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迴歸A股 或為年內最大IPO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豔明在香港市場上市近3年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1658.HK,下稱“郵儲銀行”)終於邁出迴歸A股關鍵步伐。

6月28日,證監會官網披露了郵儲銀行A股招股書,該行A股發行數量將不超51.72億股,不超過A股發行後總股本的6%,且不包括根據超額配售選擇權可能發行的任何股份。

從6月12日公告獲銀保監會原則同意,到6月18日證監會接收材料,再到6月28日披露招股書,郵儲銀行申報進度加快。“按照目前進度,有望在2019年過會。”一位大型投行人士預計。

2016年9月,郵儲銀行港股募集資金總額達591.5億港元,此次A股IPO能否刷新A股IPO募資規模?

IPO巨無霸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郵儲銀行資產總額、貸款總額和存款總額分別達9.52萬億元、4.28萬億元和8.63萬億元,在中國商業銀行中分別位居第六位、第六位和第五位。而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郵儲銀行資產規模已突破10萬億元大關,達到10.14萬億元,佔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比例達3.68%。

自2016年完成H股上市以來,郵儲銀行“回A”工作一直受到市場關注。

今年3月,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在該行2018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郵儲銀行目前正在積極有序推進A股的IPO工作,這將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打通境內外資本市場,增強抵禦風險能力,為未來業務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6月12日晚間,郵儲銀行發佈公告稱,銀保監會原則同意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發行規模不超59.48億股;本次發行所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用於補充本行資本金。五天之後,證監會接收郵儲銀行IPO材料。未出6月,證監會官網便披露了郵儲銀行招股書,將發行不超51.72億股。

對於郵儲銀行啟動A股IPO,中泰證券分析認為,郵儲銀行此時再戰A股,一是補充資本,二是增加這家大行的國內知名度,市場會積極對國有大行“買賬”。廣發證券一份研報指出,郵儲銀行若A股IPO完成,將同時打通新的融資通道,郵儲銀行具有零售銀行的定位、良好的存款基礎並持續提升貸存比提高資產運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回A路上,郵儲銀行的“身份”在今年2月份被正式明確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對此,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曾表示,從資產規模、股權特徵等多方面,我們確實和國有五大行更像了。但我們清醒認識到,郵儲成立的時間不長,和其他大行在很多方面還存在差距,需要不斷努力提升。

此次郵儲A股IPO,是否會延續港股上市全球規模最大IPO的神話?2016年9月28日,郵儲銀行登陸H股,發行定價為4.76港元/股,募資總額591.50億港元(約74億美元,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後),成為繼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後全球體量最大的IPO,也是2010年農行上市後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股IPO。

若以不低於2019年一季度末每股淨資產5.49元作為發行價格,那麼郵儲銀行上市將募資達283.8億元,將成為2015年7月以來A股最大規模的IPO,同時也是A股歷史上第十大IPO。

中信建投銀行業分析師楊榮估算,發行近52億股,如果按最近一期BVPS(每股賬面淨值)6.08,1倍PB(市淨率)發行,郵儲銀行募集資金有望超過315億,估值遠遠高於目前五大行,對大行的估值會有正面貢獻。

優勢與差距

“一塊好璞玉。”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邱冠華在研報分析中這樣評價郵儲銀行。在他看來,郵儲銀行具有三大優勢:其一,網點佈局深,郵儲銀行2018年末網點數為39719個,遠高於四大行,且縣域及以下網點佔比達70%,與四大行錯位競爭;其二,客戶基礎實,郵儲銀行個人客戶達5.78億戶,公開數據中僅次於工商銀行的6.07億戶,日均存款佔負債97%,資金成本遠低於其他銀行;其三,不良包袱輕,不良率0.83%,為五大行中最低,不良撥備覆蓋率363%,為五大行中最高。

2016年至2018年,該行存款總額、個人存款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8.81%、9.66%。獨特優勢奠定了郵儲銀行以零售為主導的業務方向。從AUM(銀行管理個人客戶的金融總資產)來看,郵儲銀行2018年末AUM總量達9.27萬億元,居行業前列,而這一數據還在增長。

郵儲銀行個人金融部總經理劉鑫表示,目前郵儲銀行網點的點均產能潛力很大,未來郵儲銀行將通過三步走推進網點轉型,提升近4萬個網點效能。2019年夯實基礎,2020年實現網點智能化突破,2021年實現全部網點產能提升。

同時,郵儲銀行在部分指標方面落後於四大行。邱冠華指出,首先,郵儲銀行的還原息差低,還原代理費後,淨息差從五家銀行最高變為最低。其次,中間業務佔比低。中間業務僅佔營收6%,遠低於四大行平均水平17%。第三,運營效率低。成本收入比58%,遠高於四大行平均水平27%。

不過郵儲銀行未來的成長依然可以追趕四大行,例如在優化資產配置、提高運營效率等方面。邱冠華認為,這一切可能都要建立在研究賦能、科技賦能和協同賦能基礎之上,需密切關注郵儲銀行未來在這三方面的行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