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央行召集“一行三會”加強監管溝通協調

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 投資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4

【宏觀】《金融時報》:央行召集“一行三會”加強監管溝通協調

1、央行旗下《金融時報》:過快去槓桿或監管加強可能使得短期市場利率向上突破,這既是流動性壓力的表現,也可能是局部機構發生流動性風險的爆發點。據悉,央行近期正在召集“一行三會”加強監管政策的溝通協調、統籌推進。

2、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的決定》。本屆政府成立之初,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共有226項,2014年經過三批集中調整,保留34項,此次再削減5項。至此,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87%改為後置審批或取消。

3、中國證券網:監管部門已向銀行發文,瞭解銀行間金融市場同業拆借、貸款、票據等利率情況,並要求銀行在5月11日下午向所屬各地監管部門彙報。

4、方正宏觀任澤平:當前監管的挑戰是將遊離的“影子央行+影子銀行”納入監管。未來監管的核心是正本清源,將“影子央行+影子銀行”重新定位並納入監管,壓縮套利空間和彌補監管短板,使金融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當前以及未來所謂的金融去槓桿就是“影子央行+影子銀行”貨幣創造體系納入監管的過程。

5、“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籌委會:目前29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確認參加圓桌峰會。

6、央行副行長易綱:截至目前,中國先後與2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6個沿線國家獲得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未來,中國願進一步與各國分享經驗,探索擴大本幣在投融資中的使用。

7、銀行業協會:監管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投資並沒有限制,打開的窗戶不會關上。目前銀行業在限制資本外流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取得了平衡。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

8、中證報:今年4月,同業存單發行量環比大減7200多億,不過受流動性緊縮、資金成本提高的影響,同業存單利率不降反升,量價齊升的局面被打破。分析人士指出,整體來看,去槓桿對債市的衝擊可控,不會出現極端下跌現象。

9、央行:週四進行了600億7天期、100億14天期和100億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持平於2.45%、2.6%和2.75%。當日有600億逆回購到期。分析人士指出,市場流動性在未來將大概率保持基本穩定。

10、發改委:自5月11日24時起,國內汽油每噸下調250元,柴油每噸下調235元,創年內最大降幅。從全國平均來看,90號汽油每升下調0.19元,92號汽油每升下調0.2元,95號汽油每升下調0.21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2元。

【行業】“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將印發

1、工信部:《“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有望近期印發。該文件給提供了三種不同的發展思路,即東部轉向高端裝備製造、中部產業升級以及西部和老工業區淘汰落後產能,培育新型優勢產業。

2、證券時報:據悉,工信部日前向各省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中央企業專門發佈通知,為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擬研究制定支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政策舉措。該扶持政策有望涉及石墨烯、碳纖維、超導材料等多個方面。

3、財政部條法司副司長周勁鬆:目前PPP立法進程推進符合預期,有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制定PPP條例,最近一兩個月內將公開徵求意見。

4、新華社:目前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已接近10萬家,年銷售額達1300億元。目前便利店市場空間巨大,一二線城市是增長熱點。不過,當前的連鎖便利店大多為區域集中型企業,全國佈局的連鎖便利店品牌尚未出現。

5、新華社:山西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領導小組綜合辦公室日前公佈,今年山西將關閉退出煤礦18座,化解過剩產能1740萬噸。對山西而言,煤炭去產能是退一步、進兩步。退出落後產能的同時,著力提升先進產能佔比。

6、衛計委:2017年將制定出臺14個醫改政策文件。2017年的醫改重點工作主要是圍繞基本建立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

7、商務部:將評估汽車平行進口試點,今年將加快擴大試點,而擴大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有助於提振國內消費和推動貿易。目前,試點範圍已經擴大到9個省市,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的政策措施。

8、中汽協:4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3.8萬輛和208.4萬輛,環比下降17.9%和18.1%,同比下降1.9%和2.2%。汽車產業運行目前尚且平穩,但已進入趨冷的臨界狀態。

9、秦皇島煤炭網:本報告期(5.3-5.9),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96元/噸,環比下行1元/噸,已連續七期下跌,累計下降10元/噸。業內稱,供需格局繼續寬鬆、進口煤衝擊作用持續顯現等因素促使煤價繼續下行。

10、上證報:在經歷了短暫的平穩期之後,紙價再一次躁動。5月份剛剛過去10天,已有多家紙企發出漲價函,漲幅在50-200元/噸不等。究其緣由,原紙供應緊張以及價格的暴漲仍是主要的推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