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裡是印度 獨一無二

▲夕陽下的印度

印度給人的衝擊力特別強。到恆河邊走一走,燒屍臺旁邊孩子們就在水裡嬉戲打鬧,不需要蒙太奇,就可以在同一個畫面裡看到苦與樂、生與死,頓悟感怎不油然而生。《我是喬布斯》的作者帕特麗夏·拉金這樣描述:在印度,人們可以在一分鐘之內清楚地看到生命的所有階段,史蒂夫也同樣,他在一瞬間同時目睹了愉悅、痛苦和心臟停止......

釋疑解惑尋找人生方向

印度基礎設施較差,許多地方給人以髒亂的感覺,但不少遊客仍對印度趨之若鶩,因為他們去印度追尋的不是物質享受,而是精神的安寧。正如一位推崇印度的西方學者所言:這世界幸虧有印度,否則就只剩下物質了!

很久以來,印度便是西方人尋找“內心平靜”的地方。年輕的喬布斯從大學肄業、彷徨無奈之際就曾到訪印度,尋找自我以及人生的方向。早在1968年,如日中天的披頭士樂隊來到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印度小城瑞詩凱詩學習瑜伽靈脩,擺脫了毒品與世俗困擾的約翰·列儂在這裡才思如泉湧,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瑞詩凱詩後來也成為舉世聞名的瑜伽聖地。如今,前往印度的西方遊客中有不少是窮遊的年輕揹包客,他們多是在校或剛畢業的大學生,隨著喬布斯和披頭士們的步伐來尋找心靈的方向。其實,也有不少中國人對印度著迷。往近裡說,蘇有朋去年底就到印度禪修,王菲也曾在婚變前後數次前往印度旅行;往遠處說,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法顯、玄奘不也是為了解除心中疑惑、尋求普度眾生之法才不畏艱難險阻到印度遊學嗎?

漫步在今天的印度街頭,傳統服飾、古老風俗隨處可見,歷史在這裡彷彿從未逝去,而是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層層沉澱至今。舉目望去,挨挨擠擠的車流與人潮中,神牛緩緩踱著步子;烈日炙烤下的菩提樹優雅地低垂著葉片……這裡的一切彷彿在提醒你,別急著趕路,暫停一下匆匆的腳步,聆聽一下自己的心聲到底想往哪裡去?

"
這裡是印度 獨一無二

▲夕陽下的印度

印度給人的衝擊力特別強。到恆河邊走一走,燒屍臺旁邊孩子們就在水裡嬉戲打鬧,不需要蒙太奇,就可以在同一個畫面裡看到苦與樂、生與死,頓悟感怎不油然而生。《我是喬布斯》的作者帕特麗夏·拉金這樣描述:在印度,人們可以在一分鐘之內清楚地看到生命的所有階段,史蒂夫也同樣,他在一瞬間同時目睹了愉悅、痛苦和心臟停止......

釋疑解惑尋找人生方向

印度基礎設施較差,許多地方給人以髒亂的感覺,但不少遊客仍對印度趨之若鶩,因為他們去印度追尋的不是物質享受,而是精神的安寧。正如一位推崇印度的西方學者所言:這世界幸虧有印度,否則就只剩下物質了!

很久以來,印度便是西方人尋找“內心平靜”的地方。年輕的喬布斯從大學肄業、彷徨無奈之際就曾到訪印度,尋找自我以及人生的方向。早在1968年,如日中天的披頭士樂隊來到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印度小城瑞詩凱詩學習瑜伽靈脩,擺脫了毒品與世俗困擾的約翰·列儂在這裡才思如泉湧,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瑞詩凱詩後來也成為舉世聞名的瑜伽聖地。如今,前往印度的西方遊客中有不少是窮遊的年輕揹包客,他們多是在校或剛畢業的大學生,隨著喬布斯和披頭士們的步伐來尋找心靈的方向。其實,也有不少中國人對印度著迷。往近裡說,蘇有朋去年底就到印度禪修,王菲也曾在婚變前後數次前往印度旅行;往遠處說,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法顯、玄奘不也是為了解除心中疑惑、尋求普度眾生之法才不畏艱難險阻到印度遊學嗎?

漫步在今天的印度街頭,傳統服飾、古老風俗隨處可見,歷史在這裡彷彿從未逝去,而是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層層沉澱至今。舉目望去,挨挨擠擠的車流與人潮中,神牛緩緩踱著步子;烈日炙烤下的菩提樹優雅地低垂著葉片……這裡的一切彷彿在提醒你,別急著趕路,暫停一下匆匆的腳步,聆聽一下自己的心聲到底想往哪裡去?

這裡是印度 獨一無二

印度·佛陀的故鄉沉思

宗教文化兼容幷蓄

撫慰心靈創傷,靜靜思考人生,啟動創新思維……這些印度之旅都可以帶給你。當你來到這個國家,瞭解這個國家,就會發現印度的確適宜一種精神和文化的苦旅。首先,印度的辨識度非常高。試想如果在歐美國家拍照,如果照片上只有街景和行人,沒有埃菲爾鐵塔、自由女神或者大本鐘,恐怕很難分清是在巴黎、紐約或是倫敦。在印度拍照則不同,不需要看到泰姬陵或印度門,不管出現在你鏡頭中的是街角的小廟、身著紗麗的女子、賣茶的小販,抑或街上踱步的神牛,隨手拍下的每張圖片都能夠清楚地告訴你:這裡是印度,獨一無二。

另外,印度給人的衝擊力特別強。到恆河邊走一走,燒屍臺旁邊孩子們就在水裡嬉戲打鬧,不需要蒙太奇,就可以在同一個畫面裡看到苦與樂、生與死,頓悟感怎不油然而生。《我是喬布斯》的作者帕特麗夏·拉金這樣描述:在印度,人們可以在一分鐘之內清楚地看到生命的所有階段,史蒂夫也同樣,他在一瞬間同時目睹了愉悅、痛苦和心臟停止跳動的景象……


"
這裡是印度 獨一無二

▲夕陽下的印度

印度給人的衝擊力特別強。到恆河邊走一走,燒屍臺旁邊孩子們就在水裡嬉戲打鬧,不需要蒙太奇,就可以在同一個畫面裡看到苦與樂、生與死,頓悟感怎不油然而生。《我是喬布斯》的作者帕特麗夏·拉金這樣描述:在印度,人們可以在一分鐘之內清楚地看到生命的所有階段,史蒂夫也同樣,他在一瞬間同時目睹了愉悅、痛苦和心臟停止......

釋疑解惑尋找人生方向

印度基礎設施較差,許多地方給人以髒亂的感覺,但不少遊客仍對印度趨之若鶩,因為他們去印度追尋的不是物質享受,而是精神的安寧。正如一位推崇印度的西方學者所言:這世界幸虧有印度,否則就只剩下物質了!

很久以來,印度便是西方人尋找“內心平靜”的地方。年輕的喬布斯從大學肄業、彷徨無奈之際就曾到訪印度,尋找自我以及人生的方向。早在1968年,如日中天的披頭士樂隊來到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印度小城瑞詩凱詩學習瑜伽靈脩,擺脫了毒品與世俗困擾的約翰·列儂在這裡才思如泉湧,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瑞詩凱詩後來也成為舉世聞名的瑜伽聖地。如今,前往印度的西方遊客中有不少是窮遊的年輕揹包客,他們多是在校或剛畢業的大學生,隨著喬布斯和披頭士們的步伐來尋找心靈的方向。其實,也有不少中國人對印度著迷。往近裡說,蘇有朋去年底就到印度禪修,王菲也曾在婚變前後數次前往印度旅行;往遠處說,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法顯、玄奘不也是為了解除心中疑惑、尋求普度眾生之法才不畏艱難險阻到印度遊學嗎?

漫步在今天的印度街頭,傳統服飾、古老風俗隨處可見,歷史在這裡彷彿從未逝去,而是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層層沉澱至今。舉目望去,挨挨擠擠的車流與人潮中,神牛緩緩踱著步子;烈日炙烤下的菩提樹優雅地低垂著葉片……這裡的一切彷彿在提醒你,別急著趕路,暫停一下匆匆的腳步,聆聽一下自己的心聲到底想往哪裡去?

這裡是印度 獨一無二

印度·佛陀的故鄉沉思

宗教文化兼容幷蓄

撫慰心靈創傷,靜靜思考人生,啟動創新思維……這些印度之旅都可以帶給你。當你來到這個國家,瞭解這個國家,就會發現印度的確適宜一種精神和文化的苦旅。首先,印度的辨識度非常高。試想如果在歐美國家拍照,如果照片上只有街景和行人,沒有埃菲爾鐵塔、自由女神或者大本鐘,恐怕很難分清是在巴黎、紐約或是倫敦。在印度拍照則不同,不需要看到泰姬陵或印度門,不管出現在你鏡頭中的是街角的小廟、身著紗麗的女子、賣茶的小販,抑或街上踱步的神牛,隨手拍下的每張圖片都能夠清楚地告訴你:這裡是印度,獨一無二。

另外,印度給人的衝擊力特別強。到恆河邊走一走,燒屍臺旁邊孩子們就在水裡嬉戲打鬧,不需要蒙太奇,就可以在同一個畫面裡看到苦與樂、生與死,頓悟感怎不油然而生。《我是喬布斯》的作者帕特麗夏·拉金這樣描述:在印度,人們可以在一分鐘之內清楚地看到生命的所有階段,史蒂夫也同樣,他在一瞬間同時目睹了愉悅、痛苦和心臟停止跳動的景象……


這裡是印度 獨一無二

印度大叔在用餐

還有,印度的包容性無與倫比。在這裡,豪華的五星級酒店緊鄰著貧民窟,現代化的軟件園裡面矗立著溼婆廟,鉅富與赤貧、古典與現代共存。同時,各種宗教也以其原本的面目在印度生存著,相互之間雖有交集,但它們的融合並不是水乳交融式的,卻更像把油和水摻在一起,雖和而不同。記者就曾經在南印度看到一座“四教合一”的小廟,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共處一堂,誰都可以來參拜,拜哪個神都行。

政治上,各種主義與思潮在印度都能找到自己的印痕。在這個幾乎全民信奉宗教的國家,當地共產黨就曾在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分別執政數十年。在南印度城市龐蒂切瑞,有一個實踐共產主義理想的烏托邦已經存在了將近一個世紀。奧羅賓多在1927年創立了這個共產主義村,試圖通過自我完善、淨化心靈、促進人類精神進化的手段來實現其人類統一、世界大同的偉大理想。

思想自由的印度人特別喜歡冥想與辯論,你會發現這裡人人都是哲學家,遍地都是古魯(精神導師),旅遊者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經歷一堂關於生命、輪迴、存在、歷史的授課。在如此包容而寬鬆的氛圍裡,遊客們儘可以拋卻煩惱,放鬆身心,進行一場與物質無關,只關乎精神的修行,即使不能“大徹大悟”,也必會多些感悟,放下些煩惱。

文章轉自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