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我開始心疼薛寶釵”

文/婉兮 圖/網絡

1

“我覺得畢業後,越來越能理解薛寶釵了。”

許久未見的閨蜜和我碰面,談興正濃時,忽然沒頭沒腦冒出這麼一句話來。我詫異,她笑笑,舉起手機晃了晃:“我正在給單位的人點贊評論呢。”

what?我表示聽不明白。

她埋下頭,邊動手指邊解釋。我這才知道,這些年來,閨蜜已經習慣了在每天晚飯後,挨個給領導們的“微信運動”點贊,也會不時翻開圈子動態,恰到好處地說上一兩句場面話。

當然,不那麼做也是可以的。

可她在傳統國企上班,人際交往多少帶著些“等級”色彩,太“個性”的東西並不被提倡。有些個獨來獨往的,甚至會被大姐們特別關注,孜孜不倦地充當人生導師。

閨蜜原本也快人快語性子直爽,但見多了聽多了,也就默默藏起真實的一面,按照標準來修修剪剪,把自己變成人人稱讚的好職工。

其實也是吃過些虧的。

剛剛上班那會兒,部門聚餐,她被安排了點菜的任務。

她拿著菜單研究好半天,兼顧了營養搭配和不同口味,卻還是漏掉了領導最愛吃的一道菜,為此而被教育了好幾天。

從此她便留了心,把周圍所有人的喜好都拿本子記下,包括愛喝哪種飲料、喜歡什麼水果、中意何種口味。

對辦公室那些碎嘴女人,也漸漸學會了笑臉相迎,哪怕她們議論自己的年齡、嘀咕自己的婚事、把各式各樣的奇葩相親對象塞過來。

情緒被密不透風地藏起來,彷彿是戴一張面具在臉上,也甚少拔尖出風頭——人們把這稱作“成熟”。

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磨去稜角適應社會,是大部分人的必經之路。

可靜下來細細思索,卻還是會有一縷哀傷浮上心頭來。

“長大後,我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類人。”

比如從一個真性情的林黛玉,長成了老於世故的薛寶釵。

2

年少時讀紅樓,總忍不住要把寶姐姐當作反角看。

一方面是覺得她有意無意地“插足”了寶黛;另一方面則因為,這個人實在太“假”了,虛偽得讓人討厭。

可往大觀園裡走一趟,卻幾乎人人都在誇寶釵。

史湘雲贊:“我天天在家裡想著,這些姐姐們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娘養的。我但凡有這麼一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無妨。”

趙姨娘道:“怨不得別人都說那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來果然不錯。”

襲人也說:“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到怎麼樣,哭的怎麼樣呢。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

丫頭婆子就更不用說了,她們都樂意親近寬厚大度的薛寶釵,對嘴巴不饒人的林姑娘則敬而遠之。若在賈府搞個“寶二奶奶”選拔賽,只怕薛寶釵的得票數會遠遠高於林黛玉。

“30歲,我開始心疼薛寶釵”

但作為讀者,我的感受卻大不相同。

跳出賈府那個生活圈,以局外人的目光審視,你就會發現,薛寶釵的“好”,完美得有些不真實。

彷彿是早早洞穿一切,懂得揣度人心,能夠順勢迎合,把每個人都照顧得妥妥帖帖——看似處處用心,卻也可能處處套路。

從另一個層面上看,這的確就是圓滑世故的代名詞。

在林黛玉還不懂得掩藏情緒時,薛寶釵已經摸透了遊戲規則,明白怎樣做才是所謂的“對”,如何表現才能對自己有利、對家族有利。

當然,這並不能成為“壞”的呈堂證供。

大觀園中一干人等,也確確實實得到了薛寶釵的貼心照拂。比如史湘雲、邢岫煙、賈環,乃至林黛玉。

只是在少年人眼中,這樣的行為處事藏了心機與目的,看上去城府頗深,實在不那麼討人喜歡啊。

3

看過一個比喻,說薛寶釵像是“被農藥催熟的紅蘋果”。

當下便拍案叫絕,只覺得這個比喻妙極。因為薛寶釵出場時,似乎就已經把童年、少年都全部捨棄了。

其實那時候,她也不過十幾歲的小女孩,比寶黛二人大不了多少。

可她已經懂得察言觀色,能剋制住自己的大部分情緒。其為人處世之道,顯然是超越年齡而存在的。

別的不說,只看親生母親薛姨媽的說法:

“你這姐姐就和鳳哥兒在老太太跟前一樣,有了正經事就和她商量,沒了事幸虧她開開我的心。我見了她這樣,有多少愁不散的。”

這說明了什麼?

哥哥薛蟠不成器,父親又早早故去,眼看著家業凋零,薛寶釵不得不學習處理家中一應事務,為寡居的老母親分擔各種憂愁。

從前的她,並不是這樣。

書中未曾明寫,卻也有隻字片語偶爾流出,我們能夠藉此窺見薛寶釵的過往。

她對愛看閒書的林黛玉說:“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

什麼《西廂記》《牡丹亭》都讀了個遍,林黛玉輕輕吟一句,她便立刻聽出端倪。

四下無人時,她也曾舉著團扇撲蝶,臉上依稀可見天真浪漫之氣。

被賈寶玉比作豐腴的楊貴妃時,她惱羞成怒,一句話便把賈寶玉懟得說不出話來。

由此可見,薛寶釵並不是天生就“懂事”。

在很久以前,慈父在世家道興旺,她只管無憂無慮地做閨中少女,撲蝶嬉戲偷看閒書,一切都可以由著性子來。

因為身後的蒼天大樹依舊挺拔偉岸,她有底氣和資本去隨心所欲。

“30歲,我開始心疼薛寶釵”

但後來,所有一切都變了。

蒼天大樹轟然倒下,自家哥哥卻只一味地荒唐胡鬧,甚至還打死人鬧出官司。她跟著母親借居賈府,雖不算寄人籬下,但多少會有些仰人鼻息的意思。

畢竟那“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真的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參加選秀女也好,嫁給賈寶玉也罷,不過是權衡利弊之下的最優選罷了。

至於真心和天性,早就被薛寶釵仔仔細細地藏了起來並束之高閣——這是她適應社會如魚得水的代價。

4

成年後再把《紅樓夢》細細讀來,只覺得薛寶釵活得極累。

周旋在榮寧二府,上要討好老太太和王夫人、中要團結友好一眾姊妹、下還得體恤下人,樹立和藹而不失威嚴的形象。

為此,她必須花費時間金錢和精力,為“人設”的屹立不倒而奔波辛勞。

可畢竟是肉體凡胎,吃五穀雜糧有七情六慾,不可能時時寧靜處處平和。而那些未曾及時發洩出來的東西,想必會在心頭日積月累,沉甸甸地壓在身上。

夜深人靜時,也許寶姐姐也會黯然神傷,在燭光閃爍中憶起從前,想念那個天真無邪的自己。可天一亮就得變回端莊溫柔的好姑娘,讓人無法挑出一絲錯,似有金剛不壞之身。

就像進入成人世界的我們。

大家都說:你是個大人了,要學會不動聲色。

“不動聲色”的意思,是收起情緒、削去稜角,乃至放棄自我,向這個討厭的世界妥協。

包括愛情和婚姻。

說實話,我不覺得薛寶釵很愛賈寶玉。

她和他三觀不合,感情基礎不甚牢固,而且還明明白白的知道,對方鍾情於林妹妹,自己根本沒辦法擠進他的心裡去。

可即便如此,薛寶釵還是義無反顧嫁了。

拋開封建時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談,其實這也是薛寶釵的心甘情願吧。

因為她早早看透一切,能容忍婚姻變為交易,以便資本與力量相互置換,四大家族能繼續抱團前進,實現“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願望。

這是薛寶釵最可悲的地方,也是許多成年人的模樣。

碰過幾次壁吃過幾回虧,慢慢看清現實後,明白成年人很難保有真正的全部自我。

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是那樣長大的:無憂無慮→步入社會→遭受打擊→妥協退讓→變得成熟。

不信你自己看看來時路,不信你再瞧瞧現在的自己,是不是也學會了收斂鋒芒明哲保身,不輕易讓人看到自己的不堪與脆弱。人前時刻保持完美,人後才敢悄悄落淚。

我為什麼會心疼薛寶釵?

其實也不過是從她身上,看到了一個無奈的自己。


經典解讀,每個人看法都不同;

接受不同看法,但請勿人身攻擊。

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