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變身“豬司令”——養豬能手陳桂龍創業記

每天清晨,陳桂龍踏著露水趕到位於合浦縣廉州鎮大嶺村委的標準化養豬場,在這個投資了300多萬元、建築面積4600多平方米、年出欄6000頭肉豬的養豬場裡,為嗷嗷待哺的豬群投喂第一鏟飼料。他熟悉場裡的每一頭豬,一眼就能看出豬是否健康,並按照生長階段投喂相應比例飼料。

憑著10多年的養豬經驗和全縣數得上規模的養豬場,陳桂龍這個1979年出生的農家之子,已經成為合浦養豬業的領軍人物。

打工仔變身“豬司令”——養豬能手陳桂龍創業記

辭職回家養豬

陳桂龍出身合浦一個普通的農村貧困家庭,因為家裡孩子多、經濟困難,儘管學習成績不錯,他選擇了就讀職業學校,學習養活自己的手藝。年滿20歲,他就離開家鄉出門闖蕩,打工雖然掙不了多少錢,卻讓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他深深感到四處漂泊打工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方式,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2002年的一天,他到一個親戚家玩,看到親戚辦了一個小型養豬場。親戚的一番話啟發了他:“發展規模養豬肯定能賺錢,豬肉始終是老百姓的主要肉食,不愁賣不掉!”親戚還跟他算了一筆賬:當年養一頭豬能淨賺200元,一個月出欄5頭豬就頂一個人1000元一個月的工資,不用日晒雨淋,每天只需要喂3頓潲水。

親戚的生意經令陳桂龍眼前一亮:他讀職業學校學的就是動物技術系,他瞬間作出了改變未來的決定——辭職回家養豬!

打工仔變身“豬司令”——養豬能手陳桂龍創業記

賺下“第一桶金”

懷揣著打工7年存下的4000元錢,騎著借來的摩托車,陳桂龍四處尋找成本最低的豬苗,並在家附近以年每畝130元的價格租了13畝地建造簡易豬舍。陳桂龍第一批養了13頭豬,半年就賺了4000多元,激發了他擴大養豬規模的鬥志。

陳桂龍告訴記者,搞養殖風險並不小,自己養豬過程中沒有受過大的挫折,是因為平時小心防範,虛心請教其他養豬戶,把所學知識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整天琢磨如何科學防病育肥。

陳桂龍事業的轉折點在2007年到來。他記得從2007年5月起,豬價開始暴漲,收購價從每500克3.2元升到了5.5元,又從5.5元一路漲到10.5元。當時他的養豬場存欄肉豬超過700頭,每頭能賺1000多元,當年就賺了100多萬元。

打工仔變身“豬司令”——養豬能手陳桂龍創業記

突破行業瓶頸

從跨進養豬業開始,陳桂龍就發現了來自源頭的制約:購買健康便宜的豬仔,存欄量跟不上豬場發展的規模;而購買來自不同種群的豬仔,又容易患上應激性疾病。於是,陳桂龍決定自己養母豬。從3頭養起,發展了5年之後,在豬價飛漲的2007年,陳桂龍的養豬場已經養殖了200餘頭母豬,為他的養豬事業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動力。

2013年是陳桂龍事業發展的另一個轉折點,他在合浦縣廉州鎮大嶺村委租下了76畝土地,投資300多萬元建設了一個建築面積46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養豬場,養有母豬300頭,年出欄肉豬6000頭,在全市也算數得上的養豬大戶了。

實現抱團發展

2013年,陳桂龍發起了北海第一家生豬養殖合作社,和其他10個養豬場聯合成立了“桂聯生豬合作社”,實現抱團發展。

目前,該合作社已經擁有110個會員,總存欄母豬超過7000頭,年出欄肉豬超過14萬頭。大家通過合作社這個平臺統一購買飼料、統一銷售生豬、共同防治病害,實現了多方共贏的局面。此時的陳桂龍不僅是該合作社的帶頭人,還是合浦縣康源農牧有限公司、廣西桂良畜牧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已經從一個家庭養豬戶成長為合浦縣養豬行業的領軍人物。

陳桂龍告訴記者,現在他的豬場已經在多個環節實現了自動化,整個豬場只請了6個工人,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2019年他準備在烏家、星島湖鎮尋找合適地點再建一個標準化養豬場,達到母豬存欄500頭、年出欄肉豬10000頭的規模,需要請的工人也不過10個左右。未來,陳桂龍準備把公司建設成由名優品種繁育、養殖、屠宰加工、冷藏儲運及市場營銷組成的產業鏈,繼續秉承“公司+基地+合作社+養殖戶”的模式,推動合浦養豬業繁榮發展。

陳桂龍說,他很慶幸自己當年果斷選擇了回鄉創業的路,擺脫了一輩子做打工的制約;又很幸運選擇了養豬作為事業的起點。一路成長至今,感謝一路幫助、扶持自己的各級政府部門和客商,讓他從未後悔當年的選擇。

作者:吳白樺

來源:北海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