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吳冠中既是一位有著獨特風格的畫家,也是一位有著較大爭議與話題的畫家。今年是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澎湃新聞特選刊藝術界的部分回憶文章。

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家李磊看來,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

曾應約為吳冠中撰寫傳記的石建邦則認為,在“吳冠中品牌”的營銷打造中,吳冠中本人事無鉅細,一身兼當了無數角色:畫家,作家,宣傳,出版,公關,媒體,策展,經紀,八面玲瓏,展覽、畫廊和拍賣,三位一體,撕畫、捐畫,兩全其美。這種智慧和謀略,如此的苦心孤詣,在國內的藝術界絕無僅有。

"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吳冠中既是一位有著獨特風格的畫家,也是一位有著較大爭議與話題的畫家。今年是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澎湃新聞特選刊藝術界的部分回憶文章。

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家李磊看來,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

曾應約為吳冠中撰寫傳記的石建邦則認為,在“吳冠中品牌”的營銷打造中,吳冠中本人事無鉅細,一身兼當了無數角色:畫家,作家,宣傳,出版,公關,媒體,策展,經紀,八面玲瓏,展覽、畫廊和拍賣,三位一體,撕畫、捐畫,兩全其美。這種智慧和謀略,如此的苦心孤詣,在國內的藝術界絕無僅有。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

李磊(上海美協副主席、藝術家):紀念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答客問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年,紀念吳冠中先生是否可以從這個角度觀察?

:把吳冠中先生和五四精神結合在一起觀察是非常有意義的。吳冠中先生的思想行為與五四精神一脈相承,他是追求真理、愛國奉獻的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

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我的一生就是做兩件事:一是油畫的民族化,一是中國畫的現代化。”他覺得自己揹負了一種使命,這種使命不僅僅是創作美術作品,更是要通過美術和美育來啟發民智、改造民性。這個理想跟魯迅先生所倡導和推動的精神是一致的。吳冠中先生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魯迅,他用“橫站生涯”來概括自己的人生。在中國文化的發展和更迭中,吳冠中先生用思想和藝術的高度來體現自己的使命和價值。

"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吳冠中既是一位有著獨特風格的畫家,也是一位有著較大爭議與話題的畫家。今年是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澎湃新聞特選刊藝術界的部分回憶文章。

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家李磊看來,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

曾應約為吳冠中撰寫傳記的石建邦則認為,在“吳冠中品牌”的營銷打造中,吳冠中本人事無鉅細,一身兼當了無數角色:畫家,作家,宣傳,出版,公關,媒體,策展,經紀,八面玲瓏,展覽、畫廊和拍賣,三位一體,撕畫、捐畫,兩全其美。這種智慧和謀略,如此的苦心孤詣,在國內的藝術界絕無僅有。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

李磊(上海美協副主席、藝術家):紀念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答客問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年,紀念吳冠中先生是否可以從這個角度觀察?

:把吳冠中先生和五四精神結合在一起觀察是非常有意義的。吳冠中先生的思想行為與五四精神一脈相承,他是追求真理、愛國奉獻的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

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我的一生就是做兩件事:一是油畫的民族化,一是中國畫的現代化。”他覺得自己揹負了一種使命,這種使命不僅僅是創作美術作品,更是要通過美術和美育來啟發民智、改造民性。這個理想跟魯迅先生所倡導和推動的精神是一致的。吳冠中先生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魯迅,他用“橫站生涯”來概括自己的人生。在中國文化的發展和更迭中,吳冠中先生用思想和藝術的高度來體現自己的使命和價值。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野菊》 布面油彩 1985年作

:林風眠、吳大羽兩位先生作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人,他們都曾是吳冠中的老師,在藝術主張方面,吳冠中緊隨兩位先生,他們給吳冠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是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美術的奠基人和開創者,他們主要受到法國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繼承了中國傳統審美的原則,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中國現代繪畫。林、吳二位先生可以說是生不逢時,他們所追求的藝術理念跟當時社會的現實要求有很大距離,但是他們強烈的現代意識和審美品格深刻地影響了吳冠中先生,在思想上,吳冠中先生繼承了兩位老師的衣缽。所以吳冠中先生一直強調藝術的本體問題,強調美的形式體現。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還有兩位學生就是趙無極和朱德群,他們與吳冠中先生一起成為中國現代美術的重要代表,他們有著共同的文化特質。

"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吳冠中既是一位有著獨特風格的畫家,也是一位有著較大爭議與話題的畫家。今年是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澎湃新聞特選刊藝術界的部分回憶文章。

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家李磊看來,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

曾應約為吳冠中撰寫傳記的石建邦則認為,在“吳冠中品牌”的營銷打造中,吳冠中本人事無鉅細,一身兼當了無數角色:畫家,作家,宣傳,出版,公關,媒體,策展,經紀,八面玲瓏,展覽、畫廊和拍賣,三位一體,撕畫、捐畫,兩全其美。這種智慧和謀略,如此的苦心孤詣,在國內的藝術界絕無僅有。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

李磊(上海美協副主席、藝術家):紀念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答客問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年,紀念吳冠中先生是否可以從這個角度觀察?

:把吳冠中先生和五四精神結合在一起觀察是非常有意義的。吳冠中先生的思想行為與五四精神一脈相承,他是追求真理、愛國奉獻的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

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我的一生就是做兩件事:一是油畫的民族化,一是中國畫的現代化。”他覺得自己揹負了一種使命,這種使命不僅僅是創作美術作品,更是要通過美術和美育來啟發民智、改造民性。這個理想跟魯迅先生所倡導和推動的精神是一致的。吳冠中先生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魯迅,他用“橫站生涯”來概括自己的人生。在中國文化的發展和更迭中,吳冠中先生用思想和藝術的高度來體現自己的使命和價值。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野菊》 布面油彩 1985年作

:林風眠、吳大羽兩位先生作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人,他們都曾是吳冠中的老師,在藝術主張方面,吳冠中緊隨兩位先生,他們給吳冠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是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美術的奠基人和開創者,他們主要受到法國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繼承了中國傳統審美的原則,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中國現代繪畫。林、吳二位先生可以說是生不逢時,他們所追求的藝術理念跟當時社會的現實要求有很大距離,但是他們強烈的現代意識和審美品格深刻地影響了吳冠中先生,在思想上,吳冠中先生繼承了兩位老師的衣缽。所以吳冠中先生一直強調藝術的本體問題,強調美的形式體現。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還有兩位學生就是趙無極和朱德群,他們與吳冠中先生一起成為中國現代美術的重要代表,他們有著共同的文化特質。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的風景水彩油畫

:與趙無極和朱德群相比,吳冠中先生有什麼特點?

:三位先生的共同特點就是中西融合,但是吳冠中先生更加強調美術作品的文學性、強調藝術來源於生活。

:吳冠中先生曾經向國家的公立美術館捐贈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他對於作品歸宿的思考對當代的藝術家有何啟發?他的捐贈行為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建設做出了哪些的貢獻?

:吳冠中先生在晚年將大量的作品捐贈給了公立美術館。不僅是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和香港藝術館,還有新加坡美術館,他的捐贈作品為研究和傳播吳冠中藝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吳冠中先生曾說,他的藝術作品就是自己的女兒,捐贈作品就像嫁女兒,要把自己的生命獻出去。他的作品不是留給家人的遺產,而是社會的財富,是屬於人民的,所以要捐出這些作品為人民發揮作用。“中國的審美素質需要提高,我希望美術館裡能一直掛著我的畫,人們看到這些畫以後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藝術,知道中國有優秀的藝術和藝術家,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吳冠中當時給上海美術館捐贈作品的時候,市場價格已經非常高,但他給國家的捐贈都是無償的。他捐贈的出發點也很簡單,首先他充滿了文化自信,認為自己就是中國當時最好的藝術家,代表了中國美術的高度;其次,他認為自己的作品能夠讓人民提高審美意識,這是一種情懷,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一種奉獻。

"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吳冠中既是一位有著獨特風格的畫家,也是一位有著較大爭議與話題的畫家。今年是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澎湃新聞特選刊藝術界的部分回憶文章。

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家李磊看來,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

曾應約為吳冠中撰寫傳記的石建邦則認為,在“吳冠中品牌”的營銷打造中,吳冠中本人事無鉅細,一身兼當了無數角色:畫家,作家,宣傳,出版,公關,媒體,策展,經紀,八面玲瓏,展覽、畫廊和拍賣,三位一體,撕畫、捐畫,兩全其美。這種智慧和謀略,如此的苦心孤詣,在國內的藝術界絕無僅有。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

李磊(上海美協副主席、藝術家):紀念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答客問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年,紀念吳冠中先生是否可以從這個角度觀察?

:把吳冠中先生和五四精神結合在一起觀察是非常有意義的。吳冠中先生的思想行為與五四精神一脈相承,他是追求真理、愛國奉獻的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

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我的一生就是做兩件事:一是油畫的民族化,一是中國畫的現代化。”他覺得自己揹負了一種使命,這種使命不僅僅是創作美術作品,更是要通過美術和美育來啟發民智、改造民性。這個理想跟魯迅先生所倡導和推動的精神是一致的。吳冠中先生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魯迅,他用“橫站生涯”來概括自己的人生。在中國文化的發展和更迭中,吳冠中先生用思想和藝術的高度來體現自己的使命和價值。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野菊》 布面油彩 1985年作

:林風眠、吳大羽兩位先生作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人,他們都曾是吳冠中的老師,在藝術主張方面,吳冠中緊隨兩位先生,他們給吳冠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是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美術的奠基人和開創者,他們主要受到法國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繼承了中國傳統審美的原則,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中國現代繪畫。林、吳二位先生可以說是生不逢時,他們所追求的藝術理念跟當時社會的現實要求有很大距離,但是他們強烈的現代意識和審美品格深刻地影響了吳冠中先生,在思想上,吳冠中先生繼承了兩位老師的衣缽。所以吳冠中先生一直強調藝術的本體問題,強調美的形式體現。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還有兩位學生就是趙無極和朱德群,他們與吳冠中先生一起成為中國現代美術的重要代表,他們有著共同的文化特質。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的風景水彩油畫

:與趙無極和朱德群相比,吳冠中先生有什麼特點?

:三位先生的共同特點就是中西融合,但是吳冠中先生更加強調美術作品的文學性、強調藝術來源於生活。

:吳冠中先生曾經向國家的公立美術館捐贈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他對於作品歸宿的思考對當代的藝術家有何啟發?他的捐贈行為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建設做出了哪些的貢獻?

:吳冠中先生在晚年將大量的作品捐贈給了公立美術館。不僅是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和香港藝術館,還有新加坡美術館,他的捐贈作品為研究和傳播吳冠中藝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吳冠中先生曾說,他的藝術作品就是自己的女兒,捐贈作品就像嫁女兒,要把自己的生命獻出去。他的作品不是留給家人的遺產,而是社會的財富,是屬於人民的,所以要捐出這些作品為人民發揮作用。“中國的審美素質需要提高,我希望美術館裡能一直掛著我的畫,人們看到這些畫以後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藝術,知道中國有優秀的藝術和藝術家,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吳冠中當時給上海美術館捐贈作品的時候,市場價格已經非常高,但他給國家的捐贈都是無償的。他捐贈的出發點也很簡單,首先他充滿了文化自信,認為自己就是中國當時最好的藝術家,代表了中國美術的高度;其次,他認為自己的作品能夠讓人民提高審美意識,這是一種情懷,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一種奉獻。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先生的自傳取名《我負丹青》,這是否過謙了?

:“我負丹青”的一種精神,是自強不息、永不滿足的精神,為的是“不負丹青”。

:在他逝世後的多年來,為何關於他的收藏和研究從未中斷過,而他也一直能夠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比如他的散文有很強的文學價值。也正因為他是一位全面的文化探索者,在變革的時代中呈現出來的很多觀點,對時代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他是一個可以不斷挖掘的文化之礦,他的思想和藝術也必然會被很多人關注、研究和追捧。

:吳冠中看不慣中國藝術的“高價低質”,曾指出中國的“美盲要比文盲多”,有觀點稱他是“中國20世紀美術史上的戰士”,那麼吳冠中所言所行對於當前文化藝術環境的建設有何意義?

:作為一位文化的思考者和踐行者,吳冠中先生指出“美盲比文盲多”,這跟國家長期積貧積弱的國情有關,忽略了以美和人格養成為主導的素質教育。面對這樣的客觀事實,吳冠中先生呼籲要加強審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進入21世紀以後,國家在文化、美育方面的投入和建設非常多,對各個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圖書館實行免費開放,給大眾在審美教育和欣賞方面提供了諸多便利和可能性。這不僅是國家整體進步的象徵,也是吳冠中先生這一代的文化之士不斷呼籲和推動的結果,他們為下一代人的素質養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吳冠中在藝術上一直主張“形式美”,但是從藝術與社會的角度而言,他幾乎沒有過重大歷史性的或反映社會問題的創作,因此,一些人認為“形式美”就是一個“花瓶”,對此您怎麼看?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吳冠中先生就“形式美”在《美術》雜誌上發表了《繪畫的形式美》、《關於抽象美》、《內容決定形式?》等文章,揭開了美術領域裡思想解放的大幕。他所倡導的“形式美”主要基於三個要素:第一,20世紀中期的中國,在美術發展中對“形式美”的認知不夠,甚至是忽略和打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以“形式美”來解決美術創作中的許多問題。第二,“形式美”本身具有獨立的意義,它在藝術規律方面的問題不解決,藝術創作便難以提升。第三,“形式美”對於個人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是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所以,“形式美”並不是空洞的“花瓶”,其不論是從文化史、藝術史,還是從繪畫本身,都意義重大。

"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吳冠中既是一位有著獨特風格的畫家,也是一位有著較大爭議與話題的畫家。今年是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澎湃新聞特選刊藝術界的部分回憶文章。

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家李磊看來,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

曾應約為吳冠中撰寫傳記的石建邦則認為,在“吳冠中品牌”的營銷打造中,吳冠中本人事無鉅細,一身兼當了無數角色:畫家,作家,宣傳,出版,公關,媒體,策展,經紀,八面玲瓏,展覽、畫廊和拍賣,三位一體,撕畫、捐畫,兩全其美。這種智慧和謀略,如此的苦心孤詣,在國內的藝術界絕無僅有。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

李磊(上海美協副主席、藝術家):紀念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答客問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年,紀念吳冠中先生是否可以從這個角度觀察?

:把吳冠中先生和五四精神結合在一起觀察是非常有意義的。吳冠中先生的思想行為與五四精神一脈相承,他是追求真理、愛國奉獻的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

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我的一生就是做兩件事:一是油畫的民族化,一是中國畫的現代化。”他覺得自己揹負了一種使命,這種使命不僅僅是創作美術作品,更是要通過美術和美育來啟發民智、改造民性。這個理想跟魯迅先生所倡導和推動的精神是一致的。吳冠中先生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魯迅,他用“橫站生涯”來概括自己的人生。在中國文化的發展和更迭中,吳冠中先生用思想和藝術的高度來體現自己的使命和價值。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野菊》 布面油彩 1985年作

:林風眠、吳大羽兩位先生作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人,他們都曾是吳冠中的老師,在藝術主張方面,吳冠中緊隨兩位先生,他們給吳冠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是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美術的奠基人和開創者,他們主要受到法國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繼承了中國傳統審美的原則,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中國現代繪畫。林、吳二位先生可以說是生不逢時,他們所追求的藝術理念跟當時社會的現實要求有很大距離,但是他們強烈的現代意識和審美品格深刻地影響了吳冠中先生,在思想上,吳冠中先生繼承了兩位老師的衣缽。所以吳冠中先生一直強調藝術的本體問題,強調美的形式體現。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還有兩位學生就是趙無極和朱德群,他們與吳冠中先生一起成為中國現代美術的重要代表,他們有著共同的文化特質。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的風景水彩油畫

:與趙無極和朱德群相比,吳冠中先生有什麼特點?

:三位先生的共同特點就是中西融合,但是吳冠中先生更加強調美術作品的文學性、強調藝術來源於生活。

:吳冠中先生曾經向國家的公立美術館捐贈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他對於作品歸宿的思考對當代的藝術家有何啟發?他的捐贈行為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建設做出了哪些的貢獻?

:吳冠中先生在晚年將大量的作品捐贈給了公立美術館。不僅是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和香港藝術館,還有新加坡美術館,他的捐贈作品為研究和傳播吳冠中藝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吳冠中先生曾說,他的藝術作品就是自己的女兒,捐贈作品就像嫁女兒,要把自己的生命獻出去。他的作品不是留給家人的遺產,而是社會的財富,是屬於人民的,所以要捐出這些作品為人民發揮作用。“中國的審美素質需要提高,我希望美術館裡能一直掛著我的畫,人們看到這些畫以後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藝術,知道中國有優秀的藝術和藝術家,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吳冠中當時給上海美術館捐贈作品的時候,市場價格已經非常高,但他給國家的捐贈都是無償的。他捐贈的出發點也很簡單,首先他充滿了文化自信,認為自己就是中國當時最好的藝術家,代表了中國美術的高度;其次,他認為自己的作品能夠讓人民提高審美意識,這是一種情懷,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一種奉獻。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先生的自傳取名《我負丹青》,這是否過謙了?

:“我負丹青”的一種精神,是自強不息、永不滿足的精神,為的是“不負丹青”。

:在他逝世後的多年來,為何關於他的收藏和研究從未中斷過,而他也一直能夠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比如他的散文有很強的文學價值。也正因為他是一位全面的文化探索者,在變革的時代中呈現出來的很多觀點,對時代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他是一個可以不斷挖掘的文化之礦,他的思想和藝術也必然會被很多人關注、研究和追捧。

:吳冠中看不慣中國藝術的“高價低質”,曾指出中國的“美盲要比文盲多”,有觀點稱他是“中國20世紀美術史上的戰士”,那麼吳冠中所言所行對於當前文化藝術環境的建設有何意義?

:作為一位文化的思考者和踐行者,吳冠中先生指出“美盲比文盲多”,這跟國家長期積貧積弱的國情有關,忽略了以美和人格養成為主導的素質教育。面對這樣的客觀事實,吳冠中先生呼籲要加強審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進入21世紀以後,國家在文化、美育方面的投入和建設非常多,對各個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圖書館實行免費開放,給大眾在審美教育和欣賞方面提供了諸多便利和可能性。這不僅是國家整體進步的象徵,也是吳冠中先生這一代的文化之士不斷呼籲和推動的結果,他們為下一代人的素質養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吳冠中在藝術上一直主張“形式美”,但是從藝術與社會的角度而言,他幾乎沒有過重大歷史性的或反映社會問題的創作,因此,一些人認為“形式美”就是一個“花瓶”,對此您怎麼看?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吳冠中先生就“形式美”在《美術》雜誌上發表了《繪畫的形式美》、《關於抽象美》、《內容決定形式?》等文章,揭開了美術領域裡思想解放的大幕。他所倡導的“形式美”主要基於三個要素:第一,20世紀中期的中國,在美術發展中對“形式美”的認知不夠,甚至是忽略和打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以“形式美”來解決美術創作中的許多問題。第二,“形式美”本身具有獨立的意義,它在藝術規律方面的問題不解決,藝術創作便難以提升。第三,“形式美”對於個人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是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所以,“形式美”並不是空洞的“花瓶”,其不論是從文化史、藝術史,還是從繪畫本身,都意義重大。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畫荷花

吳冠中認為藝術的本質和規律是抽象之美,他在強調繪畫“形式美”的同時,還提出了“風箏不斷線”的理論。他曾說過,“因為中國民眾對抽象美的認知不夠,有很多觀眾需要看到一些形象才能聯想到藝術的內容,所以我在創作的過程當中都有留一些形象”。比如他筆下抽象的藤蔓、《獅子林》等畫面中都有一些具體的文字或形象。他把這些稱之為“風箏不斷線”,即藝術的風箏放得再高,也要牽連著生活的線。所以,吳冠中在繪畫上不僅強調“形式美”,又強調生活和人性中的真善美,要通過“形式美”來表達人性和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形式美”是有意味的形式,這也是他的作品耐人尋味、可以反覆閱讀的原因。

:請談談吳冠中先生對您的藝術影響。

:在吳冠中先生的晚年,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們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個人友誼,那時吳冠中先生經常褒揚我的抽象作品。在今天看來,我們所處的時代和擁有的條件比吳冠中先生那時好很多,沒有那麼多的思想禁錮和生活困難,正因如此,我的抽象藝術才能一直順利。

"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吳冠中既是一位有著獨特風格的畫家,也是一位有著較大爭議與話題的畫家。今年是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澎湃新聞特選刊藝術界的部分回憶文章。

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家李磊看來,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

曾應約為吳冠中撰寫傳記的石建邦則認為,在“吳冠中品牌”的營銷打造中,吳冠中本人事無鉅細,一身兼當了無數角色:畫家,作家,宣傳,出版,公關,媒體,策展,經紀,八面玲瓏,展覽、畫廊和拍賣,三位一體,撕畫、捐畫,兩全其美。這種智慧和謀略,如此的苦心孤詣,在國內的藝術界絕無僅有。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

李磊(上海美協副主席、藝術家):紀念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答客問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年,紀念吳冠中先生是否可以從這個角度觀察?

:把吳冠中先生和五四精神結合在一起觀察是非常有意義的。吳冠中先生的思想行為與五四精神一脈相承,他是追求真理、愛國奉獻的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

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我的一生就是做兩件事:一是油畫的民族化,一是中國畫的現代化。”他覺得自己揹負了一種使命,這種使命不僅僅是創作美術作品,更是要通過美術和美育來啟發民智、改造民性。這個理想跟魯迅先生所倡導和推動的精神是一致的。吳冠中先生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魯迅,他用“橫站生涯”來概括自己的人生。在中國文化的發展和更迭中,吳冠中先生用思想和藝術的高度來體現自己的使命和價值。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野菊》 布面油彩 1985年作

:林風眠、吳大羽兩位先生作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人,他們都曾是吳冠中的老師,在藝術主張方面,吳冠中緊隨兩位先生,他們給吳冠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是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美術的奠基人和開創者,他們主要受到法國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繼承了中國傳統審美的原則,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中國現代繪畫。林、吳二位先生可以說是生不逢時,他們所追求的藝術理念跟當時社會的現實要求有很大距離,但是他們強烈的現代意識和審美品格深刻地影響了吳冠中先生,在思想上,吳冠中先生繼承了兩位老師的衣缽。所以吳冠中先生一直強調藝術的本體問題,強調美的形式體現。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還有兩位學生就是趙無極和朱德群,他們與吳冠中先生一起成為中國現代美術的重要代表,他們有著共同的文化特質。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的風景水彩油畫

:與趙無極和朱德群相比,吳冠中先生有什麼特點?

:三位先生的共同特點就是中西融合,但是吳冠中先生更加強調美術作品的文學性、強調藝術來源於生活。

:吳冠中先生曾經向國家的公立美術館捐贈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他對於作品歸宿的思考對當代的藝術家有何啟發?他的捐贈行為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建設做出了哪些的貢獻?

:吳冠中先生在晚年將大量的作品捐贈給了公立美術館。不僅是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和香港藝術館,還有新加坡美術館,他的捐贈作品為研究和傳播吳冠中藝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吳冠中先生曾說,他的藝術作品就是自己的女兒,捐贈作品就像嫁女兒,要把自己的生命獻出去。他的作品不是留給家人的遺產,而是社會的財富,是屬於人民的,所以要捐出這些作品為人民發揮作用。“中國的審美素質需要提高,我希望美術館裡能一直掛著我的畫,人們看到這些畫以後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藝術,知道中國有優秀的藝術和藝術家,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吳冠中當時給上海美術館捐贈作品的時候,市場價格已經非常高,但他給國家的捐贈都是無償的。他捐贈的出發點也很簡單,首先他充滿了文化自信,認為自己就是中國當時最好的藝術家,代表了中國美術的高度;其次,他認為自己的作品能夠讓人民提高審美意識,這是一種情懷,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一種奉獻。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先生的自傳取名《我負丹青》,這是否過謙了?

:“我負丹青”的一種精神,是自強不息、永不滿足的精神,為的是“不負丹青”。

:在他逝世後的多年來,為何關於他的收藏和研究從未中斷過,而他也一直能夠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比如他的散文有很強的文學價值。也正因為他是一位全面的文化探索者,在變革的時代中呈現出來的很多觀點,對時代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他是一個可以不斷挖掘的文化之礦,他的思想和藝術也必然會被很多人關注、研究和追捧。

:吳冠中看不慣中國藝術的“高價低質”,曾指出中國的“美盲要比文盲多”,有觀點稱他是“中國20世紀美術史上的戰士”,那麼吳冠中所言所行對於當前文化藝術環境的建設有何意義?

:作為一位文化的思考者和踐行者,吳冠中先生指出“美盲比文盲多”,這跟國家長期積貧積弱的國情有關,忽略了以美和人格養成為主導的素質教育。面對這樣的客觀事實,吳冠中先生呼籲要加強審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進入21世紀以後,國家在文化、美育方面的投入和建設非常多,對各個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圖書館實行免費開放,給大眾在審美教育和欣賞方面提供了諸多便利和可能性。這不僅是國家整體進步的象徵,也是吳冠中先生這一代的文化之士不斷呼籲和推動的結果,他們為下一代人的素質養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吳冠中在藝術上一直主張“形式美”,但是從藝術與社會的角度而言,他幾乎沒有過重大歷史性的或反映社會問題的創作,因此,一些人認為“形式美”就是一個“花瓶”,對此您怎麼看?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吳冠中先生就“形式美”在《美術》雜誌上發表了《繪畫的形式美》、《關於抽象美》、《內容決定形式?》等文章,揭開了美術領域裡思想解放的大幕。他所倡導的“形式美”主要基於三個要素:第一,20世紀中期的中國,在美術發展中對“形式美”的認知不夠,甚至是忽略和打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以“形式美”來解決美術創作中的許多問題。第二,“形式美”本身具有獨立的意義,它在藝術規律方面的問題不解決,藝術創作便難以提升。第三,“形式美”對於個人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是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所以,“形式美”並不是空洞的“花瓶”,其不論是從文化史、藝術史,還是從繪畫本身,都意義重大。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畫荷花

吳冠中認為藝術的本質和規律是抽象之美,他在強調繪畫“形式美”的同時,還提出了“風箏不斷線”的理論。他曾說過,“因為中國民眾對抽象美的認知不夠,有很多觀眾需要看到一些形象才能聯想到藝術的內容,所以我在創作的過程當中都有留一些形象”。比如他筆下抽象的藤蔓、《獅子林》等畫面中都有一些具體的文字或形象。他把這些稱之為“風箏不斷線”,即藝術的風箏放得再高,也要牽連著生活的線。所以,吳冠中在繪畫上不僅強調“形式美”,又強調生活和人性中的真善美,要通過“形式美”來表達人性和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形式美”是有意味的形式,這也是他的作品耐人尋味、可以反覆閱讀的原因。

:請談談吳冠中先生對您的藝術影響。

:在吳冠中先生的晚年,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們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個人友誼,那時吳冠中先生經常褒揚我的抽象作品。在今天看來,我們所處的時代和擁有的條件比吳冠中先生那時好很多,沒有那麼多的思想禁錮和生活困難,正因如此,我的抽象藝術才能一直順利。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周莊》 布面油畫 150x300cm 1997年作

在藝術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從吳冠中先生身上學到了很多:第一,注重美術和文學的關係,注重中國傳統詩學在藝術中的表達。早些年吳冠中先生就曾說“詩比畫美”,在他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可以說都是對詩的追求,對詩的表現。第二,藝術創作應該去表達人性,我的抽象藝術蘊含著深厚的中國人文精神。第三,注重藝術與自然的聯繫,生活是情感和藝術萌芽地。平日無論出差或是工作,我都會隨身攜帶畫筆和冊頁,利用閒暇時間去寫生,通過寫生在生活和自然中尋找新鮮的感受。雖然我與吳冠中先生的藝術表現形式不一樣,但是我們精神氣質是相通的,我們都在挖掘藝術本質東西和心靈本質的東西,我想這也算是一脈相承吧。

吳冠中先生即是一座豐碑又是一座寶庫,他身上那種對國家和人民的摯愛,對真理和藝術的追求,對真善美的表達和宣揚都值得我一生每年學習的。

"

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吳冠中既是一位有著獨特風格的畫家,也是一位有著較大爭議與話題的畫家。今年是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澎湃新聞特選刊藝術界的部分回憶文章。

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家李磊看來,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

曾應約為吳冠中撰寫傳記的石建邦則認為,在“吳冠中品牌”的營銷打造中,吳冠中本人事無鉅細,一身兼當了無數角色:畫家,作家,宣傳,出版,公關,媒體,策展,經紀,八面玲瓏,展覽、畫廊和拍賣,三位一體,撕畫、捐畫,兩全其美。這種智慧和謀略,如此的苦心孤詣,在國內的藝術界絕無僅有。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

李磊(上海美協副主席、藝術家):紀念吳冠中先生誕辰100週年答客問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年,紀念吳冠中先生是否可以從這個角度觀察?

:把吳冠中先生和五四精神結合在一起觀察是非常有意義的。吳冠中先生的思想行為與五四精神一脈相承,他是追求真理、愛國奉獻的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

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我的一生就是做兩件事:一是油畫的民族化,一是中國畫的現代化。”他覺得自己揹負了一種使命,這種使命不僅僅是創作美術作品,更是要通過美術和美育來啟發民智、改造民性。這個理想跟魯迅先生所倡導和推動的精神是一致的。吳冠中先生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魯迅,他用“橫站生涯”來概括自己的人生。在中國文化的發展和更迭中,吳冠中先生用思想和藝術的高度來體現自己的使命和價值。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野菊》 布面油彩 1985年作

:林風眠、吳大羽兩位先生作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人,他們都曾是吳冠中的老師,在藝術主張方面,吳冠中緊隨兩位先生,他們給吳冠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是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美術的奠基人和開創者,他們主要受到法國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繼承了中國傳統審美的原則,創作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中國現代繪畫。林、吳二位先生可以說是生不逢時,他們所追求的藝術理念跟當時社會的現實要求有很大距離,但是他們強烈的現代意識和審美品格深刻地影響了吳冠中先生,在思想上,吳冠中先生繼承了兩位老師的衣缽。所以吳冠中先生一直強調藝術的本體問題,強調美的形式體現。林風眠先生和吳大羽先生還有兩位學生就是趙無極和朱德群,他們與吳冠中先生一起成為中國現代美術的重要代表,他們有著共同的文化特質。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的風景水彩油畫

:與趙無極和朱德群相比,吳冠中先生有什麼特點?

:三位先生的共同特點就是中西融合,但是吳冠中先生更加強調美術作品的文學性、強調藝術來源於生活。

:吳冠中先生曾經向國家的公立美術館捐贈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他對於作品歸宿的思考對當代的藝術家有何啟發?他的捐贈行為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建設做出了哪些的貢獻?

:吳冠中先生在晚年將大量的作品捐贈給了公立美術館。不僅是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和香港藝術館,還有新加坡美術館,他的捐贈作品為研究和傳播吳冠中藝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吳冠中先生曾說,他的藝術作品就是自己的女兒,捐贈作品就像嫁女兒,要把自己的生命獻出去。他的作品不是留給家人的遺產,而是社會的財富,是屬於人民的,所以要捐出這些作品為人民發揮作用。“中國的審美素質需要提高,我希望美術館裡能一直掛著我的畫,人們看到這些畫以後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藝術,知道中國有優秀的藝術和藝術家,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吳冠中當時給上海美術館捐贈作品的時候,市場價格已經非常高,但他給國家的捐贈都是無償的。他捐贈的出發點也很簡單,首先他充滿了文化自信,認為自己就是中國當時最好的藝術家,代表了中國美術的高度;其次,他認為自己的作品能夠讓人民提高審美意識,這是一種情懷,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一種奉獻。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先生的自傳取名《我負丹青》,這是否過謙了?

:“我負丹青”的一種精神,是自強不息、永不滿足的精神,為的是“不負丹青”。

:在他逝世後的多年來,為何關於他的收藏和研究從未中斷過,而他也一直能夠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人物,不僅僅是因為他在藝術創作、藝術思考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因為他有很強的文化表達,比如他的散文有很強的文學價值。也正因為他是一位全面的文化探索者,在變革的時代中呈現出來的很多觀點,對時代的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他是一個可以不斷挖掘的文化之礦,他的思想和藝術也必然會被很多人關注、研究和追捧。

:吳冠中看不慣中國藝術的“高價低質”,曾指出中國的“美盲要比文盲多”,有觀點稱他是“中國20世紀美術史上的戰士”,那麼吳冠中所言所行對於當前文化藝術環境的建設有何意義?

:作為一位文化的思考者和踐行者,吳冠中先生指出“美盲比文盲多”,這跟國家長期積貧積弱的國情有關,忽略了以美和人格養成為主導的素質教育。面對這樣的客觀事實,吳冠中先生呼籲要加強審美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進入21世紀以後,國家在文化、美育方面的投入和建設非常多,對各個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圖書館實行免費開放,給大眾在審美教育和欣賞方面提供了諸多便利和可能性。這不僅是國家整體進步的象徵,也是吳冠中先生這一代的文化之士不斷呼籲和推動的結果,他們為下一代人的素質養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吳冠中在藝術上一直主張“形式美”,但是從藝術與社會的角度而言,他幾乎沒有過重大歷史性的或反映社會問題的創作,因此,一些人認為“形式美”就是一個“花瓶”,對此您怎麼看?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吳冠中先生就“形式美”在《美術》雜誌上發表了《繪畫的形式美》、《關於抽象美》、《內容決定形式?》等文章,揭開了美術領域裡思想解放的大幕。他所倡導的“形式美”主要基於三個要素:第一,20世紀中期的中國,在美術發展中對“形式美”的認知不夠,甚至是忽略和打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以“形式美”來解決美術創作中的許多問題。第二,“形式美”本身具有獨立的意義,它在藝術規律方面的問題不解決,藝術創作便難以提升。第三,“形式美”對於個人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是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所以,“形式美”並不是空洞的“花瓶”,其不論是從文化史、藝術史,還是從繪畫本身,都意義重大。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畫荷花

吳冠中認為藝術的本質和規律是抽象之美,他在強調繪畫“形式美”的同時,還提出了“風箏不斷線”的理論。他曾說過,“因為中國民眾對抽象美的認知不夠,有很多觀眾需要看到一些形象才能聯想到藝術的內容,所以我在創作的過程當中都有留一些形象”。比如他筆下抽象的藤蔓、《獅子林》等畫面中都有一些具體的文字或形象。他把這些稱之為“風箏不斷線”,即藝術的風箏放得再高,也要牽連著生活的線。所以,吳冠中在繪畫上不僅強調“形式美”,又強調生活和人性中的真善美,要通過“形式美”來表達人性和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形式美”是有意味的形式,這也是他的作品耐人尋味、可以反覆閱讀的原因。

:請談談吳冠中先生對您的藝術影響。

:在吳冠中先生的晚年,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們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個人友誼,那時吳冠中先生經常褒揚我的抽象作品。在今天看來,我們所處的時代和擁有的條件比吳冠中先生那時好很多,沒有那麼多的思想禁錮和生活困難,正因如此,我的抽象藝術才能一直順利。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周莊》 布面油畫 150x300cm 1997年作

在藝術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從吳冠中先生身上學到了很多:第一,注重美術和文學的關係,注重中國傳統詩學在藝術中的表達。早些年吳冠中先生就曾說“詩比畫美”,在他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可以說都是對詩的追求,對詩的表現。第二,藝術創作應該去表達人性,我的抽象藝術蘊含著深厚的中國人文精神。第三,注重藝術與自然的聯繫,生活是情感和藝術萌芽地。平日無論出差或是工作,我都會隨身攜帶畫筆和冊頁,利用閒暇時間去寫生,通過寫生在生活和自然中尋找新鮮的感受。雖然我與吳冠中先生的藝術表現形式不一樣,但是我們精神氣質是相通的,我們都在挖掘藝術本質東西和心靈本質的東西,我想這也算是一脈相承吧。

吳冠中先生即是一座豐碑又是一座寶庫,他身上那種對國家和人民的摯愛,對真理和藝術的追求,對真善美的表達和宣揚都值得我一生每年學習的。

紀念|吳冠中生前何以持續引發爭議併成為話題人物

吳冠中在作畫

石建邦(藝術投資顧問):紀念老吳

老吳頭,我們背後都這樣叫他,這個一輩子爭強好勝的老頭,離開紛紛攘攘的塵世,去天國那頭安息靜養,也許這對他不啻是一種解脫,真的。

熟悉他的朋友早在1996年前後就知道,他已查出絕症。那時耗時三年多的假畫官司案剛剛打完,“萬兩黃金付官司”,他在深圳對好友鄭為夫婦說,我以後要好好生活,多畫畫,活一天賺一天,再也不打那勞什子官司了。

老吳從小是個急性子,火暴脾氣,據說大學裡老師秦宣夫教他畫畫,他一急會揪住老師衣領頂到牆角論理。在重慶讀書,他曾定做一件大紅袍招搖過市,一副澄清天下的氣概。他從來覺得自己是為藝術而生,很有一些英雄主義情結。

我一直覺得老吳是畫家裡的拼命三郎,畫畫拼命,寫作拼命,說話和做其他事情同樣拼命執著。他出去寫生,走了那麼多地方不說,幾次遇險,畫起畫來餓著肚子,整天不吃不喝。

不但如此,1981年初春,老吳回家鄉宜興寫生創作,來到偏遠的大浦鎮,晚上回到旅舍,陪同的兩位美術青年累得早已入睡,他卻就著昏暗的煤油燈寫出散文《歸鄉記》。這樣白天畫畫晚上寫作的故事不勝枚舉。2001年10月,老吳82歲了,還去安徽作最後一次寫生創作,這樣的刻苦確實了不起。

說到寫作,吳先生不愧為江南才子,一手文章從小就被老師作為範文來讀。他的文章同樣詩情畫意,充滿赤子情懷。許多文字對理解他的畫作有絕佳的互補,有時甚至旁白比畫面更能勾引人的遐思。也許老先生深知國人的欣賞水準尚處於看連環畫的階段,因此他也非常樂於為觀眾、為畫作配寫各種形式的說明文字,發表於報章雜誌。文學和繪畫,老人的兩手都很硬,用心良苦。

老吳說話,同樣拼命,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什麼“美盲要比文盲多”,“筆墨等於零”,“一百個齊白石不如一個魯迅”,“畫院如妓院”等等,有些嗆人。老頭敢說真話,敢叫板權威,敢挑戰他心目中的保守勢力,頗有梁山好漢打抱不平為民眾出頭的範兒,老百姓聽了很過癮。說他是“老憤青”,不為過。

其實和老吳多次接談以後,才知曉他在歷史的夾縫中一路拼過來,是多麼不容易。舊世界的勢利,新世界的狂妄,老吳兩邊通吃,憑一身真本事,愣是單打獨鬥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官方體制下的名譽和地位,他憑實力爭來了。魚龍混雜的藝術江湖他也不甘人後,早早開墾,作品當年從一百、 二百地賣上去。他和朋友講,要捨得把好作品撒出去,把女兒嫁出去,成老姑娘了就沒人要了。

江湖險惡,他一路摸爬滾打過來,有汗水也有淚水,最後收穫的還是豐甜。1990年在給中央美院的講演中,他就教導學生,市場是一把雙刃劍,關鍵看你如何駕馭,為我所用,而不是被市場奴役和吞沒。事實證明,老吳駕馭市場的本領同樣英明巧妙,一旦海外地盤夯實之後,以後井噴式的天價是順利成章,土豪收藏家們上竿子倒貼的事情。

我總覺得在老吳的王國裡,在“吳冠中品牌”的營銷打造中,他事無鉅細,一身兼當了無數角色。畫家,作家,宣傳,出版,公關,媒體,策展,經紀,八面玲瓏。展覽、畫廊和拍賣,三位一體。撕畫、捐畫,兩全其美。這種智慧和謀略,這種勤奮和毅力,這種對自己名譽的愛惜和維護,如此的拼命精神,如此的苦心孤詣,在國內的藝術界絕無僅有,絕對敬佩。所以,吳先生在生命的最後十年可謂功德圓滿,如日中天,他是拼來的,賺得很值。

在數十年藝術江湖的冷槍暗箭中一路廝殺過來,晚年的吳冠中事事顯出相當的戒備和防範。我給他寫書,馬上開印了,他還深夜打電話來告誡,“千萬不能利用我的書作文章哦。”我聽了心疼,可憐他人在江湖的無奈。

老吳一生好累,太累了。我看他給班上最有才氣的同學莊華嶽寫信,總是說我很忙很忙,馬上來看你看你,但最後還是沒有去成。如今在天國裡,他終於有時間休息了,終於有機會和一班老兄弟相會,與莊華嶽、蘇天賜還有鄭為等輕鬆聊聊真正的藝術了。

—————

吳冠中筆下的江南水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