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起民族團結進步的文化高地——海南州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系列報道之一

藝術 手工藝 經濟 攝影 青海新聞網 2017-04-04

青海新聞網訊 3月20日,我們沿著214國道一路向南,初春的旭日勾勒出海南藏族自治州和諧的輪廓,溫柔的清風拂過每一片山脊和土地。

來到海南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談起4年來全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副主任李洪斌感慨: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的進程中,海南州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搭建文化活動平臺,傳承保護和發展創新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海南州多樣並存、和諧共生的文化格局。

李洪斌所說的這些,很快在我們的採訪中得到了印證。

陽光明媚,萬物萌生,海南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春潮湧動。

每當夜幕降臨,海南州各地鄉村的文化廣場上,往往會出現一道道別致的風景——農牧民們或翩翩起舞或散步健身。如果說海南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是高原上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那麼民族文化活動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們尋求答案的目光中,海南州文化廣播電視旅遊局副局長才桑太說:“深入開展民族文化活動,對於促進民族團結,夯實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實現穩定和安全的良好人文環境具有特殊意義。”

在繁榮文化促團結要求引導下,海南州實施“三區”人才文化工作者工程,選派人才文化工作者到基層開展文化服務工作,以文化下鄉和週末廣場文化活動為載體,不斷推進基層文化活動深入開展。

修建文化廣場,讓農牧民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是海南州委、州政府強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一個方面。在興海縣子科灘鎮,每個村裡都有自己的文化隊,閒暇時,大家總會自己組織文體活動。

興海縣文化館館長趙隆曙說,我們在每個鄉鎮派駐了文化輔導員,他們通過發揮自身優勢,將精彩的文藝節目送到村裡,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增強了民族團結意識。不同於基層簡單的文藝演出形式,海南州還注重創新文化創新發展形式和載體,大力推進實施藝術精品創作工程,加大對外文化交流。

《千里和緣》可以說是當地民族文化的“金名片”,這部以唐蕃古道和文成公主進藏曆史故事為題材的劇本,充分展現了藏漢和親、民族團結及優秀的民族文化藝術、自然風光,劇目也是由當地創作團隊首次自編、自導的。

說起自己參演的經歷,女主演旦智措說,不論是去江蘇、上海等地進行感恩巡演或是在本地展演,48場演出足以彰顯出當地豐富而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內涵,展現了漢藏一家親的民族團結重要性。

懷著對《千里和緣》的戀戀不捨,記者又來到海南州五彩藏繡藝術有限公司,領略藏繡的別樣風采。

在公司展廳裡陳列著一幅幅藏繡作品,東牆上掛著一幅《佛祖釋迦摩尼十二行》藏繡,絲線繡成的花紋為這幅作品增添了幾許鮮豔神祕的色彩。

作為青海傳統手工藝興起和較發達的地區之一,海南州在以藏繡、石雕等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發展中,走在了全省前列,並不斷向產業化邁進。

在貴南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才吉卓瑪看來,加強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重點是推動民眾的心靈契合,增強牧民群眾的幸福感。

為此,海南州積極探索文化常態化交流機制,組織開展藝術交流、傳統手工藝品展示、重點發展工藝美術、節慶會展等特色文化產業,整合“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項目,投入大量資金在各地農牧區基層村、社舉辦藏繡培訓班,組織人員赴外地學習交流,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開闢了新路。

33歲的昌毛措是土生土長的貴南人。以前,她繡出的東西都拿來裝飾自己家,從來沒想過還可以賣錢。經過技術培訓後,伴隨她成長的藏繡已然成為了她的致富手藝。

她說,如果不是藏繡,她還在餐館裡打零工,每個月的工錢還不到1000元。“現在村裡的大部分人都有了掙錢的門路,大家相互學習、競爭,賭博、喝酒的不良風氣早就沒有了。”說起生活的變化,她原本緊縮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從共和縣藏文化產業創意園到貴南藏繡產業園,再到貴德文化產業創意園,我們在東智藏文化藝術開發有限公司看唐卡長征組畫,看貴南縣藏繡的製作、發展與弘揚,在貴德縣河西鎮下排村感受尚尤則柔的藝術魅力……

歷史的任何沉澱與積累,都承載著人的情感記憶、思維習慣、精神感悟。一路走來,海南州豐富的產業化項目撩人眼目。

只要略加用心地循跡海南州4年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脈絡,便不難發現,正是基層文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特色文化產業的不斷髮展,海南州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進一步讓旅遊的發展強音,穿行於“聖潔海南”的每一片土地。

共和縣舉辦的民族團結進步賽馬旅遊節暨高原民族美食展,全方位展示了共和深厚的民族文化;

同德縣宗日文化藝術節暨民族團結進步和三年扶貧攻堅表彰大會的舉辦,讓群眾歡聚一堂,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共同譜寫各民族團結奔小康的美好願望;

貴南縣舉辦第二屆藏繡歌舞民族文化藝術節,用精美的藏繡作品和熱情奔放的舞蹈展示了“藏繡之鄉”“歌舞之鄉”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魅力風光;

……

正如海南州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局長葛文軍所說的那樣,海南州要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不僅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精髓,還需要加強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保護和開發少數民族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旅遊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去年海南州旅遊業持續快速發展,到年底旅遊人數達到657.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6億元,全州旅遊業保持了穩定的發展勢頭。”說完這些數據時,海南州旅遊局局長仁貝無比自豪的神情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讓我們感受到——在海南州,一條利用民族文化發展旅遊的重要路子愈發清晰。

正是發揮了文化粘合劑的作用,海南州各族人民比的是增收,賽的是素質,大家不斷以開放的態度對待各民族文化,民族間的包容性不斷提高。

採訪結束時,迎著夕陽的餘光,我們在海南州創建辦專職副主任才讓陪同下,來到共和縣香巴拉廣場,看著數百人跳著鍋莊。他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臉上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儘管征途漫漫,但他心底釋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