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的任性:去年捐款40億做慈善,兩年造電動車又花了3200億

首富的任性:去年捐款40億做慈善,兩年造電動車又花了3200億

眾所周知,恆大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地產企業。不過歷經多年發展,現在早已不是一家房企這麼簡單,而是一家以地產、文體以及新能源產業等多元化的世界500強,總資產高達萬億規模。今年3月,恆大發布了2018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其去年營業收入為4662億元人民幣,實力強悍。

說起恆大,那就不得不提到其創始人許家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許家印在河南周口出生,幼時家境貧寒,常面臨輟學的困境,在親友的幫助及助學金的支持下才順利讀完高中,並在七十年代末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四年後,學有所成的他被分配到河南一家鋼鐵公司,從小技術員做起,一干就是10年,期間歷任車間主任等職。

首富的任性:去年捐款40億做慈善,兩年造電動車又花了3200億

跟王健林等優秀企業家一樣,許家印也不滿足於這份在外人看來是鐵飯碗的工作,九十年代初辭職來到深圳打拼。三年後,他帶著幾個人來到廣州成立了一家名為鵬達的地產公司。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當時鵬達的珠島花園項目就為母公司淨賺兩億多,但他的工資一個月卻只有幾千塊,養活家庭都困難。到1996年的時候,他便自己出來創立了恆大,正式開始了創業之旅。

公司成立初期,許家印結合實際情況,認為應該用最少的錢拿更多的地,於是他把公司的第一個項目鎖定在廣州一塊郊區地皮上。不過即便是這塊偏僻的地方,首期也要五百萬元的地價款。憑藉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許家印充分發揮商務談判技能,與銀行合作帶來了前期資金後立即開發,並複製珠島花園小戶型、薄利多銷的模式打造一期金碧花園,賺到了第一桶金。

首富的任性:去年捐款40億做慈善,兩年造電動車又花了3200億

當時廣州一個城市就有近千家房企,而且絕大部分成立時間都比恆大要早。不過在許家印的帶領下,公司採取跑馬圈地的策略,2004年的時候更是擠進全國百強房企前十。這一年對恆大來說是個分水嶺,之前是以規模取勝,現在已經走過了原始積累的階段,許家印便提出要從產品上進行變革,開始走“規模+品牌”的精品戰略。事實證明,該戰略非常正確,公司因此得到了迅猛發展。

然而,即使恆大已經成長為龐然大物,也無法逃避2008年危機的第一個寒冬,這也是高速發展帶來的隱患。據悉,當時恆大在全國有三十個樓盤、近九百萬平方米在建物業,再加上此前大規模擴張,其現金流已經出現了百億級的缺口,對於公司的經營相當危險。許家印重拾薄利多銷的策略,快速回籠資金;另一方面找到香港幾大富豪支援,使恆大熬過了最艱難時期。

首富的任性:去年捐款40億做慈善,兩年造電動車又花了3200億

為了使產業更加穩健,恆大開始了多元化之路。與萬科等在地產主業基礎上向產業鏈延伸的發展方式不同,恆大的多元化觸角要更遠一些。包括進入體育、糧油、飲用水等領域,而體育給恆大帶來了相當大的品牌影響力。近些年更是逐漸向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如廣州、瀋陽這兩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加上之前投入廣匯、NEVS、法拉第的資金,兩年時間已花費高達近3200億,可見許家印的任性與決心。

根據胡潤百富榜排名顯示,許家印身價為2500億,多次登上首富寶座。而在收穫事業成功的同時,許家印也積極參與公益慈善,僅去年捐款就達到了40.7億元,並八次獲得中華慈善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