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已成“高危行業”?和銀行一樣,他們也走在轉型這條路上'

"
"
網貸已成“高危行業”?和銀行一樣,他們也走在轉型這條路上

圖片來源  Freerange CC0

在銀行尋求數字化轉型的當下,網貸機構們終於也坐不住了,因為金融太難了。而在轉型的路上,除了助貸模式以外,他們在細微處也有著一些自己的特點。雖然這些特點不能保證他們就是合理的,也不能保證他們就能活下去,但在不得不轉型的這個問題上,事情終究還是起了變化。

愛恨糾葛間,網貸在大幅縮水中看清金融難做的事實

金融與科技在天平的兩端,誰重誰輕,不明白的人總會先把銀行吐槽一番,然後把自己玩進高危行業。看明白了的人,忽然轉彎,拐進另一個路口,沿途也會有荊棘,但能遠離高危,讓自己暫時活下來。

據網貸之家統計,經歷了2014年-2015年兩年的行業爆發期之後,從2016年後正常運營平臺數呈逐級下降趨勢,特別是2018年正常運營平臺數量急劇下降,較2017年末大幅減少55.47%,截至2019年7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了6617家,其中停業及問題平臺5830家,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787家。

網貸從誕生之初和銀行之間有不少糾葛,先是網貸看不起銀行,總覺得自己才是真正在做普惠,而銀行雖然一邊吐槽網貸野蠻生長,手段粗暴,另一方面確實也在擔心自己會被顛覆,這一點從銀行自己內部誕生的一些這個貸那個貸的產品裡可以看出來。

後來網貸按照合規要求需將資金存管在銀行,銀行與網貸之間又緊密聯繫在一起。如今,一邊是銀行快速上雲,加快開放銀行、數字化銀行的磨合發展,另一邊卻是網貸機構數量在雷聲中不斷縮水,不得不和銀行一起走在轉型的路上。

銀行和網貸之間愛恨幾何,一時難以說得清楚。

網貸與銀行之間的這些糾葛,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點:金融業務難做。

Lending Club曾“遭到”包括銀行業在內的多個行業“表揚”,然而上市短短三年間,其股價從接近30美元跌到最低2美元。其被引以為傲的高標準風控模式也被認為是“低分風控”。指望技術風控的Lending Club切實嚐到了金融難做的苦。

去年3月份,點牛金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首家在美上市以車貸為主營業務的P2P平臺。今年8月,點牛金融卻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依據刑法立案。

今年5月,拍拍貸、樂信和小贏科技等多家已上市網貸平臺相繼披露了2019年一季度財務報告。上市平臺的淨利潤增長(同比)普遍在50%以上,並借力助貸業務獲得機構資金的合作機會。

不過,就在本月早些時候,《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包括拍拍貸在內的多家平臺在國家取締校園貸之後,仍悄悄從事該業務,校園貸的佔比超過42%。雖然拍拍貸提示學生不能通過其平臺借款,但實測下來卻是學生可以借款。

原以為技術能降低做金融業務的難度,沒想到的是,金融依然那麼難。網貸想做得沒點問題,幾乎不可能。

方向各異的網貸轉型

雖然網貸行業風險依舊,但也不是所有的網貸企業都活得不好。只是,不管行業未來走向如何,轉型也成為網貸行業不得不面臨的重大問題。

為此我們梳理了部分上市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們的部分轉型方式,看看他們都在轉型過程中做出了哪些動作。當然,筆者不能保證這些動作就一定是正確合理的。

宜信:轉向財富管理,為高淨值和大眾富裕階層理財

P2P轉型,其最核心的要點在於不斷增強風控能力,降低企業壞賬率,從而更有效地保證企業的盈利能力。宜信為此在財富管理和為高淨值和大眾富裕階層理財方面早早地做了佈局。

宜信CEO唐寧曾在公開場合指出:“今天宜信已經遠遠不是P2P,我們還擅長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對衝基金、保險、房地產置業與房地產金融投資基金等多個資產類別。宜信已經是面向大眾富裕階層的財富管理機構。”

需要指出的是,在宜信這些轉型中,其業務模式依然是to C的。

另有一些網貸機構在不放棄C端業務的同時,逐步或者重新發起了對B端業務的進攻。

玖富:B端業務曾是困難期的救命稻草

比起一味只做 C端業務,B端的業務風險或許更可控一些。玖富之前試圖將理財業務的渠道,通過互聯網取替代銀行的傳統渠道,然而“不成功”。

按照當初玖富創始人孫雷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的說法,“金融是一個恐龍,在整個中國市場體系裡是非常傳統的,看似就要被互聯網替代,但是它畢竟還是貨真價實的存在,有強大的壟斷壁壘。”

後來,玖富重操舊業,轉向投入小、利潤高的銀行諮詢業務。通過諮詢業務撮合中小銀行和企業的融資業務,玖富在困難期之後存活下來。

趣店:從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調整為互聯網科技平臺

趣店的發跡一直備受爭議。

趣店的前身是大學生“分期購物平臺”趣分期,是一個針對大學生提供分期消費的金融服務平臺,被媒體稱,其實質就是一個“校園借貸”平臺。

在監管層的要求下,網貸機構開始宣佈退出校園貸業務。2019年年初,趣店與信而富、點融網、和信貸等多家老牌網貸機構先後宣佈轉型助貸,打造開放平臺,利用7300萬的用戶幫助其他金融機構解決流量問題。只是助貸模式目前監管層尚未給出定性,一時不好過多解讀。

就在近日,趣店集團發佈了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趣店集團錄得總收入22.2億元人民幣;調整後淨利潤1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7.1%。

按照自媒體“財經無忌”的介紹稱,“2018年三季度開始,趣店深耕主營業務,推出了開放平臺戰略,賦能B端,利用技術能力連接優質用戶和持牌金融機構,為雙方撮合交易。開放平臺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市場的熱烈反應,得到了眾多持牌金融機構和流量合作伙伴的支持。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趣店共與100餘家持牌金融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合作資金餘額從上一季度的246億元增長至287億元,環比增長16.7%,同比增長91.8%。”

這個開放平臺,大致就是走B端路線,將流量開放給其他金融機構,以流量贏取收益,這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助貸模式。

沒有比做好風控更重要的事情了

在動筆寫這篇稿件前,筆者詢問了某平臺的員工。他表示,業務上,雖然有to C 的業務,但大家不怎麼提P2P了,畢竟P2P已經是高危行業了。

從網貸成立,“威脅”銀行,銀行數字化轉型,再到網貸轉型,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凸顯了金融業務的難做。更重要的是,這些“難”也進一步說明風控在金融業務中的地位。

不管網貸如何轉型,手段如何,模式如何,都是要強化自身的風控能力。而給銀行的啟示就是,風控依然是金融業務的核心,不管技術如何先進,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做好風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