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
"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場景化與年輕化下的藝術消費領域,“會HUI”一直在深耕。

作者 | 趙燁楠

編輯 | 羅立璇

這是「新商業情報NBT」報道的第516家創業公司

《新商業情報NBT》獲悉,“會HUI”近期獲得來自四季星河、一三資本、七熹資本、天奇阿米巴等機構2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去年三月,“會HUI”已得到來自峰瑞資本、言幾又、清科資本1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

“會HUI”成立於2017年,如今,它將自己定位為“超當代藝術廠牌”。是資深商業地產運營人陶偉光創立的集線下藝術展覽、線上零售商店為一體的藝術平臺。目前,“會HUI”已經與上萬名藝術家建立聯繫,他們正在積極挖掘中國當代新興藝術家,致力於通過文創產品、豐富商業空間等操作,建立藝術家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聯繫。

除此之外,“會HUI”還與多地政府、商業綜合體進行藝術項目、藝術大會相關合作。在未來,“會HUI”將會致力於繼續發展藝術文創消費業務,在探索不同項目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打造流動性更強的新型藝術空間與體驗。

“零售就是娛樂,娛樂就是場景,場景就是體驗,以後這是模糊的地帶,而且會越來越顯現。”

01 | 不斷探索藝術消費的延伸性

陶偉光本人是一位藝術品收藏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從事多年藝術文化相關的工作。1997年起,她進入地產行業,並持續打拼了二十多年。在地產行業的經歷讓她對藝術與商業地產的結合擁有了許多獨特的經驗,也因此讓兩者的融合擁有了現實的可行性。

實際上,“會HUI”在亮馬橋官舍的首店是一間藝術畫廊,名為會空間。經營的藝術品定價高昂,出售的都是大藝術家的作品。“但歸根結底,只是那幾個藏家的事情”,陶偉光認為應該讓藝術品介入到大眾的日常消費級別,從而讓中產階級以至對藝術消費感興趣的年輕人蔘與進來。

"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場景化與年輕化下的藝術消費領域,“會HUI”一直在深耕。

作者 | 趙燁楠

編輯 | 羅立璇

這是「新商業情報NBT」報道的第516家創業公司

《新商業情報NBT》獲悉,“會HUI”近期獲得來自四季星河、一三資本、七熹資本、天奇阿米巴等機構2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去年三月,“會HUI”已得到來自峰瑞資本、言幾又、清科資本1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

“會HUI”成立於2017年,如今,它將自己定位為“超當代藝術廠牌”。是資深商業地產運營人陶偉光創立的集線下藝術展覽、線上零售商店為一體的藝術平臺。目前,“會HUI”已經與上萬名藝術家建立聯繫,他們正在積極挖掘中國當代新興藝術家,致力於通過文創產品、豐富商業空間等操作,建立藝術家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聯繫。

除此之外,“會HUI”還與多地政府、商業綜合體進行藝術項目、藝術大會相關合作。在未來,“會HUI”將會致力於繼續發展藝術文創消費業務,在探索不同項目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打造流動性更強的新型藝術空間與體驗。

“零售就是娛樂,娛樂就是場景,場景就是體驗,以後這是模糊的地帶,而且會越來越顯現。”

01 | 不斷探索藝術消費的延伸性

陶偉光本人是一位藝術品收藏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從事多年藝術文化相關的工作。1997年起,她進入地產行業,並持續打拼了二十多年。在地產行業的經歷讓她對藝術與商業地產的結合擁有了許多獨特的經驗,也因此讓兩者的融合擁有了現實的可行性。

實際上,“會HUI”在亮馬橋官舍的首店是一間藝術畫廊,名為會空間。經營的藝術品定價高昂,出售的都是大藝術家的作品。“但歸根結底,只是那幾個藏家的事情”,陶偉光認為應該讓藝術品介入到大眾的日常消費級別,從而讓中產階級以至對藝術消費感興趣的年輕人蔘與進來。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會HUI”創始人陶偉光(中)

她發現,會空間在官舍為了配套而開設的藝術周邊商店的坪效和人流量都非常不錯,吸引了很多買不起藝術品、但喜歡藝術的年輕人。在觀察到這樣的市場需求後,在2017年初,“會HUI”開始考慮轉型。

在經營原有藝術家的作品基礎上,“會HUI”開始致力於挖掘一些新興的藝術家,與他們展開合作,為他們打通從藝術創作通向消費領域的入口。“開始把它做成年輕藝術家的博覽會”,陶偉光說道。

在新銳藝術家的挖掘方面,一個直接的方式是通過策展團隊深入各個大學的美術畢業展,去發現有價值的、值得簽約的藝術家或作品。另一個方式是通過現有積累的藝術圈資源去拓展。

藝術的審美一定是主觀的,千人千面。但要作為一個藝術平臺去運營,在挑選藝術作品時就必須有一定限度的評判標準。在問到如何判斷一個藝術作品或藝術家是否有潛力時,陶偉光說,主要有兩個標準。首先是藝術家本人的狀態,他對這個世界講述故事的方式;其次就是通過作品本身來判斷,“(畫作)是基於圖形的”,所以作品自身的呈現樣貌就顯得很重要。

一個大眾標準是畫作呈現的內容、色彩積極向上,飽含能量,不含有消極的、令人不適的情緒傳達。

在與藝術家達成合作後,“會HUI”會將作品直接買下,拿到相應的版權。這樣除了作品本身可以在藝術館內進行展示和售賣,“會HUI”還可以將作品的元素提取出來,製作各種各樣的藝術衍生品。

這樣,一來可以扶持國內的新興藝術家,讓他們的藝術創作被更多人看到和欣賞;另一方面他們也探索了藝術如何變成消費品的可能性。

目前,“會HUI”售賣的藝術消費品分為三大品類。一類是原始的藝術作品,比如油畫、版畫、雕塑等;其次是與產品功能相結合的衍生品,比如3C產品(包括充電寶、音箱等)和其他生活用品;還有一類是與服飾、包包的結合,將藝術元素提煉出來印製到上面。

"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場景化與年輕化下的藝術消費領域,“會HUI”一直在深耕。

作者 | 趙燁楠

編輯 | 羅立璇

這是「新商業情報NBT」報道的第516家創業公司

《新商業情報NBT》獲悉,“會HUI”近期獲得來自四季星河、一三資本、七熹資本、天奇阿米巴等機構2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去年三月,“會HUI”已得到來自峰瑞資本、言幾又、清科資本1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

“會HUI”成立於2017年,如今,它將自己定位為“超當代藝術廠牌”。是資深商業地產運營人陶偉光創立的集線下藝術展覽、線上零售商店為一體的藝術平臺。目前,“會HUI”已經與上萬名藝術家建立聯繫,他們正在積極挖掘中國當代新興藝術家,致力於通過文創產品、豐富商業空間等操作,建立藝術家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聯繫。

除此之外,“會HUI”還與多地政府、商業綜合體進行藝術項目、藝術大會相關合作。在未來,“會HUI”將會致力於繼續發展藝術文創消費業務,在探索不同項目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打造流動性更強的新型藝術空間與體驗。

“零售就是娛樂,娛樂就是場景,場景就是體驗,以後這是模糊的地帶,而且會越來越顯現。”

01 | 不斷探索藝術消費的延伸性

陶偉光本人是一位藝術品收藏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從事多年藝術文化相關的工作。1997年起,她進入地產行業,並持續打拼了二十多年。在地產行業的經歷讓她對藝術與商業地產的結合擁有了許多獨特的經驗,也因此讓兩者的融合擁有了現實的可行性。

實際上,“會HUI”在亮馬橋官舍的首店是一間藝術畫廊,名為會空間。經營的藝術品定價高昂,出售的都是大藝術家的作品。“但歸根結底,只是那幾個藏家的事情”,陶偉光認為應該讓藝術品介入到大眾的日常消費級別,從而讓中產階級以至對藝術消費感興趣的年輕人蔘與進來。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會HUI”創始人陶偉光(中)

她發現,會空間在官舍為了配套而開設的藝術周邊商店的坪效和人流量都非常不錯,吸引了很多買不起藝術品、但喜歡藝術的年輕人。在觀察到這樣的市場需求後,在2017年初,“會HUI”開始考慮轉型。

在經營原有藝術家的作品基礎上,“會HUI”開始致力於挖掘一些新興的藝術家,與他們展開合作,為他們打通從藝術創作通向消費領域的入口。“開始把它做成年輕藝術家的博覽會”,陶偉光說道。

在新銳藝術家的挖掘方面,一個直接的方式是通過策展團隊深入各個大學的美術畢業展,去發現有價值的、值得簽約的藝術家或作品。另一個方式是通過現有積累的藝術圈資源去拓展。

藝術的審美一定是主觀的,千人千面。但要作為一個藝術平臺去運營,在挑選藝術作品時就必須有一定限度的評判標準。在問到如何判斷一個藝術作品或藝術家是否有潛力時,陶偉光說,主要有兩個標準。首先是藝術家本人的狀態,他對這個世界講述故事的方式;其次就是通過作品本身來判斷,“(畫作)是基於圖形的”,所以作品自身的呈現樣貌就顯得很重要。

一個大眾標準是畫作呈現的內容、色彩積極向上,飽含能量,不含有消極的、令人不適的情緒傳達。

在與藝術家達成合作後,“會HUI”會將作品直接買下,拿到相應的版權。這樣除了作品本身可以在藝術館內進行展示和售賣,“會HUI”還可以將作品的元素提取出來,製作各種各樣的藝術衍生品。

這樣,一來可以扶持國內的新興藝術家,讓他們的藝術創作被更多人看到和欣賞;另一方面他們也探索了藝術如何變成消費品的可能性。

目前,“會HUI”售賣的藝術消費品分為三大品類。一類是原始的藝術作品,比如油畫、版畫、雕塑等;其次是與產品功能相結合的衍生品,比如3C產品(包括充電寶、音箱等)和其他生活用品;還有一類是與服飾、包包的結合,將藝術元素提煉出來印製到上面。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在“會HUI”的藝術展館與藝術衍生品商店,都可以看到這些藝術消費品的身影。不僅在線下渠道售賣,“會HUI”還開拓了線上的零售商店。通過“會HUI”的微信公眾號,可以進入其線上零售店的小程序。可以直接在小程序內瀏覽、購買心儀的藝術品。

在小程序首頁,會對藝術家、作品與衍生品進行推薦。像擁有東方氣息和荒誕風格的80後畫家杜溪,擅長將孫悟空與各種其他意象結合進行創作的陳建周等藝術家都排列在推薦位上。

"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場景化與年輕化下的藝術消費領域,“會HUI”一直在深耕。

作者 | 趙燁楠

編輯 | 羅立璇

這是「新商業情報NBT」報道的第516家創業公司

《新商業情報NBT》獲悉,“會HUI”近期獲得來自四季星河、一三資本、七熹資本、天奇阿米巴等機構2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去年三月,“會HUI”已得到來自峰瑞資本、言幾又、清科資本1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

“會HUI”成立於2017年,如今,它將自己定位為“超當代藝術廠牌”。是資深商業地產運營人陶偉光創立的集線下藝術展覽、線上零售商店為一體的藝術平臺。目前,“會HUI”已經與上萬名藝術家建立聯繫,他們正在積極挖掘中國當代新興藝術家,致力於通過文創產品、豐富商業空間等操作,建立藝術家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聯繫。

除此之外,“會HUI”還與多地政府、商業綜合體進行藝術項目、藝術大會相關合作。在未來,“會HUI”將會致力於繼續發展藝術文創消費業務,在探索不同項目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打造流動性更強的新型藝術空間與體驗。

“零售就是娛樂,娛樂就是場景,場景就是體驗,以後這是模糊的地帶,而且會越來越顯現。”

01 | 不斷探索藝術消費的延伸性

陶偉光本人是一位藝術品收藏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從事多年藝術文化相關的工作。1997年起,她進入地產行業,並持續打拼了二十多年。在地產行業的經歷讓她對藝術與商業地產的結合擁有了許多獨特的經驗,也因此讓兩者的融合擁有了現實的可行性。

實際上,“會HUI”在亮馬橋官舍的首店是一間藝術畫廊,名為會空間。經營的藝術品定價高昂,出售的都是大藝術家的作品。“但歸根結底,只是那幾個藏家的事情”,陶偉光認為應該讓藝術品介入到大眾的日常消費級別,從而讓中產階級以至對藝術消費感興趣的年輕人蔘與進來。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會HUI”創始人陶偉光(中)

她發現,會空間在官舍為了配套而開設的藝術周邊商店的坪效和人流量都非常不錯,吸引了很多買不起藝術品、但喜歡藝術的年輕人。在觀察到這樣的市場需求後,在2017年初,“會HUI”開始考慮轉型。

在經營原有藝術家的作品基礎上,“會HUI”開始致力於挖掘一些新興的藝術家,與他們展開合作,為他們打通從藝術創作通向消費領域的入口。“開始把它做成年輕藝術家的博覽會”,陶偉光說道。

在新銳藝術家的挖掘方面,一個直接的方式是通過策展團隊深入各個大學的美術畢業展,去發現有價值的、值得簽約的藝術家或作品。另一個方式是通過現有積累的藝術圈資源去拓展。

藝術的審美一定是主觀的,千人千面。但要作為一個藝術平臺去運營,在挑選藝術作品時就必須有一定限度的評判標準。在問到如何判斷一個藝術作品或藝術家是否有潛力時,陶偉光說,主要有兩個標準。首先是藝術家本人的狀態,他對這個世界講述故事的方式;其次就是通過作品本身來判斷,“(畫作)是基於圖形的”,所以作品自身的呈現樣貌就顯得很重要。

一個大眾標準是畫作呈現的內容、色彩積極向上,飽含能量,不含有消極的、令人不適的情緒傳達。

在與藝術家達成合作後,“會HUI”會將作品直接買下,拿到相應的版權。這樣除了作品本身可以在藝術館內進行展示和售賣,“會HUI”還可以將作品的元素提取出來,製作各種各樣的藝術衍生品。

這樣,一來可以扶持國內的新興藝術家,讓他們的藝術創作被更多人看到和欣賞;另一方面他們也探索了藝術如何變成消費品的可能性。

目前,“會HUI”售賣的藝術消費品分為三大品類。一類是原始的藝術作品,比如油畫、版畫、雕塑等;其次是與產品功能相結合的衍生品,比如3C產品(包括充電寶、音箱等)和其他生活用品;還有一類是與服飾、包包的結合,將藝術元素提煉出來印製到上面。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在“會HUI”的藝術展館與藝術衍生品商店,都可以看到這些藝術消費品的身影。不僅在線下渠道售賣,“會HUI”還開拓了線上的零售商店。通過“會HUI”的微信公眾號,可以進入其線上零售店的小程序。可以直接在小程序內瀏覽、購買心儀的藝術品。

在小程序首頁,會對藝術家、作品與衍生品進行推薦。像擁有東方氣息和荒誕風格的80後畫家杜溪,擅長將孫悟空與各種其他意象結合進行創作的陳建周等藝術家都排列在推薦位上。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首頁的一張印有“你的第一件藝術品”的海報也對應了“會HUI”的目標消費群體:對藝術品擁有欣賞力和渴求度的年輕一代。

對於年輕人來說,購買一件消費品的初衷可能不再是因為特定物品的匱乏,而是因為“自己與這件物品有聯結”,是自己價值觀、審美觀的一種展現方式。

陶偉光認為,90後逐漸變成了文化市場上的消費主力軍。在市場的變化下,行業也必然要跟著轉型。目標消費人群更加年輕化後,定價必須逐漸往下沉。現在“會HUI”的客單價大致在800-1500範圍內,而這個客單價還有下降的空間。

“幾百塊也可以一樣有好的品質,有好的藝術調性,為什麼一定得到了幾千才能做好。”陶偉光希望他們未來有能力在保持品質的基礎上壓縮價格,讓更多喜歡藝術消費的年輕人可以不用再三思慮就能購買。

02 | 場景式消費:模糊空間的界限

官舍是一家藝術氣息濃厚的購物商場,這樣的印象來源於“會HUI”對官舍商場內部的美陳佈置。從商場的一層入口步入官舍南區,一進門似乎置身於藝術畫廊,兩側牆上掛著風格迥異的畫作,但觀賞後都會讓人心情明朗。其中不乏當代知名的藝術家作品,比如村上隆。也有古典的浮世繪風格畫作,還有當代的新銳藝術家作品、雕塑等等。

這樣的美陳佈置讓商場提升了環境的藝術調性,讓進入商場的消費者通過感官體驗形成對商場的印象與定位;在注意力就是經濟的當下,也讓“會HUI”達到品牌的傳播效果,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轉化。

這樣形式的藝術與商業地產的結合,“會HUI”還在不斷繼續拓展。在進駐一家商場時,“會HUI”會選擇與商場合作,幫助商場做文化運營與藝術改造。譬如像藍色港灣這樣屬於家庭式消費,就要與商務式消費的商場風格有所區別。藉助“會HUI”龐大的素材庫,為商場挑選合適的選品。為商場藝術改造後,“會HUI”通常可以零租金入駐,通過藝術品的售賣與商場進行利潤分點。

"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場景化與年輕化下的藝術消費領域,“會HUI”一直在深耕。

作者 | 趙燁楠

編輯 | 羅立璇

這是「新商業情報NBT」報道的第516家創業公司

《新商業情報NBT》獲悉,“會HUI”近期獲得來自四季星河、一三資本、七熹資本、天奇阿米巴等機構2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去年三月,“會HUI”已得到來自峰瑞資本、言幾又、清科資本1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

“會HUI”成立於2017年,如今,它將自己定位為“超當代藝術廠牌”。是資深商業地產運營人陶偉光創立的集線下藝術展覽、線上零售商店為一體的藝術平臺。目前,“會HUI”已經與上萬名藝術家建立聯繫,他們正在積極挖掘中國當代新興藝術家,致力於通過文創產品、豐富商業空間等操作,建立藝術家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聯繫。

除此之外,“會HUI”還與多地政府、商業綜合體進行藝術項目、藝術大會相關合作。在未來,“會HUI”將會致力於繼續發展藝術文創消費業務,在探索不同項目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打造流動性更強的新型藝術空間與體驗。

“零售就是娛樂,娛樂就是場景,場景就是體驗,以後這是模糊的地帶,而且會越來越顯現。”

01 | 不斷探索藝術消費的延伸性

陶偉光本人是一位藝術品收藏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從事多年藝術文化相關的工作。1997年起,她進入地產行業,並持續打拼了二十多年。在地產行業的經歷讓她對藝術與商業地產的結合擁有了許多獨特的經驗,也因此讓兩者的融合擁有了現實的可行性。

實際上,“會HUI”在亮馬橋官舍的首店是一間藝術畫廊,名為會空間。經營的藝術品定價高昂,出售的都是大藝術家的作品。“但歸根結底,只是那幾個藏家的事情”,陶偉光認為應該讓藝術品介入到大眾的日常消費級別,從而讓中產階級以至對藝術消費感興趣的年輕人蔘與進來。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會HUI”創始人陶偉光(中)

她發現,會空間在官舍為了配套而開設的藝術周邊商店的坪效和人流量都非常不錯,吸引了很多買不起藝術品、但喜歡藝術的年輕人。在觀察到這樣的市場需求後,在2017年初,“會HUI”開始考慮轉型。

在經營原有藝術家的作品基礎上,“會HUI”開始致力於挖掘一些新興的藝術家,與他們展開合作,為他們打通從藝術創作通向消費領域的入口。“開始把它做成年輕藝術家的博覽會”,陶偉光說道。

在新銳藝術家的挖掘方面,一個直接的方式是通過策展團隊深入各個大學的美術畢業展,去發現有價值的、值得簽約的藝術家或作品。另一個方式是通過現有積累的藝術圈資源去拓展。

藝術的審美一定是主觀的,千人千面。但要作為一個藝術平臺去運營,在挑選藝術作品時就必須有一定限度的評判標準。在問到如何判斷一個藝術作品或藝術家是否有潛力時,陶偉光說,主要有兩個標準。首先是藝術家本人的狀態,他對這個世界講述故事的方式;其次就是通過作品本身來判斷,“(畫作)是基於圖形的”,所以作品自身的呈現樣貌就顯得很重要。

一個大眾標準是畫作呈現的內容、色彩積極向上,飽含能量,不含有消極的、令人不適的情緒傳達。

在與藝術家達成合作後,“會HUI”會將作品直接買下,拿到相應的版權。這樣除了作品本身可以在藝術館內進行展示和售賣,“會HUI”還可以將作品的元素提取出來,製作各種各樣的藝術衍生品。

這樣,一來可以扶持國內的新興藝術家,讓他們的藝術創作被更多人看到和欣賞;另一方面他們也探索了藝術如何變成消費品的可能性。

目前,“會HUI”售賣的藝術消費品分為三大品類。一類是原始的藝術作品,比如油畫、版畫、雕塑等;其次是與產品功能相結合的衍生品,比如3C產品(包括充電寶、音箱等)和其他生活用品;還有一類是與服飾、包包的結合,將藝術元素提煉出來印製到上面。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在“會HUI”的藝術展館與藝術衍生品商店,都可以看到這些藝術消費品的身影。不僅在線下渠道售賣,“會HUI”還開拓了線上的零售商店。通過“會HUI”的微信公眾號,可以進入其線上零售店的小程序。可以直接在小程序內瀏覽、購買心儀的藝術品。

在小程序首頁,會對藝術家、作品與衍生品進行推薦。像擁有東方氣息和荒誕風格的80後畫家杜溪,擅長將孫悟空與各種其他意象結合進行創作的陳建周等藝術家都排列在推薦位上。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首頁的一張印有“你的第一件藝術品”的海報也對應了“會HUI”的目標消費群體:對藝術品擁有欣賞力和渴求度的年輕一代。

對於年輕人來說,購買一件消費品的初衷可能不再是因為特定物品的匱乏,而是因為“自己與這件物品有聯結”,是自己價值觀、審美觀的一種展現方式。

陶偉光認為,90後逐漸變成了文化市場上的消費主力軍。在市場的變化下,行業也必然要跟著轉型。目標消費人群更加年輕化後,定價必須逐漸往下沉。現在“會HUI”的客單價大致在800-1500範圍內,而這個客單價還有下降的空間。

“幾百塊也可以一樣有好的品質,有好的藝術調性,為什麼一定得到了幾千才能做好。”陶偉光希望他們未來有能力在保持品質的基礎上壓縮價格,讓更多喜歡藝術消費的年輕人可以不用再三思慮就能購買。

02 | 場景式消費:模糊空間的界限

官舍是一家藝術氣息濃厚的購物商場,這樣的印象來源於“會HUI”對官舍商場內部的美陳佈置。從商場的一層入口步入官舍南區,一進門似乎置身於藝術畫廊,兩側牆上掛著風格迥異的畫作,但觀賞後都會讓人心情明朗。其中不乏當代知名的藝術家作品,比如村上隆。也有古典的浮世繪風格畫作,還有當代的新銳藝術家作品、雕塑等等。

這樣的美陳佈置讓商場提升了環境的藝術調性,讓進入商場的消費者通過感官體驗形成對商場的印象與定位;在注意力就是經濟的當下,也讓“會HUI”達到品牌的傳播效果,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轉化。

這樣形式的藝術與商業地產的結合,“會HUI”還在不斷繼續拓展。在進駐一家商場時,“會HUI”會選擇與商場合作,幫助商場做文化運營與藝術改造。譬如像藍色港灣這樣屬於家庭式消費,就要與商務式消費的商場風格有所區別。藉助“會HUI”龐大的素材庫,為商場挑選合適的選品。為商場藝術改造後,“會HUI”通常可以零租金入駐,通過藝術品的售賣與商場進行利潤分點。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商業地產已經進入了一個供大於求的狀態,陶偉光認為,“去看看各大購物中心,扔個棒子都打不著人”。以前可以承擔高租金的服裝品牌,如今都被互聯網電商的巨大流量所吸引。

於是,購物中心不得不將招商的側重點轉移到餐飲、兒童教育、電影院等這些必須通過線下消費形式進行的行業。“這個是它的必然趨勢”。

“如果只買一個東西,你可以打開手機馬上下單送你家就買了,為什麼還要到商場?”陶偉光說道,商業空間會逐漸變成滿足人們社交需求以及消耗富餘時間的線下環境。在商場提供的參與度、社交度與服務體驗下,形成複合型的場景式消費。

此外,“會HUI”還嘗試策劃“浸入式展覽”。如去年年底展開巡演的“白夜星辰”沉浸式星空娛樂展,就以星空為主題,佈置了讓人彷彿置身於浩瀚宇宙的場景式沉浸藝術展覽。這樣的形式提供了社交話題、打卡地點,讓消費者體驗後在線上完成二次傳播和助推。陶偉光覺得,這樣的產品線正處於過渡期,未來會越來越成熟,變成商場裡的常態化產品。

嘉年華也是“會HUI”會重點發力的一個方向。它是集合了裝置藝術、沉浸式展覽、藝術IP、線下藝術館為一體的藝術娛樂消費地產項目。在明年,“會HUI”計劃投資五個類似的嘉年華項目。

"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場景化與年輕化下的藝術消費領域,“會HUI”一直在深耕。

作者 | 趙燁楠

編輯 | 羅立璇

這是「新商業情報NBT」報道的第516家創業公司

《新商業情報NBT》獲悉,“會HUI”近期獲得來自四季星河、一三資本、七熹資本、天奇阿米巴等機構2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去年三月,“會HUI”已得到來自峰瑞資本、言幾又、清科資本1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

“會HUI”成立於2017年,如今,它將自己定位為“超當代藝術廠牌”。是資深商業地產運營人陶偉光創立的集線下藝術展覽、線上零售商店為一體的藝術平臺。目前,“會HUI”已經與上萬名藝術家建立聯繫,他們正在積極挖掘中國當代新興藝術家,致力於通過文創產品、豐富商業空間等操作,建立藝術家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聯繫。

除此之外,“會HUI”還與多地政府、商業綜合體進行藝術項目、藝術大會相關合作。在未來,“會HUI”將會致力於繼續發展藝術文創消費業務,在探索不同項目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打造流動性更強的新型藝術空間與體驗。

“零售就是娛樂,娛樂就是場景,場景就是體驗,以後這是模糊的地帶,而且會越來越顯現。”

01 | 不斷探索藝術消費的延伸性

陶偉光本人是一位藝術品收藏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從事多年藝術文化相關的工作。1997年起,她進入地產行業,並持續打拼了二十多年。在地產行業的經歷讓她對藝術與商業地產的結合擁有了許多獨特的經驗,也因此讓兩者的融合擁有了現實的可行性。

實際上,“會HUI”在亮馬橋官舍的首店是一間藝術畫廊,名為會空間。經營的藝術品定價高昂,出售的都是大藝術家的作品。“但歸根結底,只是那幾個藏家的事情”,陶偉光認為應該讓藝術品介入到大眾的日常消費級別,從而讓中產階級以至對藝術消費感興趣的年輕人蔘與進來。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會HUI”創始人陶偉光(中)

她發現,會空間在官舍為了配套而開設的藝術周邊商店的坪效和人流量都非常不錯,吸引了很多買不起藝術品、但喜歡藝術的年輕人。在觀察到這樣的市場需求後,在2017年初,“會HUI”開始考慮轉型。

在經營原有藝術家的作品基礎上,“會HUI”開始致力於挖掘一些新興的藝術家,與他們展開合作,為他們打通從藝術創作通向消費領域的入口。“開始把它做成年輕藝術家的博覽會”,陶偉光說道。

在新銳藝術家的挖掘方面,一個直接的方式是通過策展團隊深入各個大學的美術畢業展,去發現有價值的、值得簽約的藝術家或作品。另一個方式是通過現有積累的藝術圈資源去拓展。

藝術的審美一定是主觀的,千人千面。但要作為一個藝術平臺去運營,在挑選藝術作品時就必須有一定限度的評判標準。在問到如何判斷一個藝術作品或藝術家是否有潛力時,陶偉光說,主要有兩個標準。首先是藝術家本人的狀態,他對這個世界講述故事的方式;其次就是通過作品本身來判斷,“(畫作)是基於圖形的”,所以作品自身的呈現樣貌就顯得很重要。

一個大眾標準是畫作呈現的內容、色彩積極向上,飽含能量,不含有消極的、令人不適的情緒傳達。

在與藝術家達成合作後,“會HUI”會將作品直接買下,拿到相應的版權。這樣除了作品本身可以在藝術館內進行展示和售賣,“會HUI”還可以將作品的元素提取出來,製作各種各樣的藝術衍生品。

這樣,一來可以扶持國內的新興藝術家,讓他們的藝術創作被更多人看到和欣賞;另一方面他們也探索了藝術如何變成消費品的可能性。

目前,“會HUI”售賣的藝術消費品分為三大品類。一類是原始的藝術作品,比如油畫、版畫、雕塑等;其次是與產品功能相結合的衍生品,比如3C產品(包括充電寶、音箱等)和其他生活用品;還有一類是與服飾、包包的結合,將藝術元素提煉出來印製到上面。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在“會HUI”的藝術展館與藝術衍生品商店,都可以看到這些藝術消費品的身影。不僅在線下渠道售賣,“會HUI”還開拓了線上的零售商店。通過“會HUI”的微信公眾號,可以進入其線上零售店的小程序。可以直接在小程序內瀏覽、購買心儀的藝術品。

在小程序首頁,會對藝術家、作品與衍生品進行推薦。像擁有東方氣息和荒誕風格的80後畫家杜溪,擅長將孫悟空與各種其他意象結合進行創作的陳建周等藝術家都排列在推薦位上。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首頁的一張印有“你的第一件藝術品”的海報也對應了“會HUI”的目標消費群體:對藝術品擁有欣賞力和渴求度的年輕一代。

對於年輕人來說,購買一件消費品的初衷可能不再是因為特定物品的匱乏,而是因為“自己與這件物品有聯結”,是自己價值觀、審美觀的一種展現方式。

陶偉光認為,90後逐漸變成了文化市場上的消費主力軍。在市場的變化下,行業也必然要跟著轉型。目標消費人群更加年輕化後,定價必須逐漸往下沉。現在“會HUI”的客單價大致在800-1500範圍內,而這個客單價還有下降的空間。

“幾百塊也可以一樣有好的品質,有好的藝術調性,為什麼一定得到了幾千才能做好。”陶偉光希望他們未來有能力在保持品質的基礎上壓縮價格,讓更多喜歡藝術消費的年輕人可以不用再三思慮就能購買。

02 | 場景式消費:模糊空間的界限

官舍是一家藝術氣息濃厚的購物商場,這樣的印象來源於“會HUI”對官舍商場內部的美陳佈置。從商場的一層入口步入官舍南區,一進門似乎置身於藝術畫廊,兩側牆上掛著風格迥異的畫作,但觀賞後都會讓人心情明朗。其中不乏當代知名的藝術家作品,比如村上隆。也有古典的浮世繪風格畫作,還有當代的新銳藝術家作品、雕塑等等。

這樣的美陳佈置讓商場提升了環境的藝術調性,讓進入商場的消費者通過感官體驗形成對商場的印象與定位;在注意力就是經濟的當下,也讓“會HUI”達到品牌的傳播效果,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轉化。

這樣形式的藝術與商業地產的結合,“會HUI”還在不斷繼續拓展。在進駐一家商場時,“會HUI”會選擇與商場合作,幫助商場做文化運營與藝術改造。譬如像藍色港灣這樣屬於家庭式消費,就要與商務式消費的商場風格有所區別。藉助“會HUI”龐大的素材庫,為商場挑選合適的選品。為商場藝術改造後,“會HUI”通常可以零租金入駐,通過藝術品的售賣與商場進行利潤分點。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商業地產已經進入了一個供大於求的狀態,陶偉光認為,“去看看各大購物中心,扔個棒子都打不著人”。以前可以承擔高租金的服裝品牌,如今都被互聯網電商的巨大流量所吸引。

於是,購物中心不得不將招商的側重點轉移到餐飲、兒童教育、電影院等這些必須通過線下消費形式進行的行業。“這個是它的必然趨勢”。

“如果只買一個東西,你可以打開手機馬上下單送你家就買了,為什麼還要到商場?”陶偉光說道,商業空間會逐漸變成滿足人們社交需求以及消耗富餘時間的線下環境。在商場提供的參與度、社交度與服務體驗下,形成複合型的場景式消費。

此外,“會HUI”還嘗試策劃“浸入式展覽”。如去年年底展開巡演的“白夜星辰”沉浸式星空娛樂展,就以星空為主題,佈置了讓人彷彿置身於浩瀚宇宙的場景式沉浸藝術展覽。這樣的形式提供了社交話題、打卡地點,讓消費者體驗後在線上完成二次傳播和助推。陶偉光覺得,這樣的產品線正處於過渡期,未來會越來越成熟,變成商場裡的常態化產品。

嘉年華也是“會HUI”會重點發力的一個方向。它是集合了裝置藝術、沉浸式展覽、藝術IP、線下藝術館為一體的藝術娛樂消費地產項目。在明年,“會HUI”計劃投資五個類似的嘉年華項目。

藝術平臺「會HUI」獲2000萬元A輪融資,探索藝術消費延伸性

很多地方政府其實都很支持“會HUI”這樣的藝術項目。在文化消費崛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很希望通過與“會HUI”的合作,開發本地的文旅項目,帶動相關的旅遊和文化消費。目前,雲南昆明藝術地鐵、山西五臺山的藝術書店以及浙江的藝術烏鎮項目都在策劃當中。

“會HUI”以藝術作為溝通語言,探討文化消費的多種可能性。陶偉光覺得,國內的文化消費還處於萌芽階段,未來一定會成為一片更好的土壤。而“會HUI”還在繼續做藝術消費行業當中的觀察者,希望能不斷摸索藝術與消費者結合的連接點所在,成為藝術品、地產、政府以及供應商的資源整合者。

他們希望將藝術化作“喜悅美好”的情緒,用最集約的成本、優化的資金使用、更好的產品以及更好的空間利用度讓廣闊的社會人群都能夠感受與消費得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