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擊治療網癮!被評“”最臭名昭著”的楊永信為何成為家長之友?

電擊治療網癮!被評“”最臭名昭著”的楊永信為何成為家長之友?

撰文 | 周煒皓

編輯 | 席驍儒

出品 | 蓋飯特寫工作室

網友葛龍徒曾在新浪微博上發過視頻:黑夜下的臨沂四院,從曾經的13號室窗口內傳出淒厲的哭嚎,一個應該還沒變聲的孩子,慘叫著呼喚爸媽。這條視頻很快掀起波瀾,人們質疑:網戒中心到底關沒關?

很快,臨沂衛計委(注:2018年3月27日已更名為衛健委)迴應:消息不實,網戒中心2016年就關了。

葛龍徒被警方帶著確認現場協助調查,在那裡,他見到了楊永信。葛龍徒曾經在網戒中心被「治療」過,楊永信一開始沒認出來,經提醒後,終於想起了這位舊識,楊叔拍著葛龍徒的肩膀,語重心長地問他:「你才待了一個多月,就敢說這個?」

1.為了孩子

電擊治療網癮!被評“”最臭名昭著”的楊永信為何成為家長之友?

(楊永信獲得過諸多嘉獎:山東省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先進個人、山東省未成年人保護傑出公民、感動臨沂年度人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個人、感動山東十大健康衛士、山東省道德模範候選人、臨沂市首屆十大傑出醫師,臨沂市衛生領軍人才、山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同時,他還享受國務院津貼待遇)

2016年,楊永信迎來人生高光時刻,由臨沂政府牽頭,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陽平凱主持的鑑定會在臨沂市網戒中心舉辦。這在當地算是規格空前,一眾市級領導出面,就為了給楊氏模式一個科學的名分。

網戒中心裡四處掛起大紅燈籠,楊永信正裝出鏡,臉上自豪與喜悅四溢。旁邊還有歐陽院士悅耳的恭維聲伴奏:「(楊永信)開闢了多學科、多領域綜合應用的成功典範」。

對於楊永信這位常年因「戒網癮」飽受爭議的名人來說,得到學界肯定是一件人生大事。不過好事未必成雙——正面消息剛出未久,就在網上為他招來一陣批評聲浪。

先是柴靜揭露「網戒中心」內情的節目《網癮之戒》被舊事重提,記憶被喚醒的公眾這次開始對楊永信以「惡魔」相稱。接著,一位自稱被「網戒中心」收治過的網友發佈第一人稱紀行,描述網戒中心內的日常:

手上,太陽穴上,拔掉鍼灸針之後已經是一個黑色的小洞,連血都不流了,想必是已經電焦了。

病人反水、媒體圍攻,對楊永信而言已非初次——2009年,央視兩個節目組分別點名他,質疑楊永信牟取暴利、不規範行醫,衛生部也緊急叫停網戒中心電休克治療,楊永信換下沒有許可證的儀器,生意照做。要說負面影響,恐怕就是此後,楊永信幾乎只接受山東本地官方媒體採訪。

為了引導輿論,山東媒體大眾網去採訪楊永信。此時的楊叔委屈不已,認為公眾是被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以及見縫就鑽的無良媒體誤導了。

被問及網戒中心會不會被關停,他憂心忡忡地為黎民大眾擔憂:「對我沒有影響,我可以繼續做我的副院長、精神科醫生,可這些孩子怎麼辦?」坊間曾有傳聞,說楊叔是拿自己兒子當試驗品,摸索出的這套電擊療法。他兒子在讀大學期間,偶爾會去網戒中心幫忙。至於之後的人生軌跡,比如到底被電成什麼樣子,則無從查證。

隨著討伐呼聲漸響,公安部、共青團、最高檢接連發聲,這個沒批准沒資質、頂風開業十年的網戒中心,終於在得到科學鑑定後,被衛計委關停。

楊永信擔憂成真。

只是古語有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被正式叫停後,有媒體去探訪時,發現在網戒中心附近出沒著一些神色緊張的中年人,他們一看到有人試圖用相機、手機拍攝,就會匆忙上前阻止。被阻撓的採訪者們推斷,這些人是網戒中心的家長委員會成員。

網戒中心到底關沒關,仍舊撲朔迷離。

楊叔早年曾說過,他開網戒中心,不止是要把「問題青少年」變成普通人、正常人,而是要把這些孩子培養成精品、極品。

如今壯志未半,中心已關,家長們只得尋覓更好的去處。

2.家長之友

電擊治療網癮!被評“”最臭名昭著”的楊永信為何成為家長之友?

(家委會是網戒中心的日常管理者,家長們對楊永信和他的戒網理論十分信任,此前有媒體報道,一個孩子被抓進13號室進行電休克前,這位孩子的母親大喊:「加大劑量電死他」)

家長和楊永信的關係,堪稱情如魚水。據傳楊叔在青島被打過,具體時間地點無法考證,但襲擊確有其事,他在網戒中心的大課上曾經為此痛哭,說自己為了孩子和家長們盡心盡力,卻被人暴力威脅。

大教室裡160多人,在楊永信指揮下齊刷刷哭出聲,家委會委員們齊聲吶喊:「誓死保衛楊叔」。

名義上,家委會管理著網戒中心,從飲食起居、對外宣傳,再到開支用度的統籌規劃,以及整個中心的安保和監管。被治療的孩子們去圍著操場磕上千個響頭,在頭骨與地面的碰撞中感悟人生時,家委會成員會手拉著手,面帶笑容堵住所有能逃跑的道路。

某位《三聯生活週刊》女記者來到臨沂採訪,結果先被家長毆打,後被警察刁難盤問,面對「她自己有精神病才會到這種地方來,說不定是她自己打人呢」的神指責,這位記者直接被欺負哭了,鎩羽而歸。

離開臨沂以後,她在採訪手記裡寫:

網戒中心的規則是靠家長支撐的,來這裡接受治療的家庭,大多數不是來解決網癮,而是來解決家庭問題。

類似的結論,柴靜也提出過。她在《新聞調查》那期節目最後,連珠炮一樣丟出幾個問題,落點在於這些家庭是否存在重大問題,家長是否不重視和孩子的溝通,而以冷漠、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

結果,坐滿的大教室裡,幾乎所有家長和孩子都舉起了手,家長們面色窘迫,有的孩子在聽到柴靜問「是否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你」時,眼角不由自主耷拉下去,滿面悲傷苦痛。

在家長與孩子遙相對望時,楊永信一直抱著手,臉上咧著大大的笑容,等柴靜說完,全場短暫沉默,他立刻快步躥到臺上,把眾人從思考中喚醒。

在網上,不難找到各種親歷者的講述:

·有人因為開淘寶,被父母以不務正業為名送進來

·有心理學專業的女大學生,因為和學長戀愛忤逆了父母意志被送進來

·高豔雷,一個重慶大學法學碩士,因為還想再考個博,被父母送進來

高豔雷後來被活活電出了精神分裂。

「網癮」成了父母隨機裁斷的口袋罪,無論叛逆、早戀、厭學,還是同性戀、晚婚、好賭、酗酒,甚至不按父母期待就業,都可以套個網癮的罪名電一電。

對於這些家長而言,比起接受「親子關係有問題」的真相,楊叔口中的「網癮毀了家庭」,或許要更好接受些。

看著生意蒸蒸日上,楊叔不無感慨:

網戒中心能存在,多虧了家長的需求。

3.遊民公敵

電擊治療網癮!被評“”最臭名昭著”的楊永信為何成為家長之友?

(國內獨立遊戲《籬笆莊祕聞》,以楊永信為原型,塑造了反派角色「楊教授」,故事背景發生在一個戒網中心內,主角是被送進來治療的叛逆少女,遊戲內的多個結局都是悲劇收場)

這世界上最希望楊永信網戒中心關門的,除了被他電過的人,可能就剩下游戲玩家群體了,尤其玩魔獸的。

2005年,《魔獸世界》國區開服,這款遊戲憑藉成熟的圖形界面和革命性的玩法,成為之後同類遊戲的先驅與祖源。當時中國總網民數剛剛過億,半年時間,遊戲裡的艾澤拉斯世界就已經聚集300萬中國玩家。也正是因此,《魔獸世界》被楊永信盯上了。

央視記者劉明銀找上楊永信,打算拍一部戒除網癮的系列紀錄片,第一集就拿魔獸開刀。鏡頭前,楊永信高舉雙手,擺出樂團指揮家的架勢。在他的信號示意下,受訪家長們連聲痛斥,說這款充斥暴力與血腥的遊戲,讓他們的天才孩子「變成了魔獸」。

2008年,以楊叔和「網戒中心」為主角的邪典紀錄片《戰網魔》播出,大抵是對網遊深惡痛絕,在這部片子裡,導演劉明銀為《魔獸世界》編造了「殺人奪寶」的設定,又採用交叉剪輯的手段混入其他網遊片段手法夾帶私貨。

一時間,家長人人自危,唯恐孩子沾上這精神鴉片。

當年「兩會」上,人大代表劉友君痛心疾首,說小學生們「滿口裝備、升級、豔照」,長此以往,中國要完。憂國憂民的情懷感染了臺下代表,他們紛紛點頭附和。

在當年「兩會」後,「綠壩花季護航」被立刻推出。隨後,這款綠色上網過濾器,被要求預裝進所有在華生產銷售的個人電腦裡。

問題是當時信息鑑別技術實在有限,只要黃底黑斑的圖片都難逃一切,比如加菲貓、海綿寶寶。

面對限制,網民們爆發出巨大創造力,自發破解了此軟件。《魔獸世界》的玩家數也在隨後漲到500萬。

由於代理權到期,2009年,《魔獸世界》的中國區被暴雪轉交給網易管理,於6月7日宣佈停服。玩家們原本以為,這只是次短暫的公事公辦。近兩個月的等待,新的許可證卻遲遲沒能通過審批。

玩家們憤怒了,有人攻擊暴雪、網易,要求維權,有人則把矛頭指向劉明銀和楊永信。與此同時,網上出現一部由網友「性感玉米」製作的小視頻《網癮戰爭》,作者塑造了反派角色「楊永新」——一個備受信徒們膜拜的邪教頭子。

這部電影獲得「土豆映像節」最佳短片獎,還殺入夏威夷電影節,走向國際。

楊叔也在同一時間登上世界舞臺。他率先登上知名核心刊物《科學》雜誌,被評「最臭名昭著」。

放眼整個中國網戒行業,只有楊永信獲此殊榮。

4. 戒網奇招

電擊治療網癮!被評“”最臭名昭著”的楊永信為何成為家長之友?

(楊永信把更換後的電針灸機器稱為「稻草人」,據一些曾在臨沂網戒中心待過的學員回憶,楊永信經常對他們說:「楊叔的小機器包治百病」)

2009年,央視《大家看法》節目請來戒網專家陶宏開和陶然。

陶然是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師,主張網癮由大腦生理問題、注意力缺陷誘發,是病得治。而自稱用對話拯救過網癮少女的陶宏開則對此嗤之以鼻,說自己沒用一粒藥就解救過不少孩子。

被觀眾質疑資質時,陶宏開搬出頭銜壓人:「我就是學校,我是華中師範大學的教授,我做的是素質教育!」

實際上,在華師的師資名單裡,並沒有陶宏開這個名字,至於他常常掛在嘴邊的「美國素質教育專家」身份,也沒有相應的學術成果作為支撐。即使如此,陶宏開還是成為共青團聘請的「青少年網絡文明愛心大使」,四處開辦講座和訓練營。

除了隔三差五抨擊陶然,指控對方把網癮說成精神疾病以外,陶宏開對楊永信也是同行見面分外眼紅,指責臨沂網戒中心這類機構靠電擊、暴力矯治,是赤裸裸的騙人。但說起來,陶宏開名下的訓練營,也一樣全封閉式軍事化管理。

對於陶宏開的指責,楊永信從未迴應過,實際上,他幾乎不怎麼搭理同行,只偶爾轉發一些相關新聞,比如婁底育才實驗學校打死17歲少年謝海林。

楊叔大概是想提醒網友們,臨沂網戒中心屹立多年,還從沒出過人命案,簡直可堪業界楷模。

這般業績,與楊叔的特色電療密不可分。很多人都知道,楊永信擅長電休克療法,但他用的電休克,卻與醫學界通行的普通電休克有所區別。

按照操作規範,運用於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治療的電休克,需要先評估病患身體情況後,注射麻醉類藥物,避免抽搐,而在網戒中心,體檢和麻醉都可以省了,要的就是疼,疼才長記性。顯然的好處,就是暫時還沒直接電死人。

楊叔這種特色手法,倒確實有歷史淵源:1930年代,醫學界以為癲癇和精神分裂是兩種不會同時發作的病,於是通過電擊誘發癲癇的方式,治療精神分裂。當然了,後來隨著研究深入,人們發現這兩種病是能同時出現的,這種療法被掃進了醫療史的垃圾堆。

2009年,因為廣西的「起航訓練營」打死學員,衛生部插手網戒行業、緊急叫停電擊療法。此後楊永信不得不把大功率的DX—Ⅱ換成電針灸儀器,在接受採訪時他不無遺憾地說:治療效果不如以前了。

但新儀器讓視覺震撼力提升不少。據一位親歷者描述,電擊之前,楊叔會把導針插進「病人」的太陽穴、下巴、虎口、指甲蓋,隨著他手中按鈕的變化,電幅大小交替,床上的人渾身震顫。楊叔常坐在治療床邊的藤椅上,微笑著問:知不知道錯了?承不承認有網癮?要不要留下來接受治療?

做電療的房間,被稱作13號室,每個才被送來的孩子都要進去一趟,在裡面的經歷被勒令不許告訴家長。

等到電完出去,孩子們個個服帖,跟家長認錯下跪,懇求留下來接受治療,生怕稍有不從就被拿去再電一回。

這套療法成為楊永信鮮明的個人符號。2016年,非對稱對抗遊戲《黎明殺機》為了答謝中國玩家,決定由玩家們票選一箇中國風恐怖角色,楊叔以得票近半的絕對優勢,力挫黑白無常、牛頭馬面,成為玩家們心中恐怖之最。

這個遊戲裡從此多了一個醫生角色,技能就是使電。

5.十年沉浮

電擊治療網癮!被評“”最臭名昭著”的楊永信為何成為家長之友?

(除了電休克以外,網戒中心還有諸如圍著操場磕頭、體驗孕婦、盲人、下肢殘障人士等「訓練」方式)

2006年前,楊永信還只是個普通的臨床醫生,在臨沂四院上班,偶爾去高校裡做精神衛生講座,有不少老師和家長問他:網癮能不能治?

成立臨沂網戒中心以後,他似乎找到了答案。那時起,在網戒中心治療的「盟友」和家長們口中,楊永信成為不容置疑的權威,「你們必須相信楊叔,那你們的孩子才能得到救贖!」

掛牌短短三年,網戒中心獲利8100多萬,在當時的全中國創造10個億市值的網戒市場。被衛生部點名,又遭柴靜曝光後,楊永信一度陷入自我懷疑,他覺得全世界都在針對他。網戒中心的生意也遭受打擊,收治人數連年下滑。

直到2013年,中國的「網癮」研究傳來新消息——陶然團隊制定的九條診斷標準,被美國精神病協會推出的新「DSM-5診斷與統計手冊」收錄。

部分媒體聞聲而動,把這個消息解讀為國際認可網癮是一種精神疾病。實際上,這本手冊裡只是說遊戲成癮這個課題值得研究。

中國的戒網癮行業,在網癮話題的再次火熱下,似乎迎來又一輪春天,據估算,市場一度高達450億,能查證的相關機構不下65家。臨沂網戒中心也重新紅火起來,最多的時候,同時收治了900多人。

楊永信再次揚眉吐氣,2015年,不斷謝絕媒體採訪的他破例登上中青網,抨擊部分個人和媒體別有用心,用外行人的眼光揣測他和「網戒中心」,把治療渲染成「酷刑」,害得「網戒中心」險些夭折。

這一次,他不再指責網遊是萬惡之源,而是說網癮成因有三大因素:不良性格基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

比起還死守網癮的楊永信,曾經和他齊名的戒網專家陶宏開,更早察覺到風向的變化——2012年,陶宏開為網遊《亮劍2》站臺宣傳;2014年,陶宏開盛讚巨人出品的遊戲《江湖》是未來遊戲發展方向。面對這個曾說出「女玩家沒資格當母親」的一代專家,網友們的反應是指責他立場分裂。

就在被中青網報道一年後,輿論討伐下,楊永信的網戒中心關停,他重新回到臨沂四院,偶爾坐診,接受一些關於網癮的諮詢。

2018年,有媒體再探臨沂網戒中心,看到昔日緊鎖的大門敞開著,孩子們跑操、磕頭的操場停滿車輛,門柱上曾經掛過的「青少年性格缺陷矯正中心」、「青少年危險行為干預中心」招牌不知去向,只剩下泛黃的房屋招租小廣告。

面對網友們日復一日的攻擊,楊永信在微博上倒是舉重若輕:「正是因為你們的關注,所以我活得很好,臨沂網戒也很好,傻家長也越來越多」。

沒多久,他的微博和博客清除一空。

6.終

電擊治療網癮!被評“”最臭名昭著”的楊永信為何成為家長之友?

(2018年末,網上再掀對網戒中心是否關門的討論後,有記者去實地探訪,發現楊永信仍在專家名單上,並標註擅長網癮治療)

2018年11月,楊永信入駐B站。社交網絡上立刻出現「如何看待此事」之問,最熱門的回答是:

大概就是前納粹集中營軍官去以色列旅遊的感覺。

很快,新消息傳來:疑似楊永信的B站賬號被永久封禁,視頻及文章被刪除,他的名字將不會出現在B站發佈封禁信息的小黑屋公告欄內。

圍觀眾人們覺得,「B站這是明顯不想惹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