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藝術考試迴歸本位(深度觀察)

不知何時藝術考試開始風靡,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高中,乃至整個社會人群都在做著明星夢,發財夢,無論他(她)行與不行,都在浮誇的幻想之中。當然了不少家長把“藝術素質測評”誤解為了“藝術考試”,還有人把“藝術素質測評”等同於“體育中考”。其實以上觀點都是錯誤的,這是一些培訓機構對文件的斷章取義,也是機構對於社會浮躁群體的解讀。

讓藝術考試迴歸本位(深度觀察)

貌似早年間,有些人一聽說藝術生,就會產生"藝術生就是文化弱""想走捷徑"的觀念。筆者並不反對,在達到某種目的的前提下走捷徑,這種捷徑不要誤讀為“偷雞摸狗”,“潛規則”等等的齷齪思想;走捷徑的人,除非是幸運至極、況且,藝考生就沒有追求有更好的未來的權力嗎?現在藝考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每年的藝考生數量在不斷增加,文化素質也是一年強過一年,競爭也是愈加激烈,藝考生一點都不比普通文理學生過得輕鬆。長久以來,較低的文化課成績門檻,使得社會上有一些錯誤的認識,誤以為藝術院校對於文化素質要求不高,這使得不少考生為了躲避成績不高的劣勢,在某個時段突擊學習一門藝術,希望將藝術演變成敲門磚,也可以定義為“敲門磚”!殊不知,這種錯誤的認知,一方面使得藝術考試——這門本為培養藝術人才而設置的專業性極強的考試,淡化了藝術性與嚴肅性,另一方面也導致了不少學生雖僥倖或被迫,卻終因對藝術領悟不高,而在未來的發展學習中處處碰壁。

讓藝術考試迴歸本位(深度觀察)

藝術教育的普及本來是件好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精神,但家長的急功近利和培訓班的推波助瀾,使藝術教育應試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許多藝術培訓班只是千篇一律地教孩子應考技巧,短期雖能達到升學目的,但抹殺了藝術教育的本質意義,只能培養出藝術工匠而不是真正的藝術家。是否選擇藝術道路,孩子的興趣和天分很重要。缺乏興趣和潛力的學生,即使通過刻苦訓練考進高等院校,也會學得很痛苦,不可能在專業上有進一步的發展。家長不應盲目跟風,要切實考慮自家孩子的先天條件和潛力。

我們可以延伸這個話題,藝考盛行勢必從參考者的低齡階段就開始逐步認知,學習,從微觀層面來講,很多家長也認識到高考的競爭壓力不斷在往前移,報個培訓班多少總能學到點東西,比在家玩要強,況且親戚朋友甚至孩子的同學都在培訓,自己的娃當然不能落下,另外把自己童年沒有實現的東西,讓孩子來實現吧;宏觀層面說或許就更通俗易懂了,當下社會,好大學出來的人總體來說工作、生活的層次要遠高於其他,這個示範效應逼迫家長不得不陷入一種思維模式:好人生——好大學——好高中——好初中——小學要有好基礎;父母單純的認為技多不壓身的對孩子的所謂對未來的成長會有幫助的想法,這類父母一般都是中產包括中產偏下階級,專門讓孩子學一樣的家庭可以說是有品味的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但也不絕對也有可能是怕麻煩,但又不能不跟風,那就簡單學一個吧;周圍也有不少這樣的家長很自私,那就是孩子學會了五花八門的東西自己在朋友,親戚,同事面前可以炫一炫,漲漲面子,這種了或許低端人群的低級思想,可不能盲目效仿,寒摻。

讓藝術考試迴歸本位(深度觀察)

筆者認為其實可以這樣教課老師擇孩兒而交,不適合的,或者智力,性格,年齡,和家長溝通,暫時勸退,不但可以深藏功與名,還挽救了一個家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