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又蠢又萌,為什麼美國還能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文/諸神的恩寵

提到美國,你首先想到什麼?漢堡包?好萊塢?還是自由女神像?自20世紀初以來,美國在科技、經濟、文化等領域一直穩居世界前列,美國的食品、電影、文學也如龍捲風一般地席捲全球。美國到底有多厲害呢?先來看一組數據,據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顯示,在全球224個國家中,美國創新指數位列第五。在“世界科技百強企業”名單裡,45%的著名科技公司總部都設在美國;再來看個數據,截止2018年,美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為364人,是獲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

能創造出如此輝煌成就的國家,那麼它的人們一定非常聰明吧?然而,比爾·布萊森卻說,美國人是蠢萌的代表。

比爾·布萊森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大師,雖說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但說實話,他對美國社會並不很瞭解。咋回事呢?原來,他在青年時代就遠赴英國發展,在英國一待就是二十年,並在那裡娶妻生子,走上了事業巔峰。來看看布萊森都有哪些成就,他曾擔任《泰晤士報》《獨立報》《紐約時報》等知名媒體的撰稿人,並曾獲得“詹姆斯·喬伊斯獎”、“塞繆爾·約翰遜獎”等文學獎項。另外,他還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獲得“英國皇家學會榮譽會員”的非英國籍人士。布萊森很擅長撰寫旅遊隨筆和科普作品,代表作有《萬物簡史》《母語》《失落的大陸》等。

布萊森的履歷如此高大上,可見他並不是沒有見識的人,那他憑什麼說美國人蠢萌呢?

這話還得從他回國定居說起。都說落葉歸根,20世紀90年代中期,功成名就的布萊森攜帶妻兒離開英國,重返美國定居。歸國之後布萊森發現,二十年光陰已讓美國變成了他最熟悉的陌生地。美國人在生活習慣、價值觀等方面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令他一時難以適應。這種難以適應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美英兩國國情大不相同,另一方面是很多事情早已物是人非。

面對幾乎全新的社會環境,布萊森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祖國。有趣的是,新眼光也讓布萊森重新認識了自己的祖國和同胞。說來也巧,就在這時,英國記者克爾納向布萊森拋出橄欖枝,邀請他在《星期日郵報》上開專欄,寫一些關於美國的文章,布萊森欣然接受。在隨後兩年裡,布萊森把自己對美國社會的觀察寫成了數十篇文章,發表在報紙上。後來這些文章被結集出版,成為暢銷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全民蠢萌的美國》。翻開這本書,就猶如置身於美國社會。


美國人又蠢又萌,為什麼美國還能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01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吃垃圾食品、買買買、以車代步

布萊森一家回到美國後,定居在新罕布什爾州的漢諾威鎮。小鎮生活讓布萊森既緊張又興奮。由於習慣了英國人的認真嚴謹,看到美國人的懶散隨性,布萊森著實吃驚不小,布萊森分別從飲食、購物、出行等方面,對美國人的生活做了解讀。

都說民以食為天,那就先從飲食說起。美國人愛吃漢堡,這一點地球人都知道。美國飲食文化其實就是快餐文化,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遍佈世界各地,足以見得美國快餐文化的影響力。

但在布萊森眼裡,三明治、漢堡包、甜甜圈等所謂的美食,都是垃圾食品。由於經常吃快餐,使得1/3的美國人體重嚴重超標。因此,肥胖成了威脅美國人健康的最大隱患。以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為例,每年有30萬人因肥胖引發的疾病去世。由此可見,美國快餐不但沒營養,還會引發多種疾病,儘量少吃為好。

說完飲食,再來說購物。對美國人而言,購物就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其實這也難怪,誰讓美國超市裡啥都有呢。舉個例子,在美國超市裡,光是成人紙尿褲都有18種之多,它們有的自帶香味,有的有凹痕更舒適,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商品種類豐富也導致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人養成了見啥買啥的習慣。僅在2018年聖誕節期間,美國零售額就突破1萬億美元。1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 2018年天貓“雙11”總交易額為人民幣2135億元,1萬億美元大約是這個數字的32倍。

經過大量觀察,布萊森發現,美國人的購物慾如此旺盛,主要基於兩個原因,第一是美國的廣告做得太好,誘人的廣告激發了人們的購買慾。第二是美國的實體店設計得太棒,每家商店的色彩搭配、背景音樂等都獨具匠心,當然就更能誘導顧客掏錢了。

說完購物,再來看美國人的出行。美國地廣人稀,3.3億人居住在93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連佛羅里達這種發達地區,每平方公里的總人數也不超過150人。地廣人稀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美國人不出門則已,一出門就得開車,沒辦法,路途太遠,不開車就到不了目的地。而開車出行帶來的最大弊端就是,人們越來越不願意走路了。加州大學研究發現,美國人每天步行的里程平均不超過320米,可見美國人有多懶。

對於以上飲食、購物、出行的種種現象,布萊森進行了深刻反思。他發現,與英國人相比,美國人對“便利”這個概念中毒太深,為了省力氣可以不惜任何代價。美國人發明了自動扶梯、旋轉門等,但這些發明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人們變得越來越懶。


美國人又蠢又萌,為什麼美國還能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02美國嚴重的社會問題:槍支問題、毒品問題、能源消耗問題

經常看新聞就知道,美國時常發生槍擊案。以2017年為例,僅這一年,美國就發生了5.2萬起槍擊案,致死1.4萬人,受傷2.7萬人。你可能會問,槍支傷人是常識,美國政府難道就不管管嗎?其實,這還真不能全賴美國政府。因為美國憲法規定,為了維護公民個人利益,每個成人都有購買槍支的權利。然而,美國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槍支管理法規,由於這些法規之間缺乏統一的規範,再加上各州之間的人口流動,這就使得很多控槍措施難以落實,於是槍支犯罪才屢禁不止。

除了槍支問題外,毒品問題也讓美國很頭痛。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費國,全美有8%的人都吸毒。據2017官方數據顯示,美國平均每天有142人因吸毒致死。而吸毒人數的增多,也會引發搶劫、偷盜等犯罪行為。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曆屆政府都在禁毒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原因在於,美國各州的法律不同,這就讓販毒者和吸毒者有了鑽法律空子的機會。直到今天,毒品問題仍是困擾美國政府的一大難題。

除了槍支問題和毒品問題,能源消耗也是美國社會的一大問題。目前,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國。美國人最常用的能源是電力。在美國,電燈、空調和電腦永遠都是開著的狀態,即使房間裡沒人,也不會去關掉它們。權威數據顯示,美國人佔世界總人口的5%,卻耗費了世界總能源的20%。而回頭再看英國人,他們的能源消耗總量還不到美國人1/2。


美國人又蠢又萌,為什麼美國還能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03美國社會的特點:規則之上、訴訟大國

美國人也普遍比較呆萌,很多美國人看起來都像是一根筋。美國人的一根筋,主要體現在兩點上,第一是規則至上,不懂變通。第二是凡事較真,訴訟大國。

先來說第一個,規則至上,不懂變通。布萊森發現,美國人做事不懂得變通。舉個例子,布萊森的妻子是英國人,為了給妻子辦證件,他辛辛苦苦填了一厚沓資料,結果就因為一處小錯誤,全套資料都被退了回來,要求重新填一遍。同樣的情況如果是在英國,辦事員多少都會通融一下,只要求重填修改的部分就可以,而在美國卻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最後布萊森只得再重填一遍。

再比如,在美國進入餐廳、咖啡館等公共服務場所後,需要有服務人員的領位才能入座。未經引座就直接落座,是很失禮的行為。一次,布萊森走進咖啡館後,忘了領位這回事,隨便找了個位置就坐下了。不一會兒,咖啡店經理就走過來,指出了布萊森的問題,搞得布萊森一臉尷尬。從此以後,每次出入服務場所,布萊森都會牢記這次的教訓。

美國社會的規則之多,讓人眼花繚亂。日子一久,布萊森就發現,正是這些規則保障了美國社會的正常運轉。於是,他也漸漸理解了這些規則,並開始嚴格遵守它們。美國人在工作細節方面絕不含糊的態度,讓布萊森從心底對自己的同胞升起了敬意。

再說凡事較真,訴訟大國。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說,“我們要讓法律成為這個國家的政治信仰。”在美國,人們的法律意識極強,一言不合就上法庭,哪怕是綠豆大的事也會打官司。來看書中的一個例子。在一場高中棒球比賽中,有個男孩是替補隊員,整場比賽從頭到尾都沒能上場,於是他的父母將教練告上了法庭,理由是,男孩遭受到了冷暴力,心靈受到了重創。你是不是覺得這有些小題大做?然而這對美國人來說很正常,最後男孩一家還打贏了官司。

還有一個例子,有位顧客對理髮師的手藝不滿,一氣之下將理髮師告上法庭。結果是顧客贏得了訴訟,並獲得了賠償金。這些事對於英國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可對美國人而言卻是再正常不過。

那麼,美國人為什麼這麼愛打官司?原因之一是,美國的律師體系非常完善。據統計,美國有100至200萬律師從業者,美國律師佔世界律師總數的35%。美國律師總體分為八類,包括私人律師、政府律師、民權律師等,收費標準為每小時350美元至700美元不等。

絕大多數律師都非常出色,但由於律師數量過多,競爭也就十分激烈。為了維持生計,律師們巴不得人們為一點小事就打官司,好讓他們賺律師費。所以,有很多訴訟案都是律師攛掇當事人去告對方的,其中也有不少美國人靠勝訴贏得了大筆賠償金。於是,美國人就越來越愛打官司。所以說,美國人看似是一根筋,其實則不然,為了獲得賠償金而打官司的人,也大有人在,所以布萊森覺得,美國人在呆萌中透著精明。


美國人又蠢又萌,為什麼美國還能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04:美國人的可愛之處:平等、感恩、開放、信任

隨著時間的推移,布萊森也慢慢愛上了美國。雖然美國人有時候又蠢又一根筋,但是,普通的美國人卻很可愛。美國人的性格特點,可以概括為:平等、感恩、開放、信任。

美國人幾乎沒有等級觀念,人與人之間不拘小節,陌生人之間也能很快自來熟。作者布萊森所在的漢諾威鎮是個大學城,著名的達特茅斯學院就坐落在這裡。學院裡的各類運動場和藝術館全部面向居民開放,進入這些場所,連身份證都不需要出示就可以直接進入。

美國人的平等源自於他們的宗教信仰。美國是基督教國家,美國人認為,人的一切權利都是上帝賦予的,因此人人生而平等。

除了有強烈的平等意識外,布萊森還發現,美國社會很盛行感恩文化。美國是移民國家,第一批移民到達美洲大陸後,印第安人教會了移民播種和狩獵。為了向印第安人表達感謝,移民們發明了感恩節。1864年,林肯總統下令將它作為法定節日保留下來,從此,感恩節就成了美國的法定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互相真誠地表達謝意。

其實,感恩文化早已不拘泥於感恩節這一天,而是滲透進了美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美國郵局每年都有一個“回饋顧客日”,每到這一天,郵局工作人員會搬出桌子,擺上免費的甜甜圈、小糕點和熱咖啡,對居民進行感恩回饋活動。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這背後都折射出美國感恩文化的影子。

除了懂得感恩外, 美國人還有很多品質都值得稱道,比如熱情開放。剛搬到小鎮時,布萊森家的傢俱還沒有運到,所以他們沒有床、椅子和餐具。當小鎮居民們得知這個消息後,都上門來給他家送東西,即使之前他們並沒有和大部分人見過面。這些東西大到桌子檯燈,小到蛋糕美酒,應有盡有。最誇張的是,竟然還有微波爐。小鎮居民的熱情,讓布萊森一家受寵若驚,同時也非常感動。

除了以上小事外,生活在小鎮,最讓布萊森引以為傲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小鎮居民會很隨意地將500美元的自行車靠在路邊,連鎖都不鎖就去超市購物;他們停車辦事時,哪怕車裡有貴重物品,也不鎖車門;更有甚者,出門度假連自家大門也不鎖。而布萊森也從來沒聽說誰家丟了東西。不過話又說回來,布萊森所說的這些情況僅限於他所居住的小鎮,大都市也許就另當別論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布萊森在美國待的越久,對美國社會越來越瞭解,就越來越熱愛美國。他逐漸看到自己同胞身上的許多優秀品質。雖然在本書的書名中,美國人被定位為“蠢萌”,但讀完全書後你會發現,美國人身上雖然缺點不少,但是他們的平等、感恩、開放、信任的價值觀也正是美國文化的核心。正是在這種價值觀的驅動下,美國社會才會如此多元、開放和包容,而這些特性又反過來激發了美國人的創造力。

社會學家認為,想弄明白一個國家為什麼強盛,就要深入地觀察這個國家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小到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大到整個國家的國民性,都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它強盛的真正原因。瞭解了美國社會和美國人的特點之後,就不難發現,美國能在科技、經濟、文化等各領域長年雄踞世界前列,絕非偶然。回過頭來說,美國人身上的優秀品質,其實也能帶給我們許多反思和啟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