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亮點|悠揚的琴聲

音樂 編鐘 樂器 民族樂器 人文之光網 人文之光網 2017-08-29

【編者按】本期繼續推出《中國文化亮點讀本》第三部分藝術風味中的《悠揚的琴聲》。

在中國古代,孔子是個極愛音樂的人,也是很懂得音樂的人。據古書記載,孔子有一次在城門外看到一個嬰兒,他看見這嬰兒的眼睛裡天真聖潔,有神一般的境界,非常感動,趕緊走近這個嬰兒,並且說“最美妙的音樂升起來了”。這個故事說明,在孔子看來,最美妙的音樂所啟示的內容,就像這嬰兒的心靈的美,音樂有一種淨化人心、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

從很早開始,中國人就有一種重視音樂藝術的傳統,以下從兩個側面來看中國音樂的基本特徵。

中國文化亮點|悠揚的琴聲

編鐘

一、以音樂來治國

編鐘是中國早期典型的樂器,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使用,到了西周時使用就更普遍了。1978年,湖北隨州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現今知道的最著名的一套。

這套編鐘分為三層,共由65件鐘器組成:上面第一層的叫鈕鍾,共有19個,第二、第三層的叫甬鍾,共有45個,另有搏一件。鍾架由銅製成,並有極為精美的雕刻。編鐘的總重量有440多公斤。這樣的樂器大製作,在世界上同時代是罕見的。

這套編鐘演奏時需要幾個人組成的樂隊。編鐘中的每個鍾都可以發出兩個不同的樂音,只要準確地敲擊鐘上標音的位置,它就能發出合乎一定頻率的樂音。整套編鐘能奏出現代鋼琴上的所有黑白鍵的音響。

這套編鐘雖然深埋地下有2400多年,但並沒有改變它的音質,今天它的樂音仍然是那樣純正,發音準確,音域可以跨越五個八度,音色和美。當代的音樂家已經利用它演奏過不少樂曲。

中國有以樂治國的傳統,這組豪華編鐘所呈現的就是這一傳統的縮影。中國早期文化是一種禮樂文化。禮和樂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國家,保持社會的和諧安定,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禮”是外在的行為規範,它的內容是“序”,也就是維護社會秩序、社會規範;“樂”是內在的薰陶和感發,它的內容是“和”,也就是調和性情,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諧愉悅的狀態,生動活潑,充滿活力和創造力,進一步達到人際關係的和諧以及人與整個大自然的和諧。

中國文化亮點|悠揚的琴聲

古琴

二、以琴聲來安慰人心

說到中國音樂,就要說琴,古代中國文人所說的琴棋書畫,第一就是琴。琴,又稱古琴、七絃琴,是中國最古老的絲絃樂器,幾千年來,琴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中國文人有“君子不撤琴瑟”的說法,將琴作為修養心性的工具。琴的美妙的聲音,能夠幫助人去除躁動,盪滌雜慮,達到心靈的平衡。一張琴,可以營造一個安頓心靈的空間。

3000多年前,有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伯牙,隨他的老師成連學琴。學了三年,以為自己學到了真本領,老師說:“這還不夠,不如讓我的老師來教你吧。”他將伯牙帶到海邊,在一棵松樹下,成連讓伯牙等候,他去請老師。伯牙在這裡等了很久,不見成連回轉,他看著茫茫大海和綿綿無盡的山林,不由得拿起琴來彈,琴聲在山海間飛揚,在天地間飛揚。他忽然明白了老師的意思—成連所介紹的這位老師就是大自然。音樂家要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應來提升自己心靈的境界。

中國琴樂最重清幽的境界,名曲《平沙落雁》表現的就是這樣的境界,它所描寫的是秋天江畔的景色。琴曲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舒緩輕鬆的節奏,秋高氣爽,江天空闊,為全曲奠定了一個基調;第二部分節奏漸快,由舒展發為激越,由寧靜轉為歡欣,百鳥和鳴,共享一個生機鼓吹的境界;第三部分重點表現雁落平沙的自在和悠然,沙白風清,雲飛天遠,雁影參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淺,這是自在優遊的境界。在這首曲子中,大江的浩渺、秋色的高爽、雲天的空闊、群雁的飛躍,都在於表現人心境中的怡然、和悅、從容和適意。(文中圖片來源於《中國文化亮點通俗讀本》)

中國文化亮點|悠揚的琴聲

中國文化亮點|孔子的“仁”和“禮”

中國文化亮點|老子的“柔弱”哲學

中國文化亮點|一本談變化的經典:《易經》

中國文化亮點|《孫子兵法》的智慧

中國文化亮點|天壇:對天的敬畏與感恩

中國文化亮點|重視生態的哲學

中國文化亮點 | 文明發展的大動脈:絲綢之路

中國文化亮點|金碧輝煌的紫禁城

中國文化亮點 | 水墨畫的韻味

中國文化亮點 | 兵馬俑的軍陣

中國文化亮點 | 用筆來舞蹈:書法

中國文化亮點 | 渾穆的青銅器

中國文化亮點 | 永不消逝的佛像微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