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錦州市概況

耶律阿保機 康熙 渤海 筆架山 遼朝 旭東讀史 2018-12-02

錦州市位於遼寧省的西南部、“遼西走廊”東部,是連接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下轄黑山、北鎮、凌海、義縣和淩河區、古塔區、太和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松山新區、龍棲灣新區10個縣(市)區,總面積10301平方公里,海岸線124公里,人口302.6萬。

錦州市是遼寧省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醫療、物流中心,是環渤海經濟區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遼寧省西部區域性中心城市、遼寧沿海第二大城市、遼寧省區域物流中心城市,已被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國家戰略。

錦州擁有國家級錦州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錦州)示範基地,是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新銳金融生態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城市、2013中國錦州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辦城市。

建制沿革

遼寧省錦州市概況

錦州市

錦州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證明,自遠古以來,錦州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勞動生息,並與中原文化有著密切聯繫。

夏、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這裡屬冀、幽二州地;

春秋時期屬燕地;戰國時屬燕遼西郡地;

秦、西漢時分屬遼西、遼東郡地;東漢時大部屬遼東屬國;

三國時屬幽州昌黎郡地;

晉代屬平州昌黎郡地;

隋代時西部屬柳城(今朝陽)郡地,東部屬燕郡地;

唐代初屬營州(今朝陽)總管府轄,後屬安東都護府轄,廢府後歸平盧節度使轄;

遼代分屬中京道和東京道轄;公元911-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錦州之名始於此時;

金代改遼道製為路制,當時屬北京路轄;

元代分屬大寧路和廣寧府路轄;

明代置廣寧衛,廣寧前、後、左、右、中(今錦州)屯衛,以及義州衛、寧遠衛,先屬遼東都指揮使司,後屬遼東巡撫轄;

清康熙元年並廣寧中、左、右、三屯衛為錦縣;康熙三年設廣寧府,不久撤銷;康熙四年設錦州府;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設縣,當時各縣屬奉天省遼瀋道轄;1928年廢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遼寧,當時各縣直隸遼寧省: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各縣皆屬偽奉大省;1934年設錦州省,管轄各縣;

1937年偽政權施行市制,始設錦州市,中縣分治,偽省、市、縣公署皆駐錦州;

抗日戰爭勝利後,共產黨曾一度建立遼西專員公署和錦州市政府;

1948年10月錦州解放後,屬熱河省熱東專署轄;1949年1月成立遼西省,省政府駐錦州;1954年8月遼東遼西省合併為遼寧省,錦州市為省轄市,以後兩次成立錦州專區;

1968年專區撤銷後實行市領導縣體制;

1980年,錦州市革委會撤銷,成立錦州市人民政府。

地理環境

摺疊

地理位置

錦州市位於遼寧省的西南部、“遼西走廊”東端,南臨渤海,北依松嶺山脈。東接“遼中南”工業區,南臨渤海,西連”京津唐“工業區,北有遼寧西部和內蒙東部及黑龍江、吉林的廣闊腹地。是環渤海經濟圈、東北亞經濟圈的交匯點,連接東北內陸與渤海的黃金走廊。東經120°43‘~122°36’,北緯40°48‘~42°08’。是連接華北和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總面積10301平方公里,海岸線105公里。

摺疊

地形地貌

錦州市土地總面積為10301平方公里。錦州市境內山脈連綿起伏,地勢特徵是西北高,東南低,東北部義縣和北鎮市交界處有醫巫閭山脈,西北部有松嶺山脈,形成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依次為低山區、丘陵區、平原區。全市土地結構大體是“五山一水四分田”。耕地面積35.78萬公頃,其中:水田面積2.04萬公頃,旱田面積33.73萬公頃。果園面積3.15萬公頃;宜林地面積11.09萬公頃;牧草地面積1.98萬公頃;水域面積8.50萬公頃;未利用土地面積20.75萬公頃。海岸線總長97.7公里,近海水域面積(0~20米)12萬公頃,沿海灘塗面積1.77萬公頃。

摺疊

氣候環境

錦州市地處歐亞大陸東部,屬暖溫帶半溼潤氣候,大氣環流以西風帶和副熱帶系統為主,為大陸性季風區。春季溫和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溫涼晴朗,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季風明顯、風力較大。錦州年平均氣溫為7.8~ 9.0℃,自南向北降低,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8℃,年極端最低氣溫為-31.3℃。年無霜期為144~18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567毫米,降水四季分佈不均,60~7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

摺疊

水文環境

  • 海洋概況

錦州市海岸帶東起大淩河口,西至青浦河,全長166.5公里(包括陸島沙)地理座標:東經119°37′~121°22′,北緯39°48′~40°10′。錦州市沿海與遼西走廊平行,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處於我國內海一渤海的北部、遼東灣西岸。錦州市海岸較平直,沙岸多,巖岸少,島嶼較少,主要島嶼有大筆架山島、小筆架山島等。錦州有明礁和幹出礁共4座,為石車子礁、石墳礁、大風匣礁、小山子礁。大筆架山島是最大的島嶼,錦州灣是最大的海灣。[6]

  • 河流概況

源於境外流經境內而且流域面積大於3000平方公里的較大水系有小淩河、大淩河、繞陽河3條,錦州城郊有女兒河、百股河、小壩溝、觀音洞水、二郎洞水等河流。其特點如下:

流量小變化大:年徑流量只有30多億立方米。汛期(6~9月)流量佔全年流量的70%,其中7、8兩月的流量約佔全年的一半。10~5月為枯水期,其中11~3月為封凍期,12~3月的流量一般不到10%。春季(4~5月)流量約佔10%。由於流量小所以很多河流成為季節性的時令河,平時水淺或完全乾涸,女兒河和繞陽河也曾斷流。由於季節性變化大,所以每到汛期河水暴漲,水流急劇,有時氾濫成災。大多數河流是流程短,落差大,水淺,沙多。上游谷窄流急,汛期山洪暴發,水勢洶湧,暴漲暴落,致使交通一時受阻。但洪峰(持續一二天)過後,即可恢復交通。大多河段都可涉渡。

含沙量大:由於過去濫伐樹木,開墾陡坡,破壞了天然植被,致使河水含沙量大。大淩河水平均每立方米含沙13.8公斤,是全省含沙最多的河流,年輸沙近千萬噸。

冰期長:結冰日數由西南向東北遞增,大淩河為127天,繞陽河為132天。

利用率不高:除了對地下水進行補給以外,地表水只利用了11%。也沒有航運之利。

地區差異:流向,多數河流都流向東南,黑山、北鎮兩縣河流的下游則趨向西南,唯獨女兒河流向東北。

河道:西部各河河道穩定,東部各河的下游則屢次擺動,大淩河、繞陽河的下游都曾多次改道。

自然資源

摺疊

水資源

錦州是遼寧省主要產食鹽區之一,擁有海岸線總長97.7公里,素有“海上錦州”的美譽。近海水域面積12萬公頃,沿海灘塗面積26.6萬畝,25萬畝近海漁場。

摺疊

礦藏資源

錦州市區域成礦地質條件較好,區內各時期岩層及地質構造均很發育,大地構造位於華北地臺的東北部,區域構造位於山海關臺拱、遼西臺陷帶南部及遼北斷陷這三個構造的相接部位;由其控制的沉降帶和中生代斷陷盆地產有煤、耐火粘土、石灰石、石油、天然氣,不同期次的侵入岩,尤其是燕山期的侵入岩,控制著內生礦產分佈,西部以中生代的火成岩為主,賦存有金、銀、銅、鉛、鋅、鐵、錳、磷、煤及其它一些非金屬礦產,在沿海一帶賦存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與地下水,東部山區以建平群和火成岩為主,賦存著煤、膨潤土及其它非金屬礦產,平原區主要為第四系,賦存有地下水。錦州地區中生代地層發育,不僅賦存著有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及與岩漿作用有關的礦產資源,在我國乃至世界地層研究中有重要位置,而且有鳥類、魚類、爬行類、葉肢介、昆蟲、植物、孢粉和輪藻等各門類的化石,組成了極其豐富的“熱河生物群”,並已稱著於世。全區現已發現礦種48種,可開發利用的34種,已被開發利用的22種,其中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金、銀、螢石、膨潤土、花崗岩等。

  • 能源礦產

區內已知有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和泥炭。煤主要分佈在凌海市班吉塔鎮、義縣九道嶺鎮、前楊鄉和黑山八道壕鎮地區,截止2004年底全區尚有煤炭儲量1.2億噸。石油、天然氣主要分佈在凌海市與盤錦市交接地區及遼東灣錦州海域,錦州採油礦區面積57.27平方千米,提供地質儲量1.8億噸。油頁岩分佈於義縣頭臺滿族鄉上侏羅統金剛山組中,估計儲量50萬噸(由於銷路不清,未開發利用)。泥炭分佈於凌海市大湖鄉,估計儲量約30萬噸,由於地質工作程度低未被利用。

  • 金屬礦產

全市已發現礦產地45處,其中貴金屬23處,礦種為金、銀;黑色金屬7處,礦種為鐵、錳;有色金屬13處,礦種為銅、鉛、鋅、鉬、汞和鎳;稀有元素1處,礦種為鍺;稀有金屬1處,礦種為獨居石。除金銀鐵外,其餘礦種均未開發利用。截止2004年底金儲量34.2萬噸,鐵儲量為42萬噸。

  • 冶金、化工輔助原料及特種非金屬

硅石共有礦點8處,位於義縣大榆樹堡鎮,凌海市三臺子鎮、高峰和雙羊鎮,太和區女兒河、營盤鄉和天橋區。白雲岩主要分佈在義縣頭臺、留龍溝滿族鄉和聚糧屯滿族鄉,北鎮市高山子、汪家墳;保有儲量7585萬噸。耐火粘土分佈於凌海班吉塔鎮一帶,保有儲量53萬噸。螢石、重晶石分佈於義縣頭道河滿族鄉、劉龍臺和地藏寺,僅地藏寺三寶屯為大型礦床,保有儲量61萬噸。水晶僅在義縣瓦子峪,有壓電和熔鍊2種,保有儲量71噸。其它如鉀長石見於凌海高峰鄉、義縣頭臺鄉、天橋孫家灣和後三角山;磷礦見於天橋、凌海娘娘宮和高峰鄉、義縣頭臺鄉、北寧廣寧和汪家墳鄉;紅柱石見於黑山蛇山子;上述礦產均未開發利用。

  • 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

膨潤土是我市主要礦產,其中黑山十里鈉質膨潤土礦為大型礦床,餘者為義縣後營溝、凌海羊草甸子、義縣小石廠等,截止2004年底保有儲量3218萬噸。石灰岩主要分佈於凌海班吉塔鎮。小淩河後石灰窯子規模最大,儲量1.09億噸;沸石有7處礦點,在義縣上石廠、下石廠、後營溝、土嶺溝、從查溝和市區觀音洞,保有儲量404萬噸。高嶺土僅義縣二臺一處,儲量為40萬噸。花崗岩是我市主要礦產,分佈於閭山周邊地區,儲量達1.4億立方米。其它尚有長石、珍珠岩、黑耀巖、玄武岩、滑石、硅藻土、瑪瑙、白堊土、石墨、石棉等。

  • 礦泉水和地熱

礦泉水現已發現4處,既太和區鍾屯和電廠附近、北寧沙河子和凌海大碾子地區;地熱共發現2處,湯池子地熱位於凌海市沈家臺鄉湯池子村;湯河子地熱位於太和區女兒河鄉北湯河子村。錦州市主要泉水有:白砬子泉、稍戶營子泉、牛角山泉、老黑山泉、興龍泉、雙興泉、湯池子溫泉、湯河子溫泉。

摺疊

風能資源

遼寧錦州藏東風電場位於錦州北側的餘積鎮藏東村。其地理座標為121°15′E,41°15′N,場址位於遼寧風能資源豐富區內。藏東場址為一臺地形,臺地四周為平原。臺地又可分為南北兩塊,每塊呈東西走向,長約3km、南北約2km。由於該場址周圍大多為平原,加之處於季風氣候區內,夏季盛行偏南風,冬季盛行偏北風,南北向氣流在這裡受地形強迫作用抬升加速,風速比周圍地區明顯偏大。該場地的地形特點及道路、電網等社會自然條件有利於建設風電場。

區域人口

摺疊

人口詳情

2015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0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6.0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5.5‰,比上年下降1.7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8.6‰,比上年上升1.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比上年下降3.1個千分點。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4元,比上年增長10.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3元,比上年增長10.1%。[1]

摺疊

民族詳情

錦州市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堪稱多民族散雜居地。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錦州市有滿、回、蒙古、錫伯、朝鮮等41個少數民族,人口近85萬,佔全市總人口數的27.15%。錦州市少數民族人口中滿族人口77.7785萬人,蒙古族3.0043萬人,回族2.0459萬人,錫伯族1.6879萬人,朝鮮族1773人。少數民族人口在錦州市有著廣泛的分佈。全市共有9個民族鄉、23個享受民族鄉待遇的鎮、兩所冠名的回族小學和一所滿族高中,錦州師專體育系為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北鎮市是省內享受少數民族自治縣待遇的縣級市,義縣是民族聚居縣,古塔區是民族工作重點區。而城市中少數民族人口為10萬人,占城市總人口數的11.13%。

錦州市的滿族,有滿洲八旗,他們是從東北松花江流域和長白山麓遷來的,還有漢軍八旗多數是從山東蓬萊移來的。居住錦州的滿洲八旗主要有瓜爾佳氏(漢姓關氏)、滿洲鑲黃旗(陳滿洲)、完顏氏(漢姓王氏)、滿洲正白旗(陳滿洲)、於庫里氏(漢姓關氏)、滿洲鑲白旗(陳滿洲)。漢軍旗佟氏較多。

錦州市的蒙古族,最早於元朝時就有文字記載:“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於瑞州(今前衛)西部設打撲屯田總管府。至清世祖(1644-1661)時,將"蒙古歸誠者編為八旗軍制,與滿洲、漢軍同駐防各處”,現在錦州市境內的蒙古族多是清朝“八旗蒙古”的後裔。

錦州的回族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哈奉先在南門外火神廟東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以後,回族陸續遷入。

錦州市的錫伯族是在康熙三十六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697-1699)間從墨爾根、齊齊哈爾、伯都訥一帶南遷盛京時,其中108名錫伯兵到義縣駐防。現居義縣、北鎮的錫伯族群眾就是他們的後人。其它各縣區的錫伯族人口,均是解放前後由各地遷來的,不少是因分配工作或結婚而來的。錫伯族曾有自己的語言、文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