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場西遊記。

很多人不知道,《西遊記》其實是一部明代政治寓言。

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句話至今沒有一部影視劇體現出來,其實這句話是整書的核心。

其中意思是: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這完全不是作者的自賣自誇。精讀之後,你會發現此書中,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社會現實。

"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場西遊記。

很多人不知道,《西遊記》其實是一部明代政治寓言。

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句話至今沒有一部影視劇體現出來,其實這句話是整書的核心。

其中意思是: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這完全不是作者的自賣自誇。精讀之後,你會發現此書中,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1. 絕不強出頭

西遊記一開篇,孫悟空大鬧天空。

很多人有不解,十萬天兵天將奈何不了一隻猴子。這是為什麼?說天官無能,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就看第三十二回,金角大王化身道士,騙取唐僧的同情,讓孫悟空來揹他。

金角大王在悟空背上念動真言,搬來了三座大山:須彌、峨眉、泰山。瞬間把悟空壓得“力軟筋麻,三尸神咋,七竅噴紅”。

接下來的幾次交戰,一會兒被吸進去,一會兒被放出來,一會兒又被捆了,簡直是差點要了孫悟空的命。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麼厲害的小妖怪,究竟是何方神聖?實際上,所謂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不過是兩個幫太上老君燒火的童子罷了。

說明什麼?這些神仙隨便派個厲害的小童子,就能讓孫悟空吃盡苦頭。

這麼一講,事情就很明瞭了——五百年前那一戰,大家都沒有盡力。

不盡力的原因也很明瞭: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場西遊記。

很多人不知道,《西遊記》其實是一部明代政治寓言。

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句話至今沒有一部影視劇體現出來,其實這句話是整書的核心。

其中意思是: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這完全不是作者的自賣自誇。精讀之後,你會發現此書中,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1. 絕不強出頭

西遊記一開篇,孫悟空大鬧天空。

很多人有不解,十萬天兵天將奈何不了一隻猴子。這是為什麼?說天官無能,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就看第三十二回,金角大王化身道士,騙取唐僧的同情,讓孫悟空來揹他。

金角大王在悟空背上念動真言,搬來了三座大山:須彌、峨眉、泰山。瞬間把悟空壓得“力軟筋麻,三尸神咋,七竅噴紅”。

接下來的幾次交戰,一會兒被吸進去,一會兒被放出來,一會兒又被捆了,簡直是差點要了孫悟空的命。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麼厲害的小妖怪,究竟是何方神聖?實際上,所謂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不過是兩個幫太上老君燒火的童子罷了。

說明什麼?這些神仙隨便派個厲害的小童子,就能讓孫悟空吃盡苦頭。

這麼一講,事情就很明瞭了——五百年前那一戰,大家都沒有盡力。

不盡力的原因也很明瞭: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我們設想一下,孫悟空是誰,一個來自凡間的猴子。打敗了他,無非兩種結果:

一,打敗了,得到玉帝賞賜,從玉帝賞賜二郎神一事中(“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可以知道,這賞賜是沒什麼誘惑力的。

二,被孫悟空打敗。這下慘了,且不說受傷後能不能拿領取天庭發放的撫卹金,首先從顏面上,你就說不過去。將來和太上老君喝個茶,你都不好意思去,這不是虧大了嗎?

吳承恩的這一套理念,其實非常“中國化”,我們古話不是常說嗎?什麼“槍打出頭鳥”、“不為天下先,絕不強出頭”“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總而言之,先獨善其身,才能兼濟天下,先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

說白了,除非你特別有能力,不然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多管閒事”。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場西遊記。

很多人不知道,《西遊記》其實是一部明代政治寓言。

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句話至今沒有一部影視劇體現出來,其實這句話是整書的核心。

其中意思是: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這完全不是作者的自賣自誇。精讀之後,你會發現此書中,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1. 絕不強出頭

西遊記一開篇,孫悟空大鬧天空。

很多人有不解,十萬天兵天將奈何不了一隻猴子。這是為什麼?說天官無能,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就看第三十二回,金角大王化身道士,騙取唐僧的同情,讓孫悟空來揹他。

金角大王在悟空背上念動真言,搬來了三座大山:須彌、峨眉、泰山。瞬間把悟空壓得“力軟筋麻,三尸神咋,七竅噴紅”。

接下來的幾次交戰,一會兒被吸進去,一會兒被放出來,一會兒又被捆了,簡直是差點要了孫悟空的命。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麼厲害的小妖怪,究竟是何方神聖?實際上,所謂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不過是兩個幫太上老君燒火的童子罷了。

說明什麼?這些神仙隨便派個厲害的小童子,就能讓孫悟空吃盡苦頭。

這麼一講,事情就很明瞭了——五百年前那一戰,大家都沒有盡力。

不盡力的原因也很明瞭: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我們設想一下,孫悟空是誰,一個來自凡間的猴子。打敗了他,無非兩種結果:

一,打敗了,得到玉帝賞賜,從玉帝賞賜二郎神一事中(“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可以知道,這賞賜是沒什麼誘惑力的。

二,被孫悟空打敗。這下慘了,且不說受傷後能不能拿領取天庭發放的撫卹金,首先從顏面上,你就說不過去。將來和太上老君喝個茶,你都不好意思去,這不是虧大了嗎?

吳承恩的這一套理念,其實非常“中國化”,我們古話不是常說嗎?什麼“槍打出頭鳥”、“不為天下先,絕不強出頭”“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總而言之,先獨善其身,才能兼濟天下,先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

說白了,除非你特別有能力,不然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多管閒事”。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2. 做人,心中一定要有信仰

小朋友看西遊記,大概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最厲害的是孫悟空而不是唐僧呢?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單看師徒四人打怪,我們會覺得唐僧無能。甚至你會覺得,在“三打白骨精”這一回中,唐僧還有些昏庸。

可從始至終,唐僧的地位從未被撼動。

其實很簡單,兩個字——信仰。

看《人類簡史》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人類社會的團結,源於共同信仰。

的確,從原始社會的巫術,到上帝,再到信仰科學。人只要有了共同目標,就能推動協作。

"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場西遊記。

很多人不知道,《西遊記》其實是一部明代政治寓言。

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句話至今沒有一部影視劇體現出來,其實這句話是整書的核心。

其中意思是: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這完全不是作者的自賣自誇。精讀之後,你會發現此書中,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1. 絕不強出頭

西遊記一開篇,孫悟空大鬧天空。

很多人有不解,十萬天兵天將奈何不了一隻猴子。這是為什麼?說天官無能,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就看第三十二回,金角大王化身道士,騙取唐僧的同情,讓孫悟空來揹他。

金角大王在悟空背上念動真言,搬來了三座大山:須彌、峨眉、泰山。瞬間把悟空壓得“力軟筋麻,三尸神咋,七竅噴紅”。

接下來的幾次交戰,一會兒被吸進去,一會兒被放出來,一會兒又被捆了,簡直是差點要了孫悟空的命。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麼厲害的小妖怪,究竟是何方神聖?實際上,所謂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不過是兩個幫太上老君燒火的童子罷了。

說明什麼?這些神仙隨便派個厲害的小童子,就能讓孫悟空吃盡苦頭。

這麼一講,事情就很明瞭了——五百年前那一戰,大家都沒有盡力。

不盡力的原因也很明瞭: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我們設想一下,孫悟空是誰,一個來自凡間的猴子。打敗了他,無非兩種結果:

一,打敗了,得到玉帝賞賜,從玉帝賞賜二郎神一事中(“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可以知道,這賞賜是沒什麼誘惑力的。

二,被孫悟空打敗。這下慘了,且不說受傷後能不能拿領取天庭發放的撫卹金,首先從顏面上,你就說不過去。將來和太上老君喝個茶,你都不好意思去,這不是虧大了嗎?

吳承恩的這一套理念,其實非常“中國化”,我們古話不是常說嗎?什麼“槍打出頭鳥”、“不為天下先,絕不強出頭”“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總而言之,先獨善其身,才能兼濟天下,先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

說白了,除非你特別有能力,不然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多管閒事”。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2. 做人,心中一定要有信仰

小朋友看西遊記,大概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最厲害的是孫悟空而不是唐僧呢?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單看師徒四人打怪,我們會覺得唐僧無能。甚至你會覺得,在“三打白骨精”這一回中,唐僧還有些昏庸。

可從始至終,唐僧的地位從未被撼動。

其實很簡單,兩個字——信仰。

看《人類簡史》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人類社會的團結,源於共同信仰。

的確,從原始社會的巫術,到上帝,再到信仰科學。人只要有了共同目標,就能推動協作。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西遊記中也一樣,大家都知道,唐僧一心求取真經,他的執著已經到了骨子裡。這份忠誠,天上的神仙看的明明白白,徒兒們更是如此。對於他們來說,唐僧是基督教徒的耶穌、伊斯蘭教中的穆罕默德、佛教中的釋迦牟尼。

所以,唐僧的作用不是降妖除魔,而是感化他們;取經途中的考驗,不光光是暴力和鮮血,更多是比誰的心境更加純良,比誰更加堅持。

就比如說,你讓豬八戒去渡女兒國的美人劫,那西遊記可能就變成一部言情小說了。再比如,如果讓孫悟空去帶領眾人,他可能一個筋斗雲就飛到終點,這不是鬧劇嗎?

所以說,玄奘不是一個普通僧人,而是個政治僧人。這也是他被歷史濃墨重彩記錄的原因。

唐僧的領導,也是師徒四人能成功取得真經的主要原因之一。

"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場西遊記。

很多人不知道,《西遊記》其實是一部明代政治寓言。

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句話至今沒有一部影視劇體現出來,其實這句話是整書的核心。

其中意思是: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這完全不是作者的自賣自誇。精讀之後,你會發現此書中,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1. 絕不強出頭

西遊記一開篇,孫悟空大鬧天空。

很多人有不解,十萬天兵天將奈何不了一隻猴子。這是為什麼?說天官無能,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就看第三十二回,金角大王化身道士,騙取唐僧的同情,讓孫悟空來揹他。

金角大王在悟空背上念動真言,搬來了三座大山:須彌、峨眉、泰山。瞬間把悟空壓得“力軟筋麻,三尸神咋,七竅噴紅”。

接下來的幾次交戰,一會兒被吸進去,一會兒被放出來,一會兒又被捆了,簡直是差點要了孫悟空的命。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麼厲害的小妖怪,究竟是何方神聖?實際上,所謂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不過是兩個幫太上老君燒火的童子罷了。

說明什麼?這些神仙隨便派個厲害的小童子,就能讓孫悟空吃盡苦頭。

這麼一講,事情就很明瞭了——五百年前那一戰,大家都沒有盡力。

不盡力的原因也很明瞭: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我們設想一下,孫悟空是誰,一個來自凡間的猴子。打敗了他,無非兩種結果:

一,打敗了,得到玉帝賞賜,從玉帝賞賜二郎神一事中(“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可以知道,這賞賜是沒什麼誘惑力的。

二,被孫悟空打敗。這下慘了,且不說受傷後能不能拿領取天庭發放的撫卹金,首先從顏面上,你就說不過去。將來和太上老君喝個茶,你都不好意思去,這不是虧大了嗎?

吳承恩的這一套理念,其實非常“中國化”,我們古話不是常說嗎?什麼“槍打出頭鳥”、“不為天下先,絕不強出頭”“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總而言之,先獨善其身,才能兼濟天下,先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

說白了,除非你特別有能力,不然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多管閒事”。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2. 做人,心中一定要有信仰

小朋友看西遊記,大概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最厲害的是孫悟空而不是唐僧呢?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單看師徒四人打怪,我們會覺得唐僧無能。甚至你會覺得,在“三打白骨精”這一回中,唐僧還有些昏庸。

可從始至終,唐僧的地位從未被撼動。

其實很簡單,兩個字——信仰。

看《人類簡史》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人類社會的團結,源於共同信仰。

的確,從原始社會的巫術,到上帝,再到信仰科學。人只要有了共同目標,就能推動協作。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西遊記中也一樣,大家都知道,唐僧一心求取真經,他的執著已經到了骨子裡。這份忠誠,天上的神仙看的明明白白,徒兒們更是如此。對於他們來說,唐僧是基督教徒的耶穌、伊斯蘭教中的穆罕默德、佛教中的釋迦牟尼。

所以,唐僧的作用不是降妖除魔,而是感化他們;取經途中的考驗,不光光是暴力和鮮血,更多是比誰的心境更加純良,比誰更加堅持。

就比如說,你讓豬八戒去渡女兒國的美人劫,那西遊記可能就變成一部言情小說了。再比如,如果讓孫悟空去帶領眾人,他可能一個筋斗雲就飛到終點,這不是鬧劇嗎?

所以說,玄奘不是一個普通僧人,而是個政治僧人。這也是他被歷史濃墨重彩記錄的原因。

唐僧的領導,也是師徒四人能成功取得真經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3. 成長,從孫悟空到沙僧

小時候最喜歡孫悟空。

也不為什麼,就因為他有七十二變,是英雄,有骨氣,有血性。所以在我那個年代,孫悟空幾乎是每個男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

具體什麼時候,我也忘了。反正就是步入職場那幾年,我突然意識到:沙僧是個厲害人物。

年輕的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跟孫悟空一樣,鬧天空,偷蟠桃,篡改生死簿,捉弄神仙,自稱齊天大聖。的確,齊天大聖有超天的本事,他憑藉這一身本事統領了花果山,卻也同樣因為這本事,在五指山下壓了五百年。

如果最後不是唐僧的知遇之恩,很有可能他就這樣死去,或者遁入妖界。

相比孫悟空,沙僧卻多了一分穩健。或許很多人覺得,沙僧是西遊記中的“雞肋式人物”,其實不是。往往不起眼的人,是藏得最深的。

"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場西遊記。

很多人不知道,《西遊記》其實是一部明代政治寓言。

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句話至今沒有一部影視劇體現出來,其實這句話是整書的核心。

其中意思是: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這完全不是作者的自賣自誇。精讀之後,你會發現此書中,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1. 絕不強出頭

西遊記一開篇,孫悟空大鬧天空。

很多人有不解,十萬天兵天將奈何不了一隻猴子。這是為什麼?說天官無能,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就看第三十二回,金角大王化身道士,騙取唐僧的同情,讓孫悟空來揹他。

金角大王在悟空背上念動真言,搬來了三座大山:須彌、峨眉、泰山。瞬間把悟空壓得“力軟筋麻,三尸神咋,七竅噴紅”。

接下來的幾次交戰,一會兒被吸進去,一會兒被放出來,一會兒又被捆了,簡直是差點要了孫悟空的命。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麼厲害的小妖怪,究竟是何方神聖?實際上,所謂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不過是兩個幫太上老君燒火的童子罷了。

說明什麼?這些神仙隨便派個厲害的小童子,就能讓孫悟空吃盡苦頭。

這麼一講,事情就很明瞭了——五百年前那一戰,大家都沒有盡力。

不盡力的原因也很明瞭: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我們設想一下,孫悟空是誰,一個來自凡間的猴子。打敗了他,無非兩種結果:

一,打敗了,得到玉帝賞賜,從玉帝賞賜二郎神一事中(“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可以知道,這賞賜是沒什麼誘惑力的。

二,被孫悟空打敗。這下慘了,且不說受傷後能不能拿領取天庭發放的撫卹金,首先從顏面上,你就說不過去。將來和太上老君喝個茶,你都不好意思去,這不是虧大了嗎?

吳承恩的這一套理念,其實非常“中國化”,我們古話不是常說嗎?什麼“槍打出頭鳥”、“不為天下先,絕不強出頭”“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總而言之,先獨善其身,才能兼濟天下,先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

說白了,除非你特別有能力,不然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多管閒事”。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2. 做人,心中一定要有信仰

小朋友看西遊記,大概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最厲害的是孫悟空而不是唐僧呢?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單看師徒四人打怪,我們會覺得唐僧無能。甚至你會覺得,在“三打白骨精”這一回中,唐僧還有些昏庸。

可從始至終,唐僧的地位從未被撼動。

其實很簡單,兩個字——信仰。

看《人類簡史》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人類社會的團結,源於共同信仰。

的確,從原始社會的巫術,到上帝,再到信仰科學。人只要有了共同目標,就能推動協作。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西遊記中也一樣,大家都知道,唐僧一心求取真經,他的執著已經到了骨子裡。這份忠誠,天上的神仙看的明明白白,徒兒們更是如此。對於他們來說,唐僧是基督教徒的耶穌、伊斯蘭教中的穆罕默德、佛教中的釋迦牟尼。

所以,唐僧的作用不是降妖除魔,而是感化他們;取經途中的考驗,不光光是暴力和鮮血,更多是比誰的心境更加純良,比誰更加堅持。

就比如說,你讓豬八戒去渡女兒國的美人劫,那西遊記可能就變成一部言情小說了。再比如,如果讓孫悟空去帶領眾人,他可能一個筋斗雲就飛到終點,這不是鬧劇嗎?

所以說,玄奘不是一個普通僧人,而是個政治僧人。這也是他被歷史濃墨重彩記錄的原因。

唐僧的領導,也是師徒四人能成功取得真經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3. 成長,從孫悟空到沙僧

小時候最喜歡孫悟空。

也不為什麼,就因為他有七十二變,是英雄,有骨氣,有血性。所以在我那個年代,孫悟空幾乎是每個男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

具體什麼時候,我也忘了。反正就是步入職場那幾年,我突然意識到:沙僧是個厲害人物。

年輕的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跟孫悟空一樣,鬧天空,偷蟠桃,篡改生死簿,捉弄神仙,自稱齊天大聖。的確,齊天大聖有超天的本事,他憑藉這一身本事統領了花果山,卻也同樣因為這本事,在五指山下壓了五百年。

如果最後不是唐僧的知遇之恩,很有可能他就這樣死去,或者遁入妖界。

相比孫悟空,沙僧卻多了一分穩健。或許很多人覺得,沙僧是西遊記中的“雞肋式人物”,其實不是。往往不起眼的人,是藏得最深的。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先說能力,老沙身為捲簾將軍,是玉帝的貼身護衛,怎麼說,都算是一個高手了吧。再說性格,在唐僧來之前,沙僧是吃人的妖怪。

孫悟空再混蛋,都沒生吃過活人。最後是外貌:“火紅的頭髮,脖子上掛著骷髏頭的項鍊,整一鵝黃色大披風”。這穿著,怎麼都得完爆這兩年的時裝秀了吧!

所以,總結一句話,沙僧是取經班裡,長得最扎眼,最會打扮,最凶悍,武力(不能說最)較為高強的。

當然了,這些都是之前的事情了。

被唐僧收為徒兒之後,他瞬間變臉,變成了“不愛說話,不愛打扮,沒有主見”的內向少年。每次孫悟空和八戒吵架的時候,他還能從中調和,成了團隊的粘合劑。畢竟,體制內做事,不得藏著掖著點什麼嗎?

不得不說:這個老頭子壞得很啊!

當然,這是褒義的。所以很多人說,西遊記中情商最高的,就是沙僧。

而一個人的成長,大概就是消磨血性,修煉心性的過程吧!

"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場西遊記。

很多人不知道,《西遊記》其實是一部明代政治寓言。

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句話至今沒有一部影視劇體現出來,其實這句話是整書的核心。

其中意思是: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這完全不是作者的自賣自誇。精讀之後,你會發現此書中,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1. 絕不強出頭

西遊記一開篇,孫悟空大鬧天空。

很多人有不解,十萬天兵天將奈何不了一隻猴子。這是為什麼?說天官無能,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就看第三十二回,金角大王化身道士,騙取唐僧的同情,讓孫悟空來揹他。

金角大王在悟空背上念動真言,搬來了三座大山:須彌、峨眉、泰山。瞬間把悟空壓得“力軟筋麻,三尸神咋,七竅噴紅”。

接下來的幾次交戰,一會兒被吸進去,一會兒被放出來,一會兒又被捆了,簡直是差點要了孫悟空的命。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麼厲害的小妖怪,究竟是何方神聖?實際上,所謂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不過是兩個幫太上老君燒火的童子罷了。

說明什麼?這些神仙隨便派個厲害的小童子,就能讓孫悟空吃盡苦頭。

這麼一講,事情就很明瞭了——五百年前那一戰,大家都沒有盡力。

不盡力的原因也很明瞭: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我們設想一下,孫悟空是誰,一個來自凡間的猴子。打敗了他,無非兩種結果:

一,打敗了,得到玉帝賞賜,從玉帝賞賜二郎神一事中(“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可以知道,這賞賜是沒什麼誘惑力的。

二,被孫悟空打敗。這下慘了,且不說受傷後能不能拿領取天庭發放的撫卹金,首先從顏面上,你就說不過去。將來和太上老君喝個茶,你都不好意思去,這不是虧大了嗎?

吳承恩的這一套理念,其實非常“中國化”,我們古話不是常說嗎?什麼“槍打出頭鳥”、“不為天下先,絕不強出頭”“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總而言之,先獨善其身,才能兼濟天下,先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

說白了,除非你特別有能力,不然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多管閒事”。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2. 做人,心中一定要有信仰

小朋友看西遊記,大概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最厲害的是孫悟空而不是唐僧呢?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單看師徒四人打怪,我們會覺得唐僧無能。甚至你會覺得,在“三打白骨精”這一回中,唐僧還有些昏庸。

可從始至終,唐僧的地位從未被撼動。

其實很簡單,兩個字——信仰。

看《人類簡史》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人類社會的團結,源於共同信仰。

的確,從原始社會的巫術,到上帝,再到信仰科學。人只要有了共同目標,就能推動協作。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西遊記中也一樣,大家都知道,唐僧一心求取真經,他的執著已經到了骨子裡。這份忠誠,天上的神仙看的明明白白,徒兒們更是如此。對於他們來說,唐僧是基督教徒的耶穌、伊斯蘭教中的穆罕默德、佛教中的釋迦牟尼。

所以,唐僧的作用不是降妖除魔,而是感化他們;取經途中的考驗,不光光是暴力和鮮血,更多是比誰的心境更加純良,比誰更加堅持。

就比如說,你讓豬八戒去渡女兒國的美人劫,那西遊記可能就變成一部言情小說了。再比如,如果讓孫悟空去帶領眾人,他可能一個筋斗雲就飛到終點,這不是鬧劇嗎?

所以說,玄奘不是一個普通僧人,而是個政治僧人。這也是他被歷史濃墨重彩記錄的原因。

唐僧的領導,也是師徒四人能成功取得真經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3. 成長,從孫悟空到沙僧

小時候最喜歡孫悟空。

也不為什麼,就因為他有七十二變,是英雄,有骨氣,有血性。所以在我那個年代,孫悟空幾乎是每個男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

具體什麼時候,我也忘了。反正就是步入職場那幾年,我突然意識到:沙僧是個厲害人物。

年輕的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跟孫悟空一樣,鬧天空,偷蟠桃,篡改生死簿,捉弄神仙,自稱齊天大聖。的確,齊天大聖有超天的本事,他憑藉這一身本事統領了花果山,卻也同樣因為這本事,在五指山下壓了五百年。

如果最後不是唐僧的知遇之恩,很有可能他就這樣死去,或者遁入妖界。

相比孫悟空,沙僧卻多了一分穩健。或許很多人覺得,沙僧是西遊記中的“雞肋式人物”,其實不是。往往不起眼的人,是藏得最深的。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先說能力,老沙身為捲簾將軍,是玉帝的貼身護衛,怎麼說,都算是一個高手了吧。再說性格,在唐僧來之前,沙僧是吃人的妖怪。

孫悟空再混蛋,都沒生吃過活人。最後是外貌:“火紅的頭髮,脖子上掛著骷髏頭的項鍊,整一鵝黃色大披風”。這穿著,怎麼都得完爆這兩年的時裝秀了吧!

所以,總結一句話,沙僧是取經班裡,長得最扎眼,最會打扮,最凶悍,武力(不能說最)較為高強的。

當然了,這些都是之前的事情了。

被唐僧收為徒兒之後,他瞬間變臉,變成了“不愛說話,不愛打扮,沒有主見”的內向少年。每次孫悟空和八戒吵架的時候,他還能從中調和,成了團隊的粘合劑。畢竟,體制內做事,不得藏著掖著點什麼嗎?

不得不說:這個老頭子壞得很啊!

當然,這是褒義的。所以很多人說,西遊記中情商最高的,就是沙僧。

而一個人的成長,大概就是消磨血性,修煉心性的過程吧!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4. 真正的壞人,都是“上頭有人”

西遊記中妖怪大大小小,真的算起來,足有上百個。

很奇怪的是,妖怪們的結局大不相同。

根據最終結局,我們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寵物。

比如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和白象。趁著主人不留神,偷偷溜入凡間。他們的結局如何呢?罵兩句,然後騎回去了。唐僧表示:我的心靈損失費呢??

第二類屬於關係戶。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大膽的妖怪——黃眉大王。他冒充如來,想要打死孫悟空,好替代孫悟空去西天取經。

可以說,真的是很過分了!然而他最後也只是變回黃眉童子,沒有受到任何懲戒。完全是因為有強大靠山——彌勒佛。

所以,當孫悟空打不過黃眉,向尊武大帝,國師王菩薩求救的時候,他們也只是象徵性地派出幾個小神仙。畢竟背後有彌勒佛,誰也不敢動他。

"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場西遊記。

很多人不知道,《西遊記》其實是一部明代政治寓言。

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句話至今沒有一部影視劇體現出來,其實這句話是整書的核心。

其中意思是: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這完全不是作者的自賣自誇。精讀之後,你會發現此書中,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1. 絕不強出頭

西遊記一開篇,孫悟空大鬧天空。

很多人有不解,十萬天兵天將奈何不了一隻猴子。這是為什麼?說天官無能,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就看第三十二回,金角大王化身道士,騙取唐僧的同情,讓孫悟空來揹他。

金角大王在悟空背上念動真言,搬來了三座大山:須彌、峨眉、泰山。瞬間把悟空壓得“力軟筋麻,三尸神咋,七竅噴紅”。

接下來的幾次交戰,一會兒被吸進去,一會兒被放出來,一會兒又被捆了,簡直是差點要了孫悟空的命。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麼厲害的小妖怪,究竟是何方神聖?實際上,所謂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不過是兩個幫太上老君燒火的童子罷了。

說明什麼?這些神仙隨便派個厲害的小童子,就能讓孫悟空吃盡苦頭。

這麼一講,事情就很明瞭了——五百年前那一戰,大家都沒有盡力。

不盡力的原因也很明瞭: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我們設想一下,孫悟空是誰,一個來自凡間的猴子。打敗了他,無非兩種結果:

一,打敗了,得到玉帝賞賜,從玉帝賞賜二郎神一事中(“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可以知道,這賞賜是沒什麼誘惑力的。

二,被孫悟空打敗。這下慘了,且不說受傷後能不能拿領取天庭發放的撫卹金,首先從顏面上,你就說不過去。將來和太上老君喝個茶,你都不好意思去,這不是虧大了嗎?

吳承恩的這一套理念,其實非常“中國化”,我們古話不是常說嗎?什麼“槍打出頭鳥”、“不為天下先,絕不強出頭”“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總而言之,先獨善其身,才能兼濟天下,先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

說白了,除非你特別有能力,不然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多管閒事”。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2. 做人,心中一定要有信仰

小朋友看西遊記,大概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最厲害的是孫悟空而不是唐僧呢?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單看師徒四人打怪,我們會覺得唐僧無能。甚至你會覺得,在“三打白骨精”這一回中,唐僧還有些昏庸。

可從始至終,唐僧的地位從未被撼動。

其實很簡單,兩個字——信仰。

看《人類簡史》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人類社會的團結,源於共同信仰。

的確,從原始社會的巫術,到上帝,再到信仰科學。人只要有了共同目標,就能推動協作。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西遊記中也一樣,大家都知道,唐僧一心求取真經,他的執著已經到了骨子裡。這份忠誠,天上的神仙看的明明白白,徒兒們更是如此。對於他們來說,唐僧是基督教徒的耶穌、伊斯蘭教中的穆罕默德、佛教中的釋迦牟尼。

所以,唐僧的作用不是降妖除魔,而是感化他們;取經途中的考驗,不光光是暴力和鮮血,更多是比誰的心境更加純良,比誰更加堅持。

就比如說,你讓豬八戒去渡女兒國的美人劫,那西遊記可能就變成一部言情小說了。再比如,如果讓孫悟空去帶領眾人,他可能一個筋斗雲就飛到終點,這不是鬧劇嗎?

所以說,玄奘不是一個普通僧人,而是個政治僧人。這也是他被歷史濃墨重彩記錄的原因。

唐僧的領導,也是師徒四人能成功取得真經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3. 成長,從孫悟空到沙僧

小時候最喜歡孫悟空。

也不為什麼,就因為他有七十二變,是英雄,有骨氣,有血性。所以在我那個年代,孫悟空幾乎是每個男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

具體什麼時候,我也忘了。反正就是步入職場那幾年,我突然意識到:沙僧是個厲害人物。

年輕的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跟孫悟空一樣,鬧天空,偷蟠桃,篡改生死簿,捉弄神仙,自稱齊天大聖。的確,齊天大聖有超天的本事,他憑藉這一身本事統領了花果山,卻也同樣因為這本事,在五指山下壓了五百年。

如果最後不是唐僧的知遇之恩,很有可能他就這樣死去,或者遁入妖界。

相比孫悟空,沙僧卻多了一分穩健。或許很多人覺得,沙僧是西遊記中的“雞肋式人物”,其實不是。往往不起眼的人,是藏得最深的。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先說能力,老沙身為捲簾將軍,是玉帝的貼身護衛,怎麼說,都算是一個高手了吧。再說性格,在唐僧來之前,沙僧是吃人的妖怪。

孫悟空再混蛋,都沒生吃過活人。最後是外貌:“火紅的頭髮,脖子上掛著骷髏頭的項鍊,整一鵝黃色大披風”。這穿著,怎麼都得完爆這兩年的時裝秀了吧!

所以,總結一句話,沙僧是取經班裡,長得最扎眼,最會打扮,最凶悍,武力(不能說最)較為高強的。

當然了,這些都是之前的事情了。

被唐僧收為徒兒之後,他瞬間變臉,變成了“不愛說話,不愛打扮,沒有主見”的內向少年。每次孫悟空和八戒吵架的時候,他還能從中調和,成了團隊的粘合劑。畢竟,體制內做事,不得藏著掖著點什麼嗎?

不得不說:這個老頭子壞得很啊!

當然,這是褒義的。所以很多人說,西遊記中情商最高的,就是沙僧。

而一個人的成長,大概就是消磨血性,修煉心性的過程吧!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4. 真正的壞人,都是“上頭有人”

西遊記中妖怪大大小小,真的算起來,足有上百個。

很奇怪的是,妖怪們的結局大不相同。

根據最終結局,我們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寵物。

比如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和白象。趁著主人不留神,偷偷溜入凡間。他們的結局如何呢?罵兩句,然後騎回去了。唐僧表示:我的心靈損失費呢??

第二類屬於關係戶。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大膽的妖怪——黃眉大王。他冒充如來,想要打死孫悟空,好替代孫悟空去西天取經。

可以說,真的是很過分了!然而他最後也只是變回黃眉童子,沒有受到任何懲戒。完全是因為有強大靠山——彌勒佛。

所以,當孫悟空打不過黃眉,向尊武大帝,國師王菩薩求救的時候,他們也只是象徵性地派出幾個小神仙。畢竟背後有彌勒佛,誰也不敢動他。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最後一類,就比較慘了。這些妖怪沒有後臺,沒有背景,大多是土生土長的“草根型選手”。

比如說我們的“顏值擔當”——白骨精。修煉了幾千年,“花容月貌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脣紅”的美女最終被一棒子,打回了一堆白骨。管生前怎樣美好可愛,死後都不過是一堆白骨,想想也是挺可惜。

這些妖怪雖然都禍害百姓,吃唐僧肉,但是有後臺的妖怪最後都被收走成正果,普通野妖怪只能被打死。

吳承恩這一隱喻,也是冷酷至極。

說起來,這些“妖怪”也並非只是存在於小說中,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時佔山為王,呼風喚雨,偶爾抓個老百姓嚐嚐鮮。他們可以逍遙法外,只要不得罪大人物,基本是想做什麼做什麼,跟惡霸沒兩樣。最可恨的是,你拿他們沒辦法。

碰到這種人,只有一種辦法——繞道走。惹不起,總躲得起吧!

你得相信,蒼天有眼,總有一天會有人站出來收拾他們的。

"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場西遊記。

很多人不知道,《西遊記》其實是一部明代政治寓言。

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句話至今沒有一部影視劇體現出來,其實這句話是整書的核心。

其中意思是:想要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

這完全不是作者的自賣自誇。精讀之後,你會發現此書中,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社會現實。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1. 絕不強出頭

西遊記一開篇,孫悟空大鬧天空。

很多人有不解,十萬天兵天將奈何不了一隻猴子。這是為什麼?說天官無能,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就看第三十二回,金角大王化身道士,騙取唐僧的同情,讓孫悟空來揹他。

金角大王在悟空背上念動真言,搬來了三座大山:須彌、峨眉、泰山。瞬間把悟空壓得“力軟筋麻,三尸神咋,七竅噴紅”。

接下來的幾次交戰,一會兒被吸進去,一會兒被放出來,一會兒又被捆了,簡直是差點要了孫悟空的命。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麼厲害的小妖怪,究竟是何方神聖?實際上,所謂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不過是兩個幫太上老君燒火的童子罷了。

說明什麼?這些神仙隨便派個厲害的小童子,就能讓孫悟空吃盡苦頭。

這麼一講,事情就很明瞭了——五百年前那一戰,大家都沒有盡力。

不盡力的原因也很明瞭: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我們設想一下,孫悟空是誰,一個來自凡間的猴子。打敗了他,無非兩種結果:

一,打敗了,得到玉帝賞賜,從玉帝賞賜二郎神一事中(“金花百朵,御酒百瓶,還丹百粒,異寶明珠,錦繡等件”)可以知道,這賞賜是沒什麼誘惑力的。

二,被孫悟空打敗。這下慘了,且不說受傷後能不能拿領取天庭發放的撫卹金,首先從顏面上,你就說不過去。將來和太上老君喝個茶,你都不好意思去,這不是虧大了嗎?

吳承恩的這一套理念,其實非常“中國化”,我們古話不是常說嗎?什麼“槍打出頭鳥”、“不為天下先,絕不強出頭”“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總而言之,先獨善其身,才能兼濟天下,先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

說白了,除非你特別有能力,不然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去“多管閒事”。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2. 做人,心中一定要有信仰

小朋友看西遊記,大概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最厲害的是孫悟空而不是唐僧呢?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單看師徒四人打怪,我們會覺得唐僧無能。甚至你會覺得,在“三打白骨精”這一回中,唐僧還有些昏庸。

可從始至終,唐僧的地位從未被撼動。

其實很簡單,兩個字——信仰。

看《人類簡史》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人類社會的團結,源於共同信仰。

的確,從原始社會的巫術,到上帝,再到信仰科學。人只要有了共同目標,就能推動協作。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西遊記中也一樣,大家都知道,唐僧一心求取真經,他的執著已經到了骨子裡。這份忠誠,天上的神仙看的明明白白,徒兒們更是如此。對於他們來說,唐僧是基督教徒的耶穌、伊斯蘭教中的穆罕默德、佛教中的釋迦牟尼。

所以,唐僧的作用不是降妖除魔,而是感化他們;取經途中的考驗,不光光是暴力和鮮血,更多是比誰的心境更加純良,比誰更加堅持。

就比如說,你讓豬八戒去渡女兒國的美人劫,那西遊記可能就變成一部言情小說了。再比如,如果讓孫悟空去帶領眾人,他可能一個筋斗雲就飛到終點,這不是鬧劇嗎?

所以說,玄奘不是一個普通僧人,而是個政治僧人。這也是他被歷史濃墨重彩記錄的原因。

唐僧的領導,也是師徒四人能成功取得真經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3. 成長,從孫悟空到沙僧

小時候最喜歡孫悟空。

也不為什麼,就因為他有七十二變,是英雄,有骨氣,有血性。所以在我那個年代,孫悟空幾乎是每個男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

具體什麼時候,我也忘了。反正就是步入職場那幾年,我突然意識到:沙僧是個厲害人物。

年輕的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跟孫悟空一樣,鬧天空,偷蟠桃,篡改生死簿,捉弄神仙,自稱齊天大聖。的確,齊天大聖有超天的本事,他憑藉這一身本事統領了花果山,卻也同樣因為這本事,在五指山下壓了五百年。

如果最後不是唐僧的知遇之恩,很有可能他就這樣死去,或者遁入妖界。

相比孫悟空,沙僧卻多了一分穩健。或許很多人覺得,沙僧是西遊記中的“雞肋式人物”,其實不是。往往不起眼的人,是藏得最深的。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先說能力,老沙身為捲簾將軍,是玉帝的貼身護衛,怎麼說,都算是一個高手了吧。再說性格,在唐僧來之前,沙僧是吃人的妖怪。

孫悟空再混蛋,都沒生吃過活人。最後是外貌:“火紅的頭髮,脖子上掛著骷髏頭的項鍊,整一鵝黃色大披風”。這穿著,怎麼都得完爆這兩年的時裝秀了吧!

所以,總結一句話,沙僧是取經班裡,長得最扎眼,最會打扮,最凶悍,武力(不能說最)較為高強的。

當然了,這些都是之前的事情了。

被唐僧收為徒兒之後,他瞬間變臉,變成了“不愛說話,不愛打扮,沒有主見”的內向少年。每次孫悟空和八戒吵架的時候,他還能從中調和,成了團隊的粘合劑。畢竟,體制內做事,不得藏著掖著點什麼嗎?

不得不說:這個老頭子壞得很啊!

當然,這是褒義的。所以很多人說,西遊記中情商最高的,就是沙僧。

而一個人的成長,大概就是消磨血性,修煉心性的過程吧!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4. 真正的壞人,都是“上頭有人”

西遊記中妖怪大大小小,真的算起來,足有上百個。

很奇怪的是,妖怪們的結局大不相同。

根據最終結局,我們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寵物。

比如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和白象。趁著主人不留神,偷偷溜入凡間。他們的結局如何呢?罵兩句,然後騎回去了。唐僧表示:我的心靈損失費呢??

第二類屬於關係戶。

比如說西遊記中最大膽的妖怪——黃眉大王。他冒充如來,想要打死孫悟空,好替代孫悟空去西天取經。

可以說,真的是很過分了!然而他最後也只是變回黃眉童子,沒有受到任何懲戒。完全是因為有強大靠山——彌勒佛。

所以,當孫悟空打不過黃眉,向尊武大帝,國師王菩薩求救的時候,他們也只是象徵性地派出幾個小神仙。畢竟背後有彌勒佛,誰也不敢動他。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最後一類,就比較慘了。這些妖怪沒有後臺,沒有背景,大多是土生土長的“草根型選手”。

比如說我們的“顏值擔當”——白骨精。修煉了幾千年,“花容月貌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脣紅”的美女最終被一棒子,打回了一堆白骨。管生前怎樣美好可愛,死後都不過是一堆白骨,想想也是挺可惜。

這些妖怪雖然都禍害百姓,吃唐僧肉,但是有後臺的妖怪最後都被收走成正果,普通野妖怪只能被打死。

吳承恩這一隱喻,也是冷酷至極。

說起來,這些“妖怪”也並非只是存在於小說中,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時佔山為王,呼風喚雨,偶爾抓個老百姓嚐嚐鮮。他們可以逍遙法外,只要不得罪大人物,基本是想做什麼做什麼,跟惡霸沒兩樣。最可恨的是,你拿他們沒辦法。

碰到這種人,只有一種辦法——繞道走。惹不起,總躲得起吧!

你得相信,蒼天有眼,總有一天會有人站出來收拾他們的。

《西遊記》其實講的是社會潛規則,如果沒看懂,你會吃大虧

取經的路上九九八十一難,會遇到的妖怪大概有百來個。

那我們呢?人生路上,何止八十一難。世上何止百來個“妖怪”?

真的是見識越多,越能領會吳承恩的深意。

求取真經一行耗時17載,師徒四人一路斬妖除魔,修煉心性。最後師徒遠離人間是非苦難,享樂於極樂世界。

人生,也正是如此,多讀書,多行路。漸漸的,就什麼都明白了。

世界有黑暗,也有光亮。認識到不看,才能突破重圍,看到美好的那一面。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