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一首傳唱不衰的民歌“走西口”,道出多少背井離鄉的山西人創業的辛酸;固若金湯的殺虎口長城,那些斑駁的城磚中記載著多少外出打拼的山西人對故土深深的眷戀;直入雲天的千年佛宮寺釋迦塔,深藏著多少契丹民族對中原文明的渴望;壁壘森嚴的屯兵堡廣武古城,見證多少漢民族與遊牧民族對峙的烽火硝煙;高聳連綿的廣武漢墓群封土冢,有限的渺小個體護衛著漢室天下的無限江山。朔州,這座古老的塞外名城,在給世人的禮物裡,既有精巧絕倫的地上華美古建,還有撥土即見的地下黑色寶藏;更多的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厚重歷史,一同期待著您的蒞臨鑑賞。

應縣木塔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應縣木塔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應縣木塔位於山西朔州應縣,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是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也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應縣木塔建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塔高約底層直徑的2.2倍,比例相當敦厚,使得木塔高峻而又不失凝重,將應縣木塔穩當當地坐落在大地上。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歷經千年風雨地震而巋然挺立。塔內曾經發現極為珍貴的遼代文物,其中以經卷較多,有手抄本,有遼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經卷長達30多米,實屬國內罕見,尤其是遼刻彩印,填補了中國印刷史上的空白。這些文物為研究遼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木塔內供奉著兩顆全世界佛教界尊崇的聖物——佛牙舍利,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分景點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在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內,供奉著兩顆為全世界佛教界尊宗的聖物佛牙舍利,它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裡,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公元前486年(對佛滅年代有公元前489、 487、486、484、483、482、478、477諸說),釋迦牟尼涅盤,享年80歲,佛滅度後,共留下七顆佛牙舍利。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每到秋季,木塔周圍飛舞著成千上萬只麻燕,景緻十分壯觀,彷彿引人步入一個神奇的世界裡。其實,這麻燕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相傳、百鳥群裡,玉皇大帝最喜歡麻燕。最後麻燕因偷吃酒菜被斬了爪,起飛時必須向前一跌才能飛起來,因此,只得住在高大的建築物上。以後麻燕子子孫孫多了,窩裡住不下,也只能分別住到其他高大的建築物上。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木塔底層大門對面有一尊高大的如來像,坐在一個巨大的蓮花臺上。這個蓮花臺被八個力士扛著,個個力舉千鈞,形象生動逼真。這八個力士本是駐守八個方向的護法天神,乘如來古佛外出講經說法之機,匯聚一處,私下凡塵。他們八個下了凡間,排山倒海。本來天下三山五嶽、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齊齊,像棋子一樣,所以有“星羅棋佈”一說。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木塔第六層的蓮花頂周圍長著一圈靈芝草,而且一年四季蔥鬱旺盛。傳說慧能大師應夢把靈芝草採回寶宮禪寺,栽在木塔第六層頂的蓮花座上。從此,這靈芝草年年旺盛,四季常青。應州大地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們為了紀念慧能大師的這一功德,由名畫家給他繪了一張圖。 這圖叫“採藥圖”,原來藏在第四層佛像腹內。現在保存在應縣文物管理所。

山陰廣武城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新舊廣武二城位於雁門關外,勾注山下隘口東西處。舊廣武建於遼代,在隘口西徑,而新城建於明朝洪武七年(1374)坐落隘口東徑。兩城相距五華里之遙。 舊廣武城:南望內長城,北鄰漢代陰館故城,東靠廣武新城,西接遼代雁門關遺址。其城創建於遼代,初為粘土夯築,明洪武七年(1374)始包城磚,其後又補茸修繕。為雁門關外前哨據點,屯兵駐守,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300米,城牆周長1652米,高8米,下寬5米,上窄3米,呈梯形截面。外表全部磚砌,石條座底作基,沿置垛口,馬面,望洞和射孔。整個城牆共設馬面十六座,其尺寸大小不等。城門三座,分別為東、南、西三面,分置圓拱門洞,東門最大,西門次之,南門最小。城門上建有門樓,門外建有甕城。舊廣武城中有東西大街,貫通東西兩門,西北方向則是小丁字街,城內街道基本保留原制,為四街八巷。 新廣武城:位於雁門關外三公里處。依山建造,周長1.5千米。一半座落半山坡,一半修在山前平川,月梯為關前哨防衛據點。城牆10米高,底寬5米,下寬上窄呈梯形截面,石條座底,通體包磚。城設東關,南關,大小北關四通關門。大北關門有石碑刻寫“三晉雄關”字樣。城內有甕城,中城、南甕城三道防線組成。中城狀如簸箕,南甕城形似鬥狀,故有“金斗銀簸箕”之稱意即城防堅固,是固若金湯的城池。廣武城依山傍險,雄踞雁門關之外。屯兵扼守,勾注山之喉嚨,鎖鑰中原的北大門和戰略要地,歷來為兵家之爭,短兵相接的戰場。 新舊廣武城與雁門關脣齒相依。二城構築,加強了雁門關的兵力佈署,減輕了雁門關兵臨城下的壓力。宋遼以來,北方不時南犯,必前攻廣武,後圖雁門。廣武二城在遼金和明代發揮過重要的軍事作用。相傳楊六郎與遼兵大戰廣武城,楊業在雁門關外馳騁疆場,為宋王朝立下赫赫戰功。楊家將的故事家喻戶曉,世代傳頌。從遼建舊城明築新城,直到清朝,廣武才徹底結束了宅的軍事使命,屯兵據點向商旅驛站轉變。

景點美圖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右玉殺虎口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殺虎口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境內晉蒙兩省(區)交接處,北倚古長城,西臨蒼頭河。作為一代雄關,聞名遐邇,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殺虎口是歷史上的重要稅卡,作為中原與蒙古、新疆、俄國貿易的必經之路,清極盛時期,關稅日進“鬥金斗銀”。明清時期,殺虎口還成為晉商的發源地和主通道。曾經盛極一時的“大盛魁”商號的發祥地就在這裡。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殺虎口。所謂“東有張家口,西有殺虎口”。作為古代的軍事要塞和邊貿重鎮,殺虎口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走西口”不僅承載著晉商商幫的光榮與夢想,成長與艱辛,更銘寫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謀生的血淚悲情。殺虎口是明清山西曆史的縮影,是中國近代金融貿易興衰的實證。

景點美圖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應縣淨土寺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淨土寺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東北隅,俗稱北寺,是我國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清代《應州志》載,淨土寺於金代天會二年(公元1124年)僧善祥奉敕創造,距今已有870多年的歷史。該寺的主殿為大雄寶殿,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為金代原物。殿宇深廣各三間,長15米,寬12米,平面略成方形,單簷歇山頂,上覆筒、板瓦,簷頭鑲綠色琉璃瓦,坡度較平緩。簷上為斗拱鋪作,斗拱疏朗,四角挑簷升起,呈柔和弧線。整個殿宇秀麗雄偉,是典型的金代建築。殿內有清代壁畫,內容為佛,菩薩,弟子等。構圖和技法具有民間的傳統畫風,特別是殿內的天花藻井,稱為八門九星之天宮樓閣,全為木質雕刻,突顯出熟練的手法和高超的技巧。在復鬥形的天花板上,以房樑分為九個格,即九個藻井,每個藻井中心為一個紅色圓心,呈八角形,雕刻精細,色澤華麗,是鮮見的金代珍品。當心間的藻井最大,藻井下飾以天宮樓閣,九星中間雕有兩條金龍,鬚眉神動,氣勢磅礴。整個藻井設計巧妙,佈局嚴謹,造型美觀,為金代精緻的建築模型和工藝美術品,是研究金代建築規制和造型的實物資料。

景點美圖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朔州四景區,真正的蒼涼與古樸,山西是唯一,全國難再尋

來源:朔州旅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