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音樂 搖滾樂 米勒 電影生活 2017-08-03

“如果有人說他不想受歡迎,那麼他一定是膽小鬼。最傑出的作品,往往也是最受歡迎的。”有人不想成名,但有誰不想受歡迎?

《幾近成名》裡,樂隊、歌手、吉他手、貝斯手、歌迷、記者......所有人都想要變得受歡迎。

該影片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獎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男主威廉·米勒從小接受母親伊萊恩·米勒(大學教授)的家庭教育,跳級升學,15歲便已高中畢業。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威廉因年齡小,在學校受盡欺負。他努力想要讓自己變得受歡迎,但最終也只能是對同學們不友好的舉動一笑而過。他成長的步伐太快,以至於在心理上不能與同齡人合拍。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在群體中受歡迎,是每個小孩的願望。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即使是在家庭中,他們也會通過各種方式,如搗亂、吵鬧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們大可不必實行棍棒政策,只需多投入一些關注在孩子身上,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正在被關愛。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成長是一個過程,孩子們需要慢慢來。他們需要時間與小夥伴們玩耍、與父母交流、與鮮花、與樹木、與昆蟲、與空氣、與周遭的一切有更多的接觸。別像威廉的母親那樣,剝奪了孩子的青春期。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男主的母親對他和姐姐十分嚴格:不準吃“垃圾”食品、不準聽搖滾樂、不準騎摩托車、不準和異性做出過於親密的舉動......這些條條框框令安妮塔十分崩潰、無法接受。作為反抗,她不但偷偷聽搖滾樂,還與男友約會、親吻。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年少時期的叛逆心理會讓孩子們反抗所有“不合理的”規定,父母們越是步步緊逼,窮追不捨,孩子們就越是“離經叛道,屢教不改”。教育需要方法,產生歧義時,最好能夠及時溝通,做到彼此互相理解,而不是一味地以命令的口吻下達通告。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就像在影片的最後,母親與兩個孩子心平氣和地圍坐在餐桌旁,其樂融融地享受晚餐,討論著電視裡播出的搖滾音樂會。這樣亦師亦友的和諧關係,比起“上下級”的森嚴制度更容易接受得多。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安妮塔受夠了母親的獨裁,決定離家,當一名空姐。她將自己的搖滾樂唱片都留給了威廉。

當你在無盡的爭吵中,感到壓抑、焦躁時,找個地方,換個心情,讓彼此靜下來,尋找內心的自由。

也可以像威廉一樣,向信得過的朋友訴說心裡話;有些心事,說出來才能真正釋懷。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威廉聽著姐姐留下的唱片,開始接觸各種搖滾樂隊,並在其崇拜的記者的指導下,開始撰寫有關搖滾樂的報道。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威廉在演唱會中認識了靜水樂隊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威廉也認識了流連於各大名人之間的樂迷潘妮·連恩及其姐妹們;連恩喜歡靜水樂隊的吉他手羅素·哈蒙德,並與其發生了肉體關係。連恩因情傷而吞藥自殺,幸好暗戀連恩的威廉及時趕到,救下了她,並且為了她與羅素“反目成仇”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威廉關於黑色安息日的報道受到了《滾石》雜誌的關注,雜誌社邀請他為其寫一篇報道。於是,威廉踏上了與靜水樂隊一起巡迴演出的“成名之路”(他們一路乘坐名為“成名之路”的巴士)。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樂隊裡的主唱傑夫·貝貝與吉他手羅素有諸多矛盾:傑夫看不慣羅素永遠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而羅素則覺得自己的才華因為要維持整個樂隊的現狀而不能得到施展。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定做的樂隊T恤出了錯,以羅素為主的T恤令傑夫徹底爆發,他的自我中心及對羅素受人歡迎、矚目的嫉妒在那一刻暴露無遺。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當飛機遭遇風暴,大家命懸一線時,每個人都說出了心中的祕密和對彼此的不滿。這次開誠佈公的“撕破臉”雖然讓氣氛變得尷尬,但也讓傑夫與羅素拋卻了對彼此的成見,能夠真心接受對方。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在接受威廉的採訪時,傑夫說:“世界上的混亂來自於大腦,而不是直覺。所以在臺上不要用大腦思考,要聽從直覺。我是樂隊的大腦,而羅素是樂隊的直覺。”

我們要做的,是在理性與野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將之結合,只有在傑夫和羅素完美無間地合作下,樂隊才能創造出偉大的音樂。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靜水樂隊最終功成名就,在各地巡迴演唱。隊員之間的關係也變得融洽,不似以前那樣充斥著內訌、不滿,像一盤散沙。

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的“戰爭”

《幾近成名》以威廉的視角記錄了音樂、女人、金錢、酒精、吸毒等等,所有在成名之路上發生的一切。因篇幅有限,還有許多值得分享的內容無法一 一呈現,希望大家在電影中能有更多不一樣的啟發。趕緊在評論裡發表感想吧!說不定能找到志同道合的電影發燒友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