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藝術 山水畫 美術 油畫 開平文化 開平文化 2017-09-02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山水即我

文 ◆ 馬 嘯

從事中國傳統藝術的創作或研究,凡做得出色者,大多有著相同的品質:為人樸實,且訥於言而敏於行。王貴民就有著這樣的品質。

與許多在京城及周邊活躍的藝術家一樣,同貴民兄結緣全因自己的工作之故——自2005年從西北來到北京,因在國家畫院從事教學培訓工作的原因,結識了許多從四面八方前來求學的藝術實踐者,其中相當一部分成為我藝術或生活上摯友、至交。貴民兄就是其中之一。

貴民兄祖籍江蘇,但他卻是土生土長的貴陽人。事實上,他身上就有著一份邊遠地區人們的純樸、厚道、謙遜。當然,除了這,他還有一份睿智、敏銳、謹慎與獨立。他大約是結合了西南邊陲和江南腹地兩種不同地緣生長起來的人的優勢。

做藝術的人,都需要些先天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對形、色、聲的敏感、對事物細節的關注、捕捉能力。除了這些,一個從事中國繪畫實踐的人,還需要一份對筆墨較強的感悟力,加上一顆對於自然、社會與人生的關切之心。

在我眼裡,貴民兄就是具備這樣條件的人。

貴民兄主攻山水,兼涉花鳥。依中國傳統的觀點,凡作山水之人,先得胸藏丘壑,然後才可為之。否則,畫山則山無魂,畫水則水無魄。因為紙上的山水,不過畫家內心世界的映射、外化而已。正因如此,一個優秀的畫家,必是有修養、閱歷與底蘊之人。

上世紀60年代初,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非常不幸的年代,人禍與天災給這個國家帶來巨大的災難,那時饑民遍地、餓殍遍野,無數人掙扎於死亡線上。降生於如此民生與文化極度凋敝的年代,且又在邊遠地區,生命的處境是可想而知的。但相對於其他人,貴民有一點值得欣慰——他有一個喜歡藝術且懂得藝術的父親。因為有了這麼一位父親,貴民比那個時代的多數人更早地接觸到了藝術。稍長,一部《芥子園畫譜》,使他打下了最初的國畫底子,並且為他日後邁上藝術之路作了鋪墊。

稍熟悉貴民的人,都知道他如今是一位技藝相當嫻熟的山水畫家,很少有人知道他原先所學專業卻是西畫。

上世紀80年代初,正是中國社會經濟、文化、藝術全面開始復甦的時期,它也是整個60年代出生的那一批人生命的重要轉折點,因為當他們開始步入青年時代那一刻,他們有機會參加高考,從而可以享受到高等教學。貴民就是一位幸運兒。1985年,憑著自己的努力,他考取了貴陽師專藝術系,開始了油畫專業的正規訓練。這是他藝術人生的真正起點。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貴民的幸運,還在於當他跨入大學時,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文化藝術思潮正如火如荼地鋪展開來。貴州雖遠居西南內陸,但出人意料地成為那個時期新潮美術的重要實踐陣地(那時有個全國著名的“貴州藝術群體”)。無疑,當地帶有“蠻荒”氣質的特殊地理風貌、人文環境,給了藝術家靈魂,激活了他們的靈感、激發了創作的衝動。

想必,那時的王貴民也有這份衝動。但是在跨出校門不久,貴民忽然調整了自己的方向,放棄了大學裡所學的油畫,回到先前熟悉的國畫。我不知其中緣由,或許是他先前對於中國傳統繪畫沉浸太深,難以捨棄;也或許是中國筆墨的表達、敘事方式更貼近他的情感和精神,所以欲罷而不能。

許多人喜歡國畫,就是喜歡那份自由不拘。貴民也不例外。所以,投身國畫的他,最鍾情的是黃賓虹、陳子莊這樣的人。因為在他們的筆墨中,不僅有著一種古雅的氣質,更有著現代人們的那份思緒和情感。

貴民兄大約就是天生就適合成為中國畫家的那種人,因為他天生好靜默,且有一個純粹的內心世界。這樣的人,可以面對一個石頭、一棵樹、一個山頭“發呆”,毌需語言的表白,只要默默地面對著它們,一切便都在裡頭了。這樣的人,即使不會筆墨,也會成為一個思索者,甚至思想者。

事實上,當我們默默地面對自然物象時,便進入了一種典型的東方藝術方式了。此時,在我們心中的自然,不再僅僅是一個死的物象,而是會感知、有靈性的生命體,只是無法言說而已。所以,它與我們的交流,便是一種超越言語的無聲的靈魂對話。

使貴民的繪畫產生飛躍的,是他2006年負笈京城以後。那時著名山水畫家程大利先生剛剛開始在中國國家畫院設立導師工作室。貴民便成了這個工作室最初的那批學員之一。

自此,他的觀念與創作進入了另一層次。

在我看來,許多外表沉靜、少言寡語的人,其內在都有一份激情。貴民兄也是如此。這也正是他偏愛黃賓虹的原因,因為賓老的繪畫無論筆墨還是圖式,都有一份情緒,它雖無可名狀,但發自心底,無法自已。觀貴民早些年的畫,也明顯屬於此類。

然而,導師程大利先生對於黃賓虹卻有另外一番理解,他從這位現代中國畫傳統的集大成者的筆墨和圖式中看到了另外一種東西:內美。他認為賓老作品,無論山水還是花鳥,之所以感人,並不僅僅是表面流露的那份情緒,而是在這情緒的外表之下,蘊藏著一種符合中國文化精神、內在規律的美。這種內在的美,遠比外表的激動人心更深刻、更本質。所以,他將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對筆墨規律的探尋、對繪畫內在意韻的追求之上。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程先生的此種藝術理念與做法,深刻地影響了王貴民。自此,他將實踐的重點移向了“筆墨”。經過導師的點撥和自己的鑽研,貴民逐漸明白,解決“筆墨”問題,既在於“技”的磨礪與提升,更在“道”的認知與把握。而且,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對“道”的體悟,有助於提升“技”的層次和境界;反之“技”的增長,亦可深化對“道”的認知。故而,“技”與“道”,是每個中國藝術的實踐者都必做兩門功課,缺一便不能為藝,更不能成“家”。

為了磨礪技巧,他重拾早已熟悉了的《芥子園畫譜》,並結合對宋元名畫的臨摹,找出自己技術的薄弱點。在此基礎上,他反覆揣摩、研習黃公望、王蒙、倪瓚、董其昌、龔賢、“四王”等人的筆法、皴法、墨法及造型圖式與規律。待自己做了這一切,再重新審視黃賓虹,許多東西有了不同——他看到了賓老山水開闔縱橫、迭宕起伏外表後面的那一份平和、靜謐與凝重。這一動一靜,動中寓靜,靜中見動的境界,就是中國文化的本質狀態,也是後世的實踐者所要追尋的“祕境”。在過去的十年間,王貴民探尋並孜孜以求的,便是這樣一種“祕境”。貴民將其稱作“太極圖式”。他說:“山水畫應是寫心的藝術,它的實質應是中國哲學思想和美學主張。縱觀從宋元到今天,現在真正理解山水畫者很少。一個太極圖把山水畫和中國畫全概括了。統一中變化,變化中統一。一箇中國畫家窮其一生理解和做好這兩點就足已!”貴民的這種認知和追求,造就了他今天繪畫的樣式與氣質。

貴民如此總結負笈京城的收益:“就山水而言,通過來京十年學習,特別是得到程大利、曾來德、嶽黔山等諸位先生和好友的指點交流,有了清楚的理解和認識……山水的形式是外在的,有靈魂才是重要的,靈魂取決於對中國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的認識,以及對人生和自然的領悟,法理和技巧的掌握也貫穿其中。而所謂的創新也好,展示個性也罷,離開了中國畫的這條主脈就無從立足,甚至會成為別人的笑料。”

如今,貴民已人到中年。為了繪畫,他曾行遍千山萬水。他常置身於空濛的山色、搖曳的樹影之中,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這山、水、雲、樹、花、草,被他用一支柔毫一一邀至宣紙之上,組成山水景緻。它們看去只是一些水墨圖象,作於不同的時間、地點,參照不同的物象、景色,其實,它們都是畫家的心象。所以,它們沒有過多的色彩,沒有奇險的景緻、沒有過大的尺幅。因為,這是畫家的本色。

更確切地說,這些恬靜、平和、氣息飽滿、墨氣淋漓的山水,其實就是王貴民自己的精神寫照。

我寫山水,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王貴民

字恆智,1961年生於貴陽,祖籍江蘇楊中。

1987年畢業於貴陽師專藝術系油畫專業。

2006年就讀於中國國家畫院程大利工作室。

2007年就讀於中國國家畫院曾來德書法工作室。

2008年山水作品入選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作品展。

2009年山水作品《雨後新晴》獲2009中國山水畫學術邀請展銀獎。

2010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書畫委員會全國優秀書畫作品展銅獎。

2013年參加全國中青年山水畫邀請展。

現任中國畫創作院山水畫創作室副主任,中國國家工美協會理事,貴州畫院特聘畫師。

多幅作品被中央軍委八一大樓、湖南齊白石紀念館、貴陽美術館等有關部門和個人收藏。

【編 輯:柳紫胭 本文、圖與開平文化微信公眾平臺、“雲端外“微博同步】

豐而為人:山水即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