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音樂 小說 文學 天道 藝術 評劇人 2018-12-11

《天道》這部電視劇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基本上完美的演繹了《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無論是編劇還是演員!電視劇的劇本基本上沒有改變小說的意識,電視的拍攝在力所能及的程度上展現了小說的原貌,無論演員和拍攝地的選擇都與小說所希望敘述的意境達成了一致。王志文完美塑造了丁元英這個極品混混,左小青也把芮小丹天國女兒的角色演繹的玲離盡致。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遙遠的救世主》以獨特的視角和高度,刻畫了一對超脫凡俗的男女,一段可以說天國裡才有的愛情,一個現代版的既合國法又合佛法的殺富濟貧的商戰神話。男主人公丁元英是個與當今社會價值體系和常理格格不入的邊緣人,他從私募資金金盆洗手,隱居古城以圖清靜無為,卻與女刑警芮小丹相識。芮小丹的率性、勤奮、豁達和對愛的真摯感染了他,兩人成為知己。通過對“文化屬性”的討論和實踐,為了承諾的給芮小丹愛的禮物,丁元英為幾個古城的音樂發燒友和貧窮的王廟村創立了格律詩音響公司,設計了一場幾乎不可思議的殺富濟貧的神話。而就在神話即將實現、這對睿智知己的愛情和人生觀已昇華一致的時候,芮小丹卻在一次執行任務中不幸遇難了。對傳統文化的公然挑戰,加上一系列的變故,讓丁元英惹來了更多的罵名……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這本書無論從思想境界、知識結構、人物塑造、寫作手法、語言對話方方面面都是精品,它透徹地探討了宗教與人性、社會規律與文化屬性等深層次問題,展現了豐富專業的宗教理論、融資股票、音樂音響、商業法律等知識,具有相當的深度和廣度。但相信不是很多人能看得懂或者耐煩看的,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今天,人們畢竟容易接受融合自己口味的快餐文化。書中繁多的宗教、音樂音響和商戰知識,讀起來需要慢慢地消化,而主要人物的觀點和思維對一些讀者來說會不可思議,甚至可能有遙遠、陌生、壓抑的感覺,即便能理解,但那種境界,可能也會讓人產生可望不可及的酸楚滋味。但是,靜得下心來,逐字品味,難以名狀的共鳴感會逐漸地包圍過來,再讀深一點,才發現自己因它,已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誰是救世主?

書名為什麼叫“遙遠的救世主?”這個救世主指的是誰?為什麼遙遠?行蹤怪異、不按常理出牌的男主人公丁元英出場後,一樁樁事件展露了他獨特的思維、獨到的眼光和神祕的才能。但是,它仍然不是小說中所認為的救世主。他只是一個能破譯文化屬性密碼、能出好點子的智者。好心的主意出了,能“悟”到多少,“做”到多少,就看圍繞他身邊那些個人的修行了。在王廟村,他給貧困的農民明晰地闡述了這種道理:“咱們的優勢就在於能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咱們就比別人多了些生存機會。”“改變命運的只能靠自己。”在葉曉明等三人面對樂聖公司的訴訟要求退股時,他也並沒有告訴他們訴訟也是商業計劃裡已預料到了的一步。如果每一個細節都告知他們,那麼與直接的施捨有什麼區別?人不能決定另一個人的路應該怎麼走。這是他明確的認知和社會責任感。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格律詩公司的“殺富濟貧”之所以取得成功,固然離不開丁元英這個天才般的導演,但最為本質的,還是人們為改變自己命運的願望和奮鬥。沒有王廟村貧窮農民滿腔熱情的投入和辛勞,沒有馮世傑、葉曉明等音樂燒友的良好願望和熱情,沒有歐陽雪、肖亞文關鍵時刻對大局的充分把握,這個計劃無法實現。但在權衡個人利益、放眼長遠方面的不同,也使他們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結局。葉曉明、劉冰、馮世傑是這個社會中常見的一類,他們渴望有自己的事業,也懂得創造機會、藉助外力去實現夢想,但這個層次的人,受著知識水平、閱歷經驗的種種限制,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利益,自以為是,在利益面前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一個自己請來幫忙的高人卻被他們處處懷疑和猜測。這是人性趨利的本能,也是不善的一面,所以他們只能與機會失之交臂,用馮世傑自己的話說是“爛泥扶不上牆”。“殺富”的另一方、對手樂聖公司的林雨峰也是個聰明人,可自認為“只有矛、沒有盾”的他永遠不明白自己是怎樣被看似軟弱無能的農民打敗的。他不服氣,拿著槍找丁元英,丁說:“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道理講得明白,林雨峰還是聽不懂,只得開車墜崖。而劉冰,因著那點市儈的虛榮和期望破格獲取的貪心一直無法拋去,連最後的機會也想著算計他人而錯過,丁元英告訴過他“如果你行,到哪裡都行;如果你不行,到哪裡都不行。”換句話就是“沒有人能救你,只有自己救自己。” 他還是無法想明白,只好怨恨著,跳樓自殺。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讀到最後,答案已很清楚,一句話:靠誰都靠不住,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可既然是自己,為什麼還“遙遠”?這就是作者想傳達的人對自己的認知問題。在忙碌追逐名利的現實社會裡,有幾個人能看得見自己的心呢?經歷決定視野,性格決定命運。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和教育造成了一種丁元英多處談到的根深蒂固的“靠”的意識: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等等。如果要想靠自己,首先要把自己信奉的最高東西都打破了,才可能重新建立自己的思維。天道其實就是人道,以人為本才是最基本的立足點。但要打破這些固有的東西,達到充分認知自我、及時把握機遇、順勢而為、智慧進取的境界,是很不容易的,得思索,得有勇氣拷問自己,得迴歸一顆純淨的心。在這個價值體系和生存法則已非常浮躁、人人被市場經濟大潮卷得隨波逐流的時代,能做到凡事以自己的“心”和“力”去對待,真的還相當地遙遠。

電視劇改名為《天道》,更直白地突出了作者的意圖:天道,不是什麼替天行道, 而是迴歸人的本真,是做人、 對事要誠實、發自內心,要尊重客觀規律。

關於文化屬性的討論與實踐

有關文化屬性的討論,在開篇沒多久丁元英離開北京去古城隱居前夜和韓楚風醉飲暢談時就已開始。丁元英把正天集團兩個副總裁一定會鷸蚌相爭、把誰破譯了文化密碼就能在中國股市開箱取錢、愚昧對於智者就是社會資源等都歸結為文化屬性的結果:“任何一種命運,歸根結底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接受了芮小丹的愛後,在引導她如何給高智商罪犯王陽明靈魂歸宿感以取得審理突破時,丁元英和小丹深入探討了文化屬性這個問題:“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人心中都有一個“主”——“支配人的價值取捨行為的那個東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屬性。”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書中出現最多的那句融會了基督神學、道教、佛教三大宗教共同點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是丁元英濃縮歸納的他認為可以互相參照瞭解東西方文化屬性中的共同之處。這幾個字事實上也就是文化屬性,就是以做人、對事的誠實支配自己的價值取捨,尊重客觀規律。初初看來是有些深奧難懂,丁元英把它教給了小丹後,小丹在對王明陽的審判中自己以用心的理解加以應用,獲得了成功。出於把丁元英在古城多留一段時間、更出於對這個理論的實踐願望,她向丁提出要以文化屬性給王廟村寫扶貧神話的禮物。在丁元英實踐這個神話的過程中,小丹越來越明白,文化屬性決定了命運,一個人對任何知識和理論,只有自己用心地覺到、悟到,才能有所為;我們讀者也越來越明白,對於個人來說,文化屬性就是認知態度、價值觀、人生觀、思辯能力。當金錢在主流文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時,各種人在利益驅使下的種種表現也就不足為奇,最終,能夠在競爭中成功者,就是懂得尊重自己內心、尊重客觀規律的覺者。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丁元英的扶貧神話,不是簡單的救窮,根本上是想引導農民背離對傳統文化和思維方式。他和小丹不但沒有任何利益在裡面,而且他早已預知自己設計的這場殺富濟貧對傳統觀念的公然挑戰,“不打碎點東西不足以緣起主題,”會給自己招至罵名。他的想法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開始連小丹最好的朋友歐陽雪都問:“這裡邊沒有小丹什麼事,你圖什麼?”幹事總得“圖個什麼”的問號在大多數人腦子都閃過,因為在現今的價值體系下,人們認為一個人做件事情總會有所圖,不是圖利就是圖名,沒個實惠的“圖法”,不可理喻。這是弱勢文化的悲哀啊。

丁元英——為什麼他可以扒拉靈魂

丁元英未出場,就被評價為“可以是魔,是鬼,但絕對不是人”。因為他有著超常人的思維和睿智,彷彿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的算計之中;而他為人處世與眾不同,不按常規出牌,個性極不入世,又讓人不可理喻。其實,只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就不同而已。他只是一個善於撥開表象看本質的思辯者。之所以說“善於”,是因為他在不斷地經歷著覺和悟的過程。很少有人真正懂他,因為很少有人能夠和他站在一個高度、一個層面對話,因此他是孤獨的,這種孤獨讓人覺得悲涼;他精神的超現實某種程度也決定著在生活中的格格不入,他的這種自我修煉有點出家人修行的味道,這也應了小丹那句“剃了頭髮就可以當和尚”。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他評價自己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極具偏見的人”。“偏見”,也就是說有著對當下的主流文化不同的聲音。為什麼用“偏”字,本身就說明傳統文化對非主流文化的不包容性,才會讓人們覺得他怪,覺得他身上充滿了“不合時宜”。他有著長時間在國外留學和生活的背景,使他得以感受不同文化的衝突和碰撞,從而比更多人有了抽身而出反觀中華文化的機會,對於傳統文化與現實的不適他有著更深刻的體會。而恰恰是這種普通人所沒有的對傳統文化的“偏見”,使得丁元英對周遭的人有著神奇的吸引力;恰恰由於有了“偏見”,他才會深刻反思一個人在主流文化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悟到保存自我、尊重規律的重要,他以對天道的認識和思辯,以對文化屬性的抽身反思,獲得了縝密的智慧;以毫無圓通卻真率的人品贏得了信任和廣泛的社會關係,從而使格律詩公司海外檢驗通過、市場順利打開;以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的態度預料到了一樁樁事件、策劃了成功的扶貧商戰;而他的智慧和勞動又沒有用來為自己、為小丹有所圖!他的想法和行為,在這個金錢和權利已成為推動力的社會裡太鳳毛麟角了,太標新立異了,這樣的大智慧、大境界,有幾個人能夠理解?

丁元英與世俗文化的格格不入,還體現在有一種執拗。通常看來,被認為處世成熟的人,也就是那種常常被主流文化所肯定的人,內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表現是可以從容變換的,而被人們認為“不合事宜”的人往往不屑於為了主流文化的要求而改變自己的外在言行,因為他們認為那種改變是虛偽。當元英要去五臺山小丹說沒有辦法請假陪他時,丁元英的回答很直接,小丹不免嗔怪他不能順便裝著表示一下遺憾,丁元英就回答:“這就是圓融世故,不顯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性這東西,今天缺個角,明天裂條縫,也就離塌陷不遠了。”可看出他那他不願意向世俗文化妥協的孩子氣般的執拗率真。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他其實是很善良的,希望人們能夠充分認識文化屬性,尊重客觀規律,抓住機遇勤奮獲取,他所做的一切也是在循循引導著身邊人。但他堅守一條,就是幫助不是給予,人必須靠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他幫人不是幫在表面,而是內心,是意圖改變人們故以為是的世界觀,讓自己的認識從主流文化中衝出來,轉變觀念,尊重天道,迴歸自我。因此,接近他、瞭解他的人,逐漸被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折服,而認識了、理解了這種世界觀,不知不覺中,“覺悟天道,名開天眼”,就被他“扒拉了靈魂”。

通常我們會認為孤獨的人,內心愛的能力較弱。但從丁元英對小丹的感情來看,恰恰是孤獨的人,一旦真愛起來,是會強烈、專注到極致的。他真的把小丹視為知己,至情至性:“人生冷暖論到極致,男人女人的一個情字。”“沒招沒術的感情,……剩下的,就是造物主給的那顆心了。”小丹回德國探親,思念驅使他不遠萬里飛特拉維夫,陪伴她遊耶路撒冷。當所有人都指責他對小丹臨別前電話的冷漠、質疑他對小丹的情感時,他沉默著,他的感情沒必要向任何人辯解、證明!“情感不需要證明,證明本身就是對情感的褻瀆”,這隻有小丹才能理解!他傷慟得吐血了,他是動了真情的啊!

但作為一個思索者,丁元英又是矛盾的。他“處處體現出對世俗文化居高臨下的包容”,這種包容,其實就是自己堅信的真理無法融入實踐的一種無奈的姿態。他在格律詩創辦之初去五臺山見佛,求的是個心安。他在邊緣思索,企圖清靜無為,……小丹的坦然赴死,觸擊了他靈魂深處的所謂居高臨下的包容!小丹搶先一步進了基督的窄門,她才是真正的明白人。小丹所達到的,就是他一直希望而沒有達到的高度。佛講一門深入,道講清淨自然,基督講善惡有報。基督最瞭解人類,是基礎;佛最瞭解宇宙,是昇華後的更高境界;道教取法自然,或者規律。但是首先要了解自然與人類的互動關係,自然成就人,人也成就自然,人不能脫離自然獨在,當人希望改變自然、實現自我的時候,清淨無為就無地自容了。小丹要丁元英給她造一個神話,只是一個善巧方便,不如說她給丁元英指了一個安心的法門。她不怕失去他,因為丁元英的緣起為她打開了窄門,她成神了,所以她可以繼續講故事。丁元英如果想進窄門,也只能沿著小丹的路繼續走下,找到自己的安心之所。若是繼續清淨無為的話,則永遠只是一個身處其中、卻欲冷眼旁觀的消極避世者,他的心將永遠不得安寧。

芮小丹——自性本來,最高境界

不是因為我是女性就這麼關注女主人公。芮小丹這個形象真的深深撞擊了我。上網去聊,沒有哪個讀者不認為,她太完美了。

她的完美是因為她內心的純淨。人世間最樸素的是心的本真。芮小丹就是一個真正為自己的內心而活的人,活得樸素、真實、恬淡、灑脫。從小到大不論優越的家庭條件和父母能給予什麼,她都堅持通過自己的雙手去獲得自己想要的,這種收穫不單是零用錢、生活保障這麼簡單,這是一種心靈的自給自足,一種勤奮、務實的生活作風。而這種簡單的生活方式為她留有心中的淨土提供了最大空間,使她能夠以自己內心的願望選擇學業和事業,追求自己所愛,率性而為,不昧因果。從警,是因為刑警的職業讓從小僑居異國的邊緣感讓她找到了主流社會的參與感,她熱愛自己選擇的事業,忘我地工作;對將來,也有著危機感和明確的打算。她骨子裡還有著天生的傲氣,這傲氣不是指對待別人的高視角,而是對自己的高要求。她對待任何事情都是波瀾不驚,對待任何人都非常淡定從容,再了不起的人,她只一句話:“這和咱們有關係嗎,”因為在她內心,人從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她到北京找韓楚風瞭解丁元英情況時面對高規格接待所表現出來的傲氣和尖銳,在面對馮世傑的巴結時坦然直接的說明,讓人肅然。她尊重人性,哪怕對待罪犯王明陽,她也強調人的尊嚴和靈魂歸宿感:“天國在你心中”,以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尊重去引導。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她的完美是因為她有著超然的境界。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一個人連生死都能夠超越,還有什麼不能放下?她知道在她當上刑警的那一天,死亡隨時會伴隨著她,所以她很坦然自若地過著每一天,看淡了生死。丁元英接受了她的愛後,她沒有奢望天長地久,只是珍惜能擁有的每一天,這是何等的灑脫,有幾個女子能企及的啊。由於她的勤于思考學習加之良好的職業素養,更重要的是她自性本來、不昧因果的境界,她才能夠在丁元英的感染和引導下,更懂得覺與悟,更容易領會天道與文化屬性,昇華了自己的思想境界,達到了人生的大覺悟。小丹的安然赴死,是唯美主義的昇華,不僅留給了丁元英永生的魂和永恆的美,最重要的,還有對“作為價值”和“人生價值”更深刻、更本質的思考。

她的完美是對生命和愛情的無比尊重。她喜歡的是有大智慧、大胸懷、心有大愛的男人。她愛上丁元英後,就向丁元英作了表白,做了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一切,而不管丁元英是否接受;丁元英接受她以後,她卻時刻在做準備,這樣的幸福生活能維持多久,即便丁元英想離開她,她決不纏著不放,萬一丁元英不再愛她以後,她應該怎麼生活;丁元英已經愛上她以後,她還在想方設法提高自己,思索將來的道路,積累能夠和他平等對話的資本……在那個雨天,她險些犧牲在罪犯的槍下,之後的害怕,不是怕死,而是因為怕再也見不到丁元英;而在最後已預料到生命危險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要跟丁元英告別,是告別而絕非那個雨天的害怕,因為她心中已有愛,已無所畏懼,生命的長短已不再重要。窄門也好,正果也罷,首先要心安,心安才能得正理正解。小丹是真正的心安,“存在與永恆”她都坦然接受了,她是真正的天國的女兒。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正由於我們常被世俗的東西束縛得太深,面對這樣一個閃耀著自性光輝的女子,無法不羨慕、敬重。和作者重筆刻畫的複雜的丁元英相比,芮小丹的簡單、本真更深深打動了我們這些在過著普通日子的讀者。希望我們能夠和她一樣,熱愛現實的日子,勤勞地養活著自己,不亢不卑地、隨性地為人,認清自己的內心,無論做事、為人,都能恪守和追求精神上的清潔、自由和豁達。

世上哪裡尋覓這樣的知己

書中男、女主人公塑造得非常特別,而他們的愛情更讓人許久無法放下。丁元英說的“造物主給的那顆心” ,“只要是需要證明的感情即有錯” ,匝地有聲,常常在我腦子縈繞著。

本來丁元英和芮小丹是來自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他們不僅年齡相差十幾歲,生活環境和人生目標原本也大不一樣。起緣於對音樂更重要的是對丁元英的品質、品位、思想的好奇和敬愛,芮小丹開始追求他,她的真與善、對生命和愛的敬畏打動了他。共同的海外生活背景,共同的對文化屬性的理解,使他們愛得深沉、愛得睿智、愛得超凡脫俗。清靜無為的丁元英隱居古城的日子,要是沒有芮小丹,他也許就這麼一個人孤獨地生活直到離開這座城市。芮小丹的出現不僅讓他的生活有了色彩,而且讓他重新認識了一種自性本來的真率的光輝。她以隨性豁達、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領悟著、印證著他有關文化屬性與命運因果不虛的理論。與其做一個居高臨下的包容者,不如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實踐者,她的實踐修行讓他這個試圖苦苦修行思索的人徹悟、珍惜、感慨,讓他這個本來超脫世俗的旁觀者投入了一場殺富濟貧的商業實踐,為的就是承諾送給她的神話的禮物……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此生得你紅顏知己足矣!”這是丁元英的肺腑之聲。在他們的愛情中,芮小丹是主動的一方, 她理解他,心疼他,她身上的簡單真率呼應了他祈望已久的心靈需求,感動了他。一般而言,孤獨的人很難被他人理解、也並不一定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而這樣孤獨的人,在愛情當中就及其需要得到對方同一高度的內心呼應。丁元英這樣一個淡泊證到“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的男人內心深處,其實一直渴望著一種他所需要的內心呼應,而這種內心的呼應就是一種博大的、溫潤的愛。無私、單純、本真的小丹,給予了他這種愛。“你現在是有人疼的孩子了,”“乖”、“自家的孩子”、“疼”,她這樣的招呼,這不是麻,不是酸,而是一種帶著母性光輝、又飽含了理解的情感表達!她是真正地理解他——對女人有天生恐懼感的男人,本就是個極其渴望愛的孩子!

這對相愛的人兒時時對對方的那種尊重和默契,讓人羨慕而惋嘆,羨的是他們妙不可言的心領神會,嘆的是漫漫人生知己難求。無論丁元英多麼不合常理的行為和深澳難懂的論調,小丹都會從容去看待、傾聽、慢慢去體會,從不驚乍,即使當時不明白,她也會經過思考、覺悟達到理解。兩人即便對對方有什麼要求和期望,也是在充分尊重對方立場的基礎上誠懇而談,從未有過因相愛而改變對方的絲毫企圖。這是對愛多麼大的尊重。隨著相愛越深,他們站的高度越近,心領神會得越多。丁元英去五臺山參佛前,對芮小丹表達自己對保存品性的執拗,小丹沒有象尋常女人那樣聽了覺得不適,而是心有默契地予以理解;小丹問丁元英“你對我開始厭煩了嗎”時,丁元英“命題錯誤,答即有錯”的回答;丁元英在接到小丹臨危的最後一個電話時的無言,對於小丹來說,不僅沒錯,而且是升騰於內心的尊重,在可以預見結果凶多吉少的情況下,她的電話無疑只是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不管如何,我無憾無悔。事後丁元英獨自沉在傷悼的痛苦裡,沒有向任何人辯解,因為只要小丹理解,就足夠了。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人生在世,可以有這樣的知己,夫復何求!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他們豁達如此的愛情,套在現實生活中似乎太不合常規。然而合不合乎常規,在於這個“規”到底是什麼。讀了這本書,我常常想,我們平常所認為的常規也許並不是常規,可能只是大部分人因尋找自己的社會認同而默認的所謂的規律吧!他們的愛情其實是發自真本性,很自然而然的。我們羨慕那樣的愛情,能夠理解小丹那種“存在與永恆都能接受”的坦然,能夠欣賞小丹在與元英相愛之初就沒指望過天長地久、丁元英對小丹的未來不用打算的豁達,佩服小丹“愛與駕御沒有關係”“拿得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拿什麼,愛就是了”的勇氣,可要真換了是自己,在現實裡,我們卻絕對做不到!我們愛一個人時,不可能不想到佔有;我們付出愛時,不可能不想到未來;我們要求婚姻,要求責任,要求這要求那遠遠超出了愛的單純,而變成了負擔和責任。說到底,我們還是自私的,付出愛,就是為了佔有對方的心,甚至想壟斷它,要一生的專一和廝守。說到底,我們沒有迴歸到真本心,不是純粹的愛情,而是企望通過愛情,為自己得到些什麼……

最喜歡讀丁元英與小丹相處的那些章節,他們在小丹家,在工夫麵館,在夜色的王廟村,在古城廣場,在火鍋店,在耶路撒冷。不是為了看愛的纏綿,這兩個何等聰明的智者、精神上的知己和摯友,碰撞出的那些思想火花,何等精彩,讓人不住地拍案叫絕後,深深地思索著。

好象對自己會愛上這本書、愛上這兩個人有先知先覺一樣,去年初秋,我迢迢千里,去了一趟書中他們呆得最多的地方——古城聊城。這座古城給我的印象是兩個字:“古,靜。”當時還不知道這本書。現在,讀它讀得深了,回頭想去,他們倆在古城裡相識,漫步,走過東昌湖那長長的拱橋,古老的光嶽樓,四面環繞的古運河,還有小丹跳街舞的廣場,他們吃工夫面的巷口,彷彿在我腦海裡一一地重現了……忽然真想重返那座安靜的古城,緬懷一番,就為丁遠英,為小丹,為他們倆的知己感。雖然現實當中他們並不存在,但我敬重這份情感,這種清潔的精神。

友誼和信任——人性珍貴的光輝

書中圍繞在男女主人公身邊的幾位好友韓楚風、歐陽雪、肖亞文,都非常生動可愛,他們對朋友信任和理解,凡事善於思考,能夠為他人著想。用韓楚風的話說,是明白人。

韓楚風大氣、實在,是事業和生活的成功者。他對人生價值的思悟與丁元英雖截然不同,但許多層面上可以理解和對話,因為他是以另外一種務實的方式去實踐著文化屬性與天道。他認為個人的平等、尊嚴在等級社會裡不應該受到傷害。他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珍視友誼,肝膽相照。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肖亞文聰明、幹練、做事極有分寸,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對未來有清晰的規劃,用她自己的話說是有自知之明。她代表著這個社會中一批獨立、自信、能幹的女性,她們都想有所成就,而這種成就源於基礎、源自積累、源自機遇、更取決於自己的把握,而如何把握,仍是一個“悟”字當頭——悟的是什麼?就是道,是規律,是事物的本來面目,是深藏於種種表象之下的因與果。她對丁元英說過的“隨緣惜緣不攀緣”是用心去理解並用於與朋友相處之道中的。在中國長期以來的社會價值體系支配下,誰交朋友不是想“多個朋友多條道”?通過所謂的友誼換取些什麼、趨炎附勢,已是正常的思維和社會現象。真正以自己的心去對待朋友、珍惜緣分,難啊。覺得如書中的肖亞文評價男主人公丁元英時說的:“就象開了一扇窗戶,能夠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讓你思考、覺悟。”我從未象現在這樣,被難以言喻的感悟一遍一遍地撞擊著,不停地思考。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歐陽雪求真務實,處事得體,知進退,從不對自己過高期望,也從不奢求不切實際的東西,卻靠著自己的勤奮、丁元英的指點,獲得了更多的東西。有著丁元英這樣的資源,歐陽沒有想過靠這個高人發財,卻用一顆平常心為自己贏得更多,得之有道,悖而不得。她對小丹那種真心的依戀和關愛最讓我感動,能有這樣的好姐妹,是一輩子值得珍惜的。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音樂的力量

音樂是這部小說的一條主線——音樂、唱片、音響、發燒友、音響公司。男女主角的愛情也源自於音樂——《天國的女兒》。最後原是賣唱片的劉冰,拿所謂的格律詩公司原始文件敲詐歐陽雪時,歐陽雪說,“劉冰,你聽了那麼多的唱片都白聽了,居然幹出這樣的事來。”是的,劉冰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欣賞音樂,他只是把音樂當作賺錢的工具罷了。

能夠真正用心靈去欣賞音樂,會發現音樂那種淨化心靈的力量。芮小丹第一次在丁元英家見識了音樂的力量後,一直被那種純淨到一塵不染、震撼到人的靈魂深處的聲音激盪著,她一遍遍地問自己:是心靈的感應還是靈魂在尋找寄託?音樂為內心純淨的她打開了另外一片更高遠的天空,也自此把給她帶進了美好的愛情。作者描述音樂的那些文字,妙曼動人,如描寫羅德里戈的《阿蘭胡埃斯小提琴協奏曲》的琴聲,“激情、悽美和哀愁,彷彿一片片揉碎的心在秋風裡飄落。”丁元英對三位小提琴大師演奏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的評價是多麼地精彩和吸引人啊。

還算改編成功的電視劇

24集電視連續劇《天道》是小說原著者豆豆自己改編,《亮劍》的名導張前導演。除了為數不多的改動和刪節之外,電視劇的劇情基本是忠於原著小說的,主要演員都選得合適,取景真實,演繹手法很細膩。但總體感覺一些細節太過強調了,使得劇集有些拖沓,特別是有關王廟村生產和格律詩創辦過程中的細節太多,給人予沉悶感,敘事節奏也把握得也不太好,而原著裡一些精彩的對白卻沒有體現,很可惜。

我所欣賞的王志文演丁元英,光衝著他就想看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這部劇集。一向喜歡王志文的聲音,還有那種思索者睿智深沉的氣質、不落俗套的個性和讓女性憐愛的略帶些病態的美。他那種與娛樂圈和這個社會規則格格不入的本色最適合演繹丁元英了。可看完24集了,怎麼說呢,可能是小說以文字塑造的男主人公太立體太深刻了,真的很難演,他演得大部分算到位了,但對女主角的深情沒有到位。他倆有些對手戲給人不是特別協調的感覺,但我覺得不是女主角的原因,而是他的原因,似乎對這段超凡脫俗的愛投入得不夠。

反而芮小丹演得很好。導演選了被稱為氧氣美女的左小青,這個年輕演員有著作者筆下的芮小丹那種乾淨、英氣、靈敏的氣質。電視劇開頭幾集拍得很拖沓,但隨著芮小丹戲份的展開,觀眾逐漸被這個姑娘特別的個性帶入了情節。她演得很自然、真實、投入,沒有一點刻意,那種愛、那種真、那種豁達和隨性,追求愛情時的義無返顧、接人待物的爽直真率、緝拿罪犯時的機勇敏捷、審理罪犯時的聰慧從容、哪怕扮演臥底時的那點玩世不恭和眉宇間的風情,活生生的就象芮小丹在眼前。看到芮小丹死那一集,淚水幾乎把我泡軟,傷痛,更多的卻是感動、感慨!雖然一個如此完美的生命就這樣消逝了,但這個天國的女兒,已進入了基督的窄門,不但在深愛她的丁元英心中,也在觀眾心中,昇華為永恆的記憶、永遠的感動。

世界上能救你的就只有你自己《遙遠的救世主》—《天道》原著感悟

看完劇集,再抱著小說仔細回味著文字和章節,腦海中浮現出劇中人物的表情神態,栩栩如生……這樣從兩種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同一部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更覺得了它的感染力。

小說裡丁元英遠飛特拉維夫陪伴小丹遊耶路撒冷一節,是他們愛的高潮,也是兩人深入探討宗教與人性的精彩章節。丁元英迢迢萬里飛到小丹身邊,這個恬淡冷靜的男人也有對愛至情至聖的大情人的一面,讓小丹深深地感受到了被愛的幸福。在三大宗教聖地的耶路撒冷,看著戰亂給人們帶來的驚恐悲涼,他們探討著救主與自我拯救、命運的因果不虛。小丹在哭牆前,坦然告訴元英,存在和永恆她都能接受,沒有什麼分別。當看到她的結局後,回過頭來再讀這節,雖感傷得難以自制,但對她臨終前唯美主義的選擇有了更深的理解。可惜電視劇可能因劇組無法赴以色列拍攝,這部分沒有一點的表現,深深遺憾。

一本書能讓自己的精神滿滿的,真不容易。我最大的感慨是,當我們已適應了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念和潛規則時,自己還能為這些作品感動、思索,說明自己的心並沒有隨波逐流,還能堅守心底的那些真善和率性。這是“能為自己而活”的多麼重要一點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