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Amanda

環球旅行家

微愛訂製旅行創始人

想把周遊世界的故事講給你們聽!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塔木德》

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像耶路撒冷一樣受盡磨難,30次被圍困,18次被毀滅,10次被屠城;也沒有哪個城市像耶路撒冷一樣備受尊崇: 猶太教說,這是上帝賜給他們的土地,是古代猶太王國的首都,城內錫安山上還有他們的宗教聖殿;基督教說,這是耶穌誕生、傳教、犧牲、復活的地方,當然是無可替代的聖地;伊斯蘭教說,這是穆罕默德夜遊登霄聆聽真主安拉祝福和啟示的聖城,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清真寺。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耶路撒冷的美,並不是一眼驚豔,卻令人長久回味。就像一壺醇厚的好茶,第一泡可能苦澀,第二泡之後始有甘香。也許是見多了西方建築的金碧輝煌,初到耶路撒冷,心裡竟是有些失落的:這個聞名於世的聖城,竟然質樸至此。可是後來發現耶路撒冷的魅力原來在於每一磚每一瓦都敘寫著迷人的故事。

三教聖城

我們的第一站是橄欖山,在這裡可以看到耶路撒冷的全景。這個面積僅126平方公里的聖城,在陽光下平和安逸,作為三大宗教的聖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其背後卻蘊藏著屬於不同民族與文化的愛與信仰。

俯瞰聖城,可以一眼看到不遠處耶路撒冷的標誌性建築,被譽為世界上最美清真寺的金頂清真寺(又名薩赫萊清真寺)。伊斯蘭教相信清真寺中間的岩石就是穆罕默德夜遊登霄,和天使加百列一起到天堂見到真主的地方。相傳伊斯蘭教聖人穆罕默德乘飛馬從麥加飛到耶路撒冷,他從一塊巨石上夜遊登天,聆聽真主安拉的啟示,後來就在他登天的地方建起了金頂清真寺,那塊石頭現在還保存在清真寺內。清真寺的拱頂用黃金鍍成,在陽光下金光熠熠,醒目而美麗。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以色列人飽受亡國的痛苦與戰爭的折磨,他們心中祈望和平與安寧,禱告有領袖出現作為引領。後來慢慢發現引領他們的這位彌賽亞(基督的希伯來文名稱)不是普通的人,他必是應眾人禱告而來的神。以色列人在等候彌賽亞的時候堅信越高的地方越接近神明,因此橄欖山上密密麻麻地佈滿了墳墓,當然越高的位置就越是名門望族。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叫做喀西馬尼園,對於基督徒卻有著非凡的意義,這裡就是耶穌被猶大出賣的地方。這幾棵橄欖樹枝繁葉茂,據說是2000多年前耶穌和門徒栽種的,它們是耶穌被猶大出賣的見證者。如果說要從耶路撒冷帶回紀念品,那橄欖木做封皮的聖經無疑應是首選——在聖地用聖木做的聖經,紀念意義非同一般。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耶路撒冷是個背景複雜的城市,倚靠著耶穌的苦難之路的老城區終年絡繹不絕的朝聖者更是來自五湖四海,不同膚色種族的信徒步履一致,一同走在耶穌當年走過的道路,是一種奇妙的和諧。

耶穌的苦難之路

如果說哭牆是猶太人心靈的家園,那麼耶穌的苦路則是基督徒們的朝聖救贖之路。每年都有基督教徒從世界各地趕來耶路撒冷,他們或輕衣便裝,步履輕盈,感受這片心靈淨土的獨特魅力;也有人模仿耶穌揹負十字架,雙手釘著釘子,經歷其曾受過的苦難……見之難忘……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苦路( Via Dolorosa )全長約 500 公尺,對於當年揹負十字架、頭戴荊棘冠冕的耶穌來說,步履維艱,綿延漫長。小徑蜿蜒曲折,石階路凹凸不平,可以想象當年耶穌登上各各他山到刑場的苦境。苦路共有 14 站,每站都有傳說,記錄了耶穌遇難的歷程。

第一站是一個巴勒斯坦小學的操場,是傳說中判耶穌死刑的羅馬廣場。第二站是荊冕教堂,相傳耶穌在此被扣上荊棘枝冠、背上十字架。荊棘摘自對面橄欖山,如今那裡建有淚滴狀的哭泣教堂。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第三站,是耶穌跌倒的地方。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第四站,聖維羅妮卡看到耶穌滿臉是血,拿起手帕上前給他擦拭。雕像上不知道是誰在上面淋上了鮮血,可怖中似有難以名狀的悲切。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從第二站到第九站的街道牆上都有石雕及青銅羅馬數字標誌,附近建有相關教堂。這裡的巷子錯綜複雜,看起來都差不多,要不是一路緊跟著導遊,我肯定會迷路。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苦路第十至十四站在聖墓教堂內。這個十字架叫做耶路撒冷十字架,四個角又各有一個小十字架環繞,它們象徵著福音從耶路撒冷傳向四方。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十站和十一站是位於二層樓的兩幅大油畫:猶太先知亞伯拉罕祭獻兒子以撒、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分別是耶穌被剝去衣服和釘上十字架的地點。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十二站是耶穌死亡地,矗立著著名的耶穌遇難十字架雕塑。旁邊是十三站,聖墓教堂正門大廳內一大塊帶著血紅色斑的大理石,是傳說中存放耶穌遺體的地點。大廳中央便是著名的小教堂狀聖墓,是埋葬耶穌的第十四站。聖墓石洞極狹小,不足2米寬。門口擠滿了世界各地等著去頂禮膜拜的基督教徒。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在耶穌死難之地,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不顧身旁飛濺的塵土與汙漬,跪地親吻石板,虔誠地唱著聖經,一邊唱著一邊留下眼淚。那一瞬間,即便並不能體會他們內心的信仰,我亦深深震撼於這種強烈的情感。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哭牆

公元前10世紀,大衛王的兒子所羅門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座猶太教聖殿,即所羅門聖殿,在公元70年和135年兩次毀於羅馬人之手。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絕大部分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地區,流散在歐洲各地,聖殿始終未能重建。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後來人們在聖殿的遺址上修建起圍牆,據說羅馬人佔領耶路撒冷時,猶太人常聚在這裡哭泣,此牆因此被稱為哭牆。如今,以色列用微縮沙盤的形式還原了2000多年前的城市規劃,依稀可以感受古時“奶與蜜之地”的繁榮富庶。橙色房頂的就是赫赫有名的所羅門聖殿。

哭牆是猶太教的遺蹟,被視為信仰和團結的象徵,時至今日,哭牆腳下經常有來自各地的猶太人,他們有的圍著方桌做宗教儀式,有的端坐在長凳上唸誦經文,有的面壁肅立默默祈禱,還有的長跪在地失聲痛哭。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這裡還常常可以看見一些人頭戴黑禮帽,身穿黑長袍,兩鬢長長的鬢髮編成辮子垂到兩肩,滿臉大鬍子。他們是最傳統的猶太教教徒,一生以傳承與保留最純正的猶太文化為己任。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為了保持猶太人的獨立,不被其他民族所同化,猶太民族聚集在一起建立了國家。雖然如今的以色列全民皆兵,核武器研發處於世界領先,但是他們卻比任何人都渴望和平。手握武器不是為了攻擊別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

「慢達世界」第三十八期:應許之地的愛與信仰

在每一個不起眼的轉角,都有耶路撒冷的歷史印記。這座城市給了每一個朝聖者心靈的淨土。即使這裡衝突不斷,卻沒有哪一方再破壞這座城市,三教文化在這裡融合,不同風格的建築在這裡完美交匯。 也許正是“和而不同”的理念才留住了它原本的樣子。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微愛訂製旅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