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藝術品 吳冠中 美術 藝術 私享藝術 私享藝術 2017-08-29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吳冠中 周莊 油彩畫布 1997年作

吳冠中——周莊

東西求索.水陸兼程

1992年大英博物館為吳冠中舉行個展「吳冠中—一個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其中意義深遠。博物館打破只展覽古文物的不成文慣例,首次展出在世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先鋒論壇報》的藝術主管梅利柯恩發表了題為〈開闢通往中國新航道的畫家〉,他在開頭便說道:「發現一位大師,其作品可能成為繪畫藝術鉅變的標誌,且能打開通往世界最古老文化的大道,這是一項不平凡的工作,也許為此才促使東方文物部的負責人罕見地打破大英博物館只展文物的不成文規例。凝視著吳冠中一幅幅的畫作,人們必須承認這位中國大師的作品是近數十年來現代畫壇最令人驚喜的不尋常的發現……。」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周莊 素描寫生鋼筆碳素墨水 吳冠中 (1985年作)

「近數十年」,指吳冠中從1970年代伊始,近三十年的創作歷程及轉折突破,不斷推動中國現代繪畫觀念的變化與發展︰70年代他專注於油畫,藉西方油畫色感表達中國情意的風景景觀,實現「油畫民族化」的理想。80年代開拓於彩墨,使中國水墨線條的蜿蜒流轉、彩墨色點的躍動節奏,呈現現代藝術所追求的純粹形式美感,達到了「中國畫現代化」的突破。90年代則達到藝術家所說的「水陸兼程」,在油畫(行陸路)及彩墨(走水路) 兩方面都達到創作的頂峰。自二十世紀初期以來他的老師林風眠、潘天壽等人篳路藍縷開創的中國現代藝術道路,可說至吳冠中拓展了嶄新的視野與氣魄,穿梭於油畫與水墨兩種媒材,中國與西方兩種美學價值的追尋,互為牽引,也使吳冠中在中國現代藝術歷程中達到少有的藝術高度。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周莊 水墨設色宣紙 吳冠中 (1986年作)

1990年代中期成為吳冠中成果極為豐碩的一段時間。藝術家海外展覽頻繁,先後在重要機構舉辦大型個展,包括歐洲、新加坡、印尼等地,並出版多本重要畫冊與文集,吳冠中亦在創作上具備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及自由的態度,此時他不再像70年代的風景畫那樣注重細節刻畫,也不再堅持在現場完成創作,改為透過對景寫生的素描稿轉化成油彩創作。創作於1997年的《周莊》(Lot 121) 即以巨大的尺幅顯示藝術家挑戰自我的決心,風景畫作為吳冠中最有代表性的題材,周莊又代表了中國水鄉之美,不僅是書寫江南風光集大成的代表,更成為他將近耄耋之年創作生涯的壓卷之作,代表了吳冠中以「水陸兼程」對於中西美學探索所樹立的典範與成就。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 吳冠中 (1990年作)

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

周莊地處上海、蘇州與崑山交界處,是一座有九百多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名鎮。發源於唐宋,興於明末清初,自古以來即為文人志士隱逸之地。吳冠中鍾愛水鄉景緻,曾說:「我一輩子斷斷續續總在畫江南」,粉牆黛瓦和小橋流水成為他剖析與發揮形式美的重要題材,藝術家偕同妻子在1985年首次前往周莊,因讚歎水鄉之美,先後發表過文章〈周莊眼中釘〉、〈周莊-魂兮不歸〉與〈古鎮的美與愁〉,可見吳冠中對於周莊的傾心喜愛,與所寄託的豐富情感。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雙燕 吳冠中 (1981年作)

據《吳冠中全集第一卷》所編纂的資料顯示,題名或畫中有題字「周莊」的多達十六件,遠高於藝術家歷年創作素描作品中其他地點的數量,顯示了吳冠中對於周莊之喜愛,因此就當地不同景緻的取材與反覆摹寫,從自然景色與人文風光描繪周莊的多元風貌。隔年所繪水墨作品《水鄉周莊》採取與速寫《水鄉周莊》同樣的構圖,但明顯已經過藝術家去除不必要的寫生細節,轉化為更為精煉的形式元素組構;更在十一年後繪製油畫《留得江南舊畫圖》,作為《周莊》的前身,在對於景物的取、舍、提煉和概括後,這不僅是西方現代主義對於物象的分析和解構,更是中國傳統山水畫中人在自然遊歷後,轉化為作者主觀情感與自然的相互交融。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江南水鄉 吳冠中 (2005年作)

吳冠中曾在著作《畫眼》中描述《周莊》的創作過程:

「80年代我坐船到周莊, 像是登上了孤島,環村皆水也,那裡不通汽車。冷冷清清,尋尋覓覓,橋前橋後,傍岸閒臥舟楫。我住下寫生,那是惟一的一家旅店,木頭樓梯,登樓一望,黑瓦白山牆,流水繞人家,楊柳垂蔭,鵝鴨相逐,處處入畫。我曾留言:黃山集中國山水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之美。今日周莊成了旅遊熱點,偏僻村鎮像天天趕廟會,並處處在借用我對周莊的這句讚譽。

然而今日周莊已非昔日周莊,四周高樓賓館日漸林立,必須保留周莊老街招徠遊客,但已似高樓中一盆景。我畫過不少周莊景物,從窄牆到老牆,從水巷到古宅,今再到周莊,令人懷舊了。這幅《周莊》想塑造老周莊本色,綜合表現其破舊而永恆古鎮風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均系小幅寫生,易於生動活潑,我見過畢薩洛的大幅風景,仍似小幅放大而已,在風景中構建大幅,塑造其亮相,中國山水畫家當更體會甘苦。」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水鄉行 吳冠中 (2000年作)

如藝術家所言,《周莊》雖來自於昔日寫生,但經過十餘年來的沉澱與再創作,已然成為他對於古鎮風貌的永恆刻畫。相對於前一年所作的《留得江南舊畫圖》,吳冠中多用畫刀形塑出粉牆的厚重肌理,如同承載歷史的重量與文化積累,粗獷的乾擦筆觸與塊面之間繁密的堆迭,營造了富於量感的結構形式。1997年所作的《周莊》並不僅是「在風景中構建大幅」,由於使用油彩顏料繪於畫布之上,長達三米的畫面更加考驗藝術家的整體佈局與構圖鋪陳,甚至是創作描繪時的體力與耐力,都對於當時七十八歲的吳冠中來說不是易事,因此也同時成為他突破自我的重要象徵。吳冠中雖過去曾有創作更大尺幅水墨作品的經驗,卻仍感到「塑造其亮相,中國山水畫家當更體會甘苦」,《周莊》為目前出現於市場上尺幅最大的油彩作品,其珍貴難得可見一斑,在研究吳冠中創作脈絡與風格上具有關鍵而重要的學術價值與地位,不論從主題的代表性、尺幅與年代的重要性,皆是藝術家的一時之選,代表了吳冠中一甲子的創作生涯完滿圓熟的成就。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太湖之畔人家 吳冠中 (1992年作)

點、線、面的組構

自1980年代吳冠中轉為以水墨為主要創作,在抽象風格的發展中,逐漸將繪畫元素簡約為點、線和麵,但筆法卻不是從傳統中來,而是來自於對大自然的觀察,經過對於物象的抽象概括後,把握色點、線條與塊面的整體造型功能,迴歸物體最為原始的幾何形狀,在油彩創作中運用線條,將東方線條與西方塊面結合為獨特嶄新的形式語言。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周莊》以黑色細線勾勒出飛簷翹角,欄杆與窗櫺的描繪顯示了線條的靈動與筆觸的細膩,相較於過去的周莊作品,此作的線條落筆與色彩塊面特別深厚濃麗,正正顯示藝術家十餘年來對此畫題及構圖已掌握成熟,經過速寫、水墨與小幅油彩創作的相似構圖和筆觸的千錘百煉,來到了最後的成熟之作,見證了吳冠中在1990年代的創作高峰和自信,於抽象與具象之間達到了圓熟的平衡,同時也在疏密有致的不同組合間,全面的駕馭整個畫面空間,創造了畫面的韻律節奏、生命動感及視覺張力,表達獨特的形式美感、深刻意境及「新意象」。吳冠中因此賦予傳統的線條和色點全新的時代意義,表現為西方抽象藝術的形式語言,《周莊》因此在東方意境中呈現現代的新氣象和更多的可能性,正是藝術家「中國畫現化代」理念的實現。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江南小景 吳冠中

黑、白、灰與民間色彩

吳冠中為江蘇宜興人,當地河道縱橫,因此對於江南風光的反覆摹寫成為他對故鄉的回憶,亦在「小橋流水人家」的描繪中提煉出黑、白、灰的色彩組合,江南的白牆黑瓦令吳冠中驚歎,帶給他突破性的色彩感受,令人意識到黑與白的對比美感,而這美感早已蘊藏在中國水墨傳統,也滲透在江南的日常生活情景和民居建築當中。《周莊》在黑、白、灰的主要色調中,畫面彩度的降低不僅是為了跳脫西方傳統的油畫制式,更注入了水墨創作所講究的簡淡意遠,透過「墨分五彩」、水墨的各種渲染化散的效果,以油彩來表現黑與白對比及極簡色彩的純粹美感。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江南小巷 吳冠中

吳冠中在《周莊》牆面與窗口的繁複層次中,以門口的紅色春聯、懸吊的彩色衣物與橋面上的熱鬧人物,點綴了絢麗明亮的細小色塊,呈現出藝術家主觀情感因素的表達。這些色彩來自於傳統華夏民族的「五色」,在觀念內涵上,青、紅、黃、白、黑與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世俗意願交織重迭,而體現了吉利祥瑞的象徵意義,也同時連結勞動人民世代相傳的文化意識。《周莊》的色彩運用因此成為一種具有生命力的視覺語言,在簡練的組構中蘊含深刻的文化內涵,見證了吳冠中再一次突破了中西美學的藩籬與媒材運用的限制,創造出自身獨特的形式風格。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新城鏡心設色紙本 吳冠中 (1996年作)

劃時代的巨構-自然美學與人文精神的結合

人與自然關係的關係決定了文化發展的大勢。中國繪畫在千年的演變與發展中,不僅在技法與觀念均展現時代的豐富累積與成熟,更以藝術家自己的精神為創造對象,強調對於自然本體的感悟。吳冠中藉由形式美的表現方式來詮釋山水景緻與自然美學,在景物的描繪中寄託了強烈的精神性與深刻的情感,作品作為藝術家思想與情感的載體,越過傳統筆墨圖式,追求表現中國文化意識與情感境界,傳達出承載豐厚歷史與象徵的人文意涵。《周莊》面對新舊交融的時代,傳統筆墨與西方現代藝術形式的衝突與融合,或在寫實和抽象表現技法裡的取捨,呈現出藝術家獨特的美感定義、自我主體意識與文化定位。在世紀交替之際,以震撼人心的場面與尺幅書寫了藝術史的新篇章,從此拓展中國藝術發展的嶄新格局。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臨河人家 吳冠中

不論是早期的油畫題材,在祖國大江南北中尋找靈感,或是晚期的抽象水墨畫創作,吳冠中皆蘊藉熱切的民族情感於其中,具體實現了他所講求的油畫民族化觀點。《周莊》在自然風光中迭加了因人的生活軌跡而創造出的人文景觀,現實生活題材因此以藝術形式轉化進入新的領域,雖然以西方油彩媒材與現代形式語言體現,卻仍然突顯人文和創作題材主體的連結關係。《周莊》中抽象層迭的屋舍、幾何的圖案,讓觀賞者強烈地感受到江南水鄉的溫婉秀麗、古典風韻之美,儘管畫面構圖與筆法漸趨極簡風格,但是貫穿其中的意境與情感仍是中心主體所在,也深刻傳達出吳冠中對於故土情懷的展現與文化記憶的深植。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水鄉人家 吳冠中

《周莊》不僅是代表了吳冠中個人創作上的突破,更詮釋了一個時代性的完整意義。在西潮東漸的百年後,《周莊》建立在藝術家對自然山水、人文歷史豐沛細緻的想象與觀察力上,並在其中傳達精微的時代觀點與美感,是中西美學的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兼容幷蓄,以及自然與人文意識的追求,從而引領著我們回溯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逐步形成的悠久文明,在其中找尋到自我定位與文化依歸。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橋的意象

《周莊》旨在呈現水鄉之美的集大成,「橋」因而成為畫面的重要元素。在吳冠中的巧妙安排下,畫面中的兩座橋並不是純然的對景寫生:前景的橋樑宛如連接了觀者與畫中的世界,中景右側的橋樑位居畫面邊緣,在我們對於未知的臆測中,成為了通往的另一想象空間的樞紐。自古以來,河道與橋樑即是江南地理風貌的真實記錄,作為連接兩岸、便利交通、促進商貿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行人奔走的交通媒介,可說代表了南方的水鄉澤國與風土人情,如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即在畫面中央呈現橋面上庶民生活的熱鬧景象,為作品增添了敘事情節的高潮。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橋樑在空間中的本位功能乃是讓對立、分離的兩岸聯繫起來,因此畫面的橋樑更如同一種暗示,藝術家呈現的周莊乃是超越現實的理想世界,觀者憑藉著橋的連結不僅得以暫時脫離日常生活,吳冠中所構築的場景更是實現了傳統山水畫論中的「可行、可望、可遊、可居」,橋面上的人物象徵了敘事活動的進行,亦呼應橋樑與其背後影射的空間含意,「橋」作為來往於虛實空間的媒介,不僅跨越空間區隔,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意義,從中國傳統繪畫的美學觀點具體拓展了自然景緻的描繪,同時以人文意涵進一步豐富了畫面的敘事手法與空間鋪陳。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吳冠中歷經數十年來油彩與水墨媒材的交錯運用,隨著創作上的突破,兼具兩家之長,作品在國際藝壇受到高度的認同與肯定,成為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的代表。在他孜孜不倦、東西求索的藝途中,《周莊》以畫面黑、白、灰為主的極簡色彩,與點、線、面的形式元素組成中,具體象徵了他90年代末期再創高峰的重要成就,看似不相容的西方油彩與東方水墨因此跨越了傳統與現代,實現長久以來他所致力的「油畫民族化」,融合中西藝術之所長,發展出連結東西方觀眾的獨特藝術語彙。

吳冠中:我一輩子總在畫江南

--- END ---

私享出品

主 編:王成業

微信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