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實體企業獲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

編者按上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要“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隨後召開的人民銀行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在總結上半年成績時提到,“以永續債為突破口,推動銀行多渠道補充一級資本,緩解資本約束,提高放貸能力”。

很顯然,展望下半年銀行業重點工作,信貸結構調整優化、房地產市場資金管控、緩解銀行資本約束壓力等問題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如何進一步完善銀行信貸結構?如何合理調控房地產信貸資源?如何進一步疏通銀行資本補充渠道以增加其信貸投放空間?這些問題無疑值得深入探討和分析。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銀行信貸結構調整受到各方關注。事實上,7月29日,在人民銀行召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結構調整優化座談會上,“提高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佔比”被列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銀行信貸結構調整優化工作的首要一點。

那麼,目前我國銀行信貸結構情況如何?存在著哪些突出的問題?從監管層、銀行機構、實體企業三者角度出發,如何進一步完善銀行信貸結構?針對上述問題,《金融時報》記者採訪多位業內專家,較為一致的看法是,目前,我國銀行信貸結構正在持續優化過程中,與此同時,還存在著房地產行業佔用信貸資源依然較多、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強等問題。

銀行信貸結構總體合理

目前來看,我國銀行信貸結構情況如何?央行發佈的《2019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4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3.0%;上半年增加9.67萬億元,同比多增6440億元。特別是,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0.71萬億元,同比增長22.5%,增速比上季末高3.4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我國銀行業信貸投放的質效還是持續提升的,從二季度貸款投向數據來看,呈現四方面特點:一是企業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穩步增長;二是普惠小微、綠色金融領域的貸款增長較快;三是房地產貸款增速平穩回落;四是居民經營性貸款平穩回升,結構持續優化。”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今年上半年信貸數據反映出,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結構正在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傾斜,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以及消費民生領域資金供給增多,金融普惠性、可得性明顯提升。

然而,除了亮點之外,信貸結構存在的“隱憂”值得關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坦言:“6月份企業短期貸款新增4408億元,同比多增1816億元,而中長期貸款新增3753億元,同比減少248億元。短期貸款和票據佔比依然較高,對公信貸投放仍較多依靠抵押物,信用貸款佔比有待提高。”

“今年一季度,房地產貸款增速18.7%,遠超13.7%的貸款整體增速。”吳琦表示,房地產信貸供需兩旺,零售貸款持續快速增長,對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鄉村振興、金融扶貧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也造成了一定的擠壓。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甄新偉同樣認為,目前我國銀行存量信貸結構存在著較為突出的矛盾:從行業結構看,房地產行業信貸佔比偏高;從客戶類型結構看,中小微企業信貸佔比偏低;從擔保結構看,銀行對信用貸款,特別是製造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不足;從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來看,銀行可以作為的空間還十分巨大。

加強制造業中長期融資支持

人民銀行提出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首要一點即是提高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佔比,對此,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予以了強調。值得思考的是,在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為何仍然需要強調“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

“我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積極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同時,我國是製造業大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更需要金融機構積極服務好製造業轉型發展。”甄新偉認為,在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和挑戰增多的情況下,著力提升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佔比,有助於製造業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

“當前,我國金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痼疾仍然存在,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具有現實重要性和緊迫性。”吳琦認為,信貸結構調整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銀行信貸結構的優化調整,有利於促進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約束、引導功能,將信貸資源配置到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處於快速發展期、市場前景廣闊的行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則認為,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是優化信貸和產業結構的重要內容,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一方面,要加大對製造業的投資,特別是戰略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這樣有助於優化我們的產業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優化信貸結構,減少一些短期票據衝規模的融資,有助於投資的穩定,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

進一步優化需三方協同推進

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銀行信貸結構該如何進一步優化調整呢?“信貸結構不盡合理,不僅與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有關,還與監管政策有待完善、實體企業有效需求不足密不可分。因此,調整優化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結構,應從監管政策、銀行機構、實體企業三個維度統籌推進。”吳琦表示。

專家認為,監管層應進一步完善差異化信貸政策,合理把握信貸投放,鼓勵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將信貸資源向現代服務業、鄉村振興、金融扶貧等領域傾斜,嚴控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同時,加快建立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增加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補齊金融服務短板。

此外,積極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內部考核和服務機制,大力優化實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營商環境,都是進一步優化銀行信貸結構的有效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金融時報》記者從中國銀行業協會獲悉,截至2018年年末,我國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4588家,機構類型20餘種,基本建立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的銀行體系。近年來,我國銀行業集中度水平持續優化,截至2018年年末,5家大型銀行資產總額105萬億元,佔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為37%。

那麼,銀行體系結構的優化是否有利於信貸結構的優化?甄新偉認為,二者存在一定的關聯,大中小型銀行機構會在市場競爭環境下積極培養髮揮比較優勢,選擇適合本機構發展要素稟賦的信貸業務所屬行業、期限、擔保方式等偏好,實現可持續發展,銀行體系結構持續優化,有助於信貸結構優化。

來源: 中國金融新聞網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