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與石盆

藝術 董源 郭熙 屠隆 山水畫 沐心於茶 2018-11-30


賞石與石盆


古人云:“盆玩者,需古雅之盆,方愜心賞,然盆古為難”。石盆作為園林藝術最直接的體現和不可或缺的藝術品,無疑具有凝重的分量。石盆置於園中,案上,種石養竹,植荷賞魚,在園林中用途極廣,不可或缺。石盆作為一種觀賞藝術存在,造型多樣,無論皇家、私家或寺觀園林石盆均為浮雕和素雅兩種,素雅之盆文人雅士往往喜撰文於上,石之為盆大都定製,形制獨特,也少窯工千篇一侓,而純素之盆又以多邊形、葵口形、瓜稜形取勝。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石盆是中國的傳統藝術珍品,可以說是一副立體的古畫,無聲的禪詩。石盆的韻味在其形與線條的別緻生動,它作為中國庭院文化的載體之一,也體現著文人獨有的審美與文化,它源於自然、師法自然,是自然美與人文藝術之美的結合。石盆藝術代表著一種傳統文人心靈上的追求和精神上的享受,古樸而淡雅。是文房茶室文化的最直接的載體,是一種品味和內涵的象徵。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自古以來,文人學士孤高自詡,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讓文人投身於自然山水之中。山水自然與人文景觀相互倚重,迴歸自然、耽樂山水的閒情逸致,表現的正是文人學士的人格精神。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天地造物,為山林、為泉壑,其至精之氣結而為石,負土而出、狀為奇怪。這咫尺方寸間的嘉石為歷代文人所珍賞和詠歎,小小的空間蘊含了深厚的文化、蘊含了文人悠久的山水情結。靜觀案間的拳石,便會如觀山水畫一般詩意湧動。實處求虛、虛處求實,淡而不薄、厚而不滯。石上的褶皺、起伏,喚起了觀賞者心中郭熙、李成的寒林遠岫、喚起了董源、二米的瀟湘畫卷。疏風透漏、石褶如皴,每一個細節都那樣的吸引著觀者的眼睛和視覺空間的豐富性。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石中有機鋒,拳石可納五嶽』,五嶽一拳,一拳石玩,禪意釋石,石示禪意。於文人而言,賞石則是悟禪養性、品味人生的道法。古人云:賞石者乃以禪心入道。能有這種悟性的人,往往對『貴形而賤神』、『貴眼而賤心』的賞石觀不以為然,他們重視的是心靈的感受。林有麟說:『法書、名畫、金石、鼎彝,皆足以令人脫俗,而石尤近於禪』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石中有天地,在這咫尺拳石中趣味於指掌的摩挲中淌過、思緒於觀悟的神思中飛出,這小小的嘉石便也為文人的情懷提供了一個空間,讓人品賞不倦。將賞石置於石盆供賞,是文人清賞的意蘊,精心巧匠的石匠雕刻出一方方精美的石盆。置一方石,供於廳案,雅緻別趣,尤其是放置一方傳統以來的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眾多清賞佳石來供賞,實為大雅非凡。(清)曹雪芹·題自畫石 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 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 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 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遊心載道,石趣藏真!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古人齋室中,鮮有陳列多石者,往往僅置放一二愜心者,摩挲品玩熟久,實為寄心之品。寄心於物其實也是定念安神、觀空見性的活動。屠隆在《遵生八箋》序言中曾言:“人心之體,本來虛空,奈何物態紛拏,汩沒已久,一旦欲掃而空之,無所棲泊。及至馳驟飄蕩而不知止,一切藥物補元,器玩娛志,心有所寄,庶不外馳,亦清淨之本。“驟然心無所寄,在任何時候都是極難之事甚至是有害身心的,唯有於片刻間,讓自己有一個能夠放空跳入的心靈空間,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閒。而只有閒心靜氣,才能細細品味世間的美。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會心不在遠,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便居然今萬里山川之勢,片言雙語內,便宛然見聖賢之心。會心處,皆是文章;寓目時,便成涵養。學識源自於日常的觀察,黃休復有謂:「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以技藝成器物之外形,以規矩成器物之法度,細心觀物,久而久之,便入先人造物之境,無形之中器物與人便有了深層互動,或見清雅,或見渾濁,誠不盡相同矣。一室之中,百器具備,其韻皆可表露於自身德藝。。李漁形容書齋案頭間景“長盆栽虎刺,宣石作峰巒,佈置得宜,是一幅案頭山水”。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石有百千形,而作為生命的姿態,又獨有其精神。是故幽人曾論:『臥石不嫌於斜,立石不嫌於細,倚石不嫌於薄,盆石不嫌於巧,山石不嫌於拙』。一塊石頭,面貌本已天成,但安置與擺放不同,便會顯出不一樣的精神,生命之美才得以煥發。如人之立身處事一般,恰如其分,方能不露俗態。 幾拳石,幾池水,幾片閒雲。一幅怡然自得的生活場景,雅趣盎然。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案頭山水,說白了即是以小見大。因為案頭雖小,而山水浩蕩,小者指其實體,大者觀其畫面,體微而神廣,形小而氣壯,畫面中或一溪懸搗,萬練飛空,或青山橫天,雲煙走霧,雖說是案頭小品,石如拳大,但奇巧萬狀,峰巒聳秀,峭拔嵌空,全然大山大水之勢,以小示大巍巍壯觀,此刻儘管身居斗室案桌,埋首尺牘勞形,但抬頭之際,凝視案頭山水,恍如置身大自然的萬千氣象而神遊八極,徜徉於山水之中盡享雲霞掩映之妙,都市的煩躁,案頭的辛勞頓失於 無形之中。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案頭山水小品是狹小空間與大自然的直接媒介,將人們從閉塞的方寸之中帶往無垠的曠野,將人們從混沌的情緒導向於清澈的心靈流泉。藉此讓人們進階於“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超脫意念之中,這正是它的珍貴之處。歷代的案間賞石我們難得一見,然而追求與塑造古雅,今人內心無不渴求一方自在天地,然而縱便身處天高地迥之境,若性靈空虛,亦是無以為安。而昔日高士名賢,則寄澄懷於拳石之中,他們與天為徒、妙師造化、觀象得意、格物盡理。此番佳趣,當為知者所重,自可窮文心、窺藝境、安性靈。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相較於興造山水園林的鉅額財力,廣大的普通文人更鐘愛於這種更易實現的案頭“園林”。在大量的晚明話本小說插圖中,得以窺見明人書齋庭院中盆池小景的身影。幾乎成為那個時代的一種風尚,古致之盆、奇峭之石、清雅之景成為盆池的三項必備要素,也成為文人書畫詩賦創作之餘的另一種“創作”,多方搜尋古致之盆和奇峭之石,悉心選擇草木,動手疊石植草,盛水蓄魚慢慢成景,成為畫作之外的又一雅趣。海棠式造型手法在中國各類傳統工藝美術中十分常見,且歷史久遠,一般呈四瓣海棠花型,器型雅緻,深受文人雅士所青睞。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賞石與石盆

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