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研山銘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研山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愛石,進貢奇石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晉爵的賞賜。於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國家行為,為了侍奉討好這麼一位"石痴"皇帝,眼紅金權的朝野群臣們積極響應,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蘇州設應奉局,專門在江浙一帶收集奇花異石運往汴京。運送花石的船隊,每十艘為一綱,於是就有了宋徽宗強徵"花石綱"的故事。運一些小巧奇石也罷,偏偏會尋到些天然巨石,為了方便運輸這些龐然大物,朝廷還專門打造了大容量的貨船。有次運來的石頭個頭太大了,雖平安到達了汴京,可進不來城門,於是就把城門拆了,等石頭送進去了,又重建了城門。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研山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愛石,進貢奇石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晉爵的賞賜。於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國家行為,為了侍奉討好這麼一位"石痴"皇帝,眼紅金權的朝野群臣們積極響應,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蘇州設應奉局,專門在江浙一帶收集奇花異石運往汴京。運送花石的船隊,每十艘為一綱,於是就有了宋徽宗強徵"花石綱"的故事。運一些小巧奇石也罷,偏偏會尋到些天然巨石,為了方便運輸這些龐然大物,朝廷還專門打造了大容量的貨船。有次運來的石頭個頭太大了,雖平安到達了汴京,可進不來城門,於是就把城門拆了,等石頭送進去了,又重建了城門。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親自主持修建的極具江南風味的皇家園林建築"艮嶽",點綴著從全國各地採集的怪石,林間還放養著世間難得一見的奇禽異獸,可謂是極致奢華。宋徽宗愛石之好,耗費了宋朝幾年的財力,讓許許多多平民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後來也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元代名儒郝經有詩云:

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

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研山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愛石,進貢奇石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晉爵的賞賜。於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國家行為,為了侍奉討好這麼一位"石痴"皇帝,眼紅金權的朝野群臣們積極響應,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蘇州設應奉局,專門在江浙一帶收集奇花異石運往汴京。運送花石的船隊,每十艘為一綱,於是就有了宋徽宗強徵"花石綱"的故事。運一些小巧奇石也罷,偏偏會尋到些天然巨石,為了方便運輸這些龐然大物,朝廷還專門打造了大容量的貨船。有次運來的石頭個頭太大了,雖平安到達了汴京,可進不來城門,於是就把城門拆了,等石頭送進去了,又重建了城門。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親自主持修建的極具江南風味的皇家園林建築"艮嶽",點綴著從全國各地採集的怪石,林間還放養著世間難得一見的奇禽異獸,可謂是極致奢華。宋徽宗愛石之好,耗費了宋朝幾年的財力,讓許許多多平民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後來也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元代名儒郝經有詩云:

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

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是一位荒淫無度的亡國皇帝,在位25年輕佻為政、任性享受,終使百姓民不聊生,敗了祖先打下來的江山一片。他就是被後世評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雖然宋徽宗愛石亡國,但他在歷史上對中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也做出了貢獻,這其中就有對賞石文化的推動和發展,只是他忘記了做為一國之君富國強兵的根本,在各種文化空前繁榮的背後是民不聊生。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研山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愛石,進貢奇石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晉爵的賞賜。於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國家行為,為了侍奉討好這麼一位"石痴"皇帝,眼紅金權的朝野群臣們積極響應,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蘇州設應奉局,專門在江浙一帶收集奇花異石運往汴京。運送花石的船隊,每十艘為一綱,於是就有了宋徽宗強徵"花石綱"的故事。運一些小巧奇石也罷,偏偏會尋到些天然巨石,為了方便運輸這些龐然大物,朝廷還專門打造了大容量的貨船。有次運來的石頭個頭太大了,雖平安到達了汴京,可進不來城門,於是就把城門拆了,等石頭送進去了,又重建了城門。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親自主持修建的極具江南風味的皇家園林建築"艮嶽",點綴著從全國各地採集的怪石,林間還放養著世間難得一見的奇禽異獸,可謂是極致奢華。宋徽宗愛石之好,耗費了宋朝幾年的財力,讓許許多多平民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後來也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元代名儒郝經有詩云:

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

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是一位荒淫無度的亡國皇帝,在位25年輕佻為政、任性享受,終使百姓民不聊生,敗了祖先打下來的江山一片。他就是被後世評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雖然宋徽宗愛石亡國,但他在歷史上對中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也做出了貢獻,這其中就有對賞石文化的推動和發展,只是他忘記了做為一國之君富國強兵的根本,在各種文化空前繁榮的背後是民不聊生。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任何愛好都要有度,宋徽宗愛石敗了國,在民間也有為石敗了家的名人,他就是米芾及其後裔米萬鍾。米芾作為石痴,主要表現在他愛石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行為上。他因為整日醉心於品賞奇石,以致於荒廢公務,好幾次遭到彈劾貶官,但他仍然迷石如故,絲豪無悔改之意。一次,他任無為州監軍,見衙署內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起來:"此足以當吾拜"。於是命左右為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並尊稱此石為"石丈"。此事很快傳播開來,人們都覺得他的行為好笑。後來他又聽說城外河岸邊有一塊奇醜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將它移進州府衙內,米芾見到此石後,大為驚奇,竟得意忘形,跪拜於地,口稱:"我欲見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塊端石硯山(一種天然形成的狀如峰巒的硯石)愛不釋手,竟三天三夜抱著它入睡,並請好友蘇東坡為之作銘。米芾一生蓄藏的硯山和石硯非常多(清代《西清硯譜》中著錄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硯)。他在給想從他那兒得一方石硯的朋友寫信中這樣寫道:"辱教須寶硯,去心者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項羽也。硯為吾首,誰人教唆,事須很研。"由此可見,石頭就是米芾的命。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研山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愛石,進貢奇石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晉爵的賞賜。於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國家行為,為了侍奉討好這麼一位"石痴"皇帝,眼紅金權的朝野群臣們積極響應,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蘇州設應奉局,專門在江浙一帶收集奇花異石運往汴京。運送花石的船隊,每十艘為一綱,於是就有了宋徽宗強徵"花石綱"的故事。運一些小巧奇石也罷,偏偏會尋到些天然巨石,為了方便運輸這些龐然大物,朝廷還專門打造了大容量的貨船。有次運來的石頭個頭太大了,雖平安到達了汴京,可進不來城門,於是就把城門拆了,等石頭送進去了,又重建了城門。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親自主持修建的極具江南風味的皇家園林建築"艮嶽",點綴著從全國各地採集的怪石,林間還放養著世間難得一見的奇禽異獸,可謂是極致奢華。宋徽宗愛石之好,耗費了宋朝幾年的財力,讓許許多多平民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後來也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元代名儒郝經有詩云:

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

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是一位荒淫無度的亡國皇帝,在位25年輕佻為政、任性享受,終使百姓民不聊生,敗了祖先打下來的江山一片。他就是被後世評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雖然宋徽宗愛石亡國,但他在歷史上對中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也做出了貢獻,這其中就有對賞石文化的推動和發展,只是他忘記了做為一國之君富國強兵的根本,在各種文化空前繁榮的背後是民不聊生。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任何愛好都要有度,宋徽宗愛石敗了國,在民間也有為石敗了家的名人,他就是米芾及其後裔米萬鍾。米芾作為石痴,主要表現在他愛石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行為上。他因為整日醉心於品賞奇石,以致於荒廢公務,好幾次遭到彈劾貶官,但他仍然迷石如故,絲豪無悔改之意。一次,他任無為州監軍,見衙署內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起來:"此足以當吾拜"。於是命左右為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並尊稱此石為"石丈"。此事很快傳播開來,人們都覺得他的行為好笑。後來他又聽說城外河岸邊有一塊奇醜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將它移進州府衙內,米芾見到此石後,大為驚奇,竟得意忘形,跪拜於地,口稱:"我欲見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塊端石硯山(一種天然形成的狀如峰巒的硯石)愛不釋手,竟三天三夜抱著它入睡,並請好友蘇東坡為之作銘。米芾一生蓄藏的硯山和石硯非常多(清代《西清硯譜》中著錄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硯)。他在給想從他那兒得一方石硯的朋友寫信中這樣寫道:"辱教須寶硯,去心者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項羽也。硯為吾首,誰人教唆,事須很研。"由此可見,石頭就是米芾的命。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愛石的基因同樣傳給了其後人,其後裔米萬鍾是明代書畫家,官太僕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米萬鍾善畫山水、花竹,書法行、草俱佳,有南宮篆法、章草遺蹟;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與董其昌、邢侗、張瑞圖並稱"明末書法四大家"。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研山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愛石,進貢奇石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晉爵的賞賜。於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國家行為,為了侍奉討好這麼一位"石痴"皇帝,眼紅金權的朝野群臣們積極響應,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蘇州設應奉局,專門在江浙一帶收集奇花異石運往汴京。運送花石的船隊,每十艘為一綱,於是就有了宋徽宗強徵"花石綱"的故事。運一些小巧奇石也罷,偏偏會尋到些天然巨石,為了方便運輸這些龐然大物,朝廷還專門打造了大容量的貨船。有次運來的石頭個頭太大了,雖平安到達了汴京,可進不來城門,於是就把城門拆了,等石頭送進去了,又重建了城門。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親自主持修建的極具江南風味的皇家園林建築"艮嶽",點綴著從全國各地採集的怪石,林間還放養著世間難得一見的奇禽異獸,可謂是極致奢華。宋徽宗愛石之好,耗費了宋朝幾年的財力,讓許許多多平民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後來也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元代名儒郝經有詩云:

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

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是一位荒淫無度的亡國皇帝,在位25年輕佻為政、任性享受,終使百姓民不聊生,敗了祖先打下來的江山一片。他就是被後世評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雖然宋徽宗愛石亡國,但他在歷史上對中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也做出了貢獻,這其中就有對賞石文化的推動和發展,只是他忘記了做為一國之君富國強兵的根本,在各種文化空前繁榮的背後是民不聊生。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任何愛好都要有度,宋徽宗愛石敗了國,在民間也有為石敗了家的名人,他就是米芾及其後裔米萬鍾。米芾作為石痴,主要表現在他愛石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行為上。他因為整日醉心於品賞奇石,以致於荒廢公務,好幾次遭到彈劾貶官,但他仍然迷石如故,絲豪無悔改之意。一次,他任無為州監軍,見衙署內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起來:"此足以當吾拜"。於是命左右為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並尊稱此石為"石丈"。此事很快傳播開來,人們都覺得他的行為好笑。後來他又聽說城外河岸邊有一塊奇醜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將它移進州府衙內,米芾見到此石後,大為驚奇,竟得意忘形,跪拜於地,口稱:"我欲見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塊端石硯山(一種天然形成的狀如峰巒的硯石)愛不釋手,竟三天三夜抱著它入睡,並請好友蘇東坡為之作銘。米芾一生蓄藏的硯山和石硯非常多(清代《西清硯譜》中著錄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硯)。他在給想從他那兒得一方石硯的朋友寫信中這樣寫道:"辱教須寶硯,去心者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項羽也。硯為吾首,誰人教唆,事須很研。"由此可見,石頭就是米芾的命。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愛石的基因同樣傳給了其後人,其後裔米萬鍾是明代書畫家,官太僕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米萬鍾善畫山水、花竹,書法行、草俱佳,有南宮篆法、章草遺蹟;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與董其昌、邢侗、張瑞圖並稱"明末書法四大家"。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芝岫

米萬鍾愛石成癖,時稱"友石先生"。他一生走了很多地方,爬山涉水,不怕艱險,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對每一塊石頭都細心觀察,認真研究,畫貌題贊,整理成《絹本畫石長卷》。米萬鍾醉心於收藏石頭,痴迷勁兒不在人稱"米癲"的乃祖之下,有一次米萬鍾訪石來到大房山,發現一塊長8米、寬2米、高4米的巨石。米萬鍾細觀此石,"昂首而俯,足跋而斂,濯之色而青,叩之聲而悅",越看越喜歡,於是不惜花費重金,僱了數百人,再加上44匹騾馬,拉了7天,方將此石拉下山來,又花了5天時間艱難地將其從大房山下運至良鄉。正當米萬鍾準備一鼓作氣,將此石運回他的勺園的時候,卻不幸遭魏忠賢誣告而罷官,巨石遂被棄在路旁。當地鄉民認為此石不吉利,稱其為"敗家石"。到了清朝,乾隆皇帝耗巨資派人將"敗家石"運至清漪園,後又將其運到頤和園樂壽堂的庭院前,起名 "青芝岫",這就是現今中國最大的園林置石的由來。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研山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愛石,進貢奇石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晉爵的賞賜。於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國家行為,為了侍奉討好這麼一位"石痴"皇帝,眼紅金權的朝野群臣們積極響應,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蘇州設應奉局,專門在江浙一帶收集奇花異石運往汴京。運送花石的船隊,每十艘為一綱,於是就有了宋徽宗強徵"花石綱"的故事。運一些小巧奇石也罷,偏偏會尋到些天然巨石,為了方便運輸這些龐然大物,朝廷還專門打造了大容量的貨船。有次運來的石頭個頭太大了,雖平安到達了汴京,可進不來城門,於是就把城門拆了,等石頭送進去了,又重建了城門。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親自主持修建的極具江南風味的皇家園林建築"艮嶽",點綴著從全國各地採集的怪石,林間還放養著世間難得一見的奇禽異獸,可謂是極致奢華。宋徽宗愛石之好,耗費了宋朝幾年的財力,讓許許多多平民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後來也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元代名儒郝經有詩云:

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

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是一位荒淫無度的亡國皇帝,在位25年輕佻為政、任性享受,終使百姓民不聊生,敗了祖先打下來的江山一片。他就是被後世評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雖然宋徽宗愛石亡國,但他在歷史上對中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也做出了貢獻,這其中就有對賞石文化的推動和發展,只是他忘記了做為一國之君富國強兵的根本,在各種文化空前繁榮的背後是民不聊生。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任何愛好都要有度,宋徽宗愛石敗了國,在民間也有為石敗了家的名人,他就是米芾及其後裔米萬鍾。米芾作為石痴,主要表現在他愛石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行為上。他因為整日醉心於品賞奇石,以致於荒廢公務,好幾次遭到彈劾貶官,但他仍然迷石如故,絲豪無悔改之意。一次,他任無為州監軍,見衙署內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起來:"此足以當吾拜"。於是命左右為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並尊稱此石為"石丈"。此事很快傳播開來,人們都覺得他的行為好笑。後來他又聽說城外河岸邊有一塊奇醜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將它移進州府衙內,米芾見到此石後,大為驚奇,竟得意忘形,跪拜於地,口稱:"我欲見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塊端石硯山(一種天然形成的狀如峰巒的硯石)愛不釋手,竟三天三夜抱著它入睡,並請好友蘇東坡為之作銘。米芾一生蓄藏的硯山和石硯非常多(清代《西清硯譜》中著錄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硯)。他在給想從他那兒得一方石硯的朋友寫信中這樣寫道:"辱教須寶硯,去心者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項羽也。硯為吾首,誰人教唆,事須很研。"由此可見,石頭就是米芾的命。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愛石的基因同樣傳給了其後人,其後裔米萬鍾是明代書畫家,官太僕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米萬鍾善畫山水、花竹,書法行、草俱佳,有南宮篆法、章草遺蹟;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與董其昌、邢侗、張瑞圖並稱"明末書法四大家"。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芝岫

米萬鍾愛石成癖,時稱"友石先生"。他一生走了很多地方,爬山涉水,不怕艱險,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對每一塊石頭都細心觀察,認真研究,畫貌題贊,整理成《絹本畫石長卷》。米萬鍾醉心於收藏石頭,痴迷勁兒不在人稱"米癲"的乃祖之下,有一次米萬鍾訪石來到大房山,發現一塊長8米、寬2米、高4米的巨石。米萬鍾細觀此石,"昂首而俯,足跋而斂,濯之色而青,叩之聲而悅",越看越喜歡,於是不惜花費重金,僱了數百人,再加上44匹騾馬,拉了7天,方將此石拉下山來,又花了5天時間艱難地將其從大房山下運至良鄉。正當米萬鍾準備一鼓作氣,將此石運回他的勺園的時候,卻不幸遭魏忠賢誣告而罷官,巨石遂被棄在路旁。當地鄉民認為此石不吉利,稱其為"敗家石"。到了清朝,乾隆皇帝耗巨資派人將"敗家石"運至清漪園,後又將其運到頤和園樂壽堂的庭院前,起名 "青芝岫",這就是現今中國最大的園林置石的由來。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芝岫

除了"青芝岫",米萬鍾在房山還發現了一塊巨石,此石經自然風化,通體千孔百穴,嶙峋瘦透,堪稱奇石。米萬鍾痴勁大發,欲將此石搬到北京府內收藏。然此石超重,同樣在運往勺園的途中耗盡家財丟棄,後此石被乾隆運到圓明園時賞齋,名曰"青雲片",乾隆對"青雲片"十分喜愛,曾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親自為"青雲片"題寫名字並做御詩八首。詩中雲:

當門湖石秀屏橫,坐喜鬆陰滿砌清。

時賞試言應為好,樹姿花意盼春晴。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研山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愛石,進貢奇石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晉爵的賞賜。於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國家行為,為了侍奉討好這麼一位"石痴"皇帝,眼紅金權的朝野群臣們積極響應,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蘇州設應奉局,專門在江浙一帶收集奇花異石運往汴京。運送花石的船隊,每十艘為一綱,於是就有了宋徽宗強徵"花石綱"的故事。運一些小巧奇石也罷,偏偏會尋到些天然巨石,為了方便運輸這些龐然大物,朝廷還專門打造了大容量的貨船。有次運來的石頭個頭太大了,雖平安到達了汴京,可進不來城門,於是就把城門拆了,等石頭送進去了,又重建了城門。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親自主持修建的極具江南風味的皇家園林建築"艮嶽",點綴著從全國各地採集的怪石,林間還放養著世間難得一見的奇禽異獸,可謂是極致奢華。宋徽宗愛石之好,耗費了宋朝幾年的財力,讓許許多多平民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後來也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元代名儒郝經有詩云:

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

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是一位荒淫無度的亡國皇帝,在位25年輕佻為政、任性享受,終使百姓民不聊生,敗了祖先打下來的江山一片。他就是被後世評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雖然宋徽宗愛石亡國,但他在歷史上對中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也做出了貢獻,這其中就有對賞石文化的推動和發展,只是他忘記了做為一國之君富國強兵的根本,在各種文化空前繁榮的背後是民不聊生。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任何愛好都要有度,宋徽宗愛石敗了國,在民間也有為石敗了家的名人,他就是米芾及其後裔米萬鍾。米芾作為石痴,主要表現在他愛石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行為上。他因為整日醉心於品賞奇石,以致於荒廢公務,好幾次遭到彈劾貶官,但他仍然迷石如故,絲豪無悔改之意。一次,他任無為州監軍,見衙署內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起來:"此足以當吾拜"。於是命左右為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並尊稱此石為"石丈"。此事很快傳播開來,人們都覺得他的行為好笑。後來他又聽說城外河岸邊有一塊奇醜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將它移進州府衙內,米芾見到此石後,大為驚奇,竟得意忘形,跪拜於地,口稱:"我欲見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塊端石硯山(一種天然形成的狀如峰巒的硯石)愛不釋手,竟三天三夜抱著它入睡,並請好友蘇東坡為之作銘。米芾一生蓄藏的硯山和石硯非常多(清代《西清硯譜》中著錄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硯)。他在給想從他那兒得一方石硯的朋友寫信中這樣寫道:"辱教須寶硯,去心者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項羽也。硯為吾首,誰人教唆,事須很研。"由此可見,石頭就是米芾的命。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愛石的基因同樣傳給了其後人,其後裔米萬鍾是明代書畫家,官太僕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米萬鍾善畫山水、花竹,書法行、草俱佳,有南宮篆法、章草遺蹟;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與董其昌、邢侗、張瑞圖並稱"明末書法四大家"。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芝岫

米萬鍾愛石成癖,時稱"友石先生"。他一生走了很多地方,爬山涉水,不怕艱險,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對每一塊石頭都細心觀察,認真研究,畫貌題贊,整理成《絹本畫石長卷》。米萬鍾醉心於收藏石頭,痴迷勁兒不在人稱"米癲"的乃祖之下,有一次米萬鍾訪石來到大房山,發現一塊長8米、寬2米、高4米的巨石。米萬鍾細觀此石,"昂首而俯,足跋而斂,濯之色而青,叩之聲而悅",越看越喜歡,於是不惜花費重金,僱了數百人,再加上44匹騾馬,拉了7天,方將此石拉下山來,又花了5天時間艱難地將其從大房山下運至良鄉。正當米萬鍾準備一鼓作氣,將此石運回他的勺園的時候,卻不幸遭魏忠賢誣告而罷官,巨石遂被棄在路旁。當地鄉民認為此石不吉利,稱其為"敗家石"。到了清朝,乾隆皇帝耗巨資派人將"敗家石"運至清漪園,後又將其運到頤和園樂壽堂的庭院前,起名 "青芝岫",這就是現今中國最大的園林置石的由來。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芝岫

除了"青芝岫",米萬鍾在房山還發現了一塊巨石,此石經自然風化,通體千孔百穴,嶙峋瘦透,堪稱奇石。米萬鍾痴勁大發,欲將此石搬到北京府內收藏。然此石超重,同樣在運往勺園的途中耗盡家財丟棄,後此石被乾隆運到圓明園時賞齋,名曰"青雲片",乾隆對"青雲片"十分喜愛,曾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親自為"青雲片"題寫名字並做御詩八首。詩中雲:

當門湖石秀屏橫,坐喜鬆陰滿砌清。

時賞試言應為好,樹姿花意盼春晴。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雲片

康乾盛世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餘年,國庫財政儲備充足,最高的年份達到8000萬兩,當時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強大的國力鑄就了市井繁華、文化昌盛,這一時期,北京的西郊建起了大型皇家園林,其中的頤和園和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在這些宏大的皇家園林之中,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奇石,他們成了皇家園林的點睛之筆,也是這些皇家園林興衰的歷史見證。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研山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愛石,進貢奇石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晉爵的賞賜。於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國家行為,為了侍奉討好這麼一位"石痴"皇帝,眼紅金權的朝野群臣們積極響應,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蘇州設應奉局,專門在江浙一帶收集奇花異石運往汴京。運送花石的船隊,每十艘為一綱,於是就有了宋徽宗強徵"花石綱"的故事。運一些小巧奇石也罷,偏偏會尋到些天然巨石,為了方便運輸這些龐然大物,朝廷還專門打造了大容量的貨船。有次運來的石頭個頭太大了,雖平安到達了汴京,可進不來城門,於是就把城門拆了,等石頭送進去了,又重建了城門。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親自主持修建的極具江南風味的皇家園林建築"艮嶽",點綴著從全國各地採集的怪石,林間還放養著世間難得一見的奇禽異獸,可謂是極致奢華。宋徽宗愛石之好,耗費了宋朝幾年的財力,讓許許多多平民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後來也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元代名儒郝經有詩云:

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

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是一位荒淫無度的亡國皇帝,在位25年輕佻為政、任性享受,終使百姓民不聊生,敗了祖先打下來的江山一片。他就是被後世評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雖然宋徽宗愛石亡國,但他在歷史上對中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也做出了貢獻,這其中就有對賞石文化的推動和發展,只是他忘記了做為一國之君富國強兵的根本,在各種文化空前繁榮的背後是民不聊生。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任何愛好都要有度,宋徽宗愛石敗了國,在民間也有為石敗了家的名人,他就是米芾及其後裔米萬鍾。米芾作為石痴,主要表現在他愛石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行為上。他因為整日醉心於品賞奇石,以致於荒廢公務,好幾次遭到彈劾貶官,但他仍然迷石如故,絲豪無悔改之意。一次,他任無為州監軍,見衙署內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起來:"此足以當吾拜"。於是命左右為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並尊稱此石為"石丈"。此事很快傳播開來,人們都覺得他的行為好笑。後來他又聽說城外河岸邊有一塊奇醜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將它移進州府衙內,米芾見到此石後,大為驚奇,竟得意忘形,跪拜於地,口稱:"我欲見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塊端石硯山(一種天然形成的狀如峰巒的硯石)愛不釋手,竟三天三夜抱著它入睡,並請好友蘇東坡為之作銘。米芾一生蓄藏的硯山和石硯非常多(清代《西清硯譜》中著錄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硯)。他在給想從他那兒得一方石硯的朋友寫信中這樣寫道:"辱教須寶硯,去心者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項羽也。硯為吾首,誰人教唆,事須很研。"由此可見,石頭就是米芾的命。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愛石的基因同樣傳給了其後人,其後裔米萬鍾是明代書畫家,官太僕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米萬鍾善畫山水、花竹,書法行、草俱佳,有南宮篆法、章草遺蹟;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與董其昌、邢侗、張瑞圖並稱"明末書法四大家"。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芝岫

米萬鍾愛石成癖,時稱"友石先生"。他一生走了很多地方,爬山涉水,不怕艱險,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對每一塊石頭都細心觀察,認真研究,畫貌題贊,整理成《絹本畫石長卷》。米萬鍾醉心於收藏石頭,痴迷勁兒不在人稱"米癲"的乃祖之下,有一次米萬鍾訪石來到大房山,發現一塊長8米、寬2米、高4米的巨石。米萬鍾細觀此石,"昂首而俯,足跋而斂,濯之色而青,叩之聲而悅",越看越喜歡,於是不惜花費重金,僱了數百人,再加上44匹騾馬,拉了7天,方將此石拉下山來,又花了5天時間艱難地將其從大房山下運至良鄉。正當米萬鍾準備一鼓作氣,將此石運回他的勺園的時候,卻不幸遭魏忠賢誣告而罷官,巨石遂被棄在路旁。當地鄉民認為此石不吉利,稱其為"敗家石"。到了清朝,乾隆皇帝耗巨資派人將"敗家石"運至清漪園,後又將其運到頤和園樂壽堂的庭院前,起名 "青芝岫",這就是現今中國最大的園林置石的由來。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芝岫

除了"青芝岫",米萬鍾在房山還發現了一塊巨石,此石經自然風化,通體千孔百穴,嶙峋瘦透,堪稱奇石。米萬鍾痴勁大發,欲將此石搬到北京府內收藏。然此石超重,同樣在運往勺園的途中耗盡家財丟棄,後此石被乾隆運到圓明園時賞齋,名曰"青雲片",乾隆對"青雲片"十分喜愛,曾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親自為"青雲片"題寫名字並做御詩八首。詩中雲:

當門湖石秀屏橫,坐喜鬆陰滿砌清。

時賞試言應為好,樹姿花意盼春晴。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雲片

康乾盛世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餘年,國庫財政儲備充足,最高的年份達到8000萬兩,當時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強大的國力鑄就了市井繁華、文化昌盛,這一時期,北京的西郊建起了大型皇家園林,其中的頤和園和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在這些宏大的皇家園林之中,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奇石,他們成了皇家園林的點睛之筆,也是這些皇家園林興衰的歷史見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壽星石

頤和園的仁壽殿是皇帝勤政的地方,殿前正中有一高丈餘、氣勢宏偉的太湖石,人稱壽星石(也稱雞鳴石)。當年這塊石頭曾矗立在暢春園康熙皇帝寢宮清溪書屋前,它具備了瘦、皺、漏、透的特點,是康熙下江南時發現的心愛之物,建暢春園時特地把它放在了自己的眼前。

"

第二章、文化賞石

作者:於津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和氏獻璧"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古人對奇石、美玉的崇拜。人類的文明,從石器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更是貫穿著賞石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文人墨客賞石、藏石、論石,以此陶冶情操,南宋詩人陸游就曾感嘆"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賞石更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文化。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賞石的文化,《奇石江湖》第一章講述的"通靈寶玉"、"西遊仙石"的故事,就源於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和《西遊記》,中國賞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人功不可沒。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人物,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詩美學思想孕育了陶淵明的自然美、語言美、藝術美和意境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酷愛山石,以詩名志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辭去官職,歸隱田園,在田間勞作,在山林間飲酒作詩,以"醉人"的語態指責是非顛倒、譭譽雷同的上流社會,反映仕途的險惡,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這位大詩人一生喜歡飲酒,經常醉臥磐石之上,據《南史》載:"淵明輒臥石上,其石至今有耳跡及吐酒痕焉。"後人便稱這塊大石為"醉石"、"醉臥石"、"淵明醉石"、"陶公醉石"。 醉石是史載最早被文人命名的第一塊紀念石,陶淵明也被尊為"賞石祖師",這個"賞石祖師"的名頭絕不僅僅是因一塊"醉石"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不慕權貴,不戀權棧,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而他的自得其樂的哲學思考和崇尚自然的美學思想,正是賞石最難得的心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醉石今何在?至少有五處之多,最有名的是"星子醉石",其位於廬山南麓的虎爪崖下,仄斜在一條名叫醒泉的溪澗之上,石高八尺,寬一丈有餘,石面平滑,石上有宋代朱熹"歸去來兮"和陳舜俞"醉石"石刻大字,朱熹的認定讓此石成為最出名的"醉石",石壁上有"淵明醉此石"六個大字,宋代詩人程師孟《醉石》詩:

萬仞峰前一水旁,晨光翠色助清涼。

誰知幾片石多情,曾送淵明入醉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星子醉石"旁還有明代郭波澄的《醉石》詩及許多名人題刻,如歐陽周華、李昇華、吳亮、顏真卿、陳舜俞、龍江夫等。一塊詩人醉臥過的大石,不斷被人拜訪和吟誦,這都源於人們對這位隱逸詩人歸隱田園、崇尚自然美學的讚賞和敬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陶淵明是"賞石祖師",那麼下面這一位就應該是"賞石仙人",他就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本人留下的唯一繪畫真跡是關於石頭的,《枯木怪石圖》卷。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對奇石情有獨鍾,一生在多地為官,但無論走到哪裡都與石相伴,通過詩文詠石,他出任定州知府時的書房被稱為"雪浪齋",就是以他收藏的奇石"雪浪石"而命名,"雪浪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若隱若現一幅山水畫卷,"石間奔流盡水之變",蘇東坡命名為"雪浪石",如獲至寶,以曲陽漢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並做詩文《雪浪齋銘》,刻銘於盆沿:

盡水之變蜀兩孫,與不傳者歸九原。

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

東坡作銘豈多言,四月辛酉紹聖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紹聖元年,蘇軾復貶惠州,歲久,雪浪石埋沒於荒草叢中。蘇東坡對於此石念念不忘,寫下了《雪浪石》七言長詩: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園山水聊心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建中靖國元年,新任定州知州張舜民因與蘇軾友善相知,特地鳩工修葺雪浪齋,重新置放盆石,並欲作詩寄給蘇軾,當時蘇東坡遇赦從嶺南北歸途中,不想病逝於常州,享年僅65歲。張舜民睹石思人,乃作《蘇子瞻哀辭》,訴說了人石不了情,讀來令人為之動容:

石與人俱貶,人亡石尚存。

卻憐堅重質,不減浪花痕。

滿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歸北,萬里一招魂。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雪浪石後來幾經浮沉,時隱時顯。清康熙十一年,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知州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名"後雪浪齋",至今未曾移動。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蘇軾出任揚州知府時,他的表弟程德孺知其有石癖,送給他兩塊英石,一白一綠,蘇軾看到極透漏峭峙之態的綠石後,不覺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潁州知州任內所做的夢,夢裡蘇東坡被人引至一官府,榜書"仇池",此地山川清遠幽深,不同凡響,朋友告訴他這是道教十六洞天之一小有洞天(王屋洞)的餘脈,杜甫在《秦州雜詩》中曾經提到: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仕途失意,有歸隱之心的蘇東坡看到這塊奇石,便想到了潁州之夢,想起了仇池,故名之為仇池石,視之為"稀世之寶"。 說起這仇池可不一般,它是伏羲出生之地,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仇池山"四周紅巖石壁、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天險無比,相傳仇池山是女媧在寶丰煉石補天後留在人間的五彩石,難怪蘇東坡要在夢中來此勝地。蘇軾酷愛"仇池石"曾作《雙石》一詩記其事:

夢時良是覺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興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後來"仇池石"被駙馬都尉王詵(即《水滸傳》中的駙馬王晉卿)借去賞玩,意在攘奪,蘇東坡巧與周旋,一連寫了好幾首長詩,強調"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在萬般無奈之下,王詵提出以珍藏的唐代韓斡《二馬圖》作為交換,蘇軾作詩借"完璧歸趙"

索要"仇池石",最終物歸原主。

欲留嗟趙弱,寧許負秦曲。

傳觀甚無許,間道歸更速。

宋徽宗即位後,朝廷頒行大赦,蘇軾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在常州仙逝,"仇池石"終被酷愛奇石的宋徽宗收穫。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造詣最高的皇帝,對繪畫的愛好十分真摯,他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趙佶熱愛花鳥畫,自成"院體",雖荒淫無度,但書畫成就卻讓後人膜拜了近千年!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趙佶 祥龍石圖 設色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痴迷收羅奇花異石,也正是宋徽宗把中國的賞石文化推到了古代中國歷史的巔峰。宋徽宗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執政期間將畫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國歷史上的最高點,讓中國的美學遙遙領先西方,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他促使了中國藝術的大繁榮,催生了像米芾、張擇端等一代大師,正是在古代中國藝術大繁榮之際,奇石文化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前有大文豪蘇東坡用詩詠石,後有書法家米芾愛石如命,而這位藝術家皇帝更是與大臣、百姓搶奪奇石,先是得了蘇東坡心愛的"仇池石",後又與米芾爭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拜石

米芾愛石成癖,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他有一塊名為研山天然靈璧石,該石頭原是南唐後主李煜所藏,後被李煜第五代後人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收藏。李氏將傳家之寶贈予米芾,米芾本就愛石如命,又因為石頭是自己與夫人愛情婚姻的見證,所以米芾對此格外珍惜。不巧的是,米芾的這塊石頭被摯友宋徽宗看上了,並意欲索取,米芾不忍,就奪了回來。此後,宋徽宗念念不忘,為了得到石頭便想利用皇權強奪,這就令米芾陷入性命與愛石的艱難抉擇。萬般無奈之下,救夫心切的米夫人就親手將石頭予了宋徽宗,被救回一命的米芾卻也因此深深地傷了心。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研山銘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愛石,進貢奇石者得到宋徽宗加官晉爵的賞賜。於是,皇帝個人的愛好就變成了國家行為,為了侍奉討好這麼一位"石痴"皇帝,眼紅金權的朝野群臣們積極響應,奸相蔡京更是投其所好,在蘇州設應奉局,專門在江浙一帶收集奇花異石運往汴京。運送花石的船隊,每十艘為一綱,於是就有了宋徽宗強徵"花石綱"的故事。運一些小巧奇石也罷,偏偏會尋到些天然巨石,為了方便運輸這些龐然大物,朝廷還專門打造了大容量的貨船。有次運來的石頭個頭太大了,雖平安到達了汴京,可進不來城門,於是就把城門拆了,等石頭送進去了,又重建了城門。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親自主持修建的極具江南風味的皇家園林建築"艮嶽",點綴著從全國各地採集的怪石,林間還放養著世間難得一見的奇禽異獸,可謂是極致奢華。宋徽宗愛石之好,耗費了宋朝幾年的財力,讓許許多多平民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後來也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元代名儒郝經有詩云:

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

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宋徽宗是一位荒淫無度的亡國皇帝,在位25年輕佻為政、任性享受,終使百姓民不聊生,敗了祖先打下來的江山一片。他就是被後世評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宋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雖然宋徽宗愛石亡國,但他在歷史上對中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也做出了貢獻,這其中就有對賞石文化的推動和發展,只是他忘記了做為一國之君富國強兵的根本,在各種文化空前繁榮的背後是民不聊生。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任何愛好都要有度,宋徽宗愛石敗了國,在民間也有為石敗了家的名人,他就是米芾及其後裔米萬鍾。米芾作為石痴,主要表現在他愛石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行為上。他因為整日醉心於品賞奇石,以致於荒廢公務,好幾次遭到彈劾貶官,但他仍然迷石如故,絲豪無悔改之意。一次,他任無為州監軍,見衙署內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起來:"此足以當吾拜"。於是命左右為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並尊稱此石為"石丈"。此事很快傳播開來,人們都覺得他的行為好笑。後來他又聽說城外河岸邊有一塊奇醜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將它移進州府衙內,米芾見到此石後,大為驚奇,竟得意忘形,跪拜於地,口稱:"我欲見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塊端石硯山(一種天然形成的狀如峰巒的硯石)愛不釋手,竟三天三夜抱著它入睡,並請好友蘇東坡為之作銘。米芾一生蓄藏的硯山和石硯非常多(清代《西清硯譜》中著錄有多方米芾珍藏的石硯)。他在給想從他那兒得一方石硯的朋友寫信中這樣寫道:"辱教須寶硯,去心者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項羽也。硯為吾首,誰人教唆,事須很研。"由此可見,石頭就是米芾的命。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米芾愛石的基因同樣傳給了其後人,其後裔米萬鍾是明代書畫家,官太僕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米萬鍾善畫山水、花竹,書法行、草俱佳,有南宮篆法、章草遺蹟;與董其昌齊名,稱"南董北米";與董其昌、邢侗、張瑞圖並稱"明末書法四大家"。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芝岫

米萬鍾愛石成癖,時稱"友石先生"。他一生走了很多地方,爬山涉水,不怕艱險,收藏了大量奇形怪石。對每一塊石頭都細心觀察,認真研究,畫貌題贊,整理成《絹本畫石長卷》。米萬鍾醉心於收藏石頭,痴迷勁兒不在人稱"米癲"的乃祖之下,有一次米萬鍾訪石來到大房山,發現一塊長8米、寬2米、高4米的巨石。米萬鍾細觀此石,"昂首而俯,足跋而斂,濯之色而青,叩之聲而悅",越看越喜歡,於是不惜花費重金,僱了數百人,再加上44匹騾馬,拉了7天,方將此石拉下山來,又花了5天時間艱難地將其從大房山下運至良鄉。正當米萬鍾準備一鼓作氣,將此石運回他的勺園的時候,卻不幸遭魏忠賢誣告而罷官,巨石遂被棄在路旁。當地鄉民認為此石不吉利,稱其為"敗家石"。到了清朝,乾隆皇帝耗巨資派人將"敗家石"運至清漪園,後又將其運到頤和園樂壽堂的庭院前,起名 "青芝岫",這就是現今中國最大的園林置石的由來。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芝岫

除了"青芝岫",米萬鍾在房山還發現了一塊巨石,此石經自然風化,通體千孔百穴,嶙峋瘦透,堪稱奇石。米萬鍾痴勁大發,欲將此石搬到北京府內收藏。然此石超重,同樣在運往勺園的途中耗盡家財丟棄,後此石被乾隆運到圓明園時賞齋,名曰"青雲片",乾隆對"青雲片"十分喜愛,曾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親自為"青雲片"題寫名字並做御詩八首。詩中雲:

當門湖石秀屏橫,坐喜鬆陰滿砌清。

時賞試言應為好,樹姿花意盼春晴。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青雲片

康乾盛世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餘年,國庫財政儲備充足,最高的年份達到8000萬兩,當時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強大的國力鑄就了市井繁華、文化昌盛,這一時期,北京的西郊建起了大型皇家園林,其中的頤和園和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在這些宏大的皇家園林之中,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奇石,他們成了皇家園林的點睛之筆,也是這些皇家園林興衰的歷史見證。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壽星石

頤和園的仁壽殿是皇帝勤政的地方,殿前正中有一高丈餘、氣勢宏偉的太湖石,人稱壽星石(也稱雞鳴石)。當年這塊石頭曾矗立在暢春園康熙皇帝寢宮清溪書屋前,它具備了瘦、皺、漏、透的特點,是康熙下江南時發現的心愛之物,建暢春園時特地把它放在了自己的眼前。

奇石江湖(二、文化賞石)

壽星石

"壽星石"、"青雲片"、"青芝岫"都可以稱得上中國園林石之最,中國歷史上的康乾盛世讓賞石文化真正達到了一個高潮,這是和當時鼎盛的國力分不開的,宋徽宗時期的文化繁榮是以耗盡國力為代價的,值得我們後人警醒,小愚兒把中國古人賞石的典型故事整理出來,讓世人從賞石的視角去體會中國文化的發展,去觀察中國歷史的變遷,從而讓人們領悟到賞石的真諦:自得其樂,崇尚自然,切勿痴迷,文化賞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