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光:深化醫改和試點 推進醫聯體建設

醫療改革 三農 農村 農業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5-07
陳新光:深化醫改和試點 推進醫聯體建設

光明網訊 2017年4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審議通過了《加強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提出醫聯體建設,是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創新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解決城鄉廣大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重要途徑,其根本目的是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城鄉深化供給側改革,打破行政區域壁壘,推倒人財物“籬笆牆”,使全國的市、縣、鄉、村四級醫療機構真正結成了責任、資源、發展和服務緊密聯合體。

醫聯體建設是貫徹以民為宗旨的重大舉措

建設和發展醫聯體,是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重點任務,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合理配置資源、使群眾享受優質、便利醫療服務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療衛生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把大醫院技術傳到基層、把大醫院醫生引到基層。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併發揮引領作用。劉延東副總理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並赴地方專題調研,提出具體要求。這些都為醫聯體建設和發展指明瞭方向。

近年來,在深入開展政策研究,對各地現狀進行調查摸底,總結借鑑地方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起草形成了《意見》,並經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總的來看,出臺《意見》對於加快我國醫聯體建設和發展,推進構建分級診療制度,方便患者就近就醫,形成合理有序的就醫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說醫聯體的提出,主要是為了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著力解決患者跨區域就診、向大醫院集中等問題。通過醫聯體把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變成一個體系,實行連續、全面的服務,是服務、責任、利益、管理的共同體。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是醫聯體建設的核心

在醫聯體建設中,要立足我國經濟社會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實際,以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理順雙向轉診流程為重點,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堅持公益、創新機制,資源下沉、提升能力,便民惠民、群眾受益等原則加以推進。正如《意見》所指出的:建設和發展醫聯體,是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合理配置資源、使基層群眾享受優質便利醫療服務的重要舉措,有利於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佈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有利於醫療資源上下貫通,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更好實施分級診療和滿足群眾健康需求。醫聯體的提出,主要是為了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著力解決患者跨區域就診、向大醫院集中等問題。

通過醫聯體可以把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變成一個體系,實行連續、全面的服務,是服務、責任、利益、管理的共同體。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司長樑萬年認為,醫聯體要將過去醫院、醫務人員和病人的關係,由一種短暫的、階段性的醫患關係,轉變成長期的、連續的、責任制的關係。過去,患者到醫院,只要看完病,離開醫院就沒有關係了。現在,是要從預防到治療、康復、護理,變成一種責任打包,成為醫聯體的責任。

按照時間表和路線圖 做好醫聯體試點

按照《意見》,醫聯體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設定。以2017年為節點,分兩個階段推進。具體來說,2017年,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併發揮引領作用,綜合醫改試點省份每個地市以及分級診療試點城市至少建成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到2020年,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

自深化醫改以來,全國不少地方積極探索,因地制宜開展了醫聯體建設,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205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了醫聯體試點,佔地級以上城市總數的60.8%。這些試點,逐步形成了四種較為成熟的模式:一是以深圳市羅湖醫療集團、江蘇省鎮江市康復醫療集團為代表的城市醫療集團模式。即由三級公立醫院或者業務能力較強的醫院牽頭,聯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二是以安徽天長縣為代表的縣域醫療共同體模式。即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與鄉村一體化有效銜接,形成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三是以北京市兒童醫院兒科聯盟為代表的跨區域專科聯盟。即由醫療機構特色專科技術力量為支撐,充分發揮醫學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其協同網絡的作用,以專科協作為紐帶,形成補位發展模式,提升疾病救治能力;四是以中日友好醫院遠程醫療網絡為代表的遠程醫療協作網。即由公立醫院面向基層、邊遠和欠發達地區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資源縱向流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

通過試點,進一步完善醫聯體內部分工協作機制。建立組織管理和協作制度,落實醫療機構功能定位,以需求為導向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醫聯體內雙向轉診機制。要促進醫聯體內部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統籌人員調配、薪酬分配、資源共享等,促進人力資源有序流動,實現診療信息互聯互通。同時要完善各項保障政策,進一步落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探索對縱向合作的醫聯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等多種付費方式,完善人員保障和激勵機制,建立與醫聯體相適應的績效考核機制。(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 陳新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