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揚“直升機撒錢”的英國勳爵又對中國放話了

英國 經濟 金融 直升機 華爾街見聞 2017-06-13

去年,一位英國勳爵來華宣傳新作,北大學者張維迎曾稱其貨幣化融資建議至少在中國是很危險的。

一年過去了,他再次訪華,他又想告訴中國市場什麼信息呢?

“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後的第五天,我被委任為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局長,好比趕上了一艘撞上冰山前的泰坦尼克號。”阿代爾·特納勳爵(Lord Adair Turner)在北京一場演講中如此說道,那場危機讓他不斷思考著債務積壓與經濟增長的關係。

近日,特納現身賓大沃頓中國中心,做了一場題為“解構中國債務問題”的分享會。演講中,他不時地推薦專著《債務、貨幣和魔鬼》。他指出,明斯基時刻不會出現在中國,因為中國銀行業“很聽話”,政府有最終話語權和很強的駕馭能力,能夠對銀行提供窗口指導。

特納1955年出生於英國,畢業於劍橋大學,並獲得歷史學與經濟學一等榮譽生。1979年畢業後,他先後就職於殼牌石油公司、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和麥肯錫。1995-1999年,他擔任英國工業聯合會總理署長,2000-2006年擔任美銀美林歐洲區副主席,2008年9月20日擔任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局長一職。

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讓他充分意識到主流經濟學的知識缺陷,他所著的《債務、貨幣和魔鬼》一書提出政府可考慮調控工具的極端形式——財政赤字的公開貨幣化融資(Overt Money Finance),也就是直升機撒錢。

他特別指出,包括費舍爾、弗裡德曼、凱恩斯和伯南克在內的經濟學大師都明確闡述了政府赤字的貨幣化融資的潛在功能,同時有效控制通脹是市場經濟運行的核心。因此,不應該排除該政策選項。

對此,北大學者張維迎曾公開表示,貨幣化融資的建議至少在中國是很危險的,政府通過融資解決問題,增加貨幣供應會帶來新的需求,將創造其他的泡沫並導致新債務擠壓過大。因此,這個魔鬼不能輕易放出來,否則可能後患無窮。

曾有學者指出,截至2016年底,中國非金融部門負債規模達205萬億、佔GDP的比重為277%,未來兩年該比重或超300%,中國將面臨明斯基時刻的聲音不絕於耳。(編者注:明斯基時刻指資產價值崩潰時刻,由當代金融危機研究權威明斯基提出。

特納在此次北京分享會上指出,明斯基時刻不會出現在中國,因為中國銀行業“很聽話”,政府有最終的話語權和很強的駕馭能力,能夠對銀行提供窗口指導。

由於日本曾經歷房地產與股市泡沫膨脹導致經濟的數十年創傷,中國經濟會否重蹈日本覆轍成為焦點話題。對此,特納指出,中國的情況與日本迥然不同,中國並非所有債務都來自房地產,況且日本近25年來人均GDP也沒下降多少。中國沒有重演日本教訓的可能性,“但亟待治理好房地產問題,因為背後隱藏著大量灰色利益鏈”。

他還做了一個大膽假設:中國投資者面臨政策的“看跌期權”,即一旦破產,政府不會兜底。邏輯就是:越長時間允許週期的延續,危險性就越高。

對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特納直言,中國資本賬戶開放與信貸擴張之間有脫節,這是“故意”造成的。但中國央行已努力讓人民幣加入SDR,提高了聲望。在逐漸開放資本賬戶後,就要對中國國內貨幣市場進行規範,否則就面對二者脫節的現實。

此外,他還指出,現在中國金融格局中存在一個奇怪的“連接點”——地方政府、開發商和各大銀行捆綁在一起,地方融資平臺就是一個典型風險。大量房地產開發商借這個平臺融資,同時地方政府通過土地收入斂財。

他提醒,這裡存在重大風險,因為2008年後西班牙經歷的銀行業危機的源頭就是地方性銀行,這類銀行也是大量向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貸款,而且地方政府坐享土地收入和稅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