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數據背後的奧妙,讀懂以太坊最有錢地址的行為邏輯

以太坊 觀點 投資 鏈聞ChainNews 2018-07-24

區塊鏈上數據是個寶藏,有大量的信息可以發掘。鏈聞前幾天專門總結了 22 個鏈上數據資源與可視化工具,可以幫助投資者、交易員和分析師們更好發掘鏈上數據。文章推送後,大量讀者收藏。當然,也有讀者反饋:為什麼只提供工具,不提供分析結論?

在區塊鏈的世界,數據就在那裡,等著你來探索,得出對自己有用的結論。如何探索?認真讀讀今天的文章,鏈上交易信息分析公司 TokenAnalyst 的數據科學家 Matthias De Aliaga 提供了一個絕妙案例。

作者:Matthias De Aliaga,鏈上交易信息分析公司 TokenAnalyst 數據科學家

編譯:Perry Wang

以太坊區塊鏈容納了不同種類的用戶,多數是普通人,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地址分屬於特定群體。當然也有一些非常引人矚目。

比如,最引人矚目的一些地址包括:

這些都是持有 ETH 的大戶,甚至只是單一主體,其 ETH 也往往分佈在多個不同的以太坊錢包地址。

更多情況下,人們故意狡兔三窟,讓別人難以追查其持幣情況。

不過,我們依然可以通過鏈上交易活動,收集到持幣最多的那些地址的信息。

這些信息為什麼值得探究?

想要追蹤這些地址有很多原因,例如:

1、投資者希望預判價值走勢

2、發幣團隊想要對大的持幣地址空投自己的代幣

3、政府機構想要審計可疑的區塊鏈活動

4、研究人員希望更好了解區塊鏈世界的動向

幸運的是,有關地址的鏈上信息多的數不勝數,可以有效幫助追蹤不同類型賬戶的活動。

最顯而易見的做法,是去尋找這些 ETH 的流出流入情況。也許你希望在加密貨幣世界看到比現實世界更小的貧富差距,但現實會讓你感到震驚:

以上圖標是對數尺度,圖左第一部分是代表 ETH 前 10 大持幣地址,接下來是前 11-100 大持幣地址,之後一直到 3,500 萬個持幣地址,以持有 ETH 多少為續。

換種說法:

以太坊的前 10,000 個最大的地址擁有 83.3% 的 ETH!

如果這還不足以讓你目瞪口呆,看看前 10 大地址,這前 10 個地址總計共持有 11.4% 的 ETH。ETH 集中在這麼一小撮人手中,讓追蹤大賬戶資金走向這件事變得更有意義。

以太坊區塊鏈的匿名性讓持幣大戶難以被按圖索驥。不過幸運的是,區塊鏈也是透明的,每個舉動都是可被追溯的。到筆者撰文時為止,以太坊網絡共有 570 萬個區塊,每個區塊中包含有價值的交易信息,可以用於識別出包括交易所、發幣團隊等不同群體的地址,並對他們進行種類。

讓鏈上數據可視化

讓我們盤點一下前 10,000 個大戶地址的區塊鏈數據,這樣,具體的特徵就會浮出水面。

在單個圖表中無法連續呈現每個地址的數據量,我們先看四個關鍵的變量:發送交易和接收交易、經常賬戶餘額以及持有的代幣種類。

這些變量代表了一個賬號的活動及資產情況,反映的是其最重要的資產。

其中可以看出的信息量很大!數據強調了 ETH 持幣大戶中有著鮮明的陣營劃分。

首先它告訴我們,「交易發送大戶」並不一定接收到很多交易,反之亦然。它還顯示出,很多 ETH 持幣大戶 賬戶餘額有的高達 150 萬枚 ETH 相對而言在交易方面並不活躍。持有大量幣種的賬戶通常接收到的交易比發送的交易多很多。

通過地址分類數據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審視這些不同組別的活動特徵。

這次我們只看接受交易、發送交易和賬戶餘額 彩色變成分類組別,數據組別限制在交易所、礦池和發幣團隊錢包。

我們可以先看這些組別的數據特徵:

可以從區塊鏈瀏覽器 etherscan.io 中手動查詢中相關地址的分類

顯然,每個組別之間有著涇渭分明的差別,平均而言,礦池發送交易特別多,發幣團隊的錢包賬戶餘額很高, 交易所接收和發送交易都很多。

三個組別彼此間涇渭分明的區別令人印象深刻,不過也完全講得通:礦池收到挖礦獎勵,然後發送交易給礦工;發幣團隊會持有他們募集的資金;客戶通過交易所接受和發送 ETH 及其它代幣交易。

可以清晰查詢的數據還不僅限於此。另一個可以探索的維度是每個地址持有的代幣種類。譬如,持有 50 枚 MANA 和 30 枚 EOS 會算作持有兩種代幣。另一個有價值的維度是區別智能合約地址和外部賬戶。

簡單做一個科普。在以太坊中,有兩類賬戶:外部賬戶和合約賬戶,兩類賬戶都有一個與之關聯的賬戶狀態和一個 20 字節地址,都可以存儲以太幣。不過,外部賬戶由私鑰控制,沒有代碼與之關聯,地址由公鑰決定,私鑰可用於對交易簽名,從而主動向其他賬戶發起交易,進行消息傳遞;而合約賬戶由合約代碼控制,有代碼與之關聯,其地址由合約創建者的地址和該地址發出過的交易數量 nonce 共同決定,不可以主動向其他賬戶發起交易,但可以響應其他賬戶進行消息調用 message call。相比之下,智能合約是獨特的地址類型,排除了多數普通用戶類型,因此有助於歸類地址的功能。

持有的幣種數量可以讓我們對地址有著更多瞭解,譬如投資者, 也許更有興趣持有很多種代幣。

上圖中可以很快讀出一些信息:

1、發幣團隊通常是智能合約賬戶;礦池基本都是外部賬戶

2、交易所地址通常持有超過 100 種的代幣,其它賬戶基本不會。

3、交易所可能是地址賬戶,也可能是智能合約賬戶——這也是它們究竟是去中心化交易所 譬如 EtherDelta 還是中心化交易所 譬如幣安 的標誌。這層關係可能顯而易見,但它可以讓我們更進一步歸類並標記不同的地址。

來,在區塊鏈上創建用戶畫像原型

有了上面這些發現,我們可以做更多分析,先把地址按用戶的類型進行劃分,包括鏈上參數集合等,然後,我們我們就可以輕易識別出哪些未被標註的地址屬於什麼類型。

我們嘗試做了一些模型,以下圖表呈現:

繼續探尋未來路徑

根據對僅有的 77 個已標註出類別的賬戶地址進行的數據分析,我們能描繪出最為重要的一些以太坊地址類型。

未來對這一領域還有無窮無盡的探索潛能。簡單提幾個想法:比如,通過追蹤並分析一些賬號與交易所地址間的互動參數,可以更好的追蹤出活躍的交易員賬戶。另外,通過分析以太坊最早一些區塊相關地址的積累模式,可以更好的觀察早期投資者的活動。

可以發掘的方向還有很多。在區塊鏈的世界,數據就在那裡,等著你來探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