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撩:五月楊梅掛滿枝'

"

今日主題:楊梅

宋“俗僧”釋祖可特為楊梅寫過一首同名詩詞,我們斷定他應該是南方人了;北方沒有楊梅,在古代交通不大便利的情況下,北人很少南來,只為一嘗楊梅的滋味。他這首名為《楊梅》的原詞是這樣的:

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價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子深。

飛艇似聞新入貢,登盤不見舊供吟。詩成欲寄山中友,恐起頭陀愛渴心。

楊梅的味道,很多人印象最深的無非“酸甜”二字,但作者把它跟河朔的葡萄比,覺著葡萄不夠“重口味”,又跟瀘南荔子比,認為其色遠比荔子深;一到五月,楊梅早已掛滿枝頭,那小模樣兒好比紅寶石一般,所以驚歎“一顆價千金”。

一開始,我覺著這個“俗僧”的想法真是奇怪。但是現在,我們不能再以這樣的眼光去看待楊梅、葡萄,甚至荔子,它們的價格早已接近金價,但是種植戶似乎並不賺錢。

"

今日主題:楊梅

宋“俗僧”釋祖可特為楊梅寫過一首同名詩詞,我們斷定他應該是南方人了;北方沒有楊梅,在古代交通不大便利的情況下,北人很少南來,只為一嘗楊梅的滋味。他這首名為《楊梅》的原詞是這樣的:

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價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子深。

飛艇似聞新入貢,登盤不見舊供吟。詩成欲寄山中友,恐起頭陀愛渴心。

楊梅的味道,很多人印象最深的無非“酸甜”二字,但作者把它跟河朔的葡萄比,覺著葡萄不夠“重口味”,又跟瀘南荔子比,認為其色遠比荔子深;一到五月,楊梅早已掛滿枝頭,那小模樣兒好比紅寶石一般,所以驚歎“一顆價千金”。

一開始,我覺著這個“俗僧”的想法真是奇怪。但是現在,我們不能再以這樣的眼光去看待楊梅、葡萄,甚至荔子,它們的價格早已接近金價,但是種植戶似乎並不賺錢。

對撩:五月楊梅掛滿枝

深夜柴門闔更開,楊梅香送滿罌來。

關於楊梅的色香味,我多少有些領悟。其色,紅豔誘惑,足以傾城;其香,濃淡相宜,足以驚座;其味,酸甜爽口,足以揚名。我第一次吃到楊梅,竟是小學生之時。嚴格來說,那還不算“楊梅”,其實只是楊梅罐頭。新鮮楊梅很難保存,所以北方人想吃到新鮮楊梅,真是一種奢望。然而初嘗楊梅滋味,真有初戀般的感覺。後來,有機會吃到新鮮楊梅,我對它的看法突然變了。我覺得它比初戀更有內涵,畢竟,它只是一顆小小的酸甜相間的果子。

我在浙江同學的家裡頭一次喝到了楊梅酒,那時候浙江的仙居一帶早被冠以“楊梅之鄉”的美譽,所以當地人培育出來的楊梅,在體型上已經跟雞蛋大小有得一比了。後來我才知道,這其實只是仙居人先人一步,在我的認識裡,真正的“楊梅之鄉”應該在湖南靖州。只可惜,靖州這名字聽上去不如仙居。

我同學的老爸認為,跟雞蛋大小的楊梅泡出來的酒並不好喝,所以一到楊梅採摘季節,他總要想法子去採摘一些老家野生的楊梅。野生楊梅個頭小,但味兒十足,小小一顆,入嘴即化,輕輕一嚼,最後只有一個核出來。楊梅酒的味道非常特別,尤其一到夏天,冰鎮後的楊梅酒,反倒比楊梅汁好喝很多。對於好酒之人來說,楊梅汁缺了一點讓人“犯暈”的魂兒。

"

今日主題:楊梅

宋“俗僧”釋祖可特為楊梅寫過一首同名詩詞,我們斷定他應該是南方人了;北方沒有楊梅,在古代交通不大便利的情況下,北人很少南來,只為一嘗楊梅的滋味。他這首名為《楊梅》的原詞是這樣的:

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價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子深。

飛艇似聞新入貢,登盤不見舊供吟。詩成欲寄山中友,恐起頭陀愛渴心。

楊梅的味道,很多人印象最深的無非“酸甜”二字,但作者把它跟河朔的葡萄比,覺著葡萄不夠“重口味”,又跟瀘南荔子比,認為其色遠比荔子深;一到五月,楊梅早已掛滿枝頭,那小模樣兒好比紅寶石一般,所以驚歎“一顆價千金”。

一開始,我覺著這個“俗僧”的想法真是奇怪。但是現在,我們不能再以這樣的眼光去看待楊梅、葡萄,甚至荔子,它們的價格早已接近金價,但是種植戶似乎並不賺錢。

對撩:五月楊梅掛滿枝

深夜柴門闔更開,楊梅香送滿罌來。

關於楊梅的色香味,我多少有些領悟。其色,紅豔誘惑,足以傾城;其香,濃淡相宜,足以驚座;其味,酸甜爽口,足以揚名。我第一次吃到楊梅,竟是小學生之時。嚴格來說,那還不算“楊梅”,其實只是楊梅罐頭。新鮮楊梅很難保存,所以北方人想吃到新鮮楊梅,真是一種奢望。然而初嘗楊梅滋味,真有初戀般的感覺。後來,有機會吃到新鮮楊梅,我對它的看法突然變了。我覺得它比初戀更有內涵,畢竟,它只是一顆小小的酸甜相間的果子。

我在浙江同學的家裡頭一次喝到了楊梅酒,那時候浙江的仙居一帶早被冠以“楊梅之鄉”的美譽,所以當地人培育出來的楊梅,在體型上已經跟雞蛋大小有得一比了。後來我才知道,這其實只是仙居人先人一步,在我的認識裡,真正的“楊梅之鄉”應該在湖南靖州。只可惜,靖州這名字聽上去不如仙居。

我同學的老爸認為,跟雞蛋大小的楊梅泡出來的酒並不好喝,所以一到楊梅採摘季節,他總要想法子去採摘一些老家野生的楊梅。野生楊梅個頭小,但味兒十足,小小一顆,入嘴即化,輕輕一嚼,最後只有一個核出來。楊梅酒的味道非常特別,尤其一到夏天,冰鎮後的楊梅酒,反倒比楊梅汁好喝很多。對於好酒之人來說,楊梅汁缺了一點讓人“犯暈”的魂兒。

對撩:五月楊梅掛滿枝

顆顆紅寶石,枝頭正當時。

蘇東坡那首最為人熟知的《惠州一絕》,就吟唱了嶺南楊梅對他的味覺衝擊,整首詩看上去在誇讚“一絕”,其實他一連讚了“三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盧橘,楊梅,荔枝,這嶺南“三絕”,讓“老饕”蘇東坡先生欲罷不能。盧橘,據說就是枇杷。嶺南的枇杷,說起來真是一絕。我吃過野生枇杷,除了特別生津的“一口水”,剩餘的其實全是核兒。可就是那麼一口,總讓人留戀往返。到了嶺南,究竟要多吃楊梅,還是盧橘,還是荔枝?甭急,慢慢吃,一樣一樣來,管夠!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無需再為做不了“嶺南人”而揪心,就算你坐在北極村裡,照樣可以吃到還算新鮮的熱帶水果。

宋人王觀的一首《浪淘沙》據說也是專門寫給楊梅的詞作,不知道這個糟老頭子到底幾個意思,反正我讀著這首詞很讓人彆扭。

素手不晶盤。壘起仙丸。紅綃剪碎卻成團。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雞冠。

味勝玉漿寒。只被宜酸。莫將荔子一般看。色淡香消僝僽(chán zhòu)損,才到長安。

其中的僝僽二字,特別讓人彆扭,吃個楊梅,竟能吃出惆悵和煩躁,這也真是“想多了吧”!不過,人家“想多了”,也比我這種什麼都不想要好一些。

"

今日主題:楊梅

宋“俗僧”釋祖可特為楊梅寫過一首同名詩詞,我們斷定他應該是南方人了;北方沒有楊梅,在古代交通不大便利的情況下,北人很少南來,只為一嘗楊梅的滋味。他這首名為《楊梅》的原詞是這樣的:

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價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子深。

飛艇似聞新入貢,登盤不見舊供吟。詩成欲寄山中友,恐起頭陀愛渴心。

楊梅的味道,很多人印象最深的無非“酸甜”二字,但作者把它跟河朔的葡萄比,覺著葡萄不夠“重口味”,又跟瀘南荔子比,認為其色遠比荔子深;一到五月,楊梅早已掛滿枝頭,那小模樣兒好比紅寶石一般,所以驚歎“一顆價千金”。

一開始,我覺著這個“俗僧”的想法真是奇怪。但是現在,我們不能再以這樣的眼光去看待楊梅、葡萄,甚至荔子,它們的價格早已接近金價,但是種植戶似乎並不賺錢。

對撩:五月楊梅掛滿枝

深夜柴門闔更開,楊梅香送滿罌來。

關於楊梅的色香味,我多少有些領悟。其色,紅豔誘惑,足以傾城;其香,濃淡相宜,足以驚座;其味,酸甜爽口,足以揚名。我第一次吃到楊梅,竟是小學生之時。嚴格來說,那還不算“楊梅”,其實只是楊梅罐頭。新鮮楊梅很難保存,所以北方人想吃到新鮮楊梅,真是一種奢望。然而初嘗楊梅滋味,真有初戀般的感覺。後來,有機會吃到新鮮楊梅,我對它的看法突然變了。我覺得它比初戀更有內涵,畢竟,它只是一顆小小的酸甜相間的果子。

我在浙江同學的家裡頭一次喝到了楊梅酒,那時候浙江的仙居一帶早被冠以“楊梅之鄉”的美譽,所以當地人培育出來的楊梅,在體型上已經跟雞蛋大小有得一比了。後來我才知道,這其實只是仙居人先人一步,在我的認識裡,真正的“楊梅之鄉”應該在湖南靖州。只可惜,靖州這名字聽上去不如仙居。

我同學的老爸認為,跟雞蛋大小的楊梅泡出來的酒並不好喝,所以一到楊梅採摘季節,他總要想法子去採摘一些老家野生的楊梅。野生楊梅個頭小,但味兒十足,小小一顆,入嘴即化,輕輕一嚼,最後只有一個核出來。楊梅酒的味道非常特別,尤其一到夏天,冰鎮後的楊梅酒,反倒比楊梅汁好喝很多。對於好酒之人來說,楊梅汁缺了一點讓人“犯暈”的魂兒。

對撩:五月楊梅掛滿枝

顆顆紅寶石,枝頭正當時。

蘇東坡那首最為人熟知的《惠州一絕》,就吟唱了嶺南楊梅對他的味覺衝擊,整首詩看上去在誇讚“一絕”,其實他一連讚了“三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盧橘,楊梅,荔枝,這嶺南“三絕”,讓“老饕”蘇東坡先生欲罷不能。盧橘,據說就是枇杷。嶺南的枇杷,說起來真是一絕。我吃過野生枇杷,除了特別生津的“一口水”,剩餘的其實全是核兒。可就是那麼一口,總讓人留戀往返。到了嶺南,究竟要多吃楊梅,還是盧橘,還是荔枝?甭急,慢慢吃,一樣一樣來,管夠!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無需再為做不了“嶺南人”而揪心,就算你坐在北極村裡,照樣可以吃到還算新鮮的熱帶水果。

宋人王觀的一首《浪淘沙》據說也是專門寫給楊梅的詞作,不知道這個糟老頭子到底幾個意思,反正我讀著這首詞很讓人彆扭。

素手不晶盤。壘起仙丸。紅綃剪碎卻成團。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雞冠。

味勝玉漿寒。只被宜酸。莫將荔子一般看。色淡香消僝僽(chán zhòu)損,才到長安。

其中的僝僽二字,特別讓人彆扭,吃個楊梅,竟能吃出惆悵和煩躁,這也真是“想多了吧”!不過,人家“想多了”,也比我這種什麼都不想要好一些。

對撩:五月楊梅掛滿枝

聊將一粒變萬顆,擲向青林化珍果。

隨著時間推移,中國人到了明代,應該對楊梅等果實的理解更深了一層。因此,明人轉寫楊梅的詩作非常之多。就拿明人吳寬來說,他一首《楊梅》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現在十分流行的吃法,“冰鎮楊梅”。

五月果初熟,枝頭鶴頂丹。

欲知甘冷好,千顆薦冰盤。

再有明人李東陽,他寫楊梅的詩詞可不止一兩首,然而這個糟老頭子也是那種喜歡“想多了”的文人,因此在他的詩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讓人“臉紅”的場面。為了吃到楊梅,我們的祖先真是差一點就挖空了所有的心思。

李東陽的一首《賜楊梅》,也不知道到底要揭露些什麼,反正全詩就是一個“擰巴”,他認為十月楊梅價比隋珠,吃楊梅的和送楊梅的心情都很“複雜”吧!

官河催載滿船冰,

十月楊梅入帝京。

沁齒不知紅露溼,

到詩偏助玉堂清。

名從傅鼎遙分派,

價比隋珠亦稱情。

再拜文華門外地,

講筵恩重若為榮。

在做吃貨這條漫漫人生路上,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深信很多人還會不惜一切代價。感謝長生天,讓我們還有那麼多美物可供饕餮......

想購買正宗楊梅的撩友,可早點撩我!

更新緩慢,勿忘來撩!

文/王父斤【 原創 】歡迎關注、交流和分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