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手記 | 駐村扶貧,每件事都要讓群眾滿意

沿河縣 貴州 體育 三農問題 鄉村幹部報 2019-06-21
基層手記 | 駐村扶貧,每件事都要讓群眾滿意

2017年10月,受組織委派,我到貴州省沿河縣塘壩鎮石花村駐村。石花村坐落在沿河縣最高峰困龍山腳下,海拔1462米。沿河縣是銅仁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石花村是沿河縣貧困程度最深的村之一。

當地流傳的順口溜可以反映石花村的貧困程度:“有女不嫁石花蓋,有糧卻無太陽晒;鍋裡箜(kong:土家語,煮的意思)著苗面飯,頓頓都是老酸菜。”

基層手記 | 駐村扶貧,每件事都要讓群眾滿意

貴州石花村村貌

石花村的村民小組分佈很散,溝壑縱橫,對面喊得見,走起來要半天。到村之後,我用了5天時間才把全村走訪完。全村有285戶133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3戶423人,已脫貧32戶170人,未脫貧61戶253人,保障兜底10戶37人。“沒有產業支撐、沒有勞動力、沒有就業渠道、因病因學返貧”是導致全村貧困的幾大主因。

第一次通知村民開會,左等右等,沒有一個村民前來。到最後來了幾位,還沒開會就大聲嚷嚷,“光開會有什麼用,發點錢和糧食才是硬道理”。村書記對我說,村民懶惰思想很嚴重,除非發錢糧,光喊開會大家都不愛來。“天晴不出山,落雨烤火襲起火斑斑。”他還用當地一句俗話來加深我的印象。

村書記的話很快得到驗證。村幹部動員村民投工投勞硬化村小學操場,沒有一個人到場,理由是投勞沒有錢;動員村民改造危房,不樂意,說什麼“才補助幾千塊錢,不想做,除非全部包乾”。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商議:扶貧先扶志。不把村民的思想問題解決,激發他們想脫貧的動力,一切都是空談。我們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堅強堡壘作用,將全村的黨員幹部,分派到各個村民小組,深入到村民家中,白天開“院壩會”溝通思想,晚上開“鄉村夜話故事會”聽村民談脫貧想法。這方法很奏效,村民自己說想法,我們記下來,力所能及幫助他們實現,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幾個月之後,烤火的人少了,上山的人多了;“等靠要”的人少了,想脫貧的人多了。

想脫貧,要致富,沒有產業肯定不行。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一位老闆朋友有意發展茶園,我大喜過望,帶他到村裡查看。2000多畝的閒置土地吸引了他,貴州鯤侖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很快落戶困龍山,當年就建成1000畝茶園。我們和公司商定,公司提前支付土地流轉金,村民可以持土地入股當股金,勞動用工優先聘用貧困戶。全村61戶貧困戶近200多人每月有了固定工資。春夏,村民在茶園栽茶、除草,秋冬,村民在茶園基地套種蘿蔔。工資當天結算,只要肯幹,就有做不完的活。“家門口務工,放下鋤頭領錢”,村民們增收有希望,吃下了“定心丸”。

後來,我們又通過招商引資,以土地流轉、農戶入股、利益分紅的形式,發展了古茶育苗基地300畝、高山冷涼蔬菜100畝、特色堅果香榧1000畝、生態茶園2000畝,帶動全村170多戶村民增收,其中61戶貧困戶實現戶戶分紅。

駐村以來,我們做了4件讓村民稱道的事情:

  • 一是聯繫愛心企業,新建1.8公里的通組路,硬化了村小學球場,安裝了玻璃籃板,讓師生和村民體育活動有了場所;

  • 二是讓愛心企業捐資硬化12公里的入戶道路,解決了村民生產出行的困難;

  • 三是鋪設自來水管3公里,解決了30戶群眾望天吃水的困難;

  • 四是引進貴州鯤侖山生態茶葉公司,為貧困群眾脫貧帶來增收渠道。

與2017年相比,全村人均增收多了1100元。令我感到十分欣慰的不只是一組脫貧數字,而是全村村民的自主脫貧意識強了,“不等不靠”的信心足了,催生脫貧的路徑多了,村容村貌變好了、鄉風文明逐步好轉了。

扶貧永遠在路上,我們都是追夢人,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我想用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句詩來表達我“紮根山鄉志扶貧”的決心和勇氣:“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基層手記 | 駐村扶貧,每件事都要讓群眾滿意

作 者 | 貴州省沿河縣塘壩鎮石花村駐村幹部

圖 片 | 紅 網

編 輯 | 劉 瓊

微信公眾號版權說明

如需轉載本微信公眾號內容: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2.完整標註版權及稿件來源、作者;

3.未按此規定轉載的,本微信公眾號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聚焦三農工作隊伍

聚力鄉村振興戰略

基層手記 | 駐村扶貧,每件事都要讓群眾滿意

歡迎投稿

網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圖:[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