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銀行家的銀行

銀行 摩根大通 金融 美國 手機和訊網 2017-06-22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華章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從官方的解釋看,美聯儲的誕生是為了避免再次發生1907年的金融恐慌以及之前的金融危機。

但實際上它的主要職責是讓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擁有相當於歐洲國家中央銀行的地位,並以此提升美國銀行家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影響力。

美聯儲的成立起到了一箭雙鵰的作用,既固化了總統的權力,也增強了銀行家的勢力,所以儘管公眾對此意見紛紜,但兩方的利益都兼顧了。

美聯儲的決策機制在設計上是確保其擁有“獨立性”,但它將仍把銀行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讓銀行獲取充足的資金,並充當它們的最後貸款人。國民銀行自動成為聯儲系統的成員,目前已佔美國銀行總數的三分之一,包括那些最大的銀行。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的人選最終落在了銀行信託公司總裁本傑明·斯特朗身上,他是當初在哲基爾島炮製《奧爾德里奇計劃》的那批銀行家之一。

羅恩·切爾諾寫道:“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和摩根銀行的目標是一致的,即摩根財團在華爾街的體現就是這家聯儲銀行。”

儘管摩根本人已經離世,但其遺風猶存。美聯儲的存在並不能消除衝突與危機,但肯定能向大銀行及其密友提供所需的融資。為了迎合銀行家向國際發展的志向,《聯邦儲備法案》廢除了原來不允許美國銀行到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的限制。 根據該法案,美國的銀行可以將票據拿到聯儲貼現取得資金,以支持其海外業務發展。這樣,美國的銀行就不必再依靠倫敦的貼現公司來籌資了。

對於紐約而言,這是與倫敦爭奪全球金融地位的關鍵一步。儘管威爾遜等人公開宣稱美聯儲“一視同仁”,不管銀行大小都可以對其融資,但聯儲的業務範圍最初是不涵蓋小型的儲蓄銀行的。此外,持州牌照的銀行也處於劣勢地位,因為需要遵守32%的存款準備金率要求,相比之下,國民銀行只需滿足18%的要求即可。

研究美聯儲的歷史學家威廉·格雷德(William Greider)認為:“美聯儲實際上還是保留了那些銀行家所擁有的金融權力,而公眾還以為它們已經被控制住了呢。”

實際上,美聯儲的運營在設計上就是主要為大銀行服務,且一向如此。這下貨幣托拉斯滿意了。

威爾遜、摩根以及妥協

儘管如此,在簽署了《聯邦儲備法案》後,威爾遜還是感到一絲困惑,新的規則不允許大銀行財團控制某些其他公司的董事席位,以避免壟斷,但傑克·摩根和銀行業界對此竟然予以默認,而沒有去公開抵制,這頗有些不尋常(這個規則的推出是對小銀行訴求妥協的結果,小銀行認為紐約的大銀行聯盟使得小銀行處於競爭劣勢)。

威爾遜心裡沒底,擔心大權旁落,於是在1914年1月6日給他的私人祕書約瑟夫·帕特里克·塔默提(Joseph Patrick Tumulty)發了一封電報,詢問他怎麼看待摩根目前的反應,以及“企業領袖和公眾總體上看法如何”。

塔默提按照總統的要求做了調查。事實情況很簡單。他答覆道:“社會上認為摩根關於‘大銀行’的態度是善意的……是明智之舉,體現了金融界領袖人物願意順應時代,從善如流。”

換句話說,公眾認為,通過成立美聯儲,威爾遜總統就從銀行那裡奪來了金融權力,交給白宮行使。而銀行家則認為,放棄一些董事交叉席位不過是個小小的代價(畢竟大家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但換來的卻是緊急時刻能夠獲得融資的保障。但這裡面有一點要注意。作為不反對董事限制規則的回報,銀行家希望威爾遜“幫助驅散針對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的疑慮”並終止羅斯福時代啟動的肢解托拉斯的措施。他們希望威爾遜能對國會提出“委婉的忠告”,此法修訂時不應當對企業報以敵對態度,而如今則“準備好政府讓步”。

當時國會正在辯論是否強化這部反托拉斯法律,而威爾遜則照顧了這份情誼,答應幫助弱化反托拉斯法律修訂,冀望以此來換取銀行和企業界對他的進一步支持。

威爾遜進一步向銀行業界伸出了橄欖枝。1914年4月30日,為了感激雅各布·希夫在總統競選中給予的資金支持,威爾遜請求Kuhn,Loeb & Company的銀行家保羅·沃伯格“為國效力”,接受對他美聯儲委員會委員的任命。

不需要銀行家自己去爭取加入美聯儲委員會,總統如今親手奉送來了。現在,當初在哲基爾島上起草《奧爾德里奇計劃》的6個人中,已有兩個人加入了美聯儲領導層:在華盛頓有沃伯格,在紐約則有斯特朗。

此外,美國也擁有了貨幣創造能力,能夠以新興大國的身份角逐世界權力。隨著美國與一戰漸行漸近,這種能力將很快在全球舞臺上接受檢驗。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華章財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