在獵場上,老六箭法高明、意氣風發,收穫了很多獵物,道光非常高興。然而卻看到老四一隻獵物也沒有帶回來,皺起眉頭,問怎麼回事。奕詝馬上在父親前邊跪下,說,父皇,現在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我不忍心傷害這些母鹿和小鹿,因此才未發一箭。道光聽後半晌沉默不語。這個時候儲君在他心中已然誕生。老四雖然在箭術上不如老六,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老四性情仁慈,這才是做人君應有的風範。

"

晚清有這樣一對兄弟。老四才華遜色於老六,然而老四最終登上了皇位。老六在老四去世後聯合嫂子發動了政變,主持了朝政。嫂子又把老六攆走而大權獨攬數十年。

這對兄弟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奕詝和恭親王奕訢。皇位繼承人的PK向來很激烈,老六恭親王奕訢雖然能力超群,但最後卻輸給了老四奕詝,那麼當時PK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道光的苦惱:到底立誰好?

道光晚年,皇位的PK就在老四和老六間展開。論才華,老四遠遜於老六。但老四畢竟是皇后所生,且有年齡優勢(“立長不立幼”是皇家的一貫傳統),所以道光一直猶豫不決。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道光皇帝畫像

老爸最後立的新天子是老四,也就是後來的咸豐,這當然符合“立長不立幼”的祖訓。不過在這場爭霸賽結果公佈前,對於立老四還是老六的問題,老爸道光真是忒糾結。

道光最初想把帝位傳給老六。奕訢16歲這年,老爸給他訂了門親事,老丈人是都統、兵部尚書桂良。而老四的老丈人則是地位、權勢遠遜色於桂良的太常寺少卿。這件事被明眼人視作老皇帝將要傳位於老六的一個政治信號。

不過政治鬥爭詭譎得多,謎底揭曉之前,存在著無數可能性。老四和老六之間的PK就此展開。

咸豐的策略:韜光養晦

他倆比什麼呢?一看就知道老六明顯更優秀嘛。現在流行一個詞叫“拼爹”,老四和老六拼的卻是老師,老師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倆的老師是何許人也。

奕詝的老師叫杜受田。此人很了不起。他也知道道光的心思。因此讓奕詝刻意藏拙,表現“溫順”“孝子”“仁君”的一面。

奕訢有兩位老師,賈楨和卓秉恬。賈楨是道光六年(1826)的榜眼,後來到上書房工作,主要任務是給奕訢授課。後來賈楨官至禮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卓秉恬是四川人,嘉慶年間的進士。後來當過御史,很有風骨。他做過很多年的順天府尹。卓秉恬是個很高調的人,據正史記載,朝廷高級幹部會議(九卿會議)的時候,大多是一兩個親王和軍機大臣講話發言,其他人都隨聲附和而已,但是卓秉恬特別愛發言,和人辯論,所以受到權貴的排斥。這種相對高調的風格當然也影響到奕訢。奕訢的鋒芒畢露多少受到卓老師的影響。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奕訢

老師之間的PK,賈楨、卓秉恬不如杜受田。

有一次道光帶著皇子們去打獵,順便考察一下哪位更適合做接班人。按慣例皇子臨行前要向老師請假,杜老師知道這次狩獵對奕詝來說是個寶貴的機會,所以跟奕詝同學講,說打獵的時候你要比射箭肯定比不過老六,所以索性不要在箭法上爭高低,而是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

第二天,在獵場上,老六箭法高明、意氣風發,收穫了很多獵物,道光非常高興。然而卻看到老四一隻獵物也沒有帶回來,皺起眉頭,問怎麼回事。奕詝馬上在父親前邊跪下,說,父皇,現在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我不忍心傷害這些母鹿和小鹿,因此才未發一箭。道光聽後半晌沉默不語。這個時候儲君在他心中已然誕生。老四雖然在箭術上不如老六,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老四性情仁慈,這才是做人君應有的風範。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咸豐皇帝畫像

另外還有一次。道光病重,召皇子來談話。奕詝又去問計於杜受田。杜老師也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結果老爸這次考的是如何治國,奕訢侃侃而談,和盤托出自己的治國方略。等到了奕詝,卻伏地慟哭,一語未發,看起來他更擔憂的是老爸的病情。老四才華不及老六,演技卻高超得多。道光又一次被感動了。

此後不久,他就寫下了立老四為儲君的詔書。第二年,道光去世,奕詝正式登上皇帝寶座。足見杜受田太厲害了,竟然不費一刀一槍就幫老四把皇位掙到了手。

順便說一句,上面這兩個小故事被寫入了正史,可見不是捕風捉影的江湖傳聞。

杜受田成就了奕詝,奕詝對老師感激涕零,繼位不久就重賞了老師,加封其為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杜受田去世後諡號為“文正”,這是清代皇帝授予去世大臣的最高榮譽,整個清代只有8位大臣被授予這個諡號。而按照慣例,大臣去世後的諡號是由內閣先提建議,然後皇帝欽定,曾國藩就是如此。杜受田的則是由咸豐直接欽定,並未經過內閣,這在大清歷史上十分罕見。此外,咸豐去世的時候,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其中一位叫杜翰,就是杜受田之子,足見他對杜老師的感激之情。

老六的內心:五味雜陳……

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杜老師,就沒有咸豐這個皇帝。老四贏了,那老六怎麼辦呢?

老爸道光臨死的時候也知道委屈了老六,所以破天荒地在立老四為皇帝的錦匣裡又放了一張紙條,立奕訢為親王。為什麼說“破天荒”呢?因為清代皇帝自雍正以後都不事先立太子,而是將準備繼承皇位的儲君的名字寫下來,放在一個錦匣裡,放到“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

"

晚清有這樣一對兄弟。老四才華遜色於老六,然而老四最終登上了皇位。老六在老四去世後聯合嫂子發動了政變,主持了朝政。嫂子又把老六攆走而大權獨攬數十年。

這對兄弟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奕詝和恭親王奕訢。皇位繼承人的PK向來很激烈,老六恭親王奕訢雖然能力超群,但最後卻輸給了老四奕詝,那麼當時PK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道光的苦惱:到底立誰好?

道光晚年,皇位的PK就在老四和老六間展開。論才華,老四遠遜於老六。但老四畢竟是皇后所生,且有年齡優勢(“立長不立幼”是皇家的一貫傳統),所以道光一直猶豫不決。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道光皇帝畫像

老爸最後立的新天子是老四,也就是後來的咸豐,這當然符合“立長不立幼”的祖訓。不過在這場爭霸賽結果公佈前,對於立老四還是老六的問題,老爸道光真是忒糾結。

道光最初想把帝位傳給老六。奕訢16歲這年,老爸給他訂了門親事,老丈人是都統、兵部尚書桂良。而老四的老丈人則是地位、權勢遠遜色於桂良的太常寺少卿。這件事被明眼人視作老皇帝將要傳位於老六的一個政治信號。

不過政治鬥爭詭譎得多,謎底揭曉之前,存在著無數可能性。老四和老六之間的PK就此展開。

咸豐的策略:韜光養晦

他倆比什麼呢?一看就知道老六明顯更優秀嘛。現在流行一個詞叫“拼爹”,老四和老六拼的卻是老師,老師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倆的老師是何許人也。

奕詝的老師叫杜受田。此人很了不起。他也知道道光的心思。因此讓奕詝刻意藏拙,表現“溫順”“孝子”“仁君”的一面。

奕訢有兩位老師,賈楨和卓秉恬。賈楨是道光六年(1826)的榜眼,後來到上書房工作,主要任務是給奕訢授課。後來賈楨官至禮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卓秉恬是四川人,嘉慶年間的進士。後來當過御史,很有風骨。他做過很多年的順天府尹。卓秉恬是個很高調的人,據正史記載,朝廷高級幹部會議(九卿會議)的時候,大多是一兩個親王和軍機大臣講話發言,其他人都隨聲附和而已,但是卓秉恬特別愛發言,和人辯論,所以受到權貴的排斥。這種相對高調的風格當然也影響到奕訢。奕訢的鋒芒畢露多少受到卓老師的影響。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奕訢

老師之間的PK,賈楨、卓秉恬不如杜受田。

有一次道光帶著皇子們去打獵,順便考察一下哪位更適合做接班人。按慣例皇子臨行前要向老師請假,杜老師知道這次狩獵對奕詝來說是個寶貴的機會,所以跟奕詝同學講,說打獵的時候你要比射箭肯定比不過老六,所以索性不要在箭法上爭高低,而是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

第二天,在獵場上,老六箭法高明、意氣風發,收穫了很多獵物,道光非常高興。然而卻看到老四一隻獵物也沒有帶回來,皺起眉頭,問怎麼回事。奕詝馬上在父親前邊跪下,說,父皇,現在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我不忍心傷害這些母鹿和小鹿,因此才未發一箭。道光聽後半晌沉默不語。這個時候儲君在他心中已然誕生。老四雖然在箭術上不如老六,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老四性情仁慈,這才是做人君應有的風範。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咸豐皇帝畫像

另外還有一次。道光病重,召皇子來談話。奕詝又去問計於杜受田。杜老師也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結果老爸這次考的是如何治國,奕訢侃侃而談,和盤托出自己的治國方略。等到了奕詝,卻伏地慟哭,一語未發,看起來他更擔憂的是老爸的病情。老四才華不及老六,演技卻高超得多。道光又一次被感動了。

此後不久,他就寫下了立老四為儲君的詔書。第二年,道光去世,奕詝正式登上皇帝寶座。足見杜受田太厲害了,竟然不費一刀一槍就幫老四把皇位掙到了手。

順便說一句,上面這兩個小故事被寫入了正史,可見不是捕風捉影的江湖傳聞。

杜受田成就了奕詝,奕詝對老師感激涕零,繼位不久就重賞了老師,加封其為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杜受田去世後諡號為“文正”,這是清代皇帝授予去世大臣的最高榮譽,整個清代只有8位大臣被授予這個諡號。而按照慣例,大臣去世後的諡號是由內閣先提建議,然後皇帝欽定,曾國藩就是如此。杜受田的則是由咸豐直接欽定,並未經過內閣,這在大清歷史上十分罕見。此外,咸豐去世的時候,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其中一位叫杜翰,就是杜受田之子,足見他對杜老師的感激之情。

老六的內心:五味雜陳……

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杜老師,就沒有咸豐這個皇帝。老四贏了,那老六怎麼辦呢?

老爸道光臨死的時候也知道委屈了老六,所以破天荒地在立老四為皇帝的錦匣裡又放了一張紙條,立奕訢為親王。為什麼說“破天荒”呢?因為清代皇帝自雍正以後都不事先立太子,而是將準備繼承皇位的儲君的名字寫下來,放在一個錦匣裡,放到“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這樣等老皇帝臨終之際,顧命大臣們只要把這個匣子打開一看,就知道誰是新皇帝了。

因此,在答案最終揭曉之前,皇子們誰也不知道誰是真命天子,這樣大家都始終繃著一根弦,努力表現自己。兄弟之間也少了許多明爭暗鬥。相反,清代前期立太子的方式就帶來了很多麻煩,很多皇子在明爭暗鬥中落得個十分淒涼的下場,所以雍正最後才發明了這樣一個立儲君的方式。

錦盒裡一般只有一道老皇帝的旨意,就是詔告誰是新的老闆。但是道光去世後,大臣們打開匣子一看,意外發現裡面有兩張紙條,除了宣佈皇位繼承人外還有一張就是封奕訢為親王的旨意。按道理說奕訢這個親王應該由哥哥咸豐來任命。

由此可見奕訢在老爸心目中的地位也相當高,也足見道光在老四和老六之間最初是有點舉棋不定的,雖然最後天平傾向了老四,但是總覺得有點對不起老六,所以才在立儲君同時也封了老六為親王。

道光皇帝選錯了接班人,使得大清帝國最後幾十年的道路崎嶇而坎坷。辛酉政變後,兩宮太后和奕訢聯合執政,實際上是慈禧和奕訢聯合執政。

慈禧後來羽翼豐滿後想趕走奕訢,第一次和奕訢發生激烈衝突的時候,奕訢說了一句話:我是宣宗第六子,你可以免掉我的議政王大臣,免不了我的皇子。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我是宣宗第六子,而且是先帝親封的親王,你能奈我何?恭親王這種自傲當然源自父親對他的寵愛,因此他執政初期做事情相當高調,慈禧怕他大權獨攬才會果斷出手。

凡此種種,都說明道光的選擇是相當糊塗的。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賈立芳摘編自《如此晚清》一書

"

晚清有這樣一對兄弟。老四才華遜色於老六,然而老四最終登上了皇位。老六在老四去世後聯合嫂子發動了政變,主持了朝政。嫂子又把老六攆走而大權獨攬數十年。

這對兄弟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奕詝和恭親王奕訢。皇位繼承人的PK向來很激烈,老六恭親王奕訢雖然能力超群,但最後卻輸給了老四奕詝,那麼當時PK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道光的苦惱:到底立誰好?

道光晚年,皇位的PK就在老四和老六間展開。論才華,老四遠遜於老六。但老四畢竟是皇后所生,且有年齡優勢(“立長不立幼”是皇家的一貫傳統),所以道光一直猶豫不決。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道光皇帝畫像

老爸最後立的新天子是老四,也就是後來的咸豐,這當然符合“立長不立幼”的祖訓。不過在這場爭霸賽結果公佈前,對於立老四還是老六的問題,老爸道光真是忒糾結。

道光最初想把帝位傳給老六。奕訢16歲這年,老爸給他訂了門親事,老丈人是都統、兵部尚書桂良。而老四的老丈人則是地位、權勢遠遜色於桂良的太常寺少卿。這件事被明眼人視作老皇帝將要傳位於老六的一個政治信號。

不過政治鬥爭詭譎得多,謎底揭曉之前,存在著無數可能性。老四和老六之間的PK就此展開。

咸豐的策略:韜光養晦

他倆比什麼呢?一看就知道老六明顯更優秀嘛。現在流行一個詞叫“拼爹”,老四和老六拼的卻是老師,老師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倆的老師是何許人也。

奕詝的老師叫杜受田。此人很了不起。他也知道道光的心思。因此讓奕詝刻意藏拙,表現“溫順”“孝子”“仁君”的一面。

奕訢有兩位老師,賈楨和卓秉恬。賈楨是道光六年(1826)的榜眼,後來到上書房工作,主要任務是給奕訢授課。後來賈楨官至禮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卓秉恬是四川人,嘉慶年間的進士。後來當過御史,很有風骨。他做過很多年的順天府尹。卓秉恬是個很高調的人,據正史記載,朝廷高級幹部會議(九卿會議)的時候,大多是一兩個親王和軍機大臣講話發言,其他人都隨聲附和而已,但是卓秉恬特別愛發言,和人辯論,所以受到權貴的排斥。這種相對高調的風格當然也影響到奕訢。奕訢的鋒芒畢露多少受到卓老師的影響。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奕訢

老師之間的PK,賈楨、卓秉恬不如杜受田。

有一次道光帶著皇子們去打獵,順便考察一下哪位更適合做接班人。按慣例皇子臨行前要向老師請假,杜老師知道這次狩獵對奕詝來說是個寶貴的機會,所以跟奕詝同學講,說打獵的時候你要比射箭肯定比不過老六,所以索性不要在箭法上爭高低,而是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

第二天,在獵場上,老六箭法高明、意氣風發,收穫了很多獵物,道光非常高興。然而卻看到老四一隻獵物也沒有帶回來,皺起眉頭,問怎麼回事。奕詝馬上在父親前邊跪下,說,父皇,現在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我不忍心傷害這些母鹿和小鹿,因此才未發一箭。道光聽後半晌沉默不語。這個時候儲君在他心中已然誕生。老四雖然在箭術上不如老六,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老四性情仁慈,這才是做人君應有的風範。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咸豐皇帝畫像

另外還有一次。道光病重,召皇子來談話。奕詝又去問計於杜受田。杜老師也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結果老爸這次考的是如何治國,奕訢侃侃而談,和盤托出自己的治國方略。等到了奕詝,卻伏地慟哭,一語未發,看起來他更擔憂的是老爸的病情。老四才華不及老六,演技卻高超得多。道光又一次被感動了。

此後不久,他就寫下了立老四為儲君的詔書。第二年,道光去世,奕詝正式登上皇帝寶座。足見杜受田太厲害了,竟然不費一刀一槍就幫老四把皇位掙到了手。

順便說一句,上面這兩個小故事被寫入了正史,可見不是捕風捉影的江湖傳聞。

杜受田成就了奕詝,奕詝對老師感激涕零,繼位不久就重賞了老師,加封其為太子太傅、吏部尚書。杜受田去世後諡號為“文正”,這是清代皇帝授予去世大臣的最高榮譽,整個清代只有8位大臣被授予這個諡號。而按照慣例,大臣去世後的諡號是由內閣先提建議,然後皇帝欽定,曾國藩就是如此。杜受田的則是由咸豐直接欽定,並未經過內閣,這在大清歷史上十分罕見。此外,咸豐去世的時候,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其中一位叫杜翰,就是杜受田之子,足見他對杜老師的感激之情。

老六的內心:五味雜陳……

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杜老師,就沒有咸豐這個皇帝。老四贏了,那老六怎麼辦呢?

老爸道光臨死的時候也知道委屈了老六,所以破天荒地在立老四為皇帝的錦匣裡又放了一張紙條,立奕訢為親王。為什麼說“破天荒”呢?因為清代皇帝自雍正以後都不事先立太子,而是將準備繼承皇位的儲君的名字寫下來,放在一個錦匣裡,放到“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這樣等老皇帝臨終之際,顧命大臣們只要把這個匣子打開一看,就知道誰是新皇帝了。

因此,在答案最終揭曉之前,皇子們誰也不知道誰是真命天子,這樣大家都始終繃著一根弦,努力表現自己。兄弟之間也少了許多明爭暗鬥。相反,清代前期立太子的方式就帶來了很多麻煩,很多皇子在明爭暗鬥中落得個十分淒涼的下場,所以雍正最後才發明了這樣一個立儲君的方式。

錦盒裡一般只有一道老皇帝的旨意,就是詔告誰是新的老闆。但是道光去世後,大臣們打開匣子一看,意外發現裡面有兩張紙條,除了宣佈皇位繼承人外還有一張就是封奕訢為親王的旨意。按道理說奕訢這個親王應該由哥哥咸豐來任命。

由此可見奕訢在老爸心目中的地位也相當高,也足見道光在老四和老六之間最初是有點舉棋不定的,雖然最後天平傾向了老四,但是總覺得有點對不起老六,所以才在立儲君同時也封了老六為親王。

道光皇帝選錯了接班人,使得大清帝國最後幾十年的道路崎嶇而坎坷。辛酉政變後,兩宮太后和奕訢聯合執政,實際上是慈禧和奕訢聯合執政。

慈禧後來羽翼豐滿後想趕走奕訢,第一次和奕訢發生激烈衝突的時候,奕訢說了一句話:我是宣宗第六子,你可以免掉我的議政王大臣,免不了我的皇子。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我是宣宗第六子,而且是先帝親封的親王,你能奈我何?恭親王這種自傲當然源自父親對他的寵愛,因此他執政初期做事情相當高調,慈禧怕他大權獨攬才會果斷出手。

凡此種種,都說明道光的選擇是相當糊塗的。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賈立芳摘編自《如此晚清》一書

咸豐的才能不如奕訢,能當上皇帝全靠這個人,慈禧也沒辦法……

作者:楊萌芽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編輯/賈立芳

版權歸河北河青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